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6讲第2课时大气环流和气候教案(中图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系列选考总复习:第二单元第6讲第2课时大气环流和气候教案(中图版)

第2课时 大气环流和气候 知考纲 明考情 理线索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以区域分布图、统计图等形式,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2.以等值线图为材料,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及季风等。考查频度高,选择题、综合题的命题形式均有呈现,分值4~8分,难度中等 一、大气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三圈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七个气压带 ‎(2)六个风带 ‎(3)季节移动规律:‎ ‎①移动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深度思考1】 气压带的形成都是由气温高低造成的吗?‎ 提示 不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是气温高低造成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气流运动造成的。‎ 二、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 读1月和7月气压中心分布与季风示意图,回答问题。‎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气压中心M是亚洲(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其切断了副极地低气压带。‎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气压中心N是印度低压,其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3.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1月 A西北季风 B东北季风 ‎7月 C东南季风 D西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深度思考2】 季风仅仅存在于东亚、南亚和东南亚,这种说法对不对?‎ 提示 不对。非洲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但以东亚、南亚和东南亚最为典型。‎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类型 气压带与风带 气候类型 单一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 热带雨林气候 西风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交替控制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 热带草原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 地中海气候 ‎【深度思考3】 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以上判断对吗?试说明理由。‎ 提示 不一定。并非所有受信风带影响的地区气候都是干燥的,在大陆的东岸的信风迎风地带,信风来自海洋,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如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巴西东南侧、澳大利亚东北侧和中美洲等地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都和信风关系密切。‎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5.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对气候的影响(以北半球为例)‎ ‎1.(2018·福建师大附中期末)若下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读图回答(1)~(2)题。‎ ‎(1)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b、d、c、a C.a、c、b、d D.d、c、b、a ‎(2)b与d之间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干冷的气流 D.西风带 解析 ‎ 第(1)题,若图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度环流侧视图,b处为下沉气流,则b处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d处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则b点气压高于d点,高空气流从c点流向a点,故c点气压高于a点,又因为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气压,则b点气压高于a点,d点气压高于c点,故a、b、c、d四点气压由高到低排序应为b、d、c、a。第(2)题,b与d之间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的西风带。‎ 答案 (1)B (2)D ‎2.(2018·安徽屯溪一中月考)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箭头中能正确表示全球该纬度带近地面盛行风向的是(  )‎ A.① B.② ‎ C.③ D.④‎ ‎(2)在大陆西岸,终年受该纬度带盛行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第(1)题,30°附近为副热带高气压带,60°附近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从30°吹向60°,为偏南风;根据图中纬度变化规律可知,该纬度带位于北半球,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右偏转,因此形成西南风。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风带为盛行西风带,中纬度大陆西岸地区,在盛行西风带影响下形成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A (2)D ‎►类题通法 气压带、风带判断与分析 ‎1.通过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判读大气环流形势。例如,纬度40°~60°的大陆西岸,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2.通过气流运动状况判读大气环流形势,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垂直气流进行判读 第一,上升气流,对应近地面的低气压带,可能为赤道低气压带或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二,下沉气流,对应近地面的高气压带,可能为极地高气压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 ‎(2)通过水平气流进行判读 第一,利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判读。‎ 本方法需识记近地面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名称与风向)。例如:下图中,甲北方为西南风(西风带),南方为东北风(东北信风带),可知甲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第二,利用风的形成原理判读。‎ 例如上面例子,根据风向可知,甲处为风源地,为高压(两侧风向不同,可知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其北方、南方风向均向右偏,可知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 考法一 气压带、风带的判断 ‎1.(2015·海南地理,1)下图所示半岛夏季沿海地区气温可达46 ℃,内陆则高达49 ℃。读图,完成下题。‎ 该半岛夏季干热的主要原因是(  )‎ A.沿岸暖流的增温作用 B.受干热的西北风影响 C.背风坡增温效应较强 D.受干热的西南风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及大气环流知识。通过图中的信息可判断该半岛为阿拉伯半岛。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影响该半岛。因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故该半岛夏季干热。‎ 答案 D ‎2.(2013·课标Ⅱ,10~11)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1)~(2)题。‎ ‎(1)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2)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解析 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常被雾笼罩。‎ 答案 (1)C (2)D 考法二 气压带、风带与气候 ‎3.(2014·海南地理,5)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完成下题。‎ 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解析 5~8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答案 B ‎4.(2017·海南地理,2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10分)‎ 解析 结合图示分析可知,惠灵顿地处西风带,常年受西风控制,盛行西北风,与海峡走向一致,西面朝向大海,喇叭形的地貌,有利于风的深入。‎ 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风。‎ 考点二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和季风环流 ‎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 ‎2.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 ‎(1)1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季风环流的成因(如下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 气候 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 影响 有利 雨热同期 不利 旱涝、寒潮等灾害 旱涝灾害 ‎【链接拓展】 夏季风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1)夏季,副热带高压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受到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丰沛的降水。‎ ‎(2)正常年份,5月份副高位置大约在北纬15°~20°,雨带在华南;6月份副高北进到北纬20°左右,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在此摆动一个月左右,形成“梅雨”‎ 天气;7~8月份,副高进一步北进到北纬25°~30°,雨带随之北进到华北、东北地区;9月,副高南退,雨带亦随之南移,北方雨季结束;10月份,雨带退出大陆。‎ ‎(3)夏季风强弱带来的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运行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运行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A、B、C三种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风都是季节性的 B.三种风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 C.受三种风影响的地区,都易出现降水 D.B风是C风越过赤道后偏转而形成的 ‎(2)图示季节(  )‎ A.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 B.亚欧大陆上的温度低于同纬度海洋 C.亚洲东部地区低温少雨 D.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 解析 第(1)题,图中A表示东南季风、B表示西南季风,C表示东南信风。A、B是季节性的,C是常年存在的;只有A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的;受C影响的地区不一定会出现降水;西南季风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形成的。第(2)题,图示季节,亚洲的东部、南部盛行偏南风,为北半球的夏季,此时亚欧大陆上温度高于同纬度海洋;亚欧大陆被印度低压控制;亚洲东部地区高温多雨;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 答案 (1)D (2)A ‎►类题通法 季风环流的判断与分析 ‎1.通过30°N或60°N处的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季节:‎ 例如:30°N的近地面有低压中心(70°E附近,即印度低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夏季;60°N的近地面有高压中心(70°E附近,即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分布,为北半球的冬季。‎ ‎2.通过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判断季节:偏北风为冬季,偏南风为夏季。‎ ‎3.根据季节可判断30°N或60°N处气压状况及东亚、南亚、东南亚地区的风向。‎ 考法一 气压中心的判断 ‎(2015·重庆文综,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据此回答第1题。‎ ‎1.“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压中心的分布。“露气寒冷,将凝结”大意是近地面气温低,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这种现象易出现在秋天晴朗的夜晚。10月8日左右,蒙古高压已经控制我国北方地区,此时秋高气爽,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差,近地面气温低,易使近地面水汽凝结而形成露。夏季印度低压控制南亚地区;阿留申低压冬季形成于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强盛。‎ 答案 A 考法二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2.(2015·安徽文综,2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示区域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 A.反气旋频繁过境 B.受沿岸寒流影响 C.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D.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解析 ‎ 本题考查降水的形成条件。图示区域为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西南季风从海上吹来,为西部沿海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 答案 D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东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读世界局部区域不同时间沙尘空间分布图,回答1~2题。‎ ‎1.造成该区域沙尘扩散的主要因素是(  )‎ A.副热带高压 B.信风 C.西风 D.季风 ‎2.当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最可能的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区域主要位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内,沙尘的扩散主要是由东北信风从沙源地撒哈拉沙漠带来大量沙尘所致。第2题,沙尘扩散如甲所示时,东北信风带的最北位置可以达到北纬30°,可以看出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所以是7月。‎ 答案 1.B 2.C ‎(2018·天津五校联考)图1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气压带位置反映的时段里(  )‎ A.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B.我国东北地区昼短夜长 C.密西西比河进入枯水季节 D.北印度洋自东向西的船只顺风顺水 ‎4.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丁风带交替控制 B.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 C.丙气压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D.受丁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夏季多雨 解析 第3题,由图2中风带、风向知甲气压带为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在图1中其北移了,说明为北半球夏季,A正确。第4题,图示乙、丙、丁分别为盛行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东北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受乙风带的影响,西欧全年温和湿润;丙气压带为副极地低气压带,该地区形成极锋,降水相对较多,故C错。南亚夏季多雨是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偏转形成的西南季风的影响而成,并非丁风带的影响。‎ 答案 3.A 4.B ‎(2018·湖南长沙长郡中学模拟)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气流汇合的地带称为热带辐合带,其主要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季风辐合带是指在北半球夏季,西南季风与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热带辐合带;信风辐合带是指东南信风直接和越过赤道的东北信风相遇组成的辐合带。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辐合带的主要分布区有(  )‎ ‎①东热带太平洋 ②北美地区 ③东南亚 ④热带印度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乙图所示季节(  )‎ A.巴西高原草木枯萎、一派凋零 B.天山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 C.海河径流量变大 D.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增强 解析 ‎ 第5题,读图可知,辐合带甲位于10°N附近,在北半球夏季,由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北半球东北信风相遇而形成的辐合带,由季风分布可知,该辐合带位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辐合带乙位于10°S附近,在北半球冬季,由北半球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季风与南半球东南信风相遇形成的辐合带,由该辐合带成因可知,其典型分布地区为澳大利亚西北部,即热带印度洋地区。第6题,乙图所示风带和气压带向南移,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巴西高原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草木茂盛,A错;冬季天山气温低,冰雪带下限海拔降低,B对;冬季海河流域降水少,径流量变小,C错;冬季黄土高原降水少,水土流失减弱,D错。‎ 答案 5.C 6.B 读50°N纬线(图甲)和180°经线(图乙)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7~8题。‎ ‎7.图示季节B地(  )‎ A.盛行东南季风 B.可能遭受寒潮的侵袭 C.沙尘暴盛行 D.农作物冻害严重 ‎8.A、C两地气压中心(  )‎ A.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都出现在当地的冬季 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A地为高压中心,可判断为亚洲高压,此时为冬季。B地在我国东北地区,可能遭受寒潮的侵袭。第8题,读图判断,A地是亚洲高压,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为副热带高压,是动力原因形成的。两个高压中心气流均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中心气流都是下沉气流;A出现在冬季,C全年存在,夏季较强、冬季较弱。‎ 答案 7.B 8.D 读澳大利亚某季节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和某地降水量统计图,回答9~10题。‎ ‎9.此时,图中Q地干燥少雨的主要原因是(  )‎ A.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B.处于山地背风坡,降水稀少 C.受东南风影响,降水较少 D.受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降水不多 ‎10.某地降水量统计图最可能反映的是图中的(  )‎ A.Q地 B.R地 C.S地 D.T地 解析 第9题,根据图中Q地附近等压线分布状况可以判断,此时Q地受东南风影响,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干燥少雨。第10题,先分析出某地降水量统计图中呈现冬雨较多的信息,然后由果溯因,分析冬雨较多的原因和对应的地点。具体分析:某地降水量统计图中最大降水量出现在6、7月,这是南半球的冬季,冬季降水较多的是地中海气候,而T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 答案 9.C 10.D ‎11.下图中纳马夸兰地区雨季短暂,年降水量小。纳马夸兰南部地区雨季主要受(  )‎ A.东南信风影响 B.西南季风影响 C.热带气旋影响 D.盛行西风影响 解析 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雨季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 答案 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导致地球上出现了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独特的气候区,如在下面右图中大约10°N~20°N大陆西部地区以及30°N~40°N大陆西部地区的气候均属于这一情况。30°N~40°N大陆西部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冬 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即使在常年受同一大气环流控制地区内的不同地点,大气环流也存在差异。下图分别示意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左图)和欧洲、非洲局部地区某时刻气压分布(右图)。‎ ‎(1)若此刻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请判断此刻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夏季还是冬季,并说明判断理由。(6分)‎ ‎(2)请根据图文材料,推测除文字材料中所述两个地区外,上面右图中哪些地区理论上还可能出现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其成因。(举一例进行说明即可)(10分)‎ ‎(3)N、P两地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请从所处位置及大气环流角度推测两地年降水量的异同并简要分析原因。(8分)‎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北大西洋为低压区,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故图示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所形成的气候区,并说明各风带、气压带的名称和控制时间。第(3)题,比较气候异同主要从形成原因、所处位置、降水量等方面分析。‎ 答案 (1)冬季。理由: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 ‎(2)北回归线附近及偏南地区(副热带高气压带中心控制区偏南)的大陆西部。成因:夏季受来自内陆的东北信风控制,降水稀少,冬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或:6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南)的大陆西部。‎ 成因:夏季受西风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 或:70°N附近(副极地低气压带偏北)的大陆西部。‎ 成因:夏季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冬季受极地东风带控制,降水少。‎ ‎(3)相同点及原因:降水较多。两地都位于40°N~60°N大陆西岸,常年受西风控制。‎ 不同点及原因:N地西风强于P地,N地年降水量大于P地。N地比P地纬度高,N地位于西风中心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大;P地位于西风边缘控制区,受西风影响小。‎ ‎13.(2018·武汉市调研)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2分)‎ 材料 太平洋西部两区域示意图。‎ ‎(1)简述A国冬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并分析其原因。(8分)‎ ‎(2)说明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6分)‎ ‎(3)说明B国西北部1月盛行风向形成的原因及盛行风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8分)‎ 解析 第(1)题,结合大气环流和地形等因素对降水影响进行分析说明。第(2)题,结合B国阴影区域所处位置及其大气环流、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分析气候类型及其成因。第(3)题,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分析1月盛行风的形成原因;结合盛行风的性质说明其对气候的影响。‎ 答案 (1)A国冬季降水西北多东南少,夏季降水东南多西北少。原因:冬季日本海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太平洋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夏季太平洋一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日本海一侧为背风坡,降水少。‎ ‎(2)热带雨林气候。成因: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吹来,水汽充足;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3)1月,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来,降水较多。‎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