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各地历年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分类精编古诗文阅读6

全国各地高中历年模拟试题分类精编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 ‎3.2古诗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⑴诗里的“凉”字有何妙处?试作赏析。(4分)‎ 答:                                      ‎ ‎                                          ‎ ⑵“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 ‎                                         ‎ 二、古诗鉴赏(8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此诗是孟浩然四十岁时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不第,还襄阳之际,留别王维之作。‎ (1) 首句中“寂寂”二字,含义丰富,试加以分析。(4分)‎ (2) 答: ‎ ‎(2)“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被认为是全诗的重点。试分析这两句表达的内容和感情,并联系全诗,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4分)‎ 答: ‎ ‎ ‎ 三、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少年游 ‎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①。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②。‎ ‎[注]①蘅皋:长满杜蘅(香草名)的水边陆地。②兰桡(ráo):指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1)结合本词内容具体赏析“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三句。(4分)‎ ‎(2)“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独自”二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8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①。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注:①金觥:大酒杯。‎ ‎(1)词的上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具体分析。(4分)‎ ‎ ▲ ‎ ‎(2)词的下阙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4分) ‎ ‎ ▲ ‎ 五、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宋)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①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①赖:依赖,凭借。②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豁,舒展。‎ ‎(1)诗的第二句写嵩山的出现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加以赏析。(4分)‎ 答:‎ ‎(2)“数峰清瘦出云来”是公认的全诗最精彩的一句,特别是“清瘦”二字更是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清瘦”这两个字的妙处。(4分)‎ 答:‎ 六、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①  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安禄山攻陷潼关,杜甫 身陷贼营在长安所作。‎ ‎② 鄜(fū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1)这首诗的一、二两联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析。‎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七、古代诗歌鉴赏(8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 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⑴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面这首杜诗,其“诗眼”是_________,(2分);其“诗骨”是__________(2分)。‎ ‎⑵联系全诗,说说诗中的颔联是如何表现诗意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诗歌鉴赏。(8分)‎ ‎11.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1)第一句所描写的骆氏亭的环境有什么特点?写这种环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商隐写诗常通过时空之“隔”,表达情意的“难隔”或“不隔”。据此分析第二句中的“隔”字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九、古诗鉴赏(8分)‎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周邦彦 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江皋:江岸。②凤团:是宁时一种名茶。‎ ‎(1)前人评比第二句“颇含画意”,试作具体分析。(3分)‎ 答: ‎ ‎ ‎ ‎(2)本词抒情优雅细致。请结合下片中的某个词语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5分)‎ 答: ‎ ‎ ‎ 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画 堂 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9.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10.“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4分)‎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 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1)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 ‎(2)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 答: ‎ ‎ ‎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8分)‎ 端  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1)诗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请简述理由。(4分)‎ ‎(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十三、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十四、‎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天仙子·送春〔北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 这是诗人暮年伤春之作,上阕直接抒情,下阕即景生情,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句,向为前人称道,请你说说其中哪两个字最见诗人的描写功夫?为什么? ‎ 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  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答:                                                                      ‎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答:                                                                      ‎ 十六、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1]‎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得乐天书 元稹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 寻常不省[2]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 【注】[1]乐天,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与白居易并称为“元白”。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八月白居易贬江州司马。[2]省,记得。‎ ‎①从诗歌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近代体诗中的 。(2分)‎ ‎②两首诗都表现出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友情,请结合具体诗句,分别加以赏析。(3分)‎ ‎ ‎ ‎ ‎ ‎ ‎ ‎③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首诗歌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异: ‎ 同: ‎ 十七、古诗阅读(8分)‎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 送灵澈 题金陵渡 刘长卿 张祜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 ‎(1).这两首诗,你比较喜欢哪一首?为什么?(4分)‎ ‎(2).张祜《题金陵渡》中说“一宿行人自可愁”,诗人心中充满愁苦,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诗人心中是什么愁情?(4分)‎ ‎【答案及解析】‎ 一、古诗鉴赏(8分)‎ ‎10、⑴“凉”字写出了江风夹杂着雨水吹入船中给人的感觉(或写出了秋风秋雨给人的真实感觉)(2分);同时也是凄凉氛围、情感的反映,将情景融合在一起(2分)。‎ ⑵ 虚写,写的是作者想象的情景(1分)。想象魏二梦里听见猿啼,难以入眠(1分)。诗歌表面写好友分别后愁绪满怀;实际上写出作者送别魏二时难舍难分的情感(2分)。‎ 二、(1)“寂寂”既写出了落第后门前冷落,车马稀疏的景象,又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 凉、寂寞。(要答出两方面的内容,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2)这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又表达了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感情。既照应了前四句思归惜别的内容,又是后两句写归隐态度之坚决的依据。(意思对即可。内容与结构各占2分)‎ 三、古诗鉴赏(8分) ‎ ‎10、(1)以哀景映衬哀情(1分),借伤柳以伤别(1分),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2分)。(4分)‎ ‎ (2)结句“独自凭兰桡”描绘了一幅独自一人倚在画船的船舷的画面(2分); “独自”二字,笔力沉重,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充分表达了依依惜别的衷情,孤身飘零的苦况(2分)。‎ ‎(4分)‎ 四、(1)①“月白风清”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明朗美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处境的顺利,心情的愉悦(从衬托角度,答成以乐景衬托愉悦心情也行)‎ ‎②上阙前后对比:用十年前愉悦心情和在忧患凋零中老去的伤感构成对比。‎ ‎(2)①“鬓华虽改心无改”,而今年岁已老,但他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老当益壮,不愿服老;②词人毕竟历经沧桑,重听旧曲,豪放话语之中抑郁之意、矛盾之情也是十分明显的。 ‎ 五、(8分)‎ ‎10.【答案示例】 ‎ ‎(1)衬托(铺垫)。前两句从作者的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自己的情怀得到短暂的舒展..这样,嵩山便在露面之前先给人一种亲切感。(意思对即可)‎ ‎ (2)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既写出了雨后青山特有的景象——山峰峻峭,景象明朗,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物我合一,可谓造语新奇。(意思对即可)‎ ‎ 【诗歌鉴赏】 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嵩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 ‎ 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只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味,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六、古诗鉴赏(8分) ‎ ‎(1)想象或虚写(也可写作对写手法)。(1分)首联明明是自己看着长安的月亮怀念妻子,却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看着月亮一定在怀念长安的丈夫;颔联诗人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而想象小儿女陪妻看月,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2分)这样使得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妻之情,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1分)‎ ‎(2)尾联正面抒写自己的离愁和对妻子的怀念。(2分)同时隐含着对国事的关心,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2分)‎ 七、诗歌鉴赏 ‎12. (1)①“孤”;②“飞鸣声念群”。(每空2分)‎ ‎(2)颔联“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意思是“一片孤单的雁影 ,遗失在万里云天中,真令人心生怜意”:“一片”、“万重”对比,构成极大的反差,极言其“孤”;“谁怜”二字直抒胸臆,凝聚了诗人对孤雁的怜悯之情。颔联两句形象地写出了路远雁孤、同伴难寻的凄苦之情。‎ 八、(1)诗歌首句描写了骆氏亭凄清绝尘(或“凄清雅洁”、“凄清孤寂”)的环境特点。如此环境自然惹动怀友思绪,为下文抒发思念之情作铺垫。(2分,环境特点、作用各1分)‎ ‎(2)本诗“隔”字是写诗人与友人(崔雍崔衮)在地域上的距离(1分);诗人虽与友人(崔雍崔衮)有重城(高城)之“隔”,但对友人的思念却没有被阻隔,所以,一个“隔”字更显出双方在情意上的相通。(2分)‎ ‎(3)本诗是怀友诗,而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1分)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2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2分)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1分)所以说此句是点晴之笔。)‎ 九、古诗鉴赏(8分)‎ ‎10、解析:赏析:春来涨潮,鱼游于水,如翔于天,拍打着柳桥而已。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下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上句写自己沏茶。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句首虽下一个“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下句写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了新巢。燕子极忙,词人则静。句首一个“静”‎ 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结句转为室外。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句首一个“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答案:(1)(3分)“云鸠”云色如鸠,形象绘出乌云墨黑;(1分)“拖雨”则贴切状出乌云翻滚过后下雨的情景。(1分)生动而形象地画出春江烟雨图。(1分)(2)(5分)示例:一个“闲”字,看似不经意,实则是作者一晌短梦后,产生了难以遣除的愁思,所以借饮茶来消解这一份梦后的惘然。词人静看燕子不辞辛苦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燕子的忙与词人的静形成对比。一个“静”字,暗示的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一个“又”字,隐隐写出了一份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表达了词人心中面对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伤感。(分析3分,情感2分,答到意思即可)‎ 十、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写出一处景物得1分)‎ ‎10.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写动作描写也可(2分)。‎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2分)‎ 十一、(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十二、(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 ‎ (2)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 十三、17.(1)“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 ‎ (2)“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 ‎ (3)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 十四、‎ ‎18.答:①其中的“破”“弄”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天上,云在流;地下,花移影动的意境。②这一句生动细致的描写出云散月开,原来未必尽情显现的花的丰姿神采此时在月光映照下婆娑弄影,摇曳生姿的景致;相对于上半阕的伤感,衬出了作者流连光景不胜情的淡淡哀愁中闪烁出的一星快乐的火花。③而另一方面,这两个字又都暗示出有风,为下文的“遮灯”“满径”埋下伏笔。 ‎ 要求:三点,写出情感上对上文的衬托2分,写出对下文的呼应2分,对“破”“弄”二字写景内容的准确把握2分。 ‎ 十五、(1)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十六、①(七言)绝句(2分)‎ ‎②第一首可以扣住“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赏析,第二首可以扣住“远信入门先有泪”和“寻常不省曾如此”赏析(每首诗的分析各1分,语言表达1分)‎ ‎③同:两首诗都借助生活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两人的友情之深。‎ 异:第一首既有生活细节(场景)的描写,又运用了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第二首,只有生活细节的描写。(每个方面各2分)‎ 要求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十七、(1)(‎ 一)我比较喜欢刘长卿的《送灵澈》。(1分)因为这首诗意境清晰,形象秀美,人物描写生动传神。(1分)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巧。先描写竹林寺,再由钟声引起诗人的思绪,然后灵澈归去,诗人目送。言简而意深,辞薄而味厚,同一般的山水诗不同,自然淡雅,含蓄幽远,是中唐山水诗中的名篇。(2分)(二)我比较喜欢张祜的《题金陵渡》。(1分)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作者羁旅偶见的江上清丽景色,但是写的凄苦独绝,深沉幽远,给人无尽的情思与想象,读来让人印象深刻而难忘。(3分)(言之成理即可)(2)、解析:根据诗人的身世可以理解成诗人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表达自己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也可以理解成诗人羁旅在外,望见瓜州的两三点灯火而引起了思乡之愁。总之,言之成理即可。(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