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A. 文字的出现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B. 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 私有制的产生和王宫建筑出现 D. 阶级的出现和农业的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斐斯城”、“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可以判断出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是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这是生产力发展结果,B正确;材料未涉及社会分工,A排除;C是国家产生的原因及表现,排除;材料未涉及阶级和农业问题,D排除。故选B。‎ ‎2.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点,受地理和历史环境影响,如图所示制度来自 A. 古希腊 B. 古巴比伦 C. 古埃及 D. 古印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内容,D项正确;古代希腊、古巴比伦和古埃及都不是种姓制度的发源地,ABC三项错误。‎ ‎3.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 A. 罗马人 B. 阿拉伯人 C. 波斯人 - 16 -‎ D. 马其顿人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所学可知,在古老的连接“亚欧”大陆的“丝绸之路”上,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搭起桥梁的是阿拉伯帝国(大食人),即阿拉伯人,由于其所处独特的地理位置,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B正确;据所学可知丝绸之路的两端是中国的“长安”和西方的“罗马”,A错误;波斯国很重视与我国的文化交流,想要学习我国的领先技术。波斯人将交往的中心放在与我国的交往上并一度垄断丝绸贸易,在我国唐宋时期与波斯的交往最为密切,后来波斯国由于政局动荡,被阿拉伯帝国所灭,C错误;马其顿王国时期丝绸之路尚未开通,D错误。‎ ‎4.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 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 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 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 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古代罗马帝国在其统治广大地区,诞生并传播了基督教、拉丁文,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可得出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C正确;罗马帝国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与题无关,排除A;罗马帝国时期实行的不是民主制,排除B;罗马帝国起源于地中海,排除D。‎ ‎5.在中古时期的西欧,封建主的领地采取庄园制的经营方式。庄园制的本质内容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这说明 A. 庄园实行的是封君封臣制度 B. 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 C. 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 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答案】C ‎【解析】‎ ‎【详解】‎ - 16 -‎ 依据材料“除了主要使用农奴的无偿劳役耕种领主自营地外,就是设有庄园法庭,审理庄园内的各种案件”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反映了庄园是西欧社会管理生产活动与精神生活的基本单位。C正确;教堂与法庭的设置不能说明庄园实行封君、封臣体制,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西欧的封建庄园的组织方式,未反映其自给自足,B错误;领主通过国家和封建等级制度,而不是通过庄园统治农奴,D错误。故选C。‎ ‎6.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的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有“玉米文明”之誉的是 A. 埃及文明 B. 印加文明 C. 希腊文明 D. 玛雅文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玉米原产美洲,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培育的一种农作物,其中古代玛雅人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故被称为“玉米文明”,故选D;埃及文明位于非洲,排除A;印加文明产生于玛雅文明之后,与“玉米文明”不符,排除B;希腊文明位于地中海地区,排除C。故选D。‎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A. 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 B. 中国四大发明的历史影响 C. “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可知,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分析了推动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故选A;材料不仅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技术条件,还分析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因此B项不足以概括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没有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即材料没有分析“商业革命”出现的原因,排除C;材料描述了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没有就殖民扩张的影响进行分析,故排除D。 ‎ ‎8.1570~1780年,欧洲国家商船的运载能力发生巨大变化,阅读下表(单位:吨)判断甲、乙两国分别是 - 16 -‎ 年份国家 ‎1570‎ ‎1670‎ ‎1780‎ 甲 ‎232000‎ ‎568000‎ ‎450000‎ 乙 ‎51000‎ ‎260000‎ ‎1000000‎ A. 英国、西班牙 B. 荷兰、葡萄牙 C. 英国、荷兰 D. 荷兰、英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材料,甲国的优势1780年后衰弱,而乙国发展十分迅猛。根据所学知识,16世纪末西班牙衰落后,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霸主,17世纪中期开始,英法两国迅速崛起开始挑战荷兰,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故D正确;甲国的优势1780年后衰弱,而18世纪中期英国掌握海上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A、C甲国不可能是英国,排除;葡萄牙15、16世纪是殖民强国,17世纪后已经衰落,B中乙国指葡萄牙也不正确,排除B。‎ ‎9.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A. 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 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 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 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答案】C ‎【解析】‎ - 16 -‎ 依据“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并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最先兴起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城市几乎同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意大利在这方面没有独创性。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国家是德意志。故答案选C。‎ 点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起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0.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从此代议制政府掌握了国家的实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转变。故选C项。‎ 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限制王权的法案 ‎11.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作者旨在说明(  )‎ A. 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制条件 B. 美国联邦宪法缺乏普遍意义 C. 政治制度设计必须符合国情 D. 美国民主制度存在明显缺陷 ‎【答案】C ‎【解析】‎ ‎【详解】托克维尔强调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使美国强大,而非认为其他国家不具备民主条件,故A项错误;联邦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故B项错误;托克维尔认识联邦宪法符合美国国情,故C项正确;托克维尔认为联邦宪法因国而异,故D项错误。‎ ‎12.奇波拉在《欧洲经济史》中写道:“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作者在此要表明的是( )‎ A. 海外市场的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必要条件 B.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 C. 血腥的殖民掠夺为工业革命准备了资本 - 16 -‎ D.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故答案为B;A是市场和原料因素,排除;C是资金因素,排除;D是技术因素,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关键信息是“国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13.下表为英法美德四国工业生产总值在全世界所占的比重,导致四国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二次工业革命 B. 垄断与资本输出 C. 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D. 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A ‎【解析】‎ ‎【详解】1870—1913年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发展较为迅速,因此其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上升。英法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参与不够积极,发展较慢,因此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比重下降,故选A;垄断的形成、帝国主义瓜分世界和世界市场形成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不是导致四国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BCD。故选A。‎ ‎14.历史竞赛中,主持人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如果你是选手,你的回答是 A. 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B. 欧洲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C. 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D.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 16 -‎ ‎【答案】A ‎【解析】‎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根源是工业革命开展促使社会矛盾激化,A正确;B属于政治;C属于思想;D属于个人努力。 ‎ ‎15.如表为近代欧美工人组织建立的情况:‎ 时间 工人组织 概况 ‎1851年 英国“机械工人混合工会”‎ 英国第一个工会联合会 ‎1860年 英国“工会委员会”‎ 伦敦各业的工会联合组成 ‎1863年 法国“全法工人联合会”‎ 法国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组织 ‎1863年 德国“全德工人联合会”‎ 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全国性的组织 ‎1864年 各国“国际工人协会”‎ 在伦敦成立的第一个国际性工人组织 据此可知 A. 科学理论开始指导工人运动 B. 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 C. 英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D. 工人阶级革命斗志日益高涨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工会联合会”“各业的工会联合”“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各国‘国际工人协会’”“国际性工人组织”等信息可以看出,无产阶级的斗争从行业内联合、行业间联合、全国联合到国际联合,表明无产阶级斗争的联动性增强。故B正确。A、C、D的说法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工会联合会”“各业的工会联合”“全国性的工人组织”“各国‘国际工人协会’”“国际性工人组织”。‎ - 16 -‎ ‎16.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主要是因为 A. 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 B. 运动的时间长、规模大 C. 具有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多为资产阶级领导,体现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因此列宁称其为“亚洲的觉醒”,故选C;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之前各国的武装起义和反抗运动也多有明确的革命纲领,运动时间长、规模大,也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如中国的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等,因此ABD项不是列宁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为“亚洲的觉醒”的主要原因,排除。故选C。‎ ‎17.“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一战后期英军中流行的这首歌在研究下列哪一问题时最有价值?‎ A. 一战后期的反战情绪 B. 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 C. 一战中各国伤亡情况 D. 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 ‎【答案】A ‎【解析】‎ 材料“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反映了强烈的反战情绪,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新式武器的广泛使用,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伤亡情况,故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反战情绪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8.玻利瓦尔剑是南美“解放者”玻利瓦尔生前佩剑,委内瑞拉将授予该剑的复制品视为最高荣誉。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委内瑞拉期间,马杜罗就曾向习近平授予了该剑。玻利瓦尔剑的主要象征意义是 A. 自由、主权、独立 B. 自由、民主、平等 C. 自由、平等、博爱 D. 民主、科学、人权 ‎【答案】A - 16 -‎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玻利瓦尔是南美解放运动的领导人物,领导了南美的解放运动,为争取南美多个国家的独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玻璃瓦尔剑主要代表了自由、主权和独立,故选A;玻利瓦尔主要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平等、科学、博爱等意义与玻利瓦尔剑的象征意义不符,排除BCD。故选A。‎ ‎19.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它是世界上第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B. 它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C. 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D. 它的胜利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托洛茨基强调了十月革命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选项C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也属于无产阶级革命,排除;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排除B;《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选项D排除。‎ ‎20.1929—1933年,德国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这表明纳粹党 A. 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B. 代表工人阶级利益 C. 得到下层群众支持 D. 煽动民族复仇情绪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德国法西斯专政。材料“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由15万达到100万,其中2/3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反映了德国下层群众支持纳粹党,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故A排除;纳粹党并不代表工人阶级利益,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族复仇情绪,故D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纳粹党党员的人数不断上升……其中2/3‎ - 16 -‎ 为职员、独立劳动者和农民,1/3为工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下层群众支持纳粹党的角度入手,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1.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①时段现象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 美国经济处于黄金发展期 B. 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C. 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强化 D. 政府公共开支的减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美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拓展了世界市场,应用先进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延续和发展了罗斯福新政的社会福利政策,使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故C项正确。A项,为①时段现象的阶段性特征,并非原因,排除。B项,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黄金时期”的表现,而不是背后的成因,排除。D项,政府公共开支的减少不符合战后延续和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措施,排除。‎ ‎22.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  )‎ A. 未改变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B.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未改变苏联原来的社会制度 ‎【答案】B ‎【解析】‎ - 16 -‎ ‎【分析】‎ ‎【详解】赫鲁晓夫的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进行的,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但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故“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是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故B选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斯大林的守墓人”的含义,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结合赫鲁晓夫改革的特点及其失败的原因分析解答。‎ ‎23.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几内亚国父与首任总统塞古杜尔在1958年声明: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这表明 A. 摆脱殖民统治后非洲国家更加动荡 B.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时世界主题 C. 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D. 战后民族主义思想在非洲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根据材料“几内亚宁愿要贫穷中的自由,也不要卑屈中的富裕”,表明战后非洲急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民族主义盛行,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非洲国家动荡的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了非洲的民族主义盛行,没有体现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故C项不符合题意;‎ ‎24.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和平与合作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B. 维护和平的需要必然导致多极格局形成 C. 多极化的发展将最终消除战争威胁 D. 推动多极化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渠道 ‎【答案】D ‎【解析】‎ ‎【详解】‎ - 16 -‎ 据材料“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是一种共同利益不断增多,相互依存不断深化,从而合作不断加强的新模式。它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可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有利于抑制、减少或避免对抗和冲突,故D符合题意;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A说法错误;多极格局形成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错误;多极化的发展有利于制约战争,但不能最终消除战争威胁,C说法错误。‎ ‎25.罗纳德·芬德利在《强权与富足》中指出:“一战、二战、冷战表明,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这说明,战后以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的建立 A. 有效消除了战争根源 B. 满足了世界各国的国家利益 C. 保证了全球共同发展 D. 有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要保持世界经济整体持续发展,避免冲突、世界不分裂成不同的竞争阵营、避免过度扩张、国际恐怖主义和核扩散等非常关键”,可知国际自由贸易机制在推动世界整体发展,避免对立、冲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故选D项;战后的自由贸易体制不可能消除战争的根源,A错误;当时的贸易体制没有满足各个国家的利益,B错误;当时的贸易体制不可能保障全球共同发展,C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地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对“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结合,也正是这种结合后来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实质及其影响。‎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 作者 生卒时间 - 16 -‎ ‎——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1473—1543‎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 ‎1483—1546‎ 观点: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为什么会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 材料三 (启蒙运动思想家)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都已超出了国界,跨越了时代,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他们卓越的见解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欧美“民主进程”的深远影响。‎ ‎【答案】(1)实质: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影响:抨击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统治;肯定人的价值,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2)《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九十五条论纲》主张因信称义,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3)影响(举例)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其他例子亦可得分)‎ ‎【解析】‎ ‎【详解】(1)根据“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可知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根据“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文艺复兴的影响主要是抨击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神学统治;肯定人的价值,发展了人文主义;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和发展。‎ - 16 -‎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体运行论》之所以被列为禁书是因为它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根据“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可知《九十五条论纲》之所以被列为禁书主要是因为它主张因信称义,斗争的矛头直指罗马天主教会,动摇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3)根据“保障人权和实行法治的主张,崇尚知识、提倡科学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理性社会的种种设想,……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欧美的民主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启蒙运动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如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如美国1787年宪法等。‎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编自《列宁全集》‎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指出这两种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举措并对此作简要评价。‎ 材料二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评价: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固定粮食税的实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影响: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牺牲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解析】‎ - 16 -‎ ‎【详解】(1)根据“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苏俄“冲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分别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该措施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该措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根据“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可知斯大林体制的特点主要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政府主导;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等。对斯大林体制的评价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既要看到该体制对苏联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该体制牺牲农民利益,农业长期落后;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负面影响。‎ ‎2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展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美国挑起冷战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美苏)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70年代对两极格局构成挑战的力量中心有哪些?‎ 材料三 冷战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不要企图将本国的制度强加于人,也不要输出革命。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 ‎——摘编自白建才《试论冷战的后果与教训》‎ ‎(3)根据材料三,分析冷战带来的深刻教训。‎ ‎【答案】(1)原因: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扩大市场,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 表现: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邦德国,造成德国分裂。‎ - 16 -‎ ‎(2)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第三世界的兴起)‎ ‎(3)教训: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规律;反对扩张主义、反对霸权主义。‎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得出对共产主义和苏联的仇视;根据“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得出扩大市场,发展本国经济的需要。表现:结合所学,可从推行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联邦德国,造成德国分裂等方面分析回答。‎ ‎(2)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70年代欧共体的成立与发展、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冲击了两极格局。‎ ‎(3)教训:根据“应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得出尊重别国人民的选择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根据“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搞任何形式的扩张主义,任何国家都不应该凭自身的经济军事优势搞霸权主义”得出反对扩张主义、反对霸权主义。‎ ‎【点睛】‎ - 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