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 2020.7 本试卷共9页,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共60分) 1.以下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说法正确的是 A.私有财产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农业畜牧业产生 D.阶级和国家产生 2.古代埃及、印度、希腊、中国等文明呈现出独立发展的多元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A.大河与高山阻隔了文明交流 B.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低限制交流 D.政治动荡导致文明交流受阻 图1 3.图1左侧为公元前7到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侧为古代埃及公元前三千纪后期的雕刻,两者在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明 A.古希腊雕刻完全模仿古埃及 B.古代雕刻艺术发展非常缓慢 C.古希腊与古埃及的文化雷同 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交流 l 地中海曾经变成了它的内海 l 在其扩张过程中,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l 和汉朝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l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依据右侧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国是 A.法兰克王国 B.奥斯曼帝国 C.古罗马帝国 D.俄罗斯帝国 5.5世纪后期,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 ①封君封臣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 ③王权高于教权 ④主要封建国家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封建主 ③城市兴起促使西欧大学兴起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8.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9.图2是一件发现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墓中的瓷器,原产于1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B.手工业生产很发达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D.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10.以下属于古代美洲地区文明代表的是 ①大津巴布韦 ②阿克苏姆文明 ③阿兹特克文明 ④印加文明 图2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中国古代一部农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推断该农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2.有学者统计列出了1600年运入欧洲的部分商品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经好望角 经地中海 胡椒 100万~200万磅 300万~400万磅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35万~65万磅 70万~100万磅 A.传统商路仍发挥重要的作用 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地中海 C.商业革命引发交易商品改变 D.欧洲与亚洲经贸联系更加紧密 13.欧洲在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下列能反映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的一项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我是一个凡人,我只要尘世的幸福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 14.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主张带来的实际效果是 A.调整了人与教会的关系 B.调整了人与上帝的关系 C.调整了人与人的关系 D.调整了人与社会的关系 图3 15.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 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图3中四个国家近代 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议会产生国家实际最高行政首脑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16.以下所示材料是19世纪70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据此判断该国的政体是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的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A.直接民主制 B.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 图4 17.图4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填入 处最恰当的应是 A.火车 B.瓦特 C.成果 D.工厂 18.史论是关于客观历史如史事、人物、历史现象等的评论, 以下内容中属于史论的是 ①工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众消费品极大地丰富了市场。 ②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这是一 座用铁和玻璃构建的富丽堂皇的建筑物,里面有树木、花园、喷泉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业产品。③展览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欣赏像英国纺织品、铁制品以及机器工具等工业产品。④水晶宫的展览使参观者大为惊奇,对工业社会的成就赞不绝口。 1841年 1877年 图5 A.① B.② C.③ D.④ 19.图5是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示意图,出现这种变 化的原因是 A.圈地运动的开展 B.三角贸易的影响 C.工业革命的促进 D.殖民体系的形成 20.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创立剩余价值学说,揭露资本主 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秘密的是 A.《共产党宣言》 B.《资本论》 C.《法兰西内战》 D.《唯物史观》 图6 21.图6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瓜分非洲的地图,图中很多国家的疆域很规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非洲各国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 B.丛林和沙漠等天然屏障的阻隔 C.列强瓜分进行“地图上作业” D.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22.马克思说:“美洲金银产地的被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都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反映了马克思 ①肯定殖民掠夺在客观上具有进步作用 ②抨击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带来巨大灾难 ③肯定殖民掠夺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④认为殖民掠夺对殖民地具有双重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3.随着西方国家不断殖民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中后期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 A.都是由各国无产阶级领导 B.以和平谈判的形式进行 C.民族资本主义有一定发展 D.斗争都取得了伟大胜利 25.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于1826年基本实现了独立。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但是很快又遭到推行“金元外交”和“大棒政策”的 的经济侵略与武力干涉。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国家是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德国 26.20世纪20年代初,列宁曾经指出:“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的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了扭转这种错误,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A.余粮收集制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新经济政策 27.1925年12月联共(布)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后,苏联开始大规模的进行工业化建设,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形成了后来被称为“苏联模式”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以下对“苏联模式”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 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政治上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 ④开创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1926-1927年印尼发生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领导这次起义的是 A.印尼民族党 B.印尼农民阶级 C.印尼民族资产阶级 D.印尼共产党 29.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出现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北非和东非一些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拉丁美洲也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推进民主的进步运动。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新高潮的特点有 ①地区上具有普遍性 ②参加者具有广泛性 ③运动具有不平衡性 ④“民族自决”成为普遍诉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1929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任美国总统后,为摆脱经济危机实行一系列新政策,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道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 A.实行自由放任 B.转向计划经济 C.加大市场调节 D.国家干预经济 31.阅读下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简表,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战场名称 起 止 时 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A.中国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B.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 C.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各自孤立作战 D.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战后中国的国际地位 32.与近代相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秩序的特点是 A.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协调 B.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 C.避免了国家间的矛盾冲突 D.实现了真正的自由贸易 33.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召开,有25个国家出席。会议宣布根除殖民主义,实行和平共处原则和非集团原则,发展经济并进行经贸合作,呼吁美苏两国首脑举行谈判,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表明 A.亚非拉国家开始反抗殖民统治 B.不结盟运动冲击美苏两极格局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不结盟运动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34.以下统计表格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经济部门 年份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年 12.2% 23.2% 50.7% 1990年 2.8% 5.1% 7.2% 工业 1950年 34.7% 42.2% 22.2% 1990年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年 48.9% 32.4% 26.6% 1990年 71.4% 54.4% 59.2% A.政府加大了宏观调控 B.“福利国家”的影响 C.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 D.全球范围的频繁移民 35.二战后,英国建立“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制度;法国“为大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联邦德国社会保障制度耗资几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是 A.消除贫富差距 B.美化政府形象 C.刺激社会消费 D.缓和社会矛盾 36.某学习小组依据下列资料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选项中符合其研究主题的是 漫画“片面的经济” 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 戈尔巴乔夫“改革与新思维” 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 B.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与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 D.战后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②阿尔及利亚独立 ③加纳独立 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④③② D.②①④③ 38.发展中国家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取得独立后,对内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 A.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B.治理环境污染的问题 C.反抗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D.继续进行反封建斗争 39.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和平 B.合作与竞争 C.和平与发展 D.竞争与发展 40.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是 ①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设立丝路基金 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41题14分、42题12分、43题14分,共40分) 41.(14分)近代以来,全球经济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历史发展发生重大变化。 材料一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都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欧洲人开辟了多条新的远洋航线。欧洲影响力的扩大有助于全球性的交通、通信和交流网络的建立……在错综复杂的贸易网络中诞生了一个世界性的经济体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 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欧洲探险者”及其开辟出的“交通和交流网络”的主要史实。(4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来,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方法是其对现代能源(即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电力而不是木材)的消耗,因为这既表示一个国家利用各种无生命能源的技术能力,也表示了其经济发展速度。 1890~1913年欧洲各主要国家的能源消耗 (相当于百万吨煤) 年份 国家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英国 145 171 185 195 德国 71 112 158 187 法国 36 47.9 55 62.5 奥匈帝国 19.7 29 40 49.4 俄国 10.9 30 41 54 意大利 4.5 5 9.6 11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根据上述表格,概括欧洲各主要国家能源消耗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一部手机走天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认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4分) 42.(12分)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 材料一 启蒙运动不是陡然而至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人认识到世界其他地方还存在迥异的民族、宗教和文明形态,使基督教关于人类的起源的说法成为虚假之言。16世纪后期,法国人文主义作家蒙田鼓励人们运用自己的判断力来认识世界,而不要迷信权威。17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探索真理的方法,即依靠实验、观察和推理揭示自然界奥秘,而不是盲信权威,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哲学认识论上的批判方法。中国的文化常被用来对比和批判欧洲的旧制度和文化。伏尔泰对中国由明智的君主和哲学家统治赞赏备至,据此提倡实行开明的君主制。这些内容都被用于揭露法国文化和制度的非理性,以及在法国宣传启蒙运动和社会变革的理由。 ——摘编自《从概念史的角度看启蒙运动》 (1)阅读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背景。(4分)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美国宪法把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显而易见,这种启示源出于孟德斯鸠的思想。“美国宪法的起草者,从孟德斯鸠书中采取了政府分权的理论,其作品里更穿插着孟德斯鸠书中的句子。” ——摘编自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2)结合所学,说明1787年美国宪法的哪些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的理论。(4分) 材料三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3)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4分) 43.(14分)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重要内容之一。 材料一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1)结合所学,描述材料一中地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述其后果。(4分) (2)20世纪30—40年代是国际关系剧烈变化的时代。模仿根据材料二所做的示例,从下面三则材料中任意选择一则,评述其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4分) 一切都过去了。缄默的、悲哀的、被抛弃的、支离破碎的捷克斯洛伐克,已在黑暗之中。长期以来,他追随法国的领导和政策,和法国站在一起。结果使他在各方面都吃大亏……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示例:《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938年,德国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英法实行绥靖政策,将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这进一步鼓励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材料五 《联合国家宣言》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1945.2) 德国的分裂 (3)有学者认为,两极体制既导致全球的动荡和不安,也发展起一种稳定机制,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解体方式也与以往的国际格局不同。结合所学,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证。(6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020.7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D C A B C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B A B C C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C B D C D A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A A B C D B C A C B 第二部分(综合题 共40分) 41.(14分) (1)迪亚士:1487年,发现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达·伽马:1497-1498年,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开辟了从欧洲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 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抵达美洲),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麦哲伦及其船队:1519-1522年,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4分) (2)特点:总体上都有所增长(增加);在增长速度上呈现出不平衡性(或增长速度有快有慢); 原因: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各国工业基础不同、政策各异;各国工业化进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带来能源消耗量的变化差异。(6分) (3)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与贸易总协定,加强国际协调、维护经济秩序,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推动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后,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推动;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把贸易、投资和服务的国际化提高到新的水平。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以酌情给分)(4分) 42.(12分) (1)新航路的开辟,各地联系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基督教的神学创世说,有利于思想解放;科学革命中的研究方法为启蒙思潮提供了批判方法;启蒙思想家从其他国家和地区汲取政治、文化成果,为启蒙运动提供了理论支撑。(4分) (2)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这一内容体现了孟德斯鸠强调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的思想。(如果回答“宪法还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的自治权。”也体现了制衡的思想,但是不能得满分。)(4分) (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 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任意两点得4分) 43.(14分) (1)现象:德、奥、意组成“同盟国”,英、法、俄组成“协约国”(或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2分) 后果: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分) (2)材料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以美、苏、英、中为主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4分) 材料四:雅尔塔会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建立了以美、苏、英、中等战胜国为主导的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但也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4分) 材料五:德国的分裂。根据雅尔塔协定,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区占领。二战结束后,欧洲出现两大阵营对立的局面。德国和柏林成为对抗的前沿,爆发了第一次柏林危机,导致德国分裂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并分属于两大阵营。(4分) (3)评分标准:(6分) 水 平 等 级 描 述 水平3(6分) 能够将2个角度结合,结合2个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水平2(3-5分) 能够分别从2个角度,结合1-2个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 水平1(1-2分) 只能从1个角度,结合1-2个史实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论证较充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