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2019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O2 D.PM2.5 2.(2分)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3.(2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4.(2分)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盐酸除铁锈 C.铁制品锈蚀 D.天然气燃烧 5.(2分)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6.(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铜作导线 B.金刚石裁玻璃 C.小苏打制发酵粉 D.补铁剂预防甲状腺肿大 7.(2分)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汞原子中质子数为80 B.汞的原子序数为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D.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8.(2分)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浸泡海鲜 B.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食用 C.点燃H2前验纯 D.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9.(2分)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用生成物制得的氨水、氯化铵可用作化肥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3H2 2NH3 10.(2分)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11.(2分)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12.(2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模拟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B.应先加热Fe2O3,再通入CO C.红棕色的Fe2O3逐渐变黑 D.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可直接排放 13.(2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溶液 14.(2分)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別降温到t1℃,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5.(2分)烹饪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反应(未注明条件):C2H5OH+CH3COOH═H2O+CH3COOC2H5(乙酸乙酯)。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乙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增大 ③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④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6.(2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3分)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 (1)表中“钠”的和“钙”指的是 (填序号)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2)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 。 (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18.(4分)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1)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和 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2)生活中常用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可制氢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电极X为电源的 极。氢气作为新能源,其主要优点为 (填序号)。 A.制取成本低 B.燃烧产物无污染 C.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 D.贮存方便、安全 19.(5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使用了多种材料。 (1)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含有一种聚酰亚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探测器使用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填“大”或”小”)。 (3)探测器广泛使用了Al、Fe、Cu.利用它们完成如下实验: ①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②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明显变化 ③将打磨过的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片表面变红 实验①中无现象是因为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 (填化学式)薄膜。 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③中铁片足量,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 色。 20.(4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若44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它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 g。 2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KCl和BaCl2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供选试剂:K2SO4溶液、Na2CO3溶液、K2CO3溶液、盐酸、稀硫酸 (1)步骤①中,分离A、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试剂a是 。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双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5分)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M的名称是 。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C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 。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填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若用A、E装置制取H2,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 (填序号)。 23.(6分)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1)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 1.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 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 。 【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 。 (2)小李认为上述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为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3+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 。 (3)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三】 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 (填序号)的现象。 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②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 (用m2和m3表示)。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6分)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某工厂以22.35 kg NaClO固体、若干Fe2(SO4)3固体和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为原料生产Na2FeO4,反应原理为:3NaClO+Fe2(SO4)3+10NaOH═2Na2FeO4+3NaCl+3Na2SO4+5H2O,假设反应物均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NaClO 74.5 Fe2(SO4)3 400 Na2FeO4 166] (1)Na2FeO4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 (2)制备过程中需加入20%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3)最后所得溶液中Na2Fe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019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我国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其主题聚焦“空气污染”。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A.SO2 B.NO2 C.O2 D.PM2.5 【分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B、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故选项错误; C、氧气是空气的成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D、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属于粉尘污染;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重视,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2分)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矿石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活字印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C15H22O5)取得巨大成就而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 A.单质 B.无机物 C.有机物 D.混合物 【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青蒿素(C15H22O5)中含有碳元素是有机物。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4.(2分)下列变化不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动物的呼吸 B.盐酸除铁锈 C.铁制品锈蚀 D.天然气燃烧 【分析】根据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动物的呼吸,是与空气的氧气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B、盐酸除铁锈,是铁锈的主要成分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正确。 C、铁制品锈蚀,是铁与空气的氧气、水等发生的不容易察觉的缓慢氧化,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燃烧,是天然气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的分类和缓慢氧化的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2分)某些袋装食品需要充气防腐。下列最宜作充入气体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甲烷 D.一氧化碳 【分析】用于填充食品包装的气体,一是要无毒,二是要性质稳定,三是来源广,价格低廉。 【解答】解:A、氮气性质稳定,不易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且无毒,所以可作保护气,故A正确。 B、氧气性质活泼,具有氧化性,所以不能用于食品包装填充气,故B错误。 C、甲烷是易燃物,容易发生事故,故C错误。 D、一氧化碳易燃易爆且有毒,不能用于食品包装,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物质的选用不仅仅要看性质和用途的对应,而且要考虑其他价格、来源、环境影响等因素。 6.(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铜作导线 B.金刚石裁玻璃 C.小苏打制发酵粉 D.补铁剂预防甲状腺肿大 【分析】A、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金刚石硬度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和发面的原理判断。 D、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金属铜作导线,故A正确; B、金刚石硬度非常大,可用于裁玻璃,故B正确; C、小苏打能和面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面喧软,故C正确; D、补铁剂可预防贫血,补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7.(2分)在元素周期表中汞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汞原子中质子数为80 B.汞的原子序数为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 D.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方格中左上角是原子序数,右上角是元素符号,中间是元素名称,下面是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除汞外,金属元素的名称都带金字旁,非金属元素的名称不带金字旁;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单位不是g。 【解答】解:A、汞原子中质子数为80,该选项说法正确; B、汞的原子序数为80,该选项说法正确;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该选项说法正确; D、汞元素是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评】元素周期表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理解和应用。 8.(2分)从安全角度考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甲醛浸泡海鲜 B.霉变的大米经蒸煮后食用 C.点燃H2前验纯 D.煤炉上放一壶水防止CO中毒 【分析】A、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霉变的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故选项说法错误。 B、霉变的大米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毒素,即使反复蒸煮后也不能食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可燃性气体不纯时,点燃易爆炸,故点燃H2前要验纯,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9.(2分)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改变 C.用生成物制得的氨水、氯化铵可用作化肥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3H2 2NH3 【分析】观察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氮气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 A.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B.反应中,氮元素由0价降低为﹣3价,氢元素由0价升高为+1价,故错误; C.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可以制得氯化铵,氯化铵是一种氮肥,故正确;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故错误。 故选:C。 【点评】学会阅读分子的模型示意图,能根据提供的原子图形判断分子原子构成和化学式,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10.(2分)2019年3月,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发生森林火灾。灭火过程中,突发林火“爆燃”,导致多名扑火英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 B.山风带入冷空气,能使林火熄灭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所致 【分析】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清除可燃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山风带入冷空气,但提供了大量的氧气,不能使林火熄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人工降雨能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故选项说法正确。 D、林火“爆燃”,可能是地表腐质层释放出大量可燃性气体燃烧所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分)欲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 B.称固体 C.量取水 D.溶解 【分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仰视刻度,操作错误。 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分)实验室用如图装置模拟炼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B.应先加热Fe2O3,再通入CO C.红棕色的Fe2O3逐渐变黑 D.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可直接排放 【分析】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3O4,故选项说法错误。 B、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后不能直接排放,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2分)下列试剂分别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 B.MgCl2溶液 C.Ba(NO3)2溶液 D.酚酞溶液 【分析】根据题意,选择是滴入Ca(OH)2、H2SO4、Na2SO4三种溶液中,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的物质,结合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会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正确。 B、MgCl2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与硫酸不反应,与硫酸钠溶液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C、Ba(NO3)2溶液与H2SO4、Na2SO4溶液反应均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Ca(OH)2、H2SO4、Na2SO4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使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选择的条件、熟练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2分)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別降温到t1℃,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解答】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40%,故B错误; 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分別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错误; D、t1℃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两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质、溶剂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分)烹饪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反应(未注明条件):C2H5OH+CH3COOH═H2O+CH3COOC2H5 (乙酸乙酯)。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 ①乙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增大 ③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④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分析】①根据乙醇不导电,进行分析判断。 ②加水稀释食醋,酸性变弱,进行分析判断。 ③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④根据乙酸乙酯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乙醇不导电,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说法错误。 ②加水稀释食醋,酸性变弱,溶液pH增大,故说法正确。 ③能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说法错误。 ④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四种说法正确的有1种。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分子的基本性质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分)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象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分析】根据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反应的规律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向盛有HCl和CuCl2 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时,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开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没有沉淀产生,当盐酸充分反应后,氢氧化钠再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当氯化铜完全反应后,沉淀的质量不再改变,故正确;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其质量保持不变,所以反应过程中,氯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故正确; ③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故错误; ④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增大;当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大,但是幅度减小,故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象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象。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21分) 17.(3分)某牛奶的营养成分表如图所示。 (1)表中“钠”的和“钙”指的是 A (填序号)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2)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 糖类 。 (3)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分析】(1)食物中含有的钠、磷、钙等通常是指元素;(2)根据图中信息回答;(3)根据钠原子的电子数回答。 【解答】解:(1)食物中含有的钙、钠等通常是指元素; (2)根据图中信息,该牛奶所含基本营养素中,除水外含量最高的是糖类; (3)钠原子的电子数为11,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8个电子,第三层有1个电子,即。 答案为:(1)A;(2)糖类;(3)。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涉及物质组成描述、信息识别、原子结构示意图,易于完成。 18.(4分)空气、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1)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和 CO2 反应生成“铜锈”[主要成分为Cu2(OH)2CO3] (2)生活中常用 煮沸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可制氢气。通电一段时间后,如图所示。电极X为电源的 正 极。氢气作为新能源,其主要优点为 BC (填序号)。 A.制取成本低 B.燃烧产物无污染 C.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 D.贮存方便、安全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气的成分和铜锈的化学式分析;(2)根据硬水的软化方法分析;(3)根据水的电解知识回答。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空气的成分和铜锈的化学式,Cu能与空气中的H2O、O2和CO2反应生成铜锈; (2)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可知电极X为电源的正极,氢气作为新能源,其主要优点为 A.制取成本低高,错误; B.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正确; C.制备原料为水,来源广,正确; D.由于氢气难液化,贮存不方便、具有可燃性,不安全,错误。 答案为:(1)CO2;(2)煮沸;(3)正;B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涉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反应物、硬水的软化、水的电解实验,学生易于完成。 19.(5分)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探测器使用了多种材料。 (1)探测器上的五星红旗含有一种聚酰亚胺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该材料属于 合成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探测器使用的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 大 (填“大”或”小”)。 (3)探测器广泛使用了Al、Fe、Cu.利用它们完成如下实验: ①将未打磨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 ②将打磨过的铝片放入FeSO4溶液中,铝片表面有明显变化 ③将打磨过的铁片放入CuSO4溶液中,铁片表面变红 实验①中无现象是因为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 Al2O3 (填化学式)薄膜。 实验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l+3FeSO4=3Fe+Al2(SO4)3 。 实验③中铁片足量,充分反应后溶液变为 浅绿 色。 【分析】(1)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 (2)根据合金的特点来分析; (3)根据铝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原理、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聚酰亚胺是一种合成材料;故填:合成; (2)一般合金的硬度大于其组成中纯金属的硬度,所以铝合金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故填:大; (3)①常温下,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故填:Al2O3; ②铝的活动性大于铁,所以铝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铝,故填:2Al+3FeSO4=3Fe+Al2(SO4)3; ③铁的活动性大于铜,所以铁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故填:浅绿。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 20.(4分)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 (1)若该技术广泛应用,可把排放的CO2转化为甲醇,则能缓解 B (填序号)。 A.酸雨 B.温室效应 C.白色污染 (2)甲醇可被氧气氧化,其反应为:2CH3OH+O22X+2H2O,则X的化学式为 CH2O 。类比乙醇的燃烧,写出甲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CH3OH+3O22CO2+4H2O 。 (3)若44g CO2全部转化为CH3OH,且反应中其它物质均不含碳元素,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 32 g。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进行分析;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解答】解:(1)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温室效应,故应选B; (2)在2CH3OH+O22X+2H2O中,反应物中:C的个数为2个;H的个数为8个;O的个数为4个;生成物中:H的个数为4个;O的个数为2个,每个X中含有2个H、一个C、2个O,X的化学式为:CH2O;甲醇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O22CO2+4H2O; (3)可生成CH3OH的质量为:44g×÷=32g。 故答案为: (1)B; (2)CH2O; 2CH3OH+3O22CO2+4H2O; (3)3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等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知识 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欲分离KCl和BaCl2混合溶液,得到都含单一溶质的两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 供选试剂:K2SO4溶液、Na2CO3溶液、K2CO3溶液、盐酸、稀硫酸 (1)步骤①中,分离A、B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过滤 ,试剂a是 K2CO3溶液 。 (2)沉淀B表面残留少量滤液,需用蒸馏水多次洗涤,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 BD (双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CaCl2溶液 C.NaCl溶液 D.AgNO3和HNO3混合溶液 (3)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O3+2HCl═BaCl2+H2O+CO2↑ 。 (4)要达到预期的目的,还需要改进的方法为 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 【分析】(1)步骤①是将沉淀与滤液分离,结合分离过程中不能生成新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3)步骤③中碳酸钡与试剂b反应,应生成氯化钡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滤液A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步骤①是将沉淀与滤液分离,实验操作名称是过滤。试剂a是K2CO3溶液,碳酸钾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溶液,不会生成新的杂质。 (2)沉淀B是碳酸钡沉淀,表面残留少量滤液是氯化钾和碳酸钾溶液,为了检验沉淀B是否洗涤干净,可向步骤②的最后一次洗涤液中加入的试剂是CaCl2溶液、AgNO3和HNO3混合溶液,分别能检验碳酸钾和氯化钾是否洗涤干净。 (3)步骤③中碳酸钡与试剂b反应,应生成氯化钡溶液,b应为稀盐酸,碳酸钡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O3+2HCl═BaCl2+H2O+CO2↑。 (4)滤液A中含有过量的碳酸钾溶液,因此,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故答案为: (1)过滤;K2CO3溶液; (2)BD; (3)BaCO3+2HCl═BaCl2+H2O+CO2↑; (4)加入过量试剂a改为适量的试剂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分离问题时,抓住除分离的条件(分离后得到原物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22.(5分)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M的名称是 铁架台 。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O32KCl+3O2 ↑ 。 (3)C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 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 bc (填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若用A、E装置制取H2,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 ①③② (填序号)。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特点选择制取氧气的药品并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书写; (3)根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4)根据选择收集装置的依据进行分析; (5)根据氢气的密度进行分析。 【解答】解:(1)仪器M的名称是铁架台; (2)B装置有酒精灯且试管口没有棉花团,适合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3)C装置中的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①能与空气反应;②密度与空气接近; (5)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①③②。 故答案为: (1)铁架台; (2)2KClO32KCl+3O2↑; (3)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4)bc; (5)①③②。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3.(6分)小李将实验剩余的FeCl3溶液倒入含有H2O2 的废液缸,立即产生大量的无色气泡。 (1)小李根据组成的元素猜测,无色气体可能是H2、O2、HCl、Cl2中的一种或多种。 【查阅资料】 1.Cl2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FeCl3在水中解离出Fe3+、Cl﹣ 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 Cl2 。 【实验一】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 O2 。 (2)小李认为上述过程中FeCl3溶液作了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为进一步探究哪种离子起催化作用,他做了如图所示的对比实验。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3+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的现象为 装置a反应速率加快,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 。 (3)小王同学认为由此得出“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的结论不严谨,还需要补充实验来进一步探究,他们又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三】 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NaOH 。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 BC (填序号)的现象。 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②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 2(m2+m3) (用m2和m3表示)。 【分析】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氧气能够促进可燃物燃烧; 催化剂能够改变反应速率,本身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 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银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解答】解:(1)根据资料,小李可排除的气体为氯气,这是因为氯气是黄绿色气体。 故填:Cl2。 【实验一】 为进一步验证该气体成分,他用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满该气体的小试管中,只观察到木条燃得更旺,则该气体一定含O2。 故填:O2。 (2)【实验二】 若要证明FeCl3溶液中的Fe3+对H2O2分解起催化作用,除观察到试管c中无明显现象外,还需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说明氯离子不能起到催化作用。 故填:装置a反应速率加快,装置b中无明显现象。 (3)【实验三】 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氢氧化钠,这是因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故填:NaOH。 【得出结论】要证明FeCl3溶液作H2O2分解的催化剂,须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条件: ①从定性角度需观察到实验二的现象,即a中产生大量气泡,b、c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二只证明了氯化铁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说明氯化铁反应后化学性质没有改变,因此需要结合实验三的两个沉淀颜色来证明氯化铁的化学性质没有变。 故填:BC。 ②从定量角度需得到的关系式为m1=2(m2+m3),这是因为氯化铁是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故填:2(m2+m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6分)高铁酸钠(Na2FeO4)是一种新型绿色消毒剂,主要用于饮用水处理。某工厂以22.35 kg NaClO固体、若干Fe2(SO4)3固体和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为原料生产Na2FeO4,反应原理为:3NaClO+Fe2(SO4)3+10NaOH═2Na2FeO4+3NaCl+3Na2SO4+5H2O,假设反应物均恰好完全反应。试计算: [已知:相对分子质量为NaClO 74.5 Fe2(SO4)3 400 Na2FeO4 166] (1)Na2FeO4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 氧元素(O) 。 (2)制备过程中需加入20%的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3)最后所得溶液中Na2FeO4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分析】根据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求算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以及生成的Na2FeO4的质量,进而求算对应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 Na2FeO4中钠铁氧元素质量比为(23×2):56:(16×4)=23:28:32,所以质量分数最大的是氧元素。 设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生成的Na2FeO4的质量为y,消耗的硫酸铁的质量为z 3NaClO+Fe2(SO4)3+10NaOH═2Na2FeO4+3NaCl+3Na2SO4+5H2O 223.5 400 400 332 22.35kg z 20%x y === x=200kg y=33.2kg z=40kg 最后所得溶液中Na2FeO4的质量分数为×100%≈12.7% 故答案为: (1)氧元素(O); (2)200kg; (3)12.7%。 【点评】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6/25 17:46:03;用户:初中校园号;邮箱:wjwl@xyh.com;学号:2442428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