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一、基础知识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①定义:一般地,利用已知条件和某些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等,经过一系列的推理论 证,最后推导出所要证明的结论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综合法. 综合法证明题的一般规律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 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 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 (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 ②框图表示: P⇒Q1 ―→ Q1⇒Q2 ―→ Q2⇒Q3 ―→…―→ Qn⇒Q (其中 P 表示已知条件、已有的定义、定理、公理等,Q 表示所要证明的结论). ③思维过程:由因导果. (2)分析法 ①定义:一般地,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求使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最后,把 要证明的结论归结为判定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已知条件、定理、定义、公理等)为止,这种 证明方法叫做分析法. 分析法证明问题的适用范围 当已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不够明显、直接,或证明过程中所需用的知识不太明确、具体 时,往往采用分析法,特别是含有根号、绝对值的等式或不等式,常考虑用分析法. ②框图表示: Q⇐P1 ―→ P1⇐P2 ―→ P2⇐P3 ―→…―→ 得到一个明显 成立的条件 (其中 Q 表示要 证明的结论). ③思维过程:执果索因. 2.间接证明 反证法:一般地,假设原命题不成立(即在原命题的条件下,结论不成立),经过正确的 推理,最后得出矛盾,因此说明假设错误,从而证明原命题成立的证明方法. 考点一 综合法的应用 [典例] 设 a,b,c 均为正数,且 a+b+c=1,证明: (1)ab+bc+ca≤1 3 ; (2)a2 b +b2 c +c2 a ≥1. [证明] (1)由 a2+b2≥2ab,b2+c2≥2bc,c2+a2≥2ca 得 a2+b2+c2≥ab+bc+ca. 由题设得(a+b+c)2=1, 即 a2+b2+c2+2ab+2bc+2ca=1, 所以 3(ab+bc+ca)≤1,即 ab+bc+ca≤1 3. 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2)因为a2 b +b≥2a,b2 c +c≥2b,c2 a +a≥2c, 当且仅当“a2=b2=c2”时等号成立, 故a2 b +b2 c +c2 a +(a+b+c)≥2(a+b+c), 即a2 b +b2 c +c2 a ≥a+b+c. 所以a2 b +b2 c +c2 a ≥1. [变透练清] 1.变结论若本例条件不变,证明 a2+b2+c2≥1 3. 证明:因为 a+b+c=1, 所以 1=(a+b+c)2=a2+b2+c2+2ab+2bc+2ac, 因为 2ab≤a2+b2,2bc≤b2+c2,2ac≤a2+c2, 所以 2ab+2bc+2ac≤2(a2+b2+c2), 所以 1≤a2+b2+c2+2(a2+b2+c2), 即 a2+b2+c2≥1 3. 2.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sin Asin B+sin Bsin C+ cos 2B=1. (1)求证:a,b,c 成等差数列; (2)若 C=2π 3 ,求证:5a=3b. 证明:(1)由已知得 sin Asin B+sin Bsin C=2sin2B, 因为 sin B≠0,所以 sin A+sin C=2sin B, 由正弦定理,有 a+c=2b,即 a,b,c 成等差数列. (2)由 C=2π 3 ,c=2b-a 及余弦定理得 (2b-a)2=a2+b2+ab,即有 5ab-3b2=0, 所以 5a=3b. 考点二 分析法的应用 [典例] 已知△ABC 的三个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 求证: 1 a+b + 1 b+c = 3 a+b+c . [证明] 要证 1 a+b + 1 b+c = 3 a+b+c , 即证a+b+c a+b +a+b+c b+c =3,也就是 c a+b + a b+c =1, 只需证 c(b+c)+a(a+b)=(a+b)(b+c), 需证 c2+a2=ac+b2, 又△ABC 三内角 A,B,C 成等差数列,故 B=60°, 由余弦定理,得 b2=c2+a2-2accos 60°, 即 b2=c2+a2-ac,故 c2+a2=ac+b2 成立. 于是原等式成立. [解题技法] 利用分析法证明问题的思路及格式 (1)分析法的证明思路 先从结论入手,由此逐步推出保证此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而当这些判断恰恰都是已证 的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或要证命题的已知条件时命题得证. (2)分析法的格式 通常采用“要证(欲证)……”“只需证……”“即证……”的格式,在表达中要注意叙 述形式的规范性. [对点训练] 已知 m>0,a,b∈R,求证: a+mb 1+m 2≤a2+mb2 1+m . 证明:因为 m>0,所以 1+m>0. 所以要证 a+mb 1+m 2≤a2+mb2 1+m , 只需证 m(a2-2ab+b2)≥0, 即证(a-b)2≥0, 而(a-b)2≥0 显然成立, 故 a+mb 1+m 2≤a2+mb2 1+m . 考点三 反证法的应用 [典例] 已知二次函数 f(x)=ax2+bx+c(a>0)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 f(c) =0,且 0<x<c 时,f(x)>0. (1)证明:1 a 是函数 f(x)的一个零点; (2)试用反证法证明1 a >c. [证明] (1)因为 f(x)的图象与 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所以 f(x)=0 有两个不等实根 x1,x2, 因为 f(c)=0, 所以 x1=c 是 f(x)=0 的根, 又 x1x2=c a , 所以 x2=1 a 1 a ≠c , 所以1 a 是函数 f(x)的一个零点. (2)因为函数有两个不同零点,所以1 a ≠c. 假设1 a <c,又1 a >0, 由 0<x<c 时,f(x)>0, 知 f 1 a >0,与 f 1 a =0 矛盾, 所以1 a <c 不成立, 又因为1 a ≠c,所以1 a>c. [对点训练] 设 a>0,b>0,且 a+b=1 a +1 b. 证明:(1)a+b≥2; (2)a2+a<2 与 b2+b<2 不可能同时成立. 证明:由 a+b=1 a +1 b =a+b ab ,a>0,b>0,得 ab=1. (1)由基本不等式及 ab=1, 有 a+b≥2 ab=2,即 a+b≥2. (2)假设 a2+a<2 与 b2+b<2 同时成立, 则由 a2+a<2 及 a>0 得 0<a<1; 同理,0<b<1,从而 ab<1, 这与 ab=1 矛盾. 故 a2+a<2 与 b2+b<2 不可能同时成立. [课时跟踪检测] A 级 1.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 a,b 为实数,则方程 x3+ax+b=0 至少有一个实数根”时, 假设为( ) A.方程 x3+ax+b=0 没有实数根 B.方程 x3+ax+b=0 至多有一个实数根 C.方程 x3+ax+b=0 至多有两个实数根 D.方程 x3+ax+b=0 恰好有两个实数根 解析:选 A “至少有一个实数根”的否定是“一个实数根也没有”,即“没有实数 根”. 2.在△ABC 中,sin Asin C0, 即 cos(A+C)>0,所以 A+C 是锐角, 从而 B>π 2 ,故△ABC 必是钝角三角形. 3.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已知 x>0,用分析法证明 1+x<1+x 2 时,索的因是( ) A.x2>2 B.x2>4 C.x2>0 D.x2>1 解析:选 C 因为 x>0, 所以要证 1+x<1+x 2 , 只需证( 1+x)2< 1+x 2 2,即证 00, 因为 x>0,所以 x2>0 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4.分析法又称执果索因法,若用分析法证明:“设 a>b>c,且 a+b+c=0,求证 b2-ac < 3a”索的因应是( ) A.a-b>0 B.a-c>0 C.(a-b)(a-c)>0 D.(a-b)(a-c)<0 解析:选 C 由题意知 b2-ac< 3a⇐b2-ac<3a2⇐(a+c)2-ac<3a2⇐a2+2ac+c2-ac -3a2<0 ⇐-2a2+ac+c2<0⇐2a2-ac-c2>0 ⇐(a-c)(2a+c)>0⇐(a-c)(a-b)>0.选 C. 5.设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0 时,f(x)单调递减,若 x1+x2>0,则 f(x1) +f(x2)的值( ) A.恒为负值 B.恒等于零 C.恒为正值 D.无法确定正负 解析:选 A 由 f(x)是定义在 R 上的奇函数,且当 x≥0 时,f(x)单调递减,可知 f(x)是 R 上的单调递减函数, 由 x1+x2>0,可知 x1>-x2,f(x1)8. 证明:因为 x,y,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 x+y+z=1, 所以1 x -1=1-x x =y+z x >2 yz x , ① 1 y -1=1-y y =x+z y >2 xz y , ② 1 z -1=1-z z =x+y z >2 xy z , ③ 又 x,y,z 为正数,由①×②×③, 得 1 x -1 1 y -1 1 z -1 >8. 10.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3n2-n 2 ,n∈N*.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证明:对任意的 n>1,都存在 m∈N*,使得 a1,an,am 成等比数列. 解:(1)由 Sn=3n2-n 2 ,得 a1=S1=1, 当 n≥2 时,an=Sn-Sn-1=3n-2,当 n=1 时也适合.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an=3n-2. (2)证明:要使得 a1,an,am 成等比数列, 只需要 a2n=a1·am, 即(3n-2)2=1·(3m-2), 即 m=3n2-4n+2,而此时 m∈N*,且 m>n. 所以对任意的 n>1,都存在 m∈N*,使得 a1,an,am 成等比数列. B 级 1.如图所示,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1B1=A1C1,D,E 分别是棱 BC,CC1 上的点(点 D 不同于点 C),且 AD⊥DE,F 为 B1C1 的中点.求证: (1)平面 ADE⊥平面 BCC1B1; (2)直线 A1F∥平面 ADE. 证明:(1)因为 ABCA1B1C1 是直三棱柱,所以 CC1⊥平面 ABC, 又 AD⊂平面 ABC,所以 CC1⊥AD. 因为 AD⊥DE,CC1∩DE=E,CC1⊂平面 BCC1B1, DE⊂平面 BCC1B1, 所以 AD⊥平面 BCC1B1. 又 AD⊂平面 ADE, 所以平面 ADE⊥平面 BCC1B1. (2)因为 A1B1=A1C1,F 为 B1C1 的中点,所以 A1F⊥B1C1. 因为 CC1⊥平面 A1B1C1,A1F⊂平面 A1B1C1, 所以 CC1⊥A1F. 又因为 CC1∩B1C1=C1,CC1⊂平面 BCC1B1,B1C1⊂平面 BCC1B1, 所以 A1F⊥平面 BCC1B1. 由(1)知 AD⊥平面 BCC1B1,所以 A1F∥AD. 又 AD⊂平面 ADE,A1F⊄平面 ADE, 所以 A1F∥平面 ADE. 2.设函数 f(x)定义在(0,+∞)上,f(1)=0,导函数 f′(x)=1 x ,g(x)=f(x)+f′(x). (1)求 g(x)的单调区间和最小值; (2)讨论 g(x)与 g 1 x 的大小关系; (3)是否存在 x0>0,使得|g(x)-g(x0)|<1 x 对任意 x>0 成立?若存在,求出 x0 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设易知 f(x)=ln x,g(x)=ln x+1 x , ∴g′(x)=x-1 x2 ,令 g′(x)=0 得 x=1, 当 x∈(0,1)时,g′(x)<0,故(0,1)是 g(x)的单调递减区间, 当 x∈(1,+∞)时,g′(x)>0,故(1,+∞)是 g(x)的单调递增区间, 因此,x=1 是 g(x)的唯一极值点,且为极小值点,从而是最小值点, 所以最小值为 g(1)=1. (2)g 1 x =-ln x+x, 设 h(x)=g(x)-g 1 x =2ln x-x+1 x , 则 h′(x)=-x-12 x2 , 当 x=1 时,h(1)=0,即 g(x)=g 1 x , 当 x∈(0,1)∪(1,+∞)时,h′(x)<0,h′(1)=0, 因此,h(x)在(0,+∞)内单调递减, 当 0<x<1 时,h(x)>h(1)=0, 即 g(x)>g 1 x ; 当 x>1 时,h(x)<h(1)=0, 即 g(x)<g 1 x . (3)满足条件的 x0 不存在.证明如下: 法一:假设存在 x0>0,使|g(x)-g(x0)|<1 x 对任意 x>0 成立,即对任意 x>0,有 ln x< g(x0)<ln x+2 x ,* 但对上述 x0,取 x1=eg(x0)时,有 ln x1=g(x0),这与*左边不等式矛盾, 因此,不存在 x0>0,使|g(x)-g(x0)|<1 x 对任意 x>0 成立. 法二:假设存在 x0>0,使|g(x)-g(x0)|<1 x 对任意 x>0 成立. 由(1)知,g(x)的最小值为 g(1)=1, 又 g(x)=ln x+1 x >ln x,而 x>1 时,ln x 的值域为(0,+∞), ∴x≥1 时,g(x)的值域为[1,+∞), 从而可取一个 x1>1,使 g(x1)≥g(x0)+1, 即 g(x1)-g(x0)≥1, 故|g(x1)-g(x0)|≥1>1 x1 ,与假设矛盾. ∴不存在 x0>0,使|g(x)-g(x0)|<1 x 对任意 x>0 成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