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必修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高考历史必修一

2017 全国各地高考文综历史(政治文明历程部分) 1.(2017 全国Ⅰ卷)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 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2017 全国Ⅰ卷)25. 表 1 皇帝纪年 公元纪年 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 前 195 年 15 郡 汉文帝十六年 前 164 年 24 郡 汉景帝中六年 前 144 年 68 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 前 106 年 108 郡、国 表 1 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3.(2017 全国Ⅰ卷)26. 表 2 记述 出处 “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 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 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 表 2 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4.(2017 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 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 映了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5.(2017 全国Ⅰ卷)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 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 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6.(2017 全国Ⅱ卷)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7.(2017 全国Ⅱ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 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 404 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 27%;中 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8.(2017 全国Ⅱ卷)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 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这种 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9.(2017 全国Ⅱ卷)34.1800 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 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 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C.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www.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10.(2017 全国Ⅲ卷)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 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 “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11.(2017 全国Ⅲ卷)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 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力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12.(2017 全国Ⅲ卷)33.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 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 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13.(2017 北京卷)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 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 B.兵部员外郎 C.知府 D.枢密副使 14.(2017 北京卷)16.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 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 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这一论述 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15.(2017 北京卷)17.有同学以 14 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图 7),其 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图 7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16.(2017 北京卷)20.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 影响深远。二者都有 A.皇帝制度 B.司法陪审制 C.完备法典 D.陶片放逐法 17.(2017 北京卷)22.图 10 取材于 1949 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图中①处应填写 图 10 A.罗斯福新政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欧洲煤钢联营 18.(2017 海南卷)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 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 19.(2017 海南卷)3.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 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 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 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 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0.(2017 海南卷)8.1894 年,在中国的 25 个通商口岸有洋行 552 家,其中近三分之二属 于一个国家。这个国家是 A.日本 B.美国 C.德国 D.英国 21.(2017 海南卷)10.1910 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 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 等,议决事项须“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A.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B.加强了皇帝个人的独裁统治 C.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D.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22.(2017 海南卷)11.1927 年,一位国民党领导人说:“现在可有一种危险,是国民党差 不多专做上层的工作,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都是国民党的同志多。至于下层的民众运动, 国民党员参加的少,共产党员参加的多,因此形成一种畸形的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工农运动决定战争走向 B.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 C.国共合作存在分裂隐患 D.国民党开始重视工农运动 23.(2017 海南卷)14.公元前 427 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 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 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据此可知,在古代 A.希腊小邦缺乏政治自主权 B.公民决定雅典城邦重大决策 C.大邦争霸阻碍了希腊统一 D.雅典公民大会有时违背民意 24.(2017 海南卷)16.1689 年,英国议会决定拥戴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和女王,同时选 派代表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权利法案》的初稿)一起呈献给二人,并当面宣读, 威廉和玛丽心照不宣地全部接受。这一事件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天赋人权 B.民主共和 C.君主立宪 D.权力制衡 25.(2017 海南卷)17.一位在狱中受过军事队列训练的德国老鞋匠,在 1906 年刑满释放后 的某日,打扮成一名少尉,带领在街头偶然遇到的一小队士兵,来到某镇财务所,说: “我是皇帝派来的,赶快把钱给我。”财务官员立即把钱交出,老鞋匠敬了一个标准军 礼,拿着钱带着士兵扬长而去。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A.社会秩序陷入混乱 B.专制体制臻于极盛 C.政府官员纪律松弛 D.军国主义弥漫社会 26.(2017 海南卷)1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 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 这一时期是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27.(2017 海南卷)20.1964 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 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 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 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 28.(2017 江苏卷)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 “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9.(2017 江苏卷)2.公元前 113 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 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0.(2017 江苏卷)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 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 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31.(2017 江苏卷)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 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 “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贫富不均 B.莠民作乱 C.民性懦弱 D.吏治败坏 32.(2017 江苏卷)8.1922 年 9 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 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人民的迫切愿望 B.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知识分子的共识 D.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33.(2017 江苏卷)10.1937 年 8 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 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在此原则指导下,人民军队 A.粉碎了第三次“围剿” B.变敌后为抗日的战场 C.赢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D.取得台儿庄战役大捷 34.(2017 江苏卷)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 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 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 是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5.(2017 江苏卷)14.梭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抽签选举绝大多数国家官职,就是先由 各大行政单位(当时称部落)投票预选出各官职的候选人,然后再进行二级选举,在候 选人之间差额抽签产生各级公职人员。以执政官为例,当选人数与候选人数比例为 1: 3。这一选举法 A.维护了贵族统治地位 B.完善了权力运行机制 C.未采用财产资格限制 D.有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36.(2017 江苏卷)16.1832 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 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 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 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 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 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 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 37.(2017 江苏卷)17.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 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 阶级国家由无产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38.(2017 天津卷)1.“早在明末清初,诸先贤就曾将传统时代一切政治体制的弊病悉归之 于‘一家一姓’的君主专制……但若认定传统政治制度仅仅是因君主‘私天下’而造就 一切,君主制能维持两千余年就成为不可理解的‘哑谜’。事实上,支撑中国君主制长期 存活的社会机制极为复杂,而且在一种特定的社会体制内还长期有效。”这段论述意在强 调 A.君主专制存在诸多弊病 B.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C.君主制长期存在的原因无法解释 D.君主制的存在有其特定历史条件 39.(2017 天津卷)5.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 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40.(2017 天津卷)7.“12 月 18 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到会者约十万余人。 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 收回;满蒙领土完全。经全场同意后,致电张仲述,请其在美仍‘督促专使提鲁案于大 会讨论’。津埠民众运动达到高潮。”上述史实发生于 A.五四运动期间 B.巴黎和会期间 C.华盛顿会议期间 D.开罗会议期间 41.(2017 天津卷)8.1938 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 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 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①总结全面抗战的经验教训 ②在东北地区长期坚持抗日斗争 ③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准备 ④强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2017 天津卷)11.1990 年 9 月 12 日,苏、美、英、法、西德和东德的外长在莫斯科 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 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体现的历史背景是 A.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依然存在 B.两极格局的瓦解 C.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完成合并 D.全球化进程加快 43.(2017 上海卷)2.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 的遗址,它是 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44.(2017 上海卷)3.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 7 世纪前期 B.公元前 7 世纪后期 C.公元前 8 世纪前期 D.公元前 8 世纪后期 45.(2017 上海卷)7.“我朝罢相……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其中“我朝”是指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46.(2017 上海卷)8.历史学家使用“原始积累”“君主专制”“人文主义”等词汇来描述 A.西欧社会的演变 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工业社会的来临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47.(2017 上海卷)11.开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独立战争 B.法国大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俄国十月革命 48.(2017 上海卷)15.“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 分之名称。”此政府公报应发布于 A.洋务运动前后 B.百日维新期间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以后 49.(2017 上海卷)16.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 90 周年,建军的标志性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遵义会议 D.渡江战役 50.(2017 上海卷)18.1971 年,“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成为中美关系史上的佳话, 紧接着发生的重大外交事件是 A.日内瓦会议召开 B.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上海公报》发表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载。 51.(2017 全国Ⅰ卷)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 “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 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 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 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 体法国人组成的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 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 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 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 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 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8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 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17 分) (2017 全国Ⅰ卷)41.(25 分) (1)作用: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君主专制被推翻;等级制度被废除;《人权宣言》宣布 了天赋人权和公民平等。 (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 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 帝国主义。 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 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 52.(2017 北京卷)40.博物馆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 涵。联合国规定每年的 5 月 18 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马克思诞生于德国历史文化名城特里尔。1947 年,他的故居被辟为博物馆,其中 两个展室的主题分别为“转折点 1848 年”和“卡尔·马克思思想的世界影响”。 (2)在①和②两个问题中任选其一作答(8 分) ①为什么 1848 年是马克思思想的“转折点”?简要说明理由。 ②简述 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传播的情况。 (2017 北京卷)40.(18 分) (2)①转折点及理由:1848 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了理论 指导;指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 ②传播:20 世纪初,马克思主义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现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和 报刊;出现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53.(2017 海南卷)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 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 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 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宋王朝,史称“陈桥兵变”。 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 《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讳”,“太祖之事周朝也,尽力 王室,中外所知。至于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 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 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 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 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 原因。(9 分) (2017 海南卷)21.(15 分)答案要点: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6 分)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 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9 分) 54.(2017 海南卷)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 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 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 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 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 主革命主义”。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现在的 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 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他呼吁国民 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 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 景。(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8 分) (2017 海南卷)22.(15 分)答案要点: (1)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 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7 分) (2)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 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 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8 分) 55.(2017 海南卷)2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在美国宪法的制定过程中,一些政治家认为,“人民”和“人民的代表”(国会) 是不同的;“人民”高于“人民的代表”;“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的”宪法高于 “由政府制定、政府能够更改的”普通法律;国会的立法如果违宪,“自然不能使之生 效”。根据这些理论,最高法院有权审查国会立法和总统行政命令是否符合宪法。但是, 1787 年美国宪法没有相关规定,即未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在初期美国政府中,既无 财权、军权又无民意基础的最高法院的地位明显低于总统和国会。 ——摘编自(美)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二 1803 年,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 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该判例确立了最高法院有权审查 国会立法或总统行政命令是否违宪的司法审查制度,从而使最高法院足以与国会或总统 相制衡。 ——摘编自(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创立司法审查制度的理论基础。(7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对于美国民主制度 的影响。(8 分) (2017 海南卷)23.(15 分)答案要点: (1)人民主权和三权制衡;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区别;宪法高于国会普遍立法。(7 分) (2)最高法院获得了宪法终极解释权;确立了司法审查制度;宪法的至上权威效力 获得切实保障;完善了三权分立与制衡制度。(8 分) 56.(2017 江苏卷)22.(12 分)民国年间,许多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思考国家的发展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地球的面皮有限,而列强的欲望无穷。在这个情势下,亚洲人民只有三条道路可 走。其一,是效法列强的武备以自救,代表是日本,以武力自救,“卖灵魂以得邦国”, 不是值得我们赞美的;其二,是因不肯效法而沦为列强的奴属,代表是印度;其三,是 凭着自己的天才,另去创造一条新道路。彷徨于这两条歧路之间,而又未能另自创出一 条新道路者,则有我们的中国。 帝国主义在我国所发生的不幸结果,我们都已知道。远者如鸦片战争及它的结果, 近者如英国强占威海卫,俄国强占大连湾,德国强占胶州湾。在这丑恶的两条道路外, 我们能另想出一条自尊而又能自救的新道路吗?这条新道路是可以找到的,但却不是容 易找到的。 ——摘编自陈衡哲《西洋史》(1924 年)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说明日本和印度所走的是什么道路,指出二者走上不同道路的共同背景。(3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9 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就材料中作者提出的中国“道 路”问题写一篇小论文。(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80 字左右) 刘贺墓《论语》书牍局部图 铜镜镜背上的孔子像 (2017 江苏卷)22.答案要点:(12 分) (1)道路:日本:积极自救后侵略扩张。 印度:不积极自救沦为殖民地。 背景:遭受西方列强侵略。 (2)略 57.(2017 天津卷)12.(16 分)2015 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 学术界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 74 年,汉昭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 后的劣迹,如: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 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 63 年,刘贺受封为 海昏侯。 (1)刘贺封号与汉代哪一制度有关?概括《汉书》所载刘贺帝位被废原因。(4 分)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 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几千一百二十七事”, 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2)材料二对刘贺被废原因是如何解释的?(2 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为何不同。(4 分)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 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 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 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 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 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 《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 二有何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 分) 12.(16 分) (1)郡国并行制度。 失礼仪,乱制度。 (2)霍光专权,刘贺急于收权,矛盾激化。 材料一是史事记述;材料二是史事分析。 (3)儒学成为正统。 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 58.(2017 天津卷)13.(20 分)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 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1902 年光绪 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 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 念和编纂方法,于 1910 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2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 法典之议始于 19 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6 分) 材料二 1954~1956 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 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 年,虽完成《民法典 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 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 “经济社会条件”。(4 分) 材料三 1979 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 1985 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 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 1986 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 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 21 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 年 3 月 15 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 2020 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4 分)这一历程反映了 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4 分) (2017 天津卷)13.(20 分) (1)参考西方法律编纂。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危机加深,出现维新变法运动;西方思想文化 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2)政治运动的干扰;经济社会条件不具备。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改革开放后开始起草民法典;80 年代改革开放深入,颁布民法通则;90 年代向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制定相应的单行法;21 世纪后,适应全球化需要,加快起 草,2017 年通过民法总则。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发展需要,民法典加快制定、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健全。(言之有理,即可 得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