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第二章第1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学案

第1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 ‎【2019·备考】‎ 最新考纲: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频数:★☆☆ 难度:★☆☆)‎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①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②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一般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但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 ‎③离子: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有阳离子和阴离子之分。‎ ‎(2)物质的组成 ‎①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物质的组成是指纯净物中所含有的元素。‎ ‎②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③同素异形体 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把握物质分类的3个“误区”‎ ‎(1)误认为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若某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混合而成,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就是混合物,由12C和13C组成的石墨则是纯净物。‎ ‎(2)误认为溶液呈酸性的物质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物质一定是碱。①NaHSO4、CuSO4、NH4Cl溶液呈酸性,这些物质均属于盐。②Na2CO3、NaHCO3溶液呈碱性,这些物质均属于盐。‎ ‎(3)误认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就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1.[教材知识探究]‎ ‎(1)能电离出H+的都是酸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中含有的氢原子数并不是酸的元数。‎ 例如:H3PO2的结构为属于一元酸,写出H3PO2与足量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H2PO2的水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中”)‎ 答案 (1)能电离出H+的不一定都是酸,如NaHSO4,只有电离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才是酸(水除外)。‎ ‎(2)H3PO2+NaOH===NaH2PO2+H2O 碱 ‎2.(RJ必修1·P421改编)现有下列4组物质:‎ A.CaO、NO、CO2、Al2O3 B.H2、Cl2、N2、Cu C.O2、Fe、Cu、Zn D.HCl、H2O、H2SO4、HNO3‎ ‎(1)填写下表空白。‎ A组 B组 C组 D组 分类标准 酸性氧化物 金属单质 非金属单质 弱电解质 属于该类别 的物质 ‎(2)若(1)表中的4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物质——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 Cu O2 H2O ‎(2)2Cu+O2+CO2+H2O===Cu2(OH)2CO3‎ ‎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2017·课标全国Ⅱ,7)①糖类化合物也可称为碳水化合物(  )‎ ‎②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  )‎ ‎③蛋白质是仅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物质(  )‎ ‎④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不宜摄入过多(  )‎ ‎(2)(2014·天津理综)⑤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 ‎⑥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 ‎⑦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 ‎⑧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 ‎ 答案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探源:本考题源于RJ必修1 P25“树状分类举例”及拓展,考查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以及根据不同的标准判断物质分类的方法。‎ 题组一 传统文化中物质的性质与分类 ‎1.《神农本草经》说:“水银……熔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A.氯化物 B.合金 C.硫化物 D.氧化物 解析 在土釜中加热Hg,金属汞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到氧化汞,氧化汞属于物质分类中的氧化物。‎ 答案 D ‎2.(2017·山东重点中学第一次调研,1)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B.《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 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D.《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解析 瓦由无沙粘土制成,其主要成分为硅酸盐,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A项正确;根据“蒸令气上”知所用的“法”是指蒸馏,B项正确;硝石(KNO3)灼烧时火焰为紫色,朴硝(Na2SO4)灼烧时火焰为黄色,该方法利用了焰色反应,C项正确;该过程发生反应:HgSHg+S、Hg+S===HgS,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项错误。‎ 答案 D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 ‎(2)CO2和N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酸,故二者都是酸性氧化物(  )‎ ‎(3)纯碱属于碱、甘油属于油脂(  )‎ ‎(4)NaHSO4、NaHCO3都属于酸式盐,溶液都呈酸性(  )‎ ‎(5)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 答案 (1)× (2)× (3)× (4)× (5)×‎ 题组二 正确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4.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贯穿于学习的始终。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依据正确的是(  )‎ A.酸:电离时是否产生氢离子 B.胶体: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C.强电解质:溶于水时是否完全电离 D.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解析 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物质是酸,能电离出氢离子的物质不一定是酸,A项错误;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在10-9m~10-7‎ m之间,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B错;只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也可以含有共价键,D错误。‎ 答案 C ‎5.(2018·济南一中质检)下列对化学知识概括合理的是(  )‎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一种元素可能有多种氧化物,但同种化合价只对应一种氧化物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云、雾均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解析 A.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它是金属氧化物,选项A错误;B.同种化合价可以对应多种氧化物,如+4价的氮元素,对应的氧化物有NO2和N2O4两种氧化物,选项B错误;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分溶液和胶体,云和雾均为胶体,故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选项C正确;D.某些金属元素也能形成含氧酸和含氧酸盐,如HAlO2和NaAlO2、HMnO4和KMnO4等,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答案 C ‎【规律方法】‎ 纯净物、混合物的判断方法 纯净物 混合物 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 有一定的熔、沸点 无一定的熔、沸点 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 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 常见混合物:①分散系(如溶液、胶体、浊液等);②高分子(如蛋白质、纤维素、聚合物、淀粉等);③常见特殊名称的混合物:石油、石油的各种馏分、煤、漂白粉、碱石灰、福尔马林、油脂、天然气、水煤气、铝热剂、氨水、氯水、王水等。‎ 考点二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频数:★★☆ 难度:★☆☆)‎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宏观角度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2)微观角度 化学变化过程中同时伴随着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只有化学键断裂而没有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的熔化。‎ ‎(3)二者关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过程中一般没有化学变化。‎ ‎(4)物质变化与性质的关系 ‎①图示 ‎②应用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e;‎ 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bcd。‎ a.用铝箔包装物品 b.NaHCO3作为食品工业的膨松剂 c.浓氨水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d.SO2漂白纸浆 e.液态丙烷作制冷剂 ‎2.化学反应的分类 ‎1.(RJ选修1·P25)“实践活动”总结与拓展训练 试举例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或反应过程 ‎(1)金属+盐―→盐+金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酸―→盐+氢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金属―→碱性氧化物―→碱―→盐 Ca―→________―→________―→CaCl2‎ ‎(4)非金属―→酸性氧化物―→酸―→盐 S―→SO2―→________―→________‎ ‎(5)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碱+盐―→碱+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酸+盐―→酸+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盐+盐―→盐+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Zn+CuCl2===ZnCl2+Cu ‎(2)Fe+H2SO4===FeSO4+H2↑‎ ‎(3)CaO Ca(OH)2‎ ‎(4)H2SO3 CaSO3‎ ‎(5)CaO+SO3===CaSO4‎ ‎(6)2NaOH+CuCl2===Cu(OH)2↓+2NaCl ‎(7)H2SO4+BaCl2===BaSO4↓+2HCl ‎(8)NaCl+AgNO3===NaNO3+AgCl2↓‎ ‎2.(溯源题)(2016·四川理综,1)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1)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 ‎(2)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3)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 ‎(4)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答案 (2)‎ 探源:本题源于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衔接知识点,借助元素化合物知识考查物质变化特点。‎ 题组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反应(  )‎ ‎(2)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 ‎(3)用铂丝蘸取Na2SO4、Na2CO3、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4)232Th转化成233U是化学变化(  )‎ ‎(5)Na2CO3·10H2O的风化属化学变化,NaOH的潮解属物理变化(  )‎ ‎(6)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 ‎(7)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 答案 (1)× (2)× (3)× (4)× (5)√ (6)× (7)√‎ ‎2.(2017·郑州模拟)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解析 A项,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B项,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但均无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C项,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符合题意;D项,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下列有关变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从海水中提取镁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B.用侯氏制碱法制纯碱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用“地沟油”纯化生产“生物燃油”的过程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D.激光法蒸发石墨得C60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解析 从海水中提取镁的过程是Mg2+→Mg(OH)2→MgCl2→Mg,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实现,A项正确;侯氏制碱法的过程是NaCl→NaHCO3→Na2CO3,其中必须发生化学变化才能实现,B项正确;“地沟油”的纯化是分馏的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C项错误;石墨与C60的结构不同,在转化的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D项正确。‎ 答案 C 题组二 物质类别与物质的性质、用途及转化的关系 ‎4.学生甲已将四种物质按照一定分类标准分类归入椭圆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B.b可以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 C.SO2、Na2C2O4均可作还原剂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CH3COOH与Na2S的反应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解析 SO2溶于水后生成的H2SO3能电离出H+和HSO,这是溶液能导电的原因,但导电的原因是H2SO3电离而不是SO2电离,故H2SO3是电解质而SO2是非电解质,A错;CH3COOH是共价化合物而不是离子化合物,既然CH3COOH和b填充在一起,故b不可能代表含氧元素的离子化合物,B错;SO2中的S元素为+4价,具有比较强的还原性,Na2C2O4中的C元素为+3价,也具有还原性,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正确;Na2S是盐而不是碱,故CH3COOH与Na2S的反应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D错。‎ 答案 C ‎5.化学与社会、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草经集注》中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也。可用于区分硝石(主要成分为KNO3)和芒硝(Na2SO4·10H2O),此检验方法中利用了化学反应 B.与矿泉水相比,纯净水更干净,更适合饮用 C.氧化铝可用来制造耐高温的容器 D.食品袋中常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可起到给人体补铁的效果 解析 根据信息,所采用的检验方法是焰色反应,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矿泉水中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等矿物离子,更适合饮用,B项错误;氧化铝的熔点较高,可用来制造耐高温的容器,C项正确;食品袋中放入盛有铁粉的透气小袋,目的是除去氧气,防止食品因氧化而变质,D项错误。‎ 答案 C ‎6.(2017·湖南六校模拟)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XYZ所示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M A Fe(s)‎ FeCl2‎ FeCl3‎ Cl2‎ B NaOH(aq)‎ Na2CO3‎ NaHCO3‎ CO2‎ C NH3(g)‎ NO NO2‎ O2‎ D NaOH(aq)‎ NaAlO2‎ Al(OH)3‎ AlCl3‎ 解析 铁和氯气反应,无论氯气过量与否,生成的都是FeCl3,A错误;NaOH和少量CO2反应生成Na2CO3,继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 ‎+H2O===2NaHCO3,符合转化关系,B正确;NH3催化氧化生成NO,NO和氧气反应生成NO2,符合转化关系,C正确;发生反应Al3++4OH-===AlO+2H2O,3AlO+Al3++6H2O===4Al(OH)3↓,符合转化关系,D正确。‎ 答案 A ‎【练后归纳】‎ 物质的转化规律 转化规律 分类 实例 离子反应方程式 强制弱 的规律 强酸制弱酸 CH3COONa+HCl CH3COO-+H+===CH3COOH 强碱制弱碱 FeCl3+NaOH Fe3++3OH-===Fe(OH)3↓‎ 强氧化剂制弱氧化剂 Cl2+KI Cl2+2I-===I2+2Cl-‎ 强还原剂制弱还原剂 Fe+CuSO4‎ Cu2++Fe===Cu+Fe2+‎ 易溶物制 难溶物 Na2SO4+BaCl2‎ Ba2++SO===BaSO4↓‎ 考点三 分散系 胶体 ‎(频数:★★☆ 难度:★★☆)‎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②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 或离子 高分子或多分子集合体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分散质粒子直径 小于1 nm ‎1~100 nm 大于100 nm 性质 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 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 过半透膜 能 不能 不能 鉴别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胶体微粒一般是离子、分子或难溶物的聚集体,但有些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因其分子非常大,其相对分子质量通常为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千万,因此一个分子就是一个胶体微粒,它们的溶液是胶体。2.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 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光亮的通路,这是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而形成的,可用此性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 ‎(2)聚沉 ‎①概念:使胶体凝聚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③应用:如制作豆腐,明矾净水。‎ ‎(3)电泳 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3.Fe(OH)3胶体的制备 ‎(1)图示:‎ ‎(2)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 ‎(3)原理: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①不能用自来水制备Fe(OH)3胶体,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②不能过度加热,否则Fe(OH)3胶体聚沉生成Fe(OH)3沉淀。‎ ‎③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应注明“胶体”二字。‎ ‎1.(RJ必修1·P425改编)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①有尘埃的空气 ②稀硫酸 ③蒸馏水 ④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2.根据教材内容填空 ‎(1)向Fe(OH)3胶体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Fe(OH)3胶体中滴入过量稀硫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产生红褐色沉淀 电解质溶液使胶体发生了聚沉 (2)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棕黄色 开始加入稀硫酸,胶体发生聚沉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当酸过量时又使沉淀溶解 ‎3.(溯源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将NaOH浓溶液滴加到饱和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 ‎(2016·课标全国Ⅱ)‎ ‎(2)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 ‎(2015·安徽理综,9B)‎ ‎(3)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 ‎(2014·重庆理综,3A)‎ ‎(4)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 ‎(2014·福建理综,8D)‎ 答案 (1)× (2)× (3)× (4)√‎ 探源:本高考题组源于教材RJ必修1 P26“科学探究”。对胶体的制备、性质及应用进行了多角度考查。‎ 题组一 常见的三种分散系对比 ‎1.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的运动无规律 B.通直流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运动 C.CuSO4溶液中通过一束光没有特殊现象,蛋白质溶液中通过一束光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D.向Fe(OH)3胶体中滴入稀硫酸,胶体聚沉产生红褐色沉淀 解析 溶液中溶质粒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A错误;溶液中若含有阴、阳离子,通直流电后向两极移动,胶体同其他分散系一样,整体呈电中性,胶体粒子带正(或负)电荷,必然有其他粒子带负(或正)电荷,通直流电后胶体粒子和其他粒子分别向两极运动,B错误;一束光通过溶液无现象,通过胶体(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即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向Fe(OH)3‎ 胶体中滴入电解质溶液(稀硫酸),硫酸中存在H+和SO,一方面,硫酸中的负电荷中和Fe(OH)3胶粒所带的正电荷,胶体发生聚沉,另一方面,Fe(OH)3是一种碱,可与H+反应,故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沉淀又会溶解,D错误。‎ 答案 C ‎2.(创新题)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利用过滤的方法,可将Z中固体与液体分离 B.X、Z烧杯中分散质相同 C.Y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aCO3+2Fe3++3H2O===2Fe(OH)3(胶体)+3CO2↑+3Ca2+‎ D.Z中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解析 因胶体可透过滤纸而固体不能透过,故A项正确;X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氯化铁,而Z烧杯中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粒和氯化钙,B项错;FeCl3溶液中存在平衡Fe3++3H2OFe(OH)3+3H+,加入CaCO3时发生反应CaCO3+‎ ‎2H+===CO2↑+Ca2++H2O,从而促进Fe3+水解,C项正确;Z中分散系为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项正确。‎ 答案 B 题组二 胶体的性质、用途 ‎3.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渗析法可用于含有氯化钠的淀粉溶液的提纯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 C.从颜色上无法区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 D.由于胶粒之间的排斥作用,胶粒不易聚集成大的颗粒,所以胶体的性质相对比较稳定 解析 渗析法常用于提纯胶体,A项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 答案 C ‎4.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水泥厂和冶金厂常用高压直流电除去排放气体中的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 C.一束光通过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时出现光亮的“通路”‎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沉 解析 烟尘是气溶胶,其中的胶粒带电,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产生电泳现象,使烟尘沉降而除去,A正确;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的油水混合物是乳浊液,不是胶体,B错误;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现象,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出现丁达尔效应,说明长时间保存的Na2SiO3溶液中SiO发生水解生成了H2SiO3胶体,C正确;血液是胶体,FeCl3是电解质,电解质溶液可以使胶体聚沉,D正确。‎ 答案 B ‎【归纳总结】‎ 净水剂及其作用原理 胶体粒子的直径一般在1~100 nm之间,它决定了胶体粒子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吸附力很强,能在水中吸附悬浮固体或毒素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水的目的,这就是胶体净水的原理。能在水中自然形成胶体,并且对水质无明显副作用的物质有KAl(SO4)2·12H2O、FeCl3·6H2O等,这样的物质被称为净水剂,其形成胶体的化学原理是Al3+、Fe3+发生水解反应分别生成Al(OH)3胶体、Fe(OH)3胶体。‎ ‎[试题分析]‎ ‎(2016·课标全国Ⅲ,7)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 泡沫灭火器灭火 B 铁比铜金属性强 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 C 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 漂白粉漂白织物 D HF与SiO2反应 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 解题思路:                                    ‎ 我的答案:    ‎ 考查意图:化学是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化学科学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带给人类更好的生活。考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可以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很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和现象,对日常生活情境中发现的化学问题,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本题取材于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应用问题,考查了大纲要求的常见金属元素(Na、Al、Fe、Cu)及常见非金属元素(H、C、N、O、Si、S、Cl)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俗称及重要反应,使考生在考试中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实用科学,同时考查考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释能力。本题抽样统计难度为0.75。‎ 解题思路:泡沫灭火器使用的药品是Al2(SO4)3和NaHCO3,二者发生互促水解反应生成Al(OH)3和CO2气体;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所发生的反应为2Fe3++Cu===2Fe2++Cu2+,该反应可以判断氧化性:Fe3+>Cu2+,还原性:Cu<Fe2+,但不能判断金属性的强弱。金属性强弱的判据应是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HF与SiO2的反应是氢氟酸的特性,该反应可用于玻璃的雕刻。‎ 正确答案:B ‎ [真题演练]‎ ‎1.(2017·北京理综,6)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 解析 瓷器主要成分属于硅酸盐,属于无机物;丝绸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属于有机物;茶叶中的主要成分有咖啡因、糖类等,属于有机物;中草药成分较为复杂,主要成分为有机物。‎ 答案 A ‎2.(2017·课标全国Ⅰ,7)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合成纤维制造的是(  )‎ A.尼龙绳 B.宣纸 ‎ C.羊绒衫 D.棉衬衣 解析 A项,尼龙的主要成分是聚酰胺纤维(锦纶),属于合成纤维,正确;B项,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C项,羊绒衫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错误;棉衬衣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错误。‎ 答案 A ‎3.(2017·江苏化学,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Na2O2吸收CO2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供氧剂 B.ClO2具有还原性,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SiO2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D.NH3易溶于水,可用作制冷剂 解析 B项,ClO2具有氧化性,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不是还原性,错误;C项,SiO2硬度大,与其制造光导纤维无关,错误;NH3易液化,液氨气化时从环境吸收大量热,作制冷剂,与其溶于水无关,错误。‎ 答案 A ‎4.(2016·课标全国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 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 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正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仅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正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正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 答案 D ‎5.(2014~2017高考题精选)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 B.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Al(OH)3(胶体)+3H+‎ C.H+、K+、S2-、Br-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FeCl3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解析 分散系的划分是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划分的,A错;Fe(OH)3胶体加入电解质离子后聚沉,C错误;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形成胶体后胶粒带电荷胶体不带电,D错误。‎ 答案 B 一、选择题 ‎1.(2017·江西上饶六校联考,7)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gS B.Cu C.Cu2O D.Fe2O3‎ 解析 “朱”指“朱砂”,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颜料和药物,其主要成分是HgS。‎ 答案 A ‎2.(2017·广东七校联考,7)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  )‎ A.食盐 B.火碱 C.草木灰 D.胆矾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该“碱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应首先排除B项,该“碱剂”的水溶液应呈碱性,为强碱弱酸盐,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K2CO3,K2CO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胆矾为硫酸铜晶体,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 答案 C ‎3.化学知识无处不在,下列与常见古诗文记载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 常见古诗文记载 化学知识 A ‎《梦溪笔谈》中对宝剑的记载:“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其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高 B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C 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源于该文,其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D ‎《荀子·劝学》:“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的能量低于水的,冰转化为水属于吸热反应 解析 剂钢指的是高碳钢,为铁的合金,硬度比纯铁的大,熔点比纯铁的低,选项A错误;庐山瀑布飞泻,大量水蒸气蒸腾而上,形成胶体,在阳光照耀下,产生丁达尔现象,选项B正确;青蒿素的提取方法为萃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选项C错误;“冰转化为水”的过程吸热,但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不属于吸热反应,选项D错误。‎ 答案 B ‎4.古代的很多成语、谚语都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下列对成语、谚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说明相同质量和温度的水和冰,冰的能量高 B.“玉不琢不成器”“百炼方能成钢”发生的均为化学变化 C.“甘之如饴”说明糖类均有甜味 D.“火树银花”中的焰火实质上是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解析 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固态的能量比液态的低,所以水和冰比较,水的能量高,A项错误;“玉不琢不成器”中的“琢玉”是物理变化,“百炼方能成钢”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不是所有的糖类都有甜味,如淀粉、纤维素属于糖类,它们均没有甜味,C项错误。‎ 答案 D ‎5.(2018·成都模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氮、石英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B.金刚石、白磷和臭氧都属于单质 C.氯化铵、次氯酸都属于强电解质 D.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 NO2不是酸性氧化物;次氯酸属于弱电解质;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6.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戊是包含关系。‎ 选项 甲 乙、丙、丁、戊 ‎①‎ 常见干燥剂 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五氧化二磷 ‎②‎ 常见合金 不锈钢、青铜、硬铝、生铁 ‎③‎ 基本营养物质 油脂、蛋白质、纤维素、无机盐 ‎④‎ 腐蚀品 盐酸、浓硫酸、烧碱、硝酸 ‎⑤‎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铝、氧化铁 ‎⑥‎ 弱电解质 次氯酸、一水合氨、水、醋酸 正确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④⑤⑥‎ C.②④⑥ D.①⑤⑥‎ 解析 ①中,石灰石不具备吸水性,不能作干燥剂;③中,纤维素不能被人体吸收,不属于营养物质;⑤中,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C项正确。‎ 答案 C ‎7.(2017·盐城一模)近日,科学研究发现液态水或存在第二形态,当水被加热到40 ℃~60 ℃之间时,它的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等会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H2O B.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属于水的化学性质 C.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 D.液态水两种形态间转化需断裂O—H键 解析 氢、氧两种元素能组成H2O或H2O2‎ ‎,A项错误;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属于水的物理性质,B项错误;0 ℃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小,C项正确;液态水两种形态间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不需断裂O—H键,D项错误。‎ 答案 C ‎8.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分子或离子 解析 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答案 A ‎9.(2017·深圳模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矾净水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 B.金属与盐溶液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C.化合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反应 D.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都是物理变化 解析 明矾能净水是因为Al3+水解生成有吸附作用的Al(OH)3胶体,Al3+的水解属于化学变化,A项错误;金属铁与FeCl3溶液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而是化合反应;B项错误;化合反应不一定有单质参加反应,如CO2+H2O===H2CO3,C项错误;石油分馏和碘的升华均属于物理变化,D项正确。‎ 答案 D ‎10.近年来高铁酸钾(K2FeO4)已经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方面,高铁酸钾的氧化性超过高锰酸钾,是一种集氧化、吸附、凝聚、杀菌于一体的新型高效多功能水处理剂。干燥的高铁酸钾受热易分解,但在198 ℃以下是稳定的。高铁酸钾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的变化过程有(  )‎ ‎①胶体的吸附 ②盐类水解 ③焰色反应 ④氧化还原反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K2FeO4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FeO的还原产物是Fe3+,Fe3+水解生成Fe(OH)3胶体,胶体具有很强的吸附性,故能起到净化水的作用。因此,K2FeO4在水处理过程中涉及了①、②、④。‎ 答案 B ‎11.(2017·郴州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有对应关系的是(  )‎ A.Si有良好的半导体性能,可以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氨气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C.Na2O2呈淡黄色,可用作潜水艇中的供氧剂 D.明矾水解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水处理中的净水剂 解析 制作光导纤维的是二氧化硅,A项错误;氨气易液化,液态氨气汽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与其还原性无关,B项错误;过氧化钠为淡黄色固体是物理性质,作供氧剂是由于Na2O2能够分别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C项错误;明矾净水是利用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性质,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7·忻州模拟)生产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应用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现象或应用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将盐卤或石膏加入豆浆中,制成豆腐 B.用明矾净化污水 C.泡沫灭火器中将Al2(SO4)3与NaHCO3两溶液混合后,喷出大量泡沫,起到灭火作用 D.清晨,人们经常能看到阳光穿过茂密的树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景象 解析 A项是加入电解质使胶体聚沉;B项应用了胶体的吸附作用;D项看到的是胶体的丁达尔效应;C项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与胶体的性质无关。‎ 答案 C ‎13.盐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全部 解析 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H2;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碱与酸(或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单质和金属单质化合可得到盐;酸性氧化物(或酸)与碱(或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答案 D ‎14.关于下列说法:①Fe(OH)3胶体和CuSO4溶液都是混合物;②BaSO4是一种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③冰醋酸、纯碱、小苏打分别属于酸、碱、盐;④太阳能、氢能和海洋能都属于新能源;⑤置换反应都属于离子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纯碱是Na2CO3,是盐不是碱;不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发生的置换反应不是离子反应,如C与Fe2O3的反应。‎ 答案 A ‎15.(2016·河南八市三次联考)化合物A、B、C、D各由两种元素组成,甲、乙、丙是短周期元素的三种单质。这些常见的化合物与单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已知C是一种有机物),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化合物A、B、C、D均为气体 B.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有三个是化合反应 C.上图所示的五个转化关系中,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上述转化关系所涉及的化合物中只有一种是电解质 解析 甲能与两种单质、一种化合物反应,则甲可能是氧气,化合物C是一种有机物(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A、B分别是CO2、H2O,乙是碳,D是CO,丙是H2时符合题图转化关系,故A项错误,B、C项正确;此时只有H2O是电解质,D项正确。‎ 答案 A 二、填空题 ‎16.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CO2、O2作用产生“绿锈”,该“‎ 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化学式为Cu2(OH)2CO3],“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CO2、H2O。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铜铜绿ACu(OH)2BCu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盐、铜盐、碱式盐(或碳酸盐)‎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Cu(OH)2CuO+H2O CuO+H2Cu+H2O ‎(4)① ②③ ④‎ ‎17.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________。‎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________组,它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Ⅱ组中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则有________g该物质参加反应。‎ 解析 (1)由分类图知,该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结合相关信息可知分类如下:‎ ‎(2)淡黄色固体是Na2O2,其电子式为Na+[]2-Na+。‎ ‎(3)CO为还原性气体,在高温下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2Fe+3CO2。‎ ‎(4)3NO2+H2O===2HNO3+NO,NO2发生了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被氧化和被还原的氮元素的质量比为2∶1。‎ ‎(5)铁在高温下能够与水蒸气发生反应:3Fe+4H2O(g)Fe3O4+4H2。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转移8 mol电子时,有3 mol Fe参加反应,质量为168 g。‎ 答案 (1)树状分类法 ‎(2)Ⅰ Na+[]2-Na+‎ ‎(3)3CO+Fe2O32Fe+3CO2‎ ‎(4)2∶1 (5)16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