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必考热点分类集中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化学必考热点分类集中营

‎2014高考化学必考热点分类集中营2‎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2年南昌市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H、D、T属于同位素,H2、D2、T2属于同素异形体 B.氯水、氨水、王水是混合物,水银、水玻璃是纯净物 C.HCl、NH3、BaSO4是电解质,CO2、Cl2、CH3CH2OH是非电解质 D.水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解析:H2、D2、T2属于同种物质,A项错误;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NH3是非电解质,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项错误。‎ 答案:D ‎2.(2013年丰台区高三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柠檬、橘子属于酸性食物 B.凡食品添加剂均对人体健康有害 C.人体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D.“酱油加铁”是为了补充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 解析:柠檬、橘子属于碱性食物,A项错误;适当加入食品添加剂能够改善食物的色、香、味及防止变质,但大量加入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B项错误;“是药三分毒”,人体长期大量使用阿司匹林会出现不良反应,C项错误。‎ 答案:D ‎3.(2012年金华模拟)英国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首先发现了入射光透过胶体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下列液体中,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 (  )‎ ‎①鸡蛋白溶液 ②水 ③淀粉溶液 ④硫酸钠溶液 ⑤沸水中滴入饱和FeCl3溶液 ⑥肥皂水 A.②    B.①③‎ C.⑤⑥    D.④‎ 解析: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胶体:①③⑤⑥,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④,因为②是纯净物,不是分散系。‎ 答案:D ‎4.物质的变化千奇百怪,但概括起来就两大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B.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有气泡产生或沉淀析出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D.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解析:离子化合物在熔化时化学键被破坏,但不是化学变化,A项错误;块状金属一般为银白色,但粉末状金属一般为灰黑色,块状金属变成粉末状金属,颜色发生变化但不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重结晶时,当溶液冷却时也有沉淀析出,但不是化学变化,C项错误。‎ 答案:D ‎5.(2013年浙江省西湖高级中学高三月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②具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 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 ④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⑤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 ⑥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 A.②③⑥    B.④⑤⑥ C.①④    D.②⑥‎ 解析:①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以是多种同素异形体形成的混合物;③由相同种类和相同数目的原子组成的分子实际上就是一种分子,肯定是纯净物;④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可以有几种,比如铁元素。‎ 答案:A ‎6.下表中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不可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关系的是 ‎ (  )‎ X Y Z 箭头上所标数字的反应条件 A CaO Ca(OH)2‎ CaCO3‎ ‎①常温遇水 B AlCl3‎ NaAlO2‎ Al(OH)3‎ ‎②通入CO2‎ C Fe FeCl2‎ FeCl3‎ ‎④加入铁粉 D Cl2‎ Ca(ClO)2‎ HClO ‎③加浓盐酸 解析:A项中CaCO3转化为Ca(OH)2不能一步实现,B、C、D项中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都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 答案:A ‎7.(2012年湖北八校第二次联考)2011年冬天,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C.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容易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凝结核)上液化为小水滴,进而形成雾。城市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汽车尾气,它们可为雾的形成提供凝结核,故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关,C错。‎ 答案: C ‎8.(2012年福建联考)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金属铝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元素的前面,铝与酸反应一定放出氢气 C.中和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解析: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例如O2和O3的混合物中只含氧元素,A错;铝与浓、稀硝酸等强氧化性的酸反应时不会放出氢气,B错;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如CuO+H2SO4===CuSO4+H2O)有盐和水生成,但不是中和反应,C错;含氧酸、碱、含氧酸盐等均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D对。‎ 答案:D ‎9.下列实验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 解析: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胶体和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A、B都是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离的,与物质微粒大小有关;D项,胶体微粒能使光线产生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的离子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与物质微粒大小有关。只有C项是利用一种溶质在两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与物质微粒大小无直接关系。‎ 答案:C ‎10.(2012年东北三校二模)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A.②⑤    B.①③⑤  ‎ C.②③④   D.①⑤‎ 解析:非金属元素都位于主族,故①正确;金属单质和部分非金属单质可以作还原剂,故②错;H2O在常温下为液态,故③错;部分金属氧化物常温下与水反应生成碱,故④错;非金属元素在其形成的含氧酸盐中都显正价,故⑤正确。‎ 答案:D ‎11.(2012年合肥质量检测)如图所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不正确的是 (  )‎ X Y Z A 干冰 氧化物 纯净物 B 离子化合物 电解质 化合物 C 淀粉溶液 胶体 分散系 D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都是离子反应,例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故D错误。‎ 答案:D ‎12.下列各种操作中,不会导致液体分散系颜色发生两次显著变化的是 ‎(  )‎ A.向Fe(OH)3胶体中加入4 mol/L H2SO4至过量 B.向紫色石蕊试剂中通入过量Cl2‎ C.向紫色石蕊试剂中通入过量SO2‎ D.向酚酞试液中加入Na2O2粉末至过量 解析:本题考查胶体性质和元素化合物知识。A项中先产生Fe(OH)3沉淀,而使液体分散系由红棕色变成无色,然后Fe(OH)3沉淀溶解在过量硫酸中形成黄色溶液;B项中先变红色后变无色;C项中变红后一直不再变化;D项中先变红色后变无色。‎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2分)‎ ‎13.(12分)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1)如图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氢氧化铁胶体丁达尔效应实验的示意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分散系的分类进行讨论说明)。‎ ‎(2)欲在树林中观察到丁达尔效应,你认为一天中最有可能观察到该现象的时间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树林观察丁达尔效应有诸多不便,聪明的你想出了许多在家里看到丁达尔效应的方法,其中最简单、最环保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空气中也出现了光柱 进入烧杯前,光穿过的空气不是胶体,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2)清晨 水蒸气被太阳加热,形成水雾,可能构成1 nm~100 nm的分散质,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形成光束,穿过这些水雾会产生丁达尔效应 ‎(3)打开暖瓶(加热水)让水汽升腾起来,用一束光照射即可。‎ ‎14.(12分)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下图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________。‎ ‎(2)以Na、K、H、O、C、S、N中任意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合适的物质,分别填在下表②③⑥的后面。‎ 物质类别 酸 碱 盐]‎ 氧化物 化学式 ‎①HCl ‎②______‎ ‎③______‎ ‎④Ba(OH)2‎ ‎⑤Na2CO3‎ ‎⑥______‎ ‎⑦CO2‎ ‎⑧Na2O2‎ ‎(3)写出⑦转化为⑤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4)呼吸面具中用⑧作为O2来源的反应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制备⑦常用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常见的分类法有两种: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由图可知其为树状分类法。‎ ‎(2)酸可填写H2S、H2SO4、HNO3、H2CO3等中的一种,碱可填写KOH、NaOH、NH3·H2O等中的一种,盐可填写K2SO4、K2CO3、NH4NO3等中的一种。‎ ‎(3)CO2是酸性氧化物,可和碱NaOH反应生成Na2CO3。‎ ‎(4)Na2O2和H2O、CO2反应都能产生O2。‎ ‎(5)CaCO3和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 答案:(1)树状分类法 (2)②H2SO4 ③NaOH ‎⑥K2CO3(合理即可)‎ ‎(3)2NaOH+CO2===Na2CO3+H2O ‎(4)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5)CaCO3 稀盐酸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溶液变浑浊,则生成的气体为CO2‎ ‎15.(14分)对牙膏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1)下表列出了三种牙膏中的摩擦剂,请在表中填写三种摩擦剂所属的物质类别。‎ 牙膏 某儿童牙膏 某防臭牙膏 某透明牙膏 摩擦剂 氢氧化铝]‎ 碳酸钙 二氧化硅 摩擦剂的物质类别(指酸、碱、两性氢氧化物、盐、氧化物)‎ ‎(2)根据你的推测,牙膏摩擦剂属于________(填“易溶”或“难溶”)物。‎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 答案:(1)两性氢氧化物 盐 氧化物 ‎(2)难溶 ‎(3)①CaCO3CO2↑+CaO 分解反应 ②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③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16.(14分)对于不同的物质如何进行分类研究其性质?‎ 某化学兴趣小组欲研究H2SO4、KCl、Na2SO3、Na2CO3、NaCl、NaOH的性质,对于如何研究,他们设计了两种研究方案:‎ 方案Ⅰ:将它们按照酸、碱、盐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方案Ⅱ:将它们按照钠盐、钾盐和其他化合物分类,然后分别溶于水得到溶液,进行实验。‎ ‎(1)根据方案Ⅰ进行分类时,某同学认为Na2SO3、Na2CO3溶液都显碱性,于是将Na2SO3、Na2CO3与NaOH都划分为碱类,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方案Ⅰ中,某同学发现盐类物质中的KCl、NaCl两种物质,它们在与其他物质混合时现象相同,无法区分,你能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区分这两种物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方案Ⅱ中,三种钠盐用其他物质中的________可加以区分,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中的一位同学认为,还可以根据是否含有钠元素将上述六种物质分为Na2SO3、Na2CO3、NaCl、NaOH和H2SO4、KCl两类。在用H2SO4鉴别四种含钠元素的物质时,Na2SO3和Na2CO3很容易得到了区分,但鉴别NaCl和NaOH时却陷入了困境,你能帮忙解决这一难题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是OH-的物质属于碱类,Na2CO3和Na2SO3溶液显碱性是由于CO和SO的水解,它们均属于盐类,只是它们的水溶液显碱性。‎ ‎(2)鉴别KCl和NaCl两种物质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焰色反应。‎ ‎(3)用H2SO4可以鉴别Na2CO3、Na2SO3、NaCl三种物质,Na2CO3与H2SO4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2SO4===Na2SO4+CO2↑+H2O;Na2SO3与H2SO4反应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Na2SO4+SO2↑+H2O;NaCl与H2SO4不反应。‎ ‎(4)H2SO4与过量NaOH反应生成盐,溶液不再显酸性,不再与Na2SO3或Na2CO3反应,而NaCl与H2SO4混合后,溶液仍显酸性,还能与Na2SO3或Na2CO3反应生成气体。‎ 答案:(1)不合理,Na2CO3和Na2SO3均属于盐类,只是它们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2)利用焰色反应,焰色反应呈紫色的为KCl(透过蓝色钴玻璃),焰色反应呈黄色的为NaCl。‎ ‎(3)H2SO4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Na2SO3+H2SO4===Na2SO4+SO2↑+H2O ‎(4)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许H2SO4溶液,分别加入稍过量的两种未知溶液,充分混合后,再向混合溶液中分别滴加Na2CO3溶液,若有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Cl溶液;若无气泡生成,则加入的未知溶液为NaOH溶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