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2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人教版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教案(江苏专用)
2条主线理清文化作用一般意义+个别意义 第1课时练中回扣·夯基保分 考点一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作用 [理主干·联系通] 文化的社会作用 [释疑难·认知清] 1.全面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 (1)理解一个实质——文化的实质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明确两个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3)掌握一个观点——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2.正确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与相互交融 内涵 侧重点 标志词 相互 影响 主要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 凡是看到“决定”“反映”和“反作用”等词可以判定为相互影响 相互 交融 是文化与经济、政治在当今时代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 凡是看到“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劳动者素质”“知识经济”等词可以判定为相互交融 [研题组·考法明] 1.(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解析:选B 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剧作家,屠格涅夫的这段话充分表明了莎士比亚文学作品的巨大魅力,表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项符合题意;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先进文化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C项说法没有明确文化的性质,故排除。 2.(2016·江苏高考)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解析:选A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文化与经济密不可分。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文化创客馆的设立,多种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集中亮相,说明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 3.(2015·江苏高考)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 A.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解析:选B 本题材料的主旨是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能够解决政治、经济及社会的一些问题。材料说明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B项符合题意;经济力与科技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A项错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C项错误;D项夸大了文化交融的作用,排除。 4.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天宫二号”发射成功有利于( ) 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②提高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③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④增强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的能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天宫二号”发射成功体现了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①②正确,故选A项;材料不涉及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及履行国际义务的能力,③④不符合题意。 文化对人的影响 [研题组·考法明] 1.(2016·江苏高考)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青少年时代读过的科普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文化由人创造,文化能够塑造人生,故①符合题意。这些科普作品是优秀文化的代表,为人的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② 正确且符合题意。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A项。 2.(2014·江苏高考)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由题干中“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等关键信息,可知②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不是深远持久的特点,①不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能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大众文化不一定都是先进、健康的,③表述不准确。 3.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这些都是政府和企业建设“文化车间”的理由,故①④入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这说明“文化车间”建设不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②不选;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③的说法错误。故选B项。 4.纪录片《家风》,以《曾国藩家书》《颜氏家书》《朱子家训》等古代著名的家训为切入口,讲述家风形成的历史脉 络。2016年3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引发人们对家风的关注。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源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传统文化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的呈现离不开特定的物质载体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通过播放纪录片,打造了特定的文化环境,从而影响人们对家风的关注,故①正确;通过电视台呈现传统文化,可见文化的呈现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③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传统文化对人们共同生活的影响,排除②;传统文化不具有时代性,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项。 [释疑难·认知清] 全面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 影响人 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塑造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众文化,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 措 施 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从宏观上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 [拿下失分点,才是增分点。精解详析见第2课时] 考点二 个别意义上的文化作用 [理主干·联系通]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作用 [释疑难·认知清] 1.怎样正确看待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地位 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各民族间经济、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承认世界文化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3)文化的交流,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因此,开展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3.文化多样性和推动中外文化交流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3)推动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4)推动文化交流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研题组·考法明] 1.(2016·江苏高考)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解析:选D 美国建筑大师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体现了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故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也经历过衰微的过程,B项说法不妥;社会实践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C项说法错误。 2.(2014·江苏高考)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解析:选A 题干中“展示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等关键信息,体现了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不选。 3.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③正确;①与事实不符;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盘继承,④错误。故选B项。 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释疑难·认知清] 1.传统文化的特点 继承性 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对国家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对个人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研题组·考法明] 1.(2016·江苏高考)传统文化对天理人伦所作出的具体规范,有些蕴藏在乡村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当中。村规民约、家风祖训作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稀缺资源应当充分发掘利用,这是因为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优秀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属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规范人们的行为,对现代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借鉴价值,所以要充分挖掘利用,③④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影响社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故①错误;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②说法错误。 2.2017年1月17日,在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专题审议会上,杨绍林代表建议通过在互联网上建立推广上海方言的专业化平台、加强上海方言专业人才培养资金的投入等方式让上海方言存活下去,留下城市的文化记忆。之所以要保护方言,是因为其( ) ①特色鲜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②丰富多彩,是地域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魅力独特,是不同地区交流的工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通过各种方式让方言存活下去,留下城市的文化记忆,强调了方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①符合题意;②说法正确,当选;方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的说法不准确,③排除;方言仅限于当地使用,④说法错误。故选A项。 3.2016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对传统家庭教育的关注与热议。有人认为,千百种的家风固然有千百种表述方式,但骨子里却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而随着现代社会发展,家风渐止于身教言传,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是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继承 ③ 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体现时代精神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家风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家风浸润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所以现代家庭有必要重塑家风、传承家风,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中华文化的作用 [释疑难·认知清] 1.中华文化的作用 (1)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中华传统文化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中华文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包容性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 [研题组·考法明] 1.(2017·江苏高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解析:选A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的基础”,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表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A项符合题意;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集中体现,D项不选;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入选;中国园林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入选;③夸大了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的作用,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项。 3.2016年9月19日上午,2016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暨第二十七届周易与现代国际讨论会开幕式在汤阴县羑里城隆重举行。据悉,活动期间还要举行周易文化论坛等活动。两岸的文化交流体现了( ) A.经济决定文化,两岸经济已经实现了一体化发展 B.两岸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主流意识 C.汉字为两岸人民跨时空交流提供了载体和便利 D.两岸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解析:选D 两岸的文化交流体现了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两岸经济还未实现一体化发展,A项说法错误;两岸的文化交流并不能体现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主流意识,B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研题组·考法明] 1.《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 这主要是基于( ) ①顺应时代,大众传媒已成为当今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历久弥新,诗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③凝聚力量,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④彰显本质,中华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①表述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表述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这主要是基于诗词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②③入选,故选D项。 2.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邀请多位亲历长征、平均年龄逾百岁的老红军参与节目,讲述长征故事以弘扬长征精神。由此可见,长征精神( ) ①能使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②需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④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力量只体现在长征过程中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①③分别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角度阐释了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正确且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在今天,长征精神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④观点错误。故选C项。 [释疑难·认知清]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释疑难·认知清]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研题组·考法明] 1.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节目,《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因此该节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此项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 ) ①传递正能量,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倡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发挥道德模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榜样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故①错误;②不是题干所指的意义,故不应入选;评选感动中国人物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现,也是为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③④正确,故选D项。 2.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之所以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因为( ) ①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家庭美德建设为重点 ②家庭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③家庭美德深深根植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 ④家庭美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信为重点,故①说法错误,排除;家庭美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强调了家庭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故②正确;家庭美德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之中因果颠倒,材料强调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原因,故③错误;家庭美德建设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要求,是道德建设的要求,故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C项。 从微观上看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拿下失分点,才是增分点。精解详析见第2课时] 热点一 重视优秀家风家教的传承 1.2016年12月,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召开。受表彰的文明家庭,区别于一般家庭的重要表现就是,他们更注重言传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这告诉我们( ) ①教育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③文化决定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传承家庭美德是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文化的强大功能,①说法错误,排除;文明家庭中,注重言传身教,体现了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②符合题意;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而非决定,③错误;通过文明家庭的家教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家庭美德,④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项。 2.家风,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具有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事的原则,更可以是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它不拘泥于何种领域,也没有家庭贫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和全方位的。从文化角度看,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 ① 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 ②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②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 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③④符合题意,应选;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 热点二 弘扬长征精神 3.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一座让中国人民世代铭记的历史丰碑。长征历时之长、行程之远、敌我力量之悬殊、自然环境之恶劣,创造了中外历史的奇迹,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更为我们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一精神( ) ①是激励中华民族紧密团结的巨大物质力量 ②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③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④是对伟大的时代精神的丰富发展和生动诠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①说法错误,长征精神是巨大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排除。④说法错误,长征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排除。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 4.习近平主席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在于( ) ①能够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②能够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③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能够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材料强调弘扬长征精神的原因,②④与此有关,入选;①③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C项。 [基础全面练] 1.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形式,为广大公民表达对选举、政策制定的意见和建议、公共权力监督提供了一种更为直接、便利的方式,促进了我国现实民主的发展。从文化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了( )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对政治有重大影响 ④文化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互联网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促进了现实民主的发展,体现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正确;人们通过互联网对重大公共决策的制定等发表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③正确;②与题意不符;优秀文化对政治具有促进作用,④说法错误。故选C项。 2.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我国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因为( ) ①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文化力量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③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索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文化作为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②符合题意;“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④符合题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①说法错误;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故选D项。 3.江苏省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书香江苏建设”写入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任务;深圳市因坚持14年“读书月”活动而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武汉市开通世界首个“书香地铁”。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因为( ) ①经济决定文化,没有物质条件的提高就没有精神文化的发展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全国各地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使人们通过阅读汲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这是因为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④符合题意;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① 说法错误;文化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③中“直接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说法错误。故选D项。 4.2017年2月18日,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阅读的乐趣就在于,它是一个广阔的世界,让你知道你的渺小,知道在历史长河中,很多东西是不必在意的,它让我们能变得更聪明一点。这说明( ) ①优秀作品是心灵的营养品,读书能让我们的精神得以充盈 ②文学陶冶性情,优秀文学作品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生,读书决定了我们思维的活力和人生的高度 ④朗读是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成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 “继《中国诗词大会》火遍荧屏后,《朗读者》火热登场,让观众可更多地沉醉于文学艺术之美”,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积极主动感悟先进健康文化,丰富精神世界,①④符合题意;②中的“主导力量”说法错误,排除;③夸大了文化的作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项。 5.“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会理解”。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省钱、省时、省力,还能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一做法体现的道理是( ) A.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B.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D.大众传媒完全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解析:选B “某地依托互联网搭建的虚拟博物馆,让静态文物‘活’了起来,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领略其魅力,从而更好地让人们享受到互动性极强的沉浸式体验”,这表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故B项入选。A项错误,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而不是文化产业。C、D两项表述与题意无关。 6.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关于这种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 ②传统文化的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③这种变化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④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起着消极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解析:选D ①说法错误,这种变化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④说法错误,这种变化对人的发展应起着积极作用;②③说法正确。题目要求选不正确的,故选D项。 7.以“传承国学经典,重塑文化大国”为主题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国际高峰论坛在北大举行。论坛纵论中国古典文化与历史典籍,以期将历史上先贤思想与当今时代相组合,重构国家思想、国家精神。这些古典文化与历史典籍( ) ①魅力无穷,被列为中国正史之首 ②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③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为传承中华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对传承文化发挥了巨大的作用,②④符合题意。《史记》被列为中国正史之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①③观点错误。故选C项。 8.《中国功夫电影对中华民族精神的阐释与传达》一文指出,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是数千年来绵延于华夏民族之中的强大凝聚力,是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的纽带。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是( ) ①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中华民族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和强大的物质基础 ④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D 材料揭示了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①④正确。②③观点错误。故选D项。 9.当前,必须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这是因为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是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 ④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①②④符合题意;我国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③错误。故选B项。 10.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则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处理好“魂”与“体”的关系,就必须( ) ①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②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③不断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能力 ④大力发展各种性质的文化产品 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A “魂”是“体”的精神支撑,所以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是“魂”的载体,所以要不断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提高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能力,①③正确,故选A项。②与题意无关,④中“各种性质”说法错误。 11.2017年春节前夕,中宣部、国新办启动春节文化“走出去”工作,大力推进春节文化品牌建设,致力于打造春节文化精品,努力发展春节文化贸易。这些做法有利于( ) ①增强各国人民对春节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②展示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提高春节文化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④发挥春节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互交融。打造春节文化精品,努力发展春节文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影响力,发挥春节文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③④符合题意;这样做能增强中华民族对春节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①错误;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项。 1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 ) ①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 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体”,把国民教育体系等作为“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因此,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②③符合题意。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①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是当代中华文化的“体”,④说法错误。 [重难强化练] 1.近年来门头沟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整合区内各类红色旅游资源,串联全区特色旅游资源和景区,为市民精心策划推出了4条红色旅游线路:京西山区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平西情报交通联络站、王家山惨案旧址、清水镇黄安坨村。之所以重视发展特色旅游文化是因为( ) ①旅游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②红色文化作为物质力量可以带来社会效益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并能带来经济效益 ④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观点错误;文化作为精神力量,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观点错误;材料中门头沟区发展文化产业措施体现了文化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并能带来经济效益,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④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项。 2.(2017·南充调研)当前,“互联网+”从消费互联网升级到产业互联网,数据的作用要从促进消费形态的变化,转向驱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业态的诞生,真正成为社会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数据将打破原有产业、地域的界限,搭建起产业综合创新的平台,全球经济必然在互联互通中实现创新发展。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材料表明( ) ①先进文化能够驱动经济的创新发展 ②文化通过消费提高个人素养和能力 ③文化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 ④先进科技成果能够与经济深度融合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旨在强调“互联网+”会使全球经济实现创新发展,这表明文化对经济的重要性,①④正确;②不为材料所反映;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资源的全球流动,③ 错误。 3.根据“互联网+”行动计划,某公司提出“智谷产业”的新概念,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业链。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 ) ①彰显科学技术的进步成为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突出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通过文化产业的消费渠道实现 ④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成果应该得到扶持和倡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 材料中强调的是科技推动文化发展,文化软实力的提高,①②符合题意;文化对人影响的途径很多,③说法将其途径狭隘化了;④说法错误,我们扶持和倡导的是先进文化,应该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但是不等于喜闻乐见的文化都倡导。 4.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我们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优良品格;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广阔胸襟;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勇者担当;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毅韧性;有“论必做,做必成”的务实品行;还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伟大志向。文学者认为,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因为( ) ①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 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外来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①错误;我国注重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外来文化,④错误;②③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C项。 5.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飞花令”就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2017年1月29日至2月7日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则让改良版的“飞花令”又火了一把。上述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具有包容性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够在中华民族中产生强烈共鸣 ③传统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发展 ④改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中国诗词大会》改良古时候常玩的“飞花令”,使其又火了一把,这表明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③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文化,①不选;改良传统文化并非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错误。故选C项。 6.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以“创新驱动造福人类——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三届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就是要搭建两个平台:一是为中国与世界互联网互通搭建国际平台,二是为国际互联网共享共治搭建中国平台。这两个平台的搭建( ) A.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手段,能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B.重塑了互联网文化秩序,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趋同 C.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特点,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 D.拓展了文化传播的空间,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解析:选D 搭建这两个平台是对现有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积极利用,并没有改变文化传播的手段,A项观点错误。B项中“趋同”表述错误。C项中“保障了各民族文化权益”的说法不符合现实。搭建这两个平台促进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更好地利用互联网推动文化传播,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故本题答案选D项。 7.把“床前明月光”翻译成Before my bed a pool of light,将月光和思乡之情暗喻为水,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创作让西方人也体会到了中国唐诗的精妙。同时,许先生把雨果、司汤达等西方作家的著作翻译成中文,让中国读者感受到欧洲社会的风貌,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的创作。上述事例说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 ②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有相通性 ③翻译创作将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①表述不严密;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入选,正确答案选C项。 8.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之后,2016年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自主研发的一档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与大家见面。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让大家聚在一起,重温经典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国诗词大会》的依据为( ) A.人们总是自发地接受古诗词的熏陶 B.诗词本身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C.大众传媒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传承中华文化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 解析:选B A项说法错误,因为人们往往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但并不总是自发接受,排除;C项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排除;中国诗词大会并没有丰富中华文化的基本内涵,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符合题意,入选。 第2课时习题讲评·大题增分 对于文化的作用的综合考查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常见考法是以特殊的文化事件、文化活动、文化现象等为背景,考查文化对经济、社会的作用,文化对综合国力的作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等。在备考时要注重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案例,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立足文化交流,认识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的关系;结合社会文化环境治理,以及基层文化建设,分析文化与人的关系。 一、从宏观上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 [研高考真题] (2017·江苏高考·节选)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学解题流程]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文化生活 设问方式 原因类 内容限定 经典诗歌引起人们精神共鸣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第一句话 第2层 第二句话 第3层 第三句话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关键词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 由关键词“渐回”→ 经典诗歌是优秀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2层关键词句: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 由关键词“偏离”→文化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3层关键词句:心灵抚慰、精神共鸣 由关键词“抚慰”“共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先尝试作答,再对比答案——明差距,找不足) [品满分答案] 解题 流程 推导 出的 答案 ①优秀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重要作用。经典诗歌作为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经典诗歌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经典诗歌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命题 人给 出的 答案 ①经典诗歌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经典诗歌能使人获得精神享受和思想启示,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经典诗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收获 感悟 以上两个答案相比较,答题要点相同,说明按流程作答基本可以确保不失分。细细品味,在答题要点的排列上,命题人答案层次性更强。这就警示考生在今后的答题过程中,在按流程作答确保不漏点的基础上,对答题要点合理布局、突出层次性也是重要一环。 从宏观上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 [记公式] 文化的实质+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 [背术语]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4)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用时政术语·答案更亮眼]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二、从微观上看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研高考真题] (2017·全国卷Ⅰ·节选)“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学解题流程] 第一步:分点审设问,确保答题方向不跑偏 知识限定 文化生活 设问方式 原因类 内容限定 《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分值定点 本题10分,一般可回答4~5个要点 第二步:分层析材料,确保答题要点对且全 1.先将材料分层 第1层 第一自然段 第2层 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到“大胆创新” 第3层 从“比赛诗词涵盖”到“外国留学生” 第4层 从“嘉宾现场点评”到“历史故事” 第5层 从“赛会设置竞猜”到“文化盛宴” 第6层 从“节目的播出”到最后 2.再抓材料关键词句对接知识 关键词句 逐步推导·对接知识 第1层 对于设问的问题来说属于无效信息 第2层关键词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胆创新 由关键词→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第3层关键词句: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 由关键词→选择的诗词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集中展示了中国诗词的艺术魅力 第4层关键词句:嘉宾分析诗词内涵、发掘诗词价值 由关键词→重视挖掘诗词的深刻内涵和道德价值→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第5层关键词句:设置竞猜、“飞花令”,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 由关键词“竞猜”“飞花令”→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由关键词“应用新媒体等技术手段”→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促进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第6层关键词句:强烈反响,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 由关键词“强烈反响”→民众内心的诗词文化情结被激发、被调动 由关键词“超过11亿人次”→民众参与广泛 第三步:采用术语+材料,确保答案条理又规范 (先尝试作答,再对比答案——明差距,找不足) [品满分答案] 解题 流程 推导 出的 答案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这样,传统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②《中国诗词大会》选择了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内容,集中展示了中国诗词的艺术魅力。 ③嘉宾重视挖掘诗词的深刻内涵和道德价值,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引导人们向美向善。 ④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注重节目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并通过应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⑤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民众内心的诗词文化情结,激发了广大民众的广泛参与。 命题 人给 出的 答案 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收获 感悟 以上两个答案相比较,流程答案除了具备命题人答案中的内容,还答到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这一要点既是对《中国诗词大会》取得成功原因的高度概括,又对下面要点的答出起到引领作用,呈现出“总—分”的答题模式,所以流程答案更加全面。再观命题人的答案,确实高大上,一看就是专家几经揣摩润色的答案,绝不是考场能答出的答案。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只要能做到要点全、用语规范、逻辑条理就完全可以取得高分,不必过多纠结与标准答案不一致而影响自己的自信心。 从微观上看文化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记公式] 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背术语] 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 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国际竞争力、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先进文化 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把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吸收人类文化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心环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弘扬民族精神,推动时代前行 [热点缘由] 近几年高考命题突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试题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教育、价值引领的学科特色。 抗战精神、工匠精神、英雄精神、长征精神等内容都在试题中作为背景材料得到过呈现。习近平在中国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要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形成的各类民族精神必将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热点材料] 2017年1月9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国终于造出圆珠笔头,有望完全替代进口。 中国在圆珠笔头技术及生产方面取得的进步显示了我国技术的进步,也有助于打破国外企业在这一行业的垄断局面,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并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 [命题视角] 文化生活角度:涉及的知识点有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生活与哲学角度:涉及的知识点有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意识具有能动性作用、量变质变的关系、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热点押题]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工匠精神在推动“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中的作用。 (2)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3)请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4个字) 解析:第(1)问,本问属于作用(意义)类的解答题,知识限定为“文化与生活——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点,因此考生可调用的知识包括这样几点: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针对这几点,结合材料展开具体说明即可。第(2)问,本问属于措施类试题,从价值观的角度谈谈个人如何弘扬工匠精神,涉及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价值的实现。第(3)问,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围绕发扬光大工匠精神设计,注意字数限制,注意设计目的是用于公益广告,言之有理,言之有物即可。 答案:(1)①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工匠精神是助推制造业升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工匠精神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起着重要作用。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工匠精神推动劳动者树立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生产优质产品。 (2)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②要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自觉投身到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当中。④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3)例:用一生创品牌、传万代好手艺。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符合题意即可)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有人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推动力,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实质及其作用。“文化是力量”强调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及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更是发展”强调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文化更是发展,首先,强调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其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会提高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最后,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二十四节气”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极为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申报“二十四节气”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正确的选择,属于原因类试题。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彰显着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调动运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自觉和自信等知识,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统一。 答案:①“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申遗不仅对研究中华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民族性,申遗对于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③“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实践活动、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积极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相匹配,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文化资源,对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家风”一词较早见于魏晋南北朝,唐以后大量使用。备受推崇的《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风作为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构成了人们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成为一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对不少人而言,家风甚至决定了他的一生。有人据此认为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家庭还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风政风、社风民风的根基。家风好,才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重视良好家风建设。2016年开展的全国最美家庭评选活动,通过寻找最美家庭,发现身边感人的家庭故事,传播了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和优良家风,使最美家庭的家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 (1)“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就有什么样的人。”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理由。 (2)运用联系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为什么“最美家庭的家风在全社会产生了强大的蝴蝶效应”。 (3)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引发了人们对好家风标准的广泛讨论。请你拟定两条评判好家风的标准。 解析:第(1)问,考生可选择赞同也可以选择不赞同。如果赞同,考生可从优良的家风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优良的家风有利于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等角度说明赞同的理由。如果不赞同,考生可从家风的影响并不是影响个人成长的唯一因素;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 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过程等方面来说明理由。第(2)问,运用联系的观点,考生可从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家风与社会风气有着密切联系,最美家庭的家风能对社会风气产生影响,弘扬优良家风能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具体载体等角度展开回答。第(3)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发散思维,从既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反映时代要求,坚持家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统一等角度拟定评判好家风的标准。 答案:(1)示例一:认同。 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不同的家风,对人成长的作用是不同的。优良的家风,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不良的家风,影响个人的健康成长。 当前大力弘扬优良家风,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育“四有”公民。 示例二:不认同。文化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认识活动。 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还受国家文化建设、学校教育、大众传媒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和主动接受多种文化熏陶的过程。 (2)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根基,开展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塑造典型人物,可以在全社会形成示范效应和引领作用,增强优良家风在全社会的感召力;可以推进传统家风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具体载体。 (3)答案示例 标准一既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又要反映时代要求。 标准二坚持家庭教育与社会需求的统一。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