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海虹口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上海虹口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 ‎ 虹口区2020届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试卷 高三语文  试卷   2019.12‎ ‎ ‎ 一 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锦江春色来天地,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楼》)‎ ‎(2)__________________,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_________》)‎ ‎(3)姜夔的《扬州慢》中用拟人的手法表达痛恨战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小明学习遇到困难,老师想写一句话来鼓励他,以下内容合适的一项是(    )。(2分)‎ A.尺璧非宝,寸阴可惜         B.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C.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乡村治理不仅仅是一个治理实践过程,更是一个文化积淀过程。‎ ‎①而价值整合是最为基本的一种功能 ‎②任何社会中人的价值观念总会存在差异 ‎③文化具有社会整合、社会导向等重要功能 ‎④统一的文化熏陶往往能促进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逐步形成大体一致的社会观念 A.③①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 ‎ 二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①在2019年7月6日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②良渚古城建造于约公元前3300-2300年间,距今五千年左右。除了世界遗产的光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令人振奋的另一层意义是,中国五千年前文明史终于得到国际承认。‎ ‎③良渚申遗成功的意义,第一是古城,这个良渚王城,是中国文化的早期中心,第二是神话,形成了神话叙事的核心话语系统。良渚文化的价值最高的是早期神话,因为王城废弃了,神话流传下来。所以神话远比王城重要。良渚遗址中发掘出的大量玉器物象和祭祀遗址中,有大量天地日月崇拜、龙凤崇拜的物象叙事,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这些神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共同性与统一性。‎ ‎④德国哲学家谢林曾说:“一个民族,只有当他们认同了共同的神话时,它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在华夏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中,神话起到了精神滋养作用,文化认同作用,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图腾文化的认同、至上神灵的认同。‎ ‎⑤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历史,其实有文字记载的不过三千多年,之前还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如何确认?“神话”是重要的确认方式,这里的“神话”当然不是语言的传说,而是_________________。‎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⑥神话流传有三种途径。第一种是用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神话,如大家熟悉的“盘古开天地”、“女锅造人”等神话传说,既有古老的典籍文字记载,也有民间口头传承,我们称为神话的语言叙事;第二种是和信仰结合,比如祭祀仪式、以仪式演述故事,比如端午竞渡,这些行为传述着古老神话,我们叫神话的行为叙事;第三种是和物质形式和图像景观结合起来的叙事,如特定的器物、塑像、绘画,以及建筑等,我们叫神话的物象叙事。‎ ‎⑦良渚文化时期还没有文字,无法靠语言记录,古老的祭祀仪式现在也无法完全重视,其文化特质主要只能通过墓葬文物来推断,那么最为重要的,就是物质图像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神话故事。‎ ‎⑧良渚文化出土了大量玉器,如玉璧、玉琼等等,都是重要的礼器,这些玉器对稍晚的龙山时代诸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分布范围达到大半个中国。玉文化的传统一直延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周札·春官·大宗伯》中有“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也就是说用璧祭天,用琮祭地。两千年前的文字记载,与五千年前的考古文物契合一致。天地神话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创世神话,良渚王城考古遗址成为中国最高王权掌握主流信仰神话的有力证据,是成熟的中华文明精神体现,具有文化源头的深刻意义。‎ ‎⑨良渚文化出土的“十二节玉琮”,是关于天地自然崇拜的礼器,内圆外方的形制,暗合“天圆地方”的神话观,十二节和天文历法上的十二个月应该有关联,是古人对天地日月的时间记录。天圆地方的观念,这和后来中华文化的天地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⑩良渚文化最重要的遗产是它奠定了中国统一的神话文化基础。“天圆地方”的概念从良渚文化到夏商周文化,再到清代天坛、社稷坛,以及现代的中华世圮坛,有一条清晰的传承线索。五千年的不间断的中华文明,良渚文化就是源头的直观呈现。‎ ‎⑪良渚文化时期,龙凤两大文化文汇,也是中国创世神话发展的大事。上海福泉山的良渚文化陶器上的龙纹,成为后来龙文化最典型的纹饰之一,这是良渚文化后期,夏禹龙文化东进南下的标志性事件,中华文化从此走向了龙凤呈祥的新时代。‎ ‎⑫良渚文化构建了中国创世神话的基本谱系。中国神话的多元发生,在八千年的兴隆洼文化的龙纹,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凤纹就已经出现了。经过数千年的演进和交流,这些主流的多元文化于五千年前在良渚交汇整合,形成的关于天地神话、关于龙凤神话叙事,以及至上神的叙事和崇拜,形成了早期中国统一神话文化的源头,关于天地日月神话、关于龙凤呈祥神话、关于至上神像的崇拜,是民族的共同的神话叙事,成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前提。神话是良渚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3.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作用。(3分)‎ ‎ ‎ ‎4.根据上下文语境,在第⑤段空格处填入恰当的句子。(2分)‎ ‎ ‎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5.下列对有关良渚出土的“十二节玉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二节玉琮”内圆外方的形制象征天圆地方的观念。‎ B.“十二节玉琮”印证了《周礼》中关于天地崇拜的记载。‎ C.“十二节玉琮”的十二节意味着古人对日月的时间记录。‎ D.“十二节玉琮”是良渚文化中十分重要的祭天礼仪用器。‎ ‎6.下列推断与文意不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良渚文化申遗过程中,神话所起的作用比王城大。‎ B.考古文物是确认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 C.中华文化中神话流传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 D.良渚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具有承先启后的意义。‎ ‎7.作者认为良渚文化形成了中华神话的核心话语系统,综览全文,概述其理由。(5分)‎ ‎ ‎ ‎ ‎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1题。(15分)‎ 父亲    刘亮程 ‎①我们家搬进这个院子的第二年,家里的重活开始逐渐落到我们兄弟几个身上,父亲过早地显出了老相,背稍重点的东西便显得很吃力,嘴里不时嘟囔一句:我都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 ‎②他觉得自己早该闲坐到墙根晒太阳了。‎ ‎③母亲却认为他是装的。他看上去那么高大壮实,一只胳膊上的劲,比我们浑身的劲都大得多。一次他发脾气,一只手一拨,老三就飞出去3米。我见他发过两次火,都是对着老三、老四。我和大哥不怎么怕他,时常不听他的话。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一到这个家,他便把一切权力交给了母亲。家里买什么不买什么,都是母亲说了算。他看上去只是个干活的人,和我们一起起早贪黑。每天下地都是他赶车,坐在辕木上,很少挥鞭子。他嫌我们赶不好,只会用鞭子打牛,跑起来平路颠路不分。他试着让我赶过几次车。往前走叫“呔球”,往左拐叫“嗷”,往右拐叫“唷”,往后退叫“缩”。我一慌就叫反。一次右边有个土疙瘩,应该喊“嗷”让牛向左拐绕过去。我却喊成“唷”。牛愣了一下,突然停住,扭头看着我。我一下不好意思,“嗷、嗷”了好几声。‎ ‎④我一个人赶车时就没这么紧张。其实根本用不着多操心,牛会自己往好路上走,遇到坑坎会自觉躲过。它知道车轱辘碰到疙瘩陷进坑里都会让自己多费劲。‎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⑤我们在太平渠使唤老了3头牛。有一头是黑母牛,我们到这个家时它已不小岁数了,走路肉肉的,没一点脾气。父亲说它8岁了。8岁,跟我同岁,还是个孩子呢。可牛只有十几岁的寿命,活到这个年龄就得考虑卖还是宰。黑母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副木讷神情。鞭子抽在身上也没反应。抽急了猛走几步,鞭子一停便慢下来,缓缓悠悠地挪着步子。父亲已经适应了这个慢劲。我们不行,老想快点走到想去的地方,担心去晚了柴被人砍光草被人割光。一见飞奔的马车牛车擦身而过,便禁不住抡起鞭子,“呔球、呔球”地叫喊一阵。可是没用,鞭子抽在它身上就像抽在地上一样,只腾起一股白土。黑母牛身上纵纵横横地爬满了鞭痕。我们打它时一点都不心疼。我们似乎觉得,它已经不知道疼,再多抽几鞭就像往柴垛上多撂几把柴一样地无所谓了。它干的最重的活就是拉柴禾,来回几十公里。遇到上坡和难走的路,我们也会帮着拉,肩上套根绳子,身体前倾着,那时牛会格外用力,我们和牛,就像一对兄弟。实在拉不动时,牛便伸长脖子,晃着头,哞哞地叫几声,那神情就像父亲背一麻袋重东西,边喘着气边埋怨:我都快50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 ‎⑥父亲一生气就嘟囔个不停。我们经常惹他生气。他说东,我们说西。有一段时间我们故意和他对着干,他生了气就跟母亲嘟囔,母亲因此也生气。在这个院子里我们有过一段很不愉快的日子。后来我们渐渐地长大懂事了,但父亲也渐渐地老了。‎ ‎⑦我一直觉得我不太了解父亲,对这个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叫他作父亲的男人,我有一种难言的陌生。他会说书,讲故事,在那些冬天的长夜里,我们围着他听。母亲在油灯旁纳鞋底。听着那些陌生的故事,感觉很远处的天,一片一片地亮了。我不知道父亲在这个家里过得快乐不快乐,幸福不幸福。他把我们一家人接进这个院子后悔吗?现在他和母亲还有我最小的妹妹和妹夫一起住在沙湾县城。早几年他喜欢抽烟,吃晚饭时喝两盅酒。他从不多喝,再热闹的酒桌上也是喝两盅便早早离开。我去看他时,常带点烟和酒。他打开烟盒,自己叼一根,又递给我一根烟——许多年前他第一次递给我烟时也是这个动作,手臂半曲着,伸一下又缩一下,脸上堆着不自然的笑,我不知所措。现在他已经戒烟,酒也喝得更少了。我不知道该给他带去些什么。每次回去我都在他身边,默默地坐一会儿。依旧没什么要说的话。他偶尔问一句我的生活和工作,就像许多年前我拉柴回到家,他问一句“牛拴好了吗?”我答一句,又是长时间的沉默。‎ ‎8.“我都快五十岁的人了,还出这么大力气。”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请对此加以赏析。(3分)‎ ‎ ‎ ‎ ‎ ‎9.“牛”在文中有重要作用,请加以分析。(4分)‎ ‎ ‎ ‎ ‎ ‎10.结合文中描写,分析“父亲”的形象。(4分)‎ ‎ ‎ ‎ ‎ ‎11.有人评价刘亮程的散文“朴实理智”,请结合本文加以赏析。(4分)‎ ‎ ‎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 ‎ ‎ ‎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双调】庆东原 ‎(元)白朴 暖日宜乘轿,春风宜试马,恰寒食有二百处秋千架,对人娇杏花,扑人飞柳花,迎人笑桃花。来往画船游,招飐①青旗②挂。‎ ‎[注]①招飐:招展,飘扬。②青旗:青色的酒旗。‎ ‎12.下列关于本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名。‎ B.“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牌。‎ C.“双调”是曲牌,“庆东原”是曲调。‎ D.“双调”是宫调,“庆东原”是曲头。‎ ‎13.从表达的情感看,下列作品中与本作品最接近的一项是(    )。(2分)‎ A.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B.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C.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D.张养浩《中吕·上坡羊·潼关怀古》‎ ‎14.本作品对花的描写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5分)‎ ‎ ‎ ‎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5-20题。(19分)‎ ‎①曾孝序,字逢原,泉州晋江人。以荫补将作监主簿,监泰州海安盐仓,因家泰州。累官至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过阙,与蔡京论讲议司事,曰:“天下之财贵于流通,取民膏血以聚京师,恐非太平法。”京衔之。时京方行结籴、俵籴之法,尽括民财充数,孝序上疏曰:“民力殚矣。民为邦本,一有逃移,谁与守邦?”‎ ‎②京益怒,遣御史宋圣宠劾其私事,追逮其家人,锻炼无所得,但言约日出师,几误军期,削籍窜岭表。遇赦,量移永州。京罢相,授显谟阁待制、知潭州。复以论徭事与吴居厚不合,落职知袁州,寻复职,再知潭州。‎ ‎③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孝序夜遣骁锐攀援而上,以大兵继进,破平之。进显谟阁直学士,迁龙图阁直学士、知青州。缮修城池,训练士卒,储峙金谷,有数年之备,金人不敢犯。‎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④高宗即位,升延康殿学士,召赴行在。既而青州民诣南都借留,许之。‎ ‎⑤先是,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孝序责以力战自赎,定乃以言撼败卒,夺门斩关入,孝序出据厅事,瞋目骂之,遂遇害,年七十九。城无主,遂陷。后赠孝序五官,为光禄大夫,谥威愍。‎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二,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京衔之(        )          (2)民力殚矣(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2分)‎ ‎(1)锻炼无所得(    )‎ A.刑讯          B.推敲         C.考        D.锤炼 ‎(2)定乃以言撼败卒(    )‎ A.震撼          B.震慑         C.怂恿       D.使……害怕 ‎17.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6分)‎ 道州人叛,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官军不得前,于两山间仆巨木,横累以守。‎ ‎18.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2分)‎ 临 朐 土 兵 赵 晟 聚 众 为 乱 孝 序 付 将 官 王 定 兵 千 人 捕 之 失 利 而 归 ‎19.第④段写青州百姓到南都请求曾孝序留任。请联系全文合理推断其原因。(3分)‎ ‎ ‎ ‎ ‎ ‎20.《逸周书·谥法解》中解释“威”字有“刚果”“感行”“执正”等意思,请结合曾孝序生平事迹分析其谥号中“威”字的含义。(4分)‎ ‎ ‎ ‎ ‎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1-24题。(12分)‎ 西施山书舍记 ‎(明)徐渭 ‎①西施山去县东可五里,《越绝》若《吴越春秋》并称土城,后人始易以今名,□亦曰“土城山”。盖勾践作宫其间,以教西施、郑旦而用以献吴。又曰:“恐女朴鄙,故令近大道。”则当其时,此地固要津耶?更数千年,主者不可问矣。商伯子①用值若干而有之。‎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②山高不过数仞,而丛灌疏篁,亦鲜澄可悦。上有台,台东有亭;西有书舍数础,舍后有池以荷。东外折,断水以菱。而亭之前则仍其旧,曰“脂粉塘”,无所改。出东南,西而山者,耸秀不可悉,悉名山也。绕其舍而亩者、水者,不可以目尽;以田以渔以桑者,尽亩与水无不然。余少时盖觞于此而乐之。兹伯子使余记,余虽以病阻其觞,然尚能忆之也,率如此。‎ ‎③嗟夫!土城,一山耳,始以粉黛歌舞之宫,当钜丽倾都之孔道,而今变而且迁之。一旦寥寥然为墟落,田夫野老耕钓徘徊于其间,或拾其堕钗于锄掘。迨于阴晦,夜归牧唱之儿童又往往诧于野火转燐。宜无不感而嘘,资野人之聚而谈者矣。至其易冶以朴,易优伎以农桑,本业专而谣俗厚,则有识者又未尝不忘其悲而为之一笑也。‎ ‎④伯子聪敏擅文誉,达事变,试从读书暇,一登兹山而望之,或触于景而有如吾前所言者,姑取而咀之,傥亦一解颐耶?‎ ‎[注]①商伯子:人名,作者故乡人。‎ ‎2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乃          B.则          C.然          D.因 ‎22.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叙写了西施山之名,及其古老传说。‎ B.第②段描写作者应邀游西施山所见之景。‎ C.西施山上宫殿已成墟落,现此处民风淳厚。‎ D.作者希望商伯子登西施山时能与自己同感。‎ ‎2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②段写景的文字。(4分)‎ ‎ ‎ ‎ ‎ ‎24.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且交织着复杂的情感,请对此加以分析。(5分)‎ ‎ ‎ ‎ ‎ ‎ ‎ 三  写作 70分 ‎25.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信息化与智能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各种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普及也带来了碎片化知识的泛滥,使人们沉溺于被动接受的思维惯性,而这似乎正在侵蚀着人们真正的精神家园。‎ ‎ ‎ ‎ ‎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 ‎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 ‎ 虹口区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1.(1)玉浮云变古今  (2)郴江幸自绕郴山  郴州旅舍  (3)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2.(1)(2分)B    (2)(3分)C ‎ ‎ ‎3.(3分)答案示例:画线句引用德国哲学家谢林的话,阐明神话在民族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说服力;结构上领起后文关于良渚文化中神话叙事的意义的论述。‎ ‎4.(2分)答案示例:从考古文物的物象叙事体现出来的先民的天地崇拜神话、图腾崇拜神话。‎ ‎5.(3分)D ‎6.(3分)A ‎7.(5分)答案示例:良渚文化出土的玉器体现了天地神话,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创世神话,良渚文化遗址成为王权掌握主流信仰话语的有力证据,具有文化源头的深刻意义。良渚文化出土的文物体现了“天圆地方”和“龙凤交汇”的神话观,奠定了中国统一的神话的文化基础,形成了早期中国统一的神话文化的源头,成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前提。‎ ‎ ‎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8.(3分)答案示例:第①段中这句话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年过半百依然在辛勤芳作,对生活的艰辛略带委屈和抱怨。第⑤段中这句话则是用人格化的手法表现牛的老态。这句话前后出现两次,凸显了牛和人相似的处境,迟暮之年依然要承受生活的重担,使读者通过黑母牛的形象加深了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评分说明:前后两处的作用各1分,整体赏析1分。‎ ‎9.(4分)答案示例:①“牛”贯穿本文,文中人物的活动多跟牛有关;②“牛”是文中人物的劳动伙伴,定位了父亲的农民身份和农村环境;③“牛”具有隐喻作用,黑母牛年老迟缓本讷,依然承担着拉柴禾的重活,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作者对辛苦劳作一生的父亲的同情。‎ 评分说明:第①点1分,第②点1分,第③2分。‎ ‎10.(4分)答案示例:文中刻画的父亲是一个朴实的农民形象。年过半百,一辈子勤于劳作而过早衰老;性格隐忍沉默,不善表达;同时他也有慈爱的一面,会说书讲故事,在冬天的长夜里用陌生的故事点亮了孩子心中的希望。(答对1个性格给1分,答满3个给3分,结合内容分析1分)‎ ‎11.(4分)答案示例:“朴实”一是体现在文字质朴平实上,这一语言风格和文中父亲的形象特征相吻合;二是体现在内容上,文章多选取“赶车”等乡村日常生活片段和细节来展现人物、寄托情感。“理智”一是体现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理解、愧疚和怀念之情,情感表达克制而深沉;二是体现在文章的思维深度,文字中包含着作者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对人的价值及人与人关系的深沉思考(哲学思考)。‎ 评分说明:“朴实”的赏析2点,答对任意1点给2分;“理智”的赏析2点,答对任意1点给2分。如果将“理智”理解为语言表达上的节制,给1分。‎ ‎ ‎ ‎12.(1分)B ‎13.(2分)C ‎14.(5分)答案示例:作品运用比拟手法,生动准确地描摹了春天鲜花盛开的千姿百态。作者写杏花对人撒娇、柳花随着春风迎面扑来、桃花对人含笑盈盈,都是用一个动词精准传神地表现出景物的特征。通过对三种花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春天人和大自然特别密切的关系,渲染了春天喧闹和谐的环境氛围和人们愉悦的心情。‎ ‎ ‎ ‎15.(2分)(1)怀恨于心  (2)竭尽 ‎16.(2分)(1)A  (2)C ‎17.(6分)答案示例:道州人叛乱,依仗高处险峻地势,在机械上装毒箭向下射。官军不能向前进军,就在两山间铺上巨木,交错堆积着来防守。‎ 评分说明:“乘高恃险”“机毒矢”“下射”“得前”“仆”“横累以守”共6个点。‎ ‎18.(2分)临朐土兵赵晟聚众为乱/孝序付将官王定兵千人捕之/失利而归。‎ 评分说明:断句错1点扣1分,扣到0分为止。‎ ‎19.(3分)答案示例:原因有二,首先,曾孝序是一位有军事才能的官员,为青州知州期间,缮修城池,训练士卒,储备钱粮,令金人不敢侵犯,故青州安定,无战乱。其次,曾孝序是一位体恤民众疾苦的官员,不会搜刮民财,不会加重徭役,百姓受其善待。(这可以通过他在其他地方的任职情况推断得出。)‎ 评分说明:意近即可,1点2分,两点3分。‎ ‎20.(4分)答案示例:曾孝序谥号“威”字有刚正不阿、勇猛刚强、威武不屈等含义。首先,曾孝序刚正不阿,不畏权贵,面对蔡京,他能直言其“取民膏血”之错,并上奏章为民请命;其次,曾孝序勇猛刚强,面对强敌,他知难而进,平定叛军;注重守备,让金人不敢来犯;再次,他不徇私情,少宽容,但又大义凛然,下属兵败,他“责以力战”,下属叛乱,他慷慨赴死。‎ 评分说明:3点含义答对2点即可。每点2分,其中“威”字含义的解释1分,与之对应的事迹1分 第 11 页 共 11 页 ‎ ‎ ‎21.(1分)C ‎22.(2分)B ‎23.(4分)答案示例:第②段语言风格平易质朴(写“清新朴素”等亦可)。作者用清新简练的笔调(白描的手法)勾画了一幅南方山村水墨图,山丘低矮,竹篁青翠,亭舍几间,荷菱数点,触目皆为田园流水。语言不事雕琢,却将西施山的和平宁静、朴素安适表现得真切而有画面感,同时自然流露出作者对此间山村之景和田园耕读生活的喜爱之情。‎ ‎24.(5分)答案示例:本文记叙西施山的古今变迁,从歌宫舞馆,而今一朝寥落成为村庄,记叙、议论中透出作者一缕悼古的淡淡哀愁和时事易变的辗转思考;第②段描写西施山赏心悦目的山光水色和农田渔桑之景,蕴含着作者对山村美景的喜爱之情;第③段主要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感叹专心农桑本业,民俗淳厚,那么有识者也会忘悲微笑,由此进一步抒发作者对和平宁静的田园耕读生活的欣然与珍视。‎ 评分说明:1点2分(包含表达方式和情感),给满5分为止。‎ 参考译文:‎ 西施山在县城往东约五里,《越绝书》及《吴越春秋》都称它为土城,后人才改为现在的名字,但也叫它土城山。大约是勾践在这里建造了宫室,来调教西施、郑旦,拿她们去献给吴国。又说:“怕这两位女子鄙陋简朴,所以叫她们住在大路附近。”那么在当时,这里本是极繁华的要道了?‎ 过去了数千年,它的历代主人已难以知道了。商伯子花了一些代价拥有了它。山不过数仞高,然而丛生的树木与稀豌的竹子,却也鲜亮可喜。山上有台,合的东边有亭,西边有几间书屋,屋后有座池塘养着荷花,从东向外转过去,截住流水用来养菱并在上面筑了亭子,前面则还跟从前一样,叫脂粉塘,没有什么改变。东、南、西三面的山,高耸青翠难以尽数,全都是名山。环绕着书屋的田地水塘一眼望不到边。所有的田地与水塘,无不用来种稻养鱼植桑。我年轻时曾在这里饮酒作乐。现在伯子让我作文记叙,我虽因病不能前往饮酒,但还能够记起它来,大体就是这样。‎ 唉,土城,不过一座山而已,起初因为是美女歌舞的宫殿,对着极为繁华的大路,而今早已有了变迁。一旦寥落之地成了村落,农夫老人在其中耕种、垂钓、徜徉,有时还在锄草据地时捡到她们遗落的头饰;到了天色昏暗之时,入晚唱着歌归来的牧童又常常惊讶地看见闪动着的鬼火,这些应该都是让人感慨叹愧、可供乡野之人聚集谈论的材料。至于如今以质朴取代了艳丽,以农桑生产取代了歌舞表演,专事农业而风俗淳厚,则有见识的人未始不会忘其可悲而为之一笑。伯子聪明而有文名,通晓事物的更迭变化,如能尝试着在读书的余暇,登上这座山眺望一下,或许看到那些景象而有如我前面所说的那样的想法,姑且拿来体味体味,或许也能为之一笑吧?‎ 第 11 页 共 11 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