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在线学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0届高三在线学习摸底检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武汉市部分学校高三在线学习摸底检测 语 文 试 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20.5.8‎ 本试题卷共10页,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 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利瓦伊的狩猎部落和著名战士的土地都被迁移来的白人农民抢走了。这些农民又是怎样战胜这些著名的战士的呢?‎ 不同部族在史前的不同时期学会了粮食生产。有些部族,如澳大利亚土著,却从来没 有学会粮食生产。从间接的意义说,粮食生产是枪炮、病菌和钢铁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因此,不同大陆的族群是否或何时变成农民和牧人存在的地理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 他们以后截然不同的命运。‎ 第一个因果关系是最直接的因果关系:能够获得更多的可消耗的卡路里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在野生动植物物种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供人类食用,或值得猎捕或采集。通过对我们能够吃的那几种动植物的选择、饲养和种植,使它们构成每英亩土地上的生物量的90%,结果,每英亩土地就能养活多得多的牧人和农民——一般要比以狩猎采集为生的人多10倍到100倍。这些没有感情的数字所产生的力量,就是生产粮食的部落取得对狩猎采集部落军事优势中的第一个优势。牲畜在四个不同的方面养活了更多的人:提供肉类、奶脂、肥料以及拉犁。这就是动植物驯化比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能生产出更多的食物从而导致更稠密人口的直接因素。‎ - 27 -‎ 另一个比较间接的因素涉及粮食生产所带来的定居生活方式。许多狩猎采集社会里的人经常跑来跑去寻找野生食物,但农民必须留在他们的田地和果园附近,固定居所缩短了生育间隔期而促使人口变得更稠密起来。经常变换营地、以狩猎采集为生的母亲把孩子出生的间隔安排为大约每4年一个。相比之下,许多农业部族的生育间隔期是两年左右。定居生活的另一个结果是人们可以把多余的粮食贮藏起来,用于养活不生产粮食的专门人材。到处流浪的狩猎采集社会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这类专门人材。专门人材有两类:国王和官员。狩猎采集社会往往比较平等,它们没有专职的官员和世袭的首领,只有在族群和部落层次上的小规模的行政组织。国王和官员组成的复杂的行政单位比平等主义的猎人群体能更好地发动持久的征服战争。与之关系最直接的是,剩余粮食储备还可以用来养活职业军人。这是不列颠帝国最终打败新西兰武装精良的本土毛利人的决定性因素。粮食储备还可以养活为征服战争提供宗教理由的神职人员,养活像制造刀剑、枪炮和发展其他技术的手艺人。‎ 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在19世纪铁路发展起来之前成为主要的陆路运输手段,从而进一步使人类社会发生了革命性的剧变。动植物驯化对征服战争的最直接的贡献是由欧亚大陆的马做出的,它们在军事上的作用,使它成了那个大陆上古代战争中的吉普和谢尔曼坦克。当马在后来被套上马车和其他车辆时,马拉战车开始在近东、地中海地区和中国使战争发生了革命性的剧变。‎ 在征服战争中同样重要的是在驯养动物的社会中演化的病菌。像天花、麻疹和流行性感冒这类传染病作为人类的专化病菌出现了,它们原是动物所感染的十分类似的祖代病菌由于突变而衍生出来的。驯养动物的人成了这些新演化出来的病菌的第一个受害者,并逐步形成了对这些新疾病的强大抵抗力。当这些有部分免疫力的人与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种病菌的人接触时,流行病于是产生了,99%的以前没有接触过这种病菌的人因之丧命。从驯养的动物那里最后获得的病菌,在欧洲人对美洲、澳大利亚、南非和太平洋诸岛的土著的征服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粮食生产是其它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而多数动植物是不能用作食物的。‎ B. 生产了更多的粮食而使人口增多,这是农业部落相对于狩猎部落的一大优势。‎ C. 狩猎采集社会的剩余粮食储备,除了养活国王和官员,还能养活其他专门人材。‎ D. 古代战争中的吉普和谢尔曼坦克就是动植物驯化对征服战争的最直接贡献。‎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阐释回答问题,主次分明,逻辑严谨。‎ B. 文章三四两段运用对比手法,阐述了农业部落相对狩猎采集部落所具有的优势。‎ C. 文章从粮食生产、大型哺乳动物驯养、病菌等方面展开论述,层层推进,揭示观点。‎ D. 文章在论述粮食生产的优势时,从促进人口稠密和养活各类人材两个方面依次展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驯养动物的人感染病菌后逐渐形成抵抗力,这是抗击人类出现的专化病菌的一种方法,自古就有。‎ B. 粮食生产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 的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 C. 剩余粮食储备养活的职业军人是不列颠帝国最终打败新西兰武装精良的本土毛利 人的决定性因素。‎ D. 在欧洲人对美洲、澳大利亚等土著的征服战争中,马和在驯养动物的社会中演化的病菌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A项,“而多数动植物是不能用作食物的”错,原文“在野生动植物物种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供人类食用,或值得猎捕或采集”,可知缺少“在野生动植物物种中”的限定,选项扩大范围。‎ C项,“狩猎采集社会”错,原文“许多农业部族的生育间隔期是两年左右。定居生活的另一个结果是人们可以把多余的粮食贮藏起来,用于养活不生产粮食的专门人材”,可知应是“农业部族”,选项张冠李戴。‎ D项,“吉普和谢尔曼坦克”错,原文“动植物驯化对征服战争的最直接的贡献是由欧亚大陆的马做出的,它们在军事上的作用,使它成了那个大陆上古代战争中的吉普和谢尔曼坦克”,可知应为欧亚大陆的马,并非吉普和谢尔曼坦克。‎ 故选B。‎ ‎【2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 C项,“层层推进”错,文章从粮食生产、大型哺乳动物驯养、病菌等方面展开论述,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应构成并列,并非层层推进。‎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找出文本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对照,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内容有矛盾的必有一项错误,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已然与或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D项,“马和在驯养动物的社会中演化的病菌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错,原文“从驯养的动物那里最后获得的病菌,在欧洲人对美洲、澳大利亚、南非和太平洋诸岛的土著的征服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可知是病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与马无关。‎ 故选D。‎ ‎【点睛】此类试题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朗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3月16日电“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 27 -‎ 习近平总书记15日给北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谆谆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园子村包村扶贫干部肖华龙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的动态。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同龄人的感人事迹,也激励着这位大学毕业后便投身脱贫攻坚的年轻人。谈起工作,肖华龙充满干劲,“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帮助村民巩固脱贫成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落后!”‎ ‎23岁的黄子高去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选择来到西藏拉萨中学支教。自学校线上教学开展以来,黄子高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进行备课,力争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虽不能去前线抗疫,但我可以在教书育人中贡献力量。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与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各条战线的青年一起,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他说。‎ 通过电视和网络了解战“疫”一线前辈们的故事,已经成为这段日子里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学生赵虹乔的习惯。“他们以国家和人民的需求为己任,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是我学习的楷模。”赵虹乔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过硬本领,时刻准备着,将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摘编自《彰显蓬勃力量交出合格答卷——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激励广大青年勇挑重担,继续奋斗》)‎ 材料二:‎ ‎“撒娇”“卖萌”“宝宝”“小确幸”……类似这些词语是部分90后、00后身上的标签,很多人也在担心这些年轻人能否扛起未来的重担。就在今天这场看不到敌人、看不到硝烟,但却要直面生死的战场之上,这些青年人展现了他们的责任与担当。围绕“爱国是最大的责任担当”“青年是爱国担当的生力军”“让青春奋斗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等话题,冯秀军为观众们讲述了战“疫”里的最美青春。‎ 课堂上,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冯秀军强调,“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代青年担当责任的样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 ‎(摘编自2020年3月10日人民网报道《全国大学生同时在线!现象级“思政大课”云端开讲》)‎ 材料三:‎ - 27 -‎ 正如当时的万千学子一样,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少年蔡其矫并未执着于个体的特质,即便步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也未流连于十里洋场、花前月下,而是以救亡图存、共赴国难为己任。卢沟桥的枪声响起后,父亲蔡钟泗带着全家避居印尼。可是,蔡其矫不甘偷安异域,1938年春节,他不顾父亲反对,假到昆明西南联大深造之名,毅然乘船回国。他在新加坡中转时,经人买到英文版的《西行漫记》,并一路翻阅,及至仰光,革命浪漫主义的热情已延烧整个胸腔。此时,曾相约回国救亡的同学王孙静,同样苦于家长阻挠不能离家。见到蔡其矫后,王孙静便把行李放在蔡其矫箱中,以送其上船为由,与家人不辞而别。 他们都是华侨子弟,他们都为国难慷慨赴死,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延安。‎ ‎(摘编自2018年12月25日《福建日报》文章《春天永不归去,海浪从未止息——诗人蔡其矫百年诞辰回望》)‎ ‎4.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一线疫情防控最为重要,脱贫攻坚则是次要任务。‎ B. 此次疫情,对西藏学校的教学有一定影响,但可以克服。‎ C. 90后、00后青年,以各自不同的行动表明他们并不脆弱。‎ D. 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热血青年定能勇挑重担,担当责任。‎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斗争中,中国的广大青年勇挑重担,奉献了自己的力量,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 B. 在当今中国,青年一代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 C. 今天的中国青年,在各条战线上为国奉献,而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青年更优秀,更值得学习。‎ D. 不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都有许多中国青年为了家民族而奋斗,他们都是可敬的。‎ ‎6.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向中国留学生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要把祖国的希望变为现实,青年人应该怎样做?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C ‎ ‎6. ①树立远大志向,坚定政治信仰。②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过硬本领。③积极投身实践,以实际行动爱国。④肩挑重担,去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⑤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解析】‎ ‎【4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 A项,“脱贫攻坚则是次要任务”错,原文“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乌龙镇园子村包村扶贫干部肖华龙一直关注着疫情防控的动态。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同龄人的感人事迹,也激励着这位大学毕业后便投身脱贫攻坚的年轻人。谈起工作,肖华龙充满干劲,‘现在的工作重心是帮助村民巩固脱贫成效,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不能落后’”,可知文本并未提到脱贫攻坚是次要任务,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筛选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看是否存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偷换概念、因果颠倒等问题,从而判断正误。‎ C项,“而战斗在抗疫一线的青年更优秀,更值得学习”错,原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黄子高每天都要花费数小时进行备课,力争为雪域高原的孩子们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虽不能去前线抗疫,但我可以在教书育人中贡献力量。我一定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与奋战在抗疫一线和各条战线的青年一起,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他说”,可知“勇挑重担、继续奋斗”的青年都优秀,都值得学习。‎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 - 27 -‎ 原文“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少年蔡其矫并未执着于个体的特质,即便步入上海暨南大学深造,也未流连于十里洋场、花前月下,而是以救亡图存、共赴国难为己任”“他们都是华侨子弟,他们都为国难慷慨赴死,他们的目的地,都是延安”,可概括出“树立远大志向,坚定政治信仰”;原文“赵虹乔说,‘作为一名医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锻炼过硬本领,时刻准备着,将青春的光彩挥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可概括出“努力学习知识,锻炼过硬本领”;原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也激励着这位大学毕业后便投身脱贫攻坚的年轻人”“一幅幅战‘疫’图片和一段段生动的故事,展现出当下青年人的青春‘蝶变’,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代代青年的爱国奋斗历程”,可概括出“积极投身实践,以实际行动爱国”;原文“谆谆嘱托,激励着广大青年勇挑重担,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可概括出“肩挑重担,去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原文“冯秀军强调,‘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之中,青年,就是每一个时代的接棒人。父辈终会老去,青年必须接过前人肩头的担子和责任。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人生际遇,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每一代青年担当责任的样子,成就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当下和未来’”,可概括出“勇于担当,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点睛】做此类试题注意以下方面: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祁瑞宣在出狱的第四天,遇见了钱默吟先生。‎ 钱先生的脸很黑很瘦,一些杂乱无章的胡子遮住了嘴。这已经不像个诗人的脸,而颇 像练过武功的人的面孔,瘦而硬棒。‎ 钱先生的胡子下面发出一点笑意,笑得大方,美好,而且真诚。‎ ‎“走吧,谈谈去!”钱先生低声地说。‎ 瑞宣好久好久就渴盼和老人谈一谈。‎ 他们进了个小茶馆。钱先生要了碗白开水。‎ ‎“喝碗茶吧?”瑞宣很恭敬地问,抢先付了茶资。‎ - 27 -‎ ‎“士大夫的习气须一律除去,我久已不喝茶了!”钱先生吸了一小口滚烫的开水。“把那些习气剩净,咱们才能还原儿,成为老百姓。你看,爬在战壕里打仗的全是不吃茶的百姓,而不是穿大衫,喝香片的士大夫。”‎ 瑞宣看了看自己的长袍。‎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小茶馆里点起一些菜油灯。‎ ‎“钱伯伯,”瑞宣低声地叫。“家去,吃点什么,好不好?”‎ 老人毫不迟疑的拒绝了:“不去!见着你的祖父和小顺子,我就想起我自己从前的生活来,那使我不好过。……你认识你们胡同里的牛教授?”‎ ‎“不认识。干吗?”‎ ‎“不认识就算了。你总该认识尤桐芳喽?”‎ 瑞宣点点头。‎ ‎“她是有心胸的,你应该照应她一点!我也教给了她那个字-一杀!”‎ ‎“杀谁?”‎ ‎“该杀的人很多!能消灭几个日本人固然好,去杀掉几个什么冠晓荷、大赤包之类的东西也好。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封建的思想——就是一方面想做高官,一方面又甘心做奴隶--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这些病,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会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条老牛似的往前慢慢的蹭;及至国家遇到危难,这些病就像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溃烂到底。”‎ ‎“我怎么照应她呢?”瑞宣相当难堪地问。‎ ‎“给她打气,鼓励她!”老人慢慢地往起立。‎ 瑞宣还不肯动。他要把想了半天的一句话——“对于我,你有什么教训呢?”——说出来。可是,他又不敢说。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地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了下去,也慢慢地立起来。‎ 两个人出了茶馆,瑞宣舍不得和钱老人分手。走了几步,老人立住,说:“瑞宣,送君千里终须别,你回家吧!”‎ 瑞宣握住了老人的手。“伯父,我们是不是能常见面呢?”‎ ‎“不便常见!我们多见一面,便多耗费一些工夫;耗费在闲谈上!这不上算。”‎ 瑞宣无可如何地松开手。手中像有一股热气流出去,他茫然地立在那里,看着钱先生在灯影中慢慢地走去。‎ 到了家,他感到疲倦。很早的,他便睡了觉。‎ - 27 -‎ 随着第二天的朝阳,他可是看见了新的光明。他把自己放下,而专去想钱先生。他觉得钱先生虽然受尽苦处,可是还很健康,或者也很快活。为什么?因为老人有了信仰,有了决心,信仰与决心使一个老诗人得到重生与永生。‎ 看清楚这一点,瑞宣以为不管他的行动是否恰好配备着抗战,他也应当在意志的坚定上学一学钱老人。‎ 是的,他要活着,为自己,为家庭,为操守,他须活着,他不应当再躲避。‎ 这是星期六。下午两点他就可以离开公事房。他决定去看看下午三时在太庙大殿里举行的华北文艺作家协会的大会。‎ 会场里坐着立着已有不少的人,可是还没有开会。他在后边找了个人少的地方坐下。‎ 大赤包,招弟,冠晓荷,走了进来。‎ 瑞宣看到冠家夫妇,实在坐不住了。可是,这时候,门外响了铃。冠晓荷半立着,双手伸在头上鼓掌。别人也跟着鼓掌。瑞宣只好再坐稳。‎ 在掌声中,第一个走进来的是蓝东阳。今天,他穿着西服。没人看得见他的领带,因为他的头与背都维持着鞠躬的姿式。他的后面是,瑞宣认得,曾经一度以宣传反战得名的日本作家井田。‎ 蓝东阳宣布开会,台下又鼓了掌,他张着嘴等候掌声慢慢的停止。“现在,请大文豪井田先生训话!井田先生!”又是极深地一躬。‎ 井田挺着身,立在桌子的旁边,肚子支出老远。他不耐烦地一摆手,阻住了台下的鼓掌,而后用中国话说:“日本的是先进国,它的科学,文艺,都是大东亚的领导,模范……”瑞宣在大家正鼓掌中间,溜了出来。‎ 出来,他几乎不认识了东西南北。找了棵古柏,他倚着树身坐下去。井田,在十几年前,的确是值得钦敬的一位作家。他万没想到,井田居然也会作了日本军阀的走狗,来戏弄中国人,戏弄文艺,并且戏弄真理。‎ 想到这里,他没法不恨自己。‎ ‎(节选自老舍的《四世同堂》)‎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血与火的残酷现实面前,钱默吟由淡泊自守的隐士转变为金刚怒目的战士,他身上体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 B. 家庭的拖累使瑞宣处于两难选择的困境之中,但在钱先生的影响下,他终于摆脱桎梏,幡然觉醒,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 C. 小说通过“垃圾”“遗传病”“老牛”等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刻揭示了落后的观念、文 - 27 -‎ ‎ 化、制度等对国家、民族的危害。‎ D. 井田在文艺界大会上的讲话,是日本文化殖民的一部分,既暴露了战争文化的罪恶本质,也揭示了侵略者的自大、虚伪。‎ ‎8.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本文是如何表现钱默吟这个人物所具有的“民族气节”的。‎ ‎9. 瑞宣是《四世同堂》的核心人物,也是北平沦陷区那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老舍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意图。‎ ‎【答案】7. B 8. ①形象描写。通过对钱先生“颇像练过武功的人的面孔”描写,表现人物内在的坚韧不屈服的性格。②言行描写。文中钱先生的话和举动,表现人物具有的坚定实干精神。③对比手法。“祁瑞宣的犹豫不决”、“汉奸的嘴脸”与钱先生形成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具有的民族气节。 ‎ ‎9. ①表现新知识青年的觉醒。祁瑞宣接受了新知识,有爱国心,性格懦弱,顾虑重重,犹豫彷徨,但民族大义和钱先生的感召正促使“祁瑞宣们”觉醒。②揭示国民性的固有弱点。在外敌入侵、国土沦丧的北平,甘心做奴隶,苟且偷安,固守良心、清白却缺乏行动力,这是“祁瑞宣们”共同的缺点。③寄托了作者的殷切期望。祁瑞宣经过惶惑和偷生,逐渐从保守怯懦中勇敢走出来,日渐明白自己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位置,这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他终于摆脱桎梏”“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理解有误。原文“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地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了下去,也慢慢地立起来”“看清楚这一点,瑞宣以为不管他的行动是否恰好配备着抗战,他也应当在意志的坚定上学一学钱老人”“是的,他要活着,为自己,为家庭,为操守,他须活着,他不应当再躲避”,可知祁瑞宣性格懦弱,顾虑重重,在钱先生的影响下,逐渐从保守怯懦中勇敢走出来,日渐明白自己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位置,开始觉醒,并非终于摆脱桎梏,成长为坚定的革命者。‎ 故选B。‎ ‎【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鉴赏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与其的关系来分析运用的表现手法。‎ 原文“钱先生脸很黑很瘦,一些杂乱无章的胡子遮住了嘴。这已经不像个诗人的脸,而颇像练过武功的人的面孔,瘦而硬棒”,对钱先生进行形象描写,“瘦而硬棒”表现出他内在的坚韧不屈服的性格。原文“‘士大夫的习气须一律除去,我久已不喝茶了!’钱先生吸了一小口滚烫的开水。‘把那些习气剥净,咱们才能还原儿,成为老百姓。你看,爬在战壕里打仗的全是不吃茶的百姓,而不是穿大衫,喝香片的士大夫’”“‘不便常见!我们多见一面,便多耗费一些工夫;耗费在闲谈上!这不上算’”,对钱先生进行言行描写,表现他剥净士大夫习气,摒弃闲谈,具有坚定实干精神。原文“可是,他又不敢说。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地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 了下去,也慢慢地立起来”“因为他的头与背都维持着鞠躬的姿式。他的后面是,瑞宣认得,曾经一度以宣传反战得名的 日本作家井田”“他觉得钱先生虽然受尽苦处,可是还很健康,或者也很快活。因为老人有了信仰,有了决心,信仰与决心使一个老诗人得到重生与永生”,祁瑞宣性格懦弱,顾虑重重,犹豫彷徨,汉奸献媚的嘴脸,与钱先生形成对比,在血与火的残酷现实面前,钱先生由淡泊自守的隐士转变为金刚怒目的战士,他身上体现了可贵的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 ‎【9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人物形象及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理解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分析文本反映的社会现实、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原文“瑞宣还不肯动。他要把想了半天的一句话——‘对于我,你有什么教训呢?’——说出来。可是,他又不敢说。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地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 - 27 -‎ ‎ 了下去,也慢慢地立起来”“看清楚这一点,瑞宣以为不管他的行动是否恰好配备着抗战,他也应当在意志的坚定上学一学钱老人”“是的,他要活着,为自己,为家庭,为操守,他须活着,他不应当再躲避”,祁瑞宣有爱国心,性格懦弱,顾虑重重,犹豫彷徨,在钱先生的影响下,思想开始觉醒,老舍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是为了表现新知识青年的觉醒。原文“‘这次的抗战应当是中华民族的大扫除,一方面须赶走敌人,一方面也该扫除清了自己的垃圾。我们的传统的升官发财的观念,封建的思想——就是一方面想做高官,一方面又甘心做奴隶一一-家庭制度,教育方法,和苟且偷安的习惯,都是民族的遗传病。这些病,在国家太平的时候,会使历史无声无色的,平凡的,像一条老牛似的往前慢慢的增;及至国家遇到危难,这些病就像三期梅毒似的,一下子溃烂到底’”“随着第二天的朝阳,他可是看见了新的光明。他把自己放下,而专去想钱先生”,在外敌入侵、国土沦丧的北平,甘心做奴隶,苟且偷安,固守良心、清白却缺乏行动力,这是“祁瑞宣们”共同的缺点,老舍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是为了揭示国民性的固有弱点。原文“假若钱伯伯教他狠心地离开家庭,他敢不敢呢?他把那句话咽了下去”“瑞宣以为不管他的行动是否恰好配备着抗战,他也应当在意志的坚定上学一学钱老人”“是的,他要活着,为自己,为家庭,为操守,他须活着,他不应当再躲避”,祁瑞宣经过惶惑和偷生,逐渐从保守怯懦中勇敢走出来,日渐明白自己在民族解放事业中的位置,这是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老舍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是为了寄托殷切期望。‎ ‎【点睛】对小说人物形象及其表现手法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均,开封人。父邈,太常博士。均,建隆中应募为龙捷卒,征辽州,以功补武骑十将,赐锦袍、银带。从曹彬征金陵,率众陷水砦,流矢贯手。改本军使。从征河东,攻隆州城,先登,陷之,中八创。迁副指挥使,前后屡被赏赉。出屯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为乱,均从巡检使周莹悉擒杀之。‎ 端拱初,补指挥使。从李继隆、秦翰赴夏州。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又从石普击臧于原州牛栏砦,深入,获牛羊、汉生口甚众。普表上其功,迁第三军指挥使。‎ 咸平 - 27 -‎ 初,以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戍秦州。王均之乱,遣乘传之蜀,隶雷有终麾下,守鱼桥门,又从秦翰追杀贼党于广都,降其众七千余。尝召见,访以北面边事,翌日,真拜磁州刺史、深州兵马钤辖。六年,改泾州驻泊部署。数月,知镇戎军。尝出巡警,至陇木峡口,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俄以其不明吏治,用曹玮代之,徒为邠州驻泊部署,改永兴军部署。‎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剩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均至胙城,长寿与其徒五千余人入县钞掠,均部下徒兵裼袒与斗。均以方略诱之,生擒长寿,斩获恶党皆尽。上以方御敌,未欲因捕贼奖均。但赏均部下卒,被伤者赐帛迁级焉。朋年,追叙前劳,擢为本州团练使,寻出知代州。四年秋,均被疾,以米锐代还,未到而均卒。录其子怀忠为奉礼郎,怀信为侍禁。‎ ‎(节选自《宋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澜/濮间 B.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 C.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 D.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的称谓最早在战国就作为官名出现了,它在不同的朝代中职责有所变化,后也指专精某一行业的人。‎ B. “咸平”是宋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多为吉祥美好的字眼。‎ C. “拜”既可以指授予官职,也可以指接受任命。古汉语中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还有“除”“授”“迁”“封”等。‎ D. “河”在古代特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河东”是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7 -‎ A. 许均曾在战场上被流箭射穿手掌,也曾在攻打隆州城时身受八处创伤,但他英勇善战,多次击败敌军,屡获奖赏。‎ B. 许均虽擅长作战,但也曾因一天内作战十二场而败走。且他不擅为官,曾因治政的成绩不显著而被曹玮接替官职。‎ C. 在攻打乱党王长寿等人时,许均部下的步兵赤裸上身与其战斗,受伤的部下都受到了皇帝赐帛迁级的奖赏。‎ D. 许均以计诱敌,活捉了王长寿,剿灭了乱党。皇帝因为正在抵御敌人,没有及时嘉奖他,第二年才提升了他的官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从石普击贼于原州牛栏砦,深入,获牛羊、汉生口甚众。‎ ‎(2)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 ‎【答案】10. C 11. C 12. B ‎ ‎13. (1)许均又跟从石普在原州牛栏砦攻打贼寇,深入敌营,获取了很多牛羊、汉人俘虏。(2)真宗认为他无故离开城池,担心有凶狠的贼寇奔袭,下诏书告诫他。‎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可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句子中的主谓语或动宾关系,名词作主语或宾语以及文言虚词等标志性词语断句。‎ ‎“亡命卒”的意思是“亡命之徒”,是一个完整的名词性短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B;“捕之不获”作“县民”的谓语,二者意义相连,中间不可断开,排除D项。‎ 句意:当时有个叫王长寿的人,本为亡命之徒,有勇力,多计谋,聚集了一百多人。当年春天,他们流窜到陈留劫掠,县民无法将其抓获, 朝廷遣使增兵,将其驱逐到澶、濮之间。‎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 27 -‎ C项,“迁”错,“迁”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并非表示授予官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内容。‎ B项,“但也曾因一天内作战十二场而败走”错,原文“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意思是“贼寇前来犯境,一日之内连续作战十二次,将贼寇击退”,可知是许均一天作战十二场,是使敌军败走,选项曲解句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题中重点词句:(1)击贼于原州牛栏砦,在原州牛栏砦攻打贼寇,状语后置,“于原州牛栏砦”作“击贼”的状语,按现代汉语应在其前却放其后,故为状语后置;获,获取;生口,俘虏;甚众,很多。(2)以,认为;虑,担心;奔突,奔袭;戒敕,告诫。‎ ‎【点睛】翻译文言文可以分三步走:第一步,把要翻译的语句切分为词;第二步,把语句中的每个词语都准确翻译出来,这里要关注两点,即一词多义的词语要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其意思,只能意译的词语翻译时要尽可能简洁、准确;第三步,根据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对一一对应翻译的具体内容进行语序调整或增删部分。‎ 参考译文: ‎ 许均,开封人。其父许邈,为太常博士。许均,建隆年间应征为龙捷卒,出征辽州,以军功补为武骑十将,赏赐锦袍、银带。他跟随 曹彬出征金陵,率兵攻陷水砦,被流矢射穿手掌。改任本军使。随行征讨河东,攻打隆州城,率先登城,攻下隆州,全身八处负伤。升任副指挥使,前后多次受奖。外任屯驻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作乱,许均跟随巡检使周莹将其全部擒获斩杀。 ‎ - 27 -‎ 端拱初年,补为指挥使。跟随李继隆、秦翰赴夏州,擒获赵保忠,命令许均率兵守卫。改任龙卫第四指挥使,不久屯驻夏州,贼寇前来犯境,一日之内连续作战十二次,将贼寇击退。许均又跟从石普在原州牛栏砦攻打贼寇,深入敌营,获取了很多牛羊、汉人俘虏。石普上奏其功,许均升任为第三军指挥使。 ‎ 咸平初年,以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戍守秦地。王均作乱时派其出使蜀地,隶属雷有终麾下,守卫鱼桥门,又跟随秦翰在广都追杀贼党,收降他们七千多人。皇帝曾召见他,询问北面边境的情况,第二天,实授磁州刺史、深州兵马钤辖。咸平六年,改任泾州屯驻部署。数月之后,任镇戎军知军。曾经出行巡查警戒,到达陇山木峡口,真宗认 为他无故离城,担心有狂寇奔袭,下诏书予以告诫。不久因为他治政的成绩不显著,用曹玮接替他,许均调任邠州驻泊部署,改任永兴军部署。‎ 当时有个叫王长寿的人,本为亡命之徒,有勇力,多计谋,聚集了一百多人。当年春天,他们流窜到陈留劫掠,县民无法将其抓获,朝廷遣使增兵,将其驱逐到澶、濮之间。适逢契丹向南入侵,黄河两岸人心惶惶,王长寿的势力越来越大,人们都以此为祸患。许均到达胙城,王长寿与所部五千余人入县劫掠,许均所属步兵赤膊与之交手。 许均用计策引诱他们,活捉了王长寿,将恶党彻底斩获。皇帝因为正在御敌,不想因捕获贼寇奖赏许均,只奖赏了他手下的士兵,负伤者因此被赐帛升级。第二年,追叙前功,许均擢升为本州团练使,不久出任代州知州。四年秋天,许均患病,以米锐接替他返回,尚未到达许均就去世了。皇帝录用了其子许怀忠为奉礼郎,许怀信为侍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溪晚凉 李贺 白狐向月号山风,秋寒扫云留碧空。‎ 玉烟青湿白如幢①,银湾晓转流天东。‎ 溪汀眠鸯梦征鸿,轻涟不语细游溶②。‎ 层岫回岑复叠龙,苦篁对客吟歌筒。‎ ‎【注】①幢:旌幡。②游溶: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的“扫”字体现出山风的强劲,山风既带来了“秋寒”,也留下了澄碧的夜空。‎ B. 诗人善于观察,抓住山间溪边轻烟的色泽和形态特点,营造出一幅迷蒙梦幻的画面。‎ C. “银湾”指银河,它以皎皎的光辉照亮了夜空,又像一湾流水闪耀着波光向东方倾泻。‎ D. 如龙一样蜿蜒盘旋的险峻山势使前文轻快的笔调为之一转,“苦篁”更增添了凄厉之感。‎ ‎15.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展现秋夜的幽静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 27 -‎ ‎【答案】14. D 15. ①想象。颈联中诗人想象白鹭沉浸在睡梦中,正梦见了征鸿。唤起了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溪边的寂静。②拟人。在静夜里,溪水也善解人意地“不语”,而是缓缓流淌。苦竹则对着山间的客人吟唱起笛箫般悠长的调子。一静一动,都凸显出山间之静。③以动衬静。白狐对月的呼号和苦竹临风的幽鸣都以柔和的自然之声衬托出溪边的宁静。④比喻。渲染夜晚宁静的意境。‎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D项,“‘苦篁’更增添了凄厉之感”错,“苦篁对客吟歌筒”,诗人未写竹影,只写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读者则从这竹声的描绘中,想象到星光之下竹影幢幢、随风摇曳的动人景象。可见诗人以轻盈的文笔描绘出秋夜的清丽静谧,并无凄厉之感。‎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手法和意境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营造意境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 27 -‎ ‎“溪汀眠鹭梦征鸿”,溪边的沙汀是水鸟栖息嬉戏之地,此刻早已寂无声息,诗人想象白鹭正梦见征鸿远去,引起悠远的梦思,这种巧妙的构想,将人的情态赋与水鸟,意在唤起读者的生活经验,由眠鹭酣梦之深感受到溪边的寂静,运用想象写地面景象,极显秋夜之静谧。“轻涟不语细游溶”“苦篁对客吟歌筒”,拟水如人,“不语”二字,意味着白昼水面的喧闹早已消逝,溪水在夜色的抚摸下安歇,诗人用一连串形容词“轻”、“细”、“游溶”,分别描写水波轻动、波纹细微、水流徐缓之状,写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运用拟人手法,一静一动,凸显出山间之静。“白狐向月号山风”“苦篁对客吟歌筒”,写白狐向月嗥叫,山风吹来深谷的回声,风动苦篁泠泠有声,仿佛箫管奏呜,同过客的吟诵相应和,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柔和的自然之声衬托出溪边的宁静。“玉烟青湿白如幢”,晚烟缭绕悬浮,摇曳不定,宛如风中飘动的白色幢幡,运用比喻渲染夜晚宁静的意境。‎ ‎【点睛】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的题目,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内容、情感、主题的鉴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说,楚怀王糊涂荒唐,致使“______________”,而自己又遭嫉妒,被小人“________”,从而不受重用,难以施展抱负。‎ ‎(2)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一句从空间角度极写漂泊异乡之愁,“____________”一句则从时间角度写尽年老体衰之苦。‎ ‎(3)《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一句既正面写游鱼的自在,又侧面表现潭水清澈,而“____________”一句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游鱼闲适轻快、灵敏活泼的情态。‎ ‎【答案】 (1). 终不察夫民心 (2). 谣诼谓余以善淫 (3). 万里悲秋常作客 (4). 百年多病独登台 (5). 皆若空游无所依 (6). 似与游者相乐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察”“诼”“淫”“作”“依”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艺术风格与表现技巧方面,傅抱石将历史的智慧融入个人的创造中。他对历史发展的经纬 ,而且对中国水墨画的生发递变的 别具卓识。他要在历史长河的主流中扮演的角色,继承并发扬水墨画大写意的传统。傅抱石的大写意继承了中国画传统中不断发展着的 精神。他的山水技法,( )。这些技法 ‎ - 27 -‎ 在破笔散锋的运用下,形成了有名的“抱石皱”。‎ ‎17. 依次填人文中划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了若指掌 血脉 承上启下 汇合 B. 了然于心 脉络 承前启后 汇合 C. 了若指掌 脉络 承前启后 汇集 D. 了然于心 血脉 承上启下 汇集 ‎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抱石皱”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从此以后,鲁迅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 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 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D. 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计寄寓着村民的美好愿望。‎ ‎19. 填入文中括号里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是一片乱笔,却融合、提炼了前人的种种皱法 B. 看似一片乱笔,却融合、提炼了前人的种种皱法 C. 融合、提炼了前人的种种皱法,却看似一片乱笔 D. 看似一片乱笔,前人的种种皱法却提炼、融合其中 ‎【答案】17. C 18. D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了若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了然于心:心里非常明白。第一处词语形容对历史发展的了解程度,故选“了若指掌”。脉络:比喻条理、头绪。血脉:血统。第二处修饰的是水墨画,根据适用对象应选“脉络”。承上启下:接续上面的并引起下面的(多用于写作等)。承前启后:继承前人事业,为后人开辟道路。第三处修饰“精神”,根据语境应选“承前启后”。汇合:(水流)聚集。汇集:聚集。根据原文修饰对象“这些技法”可知,第四处应选“汇集”。‎ 故选C。‎ ‎【18题详解】‎ - 27 -‎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上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本题是对双引号作用的考查。‎ 文中“抱石皱”的引号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 A项,“早”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B项,“说话”表示特殊含义;‎ C项,“友邦人士”表示反语讽刺;‎ D项,“四水归堂”表示特定称谓,与文中双引号作用一致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从文段的观点来看,对傅抱石的“皴法”是肯定的,并不认为这真的是“乱笔”,所以A项不恰当;D项,中途易辙,后文以“前人的种种皱法”开头,从连贯性上来看,前后主语不一致,所以排除D项;该句重点强调“他的山水技法融合、提炼了前人的种种皱法”,所以应该将此句放在转折词“却”后边,以示强调,所以排除C项。‎ 故选B。‎ ‎【点睛】双引号的作用包括以下几种:‎ ‎⒈表示直接引用;(引语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也包括拟声词、音译词) ‎ ‎⒉表示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 ‎ ‎⒊表示讽刺和否定;(又称“反语讽刺”) ‎ ‎⒋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 ‎⒌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20.下面是张先生委托律师发布的一则声明的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 27 -‎ 这两天,选方公司发现在上海、南京等地,部分企业和个人偷着用张先生的照片,打着张先生的旗子,为他们所提供的盈利性演艺活动进行虚假宣传,该行为极大地误导了观众,同时也严重地侵犯了张先生的姓名权、肖像权和远方公司的合法权益。经公司授权,本律师特此说一声:敬告相关企业和个人,立即终止侵权行为,要不然,张先生和远方公司将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答案】“这两天”改为“近日”。“偷着用”改为“盗用”。“打着……旗子”改为“以……名义”。“说一声”改为“声明”。“要不然”改为“否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一般来说,庄重场合,用语正,多用书面语。‎ 本题是律师发布的一则声明,要求用书面语体。“这两天”“偷着用”“打着……旗子”“说一声”“要不然”都是典型的口语表达,修改时要转换成书面语言,还要注意保持原意。‎ ‎【点睛】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 ‎21.2020 年是庚子鼠年,下面是韩美林和黄永玉画的老鼠。 ‎ 韩美林 《鼠》‎ 黄永玉 《我丑我妈喜欢》‎ ‎⑴ 两位大师画的老鼠各有怎样的特点? ‎ ‎⑵ 你更喜欢哪位画家画的老鼠?为什么?‎ - 27 -‎ ‎【答案】⑴ 韩:天真可爱,惹人怜爱;黄:幽默风趣,发人深省 ‎⑵黄永玉的这个作品当中依旧是他一贯的风格,充满了欢乐和诙谐。他画的这个《我丑但我妈喜欢》,不论自己多大或者自己混的如何,在妈妈的眼中,我们依旧是永远长不大的那个孩子。‎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两位大师画的老鼠各有怎样的特点”,需要结合图片内容及文字说明分析,抓住“我丑我妈喜欢”等分析说明。韩美林作品,那些夸张的变形,带有奇特的浪漫色彩,虽然有所抽象,但是老鼠天真可爱;黄永玉画的老鼠,充满了欢乐和诙谐,他的那些题跋加上幽默的画面,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第二问,问的是更喜欢谁的作品,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说明自己更喜欢哪一个,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鲁人必多拯溺者矣!‎ 材料二:“大眼晴"姑娘苏明娟是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言人,在求学、成长过程中,曾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帮助;长大后,她将爱心传递。2005年参加工作后,她将人生第一笔工资捐给了希望工程,之后每年定期捐款,从未间断。‎ 材料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世界上多个国家先后向中国伸出援手;疫情爆发成为全球态势后,中国及时向多国提供援助。‎ ‎ 以上材料触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篇文章。‎ ‎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范文:‎ 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 昨天我们赞美无私奉献,现在我们要歌颂回报和传递爱。无论是溺者、“大眼睛”还是疫情中的中国,都是获得帮助的一方,同时也是回报善意传递爱的一方。面对善意,我们需要接受和回馈;面对爱,我们需要奖励和传递。‎ - 27 -‎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完成时”的善举与爱留下痕迹。善良和爱不应该成为道德枷锁下的囚徒。每逢灾难,多少名人和普通人受到逼捐,甚器的舆论和异样的眼光压迫着人。现在大多数的人眼里,为母则刚,能者多劳,科学家就得安贫乐道。可是凭什么?其实并不是善良在功利化,而是人的观念在道德化。我们看到的善意越来越少,而对善意的指摘越来越多;我们习惯了收缩和隐藏自己的善意,却习惯了挑剔和非议别人的善意。有人没捐款不是因为他不爱国,可能是他已经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这样想来,那些用自己的方式善良着和用自己方式爱其他人的人,是不是比道德绑架的人值得尊重呢。‎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让“现在进行时”的善良和爱被看见,被保护,被尊重。对善良和爱的回报是给它们鼓励,也是给它们动力。有一位经济学教授曾经说:“发红包”就是为了让做好事,规范有保障。现在社会上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服务型工作,他们的工作其实也是在为我们做好事。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所有的善意都不需要回报,我们就不会存在物质的交换,甚至不需要交流,那我们的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还能够正常生存和生活吗?其实不去回报善意,也会有人去做好事;但是回报善意和奖励爱会让更多的人加入这个温暖的群体。‎ 回报善良和奖励爱,是为了给“将来时”的善良与爱埋下种子。回报善良和奖励爱一方面是促进善意和爱的传递,而另一方面则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教育。都说大人在做,孩子在看。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的人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出门在外留个心眼,别太老实,容易被骗。因为有太多太多的善举都是单方向付出,甚至真诚行善反遭议论。孩子是真正的未来,当他们从小知道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道理,他们学会了爱与被爱,当他们的思想境界取得了进步,这个世界才会得到真正的进步。‎ 人是有超越物质追求的,我说要奖励善良和鼓励爱,并不是局限于物质回报,一句“谢谢”和一个友善的微笑,对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也是最大的回报和奖励。给善举发“红包”,给爱一份奖励,给人类一个光明的未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考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作文材料有一则的,也有两则及以上(称多则材料)的。不管是一则材料还是多则材料,都需要认真审题,多数材料都需要我们做一些辩证的分析,先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然后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 27 -‎ 对本题而言,材料一讲述子路拯救溺水者接收报答而受到孔子的肯定,孔子的理由是此行为可鼓励更多人去做同样的事。材料传达的重点在于社会要鼓励善行。强调“爱心延续”。材料二讲述苏明娟曾受资助,成年后再资助别人,着重点在“爱心传递”。材料三讲述中国疫情爆发初期受到外国支援,疫情稳定后援助外国,强调的是“爱心回馈”。三则材料的共同点在于“爱心”不能停止,“爱心”需要回报和传递,让爱心延续。下列三个角度都是可写的,但各自难度和新颖度都不同:“爱心延续”或“延续爱心”是什么?探讨“爱心延续”的本质及其必要性。对大多数缺乏思辨能力的同学而言,难度很大;为什么要“延续爱心”?道理可讲很多,诸如“投桃报李”“以德报德”“让世界充满爱”……这个立意浅显简单,但容易流于人云亦云的平庸;怎样“延续爱心”?探寻“延续爱心”的方法和途径。材料一中有个行善接收报答的梗,奖励善行,有历史的先例,亦或可供现实和将来“复制”?但在现实社会“道德意识”高涨的环境下,提出此种观点要承受巨大的风险。但唯有冒险——不走寻常路——才能出新;唯有耐心说理——下一番寻根问底的功夫——才能深刻。‎ 所谓“最佳立意”无非是基于作者本人思想观念、写作技巧、材料占有量等因素作出的选择,是作者本人认识最深刻,思路最清晰,最能言说,表达起来最得心应手的那个立意。‎ 参考立意:‎ ‎(1)受善者理应扬善; ‎ ‎(2)爱出者爱返,“爱心”需要回报和传递;‎ ‎(3)善是社会最暖的砝码;‎ ‎(4)投桃报李,让爱心延续。‎ 素材:‎ ‎(1)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就让爱在左岸,情在右岸,随时撒下爱的种子,将生命长河点缀得花香弥漫,让“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 ‎(2)贾谊在《新书》中写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孔子称赞子路,只因他让“大公小私”成为常态,让“大公无私”成为美德;一代人记忆里的苏明娟终长成有能力回报爱的大姑娘;疫情阴霾下,中国捂着伤口帮助其他国家,诠释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含义,爱出者爱返,爱是生命的缘起,从爱出发,与爱相伴,生命就能收获温暖和幸福!‎ ‎(3)一片云彩依偎在天空,天空就会为它带来丰沛的雨水。苏明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见证者,见证了爱的到来,见证着爱的传递!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的创立始于韩红奶奶对韩红的爱,如今韩红把爱传递给更多的人,汶川大地震时她在;甘肃舟曲泥石流时她在;武汉疫情最严重时,她还在!韩红募捐3000万,亲自带着物资捐献给武汉八大医院,成为民间力量的代表。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受过的苦,就不愿他人再吃自己吃过的苦,再走自己走过的路!‎ 结构层次:‎ - 27 -‎ 文章开篇总揽材料,提出中心论点“面对善意,我们需要接受和回馈;面对爱,我们需要奖励和传递。”然后从社会现象入手,罗列种种与自己观点相反的意见,再予以驳斥,既对第一段中心论点给予有力支撑,又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接下来,作者以“时态”为出发点提出分论点,列举世俗同类的系列例子,引发议论,既联系现实,又着眼未来。然后以事例佐证“回报善良和奖励爱”的合理性,再以精神超越物质来论证“回报善良和奖励爱”的必要性。最后收束全文,发出号召,回应中心论点,简洁有力。‎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 ‎ - 27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