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义)-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通用版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讲义)-2020年领军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1讲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 水循环主题 (一) 水循环的类型 1. 海上内循环:发生在海洋和海洋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大;‎ 2. 陆地内循环:发生在陆地和陆地上空,循环的水量最少;‎ 3. 海陆间循环:发生在陆地和海洋之间。‎ 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 ‎——(下渗)——地下径流 ‎【绘图】‎ (二) 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1)水利措施 ‎①修筑水库、塘坝等拦蓄洪水,增加枯水期径流量,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地下水水位的提高,蒸发量加大。‎ ‎②跨流域调水、扩大灌溉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蒸发量,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降水量增加。‎ ‎(2)农林措施 ‎“旱改水”、精耕细作、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等能增加下渗,调节径流,加大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降水。‎ 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的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三)水循环的意义:‎ ‎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②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太阳辐射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④不断塑造地表形态(属于外力作用)。‎ ‎(四)人类对水循环的利用和影响:‎ ‎(1)正向利用 ‎①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削峰补枯);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①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 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③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④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二 河流主题 地表径流从源头到河口的每一河段收纳了高于它的各种水体,包括漫流于地面的雨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依靠不同补给方式的河流呈现不同的流量变化(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的变化等)。‎ ‎(一)河流水的补给方式 ‎1.大气降水补给 核心在于气候。根据不同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差异,河流的径流年变化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①全年径流量较为稳定:热带雨林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②夏季为汛期,冬季为枯水期:(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和热带草原气候区。‎ ‎③冬季为汛期,夏季为枯水期:地中海气候区。‎ ‎2.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核心在于时间。发生在春季。‎ 跟气温和积雪量有关。在我国东北地区最为典型,以及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有分布。‎ 东北地区的河流出现春汛和夏汛。东北地区的春汛缓解了春旱。‎ 回顾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的原因:‎ 自然因素:①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 ‎ ‎②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增温快,蒸发量较大。 ‎ ‎③华北地区春季正值春耕,对水需求量大。 ‎ 其他因素:华北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污染较严重。‎ 东北地区春旱没有华北地区严重的原因:【重点】‎ 东北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和冻土的融化为其提供水分,使土壤保持很好的墒情[墒情:在我国,通常是指在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的含水状况]。而华北地区则没有,相反气温回升的比东北快,蒸发量比东北大,所以春旱严重。‎ ‎3.高山冰川融水补给 高山冰川融水关键点在于气温高低。‎ 青藏和西北的高山常见,径流高峰出现在夏季;‎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河段)的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而年际变化较小,还有明显的日变化,一天中径流也有明显变化。‎ 1. 湖泊水补给:对河流径流起调节作用:在河流源头,调节河流水量;在河流中下游,洪水期削减河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 考察方向:通过湖泊的调蓄作用河流流量变得平稳。例如图中B点位于湖泊下游,经过湖泊的调蓄作用,流量波动比较小。‎ 注意:湖泊不仅可以调节水量,也可以蓄积来自于上游的泥沙。‎ ‎5.地下水补给 最普遍、最稳定的补给源。‎ 与河水互补: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水位,则地下水补给河水,反之河水反补给地下水。‎ ‎【知识扩展】潜水水位:潜水位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就是潜水位等值线。‎ 地下水的考察中,主要通过等潜水水位来判别。‎ 厘清两个概念:地下水位高度,地下水埋藏深度。‎ 其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特征 应用 数值 判断地势的分布和河流的流向:地势高潜水位高,地势低潜水位低 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海拔 疏密 潜水的流速:等潜水位密——流速快;潜水位疏——流速慢 走向和弯曲 潜水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从高处指向低处 闭合 中心潜水位低:地下水过度开采 中心潜水位高: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二)河流的水文和水系特征:‎ 河流应重点掌握的内容为河流的水文、水系特征等。如下表所示:‎ ‎1.水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两量、两水、两期”‎ 项目及描述 影响因素 对航运的影响 河流 水文 特征 流量(流量的大小)‎ 河流流量大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水的补给量与流域面积的大小。一般来讲,补给量与流域面积越大,河流流量越大;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主要取决于河流的补给方式 水量大、流量平稳、丰水期长(水深)、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含沙量小(淤积少)等对航运有利 水位(水位的高低和季节变化)、汛期(汛期的时间及长短)‎ 包括丰、枯水位时间,汛期长短等,主要与补给方式和河道特征有关。河流主要的补给季节处于汛期,水位高。河流流量相同的情况下,河道的宽窄、深浅影响水位的高低 含沙量(含沙量的大小)‎ 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一般来讲,地形坡度越大、地面物质越疏松、植被覆盖越差、降水强度越大,河流含沙量就越大 结冰期(结冰期的有无和长短)‎ 取决于冬季气温高低。有结冰期的河流,从低纬向高纬流的河段可能发生凌汛 水能 受流域面积大小及落差影响 ‎【知识扩展:内流区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参与海陆间循环的为外流区,但外流区中可能存在内流区;参与陆地内循环的为内流区。‎ 回顾我国外流区、内流区分界线:北段大致沿着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大体相近)‎ 内流区主要分布着内流河:‎ ‎(熟悉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① 内流河大部分是季节性河流;‎ ‎②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③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河流的水量就较丰富,为丰水期;‎ ‎④ 径流量小,流程短且变化大,冬季甚至断流。‎ ‎2、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河流水系特征主要包括:河流的流程、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水系归属、河道(河谷的宽窄、河床深度、河流弯曲系数)、源地、沿河湖泊补给关系等。‎ ‎【2】影响因素:‎ ‎(1)河流流程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陆地面积的大小、地形及河流的位置,一般陆地面积小(如岛屿)或陆地比较破碎(如欧洲西部),则河流较短;山脉距海岸较近(如美洲西岸),则河流较短。‎ ‎(2)河流流向主要从等高线的递变、地势高低来判断。‎ ‎(3)高山峡谷地区,河流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盆地或洼地地区,河流集水区域广,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4)山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以下切侵蚀为主,河道比较直、深,形成窄谷;地势起伏较小的地区,河流落差小,以侧蚀为主,侧蚀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河岸组成物质的致密与疏松、凹岸与凸岸及地转偏向力,河道比较弯、浅、宽。‎ ‎3、河流相关概念扩展:‎ ‎【1】河道裁弯取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改善航运条件;改善防洪条件;有利于污水的快速自净。‎ ‎2.不利影响 河流裁弯取直,是河道缩短,水域面积缩小,从而导致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同时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到生物的多样性;‎ 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泥沙沉积减少,导致河流的营养物质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同时导致河流沿岸堆积地貌萎缩,土壤肥力下降;‎ 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洪水发生时,导致下游河段洪峰提前到达,对下游防洪造成巨大的压力;‎ 河流裁弯取直后,河道笔直,水流速度快,导致河流侵蚀作用加强,河流的含沙量增多,降低河流的水质。‎ ‎【2】凌汛现象 凌汛发生的条件为河流有结冰期,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时间在初冬(低纬度未结冰而高纬度结冰时期)和初春(高纬度未融化低纬度已经融化),我国东北的河流和黄河部分河段有凌汛现象。‎ ‎【3】断流 三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水资源:‎ ‎1.概念: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主要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标准: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的丰歉程度,通常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来衡量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 ‎3.分布: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1)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水资源要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二是人口总数。‎ ‎(2)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总量的多少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区域面积,一般来说区域面积越大,集水范围越大,水资源总量越大;二是区域内降水量,降水量越多,径流量越大,水循环越活跃,水资源总量越大。(海岛缺水,如新加坡)‎ ‎(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我国缺水的类型和地区:‎ 南方主要是水质型缺水(污染),北方是资源型缺水(降水少);‎ 南方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地区是工程型缺水。(是指特殊的地理和地质环境存不住水,缺乏水利设施留不住水)‎ 水质型缺水的解决措施:①坚持蓄引堤与合理开采地下水相结合;②尽快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引堤水和连通工程;支持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显著提高雨洪资源利用和供水保障能力。‎ ‎3.【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措施】‎ ‎【开源】: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跨流域(跨国)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节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 ‎【课堂练习】‎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3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1.C 2.A 3.B ‎【解析】1.注意题干的关键词,“该流域”而不是“湖面”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盐湖面积变化取决于该流域的蒸发和降水,蒸发量大,则水域面积减小,降水量大,则水域面积增加。题目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蒸发量和降水量应一致,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否则会引起盐湖面积的扩大或缩小。故选C。‎ ‎2.此题需要区别理论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理论蒸发量大小与气温关系密切,实际蒸发量与下垫面关系密切。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地势最高,坡度最大,下渗少,也最不利于截留地表水,地下水少,地表水向低处流走,故坡面地表水也最少,因此实际蒸发量最小;且由于该流域气候干旱,坡面没有植被生长,缺乏植物蒸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坡度大,岩性硬,地表与地下水储存条件差,下渗少,地下水埋藏深,此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故选A。‎ ‎3.耐旱植物只能在坡面、洪积扇和河谷三地种植,不论在哪种植均会拦截到达盐湖的水量,破坏原有平衡,使湖水减少,但由于此湖水盐度已成饱和状态(材料中有关键信息:盐度饱和),所在湖水盐度并不会增高,只能使湖面缩小。而湖水富营养化与氮磷物质相关。故选B。‎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9届高三得分训练(四)】 ‎ 径流的形成与变化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因素、流域下垫面因素及人类活动等,下图是甲河两次相同降水量条件下形成的流量过程曲线。‎ 据此回答下面4-6题。‎ ‎4.区域气候因素是影响径流的决定因素,其中降水过程对径流形成过程的影响最大。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1的降水强度大 B.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速度慢 C.T2的降水历时短 D.T2的降水损失小 ‎5.甲河的流量过程曲线T1出现的频率很高,则推测甲河的流域形状为 A. B.‎ C. D.‎ ‎6.甲河流域内的下列人类活动对其径流形成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A.旱地改水田 B.修建调水工程 C.覆盖地膜 D.坡地改梯田 ‎【答案】4.A 5.B 6.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表径流及其影响因素。‎ ‎4.读图分析可知,T1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峰值高,径流量变化大,说明降水降度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故A正确,B错误;T2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变化相对平缓,说明降水强度小,径流速度慢,下渗量大,蒸发量大,所以降水损失大,故C、D错误。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读图分析可知,流量过程曲线T1说有该河水量汇集快,流速快,据此推测可能是多条河流在此汇集,只有B项形状符合题意,上游和两侧支流同时来水,水流汇集快;其他三项支流的分布,径流汇集量相对较小,速度较慢,与T1线不符。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6.根据上题分析结果,甲河流域内旱地改水田会使农业用水量增加,径流量减少,A 错误;修建调水工程,径流量会发生明显变化,B错误;坡地改梯田,坡度减小,使径流发生显著变化,D错误;覆盖地膜会减少径流下渗,但甲河径流速度快,下渗量小,故影响程度小,C正确。综上分析,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019年江苏卷)城市不透水面是指阻止水分下渗到土壤的城市人工地面。图5为“某城市不同年份不透水面比例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1989年到2015年间,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距市中心 A.10~15千米 B.15~20千米 C.20~25千米 D.25~30千米 ‎8.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7.B 8.C ‎【解析】7.读图判断即可。由图可知,该城市不透水面比例变化最大的区域应当是1989年与2015年曲线的差值最大的区域,从图中可以看出变化最大的区域,距离市中心大致为15—20千米,故选B。‎ ‎8.有材料可知,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影响水循环环节。城市不透水面其实就是路面的硬化改变地表下店面性质增加。城市广场、建筑、道路等设施在内的城市下垫层代替了大自然原有的森林、绿地和田野,形成了“城市荒漠”,野生动植物逐渐失去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断减少以致濒临灭绝。影响地表植物的生长;不透气的地面很难与空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交换。改变城市水生生态系统,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的调节能力差,且由于硬化地面的高反射率,使它在大量吸收、储存了太阳辐射热之后,又将热量反射释放出来,使城区的温度比郊区和乡村高2~3℃,产生“热岛现象”。不透水铺装严重地破坏了城市市区地表土壤的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了大自然原有的生态平衡。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不透水面会阻止水分下渗,因此会导致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季节变化增大。‎ ‎【江西省上饶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2019年2月1日 星期五 雨)爷爷说他有一个烦恼,自2018年11月份以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我(小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爷爷家住在下图中的甲处,甲处的海拔110米,承压水位海拔111米,甲地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顶部海拔95米,底部海拔92米。承压水是充满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结合图文信息,回答下列9-10题。‎ ‎9.关于小明爷爷家水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的类型属于承压井 B.井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 C.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 D.井水的更新周期较短 ‎10.小明准备在原有井口的基础上帮助爷爷解决这个烦恼,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下凿18米,井口加高1米 B.下凿15米,井口加高1米 C.下凿18米,井口不用加高 D.下凿15米,井口不用加高 ‎【答案】9.D 10.A 考查等潜水位线相关知识。‎ ‎9.有图可知,一共有三种形式的水井,自流井、承压井和潜水井。潜水井是利用潜水,而承压井和自流井是利用承压水。自流井,因为承受压力,所以可以顺压力方向进行自流。有材料可知,当地一直都是阴雨天气为主,家门口的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可以判断井水类型为潜水井,A错误。潜水接受地表水和一部分地下水的补给,因此极易受到地表径流的影响,因为潜水容易受阴雨天气以及地表水的影响,处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所以接受补给的面积较大,更新速度快,更新的时间短,正确答案选D,井水的补给以地下水为主,而承压水的补给以湖水为主,B错误,只有自流井的井水有时会溢出地面,C错误,选D。‎ ‎10.该井水类型为潜水井,抽取的是潜水,因此想要改变井水时涨时落,多数时间很浑浊,有时还有一股猪粪便的异味的情况,需要改变井水类型,将其变成承压水,因此需要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由材料可知,甲处的海拔110米,甲地竖直向下第一隔水层底部海拔92米,因此凿穿第一个不透水层还需要再向下挖18米,凿穿之后,该井水类型便成了承压井,但是因为承压井受到水压的影响,水从高压流向低压达到平衡,甲处的海拔110米,但是低于承压水位海拔111米,为防止自流出井,需要再井口加高1米,正确答案选A。‎ ‎【点睛】‎ 整体难度较大,注意理解承压水和潜水的关系,自流井:井所处的位置低于承压水位时,承压水将涌出地表,形成自流井。自流井只针对承压水位而言。承压井:透过隔水层,钻到承压水中的井叫承压井,承压井中的水受到压力的影响,沿钻孔上涌至相当于当地承压水位的高度。‎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11—12题。‎ ‎1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A.地下水 B.大气降水 C.冰川融水 D.冰雪融水 ‎1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 A.冻土融化,下渗量大 B.生活用水量大 C.植被繁茂,蒸腾量大 D.生产用水量大 ‎【答案】11.D 12.D ‎【解析】11.地下水一般是常年性补给,A项错误;由材料“降水主要集中在6—8月”可知,大气降水补给主要在夏季,不在春季,B项错误;内蒙古主要位于高原,境内高山高度不是特别高,冰川较少,冰川融水较少,C项错误;该地虽然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冬季也有一定降雪,春季冰雪融化形成春汛,D项正确。故选D。‎ ‎12.伏汛即夏汛,锡林河主要流经内蒙古东部,冻土融化从春季开始,若冻土融化、‎ 下渗量大,则春季也不易形成春汛,A项错误;生活用水量随季节变化不大,不会在夏季有明显影响,B项错误;主要为草原,达不到植被繁茂的状态,况且蒸腾主要是对地下水的影响,河流附近的植被影响力有限,C项错误;该地为主要牧区,部分地区为种植业,夏季农业(牧业和部分种植业)用水量较大,D项正确。故选D。‎ ‎(2017年北京卷•节选)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3.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10分)‎ ‎【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解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征分析。据图可知,甲河段流经山区,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流域面积小;流量小;且纬度高,结冰期较长。而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流域面积大;支流多,汇水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短。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