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9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6
课题: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计划:本课题共安排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会判断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 2、培养学生直观猜想,归纳抽象,演绎证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 求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正、余弦函数奇偶性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那它们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本节我们研究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 引导学生观察正余弦函数图象的对称性. 正弦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余弦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怎样证明这两个结论呢? 设(x,y)是正弦曲线 y=sinx上的任意一点,即P(x, sinx) 是正弦曲线上的一点,它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x,-y)即Q(-x,- sinx) 现在只要证明(-x,- sinx)也是正弦曲线上的点.由诱导公式sin(-x)=- sinx可知,这个对称点就是 (-x ,sin(-x)).它显然也在正弦曲线上.所以正弦曲线关于原点对称. 这说明:将正弦函数曲线绕原点旋转180度后得的曲线能够和原来的曲线重合.即正弦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同学们仿照证明 y=cosx关于y轴对称 分析:设 从余弦函数的图象上任取一点P(x,y),即P(x,cosx),其关于y轴对称点P′(-x,y)即P′(-x,cosx)由诱导公式cos(-x)=cosx知这个点也在余弦函数的图像上。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若将余弦曲线延着y轴折叠,y轴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即余弦曲线关于y轴对称. 二、新课讲解 ㈠知识要点: 1、奇函数的定义: 一般的, 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 = -f(x),则称f(x)为这一定义域内的奇函数. 定义知正弦函数是奇函数. 关于原点对称的函数一定是奇函数,且奇函数的图像一定关于原点对称.正弦函数是这样的. 2 注意:(1)对于定义域内任任意一个x,都有f(-x)=-f(x),所以-x也在定义域内故判断一个函数是否为奇函数,一定要判断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若f(x)是奇函数,且x=0在定义域内,则f(0)=0 函数y=sinx,x∈[0,2π]是奇函数吗? 函数y=sinx,x∈[-π/2, π/2]是奇函数吗? 2、偶函数的定义:一般的,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则称f(x)为这一定义域内的偶函数. (关于y轴对称) 定义知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函数y=cosx, x∈[0,π]是否为偶函数 ? 关于y轴对称的函数一定是偶函数,且偶函数的图像一定关于y轴对称.余弦函数是这样的. 从上面的分析知道,正余弦函数的奇偶性反映了正余弦函数的图像具有的对称性. 正弦函数,是奇函数,余弦函数,是偶函数。 理解:(1)由诱导公式,可知以上结论成立; (2)反映在图象上,正弦曲线关于原点O对称,余弦曲线关于轴对称. 三.典例精讲 例1:判定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y=-sinx x∈R (2)y=|sinx|+|cosx| x∈R (3)y=1+sinx x∈R 解: (1)f(-x)=- sin[3(-x)]=-(-sin3x)=-f(x)且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可知y=f(x)=-sin3x, x∈R是奇函数. (2)f(-x)=|sin(-x)|+|cos(-x)|=|sinx|+|cosx|=f(x)且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可知y=f(x)=|sinx|+|cosx|, x∈R是偶函数. (3)f(-x)=sin(-x)+1=1-sinx f(-x)≠-f(x)且f(-x)≠f(x)可知y=f(x)=1+sinx x∈R 即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四.巩固训练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y=-sinx 为偶函数 B.y=|sinx|是非奇非偶函数 C.y=3cosx+1为偶函数 D.y=sinx-1为奇函数 2.函数y=cos(x+π/2), xÎR ( ) A.是奇函数 B.是偶函数 C.即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D.有无奇偶性不能确定 3.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并说明理由. (1)y=|sinx| x∈(-2π,2π) (2)y=3cosx-1 (-5,5) (3)y=3sinx x∈(- π,0)∪(π, 2π) (4)sinx+cosx x∈R y o x 这是奇函数吗? 不是,因为这个函数的图象不成中心对称图型 五.课堂小节 1.奇函数的定义; 2.偶函数的定义; 3.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六.布置作业: 课本65页习题4.8 第4(2) 第5 题 神木职教中心数学组:王旭涛 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