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学案

第二单元 ‎10 木兰诗(学案)‎ 文本导读 名师引领 ‎【学习纪要】‎ 掌握并理解文章的学习目标:‎ ‎1.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的表现力量,培养处理题材和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 ‎ 这首诗以木兰代父从军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节发展当中运用排比、对偶、夸张等修辞方法描写人物,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本就诗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组织了课后练习。引导学生扣住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析诗篇对人物所作诸多描写的表现力量,把此种练习统一于人物形象分析当中,深刻理解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感融合在一起。要通过学习本诗培养自己的爱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体感悟】‎ 作品介绍:‎ 选自南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璧”, 属于叙事诗,又叫《木兰辞,》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 乐府: 原来指古代官府设立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除了文人诗歌和谱配曲外,还要广泛采集民间歌谣。它还指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到了南北朝乐府已经由音乐机构变为了诗体名称。‎ 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 写作背景: ‎ ‎《木兰诗》这首民歌,是人民大众的口头集体创作,经过文人润色后用文字记录下来。民歌是可以唱的,这首诗最后四句是歌唱者对诗中主人公木兰的赞颂之辞。这首诗一般都认为产生在北朝的北魏统治期间(386——557)。那时正是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战争是北朝社会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整个北朝的历史几乎与战争相终始,在初期“五胡十六国”的130多年中,战争尤为频繁。五六世纪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与柔然族在黑山、燕山地区进行过长期的战争。这与诗里所写的木兰出征路线正相吻合。北魏是鲜卑族人的政权,鲜卑族当时已逐步汉化,所以诗中将皇帝既称“天子”,又称“可汗”。 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歌,《木兰诗》是其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 ‎【提纲挈领】‎ 文章主旨: ‎ 本诗通过对木兰代父从军,沙场征战和辞官还乡的叙述,塑造了木兰这一爱家、爱国 ‎,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 品质。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内容结构 : ‎ 一.段落划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 ‎ 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奔赴前线,十年征战,胜利凯旋。 ‎ ‎ 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 ‎ ‎ 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的人用比喻赞美木兰,讴歌英雄。‎ ‎ 二.文章结构脉络 。‎ ‎ 木兰诗 ‎ ‎ ‎(一) (二) (三) (四)‎ ‎ ①停机叹息 ②代父从军 ④战场十载 ⑤辞官还乡 ‎(沉吟) (苍凉) (从容)‎ ‎③出征准备 ⑥合家欢聚 ‎ (忙碌) (欢乐)‎ 征途跋涉 ⑦比喻赞美 ‎ (缠绵)‎ ‎(详) (略) (详)‎ 木兰:勤劳勇敢;热爱国家;不慕权贵荣华;向往和平劳动生活。‎ 写作特点: ‎ 1. 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突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恋别、辞官和还家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诗歌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 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语言生动质朴,运用顶真、问答、排比、复沓、对偶等句式,具有民歌风格。‎ 诗中大部分都是口头语,特别是人物的语言跟平时说话并无二致,有个别书面语句这是诗在流传过程中经文人修改、润色的结果。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人物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本诗为乐府民歌,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结构分明,语言朴素,感情浓郁。‎ ‎2.局部突破 ‎ ‎(一)人物形象(木兰)分析 本诗塑造了一个代父从军,英勇善战,不图荣华富贵,不失劳动人民本色的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忠孝两全,既有女儿情怀更具英雄气慨,是古代杰出的巾帼英雄形象 ‎(二)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麽好处?‎ 从军缘由、出征中的思亲心理、凯旋辞官、家人迎接、木兰改装等详写。出征前的准备、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等略写。详写女儿情态,略写英雄气慨。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做到了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三)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全诗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格?‎ 写了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准备行装奔赴战场,12年征战生活,辞官还乡与家人团聚。其中代父从军、辞官与家人团聚是详写。详写这些内容突出了木兰深明大义,勇于献身,不慕功名,热爱祖国和家乡的中国女英雄的高尚品格。‎ ‎(四)文中哪些句子描写她踏上征途和途中的感受呢?‎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五)从《木兰诗》中找出表现木兰作为女孩子的生活和感情的语句。‎ 木兰当户织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六)全诗结尾以兔作喻的原因是什么?‎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积累运用 拓展演练 ‎1. 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 )‎ ‎①策勋十二转( )A.次  B.回   C.转动 ‎②赏赐百千强( )A.多  B.大   C.有余 ‎③愿为市鞍马( )A.市场 B.买   C.集市 ‎④愿驰千里足( )A.希望 B.愿意  C.能够 ‎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 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 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 ‎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④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A.比喻 对偶 反复 夸张 B.对偶 对偶 排比 对偶 C.借代 反复 排比 对偶 D.对偶 反复 对偶 比喻 ‎4.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  )‎ 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市鞍马   市:买 东市买骏马     市:集市 B.出郭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朔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强     强:有余 ‎6.填空。‎ ‎《木兰诗》选自 朝 (人名)编的《 》,这是 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 的女英雄形象。‎ 阅读课文第六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用一句话概括这段话的段意。‎ ‎8.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词填写 ‎①描写爷娘: ②描写阿姊: ‎ ‎③描写小弟: ④描写木兰: ‎ ‎9.选文中连用四个“我”的作用是什么?‎ ‎10.品味“开”、“坐”、“脱”、“著”、“理”、“帖”这6个动词的表达作用。‎ ‎11.分析“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这两句诗的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A C B A 2.A  3B. ‎4A. 5.D ‎ ‎6.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南北朝时期,代父从军,不慕名利 ‎7.木兰回家的欢乐情景。 ‎ ‎8.①扶将 ②理 ③磨 ④开 坐 脱 着 理 帖 ‎ ‎9.与家人团聚、重温和平的女儿生活的喜悦心情。 ‎ ‎10.归家的喜悦和故物的亲切。 ‎ ‎11.不仅写出了伙伴惊讶情态,还从侧面写出了木兰的英雄气概。‎ 素材大观园 拓展阅读:‎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 ‎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