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生命的赞歌单元写作生命的赞歌学案鲁人版必修
单元写作 生命的赞歌 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 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 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 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 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 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 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 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 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 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 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性命已放下 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 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 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 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起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 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 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举电影的例子,引出论点。 以空姐很规范却很敷衍的笑为例,从反面分析了远离原点的结果只会让人生厌。 以马寅初始终保持着不屈的姿态为例,从正面分析了回到原点的结果是厚重而神圣。 【文本借鉴】 叙述事例要概括,语言要简明,因为所选的事实例子是为说理服务的,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 以,切忌喧宾夺主。叙述完事例后要略加分析,不能以例代议。 【技法总结】 分析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因果分析法 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 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2.假设法 在列举事实论据之后,紧接着提出与论据相反的假设,并引出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原论点 的正确性。 3.正反对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列举正反两种事例形成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 4.归纳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列举出属性相同相关的几个事例之后,对其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 含 的 道 理 , 揭 示 出 论 据 与 论 点 之 间 的 逻 辑 联 系 , 回 扣 深 化 论 点 。 【文题展示】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 此要有原则,有鉴识,有坚守。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不必面面俱到;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实战练笔】 题目: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写作导学案(二) 实战练笔 拒绝平庸 我也用微博。但我有一个癖好,只看,不点“分享”;只写,不愿“引用”。 有微博好友问为何? 答:拒绝平庸。 诚然,段子玲珑,资讯新鲜,图片醒目,视频抢眼。但在我看来,却只是下酒菜而已。诗歌 才如酒,警句方如肉,然酒肉穿肠过,心中留的,唯有发于心、慨而慷的个人真情和思维火 花。若忙于人云亦云,则落入俗套,辜负了微博本身为人们提供拒绝平庸的平台之妙用。 拒绝平庸,是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少年时读《东坡题跋》,读到苏轼评韩愈《送李愿归 盘谷序》一文,写:“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 步。’”不禁抚掌而叹: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若苏轼真仿效退之写篇序,再 出色恐怕也未必如韩文之精妙,湮没于千千万万的仿作中,未免落了下乘。不似今日,以“不 若且放”之豁达留名千古,有力地抨击了“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之定论,岂是凡俗能及! 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 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 辨大美。虽未必可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 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 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 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我深以为然。太多的前人,太 多的远方,连风景也如嚼过千遍的鸡肋,愈发促使我们拿起自己的理性,拒绝平庸,踏出自 我之路。 拒绝平庸而甘于平凡,这不是修辞的问题,而是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 评析:文章起笔不凡,切入巧妙,两用苏东坡不落俗套著美文,名士风流传千古的典型事件 来阐明,要拒绝平庸,就要不甘于平凡,不沦于庸常,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和思考来踏出自己 的路。杂文笔法运用娴熟,纵横捭阖之间颇现大气和灵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议论类文章如 何说好道理、认证命题的优秀样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