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巴蜀中学2021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随着《人民文学》《收获》《花城》等刊物不断推出有关现实或历史的纪实性作品,近些年来,“非虚构写作”开始引人注目。其叙事内容主要向两个维度展开:一是置身复杂的现实生活内部,对人们关注的一些重要社会现象进行现场式的呈现与思考。二是沉入历史记忆的深处,通过史料的重新发掘、梳理和辩析,揭示各种史海往事的内在真相,或反思某些重要的人物与事件。 “非虚构写作”受到人们的大力追捧,无疑与它所倾力追求的“真实感”有关。这种立足于艺术真实之上的“真实感”,既具有真相揭示和事实还原的意味,又体现了创作主体积极勘探和理性反思的特质。它所透露出来的,是一些当代作家面对现实或历史的介入性写作姿态,以及试图重建有关“真实信念”的写作伦理。这种写作伦理,一方面直接指向了信息时代的仿真化和符号化的文化趣味,另一方面也直接针对庸常化和表象化的文坛现状。 从现实文化角度来看,信息时代凭借其强大的虚拟技术和网络手段,已彻底改变了人类有关真实的信念。借助多媒体技术的支撑,所有电子媒介都已逐渐成为一个巨大的仿真化机器:拟像、符号、复制、教字处理……几乎所有这些信息制造的手段,都是为了建构一种现代仿真文化。这种仿真文化以其所谓的“超真实”,直接导致现实世界的真实和虚幻合二为一,不可分辨,并进而取代有关“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国社会学教授博德里亚尔就认为,“虚拟以其不间断的升级使现实终止”。在他看来,符号与现实的关系日益疏远,模拟物取代了真实物,拟像比真实的事物更真实。当真实不再具备客体意义上的实存,而成为人类“超真实”的仿真符号,虚构也就变得合理合法了。处在这种裂变之中,面对信息化、虚拟化所形成的仿真文化,重建一种被遮蔽的真实信念,或许正是“非虚构写作”所追求的写作伦理,同时也是读者高度关注这类作品的內在缘由之一。 从历史记忆角度来看,由仿真文化所建构起来的 “超真实”世界,对历史的态度常常是一种戏拟、解构以及理想化的重构,其中渗透了“历史虚无主义”逻辑。的确,从“宫斗剧”里的人际诡术到具象化的抗日神剧,在仿真化的信息伦理中,我们正在远离最基本的历史事实,也在规避必要的历史逻辑。并且,人们越来越乐于接受这种由仿真文化催生出来的审关趣味,并沉迷于奇幻化、感官化和戏拟化的审美格调,像《幻城》、《盗墓笔记》、《斗破苍穹》、“后宫系列”等虚构作品,一波接一波地甚嚣尘上。当“非虚构写作”不断重返历史记忆时,作家不仅仅是为了揭示历史真相,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试图通过揭示真相被遮蔽的过程,展示这种重返历史现场的艰难与必要。 受仿真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作家开始很少脚踏实地地沉入生活基层,更不愿进行田野调查式的观察与思考;也鲜有作家认真地潜入到历史内部,搜集成查阅相关史料。回应社会现实的无力感,书写历史命运的苍白感,已成为新世纪文学的一种显在问题。 针对上述现象,“非虚构写作”试图通过重建有关真实的叙事伦理,进行一些必要的反拔。它多少能够改变当代作家蛰居于书斋的写作习惯,激发作家对社会和历史的观察兴趣,使作家们带着明确的主观意愿或问题意识,深入到某些具有表征性的现实或历史领域,获得最为原始的感知体验,从而强化并重构有关真实信念的叙事伦理。 (摘编自洪治纲《论非虚构写作》,《文学评论》2016年第3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非虚构的作品与虚构作品相比,最本质的不同在于,前者能够体现出作家对现实或历史的积极介入。 B.由电子媒介建构的仿真文化营造出来的“超真实”世界,取代了真实生活,使得真实与虚幻难以分辨。 C.博德里亚尔认为,不断升级的虚拟技术最终会使模拟事物取代真实事物,届时虚构也将变得合理合法。 D.读者之所以追捧“非虚构写作”,主要是因为这类作品试图在仿真文化的包围中重建一种“真实信念”。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分析,最后补充论述。 B.文章在阐释“非虚构写作”这一写作伦理的特征时,分别从现实和历史维度切入分析。 C.文章引用博德里亚尔的观点,有力论证了仿真文化对“真实生活”的遮蔽甚至取代。 D.文章明确反对仿真文化时代对待历史的态度,也指出了“非虚构写作”的艰难与必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仿真文化时代,盗墓、仙侠、穿越等类作品,因其具有奇幻化、感官化、戏拟化格调而被大众接受。 B.知名博主李子柒通过制作精良的视频,向世人呈现悠然的乡村田园生活,这也足仿真文化的代表之一。 C.与追求真实信念的写作伦理不同,仿真化可能会使作家们蛰居书斋,缺乏对社会和历史的观察兴趣。 D.尝试重建一种“真实信念”,是“非虚构写作”所追求的写作伦理,因此它是反仿真文化,反虑构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东篱先生 顾晓蕊 他双手捧起一满碗花雕酒,仰头,咕嘟嘟地饮下。而后,他飞快地一抹嘴,碗口朝下,说,劳你久侯,这算赔礼。话落,他给我斟酒,端起再敬,谢谢你会见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朋友。说罢又一饮而尽。 他约四五十岁的样子,身形略瘦,一双幽冷深邃的眸子,仿若冬日的初雪般明净澄澈。这个外表温淳儒雅,透着书卷气的中年男子,带着爱犬小白,从遥远的内蒙古骑行到中原。 想想,一位从未谋面的朋友,骑着一辆老旧的摩托车,穿风渡雨,携一路风尘,只为与你见上一面。这想法初始令人发笑,继而感动。 他被我瞧得有些不好意思,摆手说道,坐吧!我收回目光,心犹不甘地追问,你果真是东篱?在下东篱是也!他故意拖长了腔调回道,许是想缓解初见的尴尬。 十余年前,我刚踏上文学之路,没事写些“豆腐块”文章,经常往外投稿。那时,东篱是某家报社的编辑,他从众多来稿中发现了我,接连刊发几篇随笔。 我加上他的博客,关注起他,这多少有些私心,想拉近跟编辑的距离。 他写在郊外山脚下,置有一处静谧小宅,又称“东篱书院”。每个周未他会来这里,种花种竹,还打理一大片桃园,看得我羡叹不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洒脱的田园生活! 他还写自己的骑游见闻,绕行大半个中国,从苍茫戈壁到原始森林,从群山之巅到大海之畔,文末附一帧照片,都是在路上的背影。旁边注有老江摄影。老江是他的骑友,一位诗人。 而此时,他就坐在我对面。然而一坐下,仿佛身上的劲儿被卸掉,他微拧眉头,脸色端肃,像是不会笑似的,显得心事重重。 我以为他一路劳顿,难免疲乏,关切地问:这一路可够累的,你出来多久了?去了哪些地方? 他说,走了一个多月,骑骑停停,边走边看。到中原后,先去了少林寺、仙人洞、嵩山禅院,这才赶来与你见面…… 出来这么久,家人会担心吧?我问道。 他仿佛被戳到痛处,眉心皱成一团,长长叹口气,我这次留了封信,是悄然离开的。 隔着火锅子的腾腾水雾,他的声音变得迷蒙且苍凉,话亦多起来。 他说起跟爱人原是师范同学,毕业后,他去山东一所乡村学校教书,她回内蒙古老家。两年后,在电话那头爱人眼泪浸泡下,他软了心,结束了两地分隔。原想到那边接着教书,没想到爱人动用关系,非得将他调去报社。 有过争执,吵闹,最终他无奈妥协。她一昂头,撇出一丝冷笑,一个穷教书匠,能有什么出息,到报社,还能混出点名堂。 到了报社才知,复杂的人事令他疲于应付,为此苦恼不已。尽管他凭借一手锦绣文章,名气渐盛,成了当地的一位名编。可他说,最好的赞扬莫过于教书时,村民们那一声恭敬热忱的称呼东篱先生。 他说,尊一声先生,那是把你高看。教书那几年,吃住在山村,他从不为饭菜发愁,一勺面,一捆菜,几个鸡蛋,一捧花生,悄没声儿地放在门口。可自己呢,还是离开了,一想起这事,心里堵得慌。 原来,博客上笔墨酣畅、快意人生的他,生活中并不顺意,好似日子被劈成了两半。 他顿了顿,喝了一口酒,又道,还记得我的诗人骑友吗?他的日子过得孤独而窘迫,患上严重的抑郁症。这提醒了我,要懂得舍下,活出自我,这趟出行是想回山衬,休假一年去支教。 听到此,我恍然明白,他跋涉千里而来,是把我当成“树洞”,一个可以倾诉的树洞。而且,因为相离甚远,少了拘谨。诉说过后,他可以放下一切,轻松上路。 那夜,我们围炉夜话,喝到微醺,各自散了去。第二天大早,天边腾起殷红的朝霞时,我赶去送别,他骑车离开了,带着几分悲壮,一人一狗消隐在风中。 (有删改)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开篇介绍“我”与东篱先生的初次见面,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豪爽真诚的文人形象,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博客上的东篱先生看似潇洒自得,但他的生活仍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这也是他不远千里来找“我”倾诉的原因之一。 C.“她一昂头,撇出一丝冷笑”,写出妻子的市侩与冷漠,而东篱先生的悄然离开,体现了他与妻子毅然分开的决心。 D.骑友的不幸使东篱先生幡然醒悟,生命的价值在于活出自我,回归初心,而不是一味地追名逐利,与世浮沉。 5.请结合文本与所学知识,简析东篱先生和陶渊明有哪些相似的形象特点。(6 分) 6.小说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6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木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窦武字游平,扶风平陵人,安丰戴侯融之玄孙也。父奉,定襄太守。武少以经行著称,常教授于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关西。在位多辟名士,清身疾恶,礼赂不通,妻子衣食裁充足而已。是时,羌蛮寇难,岁俭民饥,武得两宫赏赐,悉散与太学诸生,及载肴粮于路,丐施贫民。兄子绍,为虎贲中郎将,性疏简奢侈。武每数切厉相戒,犹不觉悟,乃上书求退绍位,又自责不能训导,当先受罪。由是绍更遵节,大小莫敢违犯。时,国政多失,内官专宠,李膺、杜密等为党事考逮。永康元年,上疏谏,书奏,因以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帝不许,有诏原李膺、杜密等,系囚罪轻者皆出之。武既辅朝政,常有诛剪宦官之意,太傅陈蕃亦素有谋。武乃白太后曰:“故事,黄门、常侍但当给事省内,典门户,主近署财物耳。 今乃使与攻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专为贪暴。天下匈匈,正以此故。宣悉诛废,以清朝廷。”太后犹豫未忍,故事久不发。至八月,太白出西方。刘瑜素善天官,恶之,与武、蕃书。武、蕃得书将发,使刘瑜内奏。典中书者先以告长乐五宫史朱瑀。瑀盗发武奏,因大呼曰:“陈蕃、窦武奏白太后废帝,为大逆!”乃拜王甫为黄门令,明旦悉军阙下,与武对阵。营府素畏服中官,于是武军稍稍归甫。自旦至食时,兵降略尽。武、绍走,诸军追围之,皆自杀,枭首洛阳都亭。收捕宗亲、宾客、姻属,悉诛之,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初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顷而去。时人知为窦氏之祥。 (节选自《后汉书·卷六十九.窦何列传》,有删节)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顷而去 B.初/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顷而去 c.初/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顷而去 D.初/武母产武而并产一蛇/送之林中后/母卒/及葬未窆/有大蛇自榛草而出径/至丧所/以头击柩/涕血皆流/俯仰蛣屈若哀泣之容/有顷而去 8. 下列各选项中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在位多辟名士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B.太傅陈蕃亦素有谋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C.刘瑜素善天官 不如因善遇之 D.武、蕃得书将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窦武少有才名,为官清廉自守。他年少时便以经术德行而在关西一带名声显著,为官廉法奉公,疾恶如仇,不接受送礼贿烙。 B.窦武不徇私情,为人敢于担当。他因侄子窦绍性情疏懒奢侈,上书请求将其撤职,又自责不能训导好窦绍,应当首先受罪。 C.窦武心系朝政,敢于直言谏诤。针对当时国内为政失误,奸臣当道而忠臣被捕的局面,窦武向皇帝直言进谏,却不被采纳。 D.窦武肃清朝政,因被诬陷而失败。窦武与陈蕃密谋诛杀把持朝政的宦官,却被诬陷谋反,后在将士背叛,孤立被围的情况下自杀身亡。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今乃使与政事而任权重,子弟布列,专为贪暴。 天下匈匈,正以此故。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彭城王义康,永初元年,封彭城王。历南豫、南徐二州刺史,并加都督。文帝即位,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元嘉三年,改授都督、判州刺史。义康少而聪察,及居方任,职事修理。前后在藩多善政。六年,司徒王弘表义康宜还入辅。征为侍中、司徒。义康性好吏职,锐意文案,纠别是非,莫不精尽,生杀大事, 皆以录命断之。凡所陈奏,入无不可,由是朝野辐凑,权倾天下。义康亦自强不息,无有懈倦。府门每旦常有数百乘车,虽复位卑人微,肯被接引。又聪识过人,一闻必记,尝所暂遇,终身不忘。人物益以此推服之。凡朝士有才用者,皆引入已府,自下乐为竭力,不敢欺负。文帝有虚劳疾,义康入待医药,或连夕不寝,弥日不解衣。南阳刘斌,有俗才用,为义康所知,而斌等既为义康所宠,遂结朋党,若有尽忠奉国不同已者,必构以罪黜,自是主相之势分矣。义康欲以斌为丹阳尹,言其家贫。上觉之,曰:“以为吴郡。” 后会稽太守羊玄保求还,义康又欲以斌代之。上时未有所拟,仓卒曰:“我已用王鸿。”上以嫌隙既成,将致大祸,十七年,乃诛斌。义康上表逊位,改投江州刺史,出镇豫章,实幽之也。于省奉辞,上唯对之慨哭,遣沙门慧琳视之。左右爱念者并听随从至源章,资奉优厚, 朝延大事,皆以报示之。 二十二年,太子詹事范晔等谋反,事连义康,诏特宥大辟,并子女并兔为庶人,绝属籍,徙安成郡。二十四年,豫章胡诞世、前吴平令袁恽等谋奉戴义康,天下扰动,遣中书舍人严麝持药赐死。义康不肯服药,曰:“佛教自杀不复人身。”乃以被掩杀之,以侯礼养安成郡。 (选自《南史·彭城王传》,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都督大多指地方军事长官,同时兼管民政,工勃在《滕王阁序》中提到的“都督阎公之雅望”即指洪州都督阎伯屿。 B.乘是古代车马的计量单位,通常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而春秋时期,一乘指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 C.会稽,古代郡名,指今之绍兴。与《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会稽”所指相同。 D.臣下给皇帝的奏折可称为表、疏、奏、记等,按内容区分,“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记以言事”,故李密作《陈情表》,范仲淹作《岳阳楼记》。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 分) ①皆以录命断之②人物益以此推服之 ③必构以罪黜④义康欲以斌为丹阳尹 ⑤以为吴郡⑥义康又欲以斌代之 ⑦皆以报示之⑧以勇气闻于诸侯 ⑨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A.①⑧/②⑨③⑥/④⑤⑦ B.①⑧/②/③⑥⑦④⑤/⑨ C.①③⑥⑦②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②⑨/④⑤/⑧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义康身居要职,为政颇有佳绩。他历任地方长官时,工作成绩优异且有条理,后被推荐人朝辅政,仍自强不懈怠。 B.刘义康聪慧过人,也能礼贤下士。他听过一次,暂时遇到的事都会记住并终生不忘,对位卑人微的人也以礼相待。 C.刘义康重情重义,与皇帝情谊深厚。文帝有虛劳的疾病,他朝夕随侍在侧,而刘义康卷入谋反事件,皇帝也不加以追究。 D.刘义康识人不明,导致君臣离心。他宠信的刘斌,结党营私,排除异己,刘义康多次为刘斌请求官职,与皇帝产生嫌隙。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 分) (1)凡所陈奏,入无不可,由是朝野辐凑,权倾天下。(3分) (2)凡朝士有才用者,皆引入己府,自下乐为竭力,不敢欺负。(4分) (三) 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生查子 [五代]牛希济 新月曲如眉,未有团圞[注]意。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 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注]团圞(luán):团圆。 15.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第一句以弯月喻眉蹙,暗示主人公无法与思念的人团聚而愁眉不展之态。 B.新月和红豆乃传统的寄寓离合相思之情的意象,更能准确传递本词情感。 C.下阕情感附着到核桃、隔墙花等具体意象之上,基调低沉,充满残缺感。 D.通过终日劈核桃这一百无聊赖的行为,正寄托着主人公日复一日的期盼。 E.本词巧妙地运用了民歌中的吴歌“子夜体”,以下句释上句,情致深长。 16.本词下阕“修辞恰切,意旨明朗”,请就此作简要赏析。(6 分)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望历史,感慨宋文帝草率发兵,最终只_ 的下场;立足当下,不忍目睹耳闻异族祠堂中__ 的热闹场景。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作者于离别之际,因关切而远眺蜀地的句子是_ ,宦海儿女纵使分离,也会因彼此知心而生出__ 的豁达感慨。 (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联系个人遭遇为齐王分析利弊,最后总结齐王已到_ _的困境局面。在变革推行之后,诸国来朝,收效良好,作者高度评价称_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联合国的研究报告发出 ,今年共有25个国家会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将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尽管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各地对粮食安全始终保持危机意识。据统计,我国每年在消费环节浪费的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1000 亿斤,可支撑约3.5亿人一年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多地餐饮业协会 发出推行“N-1点餐”模式的倡议。“N-1 点餐模式”并不是要教消费者_ 点几个菜,而是旨在探讨要以何种心态点餐。“N-1”表面是减量,实质则是“自持”。时至今日,不少人在外用餐,尤其是社交聚餐时,_________一副 “不差钱”“菜越多越好”的做派。( )。而推行“N-1”, 就是给餐桌做减法,给人心去包袱,要以“自我克制”取代“无度放纵”。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预警 当即 究竟 仍是 B.警告 当即 具体 总是 C.预警 随即 具休 仍是 D.警告 随即 究竟 总是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各地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 B.我国粮食生产尽管连年丰收,但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各地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 C.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各地对粮食安全始終保持危机意识。 D.尽管在新冠疫情大背景下,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始终各地对粮食安全保持危机意识。 20.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一则是意图以夸张的物质消费来构建身份认同,再者则是对感官刺激、口腹之欲无节制满足,二者是其背后的逻辑驱动 B.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一则是对感官刺激、口腹之欲的无节制满足,再者则是意图以夸张的物质消费来建构身份认同 C.一则是对感官刺激、口腹之欲无节制满足,再者则是意图以夸张的物质消费来构建身份认同,二者是其背后的逻辑驱动 D.其背后的驱动逻辑,一则是意图以夸张的物质消费来建构身份认同,再者则是对感官刺激、口腹之欲的无节制满足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021年重庆新高考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采用“3+1+2” 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12 种不同的选择。① ,却可以报考同一大学的同一专业,由于无法绝对平衡不同科目试题的难度,②__。所谓赋分制就是把考生的自选科目卷面成绩进行全省排名,按照等级区间赋予相应等级的分数。原始分经过等级赋分后,考生的该科目全省排名保持不变,③_ 。 因此,赋分高于或低于卷面分都有可能,它只与考生的考分在全省的位次相关。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5分) 8月14日,位于荷兰雷嫩市的欧维汉兹动物园举行大熊猫宝宝百日庆典暨命名仪式。根据网络票选结果,大熊猫宝宝正式取名“梵星”。“梵”字取自梵高,代表出生地荷兰,也形容草木茂盛,寓意生机活力。“星”字取自大熊猫爸爸“星雅”的姓,寓意希望和方向,也使人联想到梵高的星空作品。中国驻荷兰使馆临时代办陈日彪、荷兰外交部亚洲和大洋洲司司长莫森菜赫纳、乌特勒支省副省长斯洛特、雷嫩市市长范德帕斯、欧维汉动物园经理德朗厄、雷嫩市“儿童市长”等中荷两国嘉宾出席活动。莫森莱赫纳表示,大熊猫宝宝出生在特殊时刻,为疫情中的两国人民带来希望。大能猫旅荷,表明中国高度重视中荷友谊及两国关系。同时,大熊猫宝宝的诞生,也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有人说,时间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准确的计量单位。比如,一块做好的牛排,只能存放24小时,一只鱼子罐头在开封之后只能冷藏一周,一块西班牙火腿,在全密封的状态下也只能存放一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给本市某青年日报社投稿,阐明你对“时间”的看法。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巴蜀中学2021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 语文参考答案 1. (3分) D [解析] A项,曲解文意,从2、3两段可知,最本质的不同在于,前者试图重建有关“真实信念”的写作伦理。B项,混淆逻辑,见原文第3段“这种仿真文化以其所谓的‘超真实’, 直接导致现实世界的真实和虚幻合二为一,不可分辨,并进而取代有关‘真实生活’的方方面面”。C项,张冠李戴,“虚构也将变得合理合法”是作者的观点,不是博德里亚尔的观点。 2. (3分) A [解析]“然后纵向深入分析,最后补充论述”错,应该是“然后横向展开分析,最后总结点题”。 3.(3分)D [解析]“反虚构”的说法不正确。原文说“非虚构写作”倾力追求“真实感”,“这种立足于艺术真实之,上的‘真实感’……” “艺术真实”暗示了“非虚构写作”并不反对在叙事中进行艺术处理,即合理化的“虚构”。(B项是正确的,李子柒的视频有互联网包装和营销手段,对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也有所拔高,算不上现实农村生活的真实记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她的视频也是一种仿真文化) 4.(3分)C[解析]“冷漠”属于无中生有,而东篱先生的心事重重和休假一年也说明他并未毅然决定和妻子分开。 5. (6分)①爱好喝酒,文采斐然:陶渊明“性嗜酒,常著文章以自娱”;东篱豪饮,写得锦绣文章。②悠然自得,生活洒脱:陶渊明结庐人境,采菊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种花修篱,骑行四方,千里见文友。③不慕名利,活出自我: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田;东篱厌弃人事纷扰,请假去乡村支教。(每点2分) 6.(6分)①用诗意化的场景收束全篇,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立体,增添了一种悲壮决绝的色彩。②前后呼应,从一人一狗骑行而来,到结尾的绝尘而去,使小说结构更加清晰完整。③以一人一狗消隐在风中,营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回味的空间。(每点2分) 7. (3分) A 8. (3分) A [解析] A项,均为征召之意。B项,第一处:一向,平素;第二处:空;白白地。C项,第一处:善于,擅长;第二处:好好地。D项,第一处:发动,起事;第二处:打开。 9.(3分)C [解析]“不被采纳”错,原文是说他因病上还城门校尉、槐里侯印绶,而皇帝不许,却有诏原宥李膺、杜密等,罪轻的犯人都释放出来了,证明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10. (5分)翻译:现在竟然让(他们)参与政事还委以重权,子弟遍布朝廷,专干贪婪残暴的事情。天下纷乱,正因为这个缘故。(①乃,竟然;②“使”后边省略了宾语“之”;③布列,遍布朝廷;④匈匈,纷乱。四点各1分,句意通畅1分) 11. (3分) D [解析]“记”不属于奏折类。 12.(3分)B[解析]①⑧:凭借;②:因、因为;③⑥⑦:用、拿;④⑤:与“为”字连用,译为把……作为;⑨:名词,缘由,原因。 13. (3分) C [解析]“不加以追究”错,皇帝下诏免除死刑,但与他的子女一起免为平民,革除族籍,迁到安成郡。 14. (7分) 翻译:(1)(3分)凡是他提出的奏议,交给皇帝没有不批准的,因此朝野的人聚集(在他周围),权势压倒天下。(①入:交给皇帝;②由是:因此;③辐凑:聚集。各1分) (2) (4分)凡是有才能的朝野人士,都招入自己的府中,下面的人以为他效命为乐,不敢欺骗和辜负他。(①朝士有才用者,定语后置;②引:招纳;③乐:以……为乐;④欺负:欺骗辜负。各1分) 15. (4分) AC (选对1个得2分) [解析] A项,“以弯月喻眉蹙”错,应该是“以眉喻月”。C项,本词上阕基调低沉,充满残缺感,而下阕流露出的是充满希冀的向上基调。 16. (6分)①“终日劈桃穰,仁儿在心里”采用了比喻和双关,“仁儿”既指核桃仁,更指思念的人,用核桃仁在核桃中心比喻思念的人时刻在我心上。②“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采用比喻的手法,用隔墙花喻分隔的有情人,用“连理枝”比喻两人终将团聚。③下阕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充满信心,一洗上阕低沉愁苦之态,昂扬而充满希望。(每点2分) 17. (6 分) (1)赢得仓皇北顾 一片神鸦社鼓 (2)风烟望五津 天涯若比邻 (3)王之蔽甚矣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每句1分,错、漏、添字该空不得分) 18. (3分) C [解析]预警:预先警告。警告:提醒,使警惕。文中联合国是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先作出警示,强调预先,故选“预警”。随即:随后就;立刻。当即:立即,马上。文中协会倡议是跟随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之后,故选用“随即”。具体:细节方面很明确;不抽象的。究竟:用在问句中,表示追究。“仍是”强调以前出现过,现在还是如此,和前文“时至今日”相照应。 19.(3分)C [解析]“连年丰收”是个长时间的事儿,“ 新冠疫情”是在“连年”的时间段内突发的短期状况,故“连年丰收”应放在“新冠”之前,由此排除A、D。因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尽管”只能放在主语前,由此排除B。另,状语“始终”修饰的只能是“保持”,而不是“对粮食安全”。 20.(3分)B [解析]“其背后”的“其”紧密承接照应前文所罗列的种种做派,“一则”先说“口腹之欲”,照应后文的“餐桌”,“再者”说“身份构建”,照应后文的“人心”,一-对应且符合先具体后抽象的事理逻辑。 21. (6分) ①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 ②实行赋分制度势在必行 ③变的是计入高考的分数 (每句2分) 22.(5分)①8月14日,②中荷两国嘉宾③出席雷嫩市大熊猫“梵星”的百日庆典暨命名仪式。④梵星的诞生为疫情中的人民带来希望,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贡献,⑤是中荷友谊的象征。(五点各1分) 23. (6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一): 窦武字游平,扶风郡平陵县人,安丰戴侯窦融的玄孙。父亲窦奉,任定襄太守。窦武年轻时因经术德行而著名,曾经教授大泽中,不涉及时政,名声在关西一带显著。任职期间,多次征召名士,廉洁奉公,深恶坏人坏事,不接受送礼贿赂,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够吃够穿罢了。这时羌蛮作乱,粮食歉收,人民饥饿,窦武将所得两宫的赏赐,全部分给太.学诸生,又在道路上用车载粮食饭菜,施给贫民。窦武哥哥的儿子窦绍,任虎贲中郎将,性情疏懒奢侈。窦武经常很严厉地训诚他,还不觉悟,于是上书请求把窦绍撤职,又自责没能训导好窦绍,应当首先受罪。从此窦绍改正,遵守节制,不论大小事,都不敢违犯。当时国家的政治失误很多,宦官专权,李膺、杜密等人因党事被逮捕受审。永康元年( 167 ),窦武上疏,奏疏送上去后,因为生病而.上交归还城门校尉和槐里侯的官印绶带。皇上不答应,下诏原谅李膺、杜密等人,罪轻的犯人都释放出来了。窦武辅朝以后,经常有诛杀宦官的想法,太傅陈蕃也一向有此谋划。窦武于是告诉太后说:“老规矩,黄门、常侍,只应当供事宫中,守门户,掌管宫中钱物而已。现在竟然让(他们)参与政事还委以重权,子弟遍布朝廷,专干贪婪残暴的事情。天下纷乱,正因为这个缘故。应当全部诛杀罢黜,来扫清朝廷。”太后犹豫不忍,因此事情一直没有实行。至八月,太白星出现在西方。刘瑜平常擅长天文,认为不祥,给窦武、陈蕃写信,窦武、陈蕃接到刘瑜的信,准备起事诛杀宦官,使刘瑜将奏折上奏太后。管理中书的人先把这件事告诉了长乐五官史朱璃。朱璃偷偷看了窦武的奏书,于是大呼道:“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不道!”于是任命王甫为黄门令,第二天清晨,全军驻守宫门下,与窦武的部队对阵。营府士兵一向畏惧宦官,于是窦武的军队渐渐归顺王甫。自早晨到吃中午饭时,窦武的部队投降得差不多完了。窦武、窦绍逃走,被各路军队追捕包围,最后都自杀,在洛阳都亭枭首示众。收捕他们的宗亲、宾客、姻属,全部杀掉。这时,凶恶的宦官得志,士大夫们都丧气不敢吭声。起先,窦武的母亲生窦武的同时生下一条蛇,把蛇送入山林中。后来窦武的母亲死了,埋葬时还未下棺,有条大蛇自林中出来,径直来到埋葬的地方,用头击柩,涕血双流,俯仰盘屈,似哀泣的样子,好一会儿才离去,当时人知道是窦氏的祥瑞。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二): 彭城王刘义康,在永初元年,被封为彭城王。历任南豫、南徐二州刺史,并且都兼任都督。文帝即位,封为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元嘉三年( 426),改授都督、荆州刺史。刘义康少年时候就很聪颖明察,后来等到担任地方长官,工作修整而有条理。前后在地方职位上有很多善政。元嘉六年,司徒王弘上表推荐刘义康应该还朝辅佐朝政。于是被征调为侍中、司徒。刘义康生性爱好官吏的职务,专心于文案,鉴别是非,无不精细透彻,关系生杀的大事,都要凭借记录材料来判定。凡是他提出的奏议,交给皇帝没有不批准的,因此朝野的人聚集(在他周围),权势压倒天下。刘义康也自强不息,毫不松懈疲倦。他的府门前每天早晨常常有几百辆车子,即使是位卑人微,也都被接待。他又聪明博识过人,听到一次,必定会记住,曾经暂时遇到的事情,终身不忘。人们越发因此而推重佩服他。凡是有才能的朝野人士,都招入自己的府中,下面的人以为他效命为乐,不敢欺骗和辜负他。文帝有虚劳的疾病,刘义康入宫服侍用药,有时连续几夜不睡,整天不解衣服。南阳刘斌,有经管世俗事务的才能,被刘义康所熟知,而刘斌等人被刘义康所宠爱以后,于是便结成朋党,如果有尽忠报国不同于自己的,一定用罪名诬构罢免他们,从此君主和宰相的双方情势对立明显。刘义康打算把刘斌任命为丹阳尹,说他家里贫寒。皇上觉察到了,就说:“把他任命到吴郡吧。”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请求回京,刘义康又想用刘斌代替他。皇上当时没有准备,就仓促地说:“我已经用了王鸿。”皇上看到矛盾已经形成,将会导致大祸,元嘉十七年,杀了刘斌。刘义康上表退位,改授他担任江州刺史,出京镇守豫章,其实是把他囚禁起来。在中书省告辞,皇上只是对着他痛哭,派遣和尚慧琳前去看他。凡是他所喜欢留恋的身边随从都听凭跟随他到豫章。补贴优厚,朝廷大事,都拿来报告他知道。元嘉二十二年(445),太子詹事范晔等谋反,事情牵连到刘义康,诏令特别宽大免除死刑,与他的子女一起免为平民,革除族籍,迁到安成郡。二十四年,豫章胡诞世、前吴平令袁恽等谋划拥戴刘义康,天下骚动,派遣中书舍人严麝带着药去赐他自杀。刘义康不肯服药,说:“佛教说自杀的人不能再还为人身。”于是便,用被子把他闷死,按照侯爵的礼节把他葬在安成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