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0 发布 |
- 37.5 KB |
- 1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压轴题90题
初中化学中考压轴题(共90题) 1、(2011•海南)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 ) A.5mL B.10mL C.50mL D.100mL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 解答:解: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事项: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40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5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mL、10mL或100mL的量筒.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容器--量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量筒中量程的选择方法,方法选择需要的依据是 2、(2010•十堰)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为 长颈漏斗. (2)装置A、B均可用来制取CO2气体,比较两个装置,指出A装置一个突出有点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进行,随开随停. (3)写出用恰当试剂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4)C装置充满水时,可作为O2的收集装置,则O2应从 b 端通入.若采用排空气法收集O2,则O2应从C装置的 a端通入.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规题型;简答题;图示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而且要求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会对不同的实验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找出它们的优缺点.在收集装置的选择时,同时还要加强化学和物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 解答:解:(1)要求学生熟知的常用实验仪器长颈漏斗. (2)通过比较装置A与B,两种装置差别不大,但是不难发现装置A区别装置B的最大的特点是:因为导气管有个阀门,可以随时控制反应进行,随开随停.而装置B只能一次性反应完毕. (3)实验室常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由于C装置正放置,根据物理气压的知识,只有从b进入气体才能将水从a排出,否则收集的气体会从b排出.如果用排空气法收氧气时,应该把导管伸到集气瓶底,便于排尽空气;所以从a进入. 故答案为: (1)长颈漏斗 (2)可以随时控制反应进行,随开随停 (3)CaCO3+2HCl=CaCl2+H2O+CO2↑ (4)b,a 点评:本题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基本技能知识,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而且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较强的判断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3、(2010•陕西)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CaO)干燥剂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们对这包干燥剂的成分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这包干燥剂是否变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全部是CaO; 猜想二:是CaO和Ca(OH)2的混合物; 猜想三:全部是Ca(OH)2; 猜想四:是Ca(OH)2和 CaCO3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1)取部分该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后无放热现象,说明这包干燥剂中不含 CaO (2)继续向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有气泡出现,说明这包干燥剂中含有 CaCO3. (3)为了进一步确定这包干燥剂中有无其他成分,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 另取部分干燥剂于烧杯中,加水并搅拌,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3支试管中.请你参与实验,并填写表中的空白: 实验方案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蓝色沉淀 写出方案二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得出猜想 四成立. 拓展迁移小组同学反思了生石灰干燥剂变质的原因,认识到实验室保存氧化钙应注意 密封保存. 4、(2010•滨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从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 解:A、氢氧化钠有吸水性,应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B、量筒量程过大,误差太大; D、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部. 故选C.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基本操作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应理解掌握. 5、(2010•安徽)小明对铁的锈蚀进行如下探究.室温时,将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大头针固定在橡胶塞上,迅速塞紧,装置如图.观察到量筒内水沿导管慢慢进入广口瓶(净容积为146mL).当温度恢复至室温,且量筒内水面高度不变时读数(此时瓶内氧气含量近似为零).记录起始和最终量筒的读数以及所需时间如下表. (1)实验①和②说明NaCl可以 加快 (填“加快”或“减慢”)铁锈蚀的速率. (2)实验开始后,广口瓶内温度有所上升,说明铁的锈蚀过程是 放热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3)实验结束后取出滤纸包,观察到有红棕色物质生成,该物质的化学式是: Fe2O3•xH2O或Fe2O3或Fe(OH)3. (4)实验①和③是探究碳对铁锈蚀速率的影响,请在表格空白处填写实验③的样品组成. (5)该装置还可用于测量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根据上述数据计算氧气的体积含量是 20.5%(保留3位有效数字). 注意:若答对第(6)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6)现仅提供:置筒、大烧杯、玻璃棒、水、滤纸包(内含1g铁粉、O.2g碳、10滴水和少量NaCl),请你帮助小明再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装置示意图即可(注明滤纸包的位置). 6、(2009•扬州)下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铁的另两种常见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Fe2O3、 FeO. (2)加水溶解过程中,在实验室里通常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 玻璃棒,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 (3 )副产品P是 Na2SO4,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b→ C→ a→d. a.过滤 b.加热浓缩 c.冷却结晶 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 (4)通空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2H2O+O2═4Fe(OH)3 ,由沉淀M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Fe3O4+4H2O,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 控制Fe(OH)2与Fe(OH)3的质量比,沉淀M中Fe(OH)2和Fe(OH)3的最佳质量比为 45:107. (相对分子质量:Fe(OH)2-90,Fe(OH)3-107)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该工艺流程是用工业绿矾制的四氧化三铁,所以基本实验操作流程首先加入水将不溶性杂质除去,然后将绿矾通过加入试剂转变为含铁的沉淀,使之更好变为四氧化三铁.由硫酸亚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知,溶液N是硫酸钠.由于氢氧化亚铁不稳定,在第二步实验操作中,需加入一定量空气转变为稳定的氢氧化铁.最后关于质量最佳之比,只要恰好完全反应即可. 解答:解:(1)首先铁的氧化物,必须只含铁和氧两种元素,铁常见的化合价为+2或+3,根据化合价定义写铁的氧化物出化学式FeO和Fe2O3. 故正确答案:FeO; Fe2O3. (2)溶解操作过程需要玻璃仪器有盛装溶液的烧杯,搅拌用的玻璃棒.在分离固体和液体混合物时用到的操作是过滤,所以操作A为过滤.故答案为:玻璃棒;过滤. (3)氢氧化钠和硫酸亚铁溶液反应后生成氢氧化亚和硫酸钠,所以副产品P是Na2SO4,由硫酸钠溶液变为失去结晶水的过程为:b→C→a→d.故答案为:Na2SO4;C;a. (4)因为通空气时的化学方程式是4Fe(OH)2+2H2O+O2═4Fe(OH)3,即Fe(OH)2转化为Fe(OH)3,所以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控制Fe(OH)2与Fe(OH)3 的质量比,以达到他们的最佳质量比.他们的最佳质量比就是能够高产得到Fe3O4,所以他们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的质量比就是最佳质量比,由化学方程式Fe(OH)2+2Fe(OH)3△¯Fe3O4+4H2O可知Fe(OH)2和Fe(OH)3的最佳质量比为:902×107═45107.故答案为:控制Fe(OH)2与Fe(OH)3的质量比;45:107. 点评: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与与生产实践相关的题型,以含铁的物质为基本出发点,引发出含铁的氧化物的种类,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产品的制作流程. 7、(2009•厦门)NaNO2是-种致癌物质.某兴趣小组为研究水中NaNO2的含量和消除污染的方法,进行了如下目视比色法实验(比较溶液颜色深浅以测定物质浓度的方法),请你参与实验,并填空: (1)测定方法的研究 配制质量分数为0.07%的NaNO2标准溶液,分别取0、2、4、6、8、10 mL标准溶液于6支试管,加蒸馏水至总体积均为l0mL,分别加入约0.30gM粉未(M是氨基苯磺酸),振荡后制成颜色深浅不同的标准色阶.测定时取10 mL水样,加入约0.30gM粉末,振荡后与标准色阶比较,得出颜色相同的色阶所含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再按稀释比例计算出水样中NaNO2的质量分数(水和稀溶液的密度均按l g•cm-3计算). ①配制质量分数为0.07%的NaNO2溶液l000 mL,所需NaNO2的质量是 0.7g; ②用上述方法测定某水样,其与含2 mL标准溶液的色阶颜色相同,此水样中NaNO2的质量分数为 0.014%; (2)研究某水样在不同煮沸时间后NaNO2 含量的变化将另一水样用右图装置煮沸,测定不同煮沸时间NaNO2的质量分数,结果为: ①兴趣小组设计的右图实验装置用到了蒸气回流装置,其作用是 保持水的总量不变;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见此水样随煮沸时问的延长NaNO2的质量分数会逐渐 增大; (3)寻找能降低水中NaNO2含量的物质,研究消除污染的有效方法 查阅资料可知,加入醋酸或双氧水可降低水中NaNO2的质量分数,请设计实验证明少量醋酸是否有降低水中NaNO2质量分数的作用,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根据可能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专题:常规题型;压轴实验题;填写实验报告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分析:NaNO2有毒,为了研究水中NaNO2的含量和消除污染的方法 (1)利用标准溶液配制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NaNO2溶液10mL,然后分别加入约0.30g氨基苯磺酸粉末,比较颜色深浅,从而得知溶液NaNO2的含量. ①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得溶质质量. ②先求出2mL标准NaNO2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再除以10mL溶液的质量即可求得此水样中NaNO2 的质量分数. (3)设计实验通过加醋酸或双氧水的方法来可降低水中NaNO2的质量分数,包括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1)①NaNO2的质量l000 mL×l g•cm-3×0.07%=0.7g. ②(2 mL×l g•cm-3×0.07%)÷(10mL×l g•cm-3)=0.014% (2)认真分析实验装置和数据可知,①蒸气回流的目的是保持溶剂的总量不变,②NaNO2的质量分数会逐渐增大. (3)依据(1)测定方法设计实验,预测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可能的实验现象 可能的结论 取10 mL NaNO2标准溶液于试管,加入数滴醋酸或双氧水后振荡,再加入0.3gM粉末,振荡后与标准色阶比较 溶液颜色比10 mLNaNO2标准色阶的颜色浅 少量醋酸有降低NaNO2的作用 点评:该题是典型的信息型实验探究题.信息量较大,且信息比较陌生,读清题意,梳理信息是关键.对于考查学生处理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十分有益. 8、(2009•长沙)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b. 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 气密性.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E.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4)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 ①(填序号),该制备方法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O2↑. (5)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在水底下盖玻璃片).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此题是一道实验综合题,考查了仪器的识别、用途.根据实验室制取O2和CO2的反应原理及其性质,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和收集装置.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于固液不需要加热的反应,所以实验装置与制氢气相似.又因为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的检验方法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即可.同时还涉及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考察. 解答: 解:(1)属于常用仪器识别问题,必须熟知如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长颈漏斗等名称及其用途.图中的a属于常用的加热仪器酒精灯,b为收集气体的装置集气瓶. (2)为了避免制的气体不纯或溢出,所以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由于反应物属于固液不加热的反应类型,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根据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所以收集装置的应选择E.至于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检验,可以利用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进行判断,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 (4)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分解高锰酸钾.根据实验药品和反应装置、反应条件灵活选择制取方法.而此题应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的原则,所以比较后不难发现方法①不需要加热,常温下即可反应.符合此题的理念,而后两种均需要加热,会消耗能量产生二氧化碳,均不符合.反应①2H2O2═2H2O+O2↑属于分解反应类型,方程式的书写非常容易. (5)此题是对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而导致氧气不纯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的一道题,可能的原因有多种.此步骤正确的操作是事先用装满水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后,倒置在水槽里,等气泡连续冒出后才能收集,否则会使收集的氧气不纯. 故答案为: (1)酒精灯 集气瓶(各1分); (2)气密性(1分); (3)B(1分);E(1分);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二氧化碳,((1分),主要看第一句);MnO2 (4)①(1分);2H2O2═2H2O+O2↑((2分).未配平、漏写条件或↑的,共扣(1分).若选择了方法=2 ②或=3 ③,此空不给分,但不株连化学方程式,只要写对相应序号的方程式,可给分) (5)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或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在水底下盖玻璃片)((1分).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点评:本题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基本技能知识,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而且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2007•扬州)全世界每年被腐蚀损耗的钢铁材料约占全年钢铁产量的十分之一.下面是对铁的腐蚀条件及铁锈组成的探究. 问题一: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课本实验中,铁生锈所需要时间较长,某实验小组设计如下改进实验.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装置,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将C导管接人到装有水的烧杯中,微热甲装置,说明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 C导管口有气泡. (2)反应开始后,甲装置中反应现象是 产生大量是气泡,MnO2的作用 催化剂. (3)4分钟后观察:A处铁丝依然光亮,B处铁丝表面灰暗,D处铁丝依然光亮.该实验说明铁生锈主要与 水和 氧气 有关.B、D处实验现象对比说明:决定铁生锈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氧气的浓度. 问题二:测定铁锈的组成 铁锈的成分主要为Fe2O3•H2O,还含有少量的FeCO3.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测定锈铁钉的组成.取一高度腐蚀的干燥铁钉(含有少量铁),称其质量为20.08g,在N2氛围中,充分加热到质量不再减少.该过程中仅考虑发生:Fe2O3•H2O加热Fe2O3+H2O,FeCO3加热FeO+CO2↑,且不需要考虑装置中空气对本实验的影响.(碱石灰成分:CaO和NaOH固体混合物.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Fe2O3•H2O 178,FeCO3116) (1)若反应前后称得C装置总质量分别为100.00g和102.24g,则反应生成的CO2和水 蒸气的总质量为 2.24g,D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进入装置C中. (2)仅有上述实验数据,无法计算组成,若在B、C之间增加一套装置即可,则装置名称和药品为 洗气瓶、 浓硫酸. (3)经过改进后,测得m(H2O)=1.80g,m(CO2)=0.44g,请计算锈铁钉的组成. ①锈铁钉中Fe2O3•H2O的质量═ 17.8g. ②锈铁钉中FeCO3的质量═ 1.16g. ③锈铁钉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5.6%. (4)将20.08g该锈铁钉溶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气体中是否有H2? 无 (填“有”或“无”),请通过计算说明.(假设铁在H2SO4和Fe2(SO4)3,混合溶液中先发生的反应为: Fe+Fe2(SO4)3═3FeSO4,Fe2(SO4)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0)[计算过程]. 10、(2007•无锡)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下表: 气体 药品 装置组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氧气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氢气 A、C 二氧化碳(干燥) 大理石和稀盐酸 (2)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2NO+O2═2NO2).为了收集纯净的NO气体,利用下图所示仪器Ⅰ、Ⅱ,用胶管将 b_(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收集时,应先在Ⅰ中 装满水 .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初中阶段实验室的三大气体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分析比较它们所有的药品、制取和收集装置、以及反应的原理,并进行了拓展和应用. 解答:解:(1)本小题考查了实验室三大气体的制取,只要平时注意总结和对比,问题就会很容易解决,特别要注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故答案为: 药品 装置组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BD/BED 2KClO3MnO2¯△2KCl+3O2↑ 锌和稀硫酸 Zn+H2SO4═ZnSO4+H2↑ AED CaCO3+2HCl═CaCl2+CO2↑+H2O (2)题目已经给出NO的有关信息: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因此最好使用排水法,Ⅰ中就必须装满水,要使得Ⅰ中的水排干净,就必须用b连接c.故选B 装满水 点评:本题属于实验操作专题,有比较才有鉴别,本题考点明确,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综合掌握三大气体,联系NO的收集进行了拓展延伸. 11、(2007•深圳)如图中最左端的实验装置.是初三某班学生在做“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时所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 虚线画的方框中缺少添加药品的漏斗,如果让你来帮助完成实验.最好选用 C(选填字母:“A”、“B”、C”);理由是 分液漏斗易于控制反应速度(或分液漏斗易于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流速、流量、多少、快慢等)(注:答案合理均给分);收集方法是 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注:答对任一种收集方法均给分). (2)写出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H2O2MnO2¯2H2O+O2↑ (3)若要收集一瓶纯净干燥的氧气,应该选用的干燥装置是 D (选填字母“D”、“E’).实验中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64g,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13.6%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为 1000g.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气体的干燥(除水);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压轴实验题;守恒法.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实验装置解决此题;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速度很快,所以选用分液漏斗来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反应时可通过控制过氧化氢溶液的加入量来控制反应速度,故选C.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化学式、配平、条件、气体符号; (3)气体的干燥,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来除去气体中的水分;氢氧化钠溶液常用来除去气体中混有的酸性气体,不可用来除水.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要注意等式两边量的对应、量的转换. 解答:解:(1)依据实验室常用实验装置解决此题,答案为C,分液漏斗易于控制反应速度(或分液漏斗易于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流速、流量、多少快慢等)(注:答案合理均给分),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集气法(答对任一收集方法均给分). (2)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化学式、配平、条件、气体符号;答案为:2H2O2MnO2¯2H2O+O2↑ (3)浓硫酸有吸水性,可吸收气体中混有的水分,用来干燥气体.故答案选D. 解:设得到64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x克,则: 2H2O2MnO2¯2H2O+O2↑ 68 32 x 64 68x=3264 x=136(g) 需要质量分数为13.6%的过氧化氢溶液为:13.6g13.6%=1000 (g) 答:需要质量分数为13.6%的过氧化氢溶液1000克.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应该注意化学式、配平、条件、气体符号;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要注意等式两边量的对应、量的转换. 12.(2005•陕西)如图是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 锥形瓶内插有一根上端系有一小气球、下端能与白磷接触的玻璃管.引燃白磷,气球胀大,待锥形瓶冷却至高温后,气球部分缩进玻璃管内,气球缩进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小于瓶外,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这说明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颗粒不是气体,而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因而瓶内的气压小于瓶外,从而气球部分缩进玻璃管内;化学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说明两个托盘的质量仍然相等,即左盘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 解答: 解: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固体颗粒不是气体,而白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因而瓶内的气压小于瓶外,从而气球部分缩进玻璃管内; 故答案为:白磷燃烧消耗氧气,导致瓶内气压小于瓶外. 化学反应前后天平仍然平衡说明两个托盘的质量仍然相等,即左盘中的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故答案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 点评:该题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提高了学生用实验检验知识的能力. 13.(2001•上海)用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和水配制100g 10%的稀硫酸,下列仪器中一般不需要使用的是( ) A.10mL量筒 B.托盘天平 C.100mL量筒 D.250mL烧杯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的原则计算;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中所用到的仪器去分析. 解答:解:设需要该浓硫酸vml 则1.84×98%v=100×10% v=5.5ml 所需水的质量=100-5.5×1.84≈90g=90ml 所以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另外还需要用100ml量筒去量取90ml的水,稀释浓硫酸时要在烧杯中进行,故ACD均要用到. 故选B 点评:浓溶液稀释成稀溶液的原则:浓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14.(1)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化学仪器,你可能已使用过多次.请按要求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 试管. (2)某同学用如图中的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应盛放化学药品的化学式是 KMnO4. (3)若用B装置制某气体,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其它答案合理亦给分).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1)了解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熟记常见仪器的性能并会写出 (2)实验室制氧气的发生装置方法有两种;根据反应的发生装置,确定反应药品; (3)实验室通常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根据发生装置写出反应物的相关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据图示实验室常用的取少量液体相互反应的仪器为;试管 (2)根据反应的发生装置且试管内导管口处放一团棉花,确定 A 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药品的化学式是:KMnO4 (3)根据 B 发生装置,实验室可用此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或制取氧气),反应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或2H2O2 MnO2¯2H2O+O2↑) 故答案是:(1)试管 (2)KMnO4 (3)CaCO3+2HCl═CaCl2+H2O+CO2(其他答案合理亦可) 点评:熟悉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能及选用,氧气的制取装置及反应药品,掌握常见气体的反应原理 15.一定条件下,同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成正比.现用100g30%的盐酸溶液与过量的锌粉反应,为了使反应慢点而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所用的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 A.氢氧化钠 B.水 C.氯化钠稀溶液 D.碳酸钠溶液 考点:氢气的制取和检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在此题中,盐酸溶液与锌粉反应生成氢气全部来自于盐酸中氯化氢,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的大小决定了化学反应的快慢,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多少决定了生成氢气质量多少. (2)同一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与反应物的质量分数成正比,就要考虑影响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的因素;生成氢气的质量多少就要考虑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是否发生了改变.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减少了,因为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酸,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故不选; B、加水等于稀释盐酸,降低了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与锌反应减缓进行,而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 C、加入氯化钠稀溶液等于增加溶液的质量,降低了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与锌减缓反应,但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没有改变.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没有改变,故选; D、碳酸钠与盐酸反应Na2CO3+2HCl=NaCl+CO2↑+H2O,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减少了,因为氢气中的氢全部来自酸,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减少,故不选; 故选B、C 点评:从此题可以看出,改变盐酸中氯化氢质量分数的不只是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还分析一下,加入物质是不是与盐酸发生反应.如果反应,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会减小,氯化氢的质量分数也会减小,不仅影响反应的快慢,也会影响生成氢气的多少,所以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6.仓储要求控制库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对库内气体取样检查.你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取出库内气体试样? 操作方法是 :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带进仓库,倒出瓶中的水,擦干瓶子,盖上玻璃片带出即可. 考点: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要带出库内的空气,就不能混入我们周围的空气,因而所带入的收集装置内不能有空气,可以根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可以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带进仓库,这样不会混入外面的空气,倒出瓶中的水,库内的空气就会进入瓶内,擦干瓶子,盖上玻璃片带出,这样就收集到一瓶库内的空气.故答案为:将一集气瓶装满水,带进仓库,倒出瓶中的水,擦干瓶子,盖上玻璃片带出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用非常规的方法收集气体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要做到活学活用.另外要收集库内的气体还可以用注射器、气囊等. 17.浓硫酸是 无色、 油状状液体,具有 吸水性、 脱水性,溶于水时 放出大量的热,(与之类似的物质还有 氢氧化钠固体、 生石灰.)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应将 浓硫酸倒入 水中,同时不断 用玻璃棒搅拌,如果顺序反了可能 造成酸液飞溅.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回忆浓硫酸的三大性质,注意浓硫酸溶解于水时要放出大量的热,以此为根据,得出不正确答案. 解答: 解:浓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具有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三大性质,同时它溶解于水还会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如把水倒入浓硫酸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造成酸液飞溅.(遇水放热的物质还有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 故答案为:无色;油状;吸水性;脱水性;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浓硫酸;水;搅拌;酸液飞溅. 点评: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性质有很大差别,在学习时要注意对比,要理解浓硫酸的特性. 18.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废液中回收铜,得到的铜样品中含有少量的铁粉.为测定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按下述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实验. 方案一: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将铜样品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 方案二:加入过量硫酸铜溶液充分反应,将铜样品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 (1)请写出两个方案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Fe+CuSO4=Cu+FeSO4. (2)方案一反应进行完毕时的现象是 固体表面无气泡冒出. (3)用上述方案进行实验都 不能 (填“能”或“不能”)测得样品铜的质量分数,理由是 没有对原样品进行称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由于铜样品中混有铁,铁是一种活泼金属,铁能和稀盐酸、硫酸铜反应,根据得到的固体的质量都可以计算出原固体中铜粉的质量,但由于没有称量原固体的质量,因此原固体中铜粉的质量分数无法计算出. 解答:解:(1)混合物中的铁和稀盐酸、硫酸铜溶液都反应,故答案为:Fe+2HCl=FeCl2+H2↑;Fe+CuS04=FeSO4+Cu. (2)由于铁和稀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故答案为:固体表面无气泡产生; (3)由于没有对样品进行称量,因此即使能计算出样品中铜的质量,也无法求出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不能,反应前没有对样品进行称量. 点评:主要考查了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总结知识的能 19.药品是按( )来存放的. A.类别 B.颜色 C.状态 D.可燃性 考点:药品的分类;物质的简单分类.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为方便取用,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类别来存放的,如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类别分别存放药品. 解答:解:为方便取用,实验室中的药品是按类别来存放的.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药品的存放知识,属于基础实验题. 20.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在容器中装入药品后,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应从反应的实用性进行分析评价. 解答:解: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组装好装置后,应在向容器中装入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避免装入药品后发现装置气密性不好,更换部分仪器而浪费药品. 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加深对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必要性的认识 21.今天是学校化学实验室开放日,张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通过观察已知它们分别是固体和液体.张老师分别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晓聪提出了他的猜想,并设计了关于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表,请你帮助填写(只写一种猜想): 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此气体可能是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2H2O2MnO2¯2H2O+O2↑. ②晓聪想在实验室制取该气体,他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 B(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C或E或F(填序号). ③如用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 a端(填“a”或“b” )导入. (2)晓明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实验室制备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22.雨水的酸碱度可以反映大气受硫的氧化物或氮的氧化物污染的情况.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测定当地一次降雨时雨水的酸碱度,写出(1)实验用品;(2)实验步骤. 考点:溶液的酸碱度测定;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抓住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方法:用玻璃棒(或胶头滴管)蘸取少量溶液滴到PH试纸上,然后立即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解答:解: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主要会用到PH试纸,玻璃棒等,故答案为: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pH试纸,实验步骤:①用烧杯采集雨水样品一份②取一条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水样,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颜色跟比色卡对比,得到水样的酸碱度 点评:主要考查了溶液的酸碱度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3.甲同学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后,试着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氧气,实验完毕后拆取装置时发现试管炸裂.请帮甲同学分析试管炸裂的原因.(至少5种情况)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制取氧气的实验中,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试管炸裂的原因. 解答:解:在实验中若试管加热不均匀,或试管外壁有水,或试管口向上倾斜,或用酒精灯内焰加热,或在撤装置时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都可使试管炸裂. 答:试管炸裂的原因有①加热不均匀;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向上倾斜;④用酒精灯内焰加热;⑤实验完先撤酒精灯后撤导管. 点评:通过本题可以看出在实验中要严格按照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来完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4.用一个透明的玻璃瓶,装入23体积的热水,在热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在热水的上面充满氧气,旋紧瓶塞(如图). (1)操作时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燃烧;停止振荡后,白磷燃烧现象消失;若再振荡,白磷又会继续燃烧.请解释这一现象:答: 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停止振荡,白磷与氧气隔绝,白磷无法燃烧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加热¯2P2O5(写一个). (3)本实验的优点是: 操作简便,无危险性(或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实验环保,无污染.)(写一条). 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开放性简答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配注等,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3)从实验用品,操作,安全,环保方面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现象解释为: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停止振荡,白磷与氧气隔绝,白磷无法燃烧; 故答案为:用力上下振荡玻璃瓶,白磷与氧气接触并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停止振荡,白磷与氧气隔绝,白磷无法燃烧; (2)根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写配注等,白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加热¯2P2O5; 故答案为:4P+5O2加热¯2P2O5; (3)从实验用品,操作,安全,环保方面解释,本实验的优点是:操作简便,无危险性(或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实验环保,无污染等.) 故答案为:操作简便,无危险性(或实验用品简单、易得;实验环保,无污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进行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25.有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B.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才能进行收集 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来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氧气的收集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检验和收集,实验的第一步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助燃性来检验,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 解答:解:A、检查装置是否漏气是实验必做的一步操作,说法正确,故A错误. B、开始产生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氧气纯净,说法正确,故B错误.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复燃说明充满,说法正确,故C错误. D、因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说法错误,故D正确.故选D. 点评:对于实验中的操作应明确为什么这么做,不这么做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要具有严谨的学习思维. 26.小伟和小明两位同学在帮助化学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了半瓶久置的氢氧化钙粉末[Ca(OH)2],他俩决定对这瓶氢氧化钙粉末的组成进行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这瓶氢氧化钙是否已经生成碳酸钙(CaCO3)而变质? (2)进行猜想:①氢氧化钙全部变为碳酸钙、②氢氧化钙部分变为碳酸钙、③氢氧化钙没有变质. (3)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猜想参与探究,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样品粉末,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过滤.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 ②取少量滤渣(或氢氧化钙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盐酸. ① ② ① ② (4)反思与评价:根据实验结论,你认为该瓶氢氧化钙 部分(选填“全部”、“部分”或“没有”)变质. (5)联想与启示:氢氧化钙变质是由于与空气中的 CO2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因此氢氧化钙应 密封保存.氢氧化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a(0H)2=CaCO3↓+H2O.通电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碱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氢氧化钙变质后,生成碳酸钙.碳酸钙难溶于水,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是否溶于水,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是否完全变质.根据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然后根据是否有气体产生来判断是否变质生成碳酸钙. 解答:解: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同时,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若滴加酚酞试液时,酚酞变红色说明氢氧化钙还有剩余.滴加盐酸,有气泡冒出时,说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碳酸钙生成. 故答案为: (3)①现象:酚酞变红色;结论:氢氧化钙还有剩余 ②现象:有气泡冒出;结论:说明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有碳酸钙生成 (4)部分(或没有,或全部) (5)CO2;密封;CO2+Ca(0H)2=CaCO3↓+H2O 点评: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而氢氧化钙微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但碳酸钙能溶于酸. 27.熄灭酒精灯应该 用灯帽盖灭,依据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打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流出着火应 用湿抹布扑灭,依据的原理是 隔绝氧气.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加热器皿-酒精灯.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答本题. 解答:解:熄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打翻燃着的酒精灯,使酒精流出着火应用湿抹布扑灭,依据的原理是隔绝氧气.故答案为:用灯帽盖灭;隔绝氧气;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 点评:本题综合酒精灯的使用考查了事故处理方法及灭火原理,密切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2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对一种工业废水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假设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用化学式回答: (1)当废水溶液中仅含一种溶质时,该溶质是 FeCl3. (2)当废水溶液中仅含多种溶质时,除(1)中的溶质外,还可能存在的盐是 NaNO3, NaCl, Fe(NO3)3.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AB+CD═AD+CB不难推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说明原废水中一定含有Cl-,而在有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Fe(OH)3和硝酸钠生成,说明有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铁,因此废水溶液中一定还有Fe3+ , 在不影响图中现象的同时,废水还有可能含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则当废水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一定是FeCl3,而当废水中含有多种溶质时,还有可能含有硝酸钠、硝酸铁或氯化钠. 解答:解:往废水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说明原废水中一定含有Cl-,而在有色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Fe(OH)3和硝酸钠生成,说明有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铁,因此废水溶液中一定还有Fe3+, 在不影响图中现象的同时,废水还有可能含有钠离子、硝酸根离子,则当废水中仅含有一种溶质时,该溶质一定是FeCl3,当废水中含有多种溶质时,还有可能含有硝酸钠、硝酸铁或氯化钠.答案为(1)FeCl3(2)NaNO3,NaCl,Fe(NO3)3点评:主要考查了有关物质间的复分解反应,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9.指出图中倾倒液体药剂时的错误: (1) 试管直立试管要略微倾斜(2) 标签朝下标签朝向手心(3) 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离开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4) 瓶塞正放在试验台上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倾倒液体时要注意四点,试管要略微倾斜,标签朝向手心,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解答:解:实验室倾倒液体时要注意四点:①试管要略微倾斜以免液体外流②标签朝向手心以免液体外流污染标签③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以免液体外流④试剂瓶塞正放在实验台上以免污染试剂和腐蚀试验台. 故答案为:①试管直立 试管要略微倾斜;②标签朝下 标签朝向手心;③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离开 试管口与试剂瓶口接触; ④瓶塞正放在试验台上 试剂瓶塞倒放在实验台上. 点评:实验室取用液体药品同学们要会正确操作. 30.请结合下列实验室中的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若提供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或C(填“A”、“B”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2H2O+O2↑;若提供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填“A”、“B”或“C”),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ClO3═2KCl+3O2↑. (2)从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可以回收二氧化锰,操作步骤依次是溶解、 过滤、洗涤、干燥,你所填写的这步操作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包括漏斗、烧杯、玻璃棒. (3)若提供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且要求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C(填“A”、“B”或“C”);若要得到干燥的二氧化碳,还需选用D装置,该装置中应盛放 浓硫酸(填试剂名称),气体从 a端进入(填“a”或“b”);若最后用E装置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从 c端进入(填“c”或“d”).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规题型;压轴实验题;实验设计题;实验装置连接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解题时要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特点,特别是C装置涉及到反应是气体压强的问题,要正确的分析实验过程中容器内压强的变化;混合物分离涉及到难溶性杂质的分离要牢记操作步骤且知道题目是要得到哪一种物质.最后涉及到洗气瓶的使用,内容物为液体的一般是气体要长进短出. 解答:答:(1)B和C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所不同的是反应过程中是否能控制反应的进行. 故选B或C,2H2O2═2H2O+O2↑ 用氯酸钾制氧气是固体反应且反应需加热. 所以答案为:A,2KClO3═2KCl+3O2↑ (2)要注意问的是过滤这一步中用到的玻璃仪器, 故答案为:过滤,漏斗、烧杯、玻璃棒 D为洗气装置内为液体,所以为能把气体彻底干燥应由a通入气体,干燥气体一般使用的干燥剂浓硫酸居多, 故选C,浓硫酸,a,c. 点评: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要根据反应物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装置,制取氢气与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一般相同,但课本中这一装置不利于控制反应的进行,因此又出现了诸如C一类的装置,这类装置要求能分析实验过程找到实验优点. 31.据媒体报道,2010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我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其表面呈绿色,小芳查阅资料得知,这是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生成了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生成三种氧化物. (1)制作兔首鼠首的青铜合金材料属于( A):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根据铜绿的化学式,你认识铜绿的形成是铜与 CO2、 H2O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CO2+O2+H2O═Cu2(OH)2CO3. (3)为探究铜绿的组成,小芳同学从其它铜器上取下适量的铜绿,放入右图所示装置中,加热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绿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现象说明,铜绿加热后可生成 CuO、 CO2和水. (4)为验证铜绿的组成中含有铜元素,你能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吗?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可能的现象及结论. 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变为蓝色,再插入铁丝,有红色的物质生成,证明原铜绿中含有铜元素. 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合金;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是容易生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铜绿受热能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能和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解答:解:(1)青铜合金材料属于金属材料.故填:A. (2)根据铜绿的化学式可知,铜绿的形成是铜与二氧化碳、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故填:CO2、H2O. 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铜绿的化学方程式为:2Cu+CO2+O2+H2O═Cu2(OH)2CO3 . (3)铜绿受热能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现象为:绿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绿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uO;CO2. (4)验证铜绿的组成中含有铜元素的操作步骤、可能的现象及结论为: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溶液变为蓝色,再插入铁丝,有红色的物质生成,证明原铜绿中含有铜元素.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铜绿的形成和铜绿受热分解的实质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32.自然界的矿物中有一种重晶石矿的主要成分是BaSO4,它不溶于任何酸、碱和水,纯净的硫酸钡可供医疗等方面应用,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重晶石和焦炭为原料,制取纯净硫酸钡,部分流程如下(设矿物中杂质不与焦炭反应,也不溶于水): 按要求填空: (1)步骤①中,哪些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哪些元素化合价降低了? C,S (2)写出步骤②溶液A中溶质的化学式: BaCl2 (3)出利用溶液A中的溶质主要原料制取BaSO4的化学方程式: BaCl2+Na2SO4=BaSO4↓ +2NaCl. (4)有同学指出,上述步骤②产生有毒气体H2S,应将方法加以改进,请你提出改进意见,使该实验既不产生H2S又能获得纯净BaSO4,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可在步骤②中加入Na2SO4溶液,过滤,洗涤后可得纯净BaSO4,BaS+Na2SO4=BaSO4↓+Na2S.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掌握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的原则就可求出某种元素的化合价;弱酸盐能够和强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弱酸,在复分解反应中必须有水、沉淀或气体生成,因此可将生成硫化氢气体的反应换成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即可. 解答:解:(1)由于在硫酸钡中,硫元素是+6价,氧元素是-2价,钡元素是+2价,在单质C中碳元素是0价,而在生成物一氧化碳中碳元素是+2价,氧元素为-2价,在硫化钡中钡是+2价,硫元素为-2价,因此在步骤①中化合价升高的有碳元素,降低的是硫元素,故答案为:C,S (2)由于BaS+2HCl=BaCl2+H2S↑,因此步骤②溶液A中的溶质是氯化钡,故答案为:BaCl2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若有硫酸钡生成,应选择一种含有硫酸根离子的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因此我们可以选择稀硫酸、硫酸钠溶液或者硫酸钾溶液,故答案为:BaCl2+Na2SO4=BaSO4↓+2NaCl(合理即可) (4)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把BaS→BaSO4 ,且不生成有毒气体,因此应该选用可溶性的硫酸盐,故答案为:可在步骤②中加入Na2SO4溶液,过滤,洗涤后可得纯净BaSO4,BaS+Na2SO4=BaSO4↓+Na2S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元素的化合价的计算,培养学生对有关知识的应用. 33.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作无公害的消毒杀菌剂和漂白剂等.在有少量催化剂(如二氧化锰)的条件下,它能迅速分解,在实验室里用来制取氧气的双氧水浓度不超过10%.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2)若在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反应装置是下列三个装置中的 B(填字母).选用该装置的主要理由是 可以获得稳定的气流. (3)怎样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结论,方法越多越好).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装置,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1)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2)三个反应装置中A简易,B可以控制反应速度,C漏斗的管长,故选用B装置,故选B;可以获得稳定的气流; (3)分别取两瓶无色液体一定量的样品,分别加入二氧化锰,有气体冒出的是双氧水,则另一个是水.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装置,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34.下列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器的是( ) A.烧杯 B.锥形瓶 C.量筒 D.集气瓶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仪器的使用. 解答: 解:A、烧杯可作反应容器,反应放热也不会影响烧杯的使用,故A错误. B、锥形瓶在制取气体的简易装置中经常作反应容器,故B错误. C、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有刻度,当反应容器时,若反应放热使其刻度不准,量筒不能使用,故C正确. D、集气瓶可作有气体参加反应的反应容器,如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学生应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的问题,比如本题量筒在常温使用,没有0刻度等都要熟练掌握. 35.某化学兴趣小组根据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探究.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编号仪器名称:a 试管,b 长颈漏斗;在实验时,若发现酒精灯里有足够的酒精,却不能点燃,其可能原因是 酒精灯不用时没有盖上灯帽致灯心留有水份.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用C和D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原因是 试管口没有塞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 (3)若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BEF(或AEF) (填字母),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4)图示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使二氧化碳与水隔离,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 没有(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5)由(2)(3)可得出:C装置适合于 ②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A、B装置适合于 ③反应制取气体的实验.(填序号) ①固体 ②固体和固体加热 ③固体和液体不需加热.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量气装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是实验综合题.要熟悉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的选取原则和仪器的连接次序,仪器名称识别如酒精灯、铁架台、集气瓶、长颈漏斗等,同时涉及了对实验现象的做出正确分析与判断,如(1)中的酒精灯为何点不着?(2)实验室制取氧气为何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4)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为何放一层植物油?这些都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有注意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注意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一个属于分解反应,而另一个为复分解反应. 解答: 解:(1)a属于可以作为发生装置的试管,b属于可以加入液体的仪器长颈漏斗;正确的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是用完后,随时将灯冒盖上,否则由于酒精的挥发性,致使灯心留有水份不易点燃.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属于需要进行加热的反应类型,所以发生装置可以选择C,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而用C和D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原因是试管口没有塞一小团棉花,造成在加热时一部分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所以致使水槽水变红色. (3)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的选取时,应注意A和B的区别,A、B均属于固液不需要加热的反应类型的发生装置,但是A与B的区别是A不能随时加热液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和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反应的原理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于石灰石和稀盐酸不需要加热的反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A或B,由于二氧化碳微溶于水,收集装置只能选择E,F装置用于酸性气体的干燥装置,所以此题的组合为BEF(或AEF). (4)由于二氧化碳微溶于水,在水面放一层植物油,目的防止与水反应.避免了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造成误差. (5)此题是对本题的发生装置一个小总结,对于A或B适合固液不加热的反应类型,而C适合固-固加热的反应类型. 故答案为:(1)a:试管b:长颈漏斗;酒精灯不用时没有盖上灯帽致灯心留有水份. (2)2KMnO4≜K2MnO4+MnO2+O2↑,试管口没有塞一小团棉花,造成高锰酸钾粉末通过导管进入水槽; (3)BEF(或AEF)CaCO3+2HCl=CaCl2+H2O+CO2↑ (4)使二氧化碳与水隔离,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没有; (5)②,③. 点评:本题包含了丰富的实验基本技能知识,不仅要求学生熟悉实验仪器,而且要求学生对实验原理有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考查了学生对于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做出正确的分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36.在一个干燥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段燃着的蜡烛,玻璃杯口盖一块平整的玻璃片,以使杯口密封.过一会儿蜡烛熄灭了,这是什么原因?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②隔绝氧气或空气 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根据灭火的原理可知;干燥的玻璃杯中放一小段燃着的蜡烛,玻璃片将杯口密封,蜡烛燃烧过程中逐渐消耗尽玻璃杯中的氧气,所以过一会儿蜡烛便熄灭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知识的理解,并灵活应用到现实生活中以及实际解题当中 37.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 C 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 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 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 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左偏右移,右偏左移”即可判定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指针稍微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偏斜,说明左边的物体质量大于右边砝码的质量; 又知是稍微向左偏斜, 所以,在通过加砝码显然不行,应该向右边移动游码,从而使天平平衡;故选C. 点评:在使用天平时,在称量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移动平衡螺母. 38.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他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再测定,则他所测得的未知溶液pH将(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置于干燥的PH试纸上,通过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 此题中PH试纸已经用蒸馏水湿润,稀释了待测溶液,故无法确定. 解答:解:此题中PH试纸已经用蒸馏水湿润,稀释了待测溶液,而溶液本身的酸碱性不确定,若溶液为酸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增大,若溶液为碱性,经蒸馏水稀释后,所测PH要减小,所以无法确定PH是偏大还是偏小,故选D. 点评:本次考查了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正确的操 39.现有仪器①集气瓶;②铁架台;③量筒;④烧杯.请在下列空格中填上所需仪器的序号 (1)用于量度液体体积 ③; (2)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①; (3)用于配制溶液或者作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④; (4)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 ②.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回忆基本操作,归纳仪器的名称和用途,得出答案. 解答:解:(1)量筒的用途是量度液体体积. (2)集气瓶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还可以作为燃烧实验的反应容器. (3)烧杯可用于配制溶液或者作较大量试剂反应的容器. (4)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在加热,过滤或蒸发时使用. 故答案为:(1)③;(2)①;(3)④;(4)②.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基本操作是中考重点之一,了解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是最基本的要求.. 40.超氧化钾(KO2)是一种黄色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在潜水艇中用它作制氧剂,供人们呼吸之用,它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KO2+2CO2═2K2CO3+3O2,某学生为了验证这一实验,以大理石,足量的盐酸和超氧化钾为原料制取O2,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应从下图1~3中选择 图2.C装置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白色固体变成蓝色.为了检验E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在取出集气瓶后,用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现象是 木条复燃. (2)若E中的石灰水出现少量的白色沉淀,这是因为 在D中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随氧气进入到E中,生成了碳酸钙. (3)表明D中的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的现象是 D中的黄色固体全部变成白色,且E中浑浊明显.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抓住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固液混合而且不需要加热,因此在反应装置的选择上应该注意,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检验方法主要是根据这两种物质的性质来决定,认真分析资料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4KO2+2CO2═2K2CO3+3O2,超氧化钾是一种黄色固体. 解答:解:(1)由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是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是固液混合且不需要加热;硫酸铜是白色固体,遇到水就会和水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硫酸铜;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常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故答案为:图2,白色固体变成蓝色,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 (2)E中的石灰水出现少量的白色沉淀,说明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即二氧化碳没有全部参与化学反应,故答案为:在D中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没有参与反应随氧气进入到E中,生成了碳酸钙 (3)D中的超氧化钾样品接近反应完毕时,说明超氧化钾全部变成了碳酸钾,已经不能再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会看到E中的浑浊现象越来越严重,故选D中的黄色固体全部变成白色,且E中浑浊明显 点评:主要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41.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酒精灯.,② 试管.; (2)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择发生的装置为(填写装置代号,下同) B.,将药品加入装置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该装置收集的气体所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分析:抓住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和依据进行作答. 解答:解:(1)酒精灯,试管 (2)由于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是固液混合且不需加热,故选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而且能溶于水,故选D,密度比空气大,CaCO3+2HCl═CaCl2+H2O+CO2↑ 42.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试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C或 D.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该装置还可用于制氢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3)乙炔又称电石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跟空气接近、不溶于水的气体;工业上常用它燃烧产生的高温来切割和焊接金属;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你认为制取乙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收集装置是 C.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装置连接题. 分析: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反应物的状态、反应的条件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固体加热型,②固液混合型;气体的收集装置和气体的性质有关,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是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应是密度比空气大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应是密度比空气小且不和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的气体. 解答: 解:(1)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是一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略大,故答案为:试管,A,D (2)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属于固液混合型,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常用锌粒和稀硫酸,故答案为:B,Zn+H2SO4=ZnSO4+H2↑ (3)由于实验室用电石(固体)与水反应制取乙炔,应属于固液混合型,而且乙炔的密度跟空气接近、不溶于水,因此应该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故答案为:B,C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方法,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43.某班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某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发现实验桌上已摆放了下列仪器可供选用(铁架台省略). (1)组合一套制取CO2的实验装置,你选用的仪器是 ACF(或DCF或DCD)(填字母). (2)为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可把产生的气体通入E装置中,则E中盛装的试剂是(填名称) 紫色石蕊试液.,写出E中反应的现象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如果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用的试剂是 H2O2与M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MnO2¯2H2O+O2↑. (4)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 物质 制取气体的药品 气体的物理性质 制取气体的反应条件 氯气 二氧化锰固体、浓盐酸液体 需要加热 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 制取氯气 不可以.(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氯气可以采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探究氧气的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比较法. 分析:该题属于考查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气体的选取与反应原理的考查,重点考察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制取.(1)只要知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的装置原理即可(2)要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3)需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能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4)应该知道装置选择的依据及气体收集的依据. 解答:答:(1)二氧化碳制取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反应不需要加热,故选ACF(或DCF或DCD). (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酸遇石蕊变红,故答案为:紫色石蕊试液(1分)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3)要选择反应物的状态及条件与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条件相同的反应,故答案为:H2O2、MnO2(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2H2O2MnO2¯2H2O+O2↑ (4)不可以(因为制取氯气需要加热);向上排空气法(应为氯气密度比空气大) 点评:根据气体选装置,根据装置选制取气体,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44.现有①集气瓶、②量筒、③药匙、④烧杯等仪器.请在下列空格中填上所需仪器的序号. (1)量取液体体积的是 ②; (2)取用固体药品的是 ③; (3)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①.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 分析:熟知常用仪器的用途即可顺利解答本题.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固体一般用药匙.集气瓶常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解答:解:(1)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用量筒,所以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时可用量筒; (2)取用固体一般用药匙. (3)集气瓶常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故答案为:(1)②;(2)③;(3)①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作用,只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稍加留心即可作 45.某无毒气体的密度约是空气密度的5/9,且极难溶于水,在空气中不易变质.那么收集该气体所用的方法是: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 ) A.①或② B.①或③ C.②或③ D.①②③均可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决定. 解答:解: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且在空气中不易变质,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 4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灼热的氧化铁中通入CO,黑色粉末变红 B.稀盐酸中插入铁丝,产生大量气泡,溶液逐渐变蓝 C.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考点: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A、氧化铁是红褐色的,刚生成的生铁是黑色的; B、氯化亚铁溶液的颜色是浅绿色; C、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铜是红色的; D、氢氧化铜是一种蓝色的沉淀. 解答:解:A、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现象是红褐色粉末变黑;故A错误; B、铁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故B错误; C、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的铜是红色的,所以反应现象是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故C正确; D、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故反应现象是出现蓝色沉淀,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此题所考知识点较多,重点对它们的一些反应现象的进行了描述,并对现象和性质的描述进行了对比. 47.如图是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依据: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我对气体的猜想 我猜想的依据是 (2)请设计实验,检验上述三种猜想的正确性.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及操作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及结论 (3)从获得气体的难易和经济性考虑,若只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最好使用的气体是: 干燥的空气 48.甲、乙两同学想了解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性.他们做了以下研究: 实验操作 检测结果 甲同学 取pH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氢氧化钠溶液沾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乙同学 将pH试纸直接浸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pH>7 (1)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可得出氢氧化钠溶液酸碱性的结论: 显碱性. (2)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你认为 乙同学操作不规范.为什么?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而乙同学将PH 试纸直接浸入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做会污染试剂,所以是错误的. (3)如果实验室没有pH试纸,又要一次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可选用 紫色石蕊试液来进行实验,该试剂从 紫色变成 蓝色,能确定其显碱性;若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氢氧化钠溶液,一瓶浓溶液、一瓶稀溶液 不能(填能或不能)用该试剂测定其浓稀,原因是 酸碱指示剂只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确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即浓稀. 考点:探究酸碱的主要性质;酸碱指示剂的使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溶液的酸碱性测定.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常温下,若PH值>7,该溶液显碱性,若PH 值<7,该溶液显酸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而乙同学将PH 试纸直接浸入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做会污染试剂,所以是错误的. (3)紫色石蕊试液是指示剂,酸使它显红色,碱使它显蓝色,指示剂只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确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即浓稀. 解答:解:(1)常温下,若PH值>7,该溶液显碱性,若PH 值<7,该溶液显酸性,通过分析题干可知:溶液PH值>7,故答案为:显碱性; (2)乙同学将PH 试纸直接浸入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做会污染试剂,故答案为:乙 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取PH 试纸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滴在PH 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而乙同学将PH 试纸直接浸入氢氧化钠溶液,这样做会污染试剂,所以是错误的. (3)紫色石蕊试液是酸碱指示剂,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酸碱指示剂只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确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即浓稀, 故答案为:紫色石蕊 紫 蓝 不能 酸碱指示剂只能确定溶液的酸碱性,不能确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即浓稀. 点评:石蕊和酚酞都可作为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显红色,遇碱显蓝色,酚酞遇酸无色,遇碱显红色. 49. 课堂上同学们利用甲图装置做过氧化氢分解实验时,带火星的木条很难复燃,于是老师加了一个U形管,如乙图,带火星的木条较易复燃.请回答: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02催化剂¯2H2O+02↑. (2)改用乙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原因: 除去水蒸气. (3)根据(2)中推测的原因,请你设计一个新的改进装置(可用图示或用文字叙述改进要点). 加干燥管,用浓硫酸或固体氢氧化钠等(用图表示也可)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实验室用加热5%的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由于氧气中含有的水分多,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图乙将制得的氧气通过u型管使水蒸气冷却除去,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了.设计实验时应从这反面考虑. 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二氧化锰),反应原理为2H202催化剂¯2H2O+02↑. (2)乙装置将生成的氧气通过了放在冷水中的u型管使氧气中的水蒸气冷凝除去了. (3)从除去水蒸气方面考虑,设计实验可加干燥管,用浓硫酸或固体氢氧化钠等. 点评:该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诣在告诉我们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不合适,用催化剂的方法更好. 50. 如右图所示有一瓶刚收满的无色无毒气体.请你对该瓶气体作出猜想,并验证它是何种气体? 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首先题中要求是一种无色无毒的气体,常见的无色无毒的气体的有我们常见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然后我们根据氧气有助燃的性质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再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一特性,所以我们向瓶中注入少量的石灰水来检验. 解答:解:因为氧气的性质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的性质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它们的性质决定验证方法. 猜想 验证方法及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氧气 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 向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 木条复燃 石灰水变浑浊 是氧气 是二氧化碳 点评: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猜想,并对此进行事实现象验证的能力,要求学生对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得以运 51. 小刘在量取10ml液体时居高临下地读数,则他实际所取得的液体体积( ) A.等于10ml B.大于10ml C.小于10ml D.无法确定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可画出图示帮助分析,从中得出合理正确的答案. 解答:解:使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但实际所取得的液体体积偏小;仰视会使读数偏小,但实际所取得的液体体积偏大. 故选C. 点评:量筒的使用是化学中考重点考点之一,需要认真掌握,对错误读数的方法造成的后果要有明确 5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试管外壁,后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 B.加热盛有固体药品的试管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压轴实验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进行解答; 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该将试管口略 向下倾斜,避免产生的水回流炸裂试管;进行解答; C、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D、根据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放进烧杯里,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并用玻璃棒不停得搅拌,因为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要搅拌,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导管插入水中,手握住试管,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不漏气;故A操作错误; B、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该将试管口略 向下倾斜,避免产生的水回流炸裂试管;故B操作正确; C、根据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故C操作正确; D、根据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放进烧杯里,然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倒入,并用玻璃棒不停得搅拌,因为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要搅拌;故D操作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53.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红.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做结论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本题中,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是一种假设. 解答: 解: A、没有做实验,就无法观察现象,故选项错误; B、本题给出的信息中,没有做实验,故选项错误; C、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象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这些同学的看法属于建立假设.故选项正确; D、没有做实验,也不能得出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要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中. 54. 现用下列装置制取初中常见的气体.请回答. (1)写出仪器①、②的名称:①是 试管,②是 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 (3)利用C装置,通过分解反应可制得的气体是(写化学式) 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其收集装置应选用 D或F(填编号). (4)利用C装置,通过复分解反应可制得的气体是(写化学式) CO2,其收集装置应选用 D(填编号). (5)检验装置A气密性的具体方法是 将其导管口一端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住试管,如果水中产生少量气泡,说明气密性良好.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规题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考点属于基本的实验技能专题,在考查基本操作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个错误装置.只要明确固体与固体是需要加热的装置,B中的试管口朝上是个错误操作.本题中还要明确制气体的反应的方程式属于哪一个基本反应类型,前后对应就可以解决问题;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就可以选择. 解答:解:(1)熟记实验仪器的名称即可,故答案为:试管 酒精灯(2分)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B是个错误装置,故选A(1分)2KMnO4=K2MnO4+MnO2+O2↑(2分) (3)C装置不需要加热,还得要用分解反应制气体,那应该是氧气,氧气的收集方法有两种.故答案为:O2(1分)2H2O2═2H2O+O2↑(2分)D或F(1分) (4)C装置不需要加热,通过复分解反应可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故选CO2(1分)D(1分) (5)考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这个实验基本操作,故答案为:将其导管口一端浸入水中(1分),再用手紧握住试管(0.5分),如果水中产生少量气泡(0.5分),说明气密性良好. 点评:本考点基础性强,在装置图中加了一个错误操作,考查学生分析鉴别能力的同时,也能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55. 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进行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体发生装置可能相同 B.反应条件相同 C.气体收集方法可能相同 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主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不同的发生装置,根据生成的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解答:解:由于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在常温下进行,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则需要加热,因此它们的发生装置不可能相同;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密度都比空气要大,因此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了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装置和收集装置选择的依据 56. 09年某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的抽签考查考题中,小华同学抽到的题目是“以鸡蛋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CO2”.小华完成该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1)小华上述操作过程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B(填字母序号). (2)A中,松手片刻后,看到烧杯内的导管中形成一段 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3)若要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CaCO3中的CO32-只要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观察到 混浊(有沉淀产生)现象即可(鸡蛋壳中的杂质不干扰反应现象).若所加试剂正确,但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则原因可能是 可能是稀盐酸过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1)根据实验操作要求进行对照即可知道错误操作; (2)根据实验操作对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要求解答; (3)根据碳酸钙是沉淀这一性质解答即可. 解答:解:(1)使用细口瓶倾倒液体药品,操作要领是“一放、二向、三挨、四流”.即先拿下试剂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拿起瓶子,瓶上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让液体沿试管内壁慢慢地流入试管底部.而小华把试剂瓶塞随便放置.故B操作错误; (2)在检查装置气密性时,装置内的气体会受热膨胀,从而通过导管溢出,但也有可能是其它原因导致,因此还必须观察水柱是否上升.水柱上升是因为内部气体溢出后压强减小,外压大于内压,因而会产生水柱,综合可证明装置气密性完好. (3)因为蛋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故在反应后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观察到有浑浊现象;实验刚开始阶段却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可能是由于碳酸钠先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故答案为;(1)B;(2)水柱;(3)Na2CO3,混浊(有沉淀产生),可能是稀盐酸过量[或其他合理答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正确掌握,以及对实验现象的熟悉程度. 57. 若用图装置来制取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中的( ) ①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②反应不需要加热 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④制得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根据发生装置可确定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根据收集装置可确定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 解答:解:该发生装置属于固-液不加热型,选用该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该收集方法属于向上排空气法,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取,解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发生装置和收集 58. 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加热¯K2MnO4+MnO2+O2↑. (3)实验室用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若要获得干燥的氢气,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浓硫酸(填写试剂名称);如果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 c端进入(填“b”或“c”). (4)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CO2↑+H2O,若将B装置改进为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的优点是 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随开随停. (5)若用F装置来测量生成的CO2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防止CO2溶于水,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 无(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仪器的装配或连接;氧气的制取装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直接写出仪器名称 (2)制取氧气需要“固+固 加热” 型装置 (3)制取氢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制取氢气使用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可在B或C装置中进行 (4)根据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来写出化学方程式,将固体药品放在多孔隔板上,将液体药品放在试管中,从操作是否简单、是否节约药品、是否方便使用等方面分析. (5)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加入植物油能够阻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是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答:解:(1)直接写出仪器的名称为: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符合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 (3)制取氢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制取氢气使用锌和稀硫酸即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在用E装置来收集气体时,要短进长出 (4)直接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将B换成C,则当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下移入液体药品中,当不需要气体时,将多孔隔板向上移出液体药品,从而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5)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加入植物油能够阻止二氧化碳与水接触,是实验结果更准确,由于广口瓶中的气体不能够排尽,故广口瓶中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 (2)A; 2KMnO4 加热¯K2MnO4+MnO2+O2↑ (3)Zn+H2SO4═ZnSO4+H2↑; 浓硫酸; C (4)CaCO3+2HCl=CaCl2+CO2↑+H2O; 能够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随开随停 (5)防止CO2溶于水; 无 59. 下图是小明探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物质性质的操作过程示意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胶头滴管,b是试管夹 B.操作中有错误的是步骤一和步骤三 C.步骤二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出现 D.滴加硫酸铜溶液时把a伸入试管,以防止液体溅到试管外壁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取下瓶塞时应该倒放在桌上;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根据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的操作要领作出判断与选择. 解答:解:A、a是胶头滴管,b是试管夹. B、第一步中的瓶塞正放在了桌上,正确的方法是:取下瓶塞时应该倒放在桌上,第三步是用酒精灯的焰心加热,正确的方法是: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的外焰,故选项中的这两种方法都不正确. C、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第二步操作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产生. D、使用胶头滴管滴入试剂时,胶头滴管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所以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观察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0. 何老师在设计“钢铁腐蚀”实验时,考虑到还原性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于是他先用饱和食盐水润湿试管内壁,然后洒入铁粉,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导管内的红色水柱上升2格,需要20分钟.后来,在王老师的建议下,他在铁粉里掺入了少量1种黑色粉末,结果红色水柱上升5格只需3分钟,请问掺入的黑色粉末是什么?由此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考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接触面积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加入氧化性比铁高的一种物质也就是活泼性低于铁的物质,可以使铁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实际上是增加了电子的交换面积. 解答: 解:(1)铁粉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较大,加入活泼性低于铁的粉末物质,可以使铁粉和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本题中是掺入了一种黑色粉末使反应速度加快,也就是活泼性低于铁的黑色粉末应该是碳粉.故答案为:黑色粉末为碳粉 (2)因为钢铁中含有一定比例的碳颗粒所以钢铁比纯铁更易被氧化,故结论为:钢铁比纯铁更易被氧化.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钢铁比纯铁更易被氧化是很好的探究性题,但是本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 61. 有一批混有MnO2的KMnO4样品.一位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装置去检验其纯度.取4.00g样品放入图中充分加热,直到反应完全,并用下图的装置测量出生成氧气的体积.氧气的密度为1.41g/L,溶于水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浓H2SO4具有吸水性,在此作干燥剂) 请回答:(1)写出a仪器名称: 试管. (2)指出A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是: 试管口向上,该错误可能造成的后果 产生的水蒸气倒流入试管的底部使试管炸裂. (3)撤去B装置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 无(填“有”或“无”),原因: 该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故不需要干燥. (4)改正A的错误后,A的装置还可用作下列哪一种气体制取: A. A.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的混合物制NH3 B.加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Cl2 C.加热浓H2SO4和酒精混合物制C2H4 (乙烯) (5)反应结束,量筒内液面处于227mL刻度处(量筒内外液面高度一致),则气体质量为 0.32gg.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量气装置;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熟悉常见仪器,了解名称.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分析; (3)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分析; (4)根据A装置适于的反应物的状态分析; (5)根据公式m=ρ•v计算即可. 解答:解:(1)图中a是反应容器试管.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试管口应向下倾斜. 故答案为:试管口朝上;产生的水蒸气倒流入试管的底部使试管炸裂. (3)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水分,而此装置是排水法收集氧气,无需干燥. 故答案为:无;该装置为排水法收集氧气,故不需要干燥. (4)A装置适于“固固加热反应”,所以只有A适合.故选A. (5)根据公式m=ρ•v可知氧气的质量=l.41g/L•0.227L=0.32g.故答案为:0.32g. 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步骤以及相关的计算,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综合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2.(1)要组装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下列仪器中的 a、d、g、h(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KMnO4 △¯K2MnO4+MnO2+O2↑; (2)实验室还可用下图的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MnO2¯2H2O+O2↑;此装置中锥形瓶可用上图所给仪器中的 c或d或f;替代(填序号).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CO2. (3)若用下图的装置经过较长时间仍没有收集满一瓶气体,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可能是装置漏气,或药品的量不足.(写一条即可).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装置连接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根据反应物的状态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选择发生装置;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条件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2)观察图形可知,此装置适用与固液不加热反应,据此写出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式;此装置还可用于制取二氧化碳; (3)从可能是装置漏气或药品不足,所以收集不到气体考虑. 解答:解:(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氧气,是固体加热反应,可用试管做反应容器,铁架台用于固定试管,用酒精灯加热,带导管的橡皮塞封闭试管,并导出气体;化学反应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2)此装置适用于固液不加热反应,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可以制取氧气,化学反应式是:2H2O2 MnO2¯2H2O+O2↑;此装置中的锥形瓶可用上图中的集气瓶、试管、烧瓶代替;此装置还可用于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3)较长时间仍没有收集满一瓶气体,可能是装置漏气,或药品的量不足. 故答案为:(1) a、d、g、h; 2KMnO4 △¯K2MnO4+MnO2+O2↑; (2) 2H2O2 MnO2¯2H2O+O2↑; c或d或f;; CO2. (3)可能是装置漏气,或药品的量不足..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实验装置的选取和连接,以及化学反应式的书写,属于基础知识,同时也是常考题型,同学们应在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能够灵活应用. 63. 如图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所标的仪器名称:A 酒精灯,B 铁架台,C 试管,D 集气瓶; (2)指出图中的五处错误:① 未用外焰加热,② 未夹持在离试管口13处,③ 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④ 伸入试管的导管过长,⑤ 伸入集气瓶的导管未伸到底部.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收集氧气的装置图中用到的仪器和装置图出现的错误. 解答:解:(1)根据图中所标,知A 是酒精灯,B 是铁架台,C是试管,D 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酒精灯;铁架台;试管;集气瓶. (2)根据与正确装置的对比和原理可知,用酒精灯的内焰加热温度低是错误的,试管的夹持位置不对,试管口不该向上,伸到试管的导管过长而不利于氧气的排除和装置中原有空气排不干净,集气瓶中的导管过短,无法排除瓶中的空气. 故答案为:未用外焰加热;未夹持在离试管口13处;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伸入试管的导管过长;伸入集气瓶的导管未伸到底部. 点评:应熟悉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仪器,明确仪器的使用及注意问题,在具体的实验中要注意规范和原理来确保实验的成功. 64. 金属与人类生活、生产密不可分. (1)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来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原因. ①铁生锈的条件是 水分和氧气;写出一条防止课桌腿生锈的方法 刷漆. ②一段时间后,右图中可观察到 a处锈蚀最严重和 塑料瓶变瘪的现象. (2)锰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锰的氧化物是不锈钢的保护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1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锰、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中锰的化合价为+2价),现象如表: 金属种类 锰(Mn) 镁 铜 与盐酸反应 略慢 快 无明显现象 上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镁>锰>铜;写出锰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2HCl═MnCl2+H2↑. 2金属与酸的反应存在某种规律,请你分析下表中的数据,找到对应关系. 等质量的金属(a克)与足量盐酸反应 镁 铁 锰 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4 56 55 产生氢气的质量(g) a/12 a/28 a/27.5 找到的规律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信息给予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铁在潮湿空气中与氧气、水共同作用而生锈.因铁生锈会消耗空气中的氧气,导致塑料瓶内压强减小,在大气压作用下,塑料瓶变瘪,说明空气与铁生锈有关.铁制品与水面接触部位生锈最严重,因这部分与空气和水都充分接触了. (2)仔细分析表中现象与数据可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解答:解:(1)铁生锈的条件是水分和氧气共存,防止课桌腿生锈的方法是刷漆;图中a处既有水分又有空气生锈最严重,铁生锈消耗了瓶内的氧气瓶内压强减小,塑料瓶变瘪;(2)有金属与酸反应快慢和是否反应可知他们的活动性为镁>锰>铜;锰能与酸反应:Mn+2HCl═MnCl2+H2↑;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化合价相同的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小. 故答案为:(1)①水分和氧气 刷漆;②a 塑料瓶变瘪; (2)镁锰铜 Mn+2HCl═MnCl2+H2↑ 化合价相同的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小. 点评:掌握了铁生锈的条件方面的内容,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65. 据媒体报道,2009年2月12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就法国佳士得公司拍卖我圆明园兔首和鼠首两件文物(如图),发表严正声明:中国对其拥有不可置疑的所有权.这两件文物均为青铜器,其表面呈绿色. (1)查阅资料:铜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生成三种氧化物.这三种氧化物是CuO、H2O、CO2.其中CuO为黑色固体.写出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Cu2(OH)2CO3△¯2Cu+CO2+O2+H2O. (2)提出问题:铜绿形成的条件是什么? (3)猜想:根据铜绿的化学式,你认为铜绿的形成是铜与氧气、 CO2、H2O共同作用的结果. (4)实验探究:某研究性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铜绿形成的条件,将三小块铜片分别按下图所示放置一个月,观察现象如下: 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设计并不严密,其理由是 没有探究蒸馏水和氧气共存的条件,为得到正确结论,应对实验进行补充,他补充的实验是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 后,塞紧橡皮塞,放置对比观察呵呵. (5)得出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原猜想是正确的. (6)实验拓展:请你设计实验证明铜绿的组成中含有碳元素. (7)反思与应用:盛水的铁锅在与水面接触的部位最易生锈,铁生锈的条件是 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写出一种防止铁或铜等金属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 在铁制品表面刷漆.. 考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猜想与事实验证;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二氧化碳充分接触是容易生锈;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铜绿受热能分解生成黑色的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氯化铜溶液是蓝色的,能和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的铜.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铜生锈的条件;比较铜制品生锈的难易要注意所处的环境条件. 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铜绿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2(OH)2CO3=△2Cu+CO2↑+O2↑+H2O; (3)由铜绿的化学式Cu2(OH)2CO3 可推知铜绿是铜与氧气CO2、H2 O共同作用形成的; (4)上述实验设计并不严密是因为没有探究蒸馏水和氧气共存的条件;补充的实验是: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后,塞紧橡皮塞,放置对比观察; (6)实验步骤①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并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现象:①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推测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水和氧气接触,防锈措施是:在铁制品表面刷漆等.该题答案为: (1)Cu2(OH)2CO3=△2Cu+CO2↑+O2↑+H2O; (3)CO2、H2O; (4)没有探究蒸馏水和氧气共存的条件;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馏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后,塞紧橡皮塞,放置对比观察; (6)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并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试管口内有水珠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7)铁与水和氧气接触;在铁制品表面刷漆等.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紧紧围绕铜绿的化学式方面及其空气的成分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6. 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用了 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高锰酸钾、水槽等仪器和药品.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我是先 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 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 C操作,为了使 木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 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 澄清石灰水,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考点: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专题:压轴实验题;填写实验报告题. 分析:(1)根据制取和收集氧气所用的仪器填空; (2)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要先撤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炸裂试管; (3)根据木炭完全燃烧的条件考虑本题. 解答:解:(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用到的仪器和药品是 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高锰酸钾、水槽.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先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然后再 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3)用到澄清石灰水是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即探究碳燃烧的产物,由于碳燃烧能放出大量热,容易将瓶内氧气排出使木炭不容易继续燃烧,所以要将红热的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1)集气瓶、玻璃片、试管、导气管、铁架台、酒精灯、药匙、高锰酸钾、水槽. (2)从水中取出导气管;熄灭酒精灯. (3)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木炭;将红热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4)澄清石灰水;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点评:熟悉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检验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注意实验中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67. 实验室制取氧气: (1)药品: 高锰酸钾或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 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 ① 2KMnO4△¯K2MnO4+MnO2+O2↑. ② 2KClO3 MnO2¯△2KCl+3O2 ↑ ③ 2H2O2MnO2¯2H2O+O2 ↑ (3)操作步骤: 下面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 ①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受热均匀,然后对准试管中的药品部位加热; ②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⑥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⑦熄灭酒精灯.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②⑥①⑤③⑦. (4)收集方法: ①由于氧气 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由于氧气 不易溶于水,可以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 (5)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6)验满方法: 若采用排水法来收集,验满则是看水是否排完或者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 (1)中问的是药品问题,实验室一般采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2)中涉及的原理一般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即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MnO2¯△2KCl+3O2 ↑,用双氧水制氧气:2H2O2MnO2¯2H2O+O2 ↑ (3)中所问为具体的七个操作步骤顺序,可以用下面一句话的谐音来帮助记忆: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移)息(熄),很容易就能确定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②⑥①⑤③⑦; (4)中气体的收集方法主要考虑的是气体本身的性质,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又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也可以采用排水法来收集; (5)根据氧气的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来检验氧气; (6)氧气的验满方法要考虑采用的是哪种收集方法,若采用排水法来收集,验满则是看水是否排完或者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解答:解:(1)实验室可利用某些含氧化合物来分解得到氧气,基于便于操作等方面的原因一般可采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故此题答案为:高锰酸钾;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2)实验室制取氧气氧气一般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或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为药品. 故此题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 MnO2¯△2KCl+3O2 ↑;2H2O2 MnO2¯2H2O+O2 ↑ (3)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七个步骤顺序,谐音记忆为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移)息(熄). 故此题答案为:④②⑥①⑤③⑦ (4)根据氧气所具有的密度比空气大和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确定其收集方法. 故此题答案为:①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② 不易溶于水,排水集气法 (5)由于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所以一般用带火星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故此题答案为:氧气的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复燃,则为氧气 (6)氧气的验满首先要看操作中采用的是哪个集气方法. 故此题答案为:排水法:看水是否排完或者集气瓶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向上排空气法,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复燃,则满. 点评:这道题综合系统地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相关知识点,在加强理解的同时也要注意记忆.平时也应运用归纳和对比的方法将几种常见气体的制取问题进行整合! 68. 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勒首次人工合成尿素,标志着化学肥料的诞生.之后化肥在全世界普遍应用,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 (1)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测定大面积农田土壤中的元素含量.经测定某地农田作物易倒伏,需向土壤中施用的化肥是 ③. ①NH4Cl; ②NH4H2PO4;③KCl (2)有些化肥混和施用会影响肥效.要鉴别硫酸铵中是否混入了氯化铵,应选加入 AgNO3.(填化学式) (3)农田施用化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也给土壤和环境带来破坏.例如某些盐矿开采食盐的方法是先在地上钻孔至盐层,再把高压水打进盐层,便能得到饱和食盐水. 现有一座邻于水田与河流的采盐矿井,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企业用相邻河水作为生产用水向地下灌注,却发现得到的食盐水中多了一种对后继生产有害的杂质--铵盐.请问: ①为什么使用河水会产生杂质铵盐? 水田中过量施用了铵态氮肥. ②同学小钱想用学过的知识验证铵盐,他取用少量的盐水样品于试管中,再滴入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后却没有闻到氨味.试分析原因. 生成的少量氨气极易溶于水. ③他应补充怎样的实验步骤,便能检出样品中的铵盐? 加热所得液体,闻气味. ④开采过的矿井留下了硕大的封闭性好、能耐高压的穴腔.国家已将其作为“西气东输”工程的调峰储气库.到西气东输管道全面启用时,这个储气库的日储气量将达到6.7×108m3.从产生同样热量的角度分析,这个储气库相当于一天能储存 8.2×108t原煤?(已知:天然气的密度为0.66kg/m3(25℃),天然气的热值为3.9×107J/kg,原煤的热值为2.1×107J/kg)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1)根据N肥、P肥、K肥的作用,由农田作物的症状,判断所应施用的化肥; (2)对比两物质组成上的不同,可知混有氯化铵的硫酸铵中会含有Cl-,根据Cl-的检验方法,可判断选择硝酸银检验混入硫酸铵中的氯化铵; (3)①根据对水污染的认识,可推测河水中的铵盐为农业生成时铵态氮肥的过量施用所造成; ②根据氨气极歇脚溶于水的特性,没闻到氨味,可猜测是由于所产生氨气量不较少而且溶解在水中所造成,对比所取样品少量的操作可得到验证; ③根据气体物质的溶解性会随升高而减小,因此,可采取加热溶液的方法使氨气放出; ④利用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mq(q表示可燃物的热值),计算日储天然气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再利用该热量计算出燃烧原煤的质量. 解答:解:(1)K肥可增强作物的抗全倒伏的能力,因此应向作物易倒伏的农田施用含钾元素的钾肥,故选③KCl; (2)硫酸铵中若混入了氯化铵,由于硫酸铵中不含氯元素,而混入的氯化铵中含有Cl-,因此,可采取把样品溶解,向所得溶液加入硝酸化后的硝酸银,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出现则可说明混入了氯化铵;故所加入为AgNO3; (3)①农业生成施用过量的铵态氮肥随水流入河水而使河水中含有铵盐; ②由于在进行铵盐检验时取用的河水量过少,而使反应产生的少量氨气溶解在水中,而不能闻到氨味; ③可对反应后溶液进行加热,随溶液温度升高,氨气会从水中放出; ④设相当于一天能储存煤的质量为x 6.7×108m3×0.66kg/m3×3.9×107J/kg=x×2.1×107J/kg 解得x=8.2×108; 故答案为: (1)③;(2)AgNO3;(3)①水田中过量施用了铵态氮肥;②生成的少量氨气极易溶于水;③加热所得液体,闻气味;④8.2×10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肥的分类与作用、氯离子的检验、铵根的检验及水的污染等基础知识. 69.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l)写出标有序号仪器的名称:① 铁架台,② 酒精灯.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代号) B.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②加入药品、③加热、④收集气体、⑤ 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⑥停止加热;若选用另一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MnO2¯2H2O+O2↑. (3)下图是收集到的两瓶氧气,若进行铁丝在氧气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一瓶是(填装置代号) D.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①②均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即可轻松作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注意事项进行分析;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和液态,反应条件是常温. (3)根据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解答:解:(1)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①为铁架台;②为酒精灯.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应选固-固加热型的发生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会造成冷水倒流,试管炸裂;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只有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氧气时可选用固-液不加热型的发生装置,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为催化剂生成水和氧气.故答案为:B;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2H2O2MnO2¯2H2O+O2↑ (3)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应先在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故答案为:D 点评:做可燃物中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装水的目的不一定相同,如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部装少量水的目是的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70.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其在加热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氨气能跟氧气起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在常温下氨气还能跟酸、CaCl2和CuSO4等物质起反应. 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H2O问: (1)实验室制取(不包括收集)氨气的装置,可选用下图中的 A装置.其理由是 反应物为固体与固体,且反应需加热,收集氨气可用下图中的 E装置. (2)若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用 氢氧化钠或碱石灰等做干燥剂. (3)写出氨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NH3+5O2催化剂¯△4NO+6H2O. (4)将氨气溶于水制成氨水,应选用下图装置中的 A(填序号).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1)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取装置,根据气体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方法; (2)氨气能和酸反应,不能选择酸性干燥剂;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书写化学方程式; (4)从氨气极易溶于水分析吸收氨气的方法.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故选择A装置,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故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2)因为氨气能和酸反应,故不能用浓硫酸干燥,可以用碱石灰或烧碱干燥; (3)氨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NH3+5O2催化剂¯△4NO+6H2O. (4)将氨气溶于水制成氨水,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故应该在导管口倒置一漏斗,防止水倒吸. 故答案为:(1)A 反应物为固体与固体,且反应需加热 E (2)氢氧化钠或碱石灰等 (3)4NH3+5O2催化剂¯△4NO+6H2O (4)A 点评:根据制取氨气的反应特点和氨气的性质,结合气体的收集方法回答此题;此类实验题在中考中占的比例较大,难度也比较大. 71.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他成分不考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 6种元素(填数字). (2)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NaCl+AgNO3=AgCl↓+NaNO3,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则沉淀完全; ②过滤后,操作X、干燥、称量AgCl固体.操作X是 洗涤,目的是 除去沉淀表面溶液. (3)海水晒盐是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小 (填“大”或“小”)的性质.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钠溶液时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单质,它是 氢气. 考点:味精中食盐含量的探究;海水晒盐的原理和过程;物质的元素组成.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所含物质可以判断出味精中的元素种类 (2)①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实际上就是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所以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然后进行判断. ②在过滤之后得到的固体上附着着溶液,干燥会由于水分的蒸发,而使沉淀的质量增加. (3)由于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只能够通过蒸发的方法来得到氯化钠,根据氯化钠溶液的成分结合题给条件可以作出判断. 解答:解:(1)味精中含有谷氨酸钠和氯化钠,从化学式上看共含有六种元素,故本题答案为:6; (2)①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实际上就是检验是否含有氯离子,所以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如果没有沉淀完全则会有沉淀产生,故本题答案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则沉淀完全; ②过滤出的沉淀表面会附着着溶液,当干燥时会由于水分的蒸发而使溶液中的固体附着在沉淀表面,会影响计算结果,所以我们要把固体表面的溶液冲洗干净,故本题答案为:洗涤;除去沉淀表面溶液; (3)氯化钠的溶解度手温度变化影响不大,所以要从溶液中得到氯化钠固体常用的方法就是让水分蒸发,而得到固体,根据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成分可以得出在电解的时候得到的可燃性气体为氢气,反应为2NaCl+2H2O通电¯H2↑+Cl2↑+2NaOH,故本题答案为:小;H2或氢气 故本题答案为:(1)6 (2)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AgNO3溶液,无沉淀生成,则沉淀完全;②洗涤;除去沉淀表面溶液; (3)小;H2或氢气 点评:能够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来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熟练掌握氯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来判断反应后可能物质. 72. 某同学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氢气,准备了下图所示的A,B,C三种装置.其中A装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2HCl═ZnCl2+H2↑; (2)关闭弹簧夹时,A内的反应随即停止是因为 反应生成的氢气使试管内压强增大,把盐酸压回长颈漏斗,使锌与盐酸脱离接触,反应终止.; (3)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氢气,A、B、C三种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A→B→C(填字母序号).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仪器的装配或连接;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实验装置连接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A中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2)打开关闭弹簧夹时,试管内压强会变化,从而使锌与盐酸发生接触或脱离接触. (3)氢氧化钠溶液是除氯化氢杂质的,浓硫酸是除水蒸汽的,要注意最后才能除水蒸气. 解答:解:(1)A中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方程式为:Zn+2HCl═ZnCl2+H2↑. (2)关闭弹簧夹时,反应生成的氢气使试管内压强增大,把盐酸压回长颈漏斗,使锌与盐酸脱离接触,反应终止. (3)因盐酸有挥发性,由A产生的氢气需先除去氯化氢气体杂质,所以先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有吸水性,是干燥气体的,因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水,所以要最后除去水分,故顺序为:A→B→C. 故答案为:(1)Zn+2HCl═ZnCl2+H2↑; (2)反应生成的氢气使试管内压强增大,把盐酸压回长颈漏斗,使锌与盐酸脱离接触,反应终止; (3)A→B→C. 点评:在学习气体的制取时,要理解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与可控制反应速率装置的区别,要掌握气体除杂和干燥的基本方法. 73. 实验课上,同学们发现实验桌上正放着一瓶无色气体(如图所示),当老师请同学们根据气体的放置方法猜想该气体的成分时,同学们经过讨论形成了三种不同意见:意见Ⅰ:该气体可能是氧气; 意见Ⅱ: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意见Ⅲ:该气体可能是氢气. (1)你认为意见 Ⅲ(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正放. (2)为了弄清另外两种意见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1 往集气瓶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意见Ⅱ正确,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CO2+Ca(OH)2=H2O+CaCO3↓ 实验2 把带火星要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意见Ⅰ 正确 (选填“正确”或“错误”) (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 ①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试管、b 酒精灯. ②图中有明显错误的装置是 C(填序号),其造成的后果是 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跑掉. ③如果该气体是氧气,可用上图中的A(或B)和装置 F(填序号)连接来制取,选择该收集方法是依据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如果用A装置制取氧气,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而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会具有许多优点,请写出其中一点 不用加热,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污染. ④如果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收集时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实验装置连接题. 分析:(1)集气瓶正放,集气瓶内气体的密度一定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①a、b均为实验室常用的仪器. ②C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品要伸到液面下,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跑掉. ③气体的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决定;选用此装置应满足的条件是反应物的状态是固态,反应条件是加热;从操作是否简单、是否节约能源、是否会造成污染、生成物是否方便利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④只要证明瓶口是二氧化碳就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解答:解:(1)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都比空气大,应该正放,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应倒放. 故答案为:Ⅲ;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正放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该气体是氧气. 故答案为: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H2O+CaCO3↓;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正确 (3)①熟记常用仪器的名称可知a为酒精灯;b为试管. ②C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没有伸到液面下,会造成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跑掉.故答案为:C; 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的管口跑掉 ③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方法中,只有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氧气时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使用B装置,不用加热、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污染. 故答案为:D(或F);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或氧气不易溶于水); 2KMnO4△¯K2MnO4+MnO2+O2↑; 不用加热、操作简单、节约能源、无污染 ④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 故答案为: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部,若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点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收集装置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溶水性决定,另外还要考虑气体是否与水反应、是否与空气反应、是否有毒等等. 74. 同学们一起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小刚同学设计了用铜丝、铁丝、铝丝和稀盐酸,只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盐酸的探究方案.请你和他们一起完善下表的探究方案并回答有关问题. (1)填表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_________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充分作用. _________ (2)将铝丝插入前应进行的操作是 用砂布将铝表面的氧化物打磨掉.; (3)小华同学认为在小刚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就可得出Al>Fe>H>Cu的结论.小华要补充的实验是 把铜丝插入到稀盐酸中; (4)分析反应①和②,可以得到: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l>Fe>Cu. (5)实验总结:要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方案有两种,其一取其中两种金属和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进行反应,则这种盐溶液可以是 FeSO4溶液;其二取其中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和一种金属进行反应,则这种金属是 Fe. 考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置换反应. 专题:压轴实验题;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铝>铁>氢>铜,其中铁和盐酸反应得到浅绿色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硫酸亚铁反应,铝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并生成无色的氯化铝溶液.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铝丝插入溶液前应砂布打磨.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能得出铝>铁>铜以及铝>铁>氢的活动性,不能证明铜和氢的活动性,要想证明,只要把铜插入盐酸中即可.证明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方法较多,应当选用简便易行,现象明显的方案. 解答:解:(1)铁和盐酸反应得到浅绿色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能硫酸亚铁反应,铝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并生成无色的氯化铝溶液,所以答案为: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在试管中取少量盐酸,插入铁丝,充分作用. 有气泡放出,溶液变浅绿色 ②在①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铜丝,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铝丝,充分作用. 铝表面由黑色固体析出,溶液变无色 (2)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影响反应的进行和反应速度,使用前应把保护膜除去,故答案为:用砂布将铝表面的氧化物打磨掉. (3)小刚同学设计的实验能得出铝>铁>铜以及铝>铁>氢的活动性,不能证明铜和氢的活动性,要想证明,只要把铜插入盐酸中即可.答案为:铜丝插入到稀盐酸中; (4)铝能置换出硫酸亚铁中的铁而铜不能,所以其金属活动性为:铝、铁、铜; (5)取其中两种金属和一种金属的盐溶液进行反应,则这种盐溶液中的金属元素的活动性应是介于三种金属的中间,取其中两种金属的盐溶液和一种金属进行反应,则这种金属的活动性也要介于二者之间,故答案为:FeSO4;Fe(合理给分) 点评: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去验证金属的还原性强弱,设计的实验要符合题目要求,尽量要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容易得出结论. 7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② 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反应装置是 A (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 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 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3)双氧水(H2O2)是一种无色液体,常用于消毒、漂白等,加热到一定温度会放出氧气,而加入MnO2后,常温下可迅速分解,并生成水和氧气.写出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催化剂¯2H2O+O2↑. (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反应装置是 B(填字母代号),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二氧化碳通常用C装置,而不选用D或E装置,试从二氧化碳性质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由图可以直接写出仪器名称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并回顾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并要注意各步骤中的注意事项. (3)熟练记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2H2O2 催化剂¯2H2O+O2↑ 2KClO3 MnO2¯△2KCl+3O2↑ CaCO3+2HCl═CaCl2+H2O+CO2↑ (4)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使用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可在B装置中进行;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利用气体的物理性质 解答: 解: (1)由图可知,直接写出装置中的常用仪器:试管,集气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固体+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用A装置;在实验结束是,如果先停止加热再撤导管, 可能会由于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变小而引起水的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我们要:先撤导管,再停止加热. (3)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生成氧气的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 (4)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使用固体+液体反应,不需加热,所以可在B装置中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在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时,根据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比空气是大还是小来选择收集方法,故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用C装置来收集. 故本题答案为: (1)试管,集气瓶 (2)A,把导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3)2H2O2MnO2¯2H2O+O2↑ (4)B,CaCO3+2HCl═CaCl2+H2O+CO2↑, 相同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点评:整理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装置和反应原理,口诀记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且熟记化学方程式. 76. 请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名称:①②. (2)请写出一种能用A装置制取的气体的化学式 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3)写出一种能用B装置收集的气体的化学式 CO2,能用C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不溶于水 (4)写出装置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根据装置图辨识常用仪器,并正确写出仪器的名称; (2)根据A装置的特点: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 (3)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分析回答; (4)根据反应物和反应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写出指定仪器名称:①长颈漏斗②水槽. (2)A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制取的气体,氢气可用金属和酸溶液反应制取,氢气的化学式 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ZnSO4+H2 (3)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要比空气大,比如 CO2,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具有的性质是 不溶于水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 H2+CuO△¯Cu+H2O. 故答案为:(1)①长颈漏斗②水槽(2)H2;Zn+H2SO4=ZnSO4+H2(3)CO2,不溶于水 (4)H2+CuO△¯Cu+H2O 点评:收集气体时需要考虑气体的性质,气体不易溶于水时可采取排水法收集;密度大于空气时可采取向上排气法收集,密度小于空气的可采取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77. 能将氯化钠、氯化钡、稀盐酸三种无色溶液区别开的试剂是( ) A.AgNO3溶液 B.CuSO4溶液 C.Na2CO3溶液 D.石蕊试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A、根据硝酸银会与氯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进行分析, B、根据硫酸根离子会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碳酸钠和三种物质的反应现象不同进行分析, D、根据氯化钠和氯化钡都是中性盐进行分析. 解答:解:A、硝酸银和三种物质中的氯离子都会生成白色的氯化银沉淀,不能鉴别,故A错误, B、硫酸铜只会与氯化钡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与其他两种物质都不会反应,不能鉴别,故B错误, C、碳酸钠和氯化钠不会反应,和氯化钡会生成白色沉淀,和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三种物质中的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石蕊在氯化钠和氯化钡中的颜色相同,不能鉴别,故选C.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 78. 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B.分离液态空气;C.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 (1)若用如图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指出仪器的名称:A 试管,B 集气瓶; ②实验结束,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先 取出导管,后 熄灭酒精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2)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①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选填“A”或“B”); ②用D收集氧气,当气泡 速度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该收集方法叫 排水集气法; ③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氧气. 实验 序号 过氧化氢 溶液浓度∕% 过氧化氢 溶液体积∕mL 温度∕℃ 二氧化锰 的用量∕g 收集氧气 的体积∕mL 反应所需的时间∕s ① 5 1 20 0.1 4 16.75 ② 15 1 20 0.1 4 6.04 ③ 30 5 35 ----------- 2 49.21 ④ 30 5 55 ----------- 2 10.76 (3)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①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浓度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②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质量 不变(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氧气的不同制法,从实验中得出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 (1)考查实验仪器和固固加热装置制氧气. (2)考查固液不加热制氧气. (3)利用实验对比判断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 解答:解:(1)①由图知A指的是试管,B指的是集气瓶,故答案为:试管;集气瓶. ②实验结束要防止水沿导管倒流进入试管,应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该反应是高锰酸钾生成了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答案为:取出导管;熄灭酒精灯;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③B中收集气体导管应伸到底部,则B错误,C中验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则C错误,D中应在瓶中加少量水或沙,故选A. (2)①只有B装置能控制液体的加入,得到平稳气流,故选B. ②因开始出来的气体混有空气而不纯,由图可知集气瓶中有水,为排水法收集,故答案为:速度均匀冒出;排水法收集. ③双氧水反应生成了水和氧气,故答案为:双氧水二氧化锰¯水+氧气. (3)①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只有浓度不同,浓度大的,反应快;实验③和④对比,只有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反应快,故答案为:浓度;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②加水稀释,过氧化氢的质量不变,则充分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就和原来一样,故答案为:不变.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考查知识点多,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本题还训练学生对于实验信息的处理能力. 79. 实验室提供以下常用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不可重复选用) (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O2 时,其发生装置必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写序号,下同) ①③④,还缺少的仪器是 带导气管的橡胶塞. (2)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土豆块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放出氧气.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O2,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上述仪器中必需使用的有 ⑥. (3)若直接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收集O2,O2由 b口进入;若将装置中充满水,O2由 a口进入.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选择的依据为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本身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可知高锰酸钾和双氧水都可以制取氧气,其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双氧水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 解答:解:(1)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晶体制取02属于“固固加热型”,其发生装置必需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①③④,还缺少的仪器是带导气管的橡胶塞; (2)双氧水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固液不加热型”,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原理制取O2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应加上长颈漏斗; (3)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由b管进入;若将装置中充满水,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由a管进入.故答案为: (1)①③④;带导气管的橡胶塞; (2)⑥; (3)b;a. 点评:主要考查了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要掌握,这是两个比较典型的实验,具有代表性. 80.如图所示,试管中盛有固体物质A,向试管中加入一种液体物质B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请你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对A和B的组合至少做出三种猜想(要求三种组合中的固体A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 猜想 A B 猜想1 猜想2 猜想3 考点:猜想与事实验证. 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根据气球膨胀,可知液体A和固体C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了气体,也可能是固体物质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试管中的空气膨胀导致. 解答: 解:试管中盛有固体物质A,向试管中加入一种液体物质B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反应是固体药品与液体药品反应,且反应产物中有气体,如实验室制氢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等. 故答案为: 猜想 A B 猜想1 Zn H2SO4(或HCl) 猜想2 CaCO3 HCl 或MnO2、H2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实验现象正确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以及书写化学方程式,同学们一定要熟悉常见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81. 下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药品正确的是( ) A.硫酸和大理石制二氧化碳 B.稀盐酸和大理石制二氧化碳 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D.电解水制氧气 考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电解水实验.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题干所问的问题是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的药品选择问题.表达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在实验室,而不是在生活或生产中,这就要求我们要考虑实验室的条件及可行性.如A选项中的药品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是可以反应生成CO2 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难以进行,所以不具可行性;二是涉及的是气体的制取,也即是只要求制取一定的气体,不涉及其他的,如D选项中“电解水的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水的组成情况. 解答:解:A、B两项所涉及的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内容,药品的选择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用的是块状的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 ②不能用碳酸钙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因为反应速度太快不利于控制. ③不能用硫酸,因为反应时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使反应难以进行. ④不用浓盐酸,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在用浓盐酸反应时,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含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且会对二氧化碳性质检验的有关实验现象产生影响. D选项中电解水的目的不是制氧气,而是研究水的组成. 故选B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身边几种常见气体的抽取问题,从药品的选择为入题点,只好真正走进实验室的同学才能有切身体会.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 82.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若用B和E装置来制取和收集氧气,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K2MnO4+MnO2+O2↑;实验完毕后的操作是: 先移去导气管,再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2)若用A装置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 稀硫酸,用如图所示放置的F装置收集氢气,导管口a应与 c(填“b”或“c”)相连.某同学用大小不同的两只试管设计了图甲和乙所示装置来制取少量H2,你认为甲、乙装置中哪一种装置更好 甲. (3)若实验室用A装置制备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2H2O+O2↑.若导管口a和c相连制取并收集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相连. (4)若装置A中,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A、F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的系列装置,可制得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若F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HCl;若F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干燥气体. (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①制取氨气反应的方程式:2NH4Cl+Ca(OH)2△¯CaCl2+2NH3↑+2X.X的化学式为: H2O. ②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B,收集装置是 C. ③NH3是一种碱性气体,干燥时能否选用上述F装置盛装浓硫酸干燥. 不能. 考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仪器的装配或连接;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常规题型;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1题是基础题,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所以应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2题有点难度,虽经常出现在试题中,但是学生分不清楚装水时液体是被气体产生的压强向下挤压从长导管出去,而是空气时ac相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由上向下往集气瓶中填充,把空气向下挤压而排出去.4题难度一般,学生应该想到盐酸优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氯化氢气体与NaHCO3溶液反应,可被其吸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又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吸收其中携带的水蒸气.5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不变可以求出化学式.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是B,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C,浓硫酸与氨气会反应所以不能. 解答:解:(1)因为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所以应该先将导管移出水面.故答案为 2KMnO4△¯K2MnO4+MnO2+O2↑;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2)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由上向下往集气瓶中填充,把空气向下挤压而排出去,所以应与c相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用乙氢气容易跑到空气中去,所以用甲.故答案为稀硫酸;c;甲. (3)因为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三种原理,只有用过氧化氢时反应物是常温,并且需用黑色物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故答案为:2H2O2M¯nO2¯2H2O+O2↑,相连. (4)因为盐酸优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而氯化氢气体与NaHCO3溶液反应,可被其吸收,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又不与二氧化碳反应,可吸收其中携带的水蒸气.故答案为CO2;氯化氢气体;除去水蒸气(或干燥二氧化碳).. (5)有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数目不变可以求出化学式.因为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发生装置是B,密度比空气小.NH3 极易溶于水,所以收集装置是C,浓硫酸与氨气会反应所以不能.故答案为 ①H2O;②B;C.③不能. 点评:此类型题在升学试题中是常见类型,有基础题也有拉分题,是一道不错的题. 83.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钠、硫酸钾、氯化钡和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如下操作: (1)把白色固体放入水中,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无色溶液; (2)向白色沉淀A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气体B生成,将气体B通入澄清水灰水中,澄清水灰水变浑浊; (3)向操作(2)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沉淀C; 请问:A: BaCO3 B: CO2 C: AgCl (填化学式) 则这包粉末一定有 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没有 硫酸钾,可能有 氯化钠.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氯化钡既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也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生成的沉淀遇稀硝酸全部溶解,说明该沉淀应为碳酸钡沉淀,从而断定原粉末中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的同时,也生成了氯化钠,因此在操作①后的无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后生成沉淀,并不能确定原粉末中一定含有氯化钠. 解答:解:氯化钡既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也能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而生成的沉淀遇稀硝酸全部溶解,说明该沉淀应为碳酸钡沉淀,故答案为A:BaCO3.而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答案为B:CO2 由于硝酸银溶液能和氯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答案为C:AgCl; 由于生成的沉淀全部溶于稀硝酸,说明沉淀是碳酸钡,而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的同时,也生成了氯化钠,故答案为: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 点评:主要考查了几种特殊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的鉴定方法 84.如图是给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标签上的部分内容.下列结论中,不正确 的是( ) A.葡萄糖属于糖类物质 B.该注射液的密度约为1g/mL C.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为25g D.实验室配制250mL该葡萄糖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玻璃棒、托盘天平等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图示题;压轴实验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葡萄糖是糖类物质中的一种,进行解答; B、根据注射液的密度ρ=mv进行解答; C、根据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标签上的内容,进行解答; D、根据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托盘天平等,进行解答. 解答:解:A、根据葡萄糖是糖类物质中的一种,因此葡萄糖属于糖类物质,故A说法正确; B、根据注射液的密度ρ=mv,可知该注射液的密度约为1g/mL;故B说法正确; C、根据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标签上的内容,可知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为25g;故C说法正确; D、根据实验室配制溶液需要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烧杯,托盘天平等,故D说法错误.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室配制溶液知识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85. 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仰视刻度,则量取的液体将( ) A.偏多 B.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在正确读数时量筒平放在实验桌上,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解答: 解: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眼睛和刻度在一条直线上,仰视刻度时,凹液面的最低处在眼睛和刻度所连线的延长线上,如图所示,量取的液体偏多,故选A. 点评:正确区分量筒中有液体来读数和用量筒量取液体错误操作产生的影响. 86.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 A.温度差 B.重力差 C.压强差 D.浮力差 (2)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 塑料瓶变扁了,B现象为 鸡蛋进入到了瓶内,C现象为 气球鼓起. 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 A、B、C(填序号). (3)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 二氧化碳被水溶解了,为了进一步证实CO2 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 足量的稀盐酸,现象为 有气泡产生; 第二组同学滴加 氯化钙溶液,现象为 产生白色沉淀.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专题:压轴实验题;综合实验题. 分析:主要根据压强的变化来设计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确实发生化学变化,或者是根据验证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化学变化的发生.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从而出现液面上升现象,答案为:C; (2)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从而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从而使软塑料瓶瘪掉,去壳鸡蛋被吸入瓶中,气球涨大,故答案为:塑料瓶变扁了,鸡蛋进入到了瓶内,气球鼓起,A、B、C (3)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有两种物质:氢氧化钠和水,因此试管内内的液面上升也有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引起的,为了进一步证明二氧化碳确实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也可以根据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来证明,故答案为:CO2被水溶解了;足量的盐酸,有气泡产生;C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了某些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来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7. 某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 ,是冶炼金属铁的原料.某兴趣小组想测定该铁矿石中铁的含量,利用氢气来还原Fe2O3,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注:铁矿石中的杂质在高温下不分解,也不参加反应). (1)如果用锌粒与浓盐酸来制取氢气,可以选择图㈠ ② (填序号)发生装置;装置②的主要仪器有分液漏斗、带导管的双孔胶塞和 锥形瓶(填仪器名称). (2)制得的氢气常含有少量水蒸气和HCl气体,若要得到干燥、纯净的氢气,需要通过④和⑤装置,则装置按导管字母连接的顺序是:发生装置→ c→ d→ b→ a→收集装置. (3)若要检验氢气中的杂质HCl,可把 ⑤装置.中的试剂换成 石蕊试液,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试剂变成了红色. (4)图㈠中的③装置是一个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由集气瓶和导管组成,请你在方框内画出该装置. (5)图㈡是氢气与铁矿石样品反应的装置,在加热反应之前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氢气,原因是 赶走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而在反应结束时先要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停止通入氢气,原因是 防止余热的生成物铁重新被空气氧化. (6)已知参加反应的铁矿石样品的质量为m1g,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2g,装置⑦增加的质量为m3g,装置⑧增加的质量为m4g.(假设每一步都进行完全)若要计算铁矿石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下面可计算到结果的数据组合有 AB.(填字母) Am1g与m2g B、m1g与m3g C、m1g与m4g D、m2g与m4g.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气体的干燥(除水);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防范爆炸的措施. 专题:图示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制备;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物质检验题. 分析: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发生装置,依据生成的气体的密度和水溶性来确定收集装置. 解答:解:(1)制取氢气用锌粒和盐酸反应.故发生装置选② ,所用仪器为锥形瓶、分液漏斗、导管等. (2)制取的氢气中因含有水蒸气和氯化氢气体,所以我们先除去氯化氢气体,再除去水蒸气. (3)检验氢气中的杂质HCl时,我们用石蕊溶液来确定.所以我们可以把洗气瓶内的氢氧化钠换成石蕊试液. (4)得分点:瓶口的方向;导管的长度,应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瓶口向下,导管深入到集气瓶底部是为了能把集气瓶内的空气更好的排净. (5)凡是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都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要在加热前赶走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余热的生成物铁重新被空气氧化,在加热的情况下铁会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故继续通氢气使其冷却. (6)A中据m2铁的质量再利用铁在氧化铁中的质量分数可求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再利用氧化铁的质量m1×100%得到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B中则是依据装置中水的质量计算还原的到氧元素质量计算氧化铁的质量,其计算方法与A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 故答案为:(1)②、锥形瓶 (2)cdba (3)⑤;石蕊试液 (4)见右图. (5)赶走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爆炸 (6)AB.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较多,既有氢气制取也有相关实验的操作要点,更有气体除杂及杂质气体的验证. 88.使用容量规格XmL的量筒量取液体,如图为量取时的实际情景(只画出有关片段),则所量取的液体体积读数应为( ) A.(b+0.1)mL B.[b+(a-b)5×1]mL C.[(a-b)10×b]mL D.(b+0.2)mL 分析:首先明确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然后计算出每一小格的刻度值,最后读出读数. 解答:量筒的最小刻度在下方,每一小格的值为:a-b5ml或b-c5ml,所以图示表示的读数应为:(b+a-b5×1)ml.故选B. 点评:理解掌握量筒的读数方法,解此题的关键是能计算出每一小格表示的数值. 89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①在A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向B中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③关闭a、c,打开b,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装置中的现象是 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①在c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浓硫酸,有HCl气体产生,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c,关闭b,气球微微鼓起.产生HCl气体的原因是 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使浓盐酸中的HCl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HCl气体逸出. ②关闭a,将A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固体和浓氨水,待A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B装置,打开a,一段时间后关闭a,B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关闭c打开b,B 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NH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1)甲组实验: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时放出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收集时从集气瓶底部开始慢慢充满集气瓶,当有二氧化碳从上方导管排出时,集气瓶内二氧化碳已收集满;若向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瓶内二氧化碳被吸收而使压强减小,会使氢氧化钠溶液不断进入; (2)乙组实验:把浓硫酸加入浓盐酸中,浓硫酸遇水放出的热会加快浓盐酸的挥发,而产生大量HCl气体;HCl气体的进入使瓶内压强增大,观察到气球膨胀;当把氢氧化钠与浓氨水混合产生的氨气也通入集气瓶时,氨气与瓶内HCl气体反应形成固体氯化铵,观察到出现白烟,由于两气体的不断反应而会使瓶内气体又减少,压强渐渐接近外界大气压,观察到气球恢复原状. 解答:解: 解:(1)①大理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②二氧化碳从a管进入,瓶内空气从位于上部的导管b排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从底部逐渐充满瓶子,因此,当有二氧化碳气体从b管排出时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因此可用燃烧的木条放在b导管口,木条熄灭则可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③用冷毛巾捂住B中集气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收缩引起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进入集气瓶,进入瓶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使瓶内气体减少,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则会更多地流入集气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当向浓盐酸中加入浓硫酸时,浓硫酸遇到溶液中的水而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HCl的溶解度减小,加剧浓盐酸的挥发,而产生大量HCl气体; ②NaOH固体和浓氨水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氨气,氨气与集气瓶内的HCl气体发生反应生成固体氯化铵,当通入的氨气恰好与瓶内HCl气体完全反应时,瓶内压强恢复至原来的压强而与外界大气压强相等,因此气球恢复至原状,烧杯内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流入集气瓶中; 故答案为: (1)①CaCO3+2HCl=CaCl2+H2O+CO2↑; 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c右端的导管口处,若熄灭则气体已集满; ③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沿导管进入到集气瓶中(或形成喷泉);2NaOH+CO2=Na2CO3+H2 O; (2)①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热,使浓盐酸中的HCl气体溶解度减小,导致HCl气体逸出; ②NH3和HCl恰好完全反应,集气瓶内的气压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点评:准确理解改进的收集装置的作用,进而掌握该改进装置的使用,这是解答本实验题所需要具有的实验能力. 90. 硫酸钠是制造纸浆、染料稀释剂、医药品等的重要原料.某硫酸钠粗品中含有少量CaCl2和MgCl2,实验室进行提纯的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是 过滤,该操作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 玻璃棒、 漏斗. (2)加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除杂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NaOH+MgCl2═Mg(OH)2↓+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添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可加入适量 稀硫酸(或H2SO4)溶液除去. (3)操作B是蒸发,为了得到较纯净的硫酸钠,应蒸发至 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4)已知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40℃ 时,50g蒸馏水中溶解 25g硫酸钠达到饱和.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90℃,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晶体析出 . 考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1)本题给出了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为了从溶液中分离出不溶物所以应选择过滤 (2)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如果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过量,可加入适量的稀硫酸,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3)在此蒸发过程中,不同于常规的蒸发操作,溶液中含有NaCl,要注意先加热后过滤. (4)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可求出40℃时,50g蒸馏水中最多溶解 的硫酸钠的质量 解答:解:(1)除去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为了从溶液中分离出不溶物所以应选择过滤;故答案为:过滤、玻璃棒、漏斗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MgCl2═Mg(OH)2↓+2NaCl Na2CO3+CaCl2═CaCO3↓ +2NaCl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带入新杂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以气体形式逸出,不带入任何其它杂质.所以,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可以用稀硫酸.故答案为:2NaOH+MgCl2═Mg(OH)2↓+2NaCl、Na2CO3+CaCl2═CaCO3↓+2NaCl、稀硫酸 (3)被加热的滤液中含有一定量的NaCl,故单纯的蒸发操作无法得到纯净的硫酸钠晶体,应该加热使大部分硫酸钠晶体析出,而此时溶液中主要为氯化钠,然后过滤除去滤液,从而的较纯净的硫酸钠晶体,故答案为:较多固体. (4)根据硫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可知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50g即4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50g硫酸钠则50g水达到饱和所能溶解的硫酸钠的质量为x 50g100g=x50g x=25g 40℃以后硫酸钠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所以将该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到90℃会有晶体析出;故答案为:25g、有晶体析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选择试剂、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及蒸发操作.写化学方程式时,要注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