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洛阳市2020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洛阳市 2019——2020 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三次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均匀地分布在膜的两侧 B. 向细胞内注射物质后,细胞膜上会留下一个空洞 C. 细胞膜内部是亲水的,因此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 D.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多样性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镶在膜表面、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在磷脂 双分子层,糖被即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结构上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功能上细胞膜具有选 择透过性。 【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有的贯穿整个磷脂双分子层、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部分或全部嵌入,蛋白质不是均匀分布在膜的两侧,A 错误;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可以运动,细胞膜上不会留下一个空洞,B 错误; C、细胞膜内部是疏水的,水分子可以通过细胞膜是因细胞膜上有一些小的孔道,允许水分子 通过,C 错误;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是因为不同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与载体蛋白空间结构的 多样性有关,D 正确。 故选 D。 2.通常把绿色植物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称为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下图表 示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2 - A. 达到光饱和点之后,暗反应的变化跟不上光反应的变化导致光合速率不再提高 B. CO2 浓度或温度高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就提高,反之就下降 C. 光强度为零时,该植物与外界环境不进行气体交换 D. 仙人掌类植物在热带森林不能生长是因为虽然温度足够高但得不到充足的阳光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中有自变量三个,光照强度,温度和 CO2 浓度,从图中看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 用速率逐渐增加,达到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速率稳定不变,而高温和高浓度的 CO2 能够提高 光合作用速率。 【详解】A、在光饱和点之后,由于光照充足,所以光反应较强,而光合作用不能提高的原因 是暗反应的速率跟不上光反应的变化,A 正确; B、从图中看出 CO2 浓度升高或温度升高时,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就提高,反之就下降,B 正确; C、光强度为零,植物可以进行呼吸作用,从外界吸收氧气,并释放 CO2,C 错误; D、仙人掌类植物在热带森林不能生长是因为森林中树木过多,遮挡了仙人掌植物的光照,使 其不能得到足够光照,D 正确。 故选 C。 3.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代替损伤的胰岛 B 细胞, 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骨髓干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无限增殖 B. 骨髓干细胞与胰岛 B 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情况不同 - 3 - C. 胰岛 B 细胞受损导致的糖尿病可通过口服胰岛素进行治疗 D. 在上述技术中,可以用肌细胞代替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骨髓干细胞是仍然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其在特定的组织中可以进一步 分化,分化的实质是细胞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的基因并没有发生改变。 【详解】A、骨髓干细胞具有一定的分化程度,但其并不是癌细胞,不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 A 错误; B、骨髓干细胞和胰岛 B 细胞含有的基因组成相同,但基因在两种细胞中存在选择性表达的特 点,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B 正确; C、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不能口服使用,会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C 错误; D、肌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会在胰岛组织中分化为胰岛样细胞,D 错误; 故选 B。 4.玉米的休细胞中有 10 对染色体,下列有关玉米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会周期性的出现和消失 B. 与体细胞相比,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为 5 对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40 条姐妹染色单体 D. 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可形成 10 个四分体并发生基因重组 【答案】D 【解析】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 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 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 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 4 - 有丝分裂过程 (1)间期: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 纺缍体; (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 列在赤道板上;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 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 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 【详解】A、玉米是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A 错误; B、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含有 10 条,但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说 5 对,B 错误; C、间期细胞中不能用显微镜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C 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 1 个四分体,玉米(2n=20)可以形成 10 个四 分体,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D 正确。 故选 D。 5.1859 年,24 只原产于英国的某种野兔被带到澳大利亚,结果在澳大利亚大量繁殖、泛滥成 灾。对生活在两国的该种野兔种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 A. 两个种群基因库的组成会出现差异 B. 两个种群间个体的外部形态出现明显差别 C. 大规模的捕杀可使澳大利亚野兔的数量得到有效控制 D. 当野兔种群数量接近 K 值时,死亡率会升高,出生率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 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新物种形 成的三个环节: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 长的情况。 - 5 - 【详解】A、由于地理隔离阻止了澳大利亚和英国兔子种群的基因交流,不同的环境下,自然 选择的方向不同,所以两个种群基因库的组成会出现差异,A 正确; B、两个种群兔子的外部形态不一定会出现明显差异,B 错误; C、控制种群数量的增长最好的方式是生物防治,而大规模的捕杀不一定会使澳大利亚野兔的 数量得到有效控制,C 错误; D、当野兔种群数量接近 K 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D 错误。 故选 A。 6.目前,新冠肺炎仍在全球扩散蔓延。聚焦疫情的防控和病患的救治,科研人员正积极致力 于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和中和抗体等药物的研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疫苗为保证其特异性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新冠病毒 B. 给新冠肺炎患者注射该疫苗可阻断其被新冠病毒感染 C. 中和抗体能与胞内的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并阻止其增殖 D. 中和抗体的合成离不开抗原、淋巴因子和免疫细胞的分工合作 【答案】D 【解析】 【分析】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 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反应阶段:B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 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2)反应阶段:T 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同时 T 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 T 细胞发挥 效应。 【详解】A、疫苗只需要保留病毒具有抗原作用的部分,不需要完整的病毒,A 错误; B、注射疫苗主要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中发挥作用,不能阻止其被新冠 病毒感染,B 错误; C、抗体只能对细胞外液中的抗原发挥作用,不能对细胞内的病毒发挥作用,C 错误; - 6 - D、B 细胞在接受淋巴因子和抗原的刺激下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所以抗体的合成离不开 抗原、淋巴因子和免疫细胞的分工合作,D 正确。 故选 D。 二、非选择题: (一)必考题: 7.植物细胞的细胞液中物质的浓度对于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是______。从单体种类的角度分析,该物质是遗传信息携带者的原 因是______。 (2)细胞液具体指的是______中的液体环境。 (3)现提供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请设计实验,测定出该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多 少质量分数的蔗糖溶液。请简要写出你的实验思路和实验结果______。 【答案】 (1). DNA (2). DNA 中的 4 种脱氧核苷酸在数量和排列顺序上千差万别,能 够承担起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 (3). 液泡 (4). 设计实验思路:配制出一系列浓度梯 度的蔗糖溶液,再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若干个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将临时装片 分别置于配置好的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适当时间后观察质壁分离情况。 实验结果:细胞液浓度介于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与刚好尚未发生质 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解析】 【分析】 成熟的植物细胞有一大液泡,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 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 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详解】(1)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是 DNA,DNA 携带遗传信息是因为 DNA 中的 4 种脱氧核 苷酸在数量和排列顺序上千差万别,能够承担起携带遗传信息的功能。 (2)细胞液是指液泡中的液体环境。 (3)在高浓度蔗糖溶液中,植物会失水,而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会吸水,如果细胞液 浓度和蔗糖溶液浓度相等,则保持动态平衡,所以设计实验思路:配制出一系列浓度梯度的 蔗糖溶液,再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制成若干个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将临时装片分别 置于配置好的各种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适当时间后观察质壁分离情况。实验结果:细胞液浓 度介于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蔗糖溶液浓度与刚好尚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所用的 - 7 - 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点睛】本题重点考查了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知识,考生需要理解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植 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的条件。 8.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构成的网络。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的表达包括______过程。 (2)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是通过调控______(至少答出两点)等 细胞的生命历程实现的;引起植物向光性的环境因素是______。 (3)请用“→”简单表示出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植物激素和基因表达三者的关系 ______。 【答案】 (1). 转录和翻译 (2).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 (3). 单侧光照 (4). 【解析】 【分析】 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 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有的相互促进,有的相互拮抗,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 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详解】(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 (2)植物激素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等过程调节植物的生长发 育;植物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引起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引起植物向光性的环境因素 是单侧光照。 (3)环境因素会影响植物激素和基因的表达,而植物激素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影响植物的 生长发育,所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知识,考生需要理解教材中植物激素作用的机理是对基因 - 8 - 组进行调控的结果。 9.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 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飄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 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在果园中种草后,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回答下 列有关问题。 (1)苹果园里所有的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在卷 叶蛾、螳螂、黄雀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螳螂处于第______营养级。 (2)果园中害虫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可通过______和______两条途径流向分解者。 (3)种草后,果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______,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群落 (2). 三 (3). 自身的遗体残骸 (4). 天敌昆虫的粪便 (5). 增加 (6). 种草后,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 自我调节能力增强,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解析】 【分析】 1、生态系统个营养级能量流动的过程:自身呼吸消耗、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和热能;流向 下一营养级;残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包括生物每年的积累量,也包括动植 物残体以化学燃料形式被储存起来的能量。 2、即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 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3、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详解】(1)同一地点所有的生物属于一个群落;根据题干信息,卷叶蛾捕食农作物,而螳 螂捕食卷叶蛾,处于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 (2)害虫同化的能量其中一部分通过自身的遗体残骸传给分解者,还有部分被天敌昆虫捕食 后通过粪便传递给分解者。 (3)在果园中种草后,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果园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种类) 增多,营养结构变得复杂,所以抵抗力稳定增加。 【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易错点是各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不包括粪便中的能量。 10.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两个纯合的小麦品种:抗倒伏易染条锈病和易倒伏能抗条锈病。已知抗倒伏对易倒 伏为显性,易染条锈病对能抗条锈病为显性。如果要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获得具 - 9 - 有抗倒伏并能抗条锈病的优良品种。在育种前,需要正确地预测杂交结果。按照孟德尔遗传 规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抗倒伏与易倒伏这对相对性状受 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除了上述条件,其他两个条件是______;获得的 F2 中抗倒伏并能抗条锈病的植株占_______,并将其进行______处理才能获得纯合抗倒伏能抗条 锈病的新品种。 (2)果蝇的红眼基因对白眼基因为显性,位于 X 染色休上;灰身基因对黑身基因为显性。用 ______果蝇杂交,能通过眼睛颜色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蝇与一只 灰身雌蝇杂交,子一代果蝇中灰身∶黑身=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需要对子一代再统计分 析_________,才能确定灰身基因和黑身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答案】 (1). 易染条锈病与能抗条镑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 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2). 3/16 (3). 将其连续自交并淘汰易 倒伏并能抗条锈病植株 (4). 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 (5). 黑身果蝇是否全为雄性 【解析】 【分析】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两对或两对以上的染色体上的控制生物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基因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 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1)用 Aa 表示抗倒伏的性状,用 Bb 表示抗条锈病的性状,则抗倒伏易染条锈病(AABB) 和易倒伏能抗条锈病(aabb)培养抗倒伏并能抗条锈病(AAbb)的品种,需要运用杂交育种, 原理是基因重组,即控制着两对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所以其中的条件:抗倒伏与 易倒伏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易染条锈病与能抗条镑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律; 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 将亲本杂交 F1 的基因型全是 AaBb,自交获得 F2 代中抗倒伏并能抗条锈病 A_bb 的比例为 3/4×1/4=3/16。由于其中有 AAbb 和 Aabb 两种基因型,所以将其连续自交并淘汰易倒伏并能 抗条锈病植株才能获得纯合抗倒伏能抗条锈病的新品种。 (2)假设眼色基因为 Aa,体色基因为 Bb,由于眼色基因在 X 染色体上,所以可以通过 XaXa (白眼雌果蝇)和 XAY(红眼雄果蝇)杂交,子代雌性全为 XAXa(红眼雌),雄性全为 XaY(白 眼雄),通过体色判断果蝇的性别; - 10 - 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一代基因型是 Bb,子二代中雌性和雄性灰身和黑身的比例为 都是 3∶1;如果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则子一代基因型是 XBXb 和 XBY,子代雌性基因型 XBXB, XBXb,XBY,XbY,雌性全为灰身,雄性既有灰身又有黑身,所以需要统计分析黑身果蝇是否全 为雄性,才能确定灰身基因和黑身基因是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知识,难点是掌握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 上基因的遗传规律。 (二)选考题: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 11.一般情况下,一定浓度的抗生素会杀死细菌,但变异的细菌可能产生耐药性。在实验室连 续培养细菌时,如果向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耐药菌有可能存活下来。某研究小组欲通过观 察细菌在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上的生长状况,探究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实验步 骤如下: ①制作经______法灭菌的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及固体培养基平板; ②用记号笔在平板的______(填“皿盖”或“皿底”)画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将平板分为 4 个区域,分别标号为 a、b、c、d; ③取少量的大肠杆菌的培养液,用无菌的______将其均匀地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 ④设置 a 号区域为对照组,其余区域为实验组,进行相关操作; ⑤将平板______(填“正放”或“倒置”)于 37℃的恒温箱中培养 12~16 小时; ⑥观察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生长状况,看滤纸片附近是否出现了抑菌圈。如果有(如图示), 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接种到已灭菌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重复步骤③~⑤。 如此重复几代,记录每一代培养物中实验组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 问答下列问题。 (1)将以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⑤________。 - 11 - (2)步骡④中,实验组的操作是________。 (3)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________(填“不变”、“变小”或“变大”), 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高压蒸汽灭菌 (2). 皿底 (3). 涂布器 (4). 倒置 (5). 用 无菌的镊子分别夹取 1 张含卡那霉素的滤纸片放在 b、c、d 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 (6). 变 小 (7). 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起选择作用,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 【解析】 【分析】 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 基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从而提高该菌的筛选率。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 成单个菌落。 【详解】(1)①培养基需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②由于平板需要倒置,所以在皿底划线作为标记; ③将菌液均匀的涂布需要经过灭菌的涂布器进行涂布; ⑤平板需要倒置培养。 (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的选择作用,所以实验组需要用无菌的镊子分 别夹取 1 张含卡那霉素的滤纸片放在 b、c、d 区域的中央,盖上皿盖。 (3)由于卡那霉素对大肠杆菌起选择作用,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所以抑 菌圈直径变小。 【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考生需要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操作和无菌技术,在解答 (3)时需要结合进化知识进行分析。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抗菌肽通常是由短氨基酸序列构成的小分子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病毒和癌细胞都有 一定的杀伤力,科研人员将抗菌肽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获得了能高效表达抗菌肽的工程 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 PCR 技术扩增抗菌肽基因时,设计的引物之间不能________,以避免引物自连。反 应体系中,使模板 DNA 解旋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加入的 Taq 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 (2)大肠杆菌含有许多蛋白酶,在制备抗菌肽目的基因表达载体时宜选用分泌型载体。分泌 型载体能将抗菌肽在信号序列的指引下运出细胞外,使用分泌型载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 - 12 - 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前,需要用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制备________细胞。 (3)抗菌肽本身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杀伤性,对抗菌肽的分子构造进行改造,可得到对大 肠杆菌杀伤性小的抗菌肽,该改造技术直接改造的对象是________。 【答案】 (1). 碱基互补配对 (2). 加热至 90〜95°C (3). 能够催化合成 DNA 子 链 (4). 防止抗菌肽被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蛋白酶水解 (5). Ca2+(CaCl2 溶液) (6). 感受态 (7). 抗菌肽基因 【解析】 【分析】 1、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 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 90~95℃DNA 解链;第二步:冷却到 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 DNA 链;第三步:加热至 70~75℃,热稳定 DNA 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2、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 管通道法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 多是受精卵;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为单 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大肠杆菌,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处理细胞, 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再将重组表达载体 DNA 分子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 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 DNA 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 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 要。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 【详解】(1)PCR 扩增目的基因时,引物不能碱基互补配对,否则会引起引物自连;在 PCR 技 术中需要通过将体系加热至 90〜95°C 使 DNA 双链解旋;Taq 是具有热稳定性的 DNA 聚合酶, 能够催化合成 DNA 子链。 (2)由于大肠杆菌含有许多蛋白酶,而蛋白酶可以将抗菌肽分解,所以为了防止抗菌肽被大 肠杆菌细胞中的蛋白酶水解,所以使用分泌型载体;将目的基因倒入大肠杆菌前,需要用 Ca2+ (CaCl2 溶液)将其处理成感受态细胞。 (3)改造抗菌肽分子属于蛋白质工程,直接改造的对象是抗菌肽基因。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 PCR 技术,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知识,考生需要识记 PCR 技术和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识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概念。 - 13 - - 1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