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

实践活动——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教学内容: 六年制一年级数学下册 100、101 页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学会测量身体部分的长度,知道自己身体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使用身体上的“小尺子”对物体进行长度测量和估计。 ‎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度量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究方法、发现规律、综合应用的探究过程。‎ ‎4.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自己身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并会用它们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能够灵活选择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软尺、卷尺、直尺、题卡;多媒体课件等。 ‎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呢?(米尺、直尺、软尺…)‎ ‎2.揭示课题:老师有一项特殊的本领,不用测量工具就可以测出物体的长度,你们相信吗?(当场试一下)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式测量的吗?‎ 其实,我们身上有许多比较固定的长度,这些较为固定的长度也可以看做一把把的“小尺子”,用这些“小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非常方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 (板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 找一找,认一认——初步感知身体上的“小尺子”‎ ‎(1)上节课我们测量出了一拃的长度,还记得怎样测量的吗?学生说后课件出示:‎ 一拃:手指用力张开后,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间的距离。‎ ‎(大家伸出一拃,看看什么样子的,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拃大一些)‎ 用拃做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在你们的身上还有这样的尺子吗?分别在哪里呢?找找看。‎ 预设学生回答:庹、身高、拃、指宽、手掌宽、臂长和步长。(板书:一拃、一庹、一步、一脚)‎ ‎(2)你知道一拃、一庹、一步、一脚是怎么规定的吗? 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一庹:两臂左右平伸,两个中指指尖间的距离。(大家也伸出一庹,同桌学生再来比一比谁的一庹长一些)‎ 一步:步行时,两个脚尖之间的距离。(教师示范:这里“步行时”是指测量步长时要像平时走路的样子迈开步子,步幅不能故意加大或减小。)‎ 一脚:脚尖到脚跟之间的长度。(同桌可以悄悄的比一比谁的“一脚”较长)‎ ‎2.比一比,量一量——体验“身体尺”的长度 师:刚才同学们比划了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你们想知道自己的这几把 “身体尺”究竟是多长吗?请同学们拿出作业题,让我们来测一测吧。‎ 课件出示:‎ ‎(1)同学们想一想,要想量出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度,你要选择哪些测量工具呢?请大家先在小组里讨论讨论。‎ 预设学生回答:①(示范并说明)选择软尺量脚长。软尺的一端对齐大拇指的脚尖,另一端到脚后跟,就能量出脚长。一庹长也一样。‎ ‎②身高和一庹长可以用卷尺。‎ ‎③老师准备的直尺是20厘米的,可以量脚长。‎ ‎④测量一庹长两臂要伸平,可以借助墙壁。‎ ‎(2)各小组进行测量。请大家听好要求:测量时,各小组按课前安排的一人纪录,一人监督看测量结果,大家合作完成。每人记录下自己的“身体尺”的长度。‎ 小组各自找场地进行实际测量。教师参与到各小组中去,给予学生指导、纠正、示范。‎ ‎(3)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选择几组学生的数据展示在黑板上。‎ 提问:同样测量一拃的长度,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预设学生回答:有的同学的手大,有的同学的手小,结果就不一样。‎ ‎(4)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身上的“小尺子” ,老师也找了一个,看,我的拳头,攥起拳头,沿中间鼓起的小骨头处绕一圈,这就是拳头一周的长度。‎ 谁愿意帮我量一量我的拳头一周有多长? 师生互动 (21厘米)。‎ 小拳头都可以测量什么?你猜猜? ‎ 预设:丝带、红领巾的长度? ‎ 小结:像丝带、红领巾这种柔软的物体,看看在拳头上可以绕几圈,便可以知道它大概的长度。‎ 三、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展示其中一组的数据 ,你有什么发现? ‎ 预设学生回答:(1)身高都差不多 ‎ 评价:横着观察,你发现了一组同学的身高大致相等,这是因为大家都处在同一个年龄段。‎ (2) 竖着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 预设:①我们组发现有的小朋友的拳头一周的长与脚长相等,有的差不多。‎ ‎②我们组发现一庹长和身高差不多。‎ ‎2.师:不量不知道,一量吓一跳,原来拳头一周的长与脚长差不多,一庹长与身高差不多。你们这个年龄阶段的小朋友身上具有这样的秘密,那大人是不是也这样呢?(电脑出示):刚才测量的老师的脚长20厘米,拳头一周的长度21厘米,原来我们身上都有同样的秘密。‎ 四、实践应用,内化新知 ‎1. 我们身上装着这么多 “小尺子”,这下我可放心了,不带尺子出门,也随时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老师往空调边一站,我的身高有 165 厘米,估一估这个空调有多高? 说一说理由。‎ 预设:168 厘米、170 厘米。比你的身高高一点,所以空调的高度大约是 168 厘米。 看来用身体上的 “小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太方便了。‎ ‎ 2.你想用你身上的小尺子测量吗?你想量什么?‎ ‎(1)预设:黑板长、教室长、课桌的长、红领巾…‎ 你打算用什么做工具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连一连。‎ 课桌长  黑板长  地砖长  数学书长 红领巾长 操场长 脚 步 庹 拃 拳 小结:同一物体可以用多个身体“尺”去测量,通常比较长的物体,我们会用庹去测量,而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则多采用“拃”来测量;比较长的地面长度,我们会选择步测,比较短的地面长度,我们通常会选择脚测;总之,一般我们会选择比较方便的身体尺去测量。‎ ‎(2)下面咱们就分小组量一量这些地方。课件出示:‎ ‎(3)孩子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 ‎(4)汇报交流 。谁愿意跟大家汇报一下,你测量了什么?注意汇报的时候要说出你选择了什么工具,怎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预设学生测量:①测量课桌的长:用拃量的,量了( )下,课桌长约( )厘米 ‎②测量教室的长:用步量的,量了( )步,教室长约( )米 ‎③测量黑板的长:用庹量的,量了( )庹,黑板长约( )米 谁还量了黑板?你是用什么量的?还可以用什么量?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 预设:用一庹测量更加方便,多出的部分可以再用“拃”量。‎ 小结:大家非常了不起,根据物体的长度和特点选择合适的身体小尺子,会让测量变得简单方便! ‎ ‎3.老师也给大家找了一些身体小尺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看! (课件播放)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小红同学的身高是1米20厘米,一拃长大约是15厘米, 她量了这棵大树一周的长1庹带2拃,你能帮她算一算这棵大树一周的长是多少吗?‎ 教学时重点让学生说出1庹的长和身高的关系(差不多),然后说一说算法。‎ ‎4.小结:同学们看,带着身上的这些小尺子多方便啊,我们可以随时量,随时算,估计出物体的长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有一个问题老师想问问大家:今天我们量的数据是身体“小尺子”现在的长度,再过2年,它们的长度还是这样吗? 因为大家正处在发育时期,身体在长高,各部分再长长,小尺子的数据是随时发生变化的,我们要时常量一量你的“身体小尺子” !这样,用它来估计的长度才更准确。‎ 五、畅谈收获,总结评价 ‎ 1. 回顾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想一想,你是怎样进行研究的?‎ 引导学生回顾:首先我们一起寻找了身体的“小尺子” (板书:找一找) ,然后小组合作对人的身体进行了测量 (板书:量一量),最后,用我们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了物体(板书:用一用)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大家分工明确。(板书:分工合作)其实,这些都是我们探究的好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也会常常用到。‎ 2. 畅谈收获。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预设学生回答:(1)我了解到身上的小尺子有一拃、一步、一庹、身高、脚长、拳头的一周。 ‎ ‎(2)我知道了身高约等于一庹,脚长约等于拳头一周的长。‎ ‎(3)我会用身上的小尺子去测量长度、解决问题;我知道要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小尺子”测量……‎ ‎3.课堂上的学习马上就结束了,但课下的探究才刚开始, 实践作业:课下选择你喜欢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知识量一量它有多长,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 板书设计: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拃  步  脚  庹 拳头 ‎ 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有多长 一拃 一脚 一步 一庹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1米()厘米 使用说明:‎ ‎1.教后反思:‎ 本节实践活动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表象、能够用厘米和米为单位测量和估测物体长度的基础上学习的。结合新课标中“实践和综合应用”课的理念----“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注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有趣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操作内容,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身体上的“‎ 小尺子”有哪些,然后动手量出这些“小尺子”的长度,建立“拃、步、脚、庹、拳头一周”等测量长度的工具,最后,学会选择合适的身体上的“小尺子”测量周围的物体长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2)组织有效地数学活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结合教学内容,本节课设计了“找一找、量一量、用一用”等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通过学生合作测量,记录和了解人身体的有关数据,并利用人体的部位简单估算测量物体的长度,感受人体上的数学,形成初步的研究与探究意识,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创新,例如有的小组到有墙壁的地方测量,这样一庹长的测量数据就可以比较准确。 ‎ ‎(3)提供操练的机会,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学生测量完身体上的“小尺子”的长度后,让学生应用身体小尺子测量自己想测量的物体,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最后让学生课下选择你喜欢的物品,用今天学习的知识量一量它有多长,写成一篇数学日记,将实践活动延伸到课下,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发现身边的数学奥秘.‎ ‎2.使用建议。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较小,动手操作能力不强,组织能力差,教师要时时组织好学生的活动,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纠正一些不正确的测量方法,指导学生测量中遇到的困惑等.‎ ‎3.需要破解的问题。如果课前让学生量一量自己一拃、一庹、一步、一脚的长,课堂上再展示,效果会不会更好.‎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