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三部分八年级上册第10课时遵守社会规则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专版2020中考道德与法治复习第三部分八年级上册第10课时遵守社会规则课件

第 10 课时 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部分 八年级上册 【考试要求】 1.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了解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 2.理解文明交往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3.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4.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5.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 6.根据案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考试要求】 7.根据案例,分析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 危害性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8.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尊重、帮助他人,与人为善。 9.领会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正确认识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 10.结合社会生活中与诚信有关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努力做诚实的人。 11.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而自 傲或自卑,不歧视他人。 12.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考点一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1.社会秩序有何作用? (1)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2)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一种无序化状态,社会将会混乱不堪,社会 生产和生活将无法正常进行。 2.怎样认识维护秩序靠社会规则? (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各得其所。 (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3.自由和规则不可分,为什么? (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 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 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 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4.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1)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 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5.如何维护与改进规则? (1)我们要坚定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另一方面要在保 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2)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 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 会发展的要求。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考点二 社会生活讲道德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 (2)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3)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4)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 重要特征。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2.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对他人的疑惑给予细致的解答,对他人的请求给予热 情的帮助。 (2)平等对待他人。对所有人要一视同仁,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 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3)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体会他 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 (4)学会欣赏他人。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 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拓展延伸】 (1)有人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你是如何看待这句话的?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尊重能够增强 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如满足感、成就感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 该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 (2)平等待人的表现是什么? 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以平等、真诚、友善的方式对待他人;对处境不利 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 自傲或自卑。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拓展延伸】 (3)怎样做到不凌弱欺生? 正确认识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正确认识并接纳每个 人的不同;尊重他人,与人为善;正确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关爱社会,关 爱社会弱势人群;培养正义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事业的发展。 3.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会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 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 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国家形象,我们举行的各 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1)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 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5.为什么说诚信无价? (1)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 个价值准则,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3)诚信是企业的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和标识。 (4)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6.践行诚信应该怎样做? (1)树立诚信意识。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 则和法律要求,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 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考点三 做守法的公民 1.法律规范具有怎样的重要性? (1)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 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2)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 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2.什么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行为可以分成哪几类? (1)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 法行为。 (2)根据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4.列举身边的违法行为,并说说他们各自属于哪种类型的违法行为。 (1)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殴打他人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行政违法行为。 (2)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5.怎样做到遵章守法? (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 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易错易混】 (1)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法律规定一定年龄实施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 龄小就可以任意实施犯罪行为。 6.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 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7.犯罪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1)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8.什么是刑罚?分为哪几类? (1)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 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2)分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9.怎样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1)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杜绝不良行为。 (3)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4)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10.遇到侵害,怎样依法求助? (1)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 的合法权益。 (2)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 (3)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11.说说诉讼有何重要性和作用。 (1)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2)如果受到非法侵害,通过非诉讼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就要使用诉讼手段,通过打 官司讨回公道。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12.常见的诉讼类型有哪些? 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刑事诉讼。 13.青少年为什么要与违法犯罪作斗争? (1)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2)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 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14.青少年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何斗争? (1)原因:我们身为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成熟,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 易受到伤害,也不利于制止违法犯罪。 (2)要求: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 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15.青少年应该怎样弘扬法治精神?   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 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探究一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例1 [2019·大庆] 《元史·许衡传》中记载:夏日外出时,众人争相摘取路边的梨解 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劝他:“乱世之时,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正色 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A.遵守社会规则需要监督、奖惩等外在约束 B.遵守规则需要我们自律,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C.要积极改进和完善规则 D.不遵守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思路点拨】分析材料,众人摘梨,许衡不为所动,因为心中有主。这体现了许衡 具有很强的原则性,没有外在约束也能自觉自律、遵守规则,不取不属于自己的 东西,B符合题意;A、C表述正确,但没有从材料中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D错误,不 守规则要受到惩罚,规则不仅指法律。故选B。 【参考答案】B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变式1】 2019年3月1日起,《济南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条例 》为文明行为立规矩、树导向、定红线,给不文明者设立了一道规则边界。今 后,我们有了向不文明行为说“不”的法律武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社会中处处有规则,社会秩序离不开规则 ②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生活 ③让规则意识深入人心,提升城市文明形象 ④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限制了人们的自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解析】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但是没有限制人们的自由。故选A。 【参考答案】A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变式2】在日常生活中,天天有人要出行,“对票入座”是一条基本规矩,但 接连曝出的高铁“霸座男”“霸座女”等新闻一次次刷新了大家对于“耍 无赖”的认知。“我站不起来”“帮我找个轮椅呗”……语出惊人的“霸座 ”者“泰然自若”地目无法纪。“霸座”者应该 (  ) A.自我反省,自觉遵守规则 B.帮助他人,坚定维护规则 C.建言献策,积极改进规则 D.依法办事,维护自身权益 A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探究二 社会生活讲道德 例2 [2019·安徽]小乔和同学约定周日上午8点到学校排练节目,但因睡懒觉迟到 了半小时。同学批评他,他说你们等我一下有什么关系。对此,你的正确看法有 (  ) ①不诚信的行为,会失去他人信任 ②应该信守承诺,做一个诚信的人 ③勇于承认过错,争取他人的谅解 ④不必小题大做,小事失信没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诚信的做法。诚信要求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④ 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选A。 【参考答案】A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变式1】 “90后”车主吴爱萍开车途经斑马线,正好有一位拄拐杖的老人要 过马路,她马上减速并停车避让,这位老人竟然转身脱帽向她鞠躬致谢。这幕感 人的场景让我们认识到 (  ) A.互帮互助是公德之本 B.要掌握人际交往的礼仪 C.要平等对待弱势群体 D.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解析】 本题考查尊重。符合题意的是“相互尊重”。礼仪是一种规范,本题 主要说的是相互尊重,不应该揪住“脱帽鞠躬致谢”这一礼仪的细节。故选D。 【参考答案】D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变式2】城市市民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明程度。“讲文明 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是我们行动的准则,这是因为文明有礼 (  ) ①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体现国家形象 ③促进社会和谐 ④要态度 谦和,用语文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解析】 ④属于文明礼貌的要求、不是原因,与题干不符,排除。故选C。 【参考答案】C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变式3】马鞍山市民刘宝华的银行卡上突然莫名多出了15万元巨款,原来这 是一名商人不慎将钱错汇到了他的账上,面对这笔“飞来横财”,刘宝华没有动 心,立即将钱转了回去,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刘宝华具有的品质是 (  ) ①守法 ②诚信 ③负责 ④尊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解析】刘宝华面对“飞来横财”,立即将钱转回去,说明他具有诚信的品质和 对他人负责的品质。不将他人的财产据为己有,是守法的做法。①②③说法正 确;④中的尊重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出来。故选A。 【参考答案】A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探究三 做守法的公民 例3 [2018·宜昌]刘某因生产、销售伪劣产品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 年,并处罚金5 000元。刘某的行为属于 (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思路点拨】题文材料“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 000元 ”,表明刘某因犯罪受到了刑罚处罚,是刑事违法行为,C正确;A、B、D都不符合 题意,刘某的行为是犯罪行为,不是一般违法行为,排除。故选C。 【参考答案】C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变式1】李某因酒驾被处以罚款2 000元,暂扣驾照6个月的处罚;刘某因醉驾 被处以15天拘役,5 000元罚金的处罚。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  ) A.严重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解析】 李某因酒驾被处以罚款2 000元,暂扣驾照6个月的处罚——违反治安 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刘某因醉驾被处以15天拘役,5 000元罚金的处 罚——醉驾对社会危害性大,触犯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酒驾属 于一般违法行为,醉驾属于犯罪行为,A、B、C错误。故选D。 【参考答案】D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变式2】某校八年级(2)班学生冀志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王某等人手持凶 器拦截本校学生要钱,遂上前制止,却遭到王某等人的围攻。冀志见他们人多势 众,就假装胆怯躲开,寻找机会报警。冀志的行为是 (  )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唯一手段 B.机智勇敢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表现 C.缺乏见义勇为精神的表现 D.自私、懦弱的表现 知 识 思 维 导 图 核 心 考 点 梳 理 中 考 考 向 探 究 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