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保山市中小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 8月3日08: 30-11: 00] 2020年保山市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语言的特色也可以用“自然”二字来概括。《红楼梦》的语言是经过作家严格淘洗和高度提炼而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原生态的语言。准确,生动,精炼,既饱含着生活的血肉,又饱含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显得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不论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作者很少用夸张的语言,华艳的辞藻,而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有的地方,犹如家常絮语,却在普通中寓深刻,于平淡中见神奇,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尤其是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更为出色,能使读者从书本上听出声音,进而又能从纸面上看到活动着的人物,并体会出他们的思想和心理。有时候只说简单的一句话,也能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来。如第三十二回,写贾雨村到贾府,贾政命宝玉出来跟他会面,宝玉不愿意,而又不敢违抗父命,无可奈何磨蹭一阵之后只得出去。因为满心不高兴,又走得匆忙,忘了带上扇子。袭人怕他热,急忙拿了扇子追出来给他。要是一般人会这么说:“扇子忘了,给你。”或甚至更简便些说:“给你扇子。”可袭人却是这么说的:“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了我看见,赶着送来。”从温存体贴中透出一种有意讨好的意味。一件极琐碎平凡的小事,一句极普通的话,却极生动、准确地表现了袭人特殊的身份地位和微妙的心理。她是一个受主子宠信的奴才,一心做着将来做半个主子(姨太太)的美梦,便时时处处都要显出这种特殊的亲近,以讨得宝玉的欢心。 - 23 - 有时候不是一句话,单是一个词的运用,就能收到这样的艺术效果。如第四十回,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由许多人陪同,先在潇湘馆黛玉的卧房里坐了一会儿,后来贾母说:“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刘姥姥接着贾母“这屋里窄”的话茬,说:“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威武”这个词,是极普通,人人都熟悉,人人都会用的,可从来没有人用来形容房子和家具,但刘姥姥用在这里却是用得再好不过,不但准确,而且传神,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刘姥姥的这番话,特别是用上“威武”这个词,是从贾母的一个“窄”字引出来的。刘姥姥作为一个从偏远农村来的贫苦人家的老妇人,她对贾府里房屋家具的感受当然是同贾母完全不一样的,可以说是两种身份,两种眼光,两种感受。这是只有刘姥姥处于那样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才说得出来的。“威武”一词用在这里,至少包含两方面的深刻含义:其一是,刘姥姥是一个从农村来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小户人家的妇女,从来没有见过像贾府这样气派的房子和家具,因此在这些大家伙面前,十分自然地产生一种威压感。“威武”这个词用在这里,就最真实、最生动地表达了刘姥姥在此情景之下的独特感受。其二是,刘姥姥又是一个虽然纯朴却又老于世故的老妇人,到贾府里来是为了得到一点好处,她一进贾府就看出来贾母这位老祖宗的身份地位,是一位她能不能得到好处的关键人物。所以一有机会就抓住说点讨好奉承的话。“威武”这个词在这里就多少透露出一点讨好奉承的意味。简单一个词,却极传神地表现出刘姥姥独特的身份地位、独特的思想性格和独特的生活感受,同时又生动地揭示出人物之间的微妙关系。再比较凤姐讨好贾母和刘姥姥讨好贾母,同中又有异。要讨好人都需要一点聪明,但凤姐的聪明中显出心机,而刘姥姥的聪明中却透着纯朴。 (节选自周先慎《琐碎中有无限烟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的语言,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既饱含着生活的血肉,又饱含着人物思想感情的血肉,朴素自然,明快流畅,含蓄深厚。 B. 刘姥姥是偏远农村贫苦人家的老妇人,因贾府气派的房子和家具而产生一种威压感。 C. 《红楼梦》语言的“自然”主要表现在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很少用夸张的语言、华丽的辞藻,而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 D. 凤姐和刘姥姥都很聪明,都讨好贾母,但凤姐隐藏心机,刘姥姥则毫无所求。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运用举例论证,以袭人的话证明简单的一句话就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B.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性格化、生活化,刻画的人物性格非常出色。 C. 文中对比分析贾母和刘姥姥的话,证明一个词语也能鲜明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与性格。 - 23 - D. 全文总分结构,先概括《红楼梦》的语言特征,再举实例具体分析论述其语言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自然朴实,鲜活生动,读者可以从书上听出他们的声音。 B. 作者曹雪芹非常注重锤炼语言,都是用一个简单词语来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 C. “威武”一词,看起来极为普通,却非常传神地表现了刘姥姥内心的独特感受。 D. 《红楼梦》的语言是经过作家严格淘洗和高度提炼而又保持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活原生态的语言,所以具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D项,“刘姥姥则毫无所求”错,文中说“刘姥姥又是一个虽然纯朴却又老于世故的老妇人,到贾府里来是为了得到一点好处,她一进贾府就看出来贾母这位老祖宗的身份地位,是一位她能不能得到好处的关键人物。所以一有机会就抓住说点讨好奉承的话”,可见刘姥姥讨好贾母是“有所求”的。 故选D。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性格化、生活化”错。从原文来看,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第一段,“《红楼梦》语言的特色也可以用‘自然’二字来概括……准确,生动,精炼……不论刻画人物,描写环境,叙述故事,作者很少用夸张的语言,华艳的辞藻,而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可见本文论点是:《红楼梦》的语言自然、准确,生动,精炼。“人物语言性格化、生活化”只是分论点。 故选B。 【3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B项,“都是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错,原文是说“有时候不是一句话,单是一个词的运用,就能收到这样的艺术效果”,然后举了刘姥姥进进荣国府的例子论证,这只是一个例子,不能得出选项说的“都”是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传神地表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思想性格。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冠肺炎病人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化验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干咳,意味着虽然人体启动了咳嗽反射,想要把病毒或者坏死物质排出体外,但是狡猾的病毒藏匿在了细胞里。气道内分泌物少、痰少,虽然可以经过咳嗽将一部分病毒随着飞沫排出体外,但是这也恰恰满足了病毒为了繁衍,加快传播的本性,并不能有效地去除病原体。肺泡细胞不断受到攻击,人体却很难通过咳痰把病毒有效排出,加之对抗病毒的部队——淋巴细胞减少,人体两种关键的自我防御能力下降。病毒不断地复制且侵犯细胞,严重的新冠肺炎病人,他们的大部分肺泡细胞都被攻陷,在x射线下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显示为“白肺”。 (摘编自人民网《正确认识,科学应对》) 材料二: - 23 - 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脸、揉眼睛、擦嘴、抠鼻子,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入人体。熬夜对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熬夜会影响人体生物钟、影响免疫系统反应能力和防御能力。研究表明,连续缺觉一周会对700多个对健康至关重要的基因产生影响,继而对健康产生长期影响。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所以特殊时期,保证每天7-8小时良好睡眠比什么都重要。平和心态,学会微笑。紧张、不安、焦虑,这些心理变化会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力,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就会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刷烈的心理变化还会引起很多身心疾病,比如失眠、头痛、血压波动、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削弱机体抵抗力。在面对病毒威胁时,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以上方法保护好自己的免疫系统,剩下的就交给公共卫生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年02月11日20版) 材料三: 探索防控传染病的现代化之路,中医药不仅要做出应有贡献,而且应该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传承创新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发挥好中医药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可以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病人得到及时教治,从而降低转重率、病亡率。新冠肺炎患者确诊病例中,超九成的患者使用了中医药。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总有效率90%以上。加强社区医疗力量,不只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需要,这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让老百娃在家门口看上中医。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也要注重运用最新科技为其服务。借助大数据, 服药的人扫描中药袋上的二维码,生成病例日,中医药获得第一手数据,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支撑。 无形助有形, 前后方结合,通过大数据、互联网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通过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可以让中医药治疗规律得以总结、优化。古老的中医药历久而弥断,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焕发出更大生机活力。 (摘编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防治新冠肺炎见证中医实力》2020年04月30日) 4. 下列对“新冠肺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肺炎病人不断受到新冠病毒的攻击,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都会减少。 B. 如果用脏手去摸脸、揉眼睛、擦嘴、抠鼻子,就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人人体。 C. 咳嗽可将部分病毒排出体外,但不能有效地去除病原体,也会加快新冠的传播。 D. 中医药对治疗新冠肺炎有效,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超过九成的患者使用了中医药。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冠病毒不断复制,主要是侵犯肺泡细胞和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两种关键自我防御能力下降。 B. 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在X射线下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下均显示为“白肺”。 C. 新冠肺炎可能会引起剧烈的心理变化和多种身心疾病,这些疾病会进步削弱机体抵抗力。 D. 大数据、互联网等新科技手段可以让中医药服务变成数字化医学,使其焕发出更大的生机活力。 6. 防控新冠肺炎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结合材料加以概括。 【答案】4. A 5. B 6. - 23 - ①要正确佩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脸、揉眼睛、擦嘴、抠鼻子。②保证每天7-8小时良好睡眠。③平和心态,学会微笑。④探索防控传染病的现代化之路,发挥好中医药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大多是文章主要说明或论证的对象。解答本题要把握概念的本质内容,找出选项内容与文本内容的区别,对照辨析。“词不离句”,其解题思路为:审好题干,明确题意;搜索信息区间,联系所在语句;结合上下语境,领悟概念含义;注意指代词语,明确对象、范围;比照分析,多角度推测。辨析正误的方法提示:1、选项的表述是否偏离概念的内涵。2、选项是否脱离具体语境,衔接是否失当。3、选项的表述是否篡改文意,张冠李戴。4、对概念外延的限制是否得当。5、是否改变叙述主体,偷梁换柱。 A项,“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都会减少”说法错误,原文是说“化验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故A项错误。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找到对应位置比对原文,最后做出判断。比对时注意选项与原文是同义转述还是改变了原文。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混淆或然必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肯定否定不当、强加因果,曲解原文等。 B项,“所有新冠肺炎患者”说法以偏概全,原文为“严重的新冠肺炎病人,他们的大部分肺泡细胞都被攻陷,在x射线下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下,显示为‘白肺’”,故B项错误。 故选B。 【6题详解】 - 23 - 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分析、筛选、概括的能力。解答时可以划记表明重点内容的语句,没有的话要根据内容概括,同时可以结合材料的标题,表头还有选文的出处等信息。如本题由材料二“在面对病毒威胁时,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以上方法保护好自己的免疫系统”可知我们可以在这句话前面找到防控新冠肺炎的方法。我们可以找到“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去医院,一定要正确佩戴口罩,要勤洗手,不要用脏手去摸脸、揉眼睛、擦嘴、抠鼻子,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入人体”、“良好的睡眠可以增加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所以特殊时期,保证每天7-8小时良好睡眠比什么都重要”、“平和心态,学会微笑。紧张、不安、焦虑,这些心理变化会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免疫力,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就会降低,更容易受到感染”等关键语句加以概括整合。材料三的出处“《人民日报人民时评:防治新冠肺炎见证中医实力》”也提示我们中医药也在防控新冠肺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探索防控传染病的现代化之路,中医药不仅要做出应有贡献,而且应该以此为重要契机,推动传承创新发展,在新冠肺炎疫情救治中,发挥好中医药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可以使疫情防治关口前移,病人得到及时教治,从而降低转重率、病亡率”可以概括为发挥好中医药在治病救人中的作用。 (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两棵香椿树 唐波清 春意盎然的时候,两棵香椿树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张老汉的屋门口,就有这样两棵包裹着春天味道的香椿树。据说这两棵香椿树至少也有四十年的树龄,准确地算起来,左边的那棵香椿树种了四十三年,右边的那棵香椿树种了四十一年。 偏僻的小山村,张老汉的家在村子的最东头,屋后有山丘,房前有水塘,四周树木成荫。冬暖夏凉,算得上是一块风水宝地。村里人都说,风水好的地方,肯定会出人物。这话在张老汉的家里得到了应验,张老汉的小儿子叫张小椿,那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当年以全国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大,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今年只有41岁,听说就爬上了厅级干部的职位。遗憾的是,每年难得回老家看望张老汉一次,可张老汉依然以他为荣,自豪得很。 张老汉含辛茹苦地养大了两个儿子,老大叫张大椿,老大出生的第二天,张老汉便在门前栽了一棵椿树苗,说是专门替大儿子种的这棵树,老大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隔了两年,小儿子出生的第二天,张老汉也在门前栽了一棵椿树苗,说是专门替小儿子种的这棵树,老幺的名字也就由此而来。老大张大椿,今年四十有三,比弟弟大两岁,一直在家侍弄几亩田地,他就是个本分的农民。张老汉的婆娘,年轻的时候患结核病死得早。张大椿从此就没了娘,便加倍地孝顺张老汉。 - 23 - 要说这个张大椿,在村子里随便打听打听,老少皆知,那可是一个大好人。张大椿从小就善良懂事,本来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盖,为了让弟弟继续读书,他忍痛辍学,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农忙,栽田拱土,种植庄稼,挑水打粮;农闲,起早摸黑,钻进煤窖,赚苦力钱。春天里的好几个凌晨,他站在两棵香椿树下,举起一根长长的顶头绑着一把镰刀的竹竿,轻柔地割下鲜嫩的香椿芽,赶在天亮之前要卖到十里外的集市上,为弟弟一点点地积攒学费。好不容易将弟弟供上大学,母亲却被病魔早早地夺走了生命。 这些年,张大椿孝顺他爹那可是没得说。要说张老汉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点儿也不为过。每晚上床前,张大椿都会端来一盆水,帮他爹又是洗脚又是按摩,半夜还要起来替他爹盖好被子;有啥好吃的东西,肯定要让他爹先尝第一口,过年过节还替他爹备上好烟好酒;有啥好布料,肯定要派媳妇扯上几尺,送到村里的老裁缝家,张老汉的衣服一件比一件新。 村里人在张老汉的面前,只要提起他的两个儿子,总会竖起大拇指:“您真是好福气。大儿子是天下第一孝子,小儿子是天下第一状元。” 张老汉每次都会说那么两句话:“大椿就莫提,一个土八路,泥巴里能混出啥模样?没出息。不信,您看看俺家左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枯枝败叶的,这和大椿没啥两样。俺那个小椿,真还不错,念书是状元,当官在北京,他才算是个人才。不信,您瞧瞧俺家右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枝繁叶茂的,这和小椿一个模样。” 张老汉说起大儿子,总要唉声叹气;夸起小儿子,总会眉飞色舞。 村里有个不怕得罪张老汉的李婶,站在两棵香椿树下,每回总要与他争吵理论一番:“这两棵香椿树根本没啥区别,俺看就是您偏心眼。说实话,张大椿在您身边天天尽孝心,不是他的悉心照料,您能活得这么舒舒坦坦?张小椿这娃是不错,可他远在北京,几年才回来一趟,他是能帮您挑水还是打粮?他是能帮您做饭还是洗脚?” 倔强的张老汉涨红了脖子:“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好,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强。” 李婶一身正气,毫不示弱:“您就是个老糊涂。听说,张大椿孝顺您的那些钱,您居然悄悄地寄给了张小椿,说啥北京的房价贵,您要帮他还清房屋贷款。有这事吧?” 张老汉青筋暴起,毫不讲理:“俺家的事,俺想咋办就咋办,俺乐意。你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李婶和张老汉的争吵理论,无休无止…… 去年冬天,张老汉悄无声息地走了,走进了屋后的大青山。出殡的那天,李婶仰望着两棵香椿树,无端地生出一些失落,再也没人和她争吵理论了。 张小椿办完张老汉的丧事,急匆匆地坐飞机回了北京。 张大椿花了不少钱,雇请了一大帮人,将屋门口那两棵枝繁叶茂的香椿树,小心翼翼地移栽到了张老汉的坟头前。 春意盎然的时候,两棵香椿树依然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3 - A. 小说构思精巧,以“树”称人,两棵香椿树的形象贯穿小说始末,并与张大椿、张小椿的形象相互映衬,自然贴切。 B. 小说中叙述李婶与张老汉争辩这一情节,使小说陡起波澜,避免了平铺直叙,更好推动情节的发展。 C. 小说刻画人物时详略得当,文中用大量的笔墨详写了张小椿出人头地、追求荣华富贵的过程。 D. 小说的语言质朴无华,娓娓叙述中展现的是寻常生活,勾勒的是寻常人物,反映的是寻常世态。 8. 张大椿的善良忠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9. 小说善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孝顺父亲:母亲死得早,他就把孝心用在父亲身上,给父亲洗脚、按摩,买布料做衣服等。②勤劳懂事:早早挑起家庭重担,忙农活,卖苦力;张老汉偏心,并未影响他的孝顺。③无私友爱(无私伟大):他甘愿牺牲自己上学的机会,为弟弟积攒学费,供弟弟上学。 9. ①张大椿与张小椿进行对比。一个是安分生活、居家尽孝,一个是追求荣华富贵、出人头地,对比鲜明,使张大椿的人物形象也更突出。 ②李婶与张老汉对张大椿和张小椿的看法进行对比。突出了张老汉看重功名地位的迂腐思想,李婶的出现揭示了主题的一个侧面,她说张老汉偏心眼,正是对他这种看重功名地位的迂腐思想的否定,从而倡导人们以孝为先。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 C项,“文中用大量的笔墨详写了张小椿出人头地、追求荣华富贵的过程”错误,文中并未详细讲张小椿的事迹,而是详细地讲了张大椿无私友爱,牺牲自己上学的机会为弟弟挣学费,勤劳善良、孝顺父亲的事迹。故C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和筛选信息的能力。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我们要注意正面刻画与侧面刻画。正面刻画主要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行为、心理等,需要考生圈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然后推究所反映的人物形象。侧面刻画主要是次要人物、物象、环境的烘托,如果文本有相关的,考生可以抓住这些进行分析。还要注意划记作者评价、叙述人物的语言,这也是解读人物很好的切入口,有时作者直接告诉了我们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本题要注意审题,题目问的是“张大椿的善良忠厚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考生要紧紧围绕“忠厚善良”寻找相关信息。 由“张大椿从小就善良懂事,他本来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可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盖,为了让弟弟继续读书,他忍痛辍学,小小年纪就扛上了家庭的重担。农忙,栽田,拱土,种植庄稼,挑水打粮;农闲,起早,摸黑,钻进煤窑,赚苦力钱。春天里的好几个凌晨,他站在两棵香椿树下,举起一根长长的顶头绑着一把镰刀的竹竿,轻柔地割下鲜嫩的香椿芽,赶在天亮之前要卖到十里外的集市上,为弟弟一点点地积攒学费。好不容易将弟弟供上大学”“这些年,张大椿孝顺他爹那可是没得说”“每晚上床前,都会端来一盆不热不冷的温水,帮他爹又是洗脚又是按摩,半夜还要起来替他爹盖好被子;有啥好吃的东西,肯定要让他爹先尝第一口,过年过节,还替他爹备上好烟好酒”可以看出,张大椿具有善良懂事、孝敬父亲,勤劳,照顾弟弟的高尚品质。他主动辍学,放弃学业,挑起家庭重担,供弟弟上学,并且没有怨言。即使父亲偏爱弟弟,“张老汉说起大儿子,总要唉声叹气;夸起小儿子,总会眉飞色舞”,可他并未在意,反而因为母亲死得早,对父亲加倍孝顺,父亲死后还花大价钱把两棵香椿树移栽到父亲坟前。这些都能体现他忠厚善良的性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构思技巧,文体特点。本题属于前面给出观点,后面举例分析的题型。解答时要认真研读观点,往往观点就指明了答题的思路和方向。如本题“小说善用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列举两例,并简要分析”,考生要去文章中找到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的例子,并分析表达效果。 - 23 - 本文中主要有张大椿和张小椿的对比。“张老汉的小儿子叫张小椿,那就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当年以全国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北大,大学毕业就留在了北京,今年只有41岁,听说就爬上了厅级干部的职位。遗憾的是,每年难得回老家看望张老汉一次”“张小椿这娃是不错,可他远在北京,几年才回来一趟,他是能帮您挑水还是打粮?他是能帮您做饭还是洗脚?”“张小椿办完张老汉的丧事,急匆匆地坐飞机回了北京。”张小椿追求出人头地、荣华富贵。而张大椿老实本分、忠厚善良,孝顺父亲,牺牲自己读书的机会,照顾弟弟,供弟弟上学。两人对比鲜明,也在对比中体现了作者和读者的立场。这些对比让张大椿的形象更突出也更为读者喜爱。 文中还有比较明显的对比是李婶与张老汉对张大椿和张小椿的看法。“张老汉每次都会说那么两句话:‘大椿就莫提,一个土八路,泥巴里能混出啥模样?没出息。不信,您看看俺家左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枯枝败叶的,这和大椿没啥两样。俺那个小椿,真还不错,念书是状元,当官在北京,他才算是个人才。不信,您瞧瞧俺家右边那棵香椿树长得枝繁叶茂的,这和小椿一个模样。’”“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好,张小椿就是比张大椿强。”尽管张大椿非常孝顺,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但看中功名利禄的张老汉始终偏爱当官有出息的张小椿。“说实话,张大椿在您身边天天尽孝心,不是他的悉心照料,您能活得这么舒舒坦坦?张小椿这娃是不错,可他远在北京,几年才回来一趟,他是能帮您挑水还是打粮?他是能帮您做饭还是洗脚?”张婶明显更喜欢张大椿,她认为张大椿孝顺懂事,否定张老汉看中名利的迂腐思想,提倡孝道。这一对比也更形象生动刻画了张老汉看中名利的形象。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其父卒二十岁,秦灭韩。韩破,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道还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再战,秦兵竞败,遂至咸阳。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縞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沛公乃还军霸上。项羽至鸿门下,欲击沛公,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良曰:“亡去不义。”乃具以语沛公。沛公大惊,曰:“鲰生教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今为之奈何?”良乃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及见项羽后解。 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 天下始定,刘敬说高宗日:“都关中。”上疑之。留侯曰:“夫关中左崤函 - 23 - ,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于是高帝即日驾,西都关中。汉十二年,高帝崩,后八年留侯卒,谥为文成侯。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B.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C.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D.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王,专指秦始皇,他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B. 留侯,侯是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中的第二等,留是张良受封之地。 C. 崤函,古代地名,崤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河南洛阳以西至潼关一带。《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中的“崤函”便是此地。 D. 崩,我国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土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 B. 张良直言劝谏。沛公进入秦宫后,想要留居,樊哙劝说无效,张良说沛公的行为无异于“助纣为虐”。沛公这才回车驻军在霸上。 C. 张良不恋权位。汉元年正月,汉高祖刘邦封功臣,张良虽未有战斗功,但因“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高帝让其择齐三万户,张良只愿受封留县,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D. 张良深受高帝信任。天下始定,留侯张良重点陈述关中的优势劝告高帝定都关中,高帝听后,当天就起驾,向西定都关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入沛公军,私见张良,欲与俱去。 (2)令项伯具言沛公不敢背项羽,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也。 【答案】10. B 11. A 12. B 13. (1)项伯于是在夜里骑马疾驰到了沛公(刘邦)的军营中,私下里会见了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 (2)沛公让项伯详细地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 - 23 -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句意“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 “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宜在中间断开,排除A项; “曰”字一般跟后面说的话断开,排除C项; “故”,所以,表原因的连词,与后文联系紧密,一般在它前面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文化常识。一般试题难度不大,解答本题需要考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姓名及称谓、官职及科举、宗法及礼俗、天文及历法、地理、刑法、民俗及节日、文史典故等。可用分类串记法,联想记忆法等进行识记。 A项,“秦王,专指秦始皇”错误,秦国的“君主”都可称秦王,另外隋唐李世民做皇帝前也称秦王,故A错误。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言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言文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纳,考生需熟悉常见的陷阱如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错位嫁接、以偏概全等。 B项,“张良说沛公的行为无异于‘助纣为虐’”与原文不符,原文是说“助桀为虐”,故B错误。 故选B。 【13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解答本题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中“乃”,于是;“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驰”,骑马;“之”,到;“私”,私下里;“见”,会见;“去”,离开;“欲与俱去”,省略句,“欲与(之)俱去”,想叫上张良和自己一起离开军营。(2)中整个句子省略了主语“沛公”;“具”,详细地;“所以”,……的原因;“遣将守关”,派遣军队把守函谷关;“备”,防备;“备他盗也”,判断句,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 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釐王、悼惠王的相。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韩国灭亡后,张良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张良打算前去跟随自立为代理楚王的景驹),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 沛公于是率兵攻打秦军,大败敌兵。第二次交战,秦兵终于崩溃。沛公于是到了咸阳。沛公进入秦宫,那里的宫室、帐幕、狗马、贵重的宝物、美女数以千计,沛公的意图是想留下住在宫里。樊哙劝谏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听。张良说:“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沛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沛公这才回车驻在霸上。项羽来到鸿门下,想要攻打沛公,项伯于是连夜疾驰到沛公的军营,私下里会见张良,想让张良跟他一起离开。张良说:“我是替韩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况紧急,逃离而去是不合道义的。”于是就将情况全都告诉了沛公。沛公非常吃惊,说:“浅薄无知的小人教我封锁函谷关不要让诸侯们进来,说这样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听从了这种意见。现在怎么办呢?”张良于是坚决邀请项伯见沛公,项伯于是进去会见了沛公。沛公请项伯向项羽详细说明沛公不敢背叛项羽,沛公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的盗贼。等到沛公会见项羽以后,取得了和解。 汉元年(前206)正月,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 23 - 天下已接近安定,刘敬劝告高帝说:“要以关中为都城。”皇上对此心有疑虑。留侯说:“洛阳虽然有这样险固,但它中间的境域狭小,不过几百里方圆,土地贫瘠,四面受敌,这里不是用武之地。关中东面有崤山、函谷关,西面有陇山、岷山,肥沃的土地方圆千里,南面有富饶的巴、 蜀两郡,北面有利于放牧的胡苑,依靠三面的险阻来固守,只用东方一面控制诸侯。如果诸侯安定,可由黄河、渭河运输天下粮食,往西供给京都;如果诸侯发生变故,可顺流而下,足以运送物资。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的建议是对的。”于是高帝当即决定起驾,往西关定都关中。汉十二年(前195),高帝驾崩,过后八年,留侯去世,定谥号叫文成侯。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唐人对县令的称呼。相过,即探望、相访。 14.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通过“屋舍、春水、群鸥”等意象,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意境。 B. “但见群鸥日日来”,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 C. 诗人盛情款待,频频劝饮,竭诚尽意,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心生歉疚之情。 D. 诗人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富有浓郁的生活气和人情味。 15.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这首诗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14. A 15. 前者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后者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解析】 【14题详解】 - 23 -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A项,“营造了一幅萧瑟凄凉、孤寂冷清的意境”错误。应该是营造清幽、秀美的意境。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 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客至》,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表现诗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主要描述的是两位挚友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登高》,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追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 -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利用外物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答案】 (1). 锦瑟无端五十弦 (2). 一弦一柱思华年 (3). 长太息以掩涕兮 (4). 哀民生之多艰 (5). 君子生非异也 (6). 善假于物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解答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并能运用,考生要注重平时的积累,注意难写的字、易混的字还有通假字,注意不要错漏添虚词、颠倒词序。注意从题干中寻找提示性的信息。另外,书写必须工整仔细。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弦”(笔画注意写清楚)、“华年”(别误写作年华)、“太息”(别误写作叹息)、“生”(通假字,别误写作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总想鲁迅在骨子里,其实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怠慢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从他的作品中,我感受到了鲁镇是闲适、恬静、慵懶、舒缓,这种环境能让人 。 ①( )是现实的,但也是浪漫的,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只不过那是被苦难 出的辛酸的浪漫。还有那个让人难忘的②( ),他对革命的游戏态度,他对爱情的向往,他自取其辱后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甚至他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都仿佛是神秘的、可爱的,让人憎恨而又同情。而在③( ) 中,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说体现得 ;④( )里吃腻了乌鸦炸酱面的嫦娥,《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理水》里“中国的脊梁”大禹,不都在向我们昭示着这些有光彩、有魅力而又经得起时间 的浪漫主义人物吗?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浮想联翩 压榨 淋漓尽致 检验 B. 异想天开 压制 淋漓尽致 锤炼 C. 浮想联翩 压制 无微不至 锤炼 D. 异想天开 压榨 无微不至 检验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23 - 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怠慢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B. 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C. 只不过我们把他定位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更多地注意了他作品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怠慢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D. 只不过我们把他确立在“民族魂”这个高度后,注意了他作品更多的现实和批判精神,而忽略了任何一个伟大的作家内心深处都会具有的浪漫主义情怀。 19. 依次填人文中括号内的人物和作品,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② ③ ④ A 孔乙已 阿Q 《呐喊》 《补天》 B 鲁四老爷 后羿 《故事新编》 《补天》 C 孔乙已 阿Q 《故事新编》 《奔月》 D 鲁四老爷 后羿 《呐喊》 《奔月》 A. A B. B C. C D. D 【答案】17. A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 23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解答本题要注意本考点包括正确理解和正确使用两个层面:即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使用得好不好)。考查范围包括正确使用实词、虚词、熟语。实词考查的重点是近义词的辨析。辨别近义词在范围大小、词义轻重、适用对象和语体色彩上的区别以及用法上的区别。在近义词中,又以考既常用又易错的词为主。虚词考查的重点是副词、连词、介词的正确使用,尤其要注意相近的词语在词义上特别是用法上的细微差别。熟语考查的重点仍是成语。所谓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尽管词语考查范围扩大了,但熟语考查仍以成语为主。成语考查一般关注两个方面:一是对成语的确切意义要有比较细致的把握,防止望文生义;二是考查分析成语所在句子的语境,并根据语境选择成语的能力。 “浮想联翩”,意思是飘浮不定的想象,比喻连续不断。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多用作贬义,有时也用作褒义,具体视语境而定。“异想天开”,比喻荒唐离奇,想象着暂时无法实现的事,还比喻超强的想象力。这里强调鲁镇的环境会让人有许多的想象不断涌现,故用“浮想联翩”,排除B项、D项。 “压榨”,①压取物体里的汁液。②比喻剥削或搜刮。“压制”,①竭力限制或制止;抑制。②用压的方法制造。这里“被苦难压榨出的辛酸的浪漫”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用“压榨”。排除C项。 “淋漓尽致”,意思是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可形容非常痛快。“无微不至”,指无论如何细微,都能周全照应。极言细微之至。这里指鲁迅的浪漫主义情怀体现得非常充分、透彻,用“淋漓尽致”。 “检验”,意思是检查并验证。“锤炼”,广义地说,是指从生活的观察,素材的积累到整个作品形成的全过程。这里指经得起时间的检查并验证,用“检验”。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明确高考病句六大题型,即: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做这类题的方法有:1.语感审读法,看有没有明显不顺畅的、值得怀疑推敲的地方。2.标志判断法,巧抓特征词,快速辨析病句。特征词有并列短语、数量短语、介词短语、否定词、关联词、两面词、代词、长宾语等。3.紧缩主干法,划分句子成分,先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再看定状补是否与中心词搭配。 划线语句中“确立……高度”搭配不当,排除A项,D项;“更多地”位置不当,状语错放在定语位置上,把“更多地”放在“注意”前面。“怠慢……情怀”搭配不当,排除C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考生对必考篇目要熟悉,明确每部名著的主要内容、人物、故事情节、文章的主旨,明确每部著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同时也要了解文学发展的历史。 ①中由“唯一一个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可知说的是“孔乙己”,排除B项、D - 23 - 项。②中由“他对革命的游戏态度,他对爱情的向往,他自取其辱后精神上的自我安慰,甚至他为自己生命的终结而努力画上的那个圆圈”可知说的是“阿Q”;③中由“《出关》里骑着青牛的老子,还有《理水》里‘中国的脊梁’大禹”可知作品是“《故事新编》”,排除A项;④中由“吃腻了乌鸦炸酱面的嫦娥”可知是出自鲁迅作品“《奔月》”。 故选C。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宁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长大了,为什么童年时期的记忆会慢慢记不起来了?科学家近日解释称,人在出生后,脑部记忆区域的细胞增长速度极快,令原有细胞连接中断,①___。研究员在测试中刺激成年老鼠记忆细胞增生,发现它们变得较健忘;而无法增生记忆细胞的小狗,②__。儿童细胞连接不稳定,仅能记忆数周或数月的时间。相反③__,其记忆能够被很好地储存。 【答案】 (1). 导致无法记起儿童时期片段 (2). 记忆力则较好 (3). 成人大脑细胞连接稳定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前文“为什么童年时期的记忆会慢慢记不起来了”,可知填写“导致无法记起儿童时期片段”;第②空根据后文的“仅能记忆数周或数月的时间”,可知填写相对的内容“记忆力则较好”;第③空根据前文“儿童细胞连接不稳定”“相反”可知应该填写“成人大脑细胞连接稳定”一类的词语。 21. 阅读下面文段,根据画线句,围绕“传统文化”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 传统文化是什么?它一直引领着中华民族走了千年。 传统文化,播撒的是根和种子; , ; , ; , 。 【答案】传统文化,浇灌的是心与命脉;传统文化,传承的是光和力量;传统文化,收获的是爱与希望。 【解析】 【详解】 - 23 - 本题考查仿写的能力。考生需要具备遣词造句的能力、修辞的运用能力和较强的联想能力。至关重要的是丰富而敏捷的联想能力。只有联想丰富,思维发散面广,做题才能得心应手;否则思路阻塞,笔下干枯。可以这样说:仿写句子,“形式为仿,关键在想”。比如本题中例句的中心话题是传统文化。由前面的“播撒的是根和种子”可以联想到“浇灌的是心与命脉”、传承光和力量、收获爱与希望等。注意句式整齐一致,紧紧围绕“传统文化”这一主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雏鹰,因为有翅膀而在蓝天自由飞翔;人,因为有梦想而奏响生命的乐章。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梦。梦想可以让稚嫩的心灵获得无限强大的力量,让你的人生从一个偏僻的角落走向广阔的大千世界。 亲爱的同学,你有一个怎样的梦想?你将如何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呢?或许是“作家梦”、“医生梦”、“科技梦”、“中国梦”…… 要求:请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例文】 我的梦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每个人的梦想的那么的美好。小时候爸爸告诉我,梦想是人生的主宰,没有了梦想就没有了人生;妈妈告诉我,梦是蓝天上高高飞翔的大雁,想捉住它是很困难的。而我认为,梦虽不真,却激励斗志。我一直奔跑在追梦路上,荆棘遍路,笑声不乏,泪水和汗水是永久的插曲。 我的梦想虽然不大,但却对我充满着激励。小学时,爸爸妈妈希望我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不惜付出一切。从那时起我便确信了自己的梦想。每当看见哥哥姐姐们一个个走进大学的校园时,我便更加确认了大学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仿佛是我心中那个梦寐以求的天堂。 随着我不断的长大,清华就成了我追逐的目标。在我的心中,清华园,它美丽;清华园,它博大;清华园,它神圣;因为它让几百万高三生辗转反侧。说真的,当时我对省状元很痴迷,因为这不仅仅意味着光耀门楣,更重要的是你可以进入那万人瞩目的殿堂。 有时候,当我看见那鲜红的叉时,我的心仿佛冰冷冰冷,我甚至在想:难得我真的与清华无缘了吗?每当这个时候仿佛有个声音在告诉我:只要你不气馁、不悔心、不丧气、肯努力,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 23 - 有时,我羡慕别人的辉煌成就;有时,我会抱怨命运对我的不公;但是我有一个梦想,那是一个不可磨灭的梦想,任何理由都不可更改我的梦想,当我一次次在困难面前低头时,有一种精神在鼓舞着向前,向一切不可能中的不可能出发,向一切怀疑的眼神微笑出发,我会用尽一切可能的办法,燃烧起自己青春的热情,我会将自己的梦想一次次深深地刻在写字桌的中央,回想自己每一次的失败,一次次克服自己,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想我的心终有一天可以飞翔在碧天云海,遨游万里长空。 在追梦的路上,挫折和困难是避免不了的,当困难来临时,不要疑虑,更不要半途而废,坚持定会成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尽苦寒来。”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不能经不起风吹雨打。夜晚,仰望星空,望那梦想的星光,就算只有星星般微弱的光,也能够绽放太阳般耀眼的光芒。 在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后,我渐渐明白了梦想的真实性,虽然还没有到达,但我更坚定了信念,更深地体味到了这个梦的含义。那就是――为中华之腾飞而圆梦! 【解析】 【详解】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写作,要严格落实题目中的“关键词”。就本题而言,虽然题目是“我的梦”,但是结合材料,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是“我的一个梦想”。关键词之一是“梦想”,所谓“梦想”,词典上解释为“渴望实现的事情”,也就是说“梦想”不同于一般的“想法”;关键词之二是“我”,“我”限定了作文时必须用第一人称行文(当然这里的“我”也可定为某位名人或虚构的人物,但不能选写了议论文而通篇谈的是他人的“梦想”);此外,“一个”这一修饰语,暗示我们选材一定要集中,不能东拉西扯或空谈泛论(比如泛论“梦想”对一个人成长、立业的价值与作用)。至于文体,“文体不限”,考生可根据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 (二)立意:①我的梦·作家梦②我的梦·医生梦③我的梦·科学梦④我的梦·中国梦⑤我的梦·家族梦⑥我的梦•设计梦⑦我的梦·兽医梦…… (三)素材:1.小溪流梦想是汇入大海,所以她才日日不停息的向前奔跑;小树苗的梦想是长成参天大树,所以她才早早的起床迎接最健康的第一缕阳光,茁壮生长;雏鹰的梦想是飞翔在蔚蓝的天空,所以她才在风雨中一次又一次张开翅膀去练习…… 2.梦想是什么?是要去追去找的,有了梦想就有了心中广阔的蓝天,一个慈祥辛勤的老师,一个为祖国做贡献的保卫者,一个像爱迪生那样伟大的发明家,一个像季羡林爷爷那样的大作家等等,都是一个远大的梦想,而我的梦想只想做一个服装设计师。 3.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我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能变成现实。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至少为梦想努力过,也奋斗过。 4.为了心中的理想,让我们像小草一样破土而出,像溪流一样勇往直前,像雄鹰一样划破长空吧!现在是奋斗的时刻,载着理想乘风远航! - 23 - 5.梦想是生活的延伸和拓展,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创造的源泉。让我们拥抱梦想,生命不息,梦想不灭。 6.1831年12月27日达尔文终于搭上海军勘察船“贝格尔号”作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不仅说明了物种是可变的,对生物适应性也作了正确解说,从而摧毁了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随后又了表了《动物和值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书。对人工选择作了系统的叙述,并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进一步充实了进化论的内容。 7. 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写作思路:第一段通过爸爸、妈妈和“我”的话表达了对梦想的认识。“我”的观点是追梦的过程中泪水和汗水是永久的插曲,更有一些现实意义。作者对理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是难能可贵的,既写了梦想难以实现的一面,也想出梦想的真实性的一面,它可鼓舞斗志,也要正确面对生的挫折。文中既写到了自己的目标又写到了自己如何克服困难不失信心的。 - 2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