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四模试卷含解析1

‎2016年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考化学四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面粉爆炸 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活性炭吸附毒气 D.米酿成酒 ‎2.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C.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降水呈酸性,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3.已知某元素M(只有一种正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MCl2 B.M(NO3)2 C.M2(SO4)3 D.MOH ‎4.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的分子量为399g ‎5.下列做法通常不会发生中毒事件的是(  )‎ A.用工业酒精配酒出售 B.用工业用盐烹调食品 C.用纯碱蒸馒头 D.晚上睡觉关闭门窗让蜂窝煤炉燃烧 ‎6.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 D.相同条件下,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7.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最后进行NaCl溶液的蒸发时,一般有如下操作:‎ ‎①固定铁圈位置 ②放置蒸发皿 ③放置酒精灯 ④加热并搅拌 ⑤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①④⑤‎ ‎8.下列离子组能在PH=11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l﹣、NO3﹣、K+、Na+ B.Cl﹣、SO42﹣、Na+、Ag+‎ C.SO42﹣、NO3﹣、K+、H+ D.Ba2+、Cl﹣、K+、CO32﹣‎ ‎9.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用试剂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A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B Cu(Fe)‎ 硫酸铜溶液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CaO (CaCO3)‎ 稀盐酸 A.A B.B C.C D.D ‎10.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Fe2O3→FeCl3 C.BaCl2→Ba(OH)2 D.CH4→H2O ‎11.如图描述的是某种变化的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变化中一定放出热量 B.可能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可能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可能是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12.下列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天然橡胶 B.塑料薄膜 C.光导纤维 D.酒精 ‎13.向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对滤渣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Fe和Ag B.一定有Zn和Ag C.只有Ag D.只有Fe ‎14.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CO2和9g H2O,则A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H4 B.C2H2‎ C.C2H5OH D.以上匀可 第Ⅱ卷 ‎ ‎ 二、填空与简答(共44分)‎ ‎15.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氢氧根离子_______;‎ ‎2个氯气分子_______;‎ ‎3个钾离子_______;‎ 铁锈的主要成分_______.‎ ‎16.按要求从氧化钙、天然气、硫酸钾、氢气、氢氧化钙、氯化钠、维生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_______;‎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 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 常用作化肥的一种盐_______;‎ 人体必需的一种无机盐_______.‎ ‎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硫原子的核电荷数x=_______;‎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_______;‎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镁原子失去_______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4)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_______;‎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_______.‎ ‎18.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由此可见:_______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图2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19.A、B、C、D、E 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 A 分别滴入 B、C、D、E 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 B 分别滴入 A、C、D、E 中,C、E 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 C 分别滴入 A、B、D、E 中,B 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1)A 是_______,B 是_______,C 是_______,D 是_______,E 是_______;‎ ‎(2)B 加入 E 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C 加入 D 中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 ‎ 三、实验与探究(共20分,第20题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第21题每空2分)‎ ‎20.草酸(C2H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某同学为验证草酸分解的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资料显示:无水硫酸铜固体呈白色,遇水变为蓝色,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反应.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_______;‎ ‎(2)写出草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C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 ‎(4)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反应结束后,先熄灭_______处的酒精灯.‎ ‎21.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在滤出沉淀后的滤液,引导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溶质可能情况有三种:①NaOH;②_______;③_______.‎ ‎【设计方案】小伟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假设 ③成立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放出无色气体 假设_______成立 ‎(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足量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假设_______成立 ‎【实验探究】小强根据小伟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得出结论】因此小强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做实验时_______(选填“恰好完全反应”、“Ca(OH)2过量”或“Ca(OH)2不足”).‎ ‎ ‎ 四、计算(共8分)‎ ‎22.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_______(写化学式).‎ ‎②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_______g.‎ ‎③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 ‎ ‎2016年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考化学四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变化与其他三个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面粉爆炸 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C.活性炭吸附毒气 D.米酿成酒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面粉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活性炭吸附毒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米酿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 ‎ ‎2.人类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C.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降水呈酸性,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考点】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空气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分析判断.‎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污染物越多,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生存所必须的,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氧气能支持燃烧,但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碳与大气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降水呈酸性,但现阶段不把二氧化碳作为空气的污染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说明污染物越多,空气质量越差,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空气的重要作用、氧气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空气污染物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已知某元素M(只有一种正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下列化学式中正确的是(  )‎ A.MCl2 B.M(NO3)2 C.M2(SO4)3 D.MOH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由化学式M2O3确定M的化合价为+3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对各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M的化合价为+3,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可知化学式 MCl3正确;故错误;‎ B.M元素显+3价,硝酸根显﹣1价,则M与硝酸根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NO3)3.故错误;‎ C.M的化合价为+3,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可知化学式M2(SO4)3正确;故正确;‎ D.M的化合价为+3,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可知化学式M(OH)3;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以计算未知元素的化合价和利用化合价交叉法书写化学式.‎ ‎ ‎ ‎4.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美容等功效,百合中含有秋水仙碱,其化学式为C22H25NO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和3个氧分子构成 C.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 D.秋水仙碱的分子量为399g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分析】A.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分析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B.据秋水仙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据秋水仙碱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解答】解;A.秋水仙碱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25):(14×1):(16×6)=264:25:14:96,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个秋水仙碱分子由22个碳原子、25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个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22:25:1:6,该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5.下列做法通常不会发生中毒事件的是(  )‎ A.用工业酒精配酒出售 B.用工业用盐烹调食品 C.用纯碱蒸馒头 D.晚上睡觉关闭门窗让蜂窝煤炉燃烧 ‎【考点】常见中毒途径及预防方法;一氧化碳的毒性;常用盐的用途;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分析】A、根据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甲醇有毒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亚硝酸钠有毒,不能食用去判断.‎ C、根据纯碱无毒以及能和发酵酸反应.‎ D、根据蜂窝煤炉如果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分析.‎ ‎【解答】解:A、工业酒精中含有有毒的甲醇,甲醇对人体有害.故A错误;‎ B、亚硝酸钠有毒,摄入过多会危害健康、甚至中毒死亡.故C错误;‎ C、纯碱无毒,能和发酵酸反应,所以用纯碱蒸馒头无毒.故C正确;‎ D、蜂窝煤炉如果不完全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晚上睡觉关闭门窗,可能会引发中毒.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 ‎ ‎6.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加以解释的是(  )‎ A.不能用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 C.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 D.相同条件下,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且金属的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是因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B、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C、在化合物中,铁显+2、+3价,铜显+1、+2价,与金属的活动性无关,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正确.‎ D、锌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是因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7.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最后进行NaCl溶液的蒸发时,一般有如下操作:‎ ‎①固定铁圈位置 ②放置蒸发皿 ③放置酒精灯 ④加热并搅拌 ⑤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③①②④⑤ D.③②①④⑤‎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实验步骤的探究.‎ ‎【分析】组装仪器的一般顺序是采用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原则,利用本规则即可解答.‎ ‎【解答】解:组装仪器时要从下向上组装,酒精灯在铁圈和蒸发皿的下方,所以要先放酒精灯;然后再固定铁圈,放置蒸发皿;然后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并搅拌,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所以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先左后右,先下后上的仪器组装原则,比较简单,便于识记.‎ ‎ ‎ ‎8.下列离子组能在PH=11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l﹣、NO3﹣、K+、Na+ B.Cl﹣、SO42﹣、Na+、Ag+‎ C.SO42﹣、NO3﹣、K+、H+ D.Ba2+、Cl﹣、K+、CO32﹣‎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pH为11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 B、Ag+和Cl﹣互相结合成氯化银沉淀,所以本组离子不能共存,故选项错误.‎ C、H+、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Ba2+、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考高频考点,把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为解答的关键,注意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 ‎ ‎9.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所选用试剂不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选用试剂 A CO(CO2)‎ 氢氧化钠溶液 B Cu(Fe)‎ 硫酸铜溶液 C NaOH溶液[Ca(OH)2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CaO (CaCO3)‎ 稀盐酸 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OH)2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 ‎ ‎10.下列反应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Zn→ZnSO4 B.Fe2O3→FeCl3 C.BaCl2→Ba(OH)2 D.CH4→H2O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该物质转化成另一指定物质的反应,选出不是由一步反应实现的一组.‎ ‎【解答】解:A、Zn→ZnSO4,Zn与稀硫酸反应即得ZnSO4,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B、Fe2O3→FeCl3,Fe2O3与HCl发生复分解反应,可生成FeCl3;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C、BaCl2→Ba(OH)2,无法直接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D、CH4→H2O,CH4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由一步反应实现.‎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正确运用物质分类及反应规律则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 ‎ ‎11.如图描述的是某种变化的过程,关于该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变化中一定放出热量 B.可能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可能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D.可能是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观察变化的过程微观示意图,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变化的特征、能量的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等.‎ ‎【解答】解:A、由变化的过程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在变化中一定吸收热量.故A错误;‎ B、由变化的过程可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里变化,不属于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由变化的过程可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里变化,不属于置换反应,故C错误;‎ D、由变化的过程可知,分子的间隔变大了,能是固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通过观察变化的过程,分析变化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 ‎ ‎12.下列物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天然橡胶 B.塑料薄膜 C.光导纤维 D.酒精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天然橡胶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 B、塑料薄膜是用塑料制成的,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正确.‎ C、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D、酒精属于有机物,但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属于有机小分子,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3.向AgNO3、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滴入NaCl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下列对滤渣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有Fe和Ag B.一定有Zn和Ag C.只有Ag D.只有Fe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此知识分析即可.‎ ‎【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锌>铁>氢>银,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不能与硝酸锌反应;所以放入铁后只置换出硝酸银中银,所以如果向所得滤液中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还存在银离子其白色沉淀是氯化银,因此,所以滤渣一定只有银;‎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锌、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及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 ‎14.一定条件下,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 CO2和9g H2O,则A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 A.CH4 B.C2H2‎ C.C2H5OH D.以上匀可 第Ⅱ卷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题意可知,“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可求44gCO2中碳元素的质量、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得出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代入验证即可.‎ ‎【解答】解:由“一定量的化合物A和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CO2和9gH2O”,则可求44gCO2的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9gH2O中氢元素的质量为:9g××100%=1g,则有机物中碳、氢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1;所以可以判断该化学式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相等即为可能的化学式,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判断选项B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相等,即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实质,并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求算物质的组成.‎ ‎ ‎ 二、填空与简答(共44分)‎ ‎15.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氢氧根离子OH﹣;‎ ‎2个氯气分子2Cl2;‎ ‎3个钾离子3K+;‎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OH﹣;‎ 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氯气分子可表示为2Cl2;‎ 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钾离子可表示为:3K+;‎ 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为:Fe2O3;‎ 故答案为:OH﹣ 2Cl2 3K+ Fe2O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 ‎ ‎16.按要求从氧化钙、天然气、硫酸钾、氢气、氢氧化钙、氯化钠、维生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H2;‎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 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CaO;‎ 常用作化肥的一种盐K2SO4;‎ 人体必需的一种无机盐NaCl.‎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氢气具有可燃性,是可以燃烧的气体单质,燃烧产物只有水,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其化学式为:H2.故填:H2;‎ 氢氧化钙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故填:Ca(OH)2;‎ 氧化钙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其化学式为:CaO;故填:CaO;‎ 硫酸钾是由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其中含有钾元素,可以用作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K2SO4;故填:K2SO4‎ 氯化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无机盐,故填:NaCl.‎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 ‎ ‎17.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某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硫原子的核电荷数x=16;‎ ‎(2)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Ar;‎ ‎(3)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4)铝元素与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AlCl3;‎ ‎(5)上述元素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1)根据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2)根据相对稳定结构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进行分析;‎ ‎(3)根据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进行解答;‎ ‎(4)根据化合价写出化学式;‎ ‎(5)根据元素周期与电子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1)对于原子来说核内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硫原子的核电荷数x=2+8+6=16;‎ ‎(2)最外层电子数为8(一个电子层最外层是2)属于相对稳定结构,所以表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元素是氩元素;‎ ‎(3)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每个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4)铝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3容易失去3个电子带3各单位正电荷,显+3价;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一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显﹣1价,所以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十字交叉再约简,所以化学式是AlCl3;‎ ‎(5)原子所处的周期数与该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所以在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故答案为:(1)16;‎ ‎(2)Ar;‎ ‎(3)2;‎ ‎(4)AlCl3;‎ ‎(5)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的关系,相对稳定结构的特点,化学式的写法,了解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 ‎ ‎18.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图2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由此可见:得到同一物质,运用的化学反应原理可能不同.‎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根据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回答;‎ ‎(2)观察微观模型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等.‎ ‎【解答】解:(1)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有关,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溶液都呈碱性,碱性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原因是碱性溶液中都含有OH﹣.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2)图1反应是氢气燃烧生成了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该反应过程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水分子;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图2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故答为:(1)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OH﹣,物质的结构;(2)2H2+O22H2O,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有关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确定物质的构成及种类,也才能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 ‎ ‎19.A、B、C、D、E 五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是HCl溶液、Na2CO3溶液、MgCl2溶液、NaNO3溶液、NaOH溶液中的一种.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Ⅰ.将 A 分别滴入 B、C、D、E 中,均没有明显现象.‎ Ⅱ.将 B 分别滴入 A、C、D、E 中,C、E 中均产生白色沉淀,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Ⅲ.将 C 分别滴入 A、B、D、E 中,B 中产生白色沉淀,D中有气泡冒出,其余没有明显现象.‎ ‎(1)A 是NaNO3,B 是MgCl2,C 是Na2CO3,D 是HCl,E 是NaOH;‎ ‎(2)B 加入 E 中的化学方程式是:MgCl2+2NaOH═Mg(OH)2↓+2NaCl;‎ ‎(3)C 加入 D 中的化学方程式是:Na2CO3+2HCl=2NaCl+H2O+CO2↑.‎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将五种物质用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所有的现象,然后对照进行解答.‎ ‎(2)根据(1)中推出的化学式进行书写方程式,‎ ‎(3)根据(1)中推出的化学式进行书写方程式,‎ ‎【解答】解:(1)将五种物质列表,现象如下,‎ ‎ HCl ‎ Na2CO3‎ ‎ MgCl2‎ ‎ NaNO3‎ ‎ NaOH ‎ HCl ‎﹣﹣﹣﹣﹣﹣‎ ‎ 气体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Na2CO3‎ ‎ 气体 ‎﹣﹣﹣﹣﹣﹣‎ ‎ 沉淀 ‎ 无现象 ‎ 无现象 ‎ MgCl2‎ ‎ 无现象 ‎ 沉淀 ‎﹣﹣﹣﹣﹣﹣﹣‎ ‎ 无现象 ‎ 沉淀 ‎ NaNO3‎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无现象 ‎﹣﹣﹣﹣﹣﹣‎ ‎ 无现象 ‎ NaOH ‎ 无现象 ‎ 无现象 ‎ 沉淀 ‎ 无现象 ‎﹣﹣﹣﹣﹣﹣﹣‎ 根据表格可知,加入后,四种溶液中都无现象的是硝酸钠,两种溶液中会出现沉淀的是氯化镁,一种溶液中出现气体,一种溶液中出现沉淀的是碳酸钠,一种出现气体的是盐酸,一种中出现沉淀的是氢氧化钠,故答案为:NaNO3,MgCl2,Na2CO3,HCl,NaOH;‎ ‎(2)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镁沉淀,故答案为:MgCl2+2NaOH═Mg(OH)2↓+2NaCl,‎ ‎(3)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Na2CO3+2HCl═2NaCl+H2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所给的物质都是无色的,就需要借助表格进行现象列举,然后根据题中的现象进行对照解答.‎ ‎ ‎ 三、实验与探究(共20分,第20题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第21题每空2分)‎ ‎20.草酸(C2H2O4)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某同学为验证草酸分解的产物,将产物持续通入下列装置.资料显示:无水硫酸铜固体呈白色,遇水变为蓝色,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反应.请回答:‎ ‎(1)仪器a的名称铁架台;‎ ‎(2)写出草酸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H2C2O4H2O+CO2↑+CO↑;‎ ‎(3)A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产物有水生成,C装置硬质玻璃管内的反应现象是黑色固体变红,其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是CuO;‎ ‎(4)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环境,反应结束后,先熄灭C处的酒精灯.‎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1)根据常见的仪器分析;‎ ‎(2)根据草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的正确操作步骤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a是铁架台;‎ ‎(2)草酸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2O4H2O+CO2↑+CO↑;‎ ‎(3)无水硫酸铜遇水显蓝色,所以A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由白色变蓝色,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氧化铜;‎ ‎(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会有部分一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而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E处酒精灯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防止污染空气,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C处酒精灯,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充分燃烧掉没有反应的一氧化碳,以防止空气的污染;‎ 故答案为:(1)铁架台;(2)H2C2O4H2O+CO2↑+CO↑;‎ ‎(3)检验产物有水生成; 黑色固体变红; CuO;‎ ‎(4)点燃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硫酸铜是白色粉末,遇到水会变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所以可以用硫酸铜来检验是否有水;检验一氧化碳时要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看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要注意通过氧化铜之前必须将原来的二氧化碳除掉.‎ ‎ ‎ ‎21.在学习碳酸钠的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在碳酸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淀,在滤出沉淀后的滤液,引导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溶质可能情况有三种:①NaOH;②NaOH和Na2CO3;③NaOH和Ca(OH)2.‎ ‎【设计方案】小伟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完成.‎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假设 ③成立 ‎(2)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放出无色气体 假设②成立 ‎(3)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或足量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假设①成立 ‎【实验探究】小强根据小伟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得出结论】因此小强得出的结论是:教师做实验时Ca(OH)2不足(选填“恰好完全反应”、“Ca(OH)2过量”或“Ca(OH)2不足”).‎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 ‎【分析】‎ 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会出现三种情况:其一,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其二,碳酸钠溶液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除生成的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未反应的碳酸钠;其三,澄清石灰水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除生成的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未反应的氢氧化钙;‎ 可采取向滤液样品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检验反应后溶液中是否含有澄清石灰水或碳酸钠;或根据碳酸钠、氢氧化钙的性质,选取稀盐酸利用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进行检验.‎ ‎【解答】解: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形成氢氧化钠溶液;或者碳酸钠溶液过量,形成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溶液;或者澄清石灰水过量,形成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故猜想为:;②NaOH和Na2CO3;③NaOH和Ca(OH)2;‎ ‎(1)取过滤后的滤液,分别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如果除氢氧化钠外还含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钠,则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2)采取在滤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则猜想②成立;‎ ‎(3)取过滤后的滤液,分别继续滴加碳酸钠溶液或澄清石灰水,如果没有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恰好完全反应,则猜想①成立;‎ ‎【实验探究】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钠,碳酸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 ‎【得出结论】因此反应后的溶液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猜想②正确;说明所加入澄清石灰水量不足,碳酸钠过量;‎ 故答案为:‎ ‎②NaOH和Na2CO3;③NaOH和Ca(OH)2;‎ ‎(2)②;‎ ‎(3)①;‎ ‎【实验探究】Na2CO3+2HCl=2NaCl+CO2↑+H2O;‎ ‎【得出结论】Ca(OH)2不足.‎ ‎【点评】根据反应物的过量情况,反应会出现多种结果,据此对反应后的生成物的可能组成进行猜想.‎ ‎ ‎ 四、计算(共8分)‎ ‎22.现有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22.3g,将其放入干净的烧杯中,加一定质量的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所得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写化学式).‎ ‎②在Na2CO3和NaCl的混合物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10.6g.‎ ‎③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试通过计算,求此温度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g).‎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图象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的稀盐酸的关系分析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当滴加稀盐酸溶液至图中A点时氯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反应,可以计算溶质的质量;当在B点时,稀盐酸是过量的,分析溶液中的溶质.‎ ‎【解答】解:①由图象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B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的量是过量的,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NaCl、HCl.‎ ‎②由图象可知,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加入的稀盐酸签好与碳酸钠反应.‎ 设样品中,含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73 117‎ x 100g×7.3% y 解得:x=10.6g y=11.7g ‎③当滴入上述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1.7g+(22.3g﹣10.6g)=23.4g.‎ 故答案为:①NaCl、HCl;②10.6;③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3.4g.‎ ‎【点评】本题属于图象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象中量的变化关系,分析出反应进行的情况,从而进行有关的分析与计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