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热点H1N1
w.w.w.k.s.5.u.c.o.m 2010年高考生物热点H1N1 一、时事材料 1.材料一、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记作A(H1N1)或H1N1),也称H1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一些H1N1的种类可以在人类间传播,包括1918年的流感大爆发,另一些可在雀鸟和猪之间传播。 这种病毒的遗传组成存在争议。根据它的血凝素蛋白和神经氨酸酶的类型,科学家同意这是一种H1N1病毒。它是由人、猪和禽流感的遗传物质组成,而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它主要是由猪流感的基因组成的。 H1N1新型流感(猪流感)原是一种于猪只中感染的疾病,属于甲型流感病毒。美国疾管局资料显示,美国以前即曾有人类感染猪流感之病例。目前墨西哥与美国爆发的猪流感疫情,即为H1N1病毒所引起,但目前对此种结合猪流感、人类流感的新病毒的流行病学了解很少。 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发H1N1疫潮,导致过百人感染。疫情其后传播到全世界。2009年4月30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第5级。 2.材料二、根据应对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求和防控形势,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1月24日向9家疫苗生产企业下达了4624万剂(每剂规格为15微克/0.5毫升)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计划,要求企业抓紧组织生产。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累计已下达11428万剂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产计划。 3.材料三、h1n1图片 4.材料四: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11月26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副所长、国家流感中心主任舒跃龙介绍说,我国也曾在8例甲流病例中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氨基酸位点D-G变异和D-E变异。 他说,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流感病毒变异经常发生,只有极少数的变异可能导致其致病力、传播力和毒力的变化,目前发现的这种病毒变异是散发的、孤立的,个案病例之间没有关联性,病毒没有出现持续传播,病毒毒力和致病力没有增强。同时,病毒仍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物敏感;抗原研究显示,其抗原性与目前使用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株一致,疫苗仍然有效。 二、考点分析 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病毒的结构、病毒的繁殖、免疫、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在明年的高考中,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社会热点和考点。 三、模拟训练 1. 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记作A(H1N1)或H1N1),也称H1N1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 A.DNA B.DNA和RNA C.DNA或RNA D.RNA 2.读下图H1N1的结构图,引起人体患病并免疫的是H1N1那部分结构? A.表面蛋白质外壳 B.遗传物质 C.荚膜多糖 D.流感病毒基因 3.H1N1病毒的变异速度比较快,主要的原因是( ) A. H1N1病毒繁殖的速度快 B. 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结构简单,容易发生突变. C. H1N1病毒传播的比别的病毒快 D. H1N1病毒的致病基因是DNA,DNA的变异频率大. 4.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流感病毒变异经常发生,只有极少数的变异可能导致其致病力、传播力和毒力的变化,目前发现的这种病毒变异是散发的、孤立的,个案病例之间没有关联性,病毒没有出现持续传播,病毒毒力和致病力没有增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感病毒的变异具有不定向性。 B.流感病毒虽然变异经常发生,变异频率比较大,但因其病毒力加强和致病力增强的流感病毒还是少数。 C.预防流感病毒,只要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就能减少发病率。 D.注射H1N1疫苗后,就不会患甲型流感。 5.目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都在研制疫苗。疫苗的成分是 A.蛋白质 B.DNA C.少量的H1N1病毒 D.灭活的H1N1病毒或者是H1N1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6.H1N1侵入机体后,机体也会产生免疫。该免疫是 A.细胞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7.注射疫苗后,人体就会产生一地的免疫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注射疫苗后,H1N1病毒在体内繁殖时,被机体识别杀死,并产生了免疫力。 B.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将其杀灭。 C.注射的疫苗是免疫球蛋白,直接参与杀死H1N1病毒。 D.注射疫苗后的个体只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只针对于特定的某一种或某几种H1N1病毒,对变异的流感病毒有可能不能起到免疫。 8.侵入机体后的H1N1病毒的繁殖速度比较快,产生了自身的蛋白质外壳。该蛋白质外壳是在哪里合成的? A.病毒的核糖体中 B.病毒的细胞质中 C.机体的核糖体中 D.机体的细胞质中 答案: 1. D 2. A 3. B 4. D 5. D 6. C 7. D 8. C www.ks5u.com 高考资源网 w.w.w.k. 2010届高考生物复习热点—甲型流感 1.2009年4月爆发于墨西哥、美国的甲型H1N1流感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起阻止作用 C.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D.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2.最近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甲型流感是由H1N1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大肠杆菌的区别不包括( ) A.有无成形细胞核 B.有无细胞结构 C.有无细胞壁 D.有无DNA 3.当下流行的“甲型流感”是由H1N1病毒感染引起的,这种病毒与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 ( ) A.有无核膜 B.有无细胞结构 C.有无细胞壁 D.有无遗传物质DNA 4.经研究发现由禽、鸟传给人类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甲型H5N1、甲型H9N2、甲型H7N7。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B.病毒是生命系统的最微小层次 C.禽流感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生存 D.有些病毒具有多糖物质 5.2009年5月18日,国家流感中心成功分离出中国内地第一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完成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最近,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我国大部分省区陆续确诊发现,并有大爆发的趋势。下列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青霉素不能用于治疗甲型H1N1流感 B.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 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C.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D.在宿主体外,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不能表现出任何生命活动 6.某研究小组为了研制预防H1N1甲型流感病毒的疫苗,开展了前期研究工作。其简要的操作流程如下:则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所代表的过程是逆转录 B.步骤②需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聚合酶酶 C.步骤③可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其处于感受态细胞 D.检验S蛋白的免疫反应特性,可用S蛋白与H1N1康复病人的血清进行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反应试验 7.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的免疫反应是( ) A.接受刺激后的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B.吞噬细胞增殖、分化成T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C.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病毒后形成记忆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 8.(2009高考上海卷)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 A. 基因组变异过快 B. 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 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 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9.甲型流感病毒(H1N1)是一种RNA病毒,如图是H1N1侵入人体细胞后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因为有吞噬细胞参与,所以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免疫 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③是溶酶体,③处理病原体的过程是无特异性,处理的目的是暴露抗原 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10.人禽流行性感冒,又称人禽流感,是由禽甲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禽流感的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等禽类,特别是鸡;野禽在禽流感的自然传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类对禽流感病毒普遍缺乏免疫力,而且人类在感染H5N1型禽流感病毒后出现高病死率。禽流感病毒怕热怕阳光,常用有机消毒剂容易将其灭活。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措施中,能有效预防人禽流感的有( ) ①接触野禽的人员应戴口罩, ②低温处理野禽排泄物, ③紫外线消毒可能接触过病毒的物品, ④对疫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作加热煮沸10分钟处理, ⑤用漂白粉处理鸡、鸭、鹅的饲养场所, ⑥尽可能关闭门窗,少通风。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2009年高考重庆卷)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12.(2009年高考全国卷II)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13.(2009年高考广东A卷)(多选)关于甲型H1N1流感病毒与H5N1禽流感病毒的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均使感染者发烧,因此两者抗原相同 B.感染不同的人后所引起的患病程度可能不同 C.感染正常人体后均能引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D.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而改变传染性 14.(2009年高考上海理科综合)非典、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属于病毒,它们的结构简单,由 和 组成,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生物的生物体细胞内,这种生活方式称为 。 15.(2009高考上海理科综合)甲型H1N1流感病毒属于混合型重组流感病毒,此病毒发生重组的是 。 16.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也是人类最常感染的流感病毒之一。2009年3至4月,墨西哥爆发H1N1疫潮,导致过百人感染。疫情其后传播到全世界。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种RNA病毒,有多种类型,其中的H1N1型病毒容易感染人类。我们不能根据常规的方法如高温、使用抗生素来杀灭该病毒。2009年9月8日,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中国已经研制出了针对H1N1型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毒株,针对H1N1流感疫苗接种方案的原则已经确立。据此回答: (1)为什么不能采用抗生素来消灭流感病毒 。(2)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菌群数量 (增大或减少),抗药基因的频率的 (增大或减少),这就是基因频率变化中的_________ 如果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身体 和其他毒副作用,要合理使用抗生素,必须遵循“三不原则”原则,即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 。 (3)目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有计划地 ,促进群体 的形成,假如发现某地甲流流行,一般先确认病原体,利用的是 原则。而对于流行病,一般可以采用的控制对策为 、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7.(2009高考福建理综卷)人体体温能够保持相对恒定,是由于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请回答: (1)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 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 分泌增多,该激素作用于全身细胞,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增加产热量;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 方式散热。 (2)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这有利于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此过程属于 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的相应 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 答案及解析 1、C 解析:此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及抗原抗体等相关概念。本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抗体广泛分布于体液中,因此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细胞内的抗原则是由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暴露出来后再由抗体消灭的;也正是由于抗体广泛分布于体液中,所以体液免疫对病原体通过血液循环的散播能够起阻止作用;抗体是由受刺激后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C不正确。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改变靶细胞膜的通透性,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6、B 解析:步骤②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 7、C 解析:此题考查等相关知识。本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A.接受刺激后释放淋巴因子的是T细胞;B.抗体是由受刺激后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产生的。D.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只有C正确 8、D 解析:病毒是专营性胞内寄生生物,缺少代谢必须的酶及场所,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酶系统来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 9、C 解析:A人体对H1N1的免疫是有吞噬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免疫;B①病原体进入吞噬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物质④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糖蛋白)。 10、A 解析:低温处理野禽排泄物,并不能破坏杀死禽流感病毒,不能达到预防人患禽流感的作用;尽量打开门窗,增加通风透气。 11、B 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吞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直接判断选择支的正误。 12、C 解析:用人工方法将免疫原或免疫效应物质输入到机体内,使机体通过人工自动免疫或人工被动免疫的方法获得防治某种传染病的能力称之为免疫接种。如果让机体通过接种人流感疫苗达到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目的,则两种流感病毒应该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 13、BCD 解析:病毒作为抗原,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所以A选项不对 14、蛋白质;核酸;寄生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主要化学成分由蛋白质、单一类型核酸(DNA或RNA)组成。 15、RNA(遗传物质;基因;核酸) 解析:甲型H1N1病毒遗传物质为RNA,该RNA整合了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是一种新型猪流感病毒,可以人传染人。 16、(1)抗生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起杀菌作用,对病毒无作用。 (2)减少 增大 瓶颈效应 正常菌群失调 不随便停药 (3)预防接种 免疫屏障 科赫 控制传染源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物科学与环境及生物科学与健康等内容,属于考纲识记和分析推理层次。病原体污染是指微生物在环境中不断繁殖和散播所造成的污染。是一种常见的生物性污染。传染病流行只是病原体污染的一种主要形式,其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目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有计划地预防接种,促进群体免疫屏障的形成。(注意科赫原则、冰山现象、免疫屏障等概念)制定“预防胜过医治”的国家公共卫生政策。自然状态下,抗药基因频率很底的,但经常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菌群数量大量减少,抗药基因的频率的却增大(这就是瓶颈效应),如果滥用抗生素还会造成身体正常菌群失调和其他毒副作用。所以要合理使用抗生素,要遵循“三不原则”原则,即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不随便停药。青霉素杀菌作用的原理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的。 17、(1)传入神经 甲状腺激素(或肾上腺素) 汗液蒸发 (2)非特异性 抗体的效应T细胞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内容。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应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应通过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引起甲状腺激素(或肾上激素)分泌增多,因为这两激素都能够提高细胞代谢的速度,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增加产热量;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皮肤,在38℃的高温环境中,人体主要通过汗液蒸发方式散热。当体内有炎症时会出现发热现象,吞噬细胞和抗菌物质等转移炎症区,抵御病原体的攻击,该过程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是非特异性免疫。人体注射乙型流感疫苗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的相应抗体)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不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只能识别并作用于侵入机体的乙型流感病毒。 s.5.u.c.o.m www.ks5u.com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