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升初阅读:分析文章主旨(解析版)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升初阅读:分析文章主旨(解析版)部编版

‎ 第十二讲 分析文章主旨 ‎ ‎【教学目标】‎ 让学生掌握分析文章主旨的相关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相关知识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分析作者及考生感悟的答题方法。‎ ‎【教学方法】‎ 问答教学法 范例演示法 练习教学法 ‎【教具准备】‎ 教学PPT ‎【课时安排】‎ ‎2小时 ‎【教学步骤】‎ 一、课前交流 ‎ 与学生交流讨论最新时事热点,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教师根据当时的最新时事热点,自行准备)‎ 二、题型讲解 ‎1.复习导入 ‎【问】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分析人物形象的相关技巧。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如下两个问题:‎ ‎ (1)用哪些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 (2)说说分析人物形象的公式及答题步骤 ‎【练】学生回答:略 ‎【过渡】今天,我们专题学习分析文章主旨的答题方法。‎ ‎【问】中考试卷中考查分析文章主旨有哪些常见的题目类型?‎ ‎【练】学生回答 ‎【评】学生互评 常见的题目类型有:‎ ‎(1)请分析文章的主题。(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2)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什么愿望(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作者的感悟)。‎ ‎(3)阅读文章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2.公式解说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有什么样的答题公式?‎ ‎ (1)真题展示一 ‎ 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 PPT出示 炊烟 赵丰 ‎①许久,没有见过乡下的炊烟了,不免有些思念。‎ ‎②‎ 乡下不会没有炊烟,少了炊烟的乡村就缺乏生气。清晨,东方显出鱼肚白,鸟儿从窝里飞出,露珠在庄稼的叶子或草尖颇动,欢烟散淡在一座座老屋的上空,拥抱那乳白色的晨雾。农人们扛着锄、吆着牛走出村庄,伴着鸡鸣、狗吠、虫啼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正午的阳光下,炊烟似有似无,农人顶着阳光回村庄,一缕缕淡淡的炊烟牵动着他们的饥肠。“老婆晌午给咱做啥好吃的?干面?搅团?有没有油波辣子?”这时,炊烟就成为他们生活的渴望。黄昏,在玫瑰色晚霞的映衬下,炊烟有了色彩,牧歌晚唱,牛羊欢叫,鸟儿归巢,农人们荷锄而归。‎ ‎③土墙、木门、青瓦、杨树、炊烟。那时如果在村子里,我的目光里就呈现出这么几样东西。把这些东西拼接在一起,就形成了记忆中乡村的影像。如果远离村子,就只剩下炊烟了。我在孤坐,仰躺,眺望炊烟和风的游戏。炊烟离开烟囱后,就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儿。欢烟在哪儿落脚,这是我所挂念的。我不知道诗人、画家、音乐家之类的艺术家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一直疑心陶渊明没有享受过真正的乡间生活,不然《 桃花源记》 为何没有描写炊烟的诗句?缺失了炊烟的桃花源,该是何等的落寞。‎ ‎④炊烟在城市是一种污染,在乡下却成为一种风景。城市的风景虽然对于现代人类有着巨大的诱惑,但城市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无怪乎在乡村生活得久了的人过不惯城里的生活,他们嗅惯了鸡鸭畜禽的屎尿味,听惯了牛羊虫鸟的鸣叫声,看惯了村舍炊烟的缭绕,两只脚板走在泥土上才觉得踏实和舒适。‎ ‎⑤炊烟标志着平民意识。起码,它带给我是淡泊的心境,还有远古的想像。原始人发明了火,从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这“文明”却滞留在了乡下。城里人早已开始用电取暖,做饭。液化气和煤气虽然也产生火,只是没有炊烟。乡野庄稼收获之后的桔杆、枯柴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成为生活在乡野之人烧火的原料。这种情况可能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炊烟在乡野仍然继续充当着风景的角色。既然这样,乡下人对炊烟的感情还会旷日持久。‎ ‎⑥留恋着乡野炊烟的人,自然无法摆脱禁锢在身上的平民意识。如今,我生活在小城,眼中迷失了炊烟的影子,偶尔会感到失魂落魄。到了假日,我会兴致勃勃地去乡下欣赏炊烟的景致,清洗被玷污了的灵魂。这种感情,既有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更有一种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⑦我知道,留恋着乡下的欢烟,就是在坚守着一种精神。‎ ‎●请分析文章的主题。‎ ‎【问】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文章主题。什么是文章的主题?‎ ‎【练】学生回答:‎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现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分析概括文章主旨,属于把握文章思想内容方面的能力和要求。‎ 本讲主要学习对记叙类文章(这里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散文、小说)主旨的理解,至于对说明文、议论文主旨的理解,我们将在以后学习。‎ 本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直接分析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作者的感受、感悟,三是考生在文章阅读中受到的感悟和启示。‎ 这是一篇散文,属于记叙类的文章。记叙类文章的主旨,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或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等。‎ 让考生直接分析文章主旨的试题在中考试卷中不多,一般都改变了检测的形式,如:文章的标题有什么作用?理解结尾句子的含义等,这样的内容我们前面已经学过,如果涉及到已经学过了的内容就按我们所学的方法和公式答题。‎ ‎【问】分析文章主题有哪些方法?‎ ‎【练】学生回答:‎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1)文中直接点明主题的,要抓住能表明主题的语句,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归纳。可从分析文章标题入手——有的题目暗示或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题目甚至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从分析文章中点题的句子、关键句子或点明主旨的句子入手——如开头或结尾的句子,文中抒情或议论的句子,交代时代背景或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 ‎ (2)文中未直接点明主题的,要自己概括。要通过分析人物、事件进行概括。‎ ‎ ①侧重写人的记叙文,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去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可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可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可分析人物与环境的关系,还可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态度、感情及评价等,从而确定文章对人是褒是贬,是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 ‎②侧重叙事的记叙文,可以分析记叙的要素,分析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场面、细节,分析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去把握事件包含的深刻含义,找出文章反映了怎样一个社会现象、歌颂了怎样的社会风尚、给人们以什么样的启迪和教育等等,从而准确地确定文章的思想内容,即作者的思想、观点、立场。‎ ‎③侧重写景、状物、抒情的文章(大多是散文),要通过理清文章的线索,分析写法,如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及事物的象征意义等,来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确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或观点。‎ ‎【问】这种题目,小学叫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学叫概括文章的主旨。做这样的试题,有一个格式,也叫公式。同学们能说说这个公式吗?‎ ‎【练】学生回答后小结:‎ 记叙了……,表现了……‎ ‎【评】这是一个基本格式,不同的内容还是有些细微差别的。‎ 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的描写,赞扬了……‎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收】这几种公式实际上均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解题的两个步骤:一是概述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即记叙了什么、描写了什么;二是阐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即表达了什么、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前者只是载体,后者才是真正的主旨。如果题目不是让你直接分析主题,只要回答后者就行了。‎ 记叙了……,可参照第10讲的方法概括,答题时一定要简明扼要。表达了……、赞扬了……、批判了……,一定要精练准确。下面,我们就开始分析这篇文章的主题。‎ ‎【问】首先,我们来分析文章的内容。题目是《炊烟》,阅读文章后,请分析标题的作用。‎ ‎【练】学生回答:‎ 主要作用有两点:一是交代文章的内容,说明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二是文章的线索,即以炊烟为线索,将乡村的景物、农人劳作的情景、城里人的生活、“我”的心理活动及感受等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问】题目是《炊烟》,文中哪些地方是在具体描写炊烟?是怎样描写炊烟的?‎ ‎【练】学生讨论:‎ 在第2段。作者在第(2 )段中,生动地描绘了清晨、正午、黄昏三幅优美的画面。‎ ‎【问】请仔细欣赏这些文字,作者给我们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一种怎样的生活?请举例说明。‎ ‎【练】学生讨论:‎ 仅以清晨为例,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通过对飞鸟、露珠、炊烟、晨雾以及农人开始劳作时情景的描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说明乡村生活是多么踏实和舒适,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问】作者在文中完全是在描写乡村生活吗?‎ ‎【练】学生回答:‎ 不是,还写了城里人的生活。‎ ‎【问】城里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练】学生回答 给人类以现代生活享受的同时又有着诸多的弊端,噪音、污染、交通拥挤、人情淡漠……让城里人厌烦和无奈。‎ ‎【问】本文主要是写乡下的炊烟,为什么还要写城里人的生活?‎ ‎【练】学生讨论:‎ 通过写城里人的厌烦和无奈,衬托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 ‎【问】统观全文,作者喜欢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练】学生回答:‎ 作者不喜欢城里人那种厌烦和无奈的生活,它让人感到失魂落魄;喜欢过乡村那种踏实和舒适的生活,它带给我们的是淡泊的心境。‎ ‎【问】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公式将答案整理出来。‎ ‎【练】学生整理:‎ 参考答案: ‎ 作者以炊烟为线索,描绘了一幅乡村优美恬静、充满生机、富有生活气息的美丽图景,说明了乡村生活的踏实和舒适,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对曾经被炊烟弥漫过的少儿时代的怀恋,及对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的守望。‎ ‎ (2)真题展示二 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一张安稳的睡床 秦珍子 ‎①他们或许是这个城市最先感到天气转冷的一群人。霜降过后的某个中午,在北京城铁知春路站附近小路边,一对年轻男女对坐于路沿两侧。他们把头深埋进膝盖,乍一看,仿佛刚结束了一场争吵的情侣。‎ ‎②然而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③与路人偶然见到的这个场景相似,近日,一组由专业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引起热议。这组照片被命名为“中国睡美人”,发布照片的网站编辑写道:“中国正试图通过辛勤工作来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强大最富有的国家。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似乎需要休息一下。”‎ ‎④在这组照片中,你会看到水果贩子睡在堆积如山的柚子里,菜农在冬瓜垒成的“墙”‎ 边小憩,修路工人在冰冷的铁轨旁小憩,而一位养鸭人则直接睡倒在水塘边的空地上——鸭群以他为圆心围成一圈,好像给他“站岗”。‎ ‎⑤有的人看完了或许会发笑,为那些奇异的卧榻和古怪的睡姿;有的人却泛起一阵心酸,为那些暴露在烈日下、浸透在汗水中的睡眠;更多的人则会油然而生感动;这些疲惫的人,正欲乘上一列奔驰的列车,朝着梦想而去,不知停歇。‎ ‎⑥事实上,早在2002年到2009年,德国人贝尔恩德·哈格曼就曾拍过“睡觉的中国人”。在华工作的七年间,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速度”。他把镜头对准保安、司机、建筑工人等普通劳动者,为他们“每周7天、一天24小时”的干劲而激动。‎ ‎⑦当人们惊叹于中国高速的发展变化时,那些随意发生在街道边、小摊上、板车里的梦境被轻易地遗忘了。它们本该是构成这个国家宏大梦想的一个个具体表达,它们的主人才是这个国家真正的“造梦者”。‎ ‎⑧然而许多时候,这些人因为疲劳,来不及找个安稳的睡床,就已沉沉睡去。拍摄者从未觉得这种“哪儿都能睡”的行为有什么不体面,即使在公共场合打呼噜,即使睡眠条件再恶劣。在他看来,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人们都一样。况且,照片中随意睡着的人不是无家可归、无榻可栖者,而是醒来就要马上投入工作的劳动者。他甚至欣赏这一点,认为“处事灵活”是中国社会的一种文化。‎ ‎⑨这当然并不仅仅事关“灵活”。如果睡觉不再是必需品,而只是一种消遣,那么试想,这群人中会有多少人放弃睡眠,宁愿夜以继日地奔忙?在那些古怪的睡姿和奇异的卧榻背后,是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的全部辛劳。‎ ‎⑩在照片中,建筑工人的卧榻——砖块、水泥、钢筋,也许马上就要撑起高楼大厦,但其建造者却往往只能是仰望着,而非分享着。用自己的奋斗努力活着,这充满尊严。然而象征工人身份的安全帽,只能为他们遮挡阳光,却难以为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⑪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浓烟的列车。‎ ‎⑫这些疲惫的身躯仅仅需要在这趟列车上拥有一张安静的卧榻——让启程者不必胆怯,让跋涉者得以休憩,让漂流者梦见未来。‎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什么愿望。(4分)‎ ‎【问】一看题目,我们就知道,这是考查学生对作者感受、感悟的理解。题目要我们回答作者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谁需要“一张安稳的睡床”?为什么?‎ ‎【引】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读懂文章,看看文中写的是什么内容。‎ ‎【练】学生回答:‎ 本文写的是在城里打拼的普通劳动者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的情景,反映了他们艰难的处境。‎ ‎【问】他们为什么会睡在小路边、堆积如山的柚子里、冬瓜垒成的“墙”边、冰冷的铁轨旁、水塘边的空地上和砖块水泥钢筋间? ‎ ‎【练】学生回答:‎ 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 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没有给他们带来足够的体面和尊严。‎ ‎【问】作者对这群普通劳动者是什么态度?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练】学生讨论:‎ 仔细品味,文中处处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深深的同情。‎ 如第2段平实的记叙,就让人鼻头一酸:‎ 当你悄悄走近,你会听到匀净的呼吸和轻微的鼻鼾。她身上,还穿着附近餐馆的白色工作服。他手边,还放着隔壁工地的黄色安全帽。劳作了整个上午,他们在北方深秋一天里最温暖的时刻,疲惫睡去。‎ 如第⑪段“一觉醒来,现实照进梦想,他们看到的只有远去的冒着滚滚浓烟的列车”这句话:用“冒着浓烟的列车”比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列车“远去”而劳动者还在原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普通劳动者虽然付出了艰辛劳动却未能分享到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依然处境艰难,从而表达了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 ‎【问】回到题目,作者为什么以“一张安稳的睡床”为题?用这个题目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 ‎【练】学生回答:‎ 表面上看,作者是希望这些普通劳动者能够有“一张安稳的睡床”睡觉,再不要睡在小路边、堆积如山的柚子里、冬瓜垒成的“墙”边、冰冷的铁轨旁、水塘边的空地上和砖块水泥钢筋间,稍加分析就知道,作者是希望能让这些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问】大家分析得很好。下面请大家把答案整理出来。‎ ‎【练】学生整理:‎ 参考答案: ‎ 作者希望能让普通劳动者更多地分享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让他们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问】通过做这道题后,我们能不能把解答理解作者感受、感悟的这类题目的思路整理出来?‎ ‎【练】学生讨论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作者的感受、感悟和启示,往往就是文章的主旨。‎ 要读懂文章,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这是我们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如何答题?我们整理这样一个公式:‎ 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内容+作者感悟。‎ 解题步骤为:‎ 第一步,认真读题干,并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到作者感悟的依据;‎ 第二步,将文中的内容,即感悟的依据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 第三步,阐述作者的感受、感悟,回答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归纳概括,如果感悟的内容比较单一可用一句精练的语言回答,如果感悟的内容涉及几个方面,必须用极其精练的语言或者短语分条概述。‎ 第一步不需要在答案中呈现;第二步是否在答案中呈现,那要看题目的要求;第三步必须按要求认真回答。如果题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的感悟,那就必须将第二步和第三步结合起来详细作答。‎ ‎(3)真题展示三 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不明白 赵春亮 ‎(1)楼很高,究竟有多少层,刚子没数完就有点头晕,索性不数了。扑进眼帘的大理石墙砖像面镜子,刚子隐约看见自己衣衫不整、蓬头垢面,而擦肩而过的行人无不神定气闲、步履优雅。他自己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拢了拢头发,拍打拍打衣服,再看对面的自己,还是觉得不协调。‎ ‎(2)顾不上那么多了,衣兜里的钞票被身体捂得潮热,有些躁动。刚子推门进去,径直往里走。‎ ‎(3)先生,请问您要办理什么业务?门口站着的美女微微躬身发问。‎ ‎(4)问我吗?被称为先生,刚子有点心虚。‎ ‎(5)美女笑得很含蓄,说,是的,先生。‎ ‎(6)简直受宠若惊了,刚子赶紧挤出一丝笑,说,我给媳汇点钱。我在工地干活,她在农村老家……刚子还想多说几句,美女已经将一张薄薄的纸片儿交到刚子手中。先生,这是您的排号,请等叫号后,到7号窗口办理。美女再次躬身,并做出一个优雅的手势。‎ ‎(7)银行大厅里很暖和,与屋外的阴冷截然不同。刚子环视四周,也没发现有空调。也许是快下班了,大厅里的顾客并不多,各忙各的,安静有序。‎ ‎(8)在窗口前的椅子上坐下,刚子歪歪扭扭地将汇款单子填写好,又核对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才把贴身衣兜里的钞票掏出来,一股脑儿从窗口塞了进去。刚子脑海里不由地浮现出媳妇荷花拿到汇款单子眉开眼笑的模样,跟放电影一样清晰。这娘们儿,莫非钞票比你男人还亲?刚子在心里嗔骂了一句,自己倒先笑了。‎ ‎(9)哒哒哒,哒哒哒,一阵急促的高跟鞋叩击地面的声音,拽住了刚子的目光。一个女人疾步来到旁边的6号窗口,鲜艳的披肩随着女人摇摆的身体前后挥动,带来一阵微弱的凉风,刚子敏感的鼻子里蓦然多了一股好闻的香气。‎ ‎(10)这女人有30岁吗?念头一闪,随即被刚子否定了。不一定,城里的女人是看不出年龄的,木工老乔说过。在城市的工地上扑腾了大半辈子的老乔,眼界高,见识广,吐口唾沫是个钉。‎ ‎(11)女人语速很快,说,我的银行卡丢了,请帮我挂失。‎ ‎(12)请你提供身份证和银行卡号,还有10元手续费。营业员的声音透着一股慵懒的气息。‎ ‎(13)反正也没事,索性放肆一回。刚子认真打量着这个女人。咦?女人脸上全是疙疙瘩瘩的——也许是痤疮——暗红一片。厚嘴唇,小眼睛,稀疏的眉毛处被硬生生画上两道黑杠杠,一头栗色的时髦长发也掩饰不住底子。刚子在心底又想起媳妇来,细皮嫩肉的荷花要比这个女人漂亮一百倍。谁说城市里的女人都漂亮?这个恶毒的判断让刚子略略有些得意。‎ ‎(14)女人窸窸窣窣在怀里的包包里翻找,半天,才娇呼一声,糟了,走得急,我一分钱都没带。女人开始左顾右盼,瞬间与刚子的目光撞在了一起。‎ ‎(15)哥,先借我十块钱,好吗?女人问。这次刚子确信,女人是和自己说话,因为周围再没他人。我打电话让朋友来送钱,一会儿就还你。女人补充道。‎ ‎(16)既然这样,刚子不想表现出丝毫的犹豫,就从兜里噌地掏出一张十块钱递了过去。谢谢哦。女人说。‎ ‎(17) 刚子的汇款很快办好了,接过从窗口递出来的汇款回执,他心里有些犹豫,接下来,这个问题让他一时不知是该继续坐着还是立刻站起。‎ ‎(18)先生,您还有什么问题吗?7号窗口里的营业员问。‎ ‎(19)哦,没有了。刚子站起来,瞬时做出一个决定。刚子对女人说,你慢慢办吧,我走了。‎ ‎(20)不行!我还没还你钱呢。女人也站起来了。‎ ‎(21)刚子笑了,一股豪迈之情让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杆。没关系,就当帮你个忙,钱我不要了。刚子吐字清楚,铿锵有力,说完,迈步往外走。‎ ‎(22)站住,你不能走!女人在身后喊。接着刚子又听到哒哒哒的脚步声。刚子站住,说,我真不要了,不就是十块钱吗?我也做一次好事,你别客气。‎ ‎(23)我朋友一会儿就到,我必须还你。女人说。‎ ‎(24)我做好事还不行吗?‎ ‎(25)不行!‎ ‎(26)刚子有些不解,问,为什么?‎ ‎(27)女人顿了一下,说,不为什么。‎ ‎(28)那我走了。刚子不耐烦地挥挥手。‎ ‎(29)女人又哒哒哒地追过来,用身子将刚子堵在了大厅中央。女人用手捋捋栗色的长发,又上下打量了刚子一眼,悠悠地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 ‎(30)刚子顺势倚住大厅中央的那根光滑的柱子,不再看女人,迷惘的目光穿过温暖的大厅,停留在外面阴冷的屋檐下,然后学着女人慢悠悠的口气,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 ‎●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状?‎ ‎【问】这道题与真题展示二的题目有区别吗? ‎ ‎【练】学生回答 有区别。真题展示二是分析作者或文中的“我”的感受、感悟,本题则是阐述读者即考生自己的感悟、启示和认识。‎ ‎【练】本题同样为感悟启示评析题。但此类题是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领悟作品内涵,把握作品的情感倾向,获得自己的思想、情感启示,并能联系实际做出评价。‎ ‎【问】可以参照公式二答题吗?‎ ‎【练】学生回答:‎ 可以借鉴。‎ ‎【小结】‎ 从总体上来讲,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均可参照公式二去做。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公式二整理出这样的公式:‎ 文章内容(启示的依据)+(考生的)启示(感受、认识)‎ 文章内容是启示的依据,考生的启示(感受、认识)则是答题的重点。‎ 不过,考生受启示的依据不同,解题思路自然会有一些差异。现略作介绍:‎ ‎1.针对选文中的人物谈自己受到的启示,解题思路:确定人物(在文中选择一位人物或者是题目中的人物) → 找到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情节 → 分析相关情节中表现出这位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 评价其精神品质、性格 → 我们应该怎么办(答题重点)。‎ ‎2.针对选文中景物谈自己受到的启示,解题思路:总结文中的景物特征→景物特征反映的作者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怎样办(答题重点)。‎ ‎3.针对选文的某种现象谈自己的看法,解题思路:找出题目中现象出现的段落 → 总结此现象的特征 → 挖掘这个现象背后的内容(造成这个现象发生的原因、这个现象的结果、现象达到的效果) → 评析这个现象背后的内容 → 列举生活中与之类似的现象 →对待这种现象我们怎么看?应该怎么办(答题重点)。‎ 另外,我们还要提醒一点:同学们可从整体上或主题上谈感悟,与概括文中的主旨基本相同;也可从文中的某一个方面或不同的角度去谈感悟,这与概括文中的主旨不一样。‎ ‎【问】这篇文章,我们在第六讲已经学过,请大家概述文章的内容。‎ ‎【练】学生回答:‎ 写的是刚子在银行汇款时借给一个女人10元钱的事。‎ ‎ 【问】题目要求学生,请根据小说内容并结合社会现实,说说刚子不明白什么。你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状?‎ ‎【问】刚子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不明白?‎ ‎【练】学生回答:‎ 刚子汇款后走出银行时,那个借钱的女人将他堵在了大厅中央对他说:“我是借你的,又不是讨!我自然有朋友来帮,明白不?”随后,刚子一字一顿地说:“不——明——白!”‎ ‎【问】刚子为什么不明白?那先要搞清楚刚子和那个女人各是什么样的人。‎ ‎【练】学生讨论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刚子:是一个善良、真诚、朴实、有责任心的人。‎ 女人:是一个具有天生优越感、质疑和亵渎别人善举、对别人缺乏信任的人。‎ ‎【问】刚子真的不明白那个女人说的话吗?为什么要说不明白?‎ ‎【练】学生讨论 ‎【评】师生互评后小结:‎ 不是,这是刚子对那个女人的言行不满的表现。其潜台词是:为什么你非要还钱?我帮助你错了吗?难道我是别有用心吗?你为什么要有这种优越感?有钱就要瞧不起人?你为什么不信任人呢?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不能互相信任呢?‎ 通过分析,刚子不明白什么就非常清楚了。‎ ‎【问】作者塑造这个女人的目的是什么?社会上有这种女人和这种现象吗?‎ ‎【练】学生讨论 社会上确实有这种女人和这种现象,作者就是通过这件事反映了传统美德缺失、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善举难行的社会现实。‎ ‎【问】你又怎样看待这种社会现状呢?‎ ‎【练】学生讨论 ‎(这个问题学生有话可说)‎ 参考答案: ‎ 刚子“不明白”女人为什么非要还钱,“不明白”自己的善举为何受到质疑和冷漠的亵渎,“不明白”女人的天生优越感来自哪里,“不明白”自己鼓起勇气的帮助为何变得一文不值,“不明白”自己无私的帮助怎么被别人认为自己别有用心。(答出意思相近的两条即可) ‎ 第二问示例:我认为由于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竞争激烈,导致传统美德缺失,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善举难行,这种现状是暂时的,只要我们相信人心的善良,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风气会变得更好。(意思相近即可)‎ ‎【收】今天,我们针对“分析文章主旨”的考题,设计了三个公式,这三个公式是:‎ 公式一:写人为主: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 记事为主:记叙了……,批评(歌颂)了……,表现了……‎ ‎ 写景状物:采用了……手法,借助……的描写,赞扬了……‎ ‎ 游记: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公式二: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内容+作者感悟 公式三:文章内容(启示的依据)+(考生的)启示(感受、认识)‎ ‎ 三.考点演练(教材提供了8道练习题,老师可根据时间取舍)‎ ‎(1)练习一 寒冷的冬夜 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 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 刚要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一毛钱。”“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 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们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就说定了。我走进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 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 ‎“我的年纪一点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 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结合选文中加着重号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3分)‎ ‎●如何答题?‎ ‎——用公式三答题 解题思路:‎ 1. 确定人物(在文中选择一位人物或者是题目中的人物)‎ 2. 找到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情节 3. 分析相关情节中表现出这位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 4. 评价其精神品质、性格 5. 我们应该怎么办(答题重点)。‎ ‎——“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小车夫时,小车夫为什么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当小车夫拒绝后,为什么“我”的心也冻结了?‎ ‎——“我”没坐小车夫的车却给小车夫的钱好不好?‎ ‎——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参考答案:‎ 示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能够减少误解,避免出现隔阂。‎ ‎(2)练习二 雕花烟斗 冯骥才 ‎①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 ‎②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丽动人的凤尾,一道瀑布——静止、无声、散着浓香的瀑布。‎ ‎③不知不觉间,他掏出一个挺大的核桃木雕花烟斗,插在嘴角,突然意识到花房里不准吸烟,他慌忙四下窥探,忽见身旁几片肥大浓绿的美人蕉叶子中间,有一张黑黑的老汉的脸直对着他,一双灰色的小眼睛牢牢盯着他嘴上的烟斗,他刚要承认过错,那老汉却和气地说:“没关系, 到这边来抽吧!”‎ ‎④这里便是花房的一角,这老汉是花农老范。老范坐在他对面,“唐先生,您还画画不?”他怔住了。“您怎么知道我姓唐?还知道我画画?”“先前,您带学生到这儿来画过花儿,您画得美,美呀……”老范赞美的语气是由衷的,他不禁泛起一阵酸楚和温暖的感动。像他这样一位红极一时的大画家,好比高高悬挂的闪烁辉煌的大吊灯,如今被一棒打落下来,曾经光彩照人的玻璃片片,被人踩在脚下,甚至无人顾惜。难道在这奇花异卉中间,在这五彩缤纷的花的天地里,隐藏着一个知音吗?‎ ‎⑤谁能从这老范身上找到聪慧、美和知识的影子呢?老范身子矮墩墩,微微驼背,穿一身皱巴巴的黑裤褂,沾满污痕;面色黝黑,眼睛小,眸子发灰,动作迟缓而不灵便。发现老范仍不时瞅他嘴上的烟斗,“您来尝尝我的烟斗丝吧?”唐先生诚恳地说。“不!”老范笑眯眯地,“俺是瞧您的烟斗很特别……”‎ ‎⑥他的烟斗是特别。上面雕着一只肥胖的猫头鹰,栖息在一段短短的秃枝上,“这烟斗是我自己刻的。”‎ 他说。他想起了靠边站之后的整天无所事事,想起了某天灵机一动用木刻刀雕刻烟斗的感觉,想起了把每只烟斗都当作创作的倾尽心血的狂热,想起了家里摆满一个玻璃书柜的绝妙艺术品——雕好的烟斗。“美,美呀!”对面灰色的小眼睛流露出真切的钦慕之情,“您要是喜欢这烟斗,就送给您吧!”“不,不,俺要不得!”老范固执地一个劲儿摇脑袋。‎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⑨在又收到老范送的两次花后,唐先生从陈列柜下边一层属于一般水平的烟斗中,选择一只雕工比较简单、刻着五朵牡丹花的,送给老范。“您……”老范喜得声音都震颤了,眼睛像一对灰色的小灯泡亮了起来,双手郑重地接过烟斗,激动地吭吭巴巴,“谢谢您,唐先生,真谢谢您……”‎ ‎⑩又一阵秋风吹起,唐先生倚坐在皮椅上,疲惫不堪。他的一幅画被莫名其妙地定为黑画,他再一次落魄,无人理睬了。这时,他听见有人轻轻叩门。打开门,一盆特大的金光灿烂的凤尾菊正堵在门口。“老范,快请进,请进!”来人把花放在地上,喘着气,“俺是老范的儿子。俺爹今年夏天得了肺炎,走了。他吩咐俺说,他要是不在了,无论如何也要把花给您送来。”“唐先生,您知道俺爹多喜欢您送给他的烟斗吗?临终时,他叫俺把那只烟斗插在他嘴角上。”‎ ‎⑪“什么?”唐先生惊愕地问,他好像没听清这句话。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没有把雕刻得最精美的一只拿出来,送给老范……‎ ‎ ●综合全文,分析为什么唐先生“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 ‎●如何答题?‎ ‎——用公式二答题 解题思路:‎ ‎1.读题干,找依据;‎ ‎2.概括文章内容;‎ ‎3.阐述作者感受、感悟。‎ ‎——花农老范是怎样对待唐先生的?‎ ‎——花农老范具有怎样的品格?‎ ‎——唐先生又是怎样对待老范的?‎ ‎——唐先生听了老范儿子的话以后,他感到心上像压了一块沉重的石板,他后悔。他后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面对花农老范的淳朴、憨厚的友情,画家心中充满愧疚、悔恨与自责。因为自己有些势利,有等级观念,顺境时漠视了真诚的友谊等。‎ ‎(3)练习三 孝 猴 吕保军 ‎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忽见有人跑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不一会儿,小猴子拉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回来了,猴子一家三口扑倒在叶婆婆脚下,纳头便拜。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爱。有时,她会带些苞米棒子、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哪曾想猴子吃完之后,竟摘了些山桃野果悄悄放进她的背篓里。谁说异类不可教化?猴子也懂得人情往来呢。‎ ‎⑤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这时候,又有无数只猴子围上来,撒娇似的冲叶婆婆叫着闹着,乱作一团。有的猴子头上还顶着昨天抢来的白孝巾,模样滑稽得很。叶婆婆笑着说:“好啦好啦,我的乖孩儿们,以后不许再抢人家的孝衣啦!都要听婆婆的话,婆婆自然会疼你们的,明白吗?”说也奇怪,这些猴子似乎听懂了她劝诫的话,此后果真一次也没再骚扰过送殡队伍。‎ ‎⑥叶婆婆更高兴了,出入大山也更勤了。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更多时候,叶婆婆也会情不自禁地把隐埋心底的那些孤寂愁烦,一股脑儿全都倾诉给猴崽子们听。一位老人与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融洽。‎ ‎⑦后来,叶婆婆生病了,好多天没进山。有几只胆大些的猴子,竟然跑到婆婆家里来了。邻居们见猴子进村,还以为它们要祸害庄稼,没承想这些猴子根本没有到处乱跑,只在叶婆婆家里进进出出。好奇的人们隔着窗棂往里一瞅,好家伙!猴子们不但为叶婆婆端茶倒水,还有的正为她干杂活呢。当它们察觉到有围观者在指指点点的时候,霎时像个害羞的小孩子,屁股一扭一扭地跑远了。‎ ‎⑧十多天后,叶婆婆的病情骤然加重。好心的邻居们纷纷前来,为她抓药熬药、陪她拉呱解闷。忽然之间,只听窗外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吱吱哇哇的叫声。邻居们打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只见院里 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子,每只猴子的手上,都捧着一大把药草。它们一见房门打开了,都齐刷刷地将药草投掷了进来,地上霎时堆起了一座小山。病床上的叶婆婆感激得满脸是泪,她多想伸出手去,再抚摸一下这群可爱的猴崽子,她那虚弱至极的身子似乎想往起挣,努力地往起挣……所有的猴子都无限悲伤地吱吱尖叫着,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上蹿下跳个不休。这场面,这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⑨这天半夜,叶婆婆悄然走了。天亮后,赶来送葬的村 民们惊讶地发现,院里的猴子或蹲或趴,全都出奇安静地守在那儿,竟然一只都没走。只不过,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头上的毛发全变白了,仿佛个个头上都顶着一方孝巾。‎ ‎⑩每个人都在感慨:你们看,猴子多么有情有义呀!它们莫不是在为叶婆婆戴孝吗?‎ ‎⑪从此,人们都管这群猴子叫“白头叶猴”。‎ ‎●阅读完选文,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感受。(4分)‎ 如何答题?‎ 用公式三回答。‎ 1. 你准备从哪一个角度谈感受?确定对象。‎ 2. 找到与这个人物相关的情节。‎ 3. 分析相关情节中表现出这位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 4. 我们应该怎么办?‎ ‎——叶婆婆是怎样对待猴子的?体现了叶婆婆怎样的品格?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猴子又是怎样对待叶婆婆的?说明了什么?‎ ‎——叶婆婆关爱猴子,猴子感恩叶婆婆,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联系社会现实,你准备从哪一个角度谈感受?‎ 参考答案:‎ 示例①: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心怀善良之心,与人为善,与自然为善,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尽力。‎ 示例②:人格化的猴子,受人恩惠,便知恩图报。叶婆婆一片慈爱,感化猴群。文章以理想化的笔调,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人与动物亲密相处的和谐图,引人入胜。‎ ‎(4)练习四 阅读《超级智能住宅》一文后回答问题。‎ ‎● 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根据你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提出一个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 小说主题: ‎ ‎ 你的问题: ‎ ‎ 你的理由: ‎ 方法同前 ‎ 根据解题思路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 主题:高科技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时候,也可能造成我们的过度依赖,而失去自我。小说提醒我们对高科技要合理使用。‎ 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避免过度依赖高科技产品?‎ 理由:在现实生活中,“低头族”用来形容那些沉溺在手机中不能自拔的人。手机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让我们忽略了人与人之间当面的交流,忽略了情感的表达。希望我们能够合理使用高科技,为我们的生活更好的服务。‎ ‎(5)练习五 阅读《老师!老师!》一文后回答问题。‎ ‎ ●1.这篇文章中的老师和“我”给了你哪些启示?请任选一个说一说。(4分)‎ ‎ 2.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第1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析文章的主旨。‎ 第2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赏析句子,方法见第4讲和第5讲。‎ 参考答案:‎ ‎ 1.从老师得到的启示示例:要善良宽容地对待人和事,要热爱生活,乐于奉献,做人做事要认真负责。‎ ‎ 从“我”‎ 的角度得到的启示示例:对老师、对父辈尊者应心怀感激,做事要勤奋努力,要敢于善于自我反省。 ‎ ‎ 2.人物描写角度:“望着……年迈的老树”中“望着”这一动作写出了对老师恋恋不舍之情。“我还看见……听自己的心跳一样”,心理描写表现出老师带给作者心灵的震撼,也表明作者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早已渗入到灵魂深处。‎ ‎ 修辞运用角度:“望着……年迈的老树”以树喻人,人树合一,写出老师那平凡而伟大、年迈而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及对自己一生的呵护荫庇。“如同宁静里我在听自己的心跳一样”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早已渗入到灵魂深处。‎ ‎ ‎ ‎(6)练习六 阅读《红书包》这篇文章后回答问题。‎ ‎●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哪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6分)‎ 方法同前 看题干,你准备用哪一公式作答?——公式三 ‎ 按照解题思路整理答案。‎ 参考答案:‎ ‎ (1)要关注和热爱生活中的美,但不要攀比(或“心存妒意”)。(2)不因急于获得而焦躁不安。(3)不能只考虑自己,还要关心别人。(4)能体会到美又懂得美,存着爱美之心是世界上最美的。(5)要体悟父母的关爱。(6)人是在经历和感悟中成长的。‎ ‎ ‎ ‎(7)练习七 ‎ 阅读《自觉出走》一文后回答问题。‎ ‎●1.文中两次写到过春节时赵家门前停着多辆小车,有什么作用?(2分)‎ ‎ 2.赵章的三个儿子都很孝顺,可是他为什么还要“自觉出走”?(3分)‎ 第一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描写的作用,方法见第6讲。‎ 第二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析文章的主旨。‎ 过程略 参考答案:‎ ‎1.社会环境描写(或环境描写),暗示来赵家送礼的人很多,揭示了一些地方行贿之风盛行的不良社会现象。‎ ‎2.因为赵章关爱儿子,为儿子的处境担忧,特别是怕自己的变故连累儿子们;他不愿意置身不良社会风气中,但又无力改变现实,他的正直与善良迫使他只有“出走“;赵章的出走表明他对行贿受贿现象的不满,并自觉勇敢地抵制不正之风。‎ (8) 练习八 阅读《天外财富》,回答问题。‎ ‎●1.文章第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细雨从天外飘落至我的伞顶,如同一阵悄无声息的暖流浸润着我的心;丝丝细雨用无限的温柔抚摸着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珍贵……‎ ‎ 2.文章第(28)自然段中的“财富”比喻什么?请结合全文,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和感悟。(6分)‎ 第一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赏析句子,方法见第4讲。‎ 第二小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析文章主旨,方法见本讲。‎ 过程略 参考答案:‎ ‎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比作暖流,将细雨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展现细雨的柔和、温暖,表现了小女孩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我对小女孩的喜爱。‎ ‎ 2.“财富”比喻小女孩的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理解:点明文章主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日趋冷漠,我们需要更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信任和理解;感悟: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在别人需要时,积极伸出援手,并带领身边的人都拥有“财富”。(结合具体事例)‎ ‎ 四、综合训练 阅读《送阿宝出黄金时代》,按要求完成题目。‎ ‎1.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 ‎ 答: ‎ ‎ ‎ ‎2.文章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 作者写阿宝的变化,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2分) ‎ ‎ 3.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 答: ‎ ‎ ‎ ‎ ‎ ‎ 4.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4分)‎ 答: ‎ ‎ ‎ ‎ 5.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3分) ‎ 答: ‎ ‎ ‎ ‎ ‎ 讲解略 参考答案:‎ ‎1.面对女儿的成长,作者既喜又悲(悲喜交集)。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可以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辛苦了,懂事了;悲的是女儿将走向成人世界,少了天真、热情、好奇,“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 2.对比 ‎3.过渡,领启下文。下文主要写阿宝长大了,懂事了,“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能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照应第①段“悲喜交集”中的“喜”,使文章衔接十分自然。‎ ‎ 4.这是一个对儿女充满着深爱的父亲形象。在生活上他对儿女们的关心无微不至,如天天为阿宝洗脸,经常为他们买礼物,天天陪他们讲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他时时刻刻关注儿女们的思想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 ‎ 5. 示例一: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期的美好时光。青少年时代是人生最 美好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珍惜青少年时代的幸福,多保留些率真和纯洁。‎ ‎ 示例二: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对我们的疼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要把父母对我们的爱化作学习的动力,练好本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将来报答父母之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