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强化训练专题阅读理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强化训练专题阅读理解

中考强化训练专题 阅读理解题 ‎1. (11南京)问题情境 已知矩形的面积为a(a为常数,a>0),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 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x,周长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 探索研究⑴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的图象性质.‎ ① 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x ‎……‎ ‎1‎ ‎2‎ ‎3‎ ‎4‎ ‎……‎ y ‎……‎ ‎……‎ ‎1‎ x y O ‎1‎ ‎3‎ ‎4‎ ‎5‎ ‎2‎ ‎2‎ ‎3‎ ‎5‎ ‎4‎ ‎(第1题)‎ ‎-1‎ ‎-1‎ ‎②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③在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小)值时,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x>0)的最小值.‎ 解决问题 ‎⑵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 ‎2. (11南通)已知A(1,0), B(0,-1),C(-1,2),D(2,-1),E(4,2)五个点,抛物线y=a (x-1)2+k(a>0),经过其中三个点.‎ (1) 求证:C,E两点不可能同时在抛物线y=a (x-1)2+k(a>0)上;‎ (2) 点A在抛物线y=a (x-1)2+k(a>0)上吗?为什么?‎ (3) 求a和k的 值.‎ ‎3. (11凉山)如图,抛物线与轴交于(,0)、(,0)两点,且,与轴交于点,其中是方程的两个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是线段上的一个动点,过点作∥,交于点,连接,当的面积最大时,求点的坐标;‎ y x O B E A 图(2)‎ D ‎(3)点在(1)中抛物线上,点为抛物线上一动点,在轴上是否存在点,使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x O B M N C A 图(1)‎ H y x O B M N C A ‎28题图 y x O B E A 图(3)‎ D ‎4. (11苏州)如图①,小慧同学吧一个正三角形纸片(即△OAB)放在直线l1上,OA边与直线l1重合,然后将三角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三角形纸片AO1B1绕B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20°,点A运动到了点A1处,点O1运动到了点O2处(即顶点O经过上述两次旋转到达O2处).‎ 小慧还发现:三角形纸片在上述两次旋转过程中,顶点O运动所形成的图形是两段圆弧,即弧OO1和弧O1O2,顶点O所经过的路程是这两段圆弧的长度之和,并且这两端圆弧与直线l1围成的图形面积等于扇形AOO1的面积、△AO1B1的面积和扇形B1O1O2的面积之和.‎ 小慧进行类比研究:如图②,她把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OABC放在直线l2上,OA边与直线l2重合,然后将正方形纸片绕着顶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此时点O运动到了点O1处(即点B处),点C运动到了点C1处,点B运动到了点B1处;小慧又将正方形纸片AO‎1C1B1绕B1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按上述方法经过若干次旋转后,她提出了如下问题:‎ 问题①:若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3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并求顶点O在此运动过程中所形成的图形与直线l2围成图形的面积;若正方形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5次旋转,求顶点O经过的路程;‎ 问题②:正方形纸片OABC按上述方法经过多少次旋转,顶点O经过的路程是π?‎ 请你解答上述两个问题.‎ 一、选择题 ‎1.(10广州)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收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有一种密码,将英文26个小写字母a,b,c,…,z依次对应0,1,2,…,25这26个自然数(见表格),当明文中的字母对应的序号为β时,将β+10除以26后所得的余数作为密文中的字母对应的序号,例如明文s对应密文c 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序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字母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序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按上述规定,将明文“maths”译成密文后是( )‎ A.wkdrc B.wkhtc C.eqdjc D.eqhjc ‎2.(10荆州)若把函数y=x的图象用E(x,x)记,函数y=2x+1的图象用E(x,2x+1)记,……则E(x,)可以由E(x,)怎样平移得到?‎ ‎ A.向上平移1个单位  B.向下平移1个单位 C.向左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 二、填空题 ‎1.(10临沂) 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受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对应密文.例如,明文对应密文.当接收方收到密文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 ‎ .‎ ‎2.(10 珠海)我们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计算机程序使用的是二进制数 ‎(只有数码0和1),它们两者之间可以互相换算,如将(101)2,‎ ‎(1011)2换算成十进制数应为:‎ 按此方式,将二进制(1001)2换算成十进制数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 ‎ ‎3.(10 荷泽)刘谦的魔术表演风靡全国,小明也学起了刘谦发明了一个魔术盒,当任意实数对()进入其中时,会得到一个新的实数:a2+b-1,例如把(3,-2)放入其中,就会得到32+(-2)-1=6.现将实数对(-2,-3)放入其中,得到实数是 .‎ ‎4.(10铜仁)定义运算“@”的运算法则为:x@y=xy-1,则(2@3)@4=__ __.‎ ‎5.(10湛江)因为cos30°=,cos210°=﹣ ,所以cos210°=cos(180°+30°)=﹣‎ cos30°=﹣ ,因为cos45°= ,cos225°=﹣ ,所以cos225°=cos(180°+45°)=﹣ ,猜想:一般地,当α为锐角时,有cos(180°+α)=﹣cosα,由此可知cos240°的值等于 . ‎ ‎6.(10娄底)阅读材料:‎ 若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个实根为x1、x2,则两根与方程系数之间有如下关系:‎ x1+x2= -,x1x2= 根据上述材料填空:‎ 已知x1、x2是方程x2+4x+2=0的两个实数根,则 +=_________. ‎ ‎7.(10黄石)若自然数n使得作竖式加法n+(n+1)+(n+2)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n为“可连数”,例如32是“可连数”,因为32+33+34不产生进位现象;23不是“可连数”,因为23+24+25产生了进位现象,那么小于200的“可连数”的个数为 .‎ 三、解答题 ‎1.(10凉山)先阅读下列材料,然后解答问题:‎ 材料1: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出两张排成一列,有6种不同的排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排列,排列数记为。‎ 一般地,从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作。‎ ‎ (≤)‎ 例:从5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3个元素排成一列的排列数为:。‎ 材料2:从三张不同的卡片中选取两张,有3种不同的选法,抽象成数学问题就是从3个元素中选取2个元素的组合,组合数为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例:从6个不同的元素选3个元素的组合数为:。‎ 问:(1)从某个学习小组8人中选取3人参加活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 (2)从7个人中选取4人,排成一列,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3.(10 嵊州)(09年河北省中考试题)(12分)如图13-1至图13-4,⊙均作无滑动滚动,⊙、⊙均表示⊙与线段AB、BC或弧AB相切于端点时刻的位置,⊙的周长为,请阅读下列材料:‎ ‎①如图13-1,⊙从⊙的位置出发,沿AB滚动到⊙的位置,当AB=时,⊙恰好自转1周。‎ ‎②如图13-2,∠ABC相邻的补角是n°, ⊙在∠ABC外部沿A-B-C滚动,在点B处,必须由⊙的位置转到⊙的位置,⊙绕点B旋转的角∠= n°, ⊙在点B处自转周。‎ 解答以下问题:‎ ‎⑴在阅读材料的①中,若AB=2,则⊙自转 周;若AB=,则⊙自转 周。在阅读材料的②中,若∠ABC=120°,则⊙在点B处自转 周;若∠ABC=60°,则⊙在点B处自转 周。‎ ‎⑵如图13-3,△ABC的周长为,⊙从与AB相切于点D的位置出发,在△ABC外部,按顺时针方向沿三角形滚动,又回到与AB相切于点D的位置,⊙自转多少周?‎ ‎ ‎ ‎⑶如图13-4,半径为2的⊙从半径为18,圆心角为120°的弧的一个端点A(切点)开始先在外侧滚动到另一个端点B(切点),再旋转到内侧继续滚动,最后转回到初始位置,⊙自转多少周?‎ ‎4.(10常州)小明在研究苏教版《有趣的坐标系》后,得到启发,针对正六边形OABCDE,自己设计了一个坐标系如图,该坐标系以O为原点,直线OA为轴,直线OE为轴,以正六边形OABCDE的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坐标系中的任意一点P用一有序实数对()来表示,我们称这个有序实数对()为点P的坐标。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确定方法如下:‎ ‎(ⅰ)轴上点M的坐标为(),其中为M点在轴上表示的实数;‎ ‎(ⅱ)轴上点N的坐标为(),其中为N点在)轴上表示的实数;‎ ‎(ⅲ)不在、轴上的点Q的坐标为(),其中为过点Q且与轴平行的直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上表示的实数,为过点Q且与轴平行的直线与轴的交点在轴上表示的实数。‎ 则:(1)分别写出点A、B、C的坐标 ‎(2)标出点M(2,3)的位置;‎ ‎(3)若点为射线OD上任一点,求与所满足的关系式。‎ ‎5.(10四川)阅读理解:‎ 我们知道,任意两点关于它们所连线段的中点成中心对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两点P(x1,y1)、Q(x2,y2)的对称中心的坐标为(,).‎ 观察应用:‎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1(0,-1)、P2(2,3)的对称中心是点A,则点A的坐标为    ;‎ ‎(2)另取两点B(-1.6,2.1)、C(-1,0).有一电子青蛙从点P1处开始依次关于点A、B、C作循环对称跳动,即第一次跳到点P1关于点A的对称点P2处,接着跳到点P2关于点B的对称点P3处,第三次再跳到点P3关于点C的对称点P4处,第四次再跳到点P4关于点A的对称点P5处,….则P3、P8的坐标分别为     ,     ;‎ 拓展延伸: ‎ ‎(3)求出点P2012的坐标,并直接写出在x轴上与点P2012、点C构成等腰三角形的点的坐标.‎ x y O C P2‎ B P1‎ ‎6.(2010广东东莞)阅读下列材料:‎ ‎1×2=(1×2×3-0×1×2),‎ ‎2×3=(2×3×4-1×2×3),‎ ‎3×4=(3×4×5-2×3×4),‎ 由以上三个等式相加,可得 ‎1×2+2×3+3×4=×3×4×5=20.‎ 读完以上材料,请你计算下各题:‎ ‎⑴1×2+2×3+3×4+…+10×11(写出过程);‎ ‎⑵1×2+2×3+3×4+…+n×(n+1)= ;‎ ‎⑶1×2×3+2×3×4+3×4×5+…+7×8×9= .‎ ‎7.(10镇江)对非负实数x“四舍五入”到个位的值记为即:当n 为非负整数时,如果 如:<0>=<0.48>=0,<0.64>=<1.493>=1,<2>=2,<3.5>=<4.12>=4,…‎ 试解决下列问题:‎ ‎(1)填空:①= (为圆周率);‎ ‎ ②如果的取值范围为 ;‎ ‎(2)①当;‎ ‎②举例说明不恒成立;‎ ‎(3)求满足的值;‎ ‎(4)设n为常数,且为正整数,函数范围内取值时,函数值y为整数的个数记为的个数记为b.‎ ‎ 求证:‎ ‎(注:只要求画出草图,如果没有把有关点画成空心点,不扣分)‎ ‎8(10佛山)一般来说,依据数学研究对象本质属性的相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数学思想叫做“分类”的思想;将事物进行分类,然后对划分的每一类分别进行研究和求解的方法叫做“分类讨论”的方法。请依据分类的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在△ABC中,∠ACB>∠ABC。若∠BAC是锐角,请探索在直线AB上有多少个点D,能保证△ACD~△ABC(不包括全等)?请对∠BAC进行恰当的分类,直接写出每一类在直线AB上能保证△ACD~△ABC(不包括全等)的点D的个数。‎ ‎9.10沈阳)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阅读材料:‎ ‎(1)等高线概念:在地图上,我们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叫等高线。例如,如图1,把海拔高度是‎50米、‎100米、‎150米的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分别形成‎50米、‎100米、‎150米三条等高线。‎ ‎(2)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求坡度的步骤如下:(如图2)‎ 步骤一:根据两点A、B所在的等高线地形图,分别读出点A、B的高度;A、B两点的铅直距离=点A、B的高度差;‎ 步骤二:量出AB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距离为d个单位,若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n,则A、B两点的水平距离=dn;‎ 步骤三:AB的坡度=;‎ 请按照下列求解过程完成填空,并把所得结果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某中学学生小明和小丁生活在山城,如图3(示意图),小明每天从家A经过B沿着公路AB、BP到学校P,小丁每天上学从家C沿着公路CP到学校P.该山城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为1:5000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AB=‎1.8厘米,BP=‎3.6厘米,CP=‎4.2厘米。‎ ‎(1)分别求出AB、BP、CP的坡度(同一段路中间坡度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2)若他们早晨7点同时步行从家出发,中途不停留,谁先到学校?(假设当坡度在到之间时,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3米/秒;当坡度在到之间时,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米/秒)‎ 解:(1)AB的水平距离=1.8×50000=90000(厘米)=900(米),AB的坡度=;BP的水平距离=3.6×50000=180000(厘米)=1800(米),BP的坡度=;CP的水平距离=4.2×50000=210000(厘米)=2100(米),CP的坡度= ① 。‎ ‎(2)因为,所以小明在路段AB、B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均为‎1.3米/秒。因为 ② ,所以小丁在路段C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 ③ 米/秒,斜坡AB的距离=(米),斜坡BP的距离=(米),斜坡CP的距离=(米),所以小明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秒)。小丁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约为 ④ 秒。因此, ⑤ 先到学校。‎ 二、填空题 ‎2.(09丽水)用配方法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同加上 ,使得方程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 ‎3.(2009绵阳市)将正整数依次按下表规律排成四列,则根据表中的排列规律,‎ 数2009应排的位置是第 行第 列.‎ 第1列 第2列 第3列 第4列 第1行 ‎1‎ ‎2‎ ‎3‎ 第2行 ‎6‎ ‎5‎ ‎4‎ 第3行 ‎7‎ ‎8‎ ‎9‎ 第4行 ‎12‎ ‎11‎ ‎10‎ ‎……‎ ‎4.(09中山)小明用下面的方法求出方程 的解,请你仿照他的方法求出下面另外两个方程的解,并把你的解答过程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方程 换元法得新方程 解新方程 检验 求原方程的解 令 则 所以 ‎5.(09漳州)阅读材料,解答问题.‎ 例 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解:设,则是的二次函数.‎ 抛物线开口向上.‎ 又当时,,解得.‎ 由此得抛物线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或时,.‎ 的解集是:或.‎ ‎(1)观察图象,直接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_;‎ ‎(2)仿照上例,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大致图象画在答题卡上)‎ ‎1‎ ‎2‎ ‎3‎ ‎1‎ ‎2‎ ‎3‎ x y ‎ ‎ ‎6.(09山西)根据山西省统计信息网公布的数据,绘制了山西省2004~2008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条形统计图如下:‎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年份 万户 固定电话年末用户 移动电话年末用户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721.3‎ ‎753.8‎ ‎897.8‎ ‎906.2‎ ‎885.4‎ ‎989.6‎ ‎859.0‎ ‎1420.4‎ ‎1689.5‎ ‎803.0‎ ‎(1)填空:2004~2008移动电话年末用户的极差是 万户,固定电话年末用户的中位数是 万户;‎ ‎(2)你还能从图中获取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 三、解答题 ‎7.(2009年四川省内江市)阅读材料:如图,△ABC中,AB=AC,P为底边BC上任意一点,点P到两腰的距离分别为,腰上的高为h,连结AP,则 即:‎ ‎(定值)‎ ‎(1)理解与应用 如图,在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中,点E为对角线BD上的一点,‎ 且BE=BC,F为CE上一点,FM⊥BC于M,FN⊥BD于N,‎ 试利用上述结论求出FM+FN的长。‎ ‎(2)类比与推理 如果把“等腰三角形”改成“等到边三角形”,‎ 那么P的位置可以由“在底边上任一点”‎ 放宽为“在三角形内任一点”,即:‎ 已知等边△ABC内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分别为,‎ 等边△ABC的高为h,试证明:(定值)。‎ ‎(3)拓展与延伸 若正n边形A‎1A2…An内部任意一点P到各边的距离为 ‎,请问是否为定值,‎ 如果是,请合理猜测出这个定值。‎ A D B M C E N F ‎ ‎A B P C h r1‎ r2‎ r3‎ P ‎8.(09年衢州)‎2009年5月17日至21日,甲型H1N1流感在日本迅速蔓延,每天的新增病例和累计确诊病例人数如图所示.‎ ‎(1) 在‎5月17日至‎5月21日这5天中,日本新增甲型H1N1流感病例最多的是哪一天?该天增加了多少人?‎ ‎(2) 在‎5月17‎日至‎5月21日这5天中,日本平均每天新增加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多少人?如果接下来的5天中,继续按这个平均数增加,那么到‎5月26日,日本甲型H1N1流感累计确诊病例将会达到多少人?‎ ‎(3)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极强,某地因1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没有及时隔离治疗,经过两天传染后共有9人患了甲型H1N1流感,每天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如果按照这个传染速度,再经过5天的传染后,这个地区一共将会有多少人患甲型H1N1流感?‎ 累计确诊病例人数 新增病例人数 ‎0‎ ‎4‎ ‎21‎ ‎96‎ ‎163‎ ‎193‎ ‎267‎ ‎17‎ ‎75‎ ‎67‎ ‎30‎ ‎74‎ ‎16‎ ‎17‎ ‎18‎ ‎19‎ ‎20‎ ‎21‎ 日本‎2009年5月16日至‎5月21日 甲型H1N1流感疫情数据统计图 人数(人)‎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日期 A2‎ ‎9.(2009年益阳市)阅读材料:‎ 如图1,过△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作出与水平线垂直的三条直线,外侧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叫△ABC的“水平宽”(a),中间的这条直线在△ABC内部线段的长度叫△ABC的“铅垂高(h)”.我们可得出一种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新方法:,即三角形面积等于水平宽与铅垂高乘积的一半.‎ B C 铅垂高 水平宽 h ‎ a ‎ ‎ ‎ x C O y A B D ‎1‎ ‎1‎ ‎ 解答下列问题:‎ 如图2,抛物线顶点坐标为点C(1,4),交x轴于点A(3,0),交y轴于点B.‎ ‎(1)求抛物线和直线AB的解析式;‎ ‎(2)点P是抛物线(在第一象限内)上的一个动点,连结PA,PB,当P点运动到顶点C时,求△CAB的铅垂高CD及;‎ ‎ (3)是否存在一点P,使S△PAB=S△CAB,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