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贵溪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传世文献和标准器铭文中记载的商周公卿有200多位,其中姓氏可考的有65位。姓氏可考的商周公卿中,商代公卿异姓和同姓的百分比分别是78.95%、21.05%,而西周则分别是34.78%、65.22%。公卿的族属是商周政治建构的重要因素,它决定着政权的形态。这说明了 A.“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 B.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界限分明 C.建立起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D.家国一体的社会架构逐步形成 ‎2. 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之后,“追思先圣王”,对纣王之子等先代贵族进行分封。这表明西周初期 A. 追封先代贵族构成分封制主要内容 B. 充分认识前朝残余势力的严重威胁 C. 间接承认原有政治力量的统治策略 D. 分封有效扩大中央政府的统治区域 ‎3. 西汉初年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吏重在军功,辅之以“任子”(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赀选”(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这反映出西汉初年 A. 社会阶层流动阻断 B. 官吏来源范围有限C. 因循西周旧制选官D. 官僚政治开始形成 ‎4. 周代经常遣使“分行四方,延问疾苦”;汉代将政府救助“贫不能自存者”列入律法;宋代多行招商赈济、以工代赈之举,同时还鼓励民间互助。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扶贫工作 A.源远流长历代延续 B.因地制宜注重方法C.分类精准成效显著 D.政府主导手段增多 ‎5. 唐初于禁中设置翰林院,召集才智之士以备顾问;玄宗时,专选文学之士为翰林学士,专掌拟定皇帝直接下达的重大诏令;宪宗时,又于诸学士中选资高望重者一人为承旨学士,参谋禁密,权任独重。这 A.是科举制发展的必然结果 B.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C.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D.直接导致唐后期政局动荡 ‎6. 有学者指出,在西方多党选举制度下,由于不同政党的存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人才被政党切割成几个部分,并随政党共进退。一党获胜,哪怕原来的政务官再有能力,也需统统大换血。这揭示出西方政党政治 A.导致了政治人才的匮乏 B.实现了政治理念的多元化 C.影响了国家治理的质量 D.扩大了政治人才的空间 ‎7. 1912年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名义上是一个全国性的中央政府,但其无法控制被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的地区。即使在革命派掌权的地方,也往往各自为政,不完全服从中央的号令。这种情况表明A.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各自为政 B.三民主义在理论上存在最大缺陷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C.同盟会尚不能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 D.列强支持地方军阀形成割据局面 ‎8.雅典公民大会只能讨论由五百人议事会所提出的议案,任何人若在公民大会上提出与事先准备的议案无关的其他问题,都会受到严惩。但公民大会可以有公开指控叛国或谋反罪的临时提议,这是唯一可在五百人会议拟定议程之外讨论的议题。这说明 A.民主政治无制衡机制 B.五百人议事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C.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D.公民大会的议事内容不可改变 ‎9. 19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1811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后又增至每周3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 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 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 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 ‎10. 蒋廷黻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他的诏书中有田亩制度,其根本思想类似原始共产主义:有田共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但是他的均田主义虽有详细的规定,并未实行。”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A.削弱了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力 B.旨在利用均田主义消灭地主阶级 C.以宗教革命与社会革命改造国家 D.出现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政策 ‎11. 1890年与1872年相比,中国棉纱进口量增长20多倍,而棉布进口量仅增长27%左右。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A. 通商口岸数量增多 B. 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C. 政府颁行经济法律D. 民众实业救国热潮 ‎12. 1938年11月下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分战区,增设指挥敌后战场作战的苏鲁战区和冀察战区,以加强敌后游击作战;取消广州、西安、重庆各行营,改设桂林行营、天水行营(位于青海),统一指挥南北两战场各地区之作战。材料反映出 A. 抗日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B. 国民政府的抗战转入防御阶段 C. 国民政府对根据地发动进攻 D. 游击战成为正面战场主要形式 ‎13. 新中国成立伊始,用“帝国主义附庸”、“资本主义国家”定义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1954年夏,中国领导人开始称呼这些国家“东方国家”、“独立自主国家”、“中间国家”。这些称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愿望 B. 放弃了“一边倒”外交原则 C. 试图改善对外交往的环境 D. 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4. .有学者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追求一种效率和安全之间的平衡,不唯人民的意志是瞻,对民主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民主,同时又对民主加以控制”。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对民主加以控制”的是A. 众议员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 B. 总统对国会议案有否决权 C. 参议员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D. 最高法院大法官两届任期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15. 唐宋以来,江浙地区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明中后期,“农田种稻者不过十之二三,图利种植者,则十之七八”。这种变化反映了江浙地区 A. 经济重心地位日渐凸显 B.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C. 农业商品化趋势的增强 D.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瓦解 ‎16. 从铁农具出土的分布范围看,春秋早期仅在西北和河南西部的秦、虢等国发现,中晚期已遍布周、郑、秦、燕、齐、鲁、吴、越、楚等国,尤以南方出土为多。这说明此时期 A.区域位置影响农业发展 B.兼并战争南移趋势明显 C.冶铸技术取得巨大进步 D.铁犁牛耕得到普遍推广 ‎17.从1990年开始,广东、浙江、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先后废除粮票。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粮票在全国范围内终止流通。这反映出A.城乡区域差别完全消除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发展 D.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18. 第聂伯河水电站于1939年建成,该水电站由苏联和美国技术专家设计,美国通用公司承揽,借鉴了加拿大阿达姆伯克水电站与拉加贝尔水电站的建设经验。第聂伯河水电站的修建说明 A.斯大林模式蕴含新经济政策因素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 C.美、苏合作共同抵御经济大危机 D.苏联改变了计划经济的经济体制 ‎19. 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快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国会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美国A.顺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 B.政府压缩“福利国家”开支 C.分权制衡原则受到冲击 D.政府决策受到冷战思维影响 ‎20. 解放战争爆发之初,西方媒体通过计算国共双方的武器装备、军队数量、控制的区域等数据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共产党支撑不过半年必定灭亡;而毛主席却作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这主要是因为毛主席 A.看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 B.充满对战争胜利的必胜信心 C.发现了西方数据来源不准确 D.预判了国际形势对我党有利 ‎21.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B.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C.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D.标志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立 ‎22. 人是万物的灵长”“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只是人民的办事员”都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些口号的提出均A.明确反对欧洲的君主制度 B.体现了人文主义的价值追求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C.否定了天主教的宗教信仰 D.反映了理性至上的时代精神 ‎23.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24. 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 “存天理,灭人欲” B.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C. “天下为主,君为客” D. “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25. 某西方画家偶然间看到非洲木雕面具,深受启发,“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不再只是从事物的视觉表象来描绘事物的形象,而是从内涵去认识和解析事物”。发生这一转变的画家是 A.注重表现人物情感的德拉克洛瓦 B.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的毕加索 C.突出表现社会现实的俄国画家列宾 D.强调捕捉光色微妙变化的法国画家莫奈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在中央设都察院,后升为正二品衙门,集纪检、组织、公安、司法职能于一身。为了监察中央六部的活动,还创立了六科给事中,并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明朝监察制度采取“以卑临高”的制约机制,赋予监察文武百官的大权,有事可以直陈天子。监察官的选拔非常严格,非进士不能录用,使监察官的职位显得十分尊崇,升迁也非常快。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 明代监察制度只赋予监察官“弹劾权”,对贪官的惩治取决于皇帝的好恶与喜怒,随着封建制度的日益衰败,最终沦为统治阶级集团内部争权夺势、党同伐异的工具,从而失去了澄清吏治的制衡作用。在明世宗嘉靖至明神宗万历的近百年间,无论是监察官还是被监察的廷臣,都高举着效忠皇上与反腐败的大旗,相互攻讦,形成了东林、齐、楚、浙四党交恶和内阁、吏部与言官三足鼎立的局面。——摘编自赵刚《制度不是万能的——杂谈朱元璋反腐败和明朝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发端于1809年,是一个由宪法或立法机关通过立法或国会决定的、由一个独立的高级官员负责的办事机构。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目标是改进公共行政和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后因保护人权、反腐败等需要,监察专员逐渐向地方政府、国际组织、公司以及非政府组织、大学扩展。监察专员制度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监察专员采取非司法方式解决行政机关与普通公民之间的行政争端;二是监察专员通过约束政府权力,弥补司法系统对行政权约束的不足;三是监察专员通过为普通公民提供及时救济,保护公民的相关权利。监察专员制度逐渐与各国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建设合流,成为各国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袁新华《西方监察专员制度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的启示》‎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监察专员制度的主要功能,并综合上述材料,从政治体制的角度分析两种监察制度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10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渐变论”强调事物的变化是一个长期、平稳而缓慢的过程,“突变论”则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突变过程犹如一个个关节点,渐进过程就是线,将其连结成由低向高不断发展的曲线。持“渐变论”视角看待历史者,往往重视历史发展的量变,即渐进性、连续性、延续性、传承性;持“突变论”视角看待历史者,往往重视历史发展的质变,即阶段性甚至断裂性。——摘编自《用“渐变论”与“突变论”洞察历史》《历史发展中的渐进过程》‎ 选取其中一种视角或结合两种视角,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论述。(要求:视角清晰,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4分)‎ ‎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4分)‎ 材料 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大历十四年(779年),刘晏接掌度支、户部。他在产盐之乡照旧设置官吏,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其余州县不再设官。将制盐民编入特殊户籍(亭户),免其杂役,专制官盐,根据盐场的环境特点,派遣专门官员对亭户制盐进行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又于淮北十三处置巡院,以“捕私盐者”,“奸盗为之衰息”。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方设置常平盐仓,防范盐商抬价。‎ 刘晏根据运河各段水情特点及船夫对航道熟悉情况,采用分段转输之法;制造专门船只,用盐利雇船工专司行船,并调军队押运。‎ 另外,由京师至各地巡院遍设“疾足”(情报员),及时掌握各地物价动向,动用各处粮仓储备以调节丰歉,丰则籴,歉则粜,以防商人囤积居奇造成物价波动,官府又从中获利,此为“常平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理财措施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晏理财措施所起的作用。(8分)‎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贵溪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1-5:DCBDB 6-10:CCCAD 11-15:BACBC 16-20:ACADA ‎ ‎21-25:CBADB ‎26. 答案 (1)特点:设立专门监察机构;形成监察体系;采用“以卑临高”和动态制约机制;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任用;依附皇权,行使有限的监察权。(8分,任答四点)‎ 作用:有利于澄清吏治,加强皇权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期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加速了明朝的灭亡。(4分,一点两分)‎ ‎(2)功能:解决行政争端;完善法治机制;保护人权。(6分,一点两分)‎ 原因:中国: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监察制度是服务于皇权的工具,是人治的体现。(2分)西方:监察专员制度是西方民主与法治的体现,有法制保障;具有独立性。(2分)(一点两分)‎ ‎27. 答案 (示例一)渐变论视角 观点:秦朝的社会特征形成于春秋战国的大变革。(2分)‎ 论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开始私有化,出现了小农经济。秦以后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以农立国、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战国时期废分封,行县制,废世卿世禄制,建军功爵制,都为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其中法家思想,成为后来秦朝的统治思想。(10分)‎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总结:秦朝的社会特征不是统一后才形成的,而是根植于春秋战国的大变革。(2分)‎ ‎(示例二)突变论视角 ‎ 观点:近代中国社会的变革具有突变性。(2分)‎ 论述:中国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儒家思想为上层建筑,维持了一种稳定的结构。尽管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进步思想,但古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没有改变。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民族工业诞生并发展,推动经济工业化;辛亥革命建立了共和制度,推动了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推动思想解放。中国社会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迅速转型。(10分)‎ 总结: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仓促的现代化,具有突变性。(2分)‎ ‎(示例三)结合突变和渐变的视角 观点:工业革命酝酿数百年,影响却具有剧变性。(2分)‎ 论述:工业革命的出现得益于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的资本原始积累。圈地运动给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近代科学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支持。以上过程持续了数百年,是一段漫长的历史。工业革命使机器工厂大量取代手工工场,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蒸汽时代的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加速了城市化与全球化的进程。工业革命使两大对立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潮。以上都是工业革命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剧变。(10分)‎ 总结:工业革命是渐进量变的结果,给人类带来的却是剧变性影响。(2分)‎ ‎28. 【答案】(1)特点:注重管理和指导;注意改善运输;加强对市场的调节;官商分利;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措施;关注民生。(6分,一点两分)‎ ‎(2)作用:有利于促进生产发展和流通;有利于稳定物价,保证供应;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缓解财政危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8分,一点两分)‎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第 8 页 共 6页 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考试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