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练习全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练习全部

沛县中学九年级语文中考古诗词赏析(全部)‎ 一、《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回答下列问题: 1、 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 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2、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答: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3、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A.本诗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4.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5.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__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答出其中一个即可)_特点。‎ 二、阅读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 者 悲苦哀怨 的心情。‎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 C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三、赏析曹操《观沧海》并答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其一 ‎ ‎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     写 ,后四句      写。(观 实景 虚景)‎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 ,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水何澹澹, 洪波涌起)‎ ‎③最能表现作者 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其二 ‎ ‎①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②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③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苍凉慷慨 ‎④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博大)‎ 四.赏析王湾《次北固山下》并答题。‎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① 、 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正 悬)‎ ‎②作者从炼意着眼,用“ ”“ ”字,使之拟人化,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蕴含哲理。(生 入) ‎ ‎③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 ④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同时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思想? ‎ ‎【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 ‎⑤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阔”表现出江水浩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乎与岸相平,江面显得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天一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 ‎⑥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两岸阔)之大景的深韵,为后人所称道。】 ‎ 五、《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涛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2.C(错在对诗句内容的曲解。)3.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对待离别态度很积极。‎ 六、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②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 ‎ ‎③此诗感情沉郁,但前后感情基调不同,前四句(低沉悲愤),后四句(高昂乐观),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 ‎ ‎④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存在,但万木依旧争春。含义: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 ‎ 七.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 秦淮河水边夜色 朦胧(或“迷蒙”) 和 冷寂的景象。‎ ‎(4)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 ‎ 八、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  作者采用看似一问一答的方式,表现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及宦游人的乡愁及歉意。‎ ‎ (2)“巴山夜雨涨秋池”句中“涨”有什么表达效果?‎ ‎ 涨既写出了秋雨满池子,又暗喻了心中的愁思。‎ ‎ (3)“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 (5)请简要分析本诗虚实相映的写作手法。‎ ‎ 诗歌一、二两句由叙述转为写景,这是实写,后两句想象他日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这是虚写。虚实相映,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  (6)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其中它们的内含有什么不同?‎ ‎   第一次写“巴山夜雨”是以景衬情,表现其孤寂凄凉。第二次写“巴山夜雨”,想象异日重逢两人同在长安共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丰富地展示了彼此的相思之意。‎ ‎ (7)如果把“君问归期未有期”与“巴山夜雨涨秋池”对调好不好?‎ ‎ 先写作者的乡愁,再用凄凉的秋夜雨景来加深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也更见作者之寂寞,能进一步把作者的思归之情推向高潮,由此产生想象,也就水到渠成。‎ 九.《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相见时难别也难,东风无几百花残”,以抒情开篇,再用景物作烘托,显得摇曳多姿。这一联好就好在先以“见难”加重“别难”的分量,后以花比喻美好年华之将逝,极力渲染了“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的悲凉气氛。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借春蚕的执著精神,寄托了对情人的思念之情。而今人多用这两句来表达人们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诗人以高超的技巧为我们展示了两幅生动画面,把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分别后的痛苦情状表现得何等真切,读后可使人为他们落下同情之泪。 (4)最后一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寄语。也是男主人公的自慰之词。全联的大意是:双方住地相距不远,今后虽难相见,但总可以互通音问。‎ ‎(5)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相思(愁思,别思,伤别,离情)‎ ‎(6) 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内容、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语言或写法:从比喻、对偶、双关等修辞的角度谈即可。‎ 十、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句中“无言”内涵丰富,试作分析,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 “无言”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也没有丝毫作用,也无人理解。写出了被囚禁的人有着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孤独与寂寞的感受。‎ ‎(2)词的上片写词人眼中之景,这些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词的上片写词人眼中之景,带有冷落凄清的色彩,词人借景抒情,寄寓了词人的寂寞、凄凉、愁苦的心情。‎ ‎(3)举例分析上阕如何体现情景交融这一特点?‎ ‎  “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清秋”这都是后主眼中之景,渲染出一片孤寂凄凉的气氛,与后主内心的苦闷之情融为一体。‎ ‎(4)词人眼中的月亮为什么偏是如钩之月呢?这里又寄寓了怎样的含义?‎ ‎  词人眼中的缺月,象征着人事的缺憾,寄寓了词人的寂寞与愁苦。‎ ‎(5)体会词中“锁”字的妙处?‎ ‎“锁”字既写出了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的清冷环境,又写出了词人被锁在深院中,悲愁无尽、寂寞无比的心境。‎ ‎(6)“剪不断,理还乱”是用来比喻什么?有何妙处?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什么新意? ‎ ‎  用“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比喻纷繁、难以解开的愁思,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把愁思特点极其深刻形象地写出来了。现在用来形容人内心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  (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中“滋味”表达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结合词人的经历,谈谈你的理解?(或者作者内心有那些愁思呢)词人为什么不说出滋味的具体内容呢?后人借用主要形容什么感受?‎ 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也就是说不出是怎样的一种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实际上这正是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只有自己内心才知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8)这首词中抒发了怎样情感?上下片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  词人抒发了家国破亡、身陷囹圄的孤独、痛苦、悲凉和无尽的悔恨与惆怅。上片写景,情景交融;下片直抒胸臆。‎ 十一、王维《使至塞上》赏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 ‎(1)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   边塞  ”诗;诗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运用了比喻、 对偶 等修辞手法。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以征蓬与归雁自比,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情感,抒发了自己身世浮沉之感和思乡之情。‎ ‎(2)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意境奇特,气象博大。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 大漠无垠,一缕狼烟冲天而起,直上云霄;远处的黄河如绵长的锦带,映衬着西沉的夕阳。    ‎ ‎(4)古诗讲求炼字,请你说说“直”“圆”的妙处。‎ ‎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 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 (5)诗中用典的诗句是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用典的好处。‎ ‎  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 “ 燕然 ”两字中。 ‎ 十二、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 ‎(1)全诗从结构看,首联总写   望中所见   ,颔联分写,通过  花 和  鸟 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通过一封家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悬想,尾联总写   忧国思家   的感情。 ‎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 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 ,实际上是写 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一个“深”字,表现了 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 ‎(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望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 由 山河到 草木花鸟 。其中“ 破 ”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深 ”字写出了令人满目凄然之景。 ‎ ‎(4)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采用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 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 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满头白发,愁苦不堪。‎ ‎(7)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感时忧国、思家念亲 ‎ ‎(8)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 安史之乱 ‎ ‎(9)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的景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 ‎(10) 诗中用拟人手法写出诗人睹物伤情的句子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用一个细节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3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D )‎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第二句通过听说鸡鸣时,在塔上可见到旭日东升的具体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 C、在前两句铺垫的基础上,诗人自然地流露出,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的深刻哲理。‎ D、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从抽象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深奥的哲理。‎ ‎14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 ‎: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崇高气节,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1、赏析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并答题。‎ ‎①“起一经”和“四周星”六个字写出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他因科举而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诗人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 ‎②诗中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既表明形势恶劣,又说明作者境况危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表明自己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决心,堪称千古传诵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2、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C )‎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15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 诗人用极其简洁的方式从总体上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 B、“黑云”两句就勾勒出这样的画景:城头弥漫着乌云,似乎淹没了一切,但偶尔大风吹过,云中透出日光,照在城头士兵的铁甲上,金光闪闪,显示了不可侵犯的气概。‎ C、“半卷”两句先以“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是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心愿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政治立场。这里说的“报君”“为君死”,就是指封建时代臣子的“愚忠”。‎ ‎16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评析]:这是一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那时,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五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全篇上阕写景(望月),下阕议论、抒情(怀人),天上人间虚实并述,将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 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1、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并答题 ‎①词的上片问 天 ; 下片问 月 ;但归根结底是问 人生 。 ‎ ‎②词中用自然规律来说明社会人生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最能体现人间真情和美好祝愿的千古名句是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2、对下列诗歌理解正确的项是: (全对)‎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这两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又透露了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月光的移运,都是“无眠”者眼里看到的,可见“无眠”者久久不能入睡。‎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此句称得上是水到渠成。若是能够健康长久地生活着,那么,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赏明月而得到些许安慰吧。这也正是作者的进一步自我解脱。‎ ‎1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1、赏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并答题 题一:‎ ‎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边塞风光奇美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互文写出边塞奇寒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达了作者 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 的思想感情。 ‎ 题二:‎ ‎①妙用比喻,描写雪后美景的句子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巧用对偶,极写边塞苦寒的句子是: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③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氛的句子是: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意境深远,书写悠悠情思的句子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诗人的联想:诗人望着披上银妆的树木,忽然觉得置身于大好的春光之中,仿佛是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这个新奇的联想,表现了诗人的开阔胸襟,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B、“狐裘不暖”,“锦衾薄”,“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 ‎,都生动地说明了边地雪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渗淡万里凝”,“百丈冰”是夸张的写法,极言奇寒,也暗寓“行路难”之意;“愁云惨淡”是为了写气氛。这一幅图景跟开关的那一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了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爱边地特有的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动着他的乡土之思。‎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山回路转”,是说一直走到“山回路转”处人马不见为止;“雪上空留马行处”是说所见惟有马蹄痕迹而已,其中最传神的是一个“空‘字,诗人的种种情态俱在其中。‎ ‎3简析“空”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而有依依不舍的深情)‎ ‎18 秋 词 天净沙 秋思 刘禹锡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评析]:“秋思”“秋天的愁思”之意。开头四句写景极力渲染冷清凄凉的气氛,为下文作铺垫,景中带有“悲秋”色彩。以“断肠人在天涯”点题,表明游子思乡之情。‎ ‎1、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03 无锡市中考题)‎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萧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萧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2、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断肠人”并没有宿在“小桥流水人家”。)‎ A、用具有特点的景物写秋,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景图。‎ B、景与情结合,表现了天涯游子的悲凉感情。‎ C、“夕阳”、“天涯”交代了时间地点。“断肠人”今夜宿谁家?在“小桥流水人家”。‎ D、读者是随着秋思满腹的主人公的脚步、视线、思绪进入这幅画卷的。‎ ‎3、选出对下列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C ) ‎ 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山水的活泼多情。‎ B."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先写近景,再写远景,对仗工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风吹来后塞外梨花在雪中盛开的景象。 ‎ D."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通过"争渡,争渡"的反复,表现了主人公快速划桨的急切神态。‎ ‎5这首小令在写作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能显示全篇主旨的一个词语是(断肠)。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深秋晚景图)。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19.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①一个“聚”字写出了 潼关的雄伟气势 ;一个“怒”字表现了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作者的感慨 。‎ ‎②归结全篇主旨的句子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③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20、赏析杜甫的《望岳》并答题。 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      , 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      ”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齐鲁青未了 割)‎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 ,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  答案:远、近 朝、暮 ‎④、"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 ‎  答案: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⑤、"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  答案:秀美、虚;高大、实 ‎⑥、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⑦、"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案:"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⑧、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案: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1.赏析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并答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①直抒作者心境的一个短语是:     (浩荡离愁)‎ ‎②诗中表达作者心志的诗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③、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 卸甲归田的惆怅 ,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④、这首诗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诗的一二句写的是 离愁 。三四句借花喻人,抒发了诗人的 ;志愿(或“志向”) (每空限填一个词语)。‎ ‎22.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 投 拔 顾 ‎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诗中借用历史故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何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本诗的基调是什么?____________‎ ‎(答案: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用吕尚垂钓的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3、意思是: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突出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4、昂扬激越,乐观向上。)‎ ‎23、《观刈麦》‎ ‎1、作者是唐代的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 ‎2、贫妇拾麦的目的是  拾此充饥肠。揭示农民贫困穷苦食不果腹的实质的句子是 家田输税尽 。表明农民劳动生活艰辛的句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表明农民矛盾心理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表现丰收在望的句子: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表现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是一首诗写作者观看农民收割麦子时的所见因此作为观刈麦.‎ B这首诗叙写了一家农户收麦忙和一贫妇人拾麦两件事,实际上是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C这是一首讽喻诗,表现了民间疾苦,抨击官吏的罪恶,直接为民鼓与呼。‎ D这首诗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写出了自己的感慨,本诗围绕主题也采用了对比手法。‎ E作者对农民生活艰辛和贫妇人悲惨处境的同情之心怜悯之情,自始至终洋溢于字里行间,自然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诗人最后的慨叹更引人深思。‎ ‎4古代诗歌中有很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悲惨艰辛的诗,请你再背默一首。‎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2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hè)。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bì)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5、《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 愈 ‎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小雨、小草)‎ ‎4、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 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 ‎26、《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写 边塞秋景 (荒僻、凄凉),下片抒思乡报国之雄心壮志。‎ ‎2、上片写景,围绕 “异”字,具体写了雁去、边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等 ‎3、这首词围绕“异”字,描绘了边地的荒凉和守边将士生活的艰苦。‎ 1、 结合词的感情基调,谈谈你对“羌管悠悠霜满地”的理解。‎ 悠悠的笛声与满地的浓霜,渲染了战场的悲凉气氛,加重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2、 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A. 慨叹功业未建、B、思念家乡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 部分,同时也从正面 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 矛盾 心理。‎ ‎7、“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景致?在词中有何作用?‎ ‎ 写出了塞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不同,表现了 边塞的悲凉。同时点明 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8、“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他们 壮志难愁的感慨 和 思乡忧国 的情怀。‎ ‎9、“燕然未勒”的意思是: 边患未平,功业未建。‎ ‎10、“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 (天冷、声杂、城孤)‎ ‎1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27、《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该词起句着一“狂 ”字即“激情奔放”,实际上就统摄了全词精神。 2、词的上片写 打猎的 热闹场面,下片写 保家卫国 杀敌立功 的雄心壮志。‎ ‎3、“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何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遣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 运用典故,是表达更委婉含蓄。‎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中,“会”的意思是 定将 ,“天狼星”是指 西夏军队 。‎ ‎6、.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 狩猎 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 渴望报效国家 或 渴望建功立业 的豪情壮志。‎ ‎7、词的上片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__倾城______”。‎ ‎8、赏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说说此句的意思以及表达作用)‎ 意思:说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作用: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9、(1)上片中 、 描写群众出猎的盛大场面与 的少年狂气相辉映,充分体现了词人风格的豪迈。(答:千骑卷平冈  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 ‎(2)下片引用“ ”和“ ”两个典故,表达了词人要 , 的爱国精神。(答:遣冯唐  射天狼  报效国家 、关怀国家命运)‎ ‎10、“老夫聊发少年狂”中一个“聊”字,则表现了作者欲为国尽力而不得的激愤之情。‎ ‎1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为自己勾勒了挽弓劲射的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 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不凡,其中“天狼”在这里指 自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 。‎ ‎28、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上片有写军中生活的行事的壮美: 、 、 、 ;‎ 下片有写战斗场面的激烈,如 , ;表达直接作者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议论: ,  。(答:看宝剑  听号角 分麾下炙、翻塞外声  马作…弦惊  了却……身后名)‎ ‎2、全词极写“壮词”,与“  ”构成了鲜明对照,情绪由  壮而变为   壮,充分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愤慨。(答:可怜白发生  雄  悲)‎ ‎3、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6、表明词人最高理想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7、赏析:可怜白发生!‎ 变雄壮为悲壮,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 ‎“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8、上片描写军旅生活,表现了作者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 ‎ 下片描写战斗场面,抒写内心的悲壮,以及壮志难酬的抑郁悲愤。‎ ‎29、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B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 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 时间不长。 C、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 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 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 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 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 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 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 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3、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火烧赤壁事 ‎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 ‎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30、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31、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3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33、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 ‎34、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古文默写:‎ ‎1.《论语》‎ A“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 ,不亦君子乎?”  ‎ B 吾日三省吾身: ? ? ?‎ C子曰:"岁寒, ."‎ D"学而不思则罔, " ‎ E " ,可以为师矣."  ‎ F"见贤思齐焉, ."‎ G" , ,是知也."  ‎ H子曰:"其恕乎! , ."‎ I"三人行, ; , ."  ‎ J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不亦远乎 "  ‎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 ‎ ‎ , ,曾益其所不能 B、 , ,国恒亡。‎ ‎4.曹刿论战 左传 A、 , ,必以情。‎ B、 ,再而衰, 。‎ C、 , ,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A、 , , ,皆以美于徐公。‎ B、 ,受上赏; ,受中赏;‎ ‎ , ,受下赏。‎ ‎6.出师表 诸葛亮 A、宫中府中, , , 。‎ B、亲贤臣, , 。‎ ‎ , , 。‎ C、 , 不求闻达于诸侯。‎ D、 , ,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E、 , , , ,还于旧都。‎ ‎7.桃花源记 陶渊明 A、土地平旷, , 。‎ B、 ,鸡犬相闻。C、黄发 , 。‎ ‎8.三峡 郦道元 A、 ,隐天蔽日, , 。‎ B、或王命急宣, ,‎ ‎ , , 。‎ C、春冬之时, , , ,‎ ‎ , , , 。‎ D、巴东 , 。‎ ‎9.杂说(四.马说) 韩愈 A、千里马常有, 。‎ B、 , ,不以千里称也。‎ C、 , , ,执策而临之曰 ‎10.小石潭记 柳宗元 A、青树翠蔓, , 。‎ B、潭中鱼可百许头, , , ,‎ ‎ , , , ‎ C、坐潭上, , ; , 。‎ ‎11.陋室铭 刘禹锡 A、斯是陋室, 。 , 。 ,‎ ‎ 。 , 。 , 。‎ ‎12.岳阳楼记 范仲淹 A、 , , , , ,气象万千。‎ B、登斯楼也, , , ,感极而悲者矣。‎ 登斯楼也, , , ,其喜洋洋者矣。‎ C、浮光跃金,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醉翁亭记 欧阳修 A、 ,在乎山水之间也。 , 。‎ B、 , , ,山间之朝暮也。‎ ‎ , , , ,山间之朝暮也。‎ ‎14.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 , ,盖竹柏影也。‎ ‎15.爱莲说 周敦颐 A、予独爱 , , ,‎ ‎ , , , 。‎ B、莲, 。莲之爱, ? , 。‎ ‎16.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A、同舍生皆被绮秀, , , , ;‎ ‎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