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习题课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人教版)2019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习题课件

一、默写填空。 (1)烟笼寒水月笼沙,          。  (杜牧《泊秦淮》) (2)可怜夜半虚前席,          。  (李商隐《贾生》) (3)          ,赚得行人错喜欢。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其五)》] (4)          ,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约客》) (5)杜牧的《泊秦淮》一诗中抨击统治者沉湎酒色、不理朝政,表现诗 人忧患意识的诗句是:          ,         。 (6)李商隐的《贾生》一诗中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的诗句是:             ,         。 (7)李商隐的《贾生》一诗中表明文帝不是关心国计民生的大事,以治 国安民之方求教于贾谊,而是问他些毫无道理的鬼神之事的诗句是:             ,         。 (8)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一诗中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含蓄地说 明了生活中许多看似容易的事,其实做起来并不容易的道理的诗句是:          ,         。 (9)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描写江南梅雨时节清新幽静的可爱景色, 交代深夜候客客不至的原因,衬托诗人孤寂、无聊心情的诗句是:             ,         。 (10)赵师秀的《约客》一诗中,表达诗人候客时长而失望焦躁情绪的诗 句是:        ,         。 答案 (1)夜泊秦淮近酒家 (2)不问苍生问鬼神 (3)莫言下岭便无难  (4)黄梅时节家家雨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6)宣 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7)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 神 (8)政入万山围子里 一山放出一山拦 (9)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 草池塘处处蛙 (10)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析 (1)—(4)题属于直接型默写,根据平日的积累正确默写即可;(5)— (10)题属理解型默写,要在准确把握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要求及提 示找出相应的诗句,正确默写即可。注意避免错别字,所填写的诗句必 须和原句完全一致。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下面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描绘的是歌舞升平,国家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B.这首诗描绘的是江南处处春景,诗人流连忘返的情景。 C.这首诗表现了商女只知歌唱,不懂国破家亡之恨的现状。 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不忘历史教训,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请体会“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的妙处。 答: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                                                                                                                                    答案 (1)D (2)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 朦胧冷寂的极淡雅的水边夜色图。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 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3)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或忧国忧民 的思想感情,或抒发了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解析 (1)解答这类客观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看是否曲解原意,张 冠李戴。②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③看是否以假乱真,鱼 目混珠。④看是否无中生有,横生枝节。⑤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说。 (2)解答此类题,可以从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等角度去把握词语的内涵,同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 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3)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找准“诗眼”,分析意象,根据所 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人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来推断诗人的情感 态度;其次,可以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入手分析,把握 作品主题;最后,从写作背景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方面领悟 诗句含意及表达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                                                                                                                      答案 (1)表达了作者对文帝不顾百姓疾苦的批判之情,嘲讽封建统治 者求贤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2)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 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解析 (1)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诗歌内容,找准“诗眼”,分析意象,根 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诗人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来推断诗人的 情感态度;其次从关键诗句(主旨句、抒情句、哲理句)入手分析,把握作 品主题;最后从写作背景和语言特征(简洁、含蓄、凝练)等方面领悟诗 句含意及表达的情感。 (2)诗歌整体结构的把握既涉及诗歌写作的构思,又涉及诗歌即景抒 情、由事转议等常见的结构方法。在结构上,本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 ——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三、四句一转,由强烈对 照而形成的贬抑之情便显得特别有力。 四、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赚得行人错喜欢”中的“赚”字运用最精巧,请作简要分析。 答:                                                                                                                     (2)试赏析“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二句。 答:                                                                                                                     答案 (1)“赚”字明显带有一种自嘲和调侃的喜剧色彩,富有幽默 感。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说 “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诗人在此只点出而不 说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 (2)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 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形象地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 然大悟的心理过程。其中 “放”“拦”两个字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 性的东西,它仿佛给行人布置了一个迷魂阵,设置了层层叠叠的圈套,行 人从意外、惊诧,到恍然大悟的心理,也都在这一“放”、一“拦”中 透露出来,诗人如实地反映了自己在面对错觉时的可贵思考,绝没有因 此而沮丧不振。 解析 (1)解答此类题 ,可以从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手法以及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等角度去把握它的内涵,同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 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2)解答此类题,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 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或 用词的生动形象,等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 人怎样的启示。 五、阅读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                                                                                                                     (2)简略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答:                                                                                                                     答案 (1)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2)①“敲”写出了客人迟迟不来的焦急,“落”写出了客人不来的失 落与无奈。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 极为生动。 解析 (1)解答这类题,必须熟悉诗歌的主要内容。前两句中描写的景 物有雨、青草、池塘、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 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2)解答此类题,可以从词性、感情色彩、修辞手法以及所表达的思想 感情等角度去把握它的内涵,同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 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