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承德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承德市高中(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调研考试 生物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第1章~第4章、选修1、选修3‎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1~30小题,每小题1分;第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 都没有核膜 C. 都没有多种细胞器 D. 都是异养生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类   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一般1~10um)‎ 较大(1~100um)‎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核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 细胞壁 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 35 -‎ 可遗传变异来源 共性 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等 ‎【详解】ABC、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的成形细胞核,没有众多的细胞器,ABC正确;‎ D、原核生物有些是自养型生物,如蓝藻,D错误。‎ 故选D。‎ ‎2.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操作流程是( )‎ ‎①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②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 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④①③ D. ③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然后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详解】低倍镜转到高倍镜的步骤:低倍镜下找到目标→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转到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故正确操作流程为①③②④,A正确。‎ 故选A。‎ ‎3. 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绿藻 ②酵母菌 ③支原体 ④念珠藻 ⑤黑藻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噬菌体 A. ②⑥⑧ B. ①④⑦⑧ C. ①②⑤⑥ D. ①③④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 另外,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详解】①绿藻是真核生物,①正确;‎ - 35 -‎ ‎②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②正确;‎ ‎③支原体是原核动物,且无细胞壁,③错误;‎ ‎ ④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④错误;‎ ‎⑤黑藻是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⑤正确;‎ ‎ ⑥青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⑥正确; ‎ ‎⑦葡萄球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⑦错误;‎ ‎⑧噬菌体是病毒,既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⑧错误。即C正确。‎ 故选C。‎ ‎【点睛】‎ ‎4. 下列各组化合物的化学元素组成不一定相同的一组是( )‎ A. 酶和血红蛋白 B. 脂肪酸和核糖核苷酸 C. 脂肪和丙酮酸 D. 纤维素和肝糖原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大分子(糖类、脂质、核酸、蛋白质)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这些小分子称为结构单元。糖类的结构单元是单糖,如多糖的结构单元是葡萄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为核苷酸,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为氨基酸。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能源物质,如淀粉是植物的能源物质,而糖原是动物的贮能物质。蛋白质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以及多肽链的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种功能,如催化、免疫、运输、识别等。核酸包括DNA和RNA,DNA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RNA与基因的表达有关。脂质包括磷脂(细胞膜的成分)、油脂(贮能物质)、植物蜡(保护细胞)、胆固醇、性激素等。‎ ‎【详解】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主要含C、H、O、N),少数是RNA(C、H、O、N、P),血红蛋白的元素组成是C、H、O、N、Fe,A正确;‎ B、脂肪酸的元素组成是C、H、O,核糖核苷酸的元素组成均为C、H、O、N、P,B错误;‎ C、脂肪和丙酮酸的元素组成为C、H、O,C错误;‎ D、纤维素和肝糖原元素组成为C、H、O,D错误。‎ 故选A。‎ ‎5. 亚麻和蚕丝都可以作为纺织原料,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是( )‎ - 35 -‎ A. 糖类、糖类 B. 蛋白质、蛋白质 C. 糖类、蛋白质 D. 蛋白质、糖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根据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二糖如蔗糖、麦芽糖,1分子二糖能水解为2分子单糖;多糖如纤维素、淀粉、糖原,1分子多糖可以被水解产生多个单糖分子。‎ 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多个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例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 ‎【详解】亚麻是一种植物纤维,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多糖;蚕丝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6. 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人体细胞、水稻植株细胞中特有的糖类的是( )‎ A. 葡萄糖、淀粉 B. 糖原、纤维素 C. 糖原、脂肪 D. 脱氧核糖、淀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不同糖类在动植物细胞中的分布不同,果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单糖,蔗糖、麦芽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乳糖是动物细胞特有的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 ‎【详解】A、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A错误;‎ B、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纤维素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多糖,B正确;‎ C、脂肪不属于糖类,属于脂质,C错误;‎ D、脱氧核糖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单糖,D错误。‎ 故选B。‎ ‎7. 下列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中的肽键只能表示为CO-NH - 35 -‎ B. 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通过肽键相连 C. 一个链状十一肽分子比一个环状九肽分子多一个肽键 D. 蛋白质分子在低温条件下会发生变性而失活 ‎【答案】C ‎【解析】‎ ‎【分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由一个中央碳原子连接着一个氨基(—NH2)、一个羧基(—COOH)、和一个R基团组成,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进一步折叠形成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大分子。n个氨基酸形成1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1,n个氨基酸形成1条环状肽:脱水数=肽键数=n;n个氨基酸形成2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2,n个氨基酸形成m条链状多肽:脱水数=肽键数=n-m。‎ 详解】A、蛋白质中的肽键能表示为-CO-NH-,也可以表示为,A错误;‎ B、胰岛素分子的两条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相连,B错误;‎ C、一个链状十一肽分子含10个肽键,比一个环状九肽分子(含9个肽键)多一个肽键,C正确;‎ D、蛋白质分子在低温条件下不会发生变性而失活,高温下会发生变性而失活,D错误。‎ 故选C。‎ ‎8. 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具有功能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其结构具有多样性 B.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一般是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 C. 葡萄糖可存在于叶绿体中,也可存在于线粒体中 D. 脂肪分子中的氧原子含量少于糖类中的,因此等量的脂肪氧化分解比糖消耗的氧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 线粒体中没有葡萄糖,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氧化分解,据此分析。‎ ‎【详解】A、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蛋白质具有功能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其结构具有多样性,A正确;‎ - 35 -‎ B、DNA一般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B正确;‎ C、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可以存在于叶绿体中,但是不能进入线粒体,C错误;‎ D、脂肪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多于糖类,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和糖类氧化分解时,脂肪所消耗的氧气较多,D正确。‎ 故选C。‎ ‎9. 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排汗,有利于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B.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大都能溶于水,有利于物质的运输 C. 以离子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无机盐,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 D. 细胞中的水都处于可流动状态,有利于体内生物化学反应的进行 ‎【答案】D ‎【解析】‎ ‎【分析】‎ 自由水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参与许多化学反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④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无机盐的作用:①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②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度。‎ ‎【详解】A、人体内的水分通过汗液的形式蒸发需要吸收较多的热量,因此汗液蒸发有利于维持体温的恒定,A正确;‎ B、水是良好的溶剂,自由水自由移动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 C、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生物体内的无机盐能维持细胞内外的渗透压,C正确;‎ D、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结合水不能自由流动,D错误。‎ 故选D。 ‎ ‎10. 下列关于生物体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脂肪是动植物体内共有的储能物质 B. 细胞中蛋白质含量越高,细胞的功能就越复杂 C. 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水和无机盐 - 35 -‎ D. 人体不同细胞中的RNA有差异 ‎【答案】B ‎【解析】‎ ‎【分析】‎ 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之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动植物体内都含有脂肪,脂肪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储能物质,A正确;‎ B、细胞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细胞的功能就越复杂,B错误;‎ C、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离不开水和无机盐,C正确;‎ D、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人体不同细胞中的RNA存在差异,D正确。‎ 故选B。‎ ‎11. 细胞膜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如图所示,其中①②③对应的成分是( )‎ A. ①磷脂,②蛋白质,③胆固醇 B. ①蛋白质,②脂肪,③糖类 C. ①糖类,②脂质,③蛋白质 D.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及其含量和作用:‎ 成分 所占比例 在细胞膜构成中作用 脂质 约50%‎ 其中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蛋白质 约40%‎ - 35 -‎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其上的蛋白质来行使 糖类 约2%~10%‎ 与膜蛋白或膜脂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脂质,其次是蛋白质,第三位的是糖类。故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成分为糖类、蛋白质、脂质,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成分,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 ‎1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 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性 B. 猪的精子通过不停游动来接触识别卵细胞 C. 动物体内的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D. 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主要可归纳为三种:(1)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2)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3)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经体液的运输后,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来完成的间接交流。‎ ‎【详解】A、细胞膜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独立性,体现了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的功能,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A符合题意;‎ B、精子接触识别卵细胞属于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来进行信息交流,B不符合题意;‎ C、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属于通过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经体液的运输后作用于靶细胞来进行间接交流,C不符合题意;‎ D、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属于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进行交流,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与唾液腺细胞合成、加工和分泌唾液淀粉酶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核糖体、内质网 B.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 核糖体、高尔基体 D.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细胞核 ‎【答案】B - 35 -‎ ‎【解析】‎ ‎【分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的过程:‎ ‎【详解】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而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与分泌与核糖体(合成场所)、内质网(粗加工)、高尔基体(细加工)和线粒体(提供能量)四种细胞器有关,B正确。‎ 故选B。‎ ‎14. 下列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是( )‎ ‎①DNA ②质粒 ③RNA ④核糖体 A. ①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其基本组成单位为核苷酸,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质粒是裸露的、结构简单、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小型双链环状DNA分子;核糖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rRNA。‎ ‎【详解】①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①错误;‎ ‎②质粒是一种双链环状DNA分子,含有脱氧核糖,不含核糖,②错误;‎ ‎③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含有的五碳糖是核糖,③正确;‎ - 35 -‎ ‎④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是RNA,RNA含有核糖,④正确。‎ 故选C。‎ ‎15. 如图是某人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某种生物活细胞切片后,画出的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该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B. 该细胞能进行细胞呼吸 C. 该细胞是植物细胞 D. 该细胞是真核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仅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区。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等,植物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的DNA上。植物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等。‎ ‎【详解】A、该细胞含细胞壁和液泡、细胞核等,为植物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该细胞含线粒体,能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 C、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含有液泡和细胞壁,C正确;‎ D、该细胞含细胞核,是真核细胞,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岛素基因翻译的场所是细胞核 B. 氧气被消耗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C. 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 D. 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答案】D - 35 -‎ ‎【解析】‎ ‎【分析】‎ 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产物只有乳酸.内质网是脂质等有机物的“合成车间”.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而胰岛素基因只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其转录场所是细胞核。‎ ‎【详解】A、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A错误;‎ B、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错误;‎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C错误;‎ D、乳酸是无氧呼吸的产物,而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正确。‎ 故选D。‎ ‎【点睛】‎ ‎17. 关于下列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线粒体②叶绿体③高尔基体④核糖体⑤内质网⑥中心体 A. 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③⑤‎ B. 能发生复制的细胞器只有①②‎ C. 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只有③⑤⑥‎ D. 含RNA的细胞器只有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1、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5、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含有蛋白质的细胞器有①②③④⑤⑥,A错误;‎ - 35 -‎ B、能发生复制的细胞器有①②⑥,中心体也能复制,B错误;‎ C、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③⑤,中心体没有膜结构,C错误;‎ D、含RNA的细胞器有①②④,D正确。‎ 故选D。‎ ‎18. 下图表示某细胞进行某种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与此变化过程中有关的物质不可能是( )‎ A. 呼吸酶 B. 生长激素 C. 胰岛素 D. 胃蛋白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物质形成前后,内质网膜面积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不变,细胞膜面积增大,可见形成的是分泌蛋白。‎ ‎【详解】A、呼吸酶属于胞內蛋白,不需要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不会引起膜面积的改变,A错误;‎ BCD、生长激素、胰岛素、胃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会引起上述膜面积的改变,BC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的生物膜系统,要求考生识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能根据柱形图中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和细胞膜面积变化情况准确判断出图示为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再判断各选项是否是分泌蛋白即可正确答题。‎ ‎19. 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高尔基体与细胞膜成分的更新密切相关 B. 高尔基体与动物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 C. 在电子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泡状结构的高尔基体 D. 具有细胞壁的生物,其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答案】D - 35 -‎ ‎【解析】‎ ‎【分析】‎ 高尔基体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中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之—,高尔基体的主要功能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然后分门别类地运输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此外,高尔基体还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详解】A、高尔基体能够形成囊泡运输蛋白质,囊泡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运输到细胞膜上或细胞膜外,因此高尔基体与细胞膜成分的更新密切相关,A正确;‎ B、高尔基体参与动物细胞的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B正确;‎ C、高尔基体是由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囊叠加在一起所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泡状结构的高尔基体,C正确;‎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高尔基体只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细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且细菌无高尔基体,其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无关,真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其形成也与高尔基体无关,D错误。‎ 故选D。‎ ‎20. 将刚萎蔫的菠菜叶片放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菠菜叶片又能够恢复到硬挺状态,此过程中菠菜叶片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 )‎ A. 自由扩散 B. 主动运输 C. 胞吞 D. 吸涨作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将刚萎蔫的菠菜叶片放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菠菜叶片又能够恢复到硬挺状态,原因是细胞吸水。‎ ‎【详解】萎蔫的叶片吸水后恢复硬挺状态,该过程中水分子的进入方式为自由扩散。‎ 故选A。‎ ‎21. 红苋菜叶片呈红色是液泡中的色素所致。将新鲜的红苋菜叶片放入蒸馏水中,水无变化;若先用盐酸处理这些叶片,再放入蒸馏水中,则水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 A. 盐酸破坏了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壁 B. 盐酸破坏了苋菜叶片细胞的原生质层 C. 盐酸破坏了苋菜叶片细胞的细胞膜 - 35 -‎ D. 苋菜叶片细胞的色素溶解于盐酸而不溶解于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植物细胞中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盐酸破坏了原生质层,使液泡中的花青素进入水中。也可以用排除法,因为如果仅仅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不至于导致液泡中的花青素进入水中,由此答题。‎ ‎【详解】A、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水变为红色与细胞壁无关,A错误;‎ B、液泡内的色素进入蒸馏水中,说明原生质层在盐酸的作用下失去了选择透过性,B正确;‎ C、色素存在于液泡中,盐酸如果只破坏了细胞膜,液泡中的色素不能释放,水还不能变红,C错误;‎ D、液泡中的色素可溶于水,水变红主要与原生质层被破坏有关,D错误。‎ 故选B。‎ ‎22. 下列能发生质壁分离,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复原的一组细胞是( )‎ ‎①新鲜菠菜的叶片细胞②食用的糖醋蒜细胞③蓝藻的细胞④大蒜的根毛细胞⑤根尖分生区细胞⑥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A. ①④ B. ①④⑥ C. ①②③⑤⑥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条件:(1)细胞要有活性,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液泡和细胞壁;(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详解】①新鲜菠菜的叶片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①正确;‎ ‎②食用的糖醋蒜细胞由于细胞过度失水,已经死亡,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②错误;‎ ‎③蓝藻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液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③错误;‎ ‎④大蒜的根毛细胞具有大液泡,可以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④正确;‎ ‎⑤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没有大液泡,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⑤错误;‎ ‎⑥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已经死亡,所以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⑥错误。‎ - 35 -‎ 故选A。‎ ‎【点睛】‎ ‎23. 下列属于成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的是( )‎ ‎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②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 ‎③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 ‎④水分子更多地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扩散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①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①正确;‎ ‎②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既发生了质壁分离,②正确;‎ ‎③原生质层具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③错误;‎ ‎④质壁分离时水分子的运输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扩散,会导致质壁分离,④正确。‎ 故选C。‎ ‎24. 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所取洋葱表皮细胞中无液泡 B. 细胞在KNO3溶液中不发生质壁分离 C. KNO3溶液浓度过高导致洋葱表皮细胞死亡 D. 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了 ‎【答案】D ‎【解析】‎ ‎【分析】‎ 质壁分离的条件: ‎ - 35 -‎ ‎(1)细胞要有活性,原生质层才具有选择透过性; (2)成熟的植物细胞,即具有液泡和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将洋葱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可能是:所取洋葱表皮细胞是死细胞;KNO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 ‎【详解】A、所取洋葱表皮细胞为成熟的植物细胞,其中有液泡,只有活细胞才能发生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该实验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可能是所取洋葱表皮细胞为死细胞,A正确;‎ B、质壁分离的外因是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该实验中未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原因可能是KNO3溶液浓度可能低于细胞液浓度,B错误;‎ C、KNO3溶液浓度过高会导致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而后死亡,C错误;‎ D、细胞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先发生质壁分离,由于细胞能主动吸收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导致细胞液浓度上升,发生渗透吸水,即质壁分离的复原,D正确。‎ 故选D。‎ ‎【点睛】‎ ‎25. 用食醋可以将一些新鲜蔬菜既制成美味可口的果品,这主要是因为( )‎ A. 食醋分子存在于蔬菜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 B. 食醋被蔬菜细胞吸收进入了细胞内部 C. 食醋可杀死蔬菜细胞,使细胞内部营养物质渗透出来 D. 腌制一段时间,食醋渗入蔬菜细胞内将营养物分解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对于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有选择性,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详解】A、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食醋分子可以存在于蔬菜细胞膜和细胞壁之间,但这不是食醋能腌制蔬菜的主要原因,A错误;‎ B、食醋是不被植物细胞需要的物质,不能被吸收进入活细胞内,B错误;‎ C - 35 -‎ ‎、醋酸能破坏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进而杀死活细胞,细胞膜就会失去选择透过性,变成全透性,使细胞内部营养物质渗透出来,同时醋酸进入细胞内,很快腌制成美味可口的果品,而不是食醋直接渗入细胞分解营养物,C正确,D错误。‎ 故选C。‎ ‎26.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中,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区别在于( )‎ A. 是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 B. 是否需要载体蛋白 C. 是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 D. 是否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2、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两者的共同点是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区别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协助扩散需要载体。‎ 故选B。‎ ‎27. 一个先后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它的吸水能力的变化是(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增大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置于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因某种原因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使原生质体体积逐渐变大,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也就是发生了质壁分离后的复原。‎ ‎【详解】一个先后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不断增大,则吸水能力随之增大,在质壁分离后复原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则细胞液浓度不断减小,吸水能力随之减小,因此,整个过程细胞的吸水能力先增大后减小,C - 35 -‎ 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8. 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有自由扩散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 B. 只有协助扩散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C. 只有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D. 只有主动运输同时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小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方向 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示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否 否 水、气体、脂类(因为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如甘油)‎ 协助扩散 高浓度到低浓度 是 否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浓度到高浓度 是 是 几乎所有离子、氨基酸 ‎2、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 ‎【详解】A、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A错误;‎ B、只有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B错误;‎ C、主动运输、胞吞或胞吐都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只有主动运输同时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D正确。‎ 故选D。‎ ‎29. 图表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a、b、c表示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35 -‎ A. 细胞膜的内外两侧都有成分a B. 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和全部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C. 结构b和c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c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可知,a表示糖蛋白,b表示磷脂双分子层,c表示蛋白质。‎ ‎【详解】A、a糖蛋白只分布在细胞膜外侧,A错误;‎ B、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而大多数蛋白质可以运动,B错误;‎ C、结构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C错误;‎ D、c蛋白质在细胞膜行使功能时起重要作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c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30. 下列关于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的流动性反映的是其结构特点 B. 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有关 C. 细胞的胞吞和胞吐过程必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D. 无机盐离子进出细胞的过程均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膜的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2、细胞膜的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交流。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指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细胞膜的选择通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有关,B正确;‎ C、细胞的胞吞和胞吐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 D、无机盐离子进入细胞 - 35 -‎ 方式也可能是协助扩散,如神经纤维受刺激时,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内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掌握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及细胞膜的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31.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无细胞核,但能合成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B. 无叶绿体,但有些能进行光合作用 C. 无线粒体,但有些能进行有氧呼吸 D. 无细胞器膜,但有些细胞分裂时能形成纺锤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原核细胞是组成原核生物的细胞。这类细胞主要特征是没有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 也没有核仁, 只有拟核。进化地位较低。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膜,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细胞较小,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 ‎【详解】A、无细胞核,拟核区有遗传物质,能控制合成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蛋白质,A正确;‎ B、无叶绿体,但质膜上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色素和酶,能进行光合作用,B正确;‎ C、无线粒体,但有些在质膜上能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无细胞器膜,细胞分裂时不能形成纺锤体,纺锤体是真核细胞分裂时特有的,D错误。‎ 故选D。‎ ‎32. 下列有关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可用于淀粉的鉴定 B. 脂肪的鉴定中,一般需要用显微镜才能清楚看到被苏丹Ⅳ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C.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 D.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 35 -‎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A、淀粉没有还原性,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A错误;‎ B、脂肪鉴定试验中,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B正确;‎ C、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后再使用,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要先加A液,后加B液,D错误。‎ 故选B。‎ ‎33. 下列有关细胞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人体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器的数量存在差异 B. 在蓝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需要细胞器再加工 C. 在高等植物细胞中,中心体与其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D. 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水、无机盐、氨基酸等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器,每个中心体主要含有两个中心粒。它是细胞分裂时内部活动的中心。动物细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有中心体。它总是位于细胞核附近的细胞质中,接近于细胞的中心,因此叫中心体。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每个中心体含有两个中心粒,这两个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中心体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详解】A、人体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器的数量存在差异,与细胞的不同功能相适应,A正确;‎ B、蓝藻是原核生物,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在蓝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不需要细胞器再加工,B正确;‎ C、高等植物细胞中无中心体,C错误;‎ D、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代谢提供水、无机盐、氨基酸等物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34. 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结构上都直接相连 B. 能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较发达 C. 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来完成 D. 内质网膜可通过具膜囊泡转移至溶酶体膜上,实现溶酶体膜的更新 ‎【答案】B - 35 -‎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同时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 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A、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如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但生物膜不是都直接相连,A错误;‎ B、固醇类激素属于脂质,而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加工、脂质合成相关,故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发达,B正确;‎ C、核糖体合成的肽链先进入内质网结构形成一定空间结构蛋白质,再进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分类、包装,C错误;‎ D、高尔基体膜可通过具膜囊泡转移至溶酶体膜上,实现溶酶体膜的更新,D错误。‎ 故选B。‎ ‎35. 图为某种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5、6都含有DNA和RNA B. 此图不可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C. 此图表示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D. 若此图去掉结构1、2、5,则可表示动物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细胞结构可知,图中1为细胞壁、2为液泡、3为细胞核、4为高尔基体、5为叶绿体、6为线粒体、7为内质网、8为细胞膜、9为中心体。‎ ‎【详解】A、图中5叶绿体、6线粒体内都含有少量DNA分子,A正确;‎ - 35 -‎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含5叶绿体、2大液泡和9中心体,则此图不可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B正确;‎ C、该细胞有细胞壁和中心体,可确定此图为低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C错误;‎ D、动物细胞没有1细胞壁、2液泡、5叶绿体,若此图去掉结构1、2、5,则可表示动物细胞,D正确。‎ 故选C。‎ ‎36. 下图为细胞或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乙、丙、丁中都含有DNA、RNA B. 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结构是丙、丁 C. 甲、乙、丙、丁都具有双层膜结构 D. 在植物细胞中不能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可知,甲为线粒体,乙为叶绿体,丙为细胞核,丁为细菌。据此答题。‎ ‎【详解】A、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和原核细胞(如细菌)四个结构中都含有DNA和RNA,A正确;‎ B、丙是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的一部分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B错误;‎ C、图丁为原核生物,不具有双层膜结构,C错误;‎ D、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可同时具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所以在植物细胞中可同时存在甲、乙、丙三种结构,D错误。‎ 故选A。‎ ‎37. 如图表示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胞结构,A、B、C、D代表在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35 -‎ A. B物质可代表DNA聚合酶,D物质可代表纤维素 B. 图中结构①不含有磷脂分子,猪的部分细胞中可能没有结构⑥‎ C. D物质合成并运输到相应部位的过程中需要穿过6磷脂分子层 D. 若E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E物质进入细胞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题图分析,①表示游离的核糖体,②表示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高尔基体,⑤表示线粒体,⑥表示细胞核,⑦表示细胞膜。 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B物质可代表DNA聚合酶进入细胞核,D物质表示分泌蛋白,可代表胰岛素分泌到细胞外,不可代表纤维素,A错误;‎ B、结构①是核糖体,不含有磷脂分子,猪的部分细胞,如成熟的红细胞中可能没有结构⑥,B正确;‎ C、D物质合成并运输到相应部位的过程需穿过0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 D、假如E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E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并消耗能量,D错误。‎ 故选B。‎ ‎【点睛】‎ ‎38. 将某植物叶片浸入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定时测定该植物叶片细胞液浓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35 -‎ A. b点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B. c点时细胞液体积可能大于a点时细胞液体积 C. 在ac段中,该植物细胞可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 D. 在ac段中,该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均有物质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曲线图,a→b,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失水,b→c,细胞液浓度减小,细胞吸水,说明某植物叶片浸入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细胞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说明植物细胞放在了植物吸收溶质的某种溶液中(如硝酸钾溶液),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试题分析,a→b,细胞失水,b→c,细胞吸水;b点时,外界溶液浓度与细胞液浓度达到平衡,A错误;‎ B、看图可知:c点和a点细胞液浓度相等,但是c点(由于吸收了外界溶液的溶质)溶质的量较多,故溶剂的量也多与a点,故c点时细胞液体积大于a点时细胞液体积,B正确;‎ CD、根据试题分析,细胞放在该溶液中,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可见细胞能吸收外界溶液的溶质(如硝酸钾溶液),在ac段细胞都保持活性,该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均有物质交换,CD正确;‎ 故选A。 ‎ ‎39. 下图是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和将葡萄糖运出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35 -‎ A. 葡萄糖进入此细胞时,不消耗能量 B. 图中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的结构、功能都相同 C. 钠离子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此细胞 D. 葡萄糖从此细胞中运出时,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葡萄糖逆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顺浓度梯度出小肠上皮细胞,故可知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出小肠上皮细胞;Na+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顺浓度梯度,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A、据图可知,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ATP,A错误;‎ B、据图可知,运输葡萄糖进入细胞和出细胞的方式不同,载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也不同,B错误;‎ C、据图可知,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C错误;‎ D、据图分析可知,葡萄糖从细胞中运出时是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D。‎ ‎40. 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透性,以胡萝卜(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情况相同的胡萝卜的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min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来计算浸出物溶液中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叙述,错误的是( )‎ - 35 -‎ A. 本实验中不同实验组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 B. 放在70℃的蒸馏水中处理1min,胡萝卜细胞会死亡 C.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的影响 D. 浸出物溶液的吸光度越大,说明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越高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上有专一性的载体蛋白,能够选择性的吸收一些物质,不吸收一些物质,所以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选择透性。‎ ‎【详解】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不同实验组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A正确;‎ B、放在70℃的蒸馏水中处理1min,温度过高,胡萝卜细胞会死亡,B正确;‎ C、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浸泡温度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的影响,C错误;‎ D、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来计算浸出物溶液中的花青素含量,浸出物溶液的吸光度越大,说明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越高,D正确。‎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41~43题为必考题,每个题目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4、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20分。‎ ‎4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验证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 ‎(2)材料用具:染色体提取液、稀释蛋清溶液等(其他材料用具自选)。‎ ‎(3)实验步骤:‎ - 35 -‎ ‎①取洁净的试管两支,编号1、2。‎ ‎②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③再向1、2号试管中加入_______,且每次加入试剂后都需要_____________。‎ ‎④对比观察1号和2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证明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答案】 (1). 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2). 稀释的蛋清溶液 (3). 染色体提取液 (4). 等量的双缩脲试剂 (5). (振荡)摇匀 (6). 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紫色 ‎【解析】‎ ‎【分析】‎ 题意分析,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组成染色体的成分有蛋白质,根据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的原理进行验证。‎ ‎【详解】(1)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原理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若检测的染色体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这说明其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3)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洁净的试管两支,分组编号1、2。‎ ‎②根据实验材料选择,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稀释的蛋清溶液和 染色体提取液;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为实验组。‎ ‎③再向1、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且每次加入试剂后都需要振荡摇匀,以便实验能充分反应。‎ ‎④对比观察1号和2号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实验结果为两支试管中均出现紫色,据此可证明染色体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 ‎【点睛】熟知蛋白质鉴定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 ‎42. 用一根玻璃针将一个变形虫切成两部分,有核部分能继续生活,无核部分死亡;如果将一个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无核部分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单独的细胞核则无法生存;如果在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可正常生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 35 -‎ ‎(1)细胞核具有核膜(核孔)、核仁和_______,且所填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 ‎(2)细胞核的功能是____________。正常生活的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3)去核后的变形虫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如果去核后三天,再植回一个细胞核,这个变形虫则可正常生活。这两个实验对比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染色质 (2). DNA和蛋白质 (3). 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 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5). 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解析】‎ ‎【分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探究细胞核的功能,可以将细胞核去掉,比较有无细胞核的差异。‎ ‎【详解】(1)细胞核具有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正常生活的细胞中细胞核与细胞质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3)去核后的变形虫能短期生存,但不能繁殖后代;再植回细胞核则可正常生活。这两个实验对比说明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功能,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43. 将水稻和番茄分别培养在相同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下图表示最终测定的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占开始时的浓度的百分比。请回答下列问题:‎ - 35 -‎ ‎(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和番茄吸收量都较大的离子是__________。水稻吸收的__________________(填离子)量远多于番茄吸收的,而番茄吸收的________(填离子)量多于水稻吸收的。这一结果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及结果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K+ (2). SiO44- (3). Mg2+、Ca2+ (4). 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5). 针对不同植物进行合理施肥 ‎【解析】‎ ‎【分析】‎ 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种类和数量不同,同一植物对不同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同,这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对水分的吸收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植物对水分和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水稻和番茄对K+的吸收量都较大,因为从图中可以看出培养一段时间之后两种植物的培养液中钾离子的浓度都较低。水稻对SiO4-吸收较多,远多于番茄对该离子的吸收,而番茄对Ca2+、Mg2+吸收较多,远多于水稻对这两种离子的吸收,这些事实说明植物对矿质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主要原因是它们各自细胞膜上具有不同的载体种类和数量。‎ ‎(3)上述实验及结果在农业生产上的指导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植物对矿质元素的需求,而进行合理施肥,避免对肥料的浪费。‎ - 35 -‎ ‎【点睛】熟知矿质元素的运输方式以及与植物吸水方式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能正确解读图中的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前提。‎ ‎(二)选考题:共30分。请考生从以下两组题目中任选一组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组计分。‎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44. 酵母菌等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几种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应用与培养的问题:‎ ‎(1)制作果酒时,对酵母菌生长和发酵有重要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该条件一般要控制在__________℃。控制好发酵条件,10d后可得到散发着酒香的成品,此过程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家庭中利用成熟的葡萄酿造葡萄酒时,一般不需要特别添加纯正的酵母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作泡菜过程中进行杀菌的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分解尿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鉴定筛选出的尿素分解菌,应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 ‎【答案】 (1). 温度 (2). 18~25 (3).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 (4). 成熟葡萄皮上附着有野生型酵母菌 (5). 盐水煮沸冷却和无氧发酵 (6). 能合成脲酶 (7). 酚红指示剂 ‎【解析】‎ ‎【分析】‎ 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最好是弱酸性。‎ 泡菜的制作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为乳酸。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置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 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培养基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和繁殖,因而受到抑制。细菌产生的脲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使得周围环境的pH上升,进而使酚红指示剂变色。‎ ‎【详解】(1)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制作果酒时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控制好发酵条件,10d - 35 -‎ 后可得到散发着酒香的成品,此过程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能将葡萄糖分解并产生酒精。‎ ‎(2)家庭中利用成熟的葡萄酿造葡萄酒时,一般不需要特别添加纯正的酵母菌,原因是成熟葡萄皮上附着有野生型酵母菌。‎ ‎(3)制作泡菜过程中进行杀菌的处理方法有盐水煮沸冷却(直接杀死杂菌)和无氧发酵(抑制需氧细菌)。‎ ‎(4)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分解尿素的原因是它们能合成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供自身利用。‎ ‎(5)为鉴定筛选出的尿素分解菌,应向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若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即可初步鉴定出该种细菌能分解尿素并产生氨。‎ ‎【点睛】本题考查果酒、泡菜的制作和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要求考生掌握果酒和泡菜制作的原理、条件和注意事项,并明确尿素分解菌的分离与鉴定的原理,然后根据要求准确作答。‎ ‎45. 下图为苹果酒的制作流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刚榨取的苹果汁较为浑浊,常采用的解决方法是_________。处理过程会受到_________的影响。‎ ‎(2)为了提高过程③所用的酵母菌的利用率,最好用_________法对其进行固定,固定酵母菌时常将酵母菌与_________混合。形成的凝胶珠颜色为_________色。‎ ‎(3)为获得高纯度的果酒,需要对过程③所用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其过程为配制培养基→_________→_________→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答案】 (1). 用果胶酶处理 (2). 温度和pH (3). 包埋 (4). 海藻酸钠溶液 (5). 浅黄 (6). 接种 (7). 培养 ‎【解析】‎ ‎【分析】‎ ‎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果胶酶可水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和胞间层。‎ ‎2、包埋法固定细胞:即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在不溶于水的多孔性载体中。包埋时常用的载体包括:明胶、琼脂糖、海藻酸钠、醋酸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等。‎ ‎3、纯化指在培养基上,将细菌分散或稀释成单个细胞,使其长成单个菌落。纯化方法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 35 -‎ ‎【详解】(1)苹果汁较混浊是由果胶引起的,可用果胶酶处理,酶的活性受温度、pH和酶的抑制剂等条件的影响。‎ ‎(2)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固定方法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固定酵母菌是常将酵母菌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形成的凝胶珠颜色为浅黄色。‎ ‎(3)获得高纯度的果酒,需要对过程③所用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其过程为配制培养基→接种→培养→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点睛】该题要求学生掌握苹果酒制作的全部流程,从果汁的榨取,到菌种的分离、纯化,再到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最终制作果酒。‎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6. 请回答下列有关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问题:‎ ‎(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有_______。T4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主要指_____,也可以是一些具有____________作用的因子。‎ ‎(3)如果将水稻细胞不同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受体菌群就叫作水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完成了人工合成胰岛素这项创举。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基本途径是从预期的蛋白质的功能出发→_____________→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 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属于_________工程。‎ ‎【答案】 (1). 限制酶、DNA连接酶、(运)载体 (2). 既可连接黏性末端,又可以连接平末端 (3).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4). 调控 (5). 基因文库 (6). 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 (7). 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8). 蛋白质 ‎【解析】‎ - 35 -‎ ‎【分析】基因工程是狭义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人们感兴趣的基因(即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高效地表达。为了实现基因工程的目标,通常要有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它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也称(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等几个方面。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即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核心。其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能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受体细胞是指在转化和转导(感染)中接受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受体细胞有原核受体细胞(最主要是大肠杆菌)、真核受体细胞(最主要是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昆虫细胞(其实也是真核受体细胞)。‎ ‎【详解】(1)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有限制酶(使载体和目的基因有相同的粘性末端)、DNA连接酶(连接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运输目的基因)。T4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的作用特点是既可连接黏性末端,又可以连接平末端。‎ ‎(2)基因工程中的目的基因是按照人们意愿转入的基因,主要指编码蛋白质的基因,也可以是一些具有调控作用的因子。‎ ‎(3)如果将水稻细胞不同基因的DNA片段导入受体菌的群体中储存,这个受体菌群就叫作水稻的基因文库。‎ ‎(4)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基本途径是根据蛋白质的结构逆推DNA的结构,从预期的蛋白质的功能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 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的技术属于蛋白质工程。‎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步骤及蛋白质工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47.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球各地已成功分离出多株新型冠状病毒毒株,这为研发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等奠定了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海团队是利用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的。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时,满足所需要的_________、温度、pH、气体环境和_________等条件。若使用合成培养基还需要添加血清,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检测原理是若送检样本中存在病毒,则以病毒RNA为模板,在_________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加入互补的荧光探针、_________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_________酶后,cDNA开始扩增,当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释放出荧光基团产生荧光,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从而确诊。‎ ‎(3)新型冠状病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以单克隆抗体为主要“部件”,该试剂盒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例是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答案】 (1). 营养 (2). 无菌无毒(前两空顺序可颠倒) (3). 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4). 逆转录 (5). 2 (6). Taq(或耐高温的DNA聚合) (7).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 ‎【解析】‎ - 35 -‎ ‎【分析】‎ 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可以短时间内大量扩增目的基因。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提取病人样本中的RNA,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通过扩增反应将样本中微量的病毒信息进行放大,最后以荧光的方式读取信号。若PCR之后信号为阳性,就可以认为样本中存在病毒,反之表明样本中没有病毒。‎ 由于单克隆抗体纯度高、特异性强,所以能准确地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因此单克隆抗体在诊断的应用上,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详解】(1)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时,应满足细胞生长和增殖所需要的营养、温度、pH、气体环境和无菌无毒等条件。由于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若使用合成培养基,还需要添加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2)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的检测原理是若送检样本中存在病毒,则以病毒RNA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再加入互补的荧光探针、2种引物、4种脱氧核苷酸和Taq酶后,开始扩增cDNA,当子链延伸至探针处,会水解探针释放出荧光基团产生荧光,荧光监测系统接收到荧光信号从而确诊。‎ ‎(3)新型冠状病毒化学发光检测试剂盒以单克隆抗体为主要“部件”,该试剂盒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病例是利用了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等优点。‎ ‎【点睛】本题以“新冠病毒”为引,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PCR技术、单克隆抗体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PCR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相关问题。‎ - 3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