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必背篇——知识打包记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冲刺复习必背篇——知识打包记

‎2019年语文高考冲刺复习 第一部分 必背篇——“知识”打包记 冲刺一 考前常见近义成语 ‎  1.暗箭伤人 含沙射影 都比喻暗中诽谤、攻击或陷害别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别:前者使用的手段包括语言、行动;后者多用于用语言暗地里诽谤、中伤他人。‎ ‎2.安之若素 随遇而安 都有“对任何遭遇都不在意”的意思。前者多指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仍能跟平常一样;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3.爱憎分明 泾渭分明 都有“界限清楚”的意思。前者专指思想感情上的爱与恨态度鲜明,界限清楚;后者泛指人或事是非分明,界限清楚。‎ ‎4.按部就班 循序渐进 都有“遵循一定的程序”的意思。前者强调按一定步骤和规矩(部:门类。班:次序。就:遵照);后者强调依次序逐渐深入或提高。‎ ‎5.八面玲珑 面面俱到 都有“对各方面应付得很周到”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前者多含贬义,偏重于处世圆滑;后者是中性词,偏重于应付得十分全面,周到,没有遗漏。‎ ‎6.百依百顺 唯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前者多指由于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后者含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级的无条件服从。‎ ‎7.半斤八两 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难分高低”之意。前者形容两者优劣、高低等彼此相同,不分上下,多带贬义;后者偏重指双方力量相当,中性词。‎ ‎8.半途而废 浅尝辄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前者偏重在“半”,指中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偏重在“浅”,指不深入(辄:就)。‎ ‎9.本末倒置 舍本逐末 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颠倒了;后者强调丢掉根本的、主要的,追求末节的、次要的。‎ ‎10.比比皆是 俯拾皆是 都表示相同的事物很多,到处都是。前者侧重表现多,到处都是;后者侧重表示容易得到。前者的对象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后者的对象只能是物。‎ ‎11.别具一格 别开生面 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印象、新感觉”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后者偏重在“生面”,即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12.标新立异 独树一帜 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在显示特点,中性词;后者偏重在创造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多含褒义。‎ ‎13.病入膏肓 不可救药 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在“病”,比喻病情或事情严重到了无可救治的程度;后者偏重在“药”,强调无药、无办法。“不可救药”还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如“这个人坏得不可救药”。‎ ‎14.捕风捉影 无中生有 都含“凭空捏造”之意。前者偏重在没有事实根据;后者偏重在捏造本来没有的事实,语气也较重。‎ ‎15.不胫而走 不翼而飞 都有“传播迅速”之意。前者指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到处流传,也比喻某事物风行一时(胫:小腿);后者形容消息、言论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 ‎16.不刊之论 不易之论 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不可磨灭,不可更改(刊:删改);后者强调论断正确,不可改变(易:更改)。‎ ‎17.不容置喙 不容置辩 都有“不容掺和”的意思。前者着重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讲话(喙:嘴);后者着重指只让人赞同而不容许申辩、解释。‎ ‎18.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都有“不在乎”的意思。前者表示不同意,不认为是对的(然:正确);后者指不把某事放在心上,不在意,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9.惨绝人寰 惨无人道 都有“狠毒残暴”之意。前者强调恶行造成的结果悲惨,是人世间从没有过的惨痛;后者强调作恶手段残忍,没有人性。‎ ‎20.畅所欲言 各抒己见 都表示说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前者偏重在说话尽兴;后者重在各人自由发表见解。‎ ‎21.乘人之危 落井下石 都表示趁人危难时去侵害人家。前者重在指别人遭危难时用要挟、引诱等手段去害别人;后者重在指欲置遭难者于死地。‎ ‎22.出尔反尔 反复无常 都表示经常变卦。前者偏重于语言上的前后矛盾;后者偏重于行为上的变化无常。‎ ‎23.出神入化 炉火纯青 都指达到的境界很高。前者多形容美术、表演等技艺高超、神妙;后者比喻学问、技术、手法等方面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 ‎24.大发雷霆 怒不可遏 都表示十分愤怒。前者偏重于发怒时的高声斥责;后者强调愤怒得不能抑制(遏:止住)。‎ ‎25.大庭广众 众目睽睽 都可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前者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后者指很多人注视的场合(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的样子)。‎ ‎26.顶礼膜拜 五体投地 都有“崇拜”之意。前者偏重于崇拜,多用于贬义(顶礼:跪地头触受礼者之足。膜拜:两手加额长跪而拜);后者指双手双膝和头一起着地,偏重于佩服之意。‎ ‎27.东山再起 死灰复燃 都有“重新再来”的意思。前者源于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隐居,后又出任高官,比喻人失势后又重新恢复地位,中性词;后者比喻已经停息的事物(多指坏事)又重新活跃起来,贬义词。‎ ‎28.咄咄逼人 盛气凌人 都形容气势汹汹,使他人难堪。前者不仅用于人,还可用于气势、形势、命令等;后者只用于人,并含有傲慢自大的意思。‎ ‎29.耳濡目染 耳闻目睹 都有“听见和看见”的意思。前者强调听得多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中受到影响;后者强调亲耳听到,亲眼见到。‎ ‎30.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用直陈,强调预防;后者用比喻,强调事先做准备。‎ ‎31.风言风语 流言蜚语 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多是无意,传说者多出于无知、怀疑和猜测;后者多是有意,传说者往往出于险恶用心。‎ ‎32.锋芒毕露 崭露头角 都有“显露才能”之意。前者偏重于“全部显露”,因此还可比喻逞强好胜(毕露:全部外露,显露无遗);后者偏重于“突出显露”(崭露:突出地显露)。‎ ‎33.改过自新 痛改前非 都有“改正错误”的意思。前者强调重新做人;后者强调彻底改正错误。‎ ‎34.改邪归正 弃暗投明 都指从坏的方面转到好的方面来。前者偏重指不再做坏事;后者偏重指脱离黑暗反动势力,投向进步势力。‎ ‎35.苟且偷安 得过且过 都形容只图眼前,不顾将来。前者偏重于贪图眼前安逸;后者偏重于胸无大志,敷衍地过日子,工作马虎,不负责任。‎ ‎36.孤注一掷 破釜沉舟 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偏重尽所有力量作最后的一次冒险,多含贬义(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物等);后者偏重不留退路,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多含褒义。‎ ‎37.含糊其词 闪烁其词 都有“说话含糊不清”的意思。前者着重于说得不明确、不清楚;后者着重于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 ‎38.花天酒地 醉生梦死 都形容腐朽糜烂的享乐生活。前者偏重迷恋酒色;后者偏重浑浑噩噩、糊里糊涂地生活。‎ ‎39.挥金如土 一掷千金 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对钱财不珍惜;后者偏重一次花钱之多。‎ ‎40.回味无穷 耐人寻味 都形容意味深长。前者只限于事后回忆,从追忆中体会到意趣很深;后者不仅指事后,也可以指当时。‎ ‎41.魂不守舍 失魂落魄 都形容精神恍惚的样子。前者重在形容精神不集中;后者重在形容惊慌异常或因受强烈刺激而行为失常。‎ ‎42.浑然一体 水乳交融 都有“很难分开”的意思。前者指的是构成事物的各部分之间没有缝隙,像是一个整体;后者指的是混合的各部分互相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43.疾恶如仇 深恶痛绝 都含“厌恶、憎恨”之意。前者专指对坏人坏事的痛恨;后者指厌恶、憎恨到了极点,程度较深,语意较重。‎ ‎44.洁白无瑕 完美无缺 都指没有一丁点儿缺点和错误。前者适用于人和物,不适用于事;后者可指人、物和事。‎ ‎45.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都指在接受新事物时有较强的类推能力。前者侧重于“反三”,类推出的事物不限于同类;后者侧重于“旁通”,指对同类的事物一通百通。‎ ‎46.噤若寒蝉 鸦雀无声 都指没有声音。“噤若寒蝉”中“噤”,拆字法解为“禁口”,即闭口不作声,比喻不敢说话,强调不出声是因为害怕,主要形容人;“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主要用来描写环境。‎ ‎47.口蜜腹剑 笑里藏刀 都形容阴险狡诈。前者偏重嘴甜,说得好听;后者偏重脸笑,外表和气。‎ ‎48.理所当然 天经地义 都有“按道理应该如此”的意思。前者偏重于应当如此,适用范围要比“天经地义”广得多;后者偏重于合乎情理,语气较重,还可指非常正确、不容置疑的道理。‎ ‎49.历历在目 记忆犹新 都可表示清楚地记得往事。前者偏重对过去具体情景的清晰再现;后者偏重记忆的清晰、深刻。‎ ‎50.恋恋不舍 流连忘返 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语意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物等;后者偏重指对景物的留恋。‎ ‎51.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 都有“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的意思。前者指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对一个人特别注重,一般是有好感;后者指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52.满不在乎 漫不经心 都表示不把事情放在心上。前者指将应该考虑、应该关心、应该处理的事不放在心上;后者侧重对正在做的事不认真、不专心的态度。‎ ‎53.美不胜收 琳琅满目 都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前者偏重来不及一一细看,多指景色;后者偏重满眼都是,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54.每况愈下 江河日下 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偏重“愈下”,多指形势、情况越来越坏;后者偏重“日下”,多指国势、事物、景物一天不如一天,语意更重。‎ ‎55.秣马厉兵 严阵以待 都有“做好战斗准备”的意思。前者偏重战斗人员的武器和后勤准备;后者偏重军队临战状态下的等待。‎ ‎56.目光如豆 鼠目寸光 都比喻目光短浅。前者偏重“小”(如豆),强调见识窄,看不到全局;后者偏重“近”(寸光),强调没有远见,看不到将来。‎ ‎57.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 都指做事、说话达到适当的程度,大多情况可通用。前者偏重恰巧达到适合的地步;后者偏重正合分寸。‎ ‎58.煞费苦心 挖空心思 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前者是中性词,可以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也可以指在好事上用尽心思;后者是贬义词,多指在做坏事上绞尽脑汁。‎ ‎59.丧尽天良 丧心病狂 都含有“心肠坏、做事凶狠”的意思。前者偏重指人狠毒,没有良心、人性;后者偏重指人残暴到疯狂的程度。‎ ‎60.深恶痛绝 咬牙切齿 都指厌恶、痛恨到了极点。前者侧重形容痛恨的思想感情;后者侧重形容痛恨的表情。‎ ‎61.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都有“深入、周密考虑”的意思。前者偏重“深远”,指考虑得长远,含有策划、计划的意思;后者偏重“深思”,指考虑得深入透彻。‎ ‎62.身先士卒 以身作则 都有“亲自做出榜样”的意思。前者偏重自己带头去做,走在前面;后者指自己身体力行,做出榜样。‎ ‎63.死气沉沉 万马齐喑 都有“无一点儿生气”的意思。前者偏重指气氛压抑,用于人时有不愿讲话的意思;后者偏重于因畏惧顾虑不敢讲话(喑:哑)。‎ ‎64.耸人听闻 骇人听闻 都有“使人吃惊”的意思。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有意编造的事实,使人震惊;后者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达到惊人程度的坏事。‎ ‎65.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 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形容谈话兴致高,气氛活跃,又有风趣;后者着重指情势严重时谈笑不改常态。‎ ‎66.忐忑不安 惴惴不安 都指心神不定,都是形容词。前者重在形容因紧张、惊慌、担忧而心乱跳的心境,表示心理状态;后者重在形容因忧惧、担心而心神不定的神态。‎ ‎67.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都指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前者侧重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做好工作或完成某项任务,不一定是在困境中;后者侧重指在困境中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 ‎68.望尘莫及 鞭长莫及 都有“达不到”的意思。前者意思是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后者意思是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不能及。‎ ‎69.洗心革面 脱胎换骨 都指改变面貌,重新做人。前者指清除思想上的污秽,改变原来的面貌,痛改前非;后者比喻彻底改变立场观点。‎ ‎70.瑕不掩瑜 瑕瑜互见 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有缺点遮不住优点的意思,强调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后者比喻有优点也有缺点,优缺点共存,没有主次之分。‎ ‎71.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 都有“小心谨慎、不马虎、不疏忽”的意思。前者多形容十分小心,一点也不疏忽的样子;后者指对细小的事情过于小心,以致流于畏缩。‎ ‎72.心不在焉 漫不经心 都指随随便便,不用心思,思想不集中。前者形容思想不集中或心神不定;后者形容随随便便,对事情不在意,侧重指不认真的态度。‎ ‎73.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 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用说出来”的意思。前者侧重对事件或消息的知晓;后者着重对文章、讲话的思想内容的理解。‎ ‎74.信口雌黄 信口开河 都有“随口乱说,不负责任”的意思。前者多指随便乱说,不顾事实,语意偏重;后者指说话随意,滔滔不绝,形容讲话漫无边际。‎ ‎75.兴致勃勃 兴高采烈 都有“兴致非常高”的意思。前者偏重“兴奋”,还含有“感兴趣”“积极从事”等意思;后者偏重“高兴”,含有“精神饱满”“情绪热烈”的意思。‎ ‎76.徇私舞弊 营私舞弊 都指为私利而玩弄手段,干违法乱纪的事。前者指屈从私情,为照顾私人关系而舞弊(徇:屈从);后者指为自己谋求私利而舞弊。‎ ‎77.栩栩如生 跃然纸上 都用来形容绘画或描写生动、逼真,有时可以通用。前者既能形容描写或绘画,也能形容雕塑等;后者的依托是“纸”,所以只能形容描写或绘画,不能用于雕塑。‎ ‎78.休戚与共 休戚相关 都有“彼此之间相关联”的意思。前者指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有同甘共苦的意思;后者指祸患、利害、忧乐相互关联,形容彼此关系密切,但无“同甘共苦”的意思。‎ ‎79.掩耳盗铃 自欺欺人 都具有“自己欺骗自己”的意思,均为贬义词。前者常用于以欺骗自己为主的情况,具有形象性;后者常用于以欺骗别人为主的情况,具有概括性。‎ ‎80.一笔勾销 一笔抹杀 都含有“全部除去”的意思。前者指把一切完全取消,不再计较;后者指轻率地把优点、成绩等全盘否定。‎ ‎81.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道义上不允许推托;后者偏重责任上不可推卸(贷,推卸)。‎ ‎82.应接不暇 目不暇接 都有“应付不过来”的意思。前者指美景繁多,看不过来;也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后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83.周而复始 循环往复 都表示一个过程不断地重复进行。前者偏重于循环不断,由始又终;后者偏重于反复进行,无休无止。‎ ‎84.置之度外 置若罔闻 都有“不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不把某件事放在心上,对象多是生死、安危、利害关系等,多含褒义;后者指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关心,多带贬义。‎ ‎85.孜孜不倦 废寝忘食 都有“非常勤奋、努力”的意思。前者侧重表示非常勤勉,一般用于工作、学习等方面;后者侧重表示十分专注,除用于工作、学习外,还可用于其他感兴趣的方面。‎ ‎86.跋山涉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跋山涉水”重在指路途遥远、坎坷艰辛;“风尘仆仆”重在指长途奔波劳累;“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生活艰难。‎ ‎87.抱残守缺 故步自封 墨守成规 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抱残守缺”偏重保守不知改进,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按老规矩办事。‎ ‎88.独断专行 专横跋扈 一意孤行 都有“不考虑别人意见,办事主观蛮干”的意思,都是贬义词。“专横跋扈”指蛮横、霸道,一般只用于掌权者。“独断专行”和“一意孤行”多形容缺乏民主作风,而且不限于指当权者,也可指一般人。“独断专行”偏重于不与人商量,单独决断并加以实行;“一意孤行”偏重于不听别人的劝告,固执地按自己的想法办事。‎ ‎89.荒诞不经 荒诞无稽 荒谬绝伦 都有“荒唐,不可信”之意。“荒诞不经”重在指不合常理(不经:不正常、不近情理);“荒诞无稽”重在指毫无根据(无稽:无法考查);“荒谬绝伦”强调荒唐的程度达到极点(绝伦:超出同类,没有可以相比的)。‎ ‎90.骑虎难下 进退维谷 进退两难 都有“处境困难”的意思。在表示“上去之后下不来”时只能用“骑虎难下”;在表示前后方向时,只能用“进退维谷”或“进退两难”,不能用“骑虎难下”。“进退维谷”与“进退两难”语体风格不同,“进退维谷”多用于书面语,“进退两难”多用于口语。‎ ‎91.日新月异 突飞猛进 风生水起 都有“发展快”的意思。“日新月异”侧重变化大,日日都有更新,月月都在变化;“突飞猛进”侧重速度快,进展迅速;“风生水起”比喻事情做得特别好,一定的时间里就发展得特别快,能迅速壮大起来。‎ 冲刺二 考前常见必背成语 ‎  1.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2.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3.暗度陈仓:借指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4.百身莫赎:一身虽百死也无法抵换死去的人。多用来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也表示罪恶极大,即使死一百次也无法抵消罪责。‎ ‎5.阪上走丸:在斜坡上滚弹丸。比喻形势发展非常迅速。‎ ‎6.奔走呼号:一边奔跑,一边喊叫,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取同情和支持。‎ ‎7.俾昼作夜:不分白天黑夜地寻欢作乐。‎ ‎8.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借以形容所有东西兼收并蓄。泛指收罗的东西多,毫无遗漏。‎ ‎9.壁垒森严:形容防守很严密或界限划得很分明。‎ ‎10.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11.另辟蹊径:另外开辟一条路。比喻另创一种新方法或新风格。‎ ‎12.不逞之徒:因失意而胡作非为的人。‎ ‎13.不扶自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14.不见经传:经传中没有记载,指人或事物没有什么名气,也指某种理论缺乏文献上的依据。‎ ‎15.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16.大行其道:某种观点或某种事物盛行(多含贬义)。‎ ‎17.怅然若失:心里不痛快,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一样。‎ ‎18.尺幅千里:一尺长的图画,把千里的景象都画进去,比喻事物的外形虽小,但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 ‎19.穿靴戴帽:比喻写文章或讲话中套用一些空洞说教,因多在开头和结尾部分,所以说穿靴戴帽。‎ ‎20.穿云裂石:(声音)穿过云层,震裂石头,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 ‎21.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草,秋天的菊花,在不同的季节里,各有独特的优美风姿。比喻各有专长。‎ ‎22.春秋笔法:相传孔子修《春秋》,一字含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23.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24.从善如流:形容能很快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像水从高处流到低处一样顺畅自然。‎ ‎25.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 ‎26.大放厥词: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多指夸夸其谈,大发议论(含贬义)。‎ ‎27.等闲视之:当作平常的人或事物看待。‎ ‎28.冬温夏凊:冬天使之暖,夏天使之凉。形容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29.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30.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停止。‎ ‎31.反求诸己: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32.俯拾即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 ‎33.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4.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35.改弦易辙:改换琴弦,变更行车道路,比喻改变计划或做法。‎ ‎36.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37.纲举目张:比喻做事抓住主要的环节,带动次要的环节。也形容文章条理分明。‎ ‎38.故态复萌:旧日的习气或老毛病重新出现。‎ ‎39.瓜田李下: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后用来泛指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40.滚石上山:比喻迎难而上、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不然就会前功尽弃。‎ ‎41.好整以暇:形容在纷乱繁忙中显得既严整又从容。‎ ‎42.皓首穷经:钻研经籍,直到老年仍孜孜不倦。形容一生勤学苦读。‎ ‎43.回肠九转:好像肠子在肚里回环旋转,形容内心焦急忧伤。‎ ‎44.间不容发: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45.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 ‎46.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47.可丁可卯:①就着某个数量不多不少或就着某个范围不大不小;②严格遵守制度,不通融。‎ ‎48.劳师动众: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多指动用大批人力(含小题大做之意)。‎ ‎49.力透纸背:①形容书法遒劲有力;②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50.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 ‎51.旅进旅退:跟大家同进同退,形容自己没有什么主张,跟着别人走。‎ ‎52.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53.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54.明哲保身:原指明智的人不参与可能给自己带来危险的事,现在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55.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56.目光如炬:眼光像火炬那样亮,形容见识远大。‎ ‎57.判若云泥:高低差别好像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的距离那样远,形容差别极大。‎ ‎58.胼手胝足:手和脚都磨出老茧,形容十分辛勤劳苦。‎ ‎59.奇货可居:商人把难得的货物囤积起来,等待高价出售。也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成就,作为要求名利地位的本钱。‎ ‎60.倾巢而出:比喻全部出动。‎ ‎61.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形容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62.人言啧啧:议论纷杂。‎ ‎63.忍痛割爱:忍住痛苦割弃心爱的东西。形容很不情愿地舍弃喜爱的人或物。‎ ‎64.如坐针毡: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65.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66.山高水长:山岭高耸,水流绵长。比喻人节操高尚,影响深远。也比喻情谊深厚。‎ ‎67.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极端贫穷。‎ ‎68.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69.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 ‎70.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71.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 ‎72.桃羞杏让:桃花和杏花都感到羞愧,只好退让。形容女子比花还要艳丽动人。‎ ‎73.投鼠忌器:要打老鼠又怕打坏了它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74.推波助澜: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 ‎75.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76.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 ‎77.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 ‎78.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79.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 ‎80.相反相成: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就是说,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 ‎81.心劳日拙: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 ‎82.薪火相传:前一根柴刚烧完,后一根柴已经烧着,火永远不熄,比喻师生传授,学问和技艺一代代地继承下去。也比喻种族、文化等代代相传。‎ ‎83.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 ‎84.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85.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86.摇唇鼓舌:用言辞进行煽动、游说或大发议论(含贬义)。‎ ‎87.夜以继日:日夜不停。‎ ‎88.一以贯之: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贯穿在他的全部学说之中,后来泛指用一种思想理论贯穿于始终。‎ ‎89.一张一弛:原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国家像使用弓弩一样,有紧有松,宽严结合。后多比喻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也泛指时紧时松或有紧有松。‎ ‎90.以身试法:以自己的行为来试法律的威力,指明知法律的规定而还要去做触犯法律的事。‎ ‎91.鱼贯而入:像游鱼那样一个接一个地进入。‎ ‎92.予取予求:原指我只取我所要求的,后用来指任意索取。‎ ‎93.择地而蹈: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 ‎94.马失前蹄:比喻偶然发生差错而受挫。‎ ‎95.折戟沉沙:折断的戟埋在沙里。指激烈战斗后的战场遗迹。也指惨败。‎ ‎96.言人人殊:每人所说的话各不相同,指对同一事物各人有各人的见解。‎ ‎97.重足而立: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 ‎98.壮士断腕:勇士的手被毒蛇咬伤,立即自断手腕,以免毒性扩散。比喻在紧要关头当机立断,为保存整体不惜牺牲局部。‎ ‎99.锱铢必较:对很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要计较,原形容办事非常认真,一丝不苟,现多形容过于吝啬或气量小。‎ ‎100.作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观看,比喻坐观成败,不给予帮助。‎ 冲刺三 得体常见必背知识 ‎  (一)谦辞 ‎1.常见谦辞一览表 ‎“鄙”字一族 ‎①鄙人:对人称自己。②鄙意:称自己的意见。③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舍”字一族 ‎①舍侄:称自己的侄子。②舍弟:称自己的弟弟。③舍亲:称自己的亲人。④舍间、舍下:称自己的家。‎ ‎“家”字一族 ‎①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②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③家兄:称自己的兄长。‎ ‎“敝”字一族 ‎①敝人:对人谦称自己。②敝姓:对人谦称自己的姓。③敝校:对人谦称自己的学校。‎ ‎“愚”字一族 ‎①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②愚见:自己的意见或见解。‎ ‎“拙”字一族 ‎①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②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③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 ‎①小人:地位低的人的自称。②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小”字一族 ‎“敢”字一族 ‎①敢问:用于向对方询问问题。②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③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见”字一族 ‎①见教:客套话,指教(我)。②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多用于书信)。‎ 其他谦辞 ‎①马齿徒增:称自己虚度年华,没有成就。②错爱:用于感谢对方对自己的关心、爱护。③刍荛之见:称自己浅陋的看法。④过奖、过誉:用于自己受到表扬或夸奖时的话。⑤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 ‎  2.常见表示谦虚的成语 ‎(1)笨鸟先飞:表示自己能力差,恐怕落后,比别人先行一步。‎ ‎(2)抛砖引玉:谦辞,用自己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3)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 ‎(4)敝帚自珍:一个破扫把,自己也十分珍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5)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 ‎(6)无功受禄:没有功劳而得到俸禄,泛指没出力而接受报酬。‎ ‎(7)敬谢不敏:恭敬地表示没有能力或不能接受。表示推辞做某件事的客气话。敬,恭敬;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能。‎ ‎(8)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9)才疏学浅:见识不广,学问不深。‎ ‎(10)德薄才疏:品行和才能都很差。‎ ‎(11)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挂,列举;漏,遗漏。‎ ‎(12)不情之请:客套话,不合情理的请求(向人求助时称自己的请求)。‎ ‎(13)姑妄言之:姑且说说。(对于自己不能深信不疑的事情,说给别人时常用此语以示保留)‎ ‎(14)恭敬不如从命:与其态度谦逊有礼,不如遵从人家的意见。‎ ‎(15)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16)尸位素餐:谦称自己未尽职责。尸位,空占职位不做事;素餐,白吃饭。‎ ‎(17)不足挂齿:事情轻微,不值得一提。足,值得;挂齿,放在嘴上说。‎ ‎(18)雕虫小技: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19)区区此心;形容微不足道的一点心意或想法。‎ ‎(20)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 ‎(21)班门弄斧:在鲁班门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22)聊表寸心:略微表示一下心意。聊,略微。‎ ‎(二)敬辞 ‎1.常见的敬辞一览表 ‎“令”字一族 ‎①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②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③令爱:尊称对方的女儿。④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⑤令兄:尊称对方的兄长。‎ ‎“拜”字一族 ‎①拜读:读对方的作品。②拜贺:祝贺对方。③拜望:看望或探望对方。④拜托:请对方帮忙。⑤拜识:结识对方。⑥拜辞:告别对方。‎ ‎“奉”字一族 ‎①奉告:告诉对方。②奉还:归还对方的物品。③奉送:赠送对方礼物。④奉劝:劝告对方。‎ ‎“惠”字一族 ‎①惠赠:对方赠予(财物)。②惠存: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③惠顾:商家称顾客到来。④惠临:对方到自己这里来。⑤惠允: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垂”字一族 ‎①垂问:称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②垂爱: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 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③垂念: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④垂怜: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怜爱或同情。‎ ‎“贵”字一族 ‎①贵姓:询问对方的姓。②贵庚:询问对方的年龄。③贵恙:称对方的病。④贵干:询问对方要做什么。⑤贵子:称对方的儿子(含祝福之意)。‎ ‎“高”字一族 ‎①高就:询问对方在哪里工作。②高龄、高寿:称老人家的年龄。③高见:称对方的见解。④高堂:称对方父母。⑤高足:称对方的学生或徒弟。‎ ‎“光”字一族 ‎①光临:称对方到来。②光顾:商家多用来欢迎顾客。‎ ‎“宝”字一族 ‎①宝号:称对方的店铺。②宝眷:称对方的家眷。‎ ‎“呈”字一族 ‎①呈正:把自己的作品送请别人批评改正。②呈报:用公文向上级报告。③呈请:用公文向上级请示。‎ 其他敬辞 ‎①璧还:用于归还对方物品。②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某一职务。③斧正:用于请对方修改自己的文章。④恭候:用于等待对方。⑤借问:用于向别人打听事情。⑥千金:称别人的女儿。⑦雅正:用于把自己的诗文书画等送给人时请对方指教。‎ ‎  2.常见表示敬意的成语 ‎(1)高抬贵手:客套话,多用于请求对方饶恕或通融。‎ ‎(2)不吝赐教:用于自己向别人征求意见或请教问题。‎ ‎(3)鼎力相助: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4)洗耳恭听:专心地听。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5)高朋满座:高贵的宾客坐满了席位,形容来宾很多。‎ ‎(6)率先垂范:带头给下级或晚辈做示范。‎ ‎(7)虚怀若谷: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形容十分谦虚。‎ ‎(8)虚左以待:空着左边的位置等待客人,表示尊敬,也泛指留出位置恭候他人。虚,空着;左,古时以左为尊。‎ 冲刺四 考前必记的常见课内文化常识 ‎  (一)姓名、称谓相关文化常识 ‎1.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执事:①从事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官员;③供役使者,仆从;④对对方的敬称。本文指办事的官吏,是对对方的敬称。‎ ‎2.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3.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刺秦王》)‎ 足下:古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 ‎4.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荆轲刺秦王》)‎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5.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时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6.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 ‎“竖子”是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 ‎7.临川王某记。(《游褒禅山记》)‎ 某:古人作文起稿,写到自己的名字时,往往只作“某”,或在“某”上冠姓,等到誊写时才把姓名写出。根据书稿编的文集,也常保留“某”的字样。‎ ‎8.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丈人: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后来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9.单于出猎。(《苏武传》)‎ 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10.汉末建安中。[《孔雀东南飞(并序)》]‎ 建安: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这个时期东汉朝廷的大权主要由曹操掌握,文学领袖很多都是曹家人物,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1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君子: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中,被全面引用最后上升到士大夫及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始自孔子,并被以后的儒家学派不断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 ‎(二)官职、科举相关文化常识 ‎1.晋侯、秦伯围郑。(《烛之武退秦师》)‎ 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爵位、爵号,是古代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2.毋内诸侯。(《鸿门宴》)‎ 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周制,诸侯名义上要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 左尹:楚国官名,又有右尹,位次于令尹,为楚国之卿。‎ ‎4.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鸿门宴》)‎ 都尉: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西汉时期,都尉一职的含义不断扩大,并逐步扩大成为一个都尉体系。东汉后,都尉的地位不断下降,到魏晋时代,都尉的地位主要在第五品至第七品之间,总体地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且职务虚化。‎ ‎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孔雀东南飞(并序)》]‎ 丞: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 ‎6.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并序)》]‎ 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 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已有职无权了。‎ ‎7.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并序)》]‎ 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远地方,如谪迁、谪降、谪戍、谪居和贬谪等。‎ ‎8.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并序)》]‎ 教坊: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武则天如意元年,改为云韶府,以宦官为使。唐玄宗开元二年,又置内教坊于蓬莱宫侧,京都置左右教坊,掌俳优杂技,教习俗乐,以宦官为教坊使,后遂不再属太常寺。此后凡祭祀朝会用太常雅乐,岁时宴享则用教坊俗乐。宋、金、元各代亦置教坊,明置教坊司,司礼部,清废。‎ ‎9.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卿: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宰相)的位置,并且得到王侯、皇帝的青睐。‎ ‎10.相如顾召赵御史书。(《廉颇蔺相如列传》)‎ 御史: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先秦时期,天子、诸侯、大夫、邑宰皆置“史”,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11.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12.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苏武传》)‎ 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因驸马都尉得名。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都授驸马都尉。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清代称额驸。‎ ‎13.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太史令:也称太史,官职名,相传夏末已有此职。西周、春秋时太史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为朝廷大臣。秦汉设太史令,职位渐低。魏晋以后修史的任务划归著作郎,太史仅掌管推算历法。‎ ‎14.衡下车,治威严。(《张衡传》)‎ 下车:官吏到任。‎ ‎1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视事:官员就职治事。‎ 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人。‎ ‎17.谨庠序之教。(《寡人之于国也》)‎ 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18.因入京师,观太学。(《张衡传》)‎ 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 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 ‎(三)宗法、礼俗相关文化常识 ‎1.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荆轲刺秦王》)‎ ‎“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敬意的礼节,就是行礼叩头。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拜礼。《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 ‎2.乃朝服,设九宾。(《荆轲刺秦王》)‎ 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3.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 跽即跪起,准备起身,膝尚在地上。跽是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因而也叫“长跪”。‎ ‎4.新妇入青庐。[《孔雀东南飞(并序)》]‎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5.伏惟启阿母。[《孔雀东南飞(并序)》]‎ 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6.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孝悌: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7.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8.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过秦论》)‎ 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后泛指帝王的宗庙。‎ ‎9.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表示诚心致敬。‎ ‎10.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 外: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轻重。‎ 期功: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四)天文、历法相关文化常识 ‎1.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孔雀东南飞(并序)》]‎ 鸡鸣: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2.七月既望。(《赤壁赋》)‎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古代对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称谓。如每月第一日为“朔”,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最后一天为“晦”。‎ ‎3.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斗牛:斗宿和牛宿。中国有二十八宿,其中北方七宿为斗、牛、女、虚、危、室、壁,斗宿和牛宿都在其中。‎ ‎4.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传》)‎ 阴阳:源自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而又关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个概念。‎ ‎5.仲秋至冬。[《归去来兮辞(并序)》]‎ 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6.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滕王阁序》)‎ 翼轸:二十八宿中的翼宿和轸宿。古为楚地的分野。‎ ‎(五)地理、刑法相关文化常识 ‎1.至易水上。(《荆轲刺秦王》)‎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今河北省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2.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3.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 山东:文中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 河北、河南: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不同于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 ‎5.南取汉中。(《过秦论》)‎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古称梁州、南郑、天汉,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 ‎6.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7.而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 阡陌:在广袤田野上呈南北走向和东西走向并且相互交错的田埂,其中,“阡”指南北走向的田埂,“陌”指东西走向的田埂。‎ ‎8.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 阳:古人在说到地名时,多用“阳”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用“阴”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 ‎9.臣请就汤镬。(《廉颇蔺相如列传》)‎ 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 ‎10.游于三辅,因入京师。(《张衡传》)‎ 三辅:汉朝以京兆尹(原为官名,汉朝也作政区名)、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这三个地区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六)民俗、节日相关文化常识 ‎1.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并序)》]‎ 初七: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祈求织女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下九: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2.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并序)》]‎ 六合: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 ‎(七)其他 ‎1.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 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2.黄泉下相见。[《孔雀东南飞(并序)》]‎ 黄泉:在汉文化圈中是指人死后所居住的地方。打井至深时地下水呈黄色,又人死后埋于地下,故古人以地极深处黄泉地带为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也就是阴曹地府。‎ ‎3.寄蜉蝣于天地。(《赤壁赋》)‎ 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这里用来比喻人生短促。‎ ‎4.故不积跬步。(《劝学》)‎ 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 ‎5.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连衡:秦国采用的一种离间六国,使它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也作“连横”。‎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师说》)‎ 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7.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并序)》]‎ 床:古代坐具。‎ ‎8.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 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古人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多种称法。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不同。‎ 冲刺五 文言文阅读中最常见的课外常识 ‎  (一)纪年纪时 ‎1.古代纪年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如甲午年、辛丑年等。‎ ‎(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会为自己拟制富有一定寓意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如:乾隆三十九年等。‎ ‎2.古代纪时法 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的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23—1点)、鸡鸣(1—3点)、平旦(3—5点)、日出(5—7点)、食时(7—9点)、隅中(9—11点)、日中(11—13点)、日昳(13—15点)、晡时(15—17点)、日入(17—19点)、黄昏(19—21点)、人定(21—23点)。‎ ‎(二)姓名称谓 ‎(1)名:旧说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为之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2)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3)号:又叫别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4)谥号、庙号:古代王侯将相、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5)斋名: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便称他为杨诚斋。‎ ‎(6)谦称:愚、鄙、敝、卑、窃、臣、仆、下官、小吏、小生、晚生、晚学、不才、不佞、不肖……‎ ‎(7)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 ‎(三)官职沿革 ‎1.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征、辟、补。‎ ‎(2)表提升的:擢、拔、升、迁、进。‎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贬。‎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乞骸骨。‎ ‎(8)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9)表推荐选拔的:荐、选、察。‎ ‎2.六部 隋代,正式确定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部的正副长官是尚书和侍郎,每一部下设四司,各司的正副长官是郎中和员外郎。此后历代相沿,基本未变。六部的分工大致是:‎ ‎(1)吏部:主管文官的任免、考核等。‎ ‎(2)户部:主管全国户口、土地、赋税、钱粮、财政收支等。‎ ‎(3)礼部:主管礼仪、祭祀、学校、科举等。‎ ‎(4)兵部:主管全国军政。‎ ‎(5)刑部:主管全国刑法、狱讼。‎ ‎(6)工部:主管土木建筑、屯田、水利、交通等。‎ ‎(四)教育科举 ‎1.古代教育 ‎(1)中央官学:主要分为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专科学校(书学、算学、律学、医学、画学、武学等)和贵族学校(弘文馆、崇文馆、宗学、旗学等)。‎ ‎(2)地方乡学:从汉代起,地方上普遍设立乡学,到唐代,乡学的各项要求已趋于完备,对学校的教师、学生名额、招生对象、学习内容等,都有明文规定。‎ ‎(3)书院:唐宋时以私人创办、私人讲学为主,元明时官方加强了控制,到了清代基本官化。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和应天书院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 ‎(4)私学:古代民间私人办的学校,始于春秋时期。有家塾、经馆、精舍、私塾、冬学、蒙学等。‎ ‎(5)六艺:古代学校教育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2.科举考试 ‎(1)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是读书士子的入仕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的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 ‎(2)乡试是地方考试。唐宋时称“乡贡”“解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亚元”等。中试者可于次年春进京参加会试,即便会试没考中,也具备了做官的资格。‎ ‎(3)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会试,乡试翌年,由礼部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会试后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只有取得贡士资格的人才能参加。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五)天文地理 ‎(1)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2)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3)六合:天地四方(上、下、东、南、西、北)。‎ ‎(4)九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5)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 ‎(6)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山南水北。‎ ‎(7)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8)关内、关外:古代以西安为都城的王朝一般以函谷关作为关内关外的界线;明清时则以山海关为界线。‎ ‎(9)山东、山西:战国、秦、汉时称崤山以东地区为山东,以西地区为山西。‎ ‎(10)江表:长江以南地区。‎ ‎(六)礼仪风俗 ‎1.传统节日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人日:农历正月初七。‎ ‎(3)上元:农历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4)社日:古代农民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一般以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5)花朝节: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等。汉族传统节日。节期因地而异,但都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之内。‎ ‎(6)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7)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是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8)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赏月的佳节。‎ ‎(9)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赏菊花的习俗。‎ ‎(10)冬至: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这一天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 ‎(11)腊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人们在这一天做腊八粥,吃腊八粥。‎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 ‎2.各类仪式 ‎(1)揖让: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一指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2)顿首:一指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一指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常用于结尾。‎ ‎(3)跪: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挨脚跟,以示庄重。‎ ‎(4)斋戒:古代祭祀或举行重大事件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内心虔诚,这些活动叫“斋戒”。‎ ‎(5)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旧时书信的开头或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七)文史典籍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2)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合称。‎ ‎(3)六经: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 冲刺六 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特色 特色 说明 示例 赏析 冲淡 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语言力求朴素,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之中蕴含着深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其五)》]‎ 这几句诗看来句句平淡,但平淡之中却蕴含着作者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工丽 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杜甫《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三首(其三)》]‎ 辞藻华丽,对仗工整,两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绚丽 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歌语言有鲜明的色彩感,而且色彩对比强烈,写出了春日江南的明艳如画。‎ 直率 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诗句直抒胸臆,反映了被剥削者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 委婉 不是直接叙述或抒情,而是通过写与本意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诗人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并没有直接写出,而是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清新 比喻新颖,用语通俗。山水田园诗人所作诗歌大多清新脱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这首诗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明快 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往往是斩钉截铁的。‎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即”“穿”“便”“向”四个字表现了快捷的速度和跳跃的节奏,诗人喜不自禁的心情跃然纸上。‎ 自然 语言不留雕琢的痕迹,率真朴素,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李白《古朗月行》)‎ 写出了儿时对月亮幼稚的认识,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不加雕饰,生动自然。‎ 清幽 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前两句写不见人影而闻人声,烘托出山的空寂清冷;后两句用夕阳返照之光映着林中的青苔,进一步渲染出山的特点,给人一种无比清幽的美感。‎ 雄奇 气势雄伟,立意奇特。这类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李贺《梦天》)‎ 这两句诗是说九州小得像九个烟点,大海小得像杯中之水。‎ 豪放 直率而有气势。其特点是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句将滚滚长江与历史长河融为一体,凸显了历史荡涤千古风流的奔放气势,‎ 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兀立江岸对景抒情的壮怀气魄。‎ 悲慨 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这类风格的作品,语气高昂,感情悲壮,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难展,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苍凉悲壮,慷慨激昂。‎ 凝练 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连”与“入”相携,织出一张烟雨迷蒙的愁网,并以“孤”为动力,加之冰心玉壶的绝妙比喻,作者高洁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脱颖而出。‎ 沉郁 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使所描绘的生活画面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并配以严格的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全诗四联八句统统对仗,顿挫铿锵,回环曲折,显示出一唱三叹的情韵之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忧愤之情,具有一种悲壮雄浑之美。‎ 冲刺七 古代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概念 说明 作用 示例 赏析 表达 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做铺垫。‎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做铺垫。‎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进行具体描绘和刻画。‎ 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深化主题。‎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 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 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 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 手法 虚实 结合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样的情感。‎ 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诗歌内容,拓展意境,使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前三句描写眼前所见之景,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是虚写。全诗虚实结合,诗人以银河落地的奇特想象,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丽形象和雄伟气势。‎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多个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塑造一个典型。‎ 拓展意境,丰富形象和内容,深化主旨。‎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分析、推断、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 拓展意境,丰富形象和内容,深化主旨。‎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别出心裁地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再现于纸上。‎ 对比 就是把两个不同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进行对照,使好的显得更好,坏的显得更坏。‎ 揭示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震撼人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的繁荣,最后一句描写今日的冷落凄凉,前后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中蕴含着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 这是一首贺婚诗。诗中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果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兴美满的婚姻,表达对女子出嫁的纯真美好的祝愿。‎ 衬托 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 使陪衬的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 渲染、‎ 烘托 诗歌中的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诗歌中的烘托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渲染和烘托都是不说本意,‎ 渲染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杜诗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了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陌上桑》从观看者的神态来表现罗敷的美,这比从正面直接描写节省笔墨,‎ 只说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以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 且更具有艺术魅力。‎ 表现 手法 托物 言志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来表达某种志向和情感。‎ 委婉含蓄,饶有韵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词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动静 结合 对事物、景物做动态、静态的描写,动静结合往往采用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 动静结合手法的运用,往往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喧”“归”“动”“下”写尽了动态之美,而动中仍有静意。浣女未归时或浣女归后,竹林是一片宁静;渔舟未下或渔舟下后,莲叶也依然是宁静的。动态与静态在变化中得到统一。‎ 抑扬 把要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波澜,情趣动人。‎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曾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白描 用朴素简练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描写的对象主体突出,简洁明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敕勒歌》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简洁而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以白描手法,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地描绘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直抒 胸臆 作者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加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直截了当,酣畅淋漓。‎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温庭筠《梦江南》)‎ 词句直抒胸臆,一开口便作恨极之语,夫“恨”而有“千万”,足见恨之多与无穷,而且显得反复零乱,大有不胜枚举之感慨。‎ 修辞 手法 比喻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菩萨蛮》)‎ 词句巧妙地以“月”作比,写尽了江南女子的美丽与温柔。‎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下句写死葬青冢不得归故土,对仗工整,写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比拟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霜禽欲下先偷眼,‎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曹雪芹《红楼梦》)‎ 这首宝玉所咏之曲每句用“不”字,写女儿的相思愁怨,“滴不尽”“开不完”“睡不稳”“忘不了”,排比而下,写出了绵绵不绝的愁思。‎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 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词句以设问作结,以实写虚,一问一答,将一腔愁思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现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用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本身。‎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如梦令》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词人的感伤情怀。‎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 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修辞 手法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的作用。‎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词句以夸张的手法,一气呵成,写出作者忧愤国事、痛恨敌人的心情。‎ 双关 包括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形式。‎ 作者的目的是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晴”与“情”同音,以天气的晴雨暗示恋人貌似无情中的有情。‎ 互文 又叫“互文见义”,指诗歌相邻的句子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 渲染诗歌的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惊”“鸣”互文,正确的翻译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鹊儿,惊醒了树上的眠蝉;‎ 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鹊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幽美。‎ 冲刺八 古代诗歌常见典故 ‎  1.东篱 语出东晋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多以“东篱”表现归隐之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适的情致。宋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2.寒食 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传说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该节由此而来。唐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3.红豆 南方的一种植物,又叫“相思子”,古人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唐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4.长亭 古代在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或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5.尺素 语出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尺素”后成为书信的代称。宋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6.双鲤 古人寄信,将信装在刻着鲤鱼花纹的盒子里。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后来以此代指书信。‎ ‎7.比翼鸟 传说中比翼鸟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常用来比喻夫妻恩爱。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8.梦蝶 也称“化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后比喻做梦、梦幻。‎ ‎9.青鸟 传说汉武帝七月七日在承华殿祭祀,忽有一只青鸟从西方飞来,东方朔说这是因为西王母要来了。后以其为传信的使者。唐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0.登高 古时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1.阳关 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谱成送别之曲,名为“阳关三叠”。唐李商隐《饮席戏赠同舍》:“唱尽阳关无限叠,半杯松叶冻颇黎。”‎ ‎12.折柳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后指送别。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3.楼兰 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唐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4.桑榆 夕阳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借指落日余光处。以此比日暮,后比喻人的晚年。唐王勃《滕王阁序》:“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5.射天狼 天狼,星名。后以“射天狼”比喻打击入侵的异族。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6.碧血 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祐《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17.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路经宗周,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达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唐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18.斑竹 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子上都生了斑纹。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19.长城 南朝宋将领檀道济自称“万里长城”。后以此称呼能抵御敌人入侵的英雄人物。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0.折腰 陶渊明因不愿为五斗米而向乡里小儿折腰,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1.采薇 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亡之后,二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比喻隐居避世。唐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2.东山高卧 东晋谢安辞官后隐居东山。后指隐居。唐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23.画眉 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后以此形容夫妻恩爱。唐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4杜康 传说杜康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5连理枝 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的树枝。比喻夫妻恩爱。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26劳歌 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唐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7.三径 西汉末,王莽篡汉,刺史蒋诩辞官隐居,在家门前“开三径”,只和羊仲、求仲两人相交。后以此代指隐士居住的地方。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唐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28.梨园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后世常以“梨园”代称戏曲班社,将戏曲艺人称为“梨园子弟”。‎ ‎29.班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听到齐军营里的马叫声,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唐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30.问鼎 春秋时,楚庄王伐陆浑戎,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使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今常用以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例如: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31.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32.烂柯 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位老者在下棋,就坐下来看他们下棋,一局未完,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才知,世上已过百年,与他同时代的人都不在世了。后以“烂柯”比喻离家年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3.高山流水 相传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当伯牙弹到描绘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高雅的乐曲。宋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冲刺九 考前作文必背精华 科技·创新 一 经典开头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它需要人才,需要技术,更需要创新。一个人,拥有创新,才能被公众认可,才能有所成就;一个国家,拥有创新,才能迅速发展,才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从时代特点出发,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阐明创新对一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车轮。纵观历史,每一位取得卓越成就的人,无不是敢于创新的。敢于创新,是一种极为宝贵的精神,我们都应该学习。(首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出“创新”的作用,然后从历史的角度说明创新成就卓越的事实,最后点明创新精神值得学习的观点,有很强的逻辑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公布首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名单,意义重大。人工智能是科技创新的成果,科技创新利国利民。四大开放创新平台的成立,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保驾护航,中国经济将因此再次腾飞。(娓娓道来,强调开放创新平台成立的意义和价值,提出论点,引起下文)‎ 有人说:“如果你要成功,你应该朝新的道路前进,不要跟随被踩烂了的成功之路。”人生无创造,谈何有作为?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此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唯有创新,才能称为天才。(运用引用的修辞手法,提出创新的重要作用,观点鲜明,耐人寻味)‎ 当今社会,创新精神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所崇尚。勇于创新已成为一个面向新时代的人所必备的品质。唯有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人才能干出一番事业,功成名就。(联系实际,提出“创新”是面向新时代的人的必备品质的观点,简洁明确,引出下文)‎ 二 经典结尾 人类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渺小的,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构建未来航天运输系统路线图,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变成现实,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探索和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离不开创新引擎的强力驱动。(通过人与宇宙的对比,说明人类虽渺小,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伟大的。通过创新,“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也将成为现实,突出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不去拾人牙慧。朋友们,趁我们还年轻,努力吧,愿我们有所创新,有所发明!(以呼告手法提出自己的希望,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富有感召力)‎ 让我们高举创新旗帜,为自己,更为我们的祖国、我们美好的明天,走创新之路,谱创业新篇。让创新陪伴生活,走进生活,创造更多的精彩瞬间。(号召式结尾,呼吁人们走创新之路,谱创业新篇,表达自己坚定的信念)‎ 爱因斯坦说:“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需要创新。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吧,你一定会展翅飞翔,搏击长空!(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强调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不断创新)‎ 国家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时代需要创新,让我们一起张开创新的翅膀,去翱翔于广阔的蓝天!(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创新的重要价值,表明自己的鲜明态度)‎ 绿色·发展 一 经典开头 过去的已成为历史,正在经历的是现在,等待探索的是未来。历史、现在、未来看似在不同时空,实则联系密切。三者缺一不可,它们之间的关系好似桨、船和彼岸,只有划好历史之桨,乘当下之船,才能抵达未来之彼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明历史发展的趋势,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生命的蓓蕾在皑皑雪地里的枝头上绽放。这是每年寒冷的冬季即将过去时,我在树梢上读到的信息——春的消息。(形象化地写出生命的蓓蕾在雪地枝头上绽放,给人以希望与力量)‎ 有一片绿是那样的真切与实在,有一片绿是那样的遥远又亲近,有一片绿在我心中永远迸发着旺盛的生机。(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的美;“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是西湖的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田园的美。无论哪种美,在文学家的笔下,美丽中国像“荷塘月色”般迷人;在艺术家眼里,美丽中国可以化身为“山水中国”。一千双眼中有一千种美丽,“绿色”也是最绚丽的色彩。美丽中国要成为现实,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先引用诗句及散文名句表现各种自然美,然后引出自己的观点,表明实现美丽中国离不开一个新理念的支撑,那就是绿色发展)‎ 黄河又清了,得益于黄河流域多年的生态保护,“黄河清,天下宁”,生态环境关系到广大人民的生计。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然而,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无论是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依赖,还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都越来越明显。未来,我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只有发展绿色产业,或者将传统产业进行绿色改造,才有发展出路。严峻的形势警诫我们,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从“黄河清,天下宁”的俗语谈起,阐明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而提出全文的观点——只有走绿色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 经典结尾 清夜,月光格外皎洁。我静静聆听祖父吹奏竹笛,不禁想起那片绿叶,那片竹林,也许,它们早已将我的心染上了绿色,我相信,只要不放弃那生机勃勃的绿,时光就永远青葱。我安然入梦。梦中,一片绿叶落在我心灵柔软的土壤上,蔓延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绿……(通过月夜、吹笛、梦境营造出了一个深邃的意境,飘逸而精致,耐人寻味)‎ ‎“无论明日有多落魄,至少今天没有蹉跎。”只要我们无愧于今天,就无悔于明天。未来永远是值得期待的,让我们奋力划动手中的桨,乘风破浪,开创属于我们的时代。(引用名言,表达考生自己奋发有为、勇于开创新时代的决心和信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留住绿色,就是留住金山银山;留住绿色,就是留住亲切的乡愁;留住绿色,就是留住美好的未来。不要让绿色退出我们的眼帘,不要让世界成为土黄色,不要让我们的眼里常含悔恨的泪水……(采用引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阐明留住绿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动而富有文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作为新时代的一员,我们更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根于每个人心中,树立关心环境、保护环境、参与环保的意识,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让莺莺鸟语萦绕耳畔。(以诗句营造意境,强调新时代的一员肩负的重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诗歌中的美景令人向往,老百姓对现实生活中绿水青山的期望更应该被重视。绿色发展,为的是眼中见“绿”,手中有“富”。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齐心打造一个美丽中国,我们始终行动在路上。(从诗歌中的美景引出对绿水青山的期望,阐明了绿色发展的意义与作用,耐人寻味)‎ 传统·文化 一 经典开头 看惯了哥特式建筑,你是否感兴趣于壮阔的万里长城?听遍了普契尼的歌剧,你是否想欣赏那红脸关羽?吃腻了海鲜大餐,你是否钟情于广式小吃?这就是中国!(以排比句铺排呈现,一连三问,造成咄咄逼人的气势,而后点明主旨,更让人有一种释怀和愉悦之感。这种开头,既能显示出作者知识的丰富,又能诱发读者的深入思考)‎ 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正如有人说:“无论你走得多远都走不出我的心,就像黄昏时分的树影,拖得再长,也离不开树的根。”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这个“树的根”就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采用比喻和引用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明传统文化的珍贵,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主,科技为辅?(先铺排事例,再抛出问题,发人深省,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近段时间以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成为教育界势不可当的风潮。传统文化如何在校园中被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成为热门话题。我认为,学校应该补齐“传统文化教育”这块短板。(从实际出发,摆现状,列现象,提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在现今社会,国之利器是国家强盛的象征,是值得我们夸耀并自豪的。国之利器,在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恰当的引用使中心突出,由古及今,强调了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二 经典结尾 我相信,不,我坚信,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定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长眠于水中的屈原也会会心一笑!(对中华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并借屈原的“会心一笑”强化这种认识,含蓄隽永)‎ 曾经,安塞腰鼓隆隆地震撼着陕北大地,那激昂的鼓声敲打出那群皮肤与土地同色的汉子们的朴素与豪放。曾经,肥西花鼓灯的古典、高昂与婉转嘹亮地冲击着人们的耳膜,人们在红衣绿裳中舞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曾经,独自撑着一把油纸伞漫步于江南雨巷,看临溪而坐的老人们喝茶聊天,看赤脚的孩子们在雨中嬉戏,看江南女子的倩影在绵绵的细雨里摇曳……试想,如果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了腰鼓,失去了花鼓灯,独留静谧,黯淡了习俗,还会剩下些什么呢?我们的灵魂又将剩下些什么呢?(先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诠释安塞腰鼓、肥西花鼓灯和江南雨巷的美好,然后提出问题,使得文章言有尽而意无穷)‎ 由此可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将传统节日与习俗、传统戏曲戏剧、传统礼仪等和教育教学工作完美结合起来,未来的学校教育才会显现出更加巨大的魅力。(总结上文,强化观点,令人深思,给人启迪)‎ 尼采说过:“我们先需要骆驼精神承载一切传统,接着需要狮子精神打破这些规则。”面对传统文化,选择在传承中发展,则传统文化必然会重新焕发光彩!(引用尼采的名言,说明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表达坚定的信念)‎ 疾驰的车流看不见河的那边有大片云朵落下,看不见晚风将月色吹入书房,但即使身处繁华,也不能忘了昨日的柔软与情怀。岁月的变迁就像一根吸管,拼命吮吸,但最后填饱我们的只是那阵给人带来怦然感动的遗风。(真切地抒发了作者对快速发展的现实社会的反思,对旧时光和传统文化的眷恋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古朴遗风的铭记情怀)‎ 道德·修养 一 经典开头 越是知识渊博、涵养良好的人,越保持着简朴低调的作风;而那些学识浅薄、目光短浅的人,却常常炫耀那少得可怜的知识与财富。(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两种人的处世之道,体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有修养的人,做事坦荡,光明磊落,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顾大局,识大体。他不做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心底无私,心胸宽广,谦虚有度,礼貌待人;他不矫揉造作,反而落落大方,不故弄玄虚,却脚踏实地。他干干净净做人,明明白白做事。(大量使用四字词语,使语段结构整齐,读起来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桂花无己、无功、无名,所以拥有了清名。“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阳光敞开胸怀,拥有了全世界;而人只有打开了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阐明人唯有打开门窗,才会永远行走在至真、至善、至美的阳光里。引入巧妙,阐述别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于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是谁的瞬间。”确实,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要学习那些由具体知识构成的文字之书,继而阅读由世事阅历垒起来的无字之书,最终读懂那本我们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心灵之书。这一过程其实正如哲人苏格拉底所言:‎ ‎“认识你自己。”(开篇引用名句,提出观点,为下文展开论述张本。这样的开头,在点题明确精深的同时,彰显底蕴,给人一种文采飞扬的艺术效果)‎ 二 经典结尾 修养的至高境界,不是面对沉鱼落雁时的心如止水,也不是面对千金财宝时的淡定自若,而是面对日常生活里的小人物时,会为他人着想,不揪他人错处,不让他人难堪,维护他人的尊严。(通过对比的手法诠释修养的至高境界,态度明确)‎ 终于,我读懂了你。我读懂了你的灵魂,读懂了你的冷漠与庄严,读懂了你为什么一直沉默不语,读懂了人们为什么以你为标杆,以你为傲。(运用排比句,层层深入,点出了对方的品格对自己的影响)‎ 愿吾辈定性明心,以包容之心态对待世间万物;愿孩童持卷回家时,迎来的并非纯功利的计较,而是包容失误,带来关怀的温暖;愿容误之雅量存于万众之心中。如此,则大美之世指日可待也。(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气势磅礴,情感容量充沛,传达出坦诚与真挚,让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和昂扬的意气)‎ 用道德拂拭自己的心灵,当每一个人都如此,社会、民族将成为晶莹的钻石,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发光。用道德拂拭自己的心灵,正如佛家告诉我们要时常擦拭自己的“明镜台”一样。唯有如此,道德的光芒才能穿越迷雾与黑暗,照彻一切!(语言富有哲理,突出道德的重要作用,引人深思)‎ 梦想·信念 一 经典开头 河流不经历艰难险阻,怎能汇成浩瀚无边的大海;雄鹰不经过千锤百炼,怎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我们不努力奋进,怎能让梦想起航。美丽的梦想在我们的心中,神奇而美妙。我们憧憬着梦想,一步又一步地攀登梦想的阶梯。(以生动优美的排比句开篇,表达对“梦想”的认识与理解,而后提出实现梦想需要一步步攀登的观点)‎ 梦想像一粒种子,种在心的土壤里。假如没有梦想,生活就像荒凉的戈壁。有了梦想,就有了追求,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也许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中,会遇到无数的挫折,但没关系,‎ 跌倒了自己爬起来,要勇于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毕竟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正反论证,诠释了梦想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 这是一个有梦想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把梦想变为现实的时代——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样的时代。(从梦想与时代、梦想与现实的关系切入,简洁精练,点明了文章主旨)‎ 很羡慕一些人,他们能够随遇而安,自由干脆,一直轻装前行。整理,出发,这是他们淡然的心境。(先讲一些人轻装前行,然后引出应以淡然的心境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进)‎ 大雁能飞到温暖的南方,因为它坚信温暖就在前方;小树能长成参天的大树,因为它坚信阳光就在头顶;人能走向成功,因为他坚信未来就在自己手上。人生的起点由信念铺就,人生的闪耀由坚守筑造,坚守信念就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信念的重要作用,并以充满理性的语言揭示坚守信念的意义,给人以启迪)‎ 信念,给了小溪奔腾的力量,让它一路欢歌,奋进不止,小溪虽历经了千辛万苦,也不放弃对大海的向往;信念,给了蚕蛹化蝶的信心,让它突破自我,坚持不懈,蚕蛹虽饱尝了辛酸痛苦,也不放弃对生命蜕变的渴望;信念,给了雄鹰展翅的勇气,让它勇对挫折,矢志不渝,雄鹰虽经受了万般波折,也不放弃展翅高飞的梦想。(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自然的角度论证信念的重要性,想象丰富,语言精练)‎ 二 经典结尾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有所追求,把自己的职业选择与国家命运和前途结合起来,怀揣理想,实现梦想。(引用古人名句,表明观点、态度,拓宽意境,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路上,我扔掉了许多东西,但行囊还是沉甸甸的。我将手探入行囊,指尖划过书上的铅字,仿佛看遍了千山万水。回首过往,书为犁,助我耕耘出葱茏生命;展望未来,书始终伴我策马扬鞭,剑指远方……(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句式上长短结合,灵动而多姿,读起来含蓄蕴藉,富有韵味)‎ 我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时代。我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我用自己的梦去点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为“中国梦”,我的梦才更加甜美;因为我的梦,“中国梦”才更加绚丽多彩。(把“我”的梦和“中国梦”紧密结合,表达“我”坚定的信念)‎ 灯塔被重重迷雾遮蔽而不得寻时,装备再精良的船只也会失去前行的方向。所以,即使我们的努力与成功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在逐梦的路上我们也不能迷失方向,而要把握方向,更加努力地前行。(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阐明在逐梦的路上不要迷失方向,要认准目标,奋力前行)‎ 我不在乎走向何方,如何辉煌,我只求奋发图强,一如既往;我不在乎浪花飞溅,群涌激昂,我只求湖水深沉,清澈坦荡;我不在乎雄鹰高傲,青云直上,我只求蓝天白云,自由飞翔。拥有信念,我终将收获远方。(赞美信念的重要作用,语言生动而富有气势)‎ 溪流入海,虽九曲十弯,却依然执着,因为它追求永恒;大雁南飞,即使遇到崇山峻岭,也决不放弃,因为它追求温暖。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对梦想的追求总是永不停歇。追求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定会使我们的梦想绽放出绚烂的花朵。(生动表现出追逐梦想的过程,然后启示人们,只有不断追求,才能使梦想绽放出绚烂的花朵)‎ 励志·奋斗 一 经典开头 谁将声名大震,必先沉默自缄;谁将点燃闪电,必先长久如云;谁将高人一等,必先有所追求。高山不让其壤得以巍峨,江海不择细流得以宽广,人要有所追求,才能出色。(采用铺排的手法,阐明奋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动形象,富有气势)‎ 生命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要学会聆听;生命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我们要学会驾驶;生命是一首慷慨激昂的诗,我们要学会品味;生命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我们要学会攀登。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通过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开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成功,就是战胜人生中的种种艰难险阻。从来就没有什么一帆风顺的人生,生活的目的,在于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获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为了使我们能在困难重重的人生中,得以畅快地呼吸、舒心地微笑、欢乐地歌咏、尽情地享受。(先解释成功是什么,然后用排比句展望奋斗的结果,观点突出,发人深省)‎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的深邃;颗颗尘土,堆成高山的巍峨。艰苦踏实的奋斗,换来生命的绚烂与幸福。(先讲“细流”“尘土”的作用,再阐述“奋斗”的意义,引人思考)‎ 泪是咸的,血是红的,奋斗来的生命是绚烂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元旦贺词中所说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可见要让幸福之花持久地盛开,需要精心浇灌。(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奋斗的意义和价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 经典结尾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只有具备这种积极进取的精神,才能让成功和我们同行。(采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启示我们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催人奋进)‎ 岁月的长河浩浩荡荡,奔流不息,它不会因某个人的回忆而暂停,或者倒转过去。记忆像河中的沙土,堆积久了,自然会沉积下来,形成山坡或者丘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其分解,以防止阻塞河道。而这个过程,我认为是最美的!(形象生动的比喻揭示了丰富深刻的哲理,耐人寻味)‎ 成功固然重要,但对于人生来说,更有意义的是努力奋斗的过程。不经过痛苦的蜕变,蛹永远蜕变不成美丽的蝴蝶!同样,不经过挫折的打磨,人也不会成为真正的强者。(以“蛹”化蝶形象地论证了“成功”和“奋斗过程”的关系,耐人寻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幸福中国要靠我们去创造。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通往幸福的道路总是曲折的,唯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实现自己的梦想。(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元旦贺词,抒写以奋斗获得幸福的壮志豪情)‎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们的幸福是通过奋斗获得的。就让我们扬起奋斗的风帆,积水成渊,蛟龙才能自生;不驰于空想,不临渊羡鱼,去成就自己美好幸福的人生!(引用冰心的名言,阐明奋斗的艰难历程,生动形象地表达通过奋斗实现理想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