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模块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1 页 共 8 页 辽宁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 10 月模块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I(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们经常说两句话,“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中国古代传统诗论习惯于将诗品与人品相联系, 以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因而总是强调“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才有第一等真诗”。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文如其人”确实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是一种史实,但我要向大 家揭示的另一史实是,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在一些诗人那里,诗品 和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的,永远无法契合的。如果坚持认为“诗品醇者,人品必正”,显然是一种 罔顾文学史实的想当然的误判。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比如徐增《而庵诗话》里提到,诗是人心灵的一种外化表现, 见诗如见其人。验之创作实践,在中国诗歌史上,确实有许多诗人的诗品与人品是统一的,和谐的,读 其诗,可以推知其人;反之,观其人,亦可想见其诗。比如李白,文如其人的典型代表;比如刘禹锡,中 国古典诗歌中不屈的典型。 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相当一部分诗人的诗品与人品其实是割裂的,背离 的,永远无法契合的,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诗品高洁,而人品卑劣。读其诗,分明为 志士仁人;观其行,显然是无耻败类。 西晋诗人潘岳,后世称他潘安,是少有的美男子代表。他在作品《闲居赋》中,描述自己对功名的 蔑视之情。但现实是,权贵贾谧手下有二十四个谄友,排在首位的就是潘安。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 畏敌如虎,丧权辱国,但是读他的诗《题金山》却是豪气万丈:“屹然天立镇中流,弹压东南二百州。狂 虏来临须破胆,何劳平地战貔貅。”俨然以御敌英雄自命。这可归因于人格的二重性:内心深处未必无意 御敌,却因懦弱自私故而终不敢御敌。 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但我们仍 然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行为。 (节选自《浙江人文大讲堂——诗品与人品》,有删改) 材料二: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2 页 共 8 页 道,亦隐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 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 巅峰之门,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 国的决心。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战思,而更为堪忧的是, 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 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 于个人悲情。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 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 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在“捐躯赴国难”这面旌旗下,辛弃疾一腔热血奔赴《破阵子》,陆游逝前留下“王师北定中 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殷切期待。忧民,最深情的则非杜甫莫属了。朱熹论杜甫人格,将他与颜真 卿、诸葛亮、韩愈、范仲淹并举为“君子”,意为“品格高尚”的人。朱熹认为他们“其所遭不同,所 立亦异,然求其心,则皆光明正大,疏畅洞达,磊磊落落而不可掩者也”。杜甫的“磊磊落落”是他对 民众生命的人道关怀。他的“三吏”、“三别”像一部史诗,记录着战争中百姓的艰辛。“嫁女与征夫, 不如弃路旁”的年轻人,“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老人,“存者无消息,死者为沉泥”的受难者, 这些形象直指人心。杜甫爱民之情丹心耿耿,情义相照。 家国情怀,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积淀于文化中的审美基因。它深隐于华夏灵魂深处,昂而不傲,光而 不妖。它内敛、融达,成就了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这种文化自 信与古典诗词偕隐同行,玲珑剔透,流光溢彩,超越了空间,点亮了时代,烛照千秋,辉映未来。 (摘自 2018 年 2 月 12 日光明网《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 材料三: 王国维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当前正处于价值转型期,诗歌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 人性价值、道德价值、 文化价值都在变化,如何创造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命题。有一些路径有助于 诗人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口 水化写作,以及“梨花体”“乌青体”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 容易引发热潮,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转眼烟消云散,谈不上“人类喉舌”。“人类喉舌”关注 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事,而且是千千万万人的事。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 值、梦想都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事情” 关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3 页 共 8 页 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 “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 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 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摘编自宋湘绮《新时代诗歌应提高境界,创造高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如其人”“言为心声”等由来已久的说法,说明我们一直在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 B.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注。 C.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 一中的观点。 D.材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 中的“君子”品格是相同的。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诗歌史上诗品与人品割裂、背离、无法契合的情况有很多,以致出现了创作与生活严重脱节的现象。 B.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的传统,倡导诗品与人品的统一,鄙弃诗品与人品相背离的非正常 行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 C.材料二中作者以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例,意在论证即使在乡愁如此浓郁的诗里,家国情怀也未曾 缺席。 D.材料二从家国情怀的角度,挖掘出我国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让我们在认同中传承,在践行中坚定 信心,这恰是对文化自信的具体例释。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 分) A.诗词中的“边塞况味”,或表现为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或表现为比个人的乡愁更为强烈的家国荣 誉。 B.朱熹认为杜甫等“君子”尽管遭遇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磊磊落落”,在诗词中体现出对民众生命 的人道关怀。 C.《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广英雄气概的 敬佩。 D.中华文化昂扬的自信积淀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字里行间,深隐于民族血脉的薪火相传,它孕育了家国 情怀。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 分) 5.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4 页 共 8 页 (二)现代文阅读 II(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 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 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 一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 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现在,这条十里长 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 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 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 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现在自己有家了, 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 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 这才来脾气呢。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 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儿得 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5 页 共 8 页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老板娘说,没 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 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 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 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 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 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 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 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 此。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 2019 年第 1 期《长城》,有改动) 6.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 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 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 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 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 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 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 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 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6 页 共 8 页 B. 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 伴病情的叙述。 C. “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 馆形成了对比。 D. 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 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 络清晰,浑然一体。 8. 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 9. 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欲自免归。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 释之补谒者。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乃拜释之为谒者仆射。释之从行, 登虎圈。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薄甚悉, 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若是邪?尉无赖!”乃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久 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如人也?”上 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此啬夫谍谍利口 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然其敝徒文具耳,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 夷而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靡,争为口辩而无其实。且下 之化上疾于景响,举错不可不审也。”文帝曰:“善。”乃止不拜啬夫。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 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 “教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其后有人 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 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 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 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张廷尉由此天下称之。 (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 乎 B.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 乎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7 页 共 8 页 C.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 乎 D.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 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廷尉,汉时九卿之一,掌管全国刑狱,可以逮捕。囚禁和审判有罪的王公或大臣,还可驳正皇帝、 三公提出的判决。 B.长者,指年纪大或辈分高的人,也可以指显贵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文中“长者”指年纪大的人。 C.刀笔之吏,古人记事用竹木简牍。以笔书写,以刀削除讹误,故刀笔之吏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又 特指主管诉讼的官吏。 D.顿首,以头叩地而拜,古代跪拜礼之一,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用于书信的开头或 末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张释之颇有贤才,张释之要辞官归乡,袁盎知道他贤能,奏请授张释之谒者官职;张释之分析秦 汉之事,受到汉文帝赏识。 B .张释之善于进谏。汉文帝因啬夫熟知禽兽簿,对答敏捷,要授予啬夫上林令之职,张释之以 周勃、张相如为例,最终劝止了文帝。 C.张释之刚直不阿。张释之阻止过司马门不下车的太子、梁王进入殿门,并弹劾他们,汉文帝自责 教子不严后,太子、梁王才得以进入。 D.张释之执法公正。汉文帝要将盗取高祖庙内玉环的人诛灭全族,张释之据理力争,坚持依法处置, 最终文帝和太后同意了他的判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2)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 14.为什么张释之认为不能提拔啬夫为上林令?请简要说明。(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小题。 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 宋·林逋 底处凭阑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8 页 共 8 页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①。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重来看雪天。 (注)①葑上田:又称架田,在沼泽中以木作架,铺上泥土及水生植物而浮于水上的农田。 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全诗围绕“望”字构思,抒写了诗人在孤山寺端上人房中远望的所见所感。 B.首联以设问起笔:诗人在何处凭栏远眺?在那孤山塔后小阁西边幽僻处。 C.诗人寓情于景,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 D.诗人久留此地,并期待再来,“吾庐近”也暗含他与端上人情致相投的意味。 16.本诗颔联写景造境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每空 1 分)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 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 松的事了。 (2)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 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3)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 这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昆明气候好,秋来无一点萧瑟之感,只是百物似乎更老熟深沉了一些。早晚稍凉,半夜读书写 字须加一件衣服。白天太阳照着,温暖平和,完全像一个稍稍删改过一番的春天。经过了雨 季, ① 。波斯菊开犹未尽,绮丽如昔。美人蕉结了籽,远看猩红一片,仍旧像开着花。饭 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旧的藤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做一点梦。饭后课余,在屋前 小草坪上,各人搬一把椅子,又漫无边际地聊开了。昆明七八年,都只是一群游子,谁也没有想到在 这里落地生根。包括老吴和老鲁。教员里有的是想出国的,有的想到清华、北大当助教,也有想回家 乡办一种什么事业……有一位老兄似乎自己是注定了要当副教授的, ② , 三间北房,四白落 地,后面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以种花种菜。他还把老吴、老鲁也都设计在他的住宅里。老吴住前院, 管洒扫应对。主人不在,有客人来,沏茶奉烟,请客人留字留言。老鲁呢,挑水,还可以把左邻右舍 的用水都包下来,包括对门卖柿子的老太婆的……他把将来的生活设想这样具体,而且梦寐以求,有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9 页 共 8 页 点像契诃夫小说《醋栗》中的主人公,于是大家就叫他“醋栗”。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救场如救火”,他二话不说,包上头就扮戏。 B.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C.“戴车匠”在我们不但是一个人,一间小店,还是一个地名。 D.那样的“看”根本就不能算是看,顶多只能算是一种感觉而己。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怡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① ②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饭后课余,各人搬一把椅子在屋前小草坪上又漫无边际地聊开 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 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的首个小长假,为了既能满足大部分游客假日出游旅行,②又能防止 人员聚集、防控疫情,③并进一步促进消费市场快速回暖,④旅游景区普遍大幅度提高智慧防疫的 能力,⑤实现首次预约旅游的大范围应用。⑥据国家研究院发布的大数据研究报告,⑦“五一”期 间,民众旅游消费信心显著增加,⑧全国旅游产业复苏态势向好,⑨除明确规定暂不开放的演出场 所外,全国旅游产业复工率达 96%以上。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流畅简洁,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五一”前夕,丰巢科技发布的“快递柜超时收费”的消息,引起广大消费者关注。丰巢规定: 普通用户 12 小时内免费保管包裹,超时后每 12 小时收费 0.5 元,3 元封顶,节假日期间不计费。 如果用户开通 5 元月卡或 12 元季卡,则可 7 天免费长时间存放。 “五一”小长假后,随着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制的正式启动,已有杭州、上海等地的多个小区 业主委员会宣布抵制丰巢快递柜,中国消费者协会也接到多位消费者的反映与咨询。针对近期丰巢 快递柜超时收费一事,中国消费者协会 5 月 13 日表示,智能快件箱具有小区公共服务属性,要顺 应消费者需求升级,尽快将智能快件箱服务纳入公共消费范畴。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日常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关于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 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云“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今年我国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可能早已衣食无忧,而饱暖生淫逸的事例却时有耳闻。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10 页 共 8 页 班级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 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11 页 共 8 页 辽宁师大附中 2020----2021 学年度 10 月模块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 【答案】1.A 2.B 3.C 4.①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主要以名家作品为论据,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②采用递进式, 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层层深入,逻辑严密;③综合运用 了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类比论证等。(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1)要有高境界多视角大胸怀(2)要有真情实感、付诸实践,有理想和追求(3)关注人的一 般本性的普遍性,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的文章。(每点 2 分) 【解析】 1. B 项,“21 世纪以来出现的诗歌都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往往缺乏对千千万万人的事的关 注”错误。原文内容是这样的——“21 世纪以来出现的废话体、垃圾派……等,大都是聊以自慰的“呻 吟”。这些诗有“合乎自然”的一面,……,但少了“邻于理想”的情怀”,可见选项中“都少了”表 述绝对,原文意思是“大都”“这些诗”。B 项不正确。C 项,“材料二中提到的杜甫的‘君子’品格和 创作的诗歌,所体现出的人品与诗品,可以全面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错误。材料一的观点有两个—— “表达类似‘文如其人’的观点比较多”“在中国诗歌史上,‘言非心声’的情况也很多”,而杜甫的 诗歌只能证明其一— “文如其人”,可见选项中“全面论证”的表述是绝对的。C 项不正确。D 项,“材 料三认为诗人诗歌创作既要‘合乎自然’,又要‘邻于理想’。这里‘理想’的含义与材料二中的‘君 子’品格是相同的”错误。材料一倡导的君子品格是家国情怀,而材料三中“邻于理想”应该是更广义 的内容,包含家国情怀在内的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所有内容。可见选项“相同的”概括不准,应该是包 含关系。D 项不正确。A 项,参考材料一第一段可以看出是正确的。故选 A。 2. B 项,“我们只要倡导坚守‘文如其人’……就可以杜绝‘言非心声’的现象”错误。从材料 一第一段可以看出我们一直在倡导,但背离现象也一直在,“考察中国古典诗歌的历史流程.尽管‘言非 心声’的现象并不罕见,也许永远无法杜绝”只能说“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 变化的人的本性’”,可见选项中“只要……就”表述绝对”B 项不正确。故选 B。 3. C 项,“《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等诗句,主要表达诗人王昌龄对李 广英雄气概的敬佩”正确。原文表述是:“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 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可见选项符合“家国情怀”。C 项正确。故选 C。 4.本题问“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答题模式为,从论证结构和方法两方面加 以总结,并举出例子简要说明。(1)引证法:大量引用名家及其作品,丰富文本内容,增强说服力可信 度,富有文化底蕴。比如;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 开太平’”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 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等。(2)因果论证法:从现象看本质,由结果探究原因——“这既是先 贤圣道,亦急喻家国大义。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 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悲壮却不凄凉了”,让论证深刻,说理透彻。(3)举例(类比)论证:列举了杜甫、苏辛弃疾、韩愈等 人的事例,论据新颖典型,论证充分有力。(4)对比论证:材料二中的例子与材料一中潘安的事例形成 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观点,要言为心声,要有家国情怀,要有理想,要有文化自信。 5.题干为“创造诗歌高格成为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高品质诗歌?请结合三则材料 谈谈你的看法”。解答本题主要看材料三的内容,找出高品质诗歌的创作方法。(1)王国维说,有境界 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比如,人可在“事”上磨,从“自我”走向“人类喉舌”,有“邻于理想”的 情怀,关注千千万万人的事。(2)王阳明说:“人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诗的意义、价值、梦想都 诞生在诗人做“事情”的过程中。“事”中有“情”,有“生命意志”,有“欲”。(3)“事情”关 乎实践、关乎意境之“意”:王国维“境界说”提出的“合乎自然,邻于理想”的两个维度,要求诗歌 不仅关注人的一般本性的普遍性,更重要的是写出符合人的生存发展的理想性。“合乎自然”,即合乎 “人性的本然”,“邻于理想”,即靠近“理想人性、理想人生、理想社会”。只有契合这两个维度, 才能写出“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诗人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邻于理想”就要求诗人 永远行走在路上,永远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答案】6. D 7. A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12 页 共 8 页 8. ①渲染寒冷 的 环境气氛,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除夕夜,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 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②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 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 ①“我”为老伴的病情担忧,为了安慰老伴,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而老伴最后说“你一定要好 好活着”等,体现了夫妻之间相濡以沫、为对方着想的深情。老伴生重病,“我”没告诉别人,敢于面 对困难,自己的事情自己承担。②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与“我” 陌不相识,叫“我”一起过年,告诉我小饭馆的位置,还祝“我”老伴早日康复。体现了以苦为乐、乐 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精神。③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对待“我”很热情,价格与平时一 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体现了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为他人着想的品质。④出租车司 机开导大娘,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口后才走,体现了为人热心,救助危难的道德品质。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 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 判断。 D 项,“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分析错误。司机只知“我”老伴住院,而不知其病重 危及到生命,因此“对人生无常的哀痛”语意过重。 故选 D。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 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 判断。 A 项,“‘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分析有误。从文章来看,“我”与文中所写人物及大多 数的事件都有联系;而在叙述时,“我”同时也在参与其中,和其它人物共同为表现文章主题服务,因 此,并没有隐身其后,也不是处于次要地位。 故选 A。 【8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作用和句段作用的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 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情 景交融。开篇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它起铺垫作用;景物描写上看,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 渲染气氛。 选文开头的环境描写:“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渲染寒冷的环境气氛, 烘托了人物伤感心情。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 除夕夜, 下雪不止,天气寒冷,而老伴重病,“我”心情沉重,这里用寒冷的雪夜烘托了人物的内心哀伤。关于 雪景的描写还有:“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雪愈下愈大。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 到了那家小饭馆” 用寒冷的气候突出反衬出流浪汉、出租车司机和饭店老板娘等人热心、善良的形象特 征,凸显出伟大的人性光辉。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本社会内涵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有关情节的探究性题,解答 此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即是否真实,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联系小说具体内容,从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小说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角度来阐述自己的理由与看法,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 可。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我”,除夕夜为安慰妻子,冒着大雪,去寻找老伴喜欢吃的菜; 有“流浪汉”,在大街上用小铁桶涮火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请“我”喝酒,帮“我”指路,祝 “我”老伴早日康复等;有“小饭馆老板娘及厨师”,给流浪汉佐料,帮“我”烧菜,价格与平时一样; 有“出租车司机”,开导大娘,不收其车费,送大娘进车站;还有“我”病重的妻子,自己已经病危, 还劝“我”“你一定要好好活着”。这些人有的待人善良,服务热情,生意公道,有的为人热心,救助 危难,有的待人细心,体贴入微。这些描写表现了浓浓的人性美,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点睛】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①交代故事背景,即交代时间、地点、时代背景,暗示社 会环境。②渲染氛围,奠定基调。绝对客观的环境描写不存在。自然环境的描写必定与人物的情感形成 不同程度上的暗合。③表现人物,环境里藏着人物的身世地位、文化教养、生活状况以及精神品质等等。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13 页 共 8 页 环境描写可用于衬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暗示人物命运。④推动 情节发展,情节发展与自然环境描写往往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自然环境描写以情节为依据,而情 节发展又常常依赖于自然环境的推动。⑤暗示作品主题,我们分析小说的主题,离不开对人物和情节的 细致分析,也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细致揣摩。 10.A 11.B 文中长者指德高望重的人 12.C 薄太厚传令赦免,太子和梁王才得以进入殿门 13.(1)汉文帝询问上林尉各种禽兽簿册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上林尉只能向左右看看,都不能 回答。 【评分标准】4 分。簿:簿册,登记账目、物品的册子。左右视:向左右看看(东张西望)。对:回答。 各 1 分,句意 1 分。 (2)张释之按照法律规定的偷盗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奏请判处死刑。 【评分标准】4 分。案:按照。弃市:死刑。当:判处。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提拔官员不应以是否善于言辞为标准;②如果提拔啬夫,会导致天下人争相效仿,形成重言谈轻 实际的风气。 【评分标准】3 分。答出一点得 1 分,两点得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廷尉张释之,是堵阳人,字季。和他的哥哥张仲生活在一起。用家中资财换作了骑郎,侍奉汉文帝,十 年内都没有被调动官职,默默无名。张释之说:“做了这么多年骑郎,损耗了哥哥的资产,也没有做到 显官。”想要辞职回家。袁盎知道他有贤能,于是请求调动释之补为谒者。张释之朝见文帝后,就上前 陈说利于治国的方法。文帝说:“说些接近现实生活的事,不要高谈阔论,说些应该现在就能实施的。” 于是,张释之又谈起秦汉之际的事,谈了很长时间关于秦朝灭亡和汉朝兴盛的原因。文帝很赞赏他,就 任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一次,张释之跟随汉文帝出行,登临虎圈,汉文帝询问书册上登记的各种禽兽的情况,问了十几个问题, 上林尉只能东瞧西看,全都不能回答。看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上林尉回答了皇帝提出的问题,答得极周 全。想借此显示自己回答问题有如声响回应而且无法问倒。汉文帝说:“做官吏不该像这样吗?上林尉 不可依靠。”于是命令张释之让啬夫做上林令。张释之过了一会儿才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 样的人呢?”文帝说:“是长者啊!”又再一次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呢?”文帝再一次回答 说:“是个长者。”张释之说:“绛侯与东阳侯都被称为长者,可这两个人议论事情时都不善于言谈, 现在这样做,难道让人们去效法这个喋喋不休伶牙俐齿的啬夫吗?秦代由于重用了舞文弄法的官吏,所 以官吏们争着以办事迅急苛刻督责为高,然而这样做的流弊在于徒然具有官样文书的表面形式,而没有 怜悯同情的实质。因为这个缘故,秦君听不到自己的过失,国势日衰,到秦二世时,秦国也就土崩瓦解 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伶牙俐齿就越级提拔他,我想恐怕天下人都会追随这种风气,争相施展口舌之能 而不求实际。况且在下位的人被在上的人感化,快得犹如影之随形声之回应一样,陛下做任何事情都不 可不审慎啊!”文帝说:“好吧!”于是,取消原来的打算,不再任命啬夫为上林令。不久,任命张释 之为廷尉。 太子与梁王同乘一辆车入朝,到了皇宫外的司马门也没有下车,于是张释之追上前去阻止太子、梁王。 然后检举揭发他们在皇宫门外不下车犯了“不敬”罪,并上奏给皇上。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便派使臣 秉承她的意旨赦免了太子和梁王,太子、梁王才能够进入宫中。文帝由此看出了张释之的与众不同,任 命他做了中大夫。后来又任命他做了廷尉。 后来,有人偷了高祖庙神座前的玉环,被抓到了,文帝发怒,交给廷尉治罪。张释之按法律所规定偷盗 宗庙服饰器具之罪奏报皇帝,判处死刑。皇帝勃然大怒说:“这人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竟偷盗先帝庙中 的器物,我交给廷尉审理的目的,想要给他灭族的惩处,而你却一味按照法律条文把惩处意见报告我, 这不是我恭敬奉承宗庙的本意啊。”张释之脱帽叩头谢罪说:“依照法律这样处罚已经足够了。况且在 罪名相同时,也要区别犯罪程度的轻重不同。现在他偷盗祖庙的器物就要处以灭族之罪,万一有愚蠢的 辽宁师大附中 高三语文 第 14 页 共 8 页 人挖长陵一捧土,陛下用什么刑罚惩处他呢?”过了一些时候,文帝和薄太后谈论了这件事,才同意了 廷尉的判决。张释之由此得到天下人的称赞 15.C 项,“秋意之下伶仃的飞鸟和萦绕的寒烟使作者愁绪更加深厚”错误,作者并无愁绪,而是对这 种清寂的景色十分喜爱,认为与他的心境相符。 16.①比喻写景,新奇贴切。林间佛寺如同退了颜色的画;水面上飘荡着一块块的架田,犹如棋盘。 ②远近结合,营造氛围。颔联先写近处的佛寺处于阴沉的天色中,再写远处的架田稀稀落落。 ③颔联整体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意境,映衬出诗人的恬淡心境和闲情逸致。 17.(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8.(3 分)C(文中“醋栗”的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 A 引用,B 表讽刺、否定,D 强调突出。) 19.(4 分)①草木都极旺盛 )(2 分)②他还设想有一所小住宅(2 分)(超出规定字数酌情扣 1 分) 20.(4 分)①原句表地点的状语“在屋前小草坪上”在前,有强调作用;(2 分)②原句多用短句, 句式活泼灵动。(2 分) 21.(4 分)①“旅行”后面加“的需求”;⑤“首次”调到“实现”之前;⑦“增加”改为“增强”; ⑨删除“达”或“以上”。(每处指出序号并修改正确得 1 分,指出序号但修改不对或未修改不得分) 22.(5 分)丰巢快递柜超时收费行为(1 分)引起消费者的关注(1 分)和抵制(1 分);消费者协会 (1 分)表示会尽快将智能快递柜服务纳入公共消费范畴(1 分)。(超出规定字数酌情扣 1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