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3第9单元第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生物】2021届一轮复习苏教版必修3第9单元第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 第6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Ⅱ)‎ ‎1.比较生物多样性不同层次的含义、区分不同方面的价值等。(科学思维)‎ ‎2.分析水体富营养化等成因,提出解决方法与措施。(社会责任)‎ ‎ 人类影响环境 ‎1.人口增长 ‎(1)人口增长发生的前提是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人的出生率高于死亡率。‎ ‎(2)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①现状: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国家行列。‎ ‎②前景: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200万左右。‎ ‎2.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过快,会刺激需求,促进生产,但也破坏了人类与环境之间原先的平衡。‎ ‎(2)在人口迅速增长和人均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双重压力下,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尤为严重,例如: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沙漠化;③土地资源丧失;④环境污染。‎ ‎(3)只有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互适应,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有保障。‎ ‎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 ‎2.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 ‎3.自16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增长呈“J”型增长,并将一直呈“J”型增长。(×)‎ ‎[提示] 我国人口也是一个种群,其种群数量的增长最终会呈“S”型增长。‎ ‎4.人口激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5.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增长,人类的需求增加,产生的污染物总量增大。‎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少。‎ ‎1.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根据模型分析:‎ ‎(1)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先增加后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人口增长初期,劳动力增加,开垦土壤,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人口继续增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耕地退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2)人口数量最终急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环境污染严重,人口大量死亡。‎ ‎(3)人口膨胀最后会不会导致地球毁灭?‎ ‎[提示] 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2.人工打捞和投放大量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是常用的治理水华的方法。近年来,研究者采用投放植食性鱼类和种植大型挺水植物的方法构建修复生态系统,对治理水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生物修复的方法相比,杀藻剂处理的主要缺点有哪些?(写出两点)‎ ‎[提示] 污染环境(杀伤天敌);使藻类产生抗药性(合理即可)。 ‎ 考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1.(2019·聊城月考)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提醒人们对人口增长的注意。人口增长会造成一系列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和社会发展。人口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包括(  )‎ ‎①水资源短缺 ②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③生物多样性锐减 ④环境污染加剧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人的生存需要一定空间,同时也离不开食物,因此就需要耕地,人口增长往往促使人们过度利用耕地和开垦出更多的农田。所以,‎ 人口过度增长会造成粮食供应不足、就业压力加大、教育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加剧、森林资源、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 ‎2.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应该表现为曲线b B.资源或空间有限是曲线b与曲线a产生差别的主要原因 C.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不可能为图中的c D.若地球环境对人类种群的容纳量(K)为110亿,当世界人口达到110亿时,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长 C [A项正确,因生态环境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故世界人口增长最终表现为“S”型增长,即图中的曲线b;B项正确,曲线a(“J”型增长)和b(“S”型增长)的差别就在于环境阻力不同;C项错误, 当世界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内超过K值后,会对生存环境造成很大破坏,同时使K值下降;D项正确,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会继续增长而超过K值,但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很快会降到K值以下。]‎ ‎3.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调整人的年龄结构,可提高地球的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 ‎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 D [环境容纳量是由地球上的有效资源决定的,与人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特征无关,A错误;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B错误;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C错误。]‎ ‎ 生物的多样性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由这些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1)人类活动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2)外来物种的入侵也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严重的危害。‎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实例(连线)‎ 价值     实例 ‎①直接价值  a.生态功能 ‎②间接价值  b.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 ‎③潜在价值  c.药用、工业原料、旅游观赏、科学研究 ‎[提示] ①—c ②—a ③—b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1)主要措施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等。‎ ‎(2)建立精子库、种子库。‎ ‎(3)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 ‎(4)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5.人类可持续发展 ‎(1)内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能保护环境且不危及后代生存发展的发展模式。‎ ‎(2)核心:经济在生态平衡基础上健康地发展。‎ ‎(3)内容:包括人口、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4)衡量发展指标:保护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1.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提示] 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2.许多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 ‎[提示] 许多野生生物具有尚不清楚的使用价值,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潜在价值。‎ ‎3.保护生物多样性并非禁止开发利用任何自然资源,而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 ‎4.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 ‎5.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1.从分子水平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从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从分子水平分析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从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不定向的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共同作用。‎ ‎2.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外来物种入侵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提示] 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 考查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2019·辽宁省高三模拟)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B.湖泊的蓄洪抗旱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 D.围海造陆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A [湖泊的蓄洪抗旱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一般而言,在自然界的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会逐渐增加,C错误;围海造陆不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D错误。]‎ ‎2.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 “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 [题干信息“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说明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A合理;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群落的物种组成更为复杂,B合理;生物种类和数量增加,导致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种多样,C合理;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不合理。]‎ 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漫长的共同进化历程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B.遗传多样性高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较强,进化速度较快 C.近年来研究表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大于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库等能对生物多样性进行综合保护 C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远大于其直接价值,C错误。]‎ ‎4.(2019·福建省三明市高三质检)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B.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C.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B [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而非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合理利用是最好的保护,A错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其中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这是对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保护,B 正确;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圈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D错误。]‎ ‎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两个易错点 ‎(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 ‎(2)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现迁地保护。‎ 考查人类可持续发展 ‎5.(2019·宁夏六盘山高三模拟)人类只是“地球村” 中的成员之一,只有正确处理人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人类利用信息传递原理,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从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虽然氮元素能在生物圈内循环,但是人们还是需要往农田不断地施加氮肥 C.水资源短缺、酸雨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D.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两大类 D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大类,而建立自然保护以及风景名胜区均属于就地保护,D错误。]‎ ‎6.(2019·北京顺义区高三统考)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是(  )‎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田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B.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对生态系统的消耗标准 C.利用生物防治农田、森林等病虫害,有利于保护环境、减少污染 D.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 D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原则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是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D项错误。]‎ ‎1.人口数量是通过控制出生率来实现的,而其他种群数量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两方面来进行控制。‎ ‎2.赤潮和水华:富营养化若表现在海洋中称为赤潮,若表现在湖泊等淡水流域称为水华。‎ ‎3.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 ‎4.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1.植被破坏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 ‎2.各种污染物经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以及海洋运输时的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造成海洋污染。‎ ‎3.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4.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名胜风景区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5.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 真题体验| 感悟高考 淬炼考能 ‎1.(2019·江苏高考)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B.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C.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C [根据题意,锁阳的叶已经退化,说明其光合作用较弱或不进行光合作用,且其需要依附在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并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可推知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寄生,A错误。该地区为沙漠地区,物种多样性较低,生物种类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所以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恢复力稳定性较低,B错误。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小果白刺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即生态功能,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突变是不定向的,锁阳在繁殖过程中出现了耐旱突变,干旱的沙漠环境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D错误。]‎ ‎2.(2017·海南高考)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D [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破坏粮食作物,不能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以及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A、B错误;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由于食物不足,正在觅食,不是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C错误;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保护区内资源不足,需要外出觅食,D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