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菏泽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保密★启用前 菏泽市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B)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时要出现的垃圾革命。”世纪之交,北京、上海等8个城市成为全国第一批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城市,16年过去,大多数试点结果却难如人意。总体而言,垃圾分类有倡议、缺标准,有试点、少管理,进展迟缓。 一直以来, 很多地方将垃圾分类简单等同于设置一个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前不见分类者,后不见分类处理者,唯垃圾桶最迷茫。问题不在一处,而在全流程。何为可回收物?何为不可回收物?一旦标准模糊,公众便会手足无措。何况,还有些垃圾桶更是假把式,外面明明区分“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里面却“心心相印”、连在一起;一些高档小区尽管设置了智能垃圾箱,但不是容量不够,就是清运不及时,变得中看不中用。更荒唐的是,在有的地方,分好类的垃圾一上车又混同了,前端垃圾分类,末端一勺乱烩,谁又愿意费时费力多此一举? 社会文明的递进,总是生活习惯、社会意识、市政管理集体映射的结果。就垃圾分类回收而言,主管部门除了口头引导,更要制定清晰标准、完善服务管理。有时候,一张写清楚垃圾类别、回收方式的便民贴,胜过一个高档垃圾箱。日本、德国的垃圾分类受人称赞,离不开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针对不同垃圾确定的收集日制度,源自清晰注明垃圾类别的包装,也得益于从幼儿园起就要学习垃圾分类的“开学第一课”。而在日本,类似居委会的“町内会”有一项重要的职责,就是对居民生活习惯进行监督。 垃圾分类不只是物理拆拣,更指向生产生活观念的变迁。通过分类让垃圾减量,就是为城市减负。当然,垃圾分类需要进行到何种程度,不能脱离社会发展阶段,也关系社会运行成本,分类责任如何界定,既要考虑历史因素,也要顾及管理难度。 (来自《人民日报》《垃圾分类,让城市“轻”下来》) 材料二: 从生活垃圾分类的制度变迁来看,早在上世纪末,《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就已经对生活垃圾的定点倾倒和堆放、分类收集和运输、合理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等作出了规定。但对于公民个人在生活垃圾分类中应担负的具体义务及相应制裁机制,立法一直空白。近二十年来,我国公民的生活垃圾分类义务主要停留在依靠宣传教育、引导鼓励方式推行的道德义务层面。 今年6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也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纳入其中,并对实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作出规定。至此,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强制法律规范不断完善。 在传统观念中,道德义务在法律中的设置意味着义务性质的转变,公民的环境道德义务、法律义务被明确区分与相互割裂。 但从实际来看,公民环境义务是具有立体多元层次结构的系统整体,呈现出层次性与整体性兼具的特征。公民“要我分类”强制法律义务的设定建立在公民高度认同垃圾分类现实必要性与重要性的基础上,其实现也离不开公民“我应分类”的道德责任感和自觉性,并应最终达到一种“我要分类”的自觉履行状态。 也就是说,公民环境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具有价值层面的一致性和行为层面的统一性,公民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具有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双重属性,只有各层次义务相互结合、相互支撑,才能够使公民强制环境法律义务的建立具有正当性与可行性,也才能确保公民基于道德情感遵守义务性规范,并从强制性义务中获得自愿性守法动力。 因此,可以说公民生活垃圾分类行为的性质走向强制性法律义务,并不意味着其道德义务属性的灭失。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完善的法律体系、严格的处罚与监督等外在约束机制与多元参与、教育宣传等软性的内在行为与道德培养机制并行是生活垃圾分类得以成功的共同经验。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广泛推广与深入实施,也需构建契合其双重属性性质的、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其具体制度实现路径应包括:以法律责任为内容的惩罚制度、法律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制度以及以声誉评价与物质奖励为中心的激励制度、以环境教育与道德培育为手段的自我实现制度等。 (摘编自赵汝《生活垃圾分类从道德义务走向法律义务》) 材料三: 垃圾资源化可行毋庸置疑。当前,我国已有不少城市提出“垃圾分类”“垃圾资源化”的理念。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一些地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照此运行,其结果必然发生资源和环境两个危机:资源日益减少、废弃物日益增多。因此,需要从根本上尽快改变它,走上人类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 这是一种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拟出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发达国家以生态理念为基础,提出新型循环经济发展思路。垃圾中的大多数成分是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化的目标应放在综合利用上:即先把垃圾分类,再将不同类别的垃圾利用起来,形成再生资源。分开就是资源,混合就是垃圾。当前严峻的环境危机迫使人们对垃圾处理展开一场更加深入的绿色革命。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据报道,德国一些企业的服务营业额丰厚;瑞士环保产业有最高效的垃圾再循环处理系统,进口国外的垃圾,经回收处理后,赚取高额回报。这让我们看到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根据赵章元《用循环经济思维处理垃圾》改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日本、德国垃圾分类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从幼儿园起就要学习垃圾分类的“开学第一课”。 B.公众对垃圾分类由消极观望转为积极配合,需要强制性法律义务和道德义务相结合。 C.构建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便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深入实施。 D.垃圾危机也可变成商机,用循环经济思路指导垃圾利用问题,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2.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社会文明的递进过程中,就垃圾分类回收而言,主管部门除了口头引导,更要制定清晰标准、完善服务管理。 B.从材料二中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纳入法律可以看出,我国生活垃圾分类的强制法律规范制度是不断完善的。 C.从材料三德国、瑞士运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处理垃圾的一些成功做法中, 我们看到了垃圾处理的一线曙光。 D.早在上世纪末,有关生活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和政策文件,就已经对公民在垃圾分类中应担负的义务作出了规定。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智能化垃圾桶的应用提高了分类效率,节约了分类的人力成本。 B.在垃圾兑换超市,可用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兑换日常生活用品。 C.垃圾渗滤液经过处理,变成了清澈的工业用水,还可用垃圾发电。 D.长期以来,我们一直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 4.这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5.垃圾分类,小事不小、攸关民生。怎样让垃圾分类落到实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骡 子 王宇 ①马棚里来了新的入驻者,骡子。 ②马棚里原来的那匹马走了。 ③有人说:那匹马因为跑得快,被新主人相中,去赛马场效力了。有人说:那匹马天生好看,被新主人相中,去马戏团了。有人说:那匹马太贪吃,爱炫耀,又不爱干活儿,被主人送屠宰场了。总之,那匹马再也没有回来,这是不争的实事。 ④骡子住进马棚,兴奋不已。这环境,这待遇,这享受,比以前好多了。尤其是它独享着那个硕大的马槽,谁也不和它抢食,而且人们抢着给它喂草料。这日子过得惬意极了。想一想,自己曾经过的是什么日子。每天与马和毛驴在一块草地上吃草,今天马看见不顺眼,就飞奔过来,照着它脖子咬几口,嘴里骂道:“你这杂种,滚远点儿。”明天驴看见不顺眼,就撅着屁股,给它几蹄子,嘴里骂道:“你这杂种, 快快离开这块草地。”骡子忍着疼,不敢吱声,很委屈,也很纠结。怎么自己长得又像马又像驴,可又什么也不是? ⑤住进马棚里的骡子,很向往马过的日子。虽然被主人骑着,但是高高地仰着头。在众目睽睽之下,能得到人们的赞美,甚至还有闪光灯的特写,登上报纸的头版头条。相比之下,毛驴过的是什么日子,默默无闻,不是拉磨就是驮东西,整天不辞辛苦地为主人干活儿,又苦又累,还得不到主人的夸奖,更不用说别人的赞誉了。 ⑥住进马棚后,每天除了吃东西要低头外,其余时间,总是把头仰得高高的,学着马的步伐,有节奏地走路。得空儿就去美发中心,把尾巴稀疏而灰暗的杂毛煸染得黑而广亮,蓬松如马尾。把短而直的鬃毛尽量拉长,烫成波浪状,形如马鬃。咋一看,这骡子还真有点儿像马了。它很期待主人能对它另眼相看。 ⑦主人欣赏骡子的力量比驴大,脾气没有驴那么倔,模样比驴好看,但又没有马那么娇气,而且比马低调而适用。没想到新来的骡子把自己整成个马的样子,心里真有点儿不舒服。主人动了念头,想把骡子再次放归草地,心里埋怨那个饲养员,这骡子根本就不是当初推荐时所说的那样: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脑瓜绝顶聪明,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想。 ⑧主人在 马棚前来回地踱步,若有所思地看着骡子吃草。骡子嚼着新鲜的青草,却读不懂主人的心思,但它从主人的眼神里感到一丝丝的不安。骡子想,自己住的是马棚,吃的是精饲料,却没干出什么给主人露脸的事情,心里也很愧疚。于是,骡子想再主人的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⑨主人来了,原本是想让骡子去驮东西的。可是,骡子走出马棚,驮起主人,高扬着头,一声长嘶,奋起四蹄,狂奔起来。主人在骡子身上骑着,飘飘忽忽。没走多远,骡子突感身体不适,虽咬牙坚持,但无济于事,最终轰然倒下,猝死。 ⑥主人从骡背上摔下来,灰头土脸的,半晌,才从地上爬起来。他拍拍衣衫的土,看着死去的骡子,颇有些伤感。 ⑪尽管浑身疼痛不已,但主人还是觉得,骡子活得挺不容易。 ⑫主人决定写一讣告,以告慰死去的骡子。提起笔来却难以下笔。一匹骡子……不合适,“匹”是马的专用词;一头骡子……也不适合,“头”是驴的专用词。实在没办法,索性写到:某骡子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过度劳累,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实在骡之楷模也,云云。 ⑬出殡那天,天阴沉沉的。曾经同在一块草地上吃草的马和毛驴都来了。哀乐声中,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一声连着一声,高亢有力,似对骡子离去的惋惜,又像宣泄心头的幽怨,也或许是对明天充满期待。 ⑭主人听着,心潮澎湃,不禁低下了头。 ⑮马棚总不能这么空着,新的入驻者,应该很快就要来了。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环境,这待遇,这享受,比以前好多了”,作者连用几个短句,形象地表现了骡子对现有境遇的兴奋之情。 B.作者极力写以前马驴对待骡子的态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突出骡子对环境和待遇得到改善后的满足。 C.入住马棚后,骡子的实际表现与饲养员的评价存在鲜明的反差,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 D.“高扬着头,一声长嘶,奋起四蹄,狂奔起来”等句,既写出了骡子的逞强,又暗示了它猝死的结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便呈现一种错位一马里的新入驻者却是骡子,这样写赋予之后的情节以生发的动力。 B.第⑥段运用神情、行为和外貌描写,表现了骡子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渴望得到主人赏识的迫切之情。 C.小说写出殡那天,毛驴张开大嘴,引颈长鸣,至于它为何长鸣,作者并未明示,这样处理耐人寻味。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进行叙述,以全知的视角,描写了骡子和主人的言行心理,冷静客观而又意蕴深长。 8.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可怜又可恨的骡子形象,请简要分析骡子的可恨之处。(4分) 9.虚幻性与讽喻性是寓言体小说的两个显著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你对这两个特征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某①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②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宫、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③,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 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节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注]①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②君实:司马光的字。③盘庚之迁:商王盘庚为巩固统治、躲避自然灾害,将国都迁到殷(今河南南阳)。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先王之政 举:全 B.辟邪说 辟:批驳 C.度义而后动 度:考虑 D.一切不事事 事:办(事)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B.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C.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D.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在第二段首句提出名实这一根本问题,高屋建瓴,意在深刻揭示出事情的本质,为变法正名。 B.作者从新法的决策、制定与推行、实施目的、排斥的对象等多方面针对司马光的责难进行了辩驳。 C.作者在驳斥司马光所列举的罪责时,守中有攻,间接地指责了对方违忤“人主”旨意、先王之政等错误。 D.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意在表明:主张变法-经决定,就要果断施行,没必要顾忌别人的反对。 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4分) (2)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4分) 14.简要说明文章第二段的语言特点及其效果。(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人间”与“山寺”对比,说明在作者看来“人间”是“喧嚣的尘世”,而“山寺”是“仙境”。 B.“尽”字,流露出作者对人间春景难觅的遗憾:“始”字,表达了作者看到山寺桃花盛开的惊喜。 C.此诗极富情感变化:诗人因惜春而怨恨春去无情,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惊喜,因发现春景尚在而自得。 D.此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蕴哲理,读来耐人寻味,感觉耳目一新。 16.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哪些哲理?请简要说明。(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警醒当朝者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句子是:“ , 。” (2)杜甫《登岳阳楼》用“ , ”描写了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景象。 (3)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 ”两句用全景式镜头,描写了眺望长江与群山的开阔、高远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群红上衣红裤子的人,就像一个模子里倒出来,一样的耀眼炫红。后面的拥着大鼓,前面的手拿铜鑔。( ① );铜镲闪间,似高天亮起的闪电。①雷,闪,雷,闪,雷闪,雷闪,雷闪!一只只甩起的重头鼓槌,一片片拍天的金黄镲片…… ②鼓槌和花镲变换起花样,一两百人的阵容,起伏推涌,推涌起伏。让人想到一次次洪峰冲击,一座座堤坝高垒,一排排人墙坚持。③领舞的女子忍不住,从高台上跳下,跳入这波涛中,波涛更加亢奋了。从小就见识过漫漫大水、以前担惊受怕的这群汉子、这群婆娘,把自己变成了涛,化作了浪。大雁列阵而过,台风要来了,后面还有霜雪,还有冰凌。( ② ),他们站在这坚固的黄河大堤上,看着滔滔涌涌的黄浪,就像看着十万亩小麦浩荡的景象。 威风锣鼓仍然在响,众志所趋的气势,和黄河,和野荷,和苇丛,和如林的抽油机涌在一起。女声的尖嗓,男声的粗吼,同锣鼓铜镲混在一起。那是痛快的迸发,是放浪的欢畅。你看呐,随着鼓、随着镲、随着吼叫,他们匍匐又起来,跳起再蹲下;他们往左边歪,他们往右边歪:他们不停地起伏,不停地斜歪,不停地狂喊,直搅得这一片天地山海轰鸣,烟尘蒸腾!④入海口一片苍茫,从天上飞驰而下的黄河,浩浩汤汤,又流到了天上。 18.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①句一连串独词成句,表现出大鼓和铜镲击打由缓到快的节奏变化,状难以描摹的事物如在眼前。 B.②句运用顶针和排比,形象地表现了人阵的连绵起伏,也活现出洪峰来临的力度和抗击洪峰的坚韧。 C.③句运用比喻和拟人,将个体和群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把舞蹈阵势的激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D.④句运用夸张和拟人,表现出因黄河入海口地势开阔,远望水天相接,好像黄河又流向天上的场景。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他们起来再蹲下,左倒右歪,不停地起伏、斜歪、狂喊,使这一片天地山海呈现轰鸣、烟尘蒸腾的景象!”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 分) 20.请在文中括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 分) 21.某先生同事的女儿考上了重点大学,他因有事不能参加贺宴,特编写了一条微信给同事,此微信有四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4 分) 在高考成绩揭晓之际,惊悉令爱在今年高考中蟾宫折桂,考取名校,谨示衷心祝贺,因俗务缠身,不能拨冗前往贵府出席贺宴,特惠赠霍金《时间简史》,祝她学习进步,万事如意,还望笑纳,下次有时间,一定莅临府上,当面致贺! 22.蒋勋在《微尘众红楼梦小人物》中写道:“很少有一本书像《红楼梦》,可以包容每一个书中即使最卑微的角色。”他设身处地地对这些卑微的存在进行打量,认为这些人物都是“正邪两赋”之人,没有截然的好,也没有截然的坏,所以不必苛求。 请选择《红楼梦》中的一个小人物,结合相关情节,阐述这种“正邪两赋”的具体表现。 要求:写出人物名字,结合人物言行事迹加以分析,语句通顺,100 字左右。(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出生在贫困山村的韦忠先天残疾,但他不甘于命运,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数年后,韦忠带着同样身有残疾的妻子返乡,拿出家里的所有积蓄,又在亲友帮助下,在山脚建起黑山羊养殖场。养殖工作非常艰苦,最难熬的是寒冬,韦忠要顶着呼啸的寒风,拄着拐杖去养殖场守夜。晚上山路不好走,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靠着自身努力和当地政府帮扶,韦忠先后建起两个养殖场。后来他还城里了合作社,带动34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脱贫。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奋斗的真谛,缺乏奋斗的动力。为此,校团委拟展开“我心目中的奋斗楷模”征选活动,请结合材料内容,向本校同学推荐韦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试题(B)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1.(3 分) A(“主要得益于从幼儿园起就要学习垃圾分类的“开学第一课”错。) 2.(3 分) D(上世纪末,公民在垃圾分类中应担负的义务在立法方面一直空白。) 3.(3 分) C(材料三的观点是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使垃圾资源化,生产再生产品,才是垃圾处理的必然趋势。 C 支持了材料三的观点。 A 强调智能化垃圾桶的作用; B 是用垃圾兑换日常生活用品,强调的是垃圾回收的方式方法; D 是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不能生产再生产品。) 4.①材料一侧重论述我国城市垃圾分类中存在一些问题。②材料二侧重论述在垃圾分类中需要构建惩戒约束与激励引导相互协作的义务实现机制。③材料三侧重论述用循环经济的思维对垃圾进行综合利用。(4 分。答出一条给 1 分,答出两条给 2 分,答出三条给 4 分) 5.①政府加大关于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力度,不断完善生活垃圾分类义务的强制法律规范,加大惩罚力度。②主管部门更要制定清晰标准、完善服务管理。③公民履行环境道德义务,自觉进行垃圾分类。(6 分。“政府”“主管部门”“公民”每个角度 2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6.(3 分) C(“由此可以看出饲养员欺骗了马棚的主人”有误) 7.(3 分) B(“对美的热爱和追求”错。应为表现骡子因爱慕虚荣而迷失自我的性格特点) 8.①贪慕虚荣,一心渴望得到夸奖赞誉;②迷失自我,企图活成马的样子;③自不量力,逞强驮主人狂奔。(4 分。答对一点得 1 分,答对两点得 3 分,答对三点得 4 分) 9.虚幻性:骡子不合现实的种种表现,如“去美发中心”、“驮起主人狂奔”等,是小说对生活现象的提炼、虚构与夸大。 讽喻性:骡子、毛驴和马隐喻社会中的不同人群,主人这一形象也蕴含象征意味,故事言此意彼,借小喻大。 (6 分。“虚幻性”与“讽喻性”各 3 分,其中对两个特点的理解各 2 分,结合文本各 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 20 分) 10.(3 分) A(举:施行) 11.(3 分) C(原文为:“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12.(3 分) D(“意在主张变法一经决定,就要果断施行,没必要顾忌别人的反对”错。原文为“度义而后动”。)高一语文答案(B)第 2 页(共 3 页) 13.(1)我私下认为跟您往来较好的日子很久,但是议论起政事来常常意见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啊。(4 分。“窃”“游处” “故”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尤在于名实是否有相符,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4 分。“儒者”“明”“得”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14. 特点:①多用短句,②句式整体。效果:体现了作者斩钉截铁的坚决态度,增强了辩驳气势。(3 分。语言特点 2 分,效果 1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15.(3 分) D(“语言华丽”错,应为“语言平实”) 16.①有些东西苦苦追寻未必能得到,而在不经意间却往往能够获得。 ②事物(事情)各有其特点,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一刀切。 ③人生难免遭遇挫折或失败,只要理想信念不倒,就可能迎来美好的明天。 (6 分。每点 3 分,答出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 6 分) 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6 分。每空 1 分) 三、语言运用(20 分) 18.(3 分) D(拟人手法错) 19.①原文以几个“他们”连用构成排比,与舞蹈节奏相应,气势逐步升腾。②原文用三个“不停地”强化前面的动作,突出了舞蹈的气势。③原文用“直搅得”连接前面的动作与后面的情形,富有表现力。(4 分。每点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20.①鼓声起处,如大地滚过的闷雷 ②但他们已没有什么好怕的(4 分。每空 2 分) 21.①“惊悉”改为“欣闻”;②删去“拨冗”;③“惠赠”改为“敬赠”;④“莅临”改为“前往”。(4 分。每处 1 分) 22.示例一: 贾府的仆役焦大。他跟过太爷打仗,曾经救过太爷的命,在贾府劳苦功高,让人敬重。但他靠着曾有过的功劳无视主子,因怕被人遗忘而过度努力。耍酒疯,说疯话,总想办法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终归让人讨厌。 示例二: 刘姥姥。她身居山野,孤陋寡闻,有些爱占小便宜,初进荣国荣,将自己作为笑料,供贾府众人玩乐;同时她有计有谋,知恩图报,受王熙凤托付,义无反顾拯救巧姐。 (5 分。正面、反面各 2 分,语句通顺 1) 四、写作(60 分) 23. 参展 2019 年山东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建议以 45 分为基准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鄙人王安石请启:昨天承蒙(您来信)指教,我私下认为与君实您交往相好的日子很久了,但是议论起政事来(意见)常常不一致,(这是因为我们)所持的政治主张和方法大多不同的缘故啊。虽然想要勉强劝说几句,最终也必定不被您所谅解,因此只是很简略地复上—信,不再逐—替自己辩护。后来又考虑到蒙您一向看重和厚待我,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所以我现在详细地说出我这样做的原因,希望您看后或许能谅解我吧。 本来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争辩的,尤其注重于名实是否相符。如果名和实—经辨明,天下的是非之理也就清楚了。如今您来指教我的,是认为我的做法侵犯了官吏们的职权,惹是生非制造事端,聚敛钱财与民争利,拒不接受意见,因此招致天下人的怨恨和指责。我却认为从皇帝那里接受命令,在朝堂上公开议订法令制度并在朝廷上修改,把它交给有关部门官去执行,这不属侵犯官权;效法先皇的贤明政治,用来兴办好事,革除弊端,这不是惹是生非;替国家理财政,这不是搜刮钱财;驳斥错误言论,责难奸佞小人,这不是拒听意见。 至于那么多的怨恨和诽谤,那本来预料到它会这样的。人们习惯于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已)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向众人献媚讨好当做好事,(因而)皇上才要改变这种(不良)风气,那么我不去估量反对者的多少,想拿出(自己的)力量帮助皇上来抵制这股势力,(这样一来)那么那些人又为什么不(对我)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的时候),连老百姓都抱怨啊,(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如果君实您责备我是因为(我)在位任职很久,没能帮助皇上干一番大事业,使这些老百姓得到好处,那么我承认(自己是)有罪的;如果说现在应该什么事都不去做,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