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26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26张)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理 教材 主干梳理 1 .地球表层的差异性即地域分异,表现为    、内部具有一定 的一系列地域单元,并由此产生各地域单元自然条件的差异。地域分异具有一定的   和    。 2 .地域分异规律包括    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 分异规律和    分异规律。 3 .根据     的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空间分异主要受     和     条件的制约。 大小不等 相似性 有序性  普遍性 纬度地带  干湿度地带 垂直 地方性 植物群落 热量 水分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01 02 03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林线和雪线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一 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水热组合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进而形成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以北半球为例,其气候和自然带分布模式如下图所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徐州模拟 )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 ( 左图 ) ,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 ( 右图 )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 ) A .常绿阔叶林  B .落叶阔叶林 C .常绿硬叶林    D .针叶林 2 .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 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 自然因素是 ( ) A .气温 B .降水  C .光照  D .土壤 B A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1 题,根据题中 “3 月 25 日 ” 和 “ 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 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的时候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独特的植被,我国无此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 第 2 题,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德阳二模 ) 水量盈余率是衡量水库蓄水量变化的重要指标 ( 水量盈余率=流入量 / 流出量 ) ,下表为北半球某水库各月水量盈余率统计表。读表,完成 3 ~ 4 题。 3. 该水库储水量最小的月份是 ( ) A . 3 月 B . 6 月 C . 9 月 D . 12 月 4 .该水库库区所处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 A .热带季雨林带 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温带针阔混交林带 月份 1 2 3 4 5 6 水量 盈 余率 1.31 1.21 1 0.93 0.71 0.63 月份 7 8 9 10 11 12 水量 盈 余率 0.78 0.89 1 1.18 1.29 1.4 C B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3 题,根据材料可知,只要水量盈余率小于 1 ,水库水量就减少。据图可知, 4 ~ 8 月,水量盈余率一直小于 1 ,说明水库水量持续减少;一直到 9 月水库水量盈余率等于 1 ,水库的水量不再减少,故该月储水量最少。 第 4 题,该水库位于北半球,夏季流入量小,冬季流入量大,说明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为冬雨型,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名师指津 】 自然带是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故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相吻合。 (1) 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2) 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3) 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带荒漠带。 (4)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二 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地域分异表现出一定的有序性和普遍性,其成因、表现如下图所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1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 主导因素 热量 ( 太阳辐射 ) 成因总结 太阳辐射由低纬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 分布特征 延伸方向 纬线方向 ( 东西方向 ) 更替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 南北方向 ) 典型地区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影响 因素 主导因素 水分 ( 海陆位置 ) 成因总结 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 分布 特征 延伸方向 经线方向 ( 南北方向 ) 更替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 东西方向 ) 典型地区 中纬度地区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形成原因 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 典型地区 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 分布 规律 共同性 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具有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性变化的类似规律 差异性 干旱地区,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热条件差异,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 基带 山麓植被为基带,基带与该山所在地区对应的自然带相同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3. 垂直分异规律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4. 地方性分异规律 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常常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其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水分差 异、洋流四个因素,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分布 ( 现实状况 ) 海陆 分布 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针叶林带 无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无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水分 昆仑山麓 温带荒漠带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热带荒漠带 绿洲 尼罗河河水灌溉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分布 ( 现实状况 ) 地面起伏 南美洲 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续表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 理想状态 ) 非地带性分布 ( 现实状况 ) 洋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续表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湖南长郡中学月考 ) 某探险队在新疆某地形区进行考察,从某地出发,由南向北依次看到不同的自然景观,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表示海拔 ( 单位: m)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考察队沿途所见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 .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规律 2 .图中海拔 2 100 ~ 3 000m 的高度为云杉林,主要成因为 ( ) A .位于向阳坡,热量条件充足 B .位于迎风坡,多地形雨 C .晴天多,热量充足 D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多 C B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1 题,由图可知,从南向北海拔先升高后降低,再结合图示纬度可判断,该探险队从南向北越过了天山。沿途所见的不同自然景观随海拔变化而变化,体现了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第 2 题,由图中数据可知,云杉林出现在天山北坡的山腰处,北坡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适合云杉的生长。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 名师指津 】 判断地域分异规律的思路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淮南一模 )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 ( 局部 ) 演变趋势图。读图,完成 3 ~ 4 题。 3 .在 T 1 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 A .自然带 ① — ② — ③ 与自然带 ⑤ — ⑥ — ⑦ 体现的分布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 .自然带 ⑦ 为苔原带 C .自然带 ⑥ 在大陆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寒流经过有关 D . ②③④ 自然带的形成主要与水分有关,与温度无关 4 .在 T 2 时期,下列叙述可信的有 ( ) A .阿尔卑斯山的雪线将降低 B .中低纬度会变得更湿润 C .红树林海岸将向更低纬度转移 D .俄罗斯海运条件将得到很大改善 A D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3 题,图示自然带 ① — ② — ③ 的分布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自然带⑤—⑥—⑦的分布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我国从南向北,体现了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东向西体现了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A 正确。 第 4 题,根据图示从 T 1 到 T 2 的自然带变化可判断,北半球的自然带分布向高纬地区延伸,且内陆干旱地区范围扩大,即体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受全球变暖影响,高山雪线高度应上升, A 错;中低纬度受全球变暖影响,将退化成草原, B 错;全球变暖,红树林会向较高纬度转移, C 错。俄罗斯北冰洋沿海,受气温升高影响,极冰融化,有利于海运发展, D 正确。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探究三 林线和雪线 1 .影响林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林线高度是指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高度,通常与最热月平均气温 10 ℃ 等温线相吻合。若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 10 ℃ ,森林就不能正常生长,只能生长草甸或灌丛。林线高度受热量和水分两个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具体如下表所示: 影响因素 具体分析 热量 纬度 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热量越多,林线越高;纬度越高,热量越少,林线越低 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向阳坡热量多,林线高;背阴坡热量少,林线低 海拔 同纬度相比较,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林线越低 水分 纬度 控制区域降水少 ―→ 林线低 坡向 一般情况下,同一山体的迎风坡降水多,林线高,背风坡降水少,林线低 海陆位置 同纬度相比较,沿海地区降水多,林线高,内陆地区降水少,林线低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 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雪线指高纬度和高山地区永久积雪区的下部界线。在雪线以上,气温较低,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形成了常年积雪区;在雪线以下,气温较高,全年冰雪的补给量小于消融量,不能积累多年冰雪,只能是季节性积雪区;在雪线附近,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达到动态平衡。因此,雪线亦称为固态降水的零平衡线。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气温、降水和地势,具体如下表所示: 因素 对雪线高度的影响 备注 气温 气温高→雪线海拔高;气温低→雪线海拔低 影响各山雪线高度的主导因素不同,须因“山”制宜进行分析,不能概而广之 降水 降水多→雪线海拔低;降水少→雪线海拔高 地势 地势陡→雪线海拔高;地势缓→雪线海拔低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安徽十校模拟 ) 下图为我国新疆地区雪线高程等值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 1 ~ 2 题。 1 .影响乔戈里峰、博格达峰和友谊峰雪线高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 .海陆位置  B .降水量 C .海拔      D .纬度 2 .影响甲处等值线数值特征 及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 A .大气环流和地形 B .海陆因素和洋流 C .坡度和坡向 D .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 D A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1 题,影响雪线高程的因素有纬度、地形等。图中三座山峰的雪线总体自南向北降低,纬度高,雪线低,纬度低,雪线高,选 D 。 第 2 题,图中甲处等值线向东 ( 数值较大处 ) 弯曲,说明甲处雪线高程较低。甲处地处伊犁河谷地,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山地抬升而多地形雨,故雪线较低,选 A 。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2017· 成都调研 ) 下图示意某山地顶峰周边的情况,阴影部分为终年积雪,甲、丁两地气温相同。据此,回答 3 ~ 5 题。 3 .甲、乙、丙按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4 .本区域最可能在 ( ) A .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中纬度 C .北半球高纬度 D .南半球高纬度 5 .终年积雪区域北部下线与南部下线海拔不同。下面分析,正确的是 ( ) A .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北部气温更高 B .北部更低,因为北部降水更丰富 C .南部更低,因为南部降水更丰富 D .南部更高,因为相同海拔情况下,南部气温更高 D B C 探 核心 深度剖析 解析: 第 3 题,据图可知,甲、乙两地位于同一坡向,且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故甲地气温高于乙地。丙、丁两地位于同一坡向,且丙地海拔更低,故丙地气温高于丁地。综上所述,四地气温关系为丙>丁=甲>乙。 第 4 题,甲地海拔比丁地低,气温却与丁地相同,说明甲、乙两地位于阴坡,丙、丁两地位于阳坡,即北坡为阴坡,南坡为阳坡,说明该山位于北半球;该山峰雪线海拔约 4 000m ,说明其附近近地面最热月均温约 24 ℃ ,对应中纬度的温带地区。第 5 题,据图可知,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 B 、 D 错。结合上题分析,南坡虽是阳坡却雪线低,主要原因是南坡降水量远大于北坡,且为迎风坡。 【 名师指津 】 面向太阳的山坡为阳坡,背向太阳的山坡为阴坡。以北半球为例,北半球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南坡为阳坡,北方为阴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