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 高二地理试题(文科)‎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读我国西北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 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D. 与非农垦区相互独立 ‎2. 上图中行政中心与新垦区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 面状与点状 B. 线状与岛状 C. 点状与岛状 D. 点状与面状 ‎【答案】1. C 2. D ‎【解析】‎ ‎【1题详解】‎ 西北地区是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所以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由图知,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不一致;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有相似性;与非农垦区是相互联系的。故选C。‎ ‎【2题详解】‎ 29 / 29‎ 区域空间分布形式一般是:农业区呈面状,城市和工业区呈点状。故选D。‎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 有关图中从阶段I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少,冬季流量增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4. 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 政策 B. 交通运输 C. 劳动力 D. 市场 ‎【答案】3. A 4.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特征及影响。‎ ‎【3题详解】‎ 由图可知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面积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降低。故①正确④错误。城镇由无到有,到发展成大城市,说明城市化进程加快。故②正确③错误。故A(①②)正确。‎ ‎【4题详解】‎ 29 / 29‎ 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花卉、蔬菜用地数量增加。市场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故D正确。‎ ‎【点睛】关注图例,分析图中地理事物的变化。‎ 读下图,四图等高距相等,回答下列各题 ‎5. 四幅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若把四图反映地区用同一比例尺绘图,则图幅面积从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 B. 丙甲乙丁 C. 丁乙甲丙 D. 丙丁甲乙 ‎【答案】5. B 6. D ‎【解析】‎ 试题分析:‎ ‎【5题详解】‎ 图示等高距相同,则根据四图的比例尺大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距离越小,则坡度越大;故四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丁图。‎ ‎【6题详解】‎ 结合现在的图示比例尺,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面积越小,故四图的实际面积从大到小为丙甲乙丁,故使用同一比例尺,则实际面积越大,图幅面积越大,故B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比例尺和地形图的综合判断。‎ 29 / 29‎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掌握比例尺大小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和表示的实际面积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利用等高距相同条件下,实际距离与坡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目前比例尺状况下,实际面积大小比较分析。‎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全长1 432千米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缓解首都水资源紧缺的状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 北京地区最需要调水的月份是(  )‎ A. 1~5月 B. 6~8月 C. 9~10月 D. 11~12月 ‎8. 为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实行季节性水价 B. 修建水库 C. 提倡节约用水 D. 增加引水线路 ‎【答案】7. A 8.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不需要调水;冬季降水少,每年1~5月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大风数日多,蒸发旺盛,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用水,故1~5月最需要调水。‎ ‎【8题详解】‎ 北京夏季降水量较多,可以修建水库存水,以便缺水季节用水,同时可以减少缺水季节的调水。实行季节水价,提倡节约用水,只能减少用水量,但是不能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增加引水线路,只能增加调水量。‎ 考点:该题考查南水北调。‎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 / 29‎ ‎9. 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 甲国→乙国→丙国 B. 乙国→丙国→甲国 C. 丙国→甲国→乙国 D. 丙国→乙国→甲国 ‎10. 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止确的是()‎ A. 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 该产业转移是向着矿产资源丰富地区转移 C. 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今后不会出现减少的趋势 D. 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二阶段的甲国 ‎【答案】9. D 10. D ‎【解析】‎ 试题分析:‎ ‎【9题详解】‎ 读坐标图,第一阶段中丙国最先出口,可知该产品源自于丙国。乙国第一阶段先进口,第二阶段出口,说明从丙国转移到乙国。第三阶段,甲国出口,乙、丙国进口,说明产业向甲国专业。结合选项,D项正确。‎ ‎【10题详解】‎ 第一阶段中丙国最先出口该产品,可知此产品源自该国,丙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A项错误。该产业转移是向着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转移,B项错误。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随时间推移将会出现减少,C项错误。第一阶段中丙国最先出口该产品,可知此产品源自该国,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29 / 29‎ 考点:产业转移 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左图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右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右图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  )‎ A. 水平梯田 B. 坡式梯田 C. 隔坡梯田 D. 反坡梯田 ‎12.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  )‎ A. 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 修筑难度小 C. 利于机械化耕作 D. 便于灌溉施肥 ‎【答案】11. C 12. A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造。‎ ‎【11题详解】‎ 读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区域平地与缓坡相间分布,且缓坡的面积较大,缓坡可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所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故C正确。水平梯田平地与平地间坡地较陡,面积较小,不合题意,故A错误;坡式梯田适合修建在坡面较缓的地区,甲地区有大面积的平地,不适合,故B错误;根据甲地区等高线分布特征,反坡梯田不适合在此修建,故D错误。‎ ‎【12题详解】‎ 29 / 29‎ 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加强生态建设,正确的做法是“缓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树种草”,这样可以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反坡梯田修筑难度较大,故B错误;梯田整体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反坡梯田有一定坡度,更不适于机械化,故C错误;反坡梯田有一定坡度,水会定向流动,同样不利于灌溉施肥,故D错误。‎ 阅读“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该河流开发的核心环节是( )‎ A. 发电 B. 防洪 C. 养殖 D. 梯级开发 ‎14. 田纳西河两岸能够形成一条“工业走廊”,主要得益于( )‎ A. 丰富的矿产资源 B. 旅游业的带动作用 C. 便利的航运条件 D. 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 ‎【答案】13. D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据图可知,该河流所开发的发电、防洪和养殖,都是围绕河流的梯级开发展开的,故D项正确。‎ ‎【14题详解】‎ 田纳西河流域通过梯级开发,大力发展水电,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吸引工业企业落户该地区,故D项正确。‎ ‎【点睛】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 29 / 29‎ 田纳西河流域18世纪后半期,农业已经比较发达,但当时对生态环境破坏并不严重,因为人口很少。由于19世纪中后期人口剧增,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主要表现在土地退化(大量种植棉花,耗尽地力),植被破坏(开发耕地、炼铜烧木炭、开矿),环境污染(炼铜排放大量二氧化硫致形成酸雨),使这里成为美国相对贫困的地区,当时人均收入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45%。美国政府为实施综合开发成立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确定以梯级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进行综合开发。首先在上游干支流上修建大量水坝、水库,而其他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展开。其关系推理模式修建水坝,附设水库可以拦蓄洪水使下游不再形成洪灾;水库洪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使河流水量季节和变化减小,水流变得平稳,利于航运;水坝坝址一般是在山区,水流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可以建水电站发电;水库库区因水面增大,改善自然环境,可以建设一些旅游设施及人造旅游资源开展库区及周边旅游;水库可以为人们提供饮用水,所以要同时开展提高水质的工作。从以上就可看出,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所做的各项工作都是围绕着梯级开发展开的,所以综合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16.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29 / 29‎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答案】15. C 16. C ‎【解析】‎ 试题分析:‎ ‎【15题详解】‎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气候没有明显变化,降水量、蒸发量不会增加,A、B错。聚落增加,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C对。地表径流增加,D错。‎ ‎【16题详解】‎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随着区域开发,植被破坏,地表径流量应增大。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III、II、I ,C对。A、B、D错。‎ 考点:流域开发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下面是“我国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图甲)和成熟期(图乙)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7. 三江平原春小麦的生长期大约为(  )‎ A. 90天 B. 115天 C. 130天 D. 140天 ‎18. 关于东北地区春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早晚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山地降水多,播种期早 29 / 29‎ B. 西部高原日照丰富,成熟期早 C. 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D. 中部平原土壤肥沃,播种期和成熟期早 ‎【答案】17. B 18. C ‎【解析】‎ 试题分析:‎ ‎【17题详解】‎ 从图中可看出三江平原春小麦播种期是4月1日到4月11日之间,成熟期是7月21日到8月1日之间,生长期是从播种到成熟的时间,大约为100-120天,B正确。‎ ‎【18题详解】‎ 影响春小麦播种和成熟的主要因素是热量,南部热量丰富,播种期和成熟期早,C正确;降水、日照、土壤不是影响其影响因素。‎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断、农业区位因素 读“我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农业发展过程中,“七大主产区”存在问题及其人为原因,对应正确的是 A. 河套灌区:土地盐碱化——过度农垦 B. 甘肃新疆:土地荒漠化——降水减少 C. 东北平原:黑土肥力下降——重用轻养 D. 长江流域:水旱灾害频繁——季风气候 ‎20. 关于下列农业主产区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29 / 29‎ A. 东北平原主产区建设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B. 黄淮海平原主产区建设成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C. 华南主产区建设成商品棉基地 D. 汾渭平原主产区建设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 ‎21. “东北大米”质优畅销,其主要优势是 A. 热量充足,生长快 B. 冬季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 C. 机械化程度高,亩产高 D. 少用农药化肥,绿色环保 ‎【答案】19. C 20. A 21. D ‎【解析】‎ 该题考查我国农业区及存在问题。‎ ‎【19题详解】‎ 此问较简单,根据对中国区域的空间定位,读图可知宁夏平原位于河套灌区主产区,引黄河水进行农业灌溉,易造成土壤盐碱化,A错。甘肃新疆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目前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因是人为原因,因此该地区的土地荒漠化不是降水减少造成的,B错。‎ ‎【20题详解】‎ 我国东北平原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A项正确;黄淮海平原地处我国华北,气候较为干旱,棉花生产优势突出,粮食生产规模扩大受限较多,B错;华南地区气候湿润,不适宜扩大棉花生产规模,主要是建设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C错;汾渭平原适宜小麦、玉米的生产,地少人多,不适宜建成商品蔬菜出口基地,D错。‎ 29 / 29‎ ‎【21题详解】‎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故A错;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水较多,故昼夜温差不大,B错;机械化程度和亩产高低于作物品质关系不大,故C错;东北大米之所以质优畅销于其生产过程中与该地区自然生态环境好、农药用量少、绿色环保有关。D正确。‎ 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 夏季高温多雨 B. 城市化水平高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工业基地 ‎23. 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 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 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 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答案】22. D 23. D ‎【解析】‎ ‎【22题详解】‎ 图中两个区域分别是我国的山西能源基地和德国的鲁尔区,德国鲁尔区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城市化水平较低,水资源不丰富;两个区域都是重化工业基地,D正确。‎ ‎【23题详解】‎ 两个地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严重,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是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D正确;扩大销售市场和完善交通不会解决环境问题;两区域都没有严禁矿产资源的开发。‎ 29 / 29‎ ‎【点睛】‎ 对于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落原因和综合整治可按照下表记忆:‎ 下图表示中国的大庆油田、俄罗斯的罗马什金油田、杜玛兹油田和土库曼斯坦的古姆达格油田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曲线图(比值为“1”时,即达到“巅峰时刻”)。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图示曲线反映了 A. 古姆达格油田开采时间最早 B. 大庆油田稳产、高产时间最长 C. 罗马什金油田储油量最大 D. 杜玛兹油田的开采率最高 ‎25. 有关石油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中亚地区的油田 B. 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C. 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降低石油价格 D. 中国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 ‎【答案】24. B 25. D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读图,根据图中所示曲线 29 / 29‎ ‎ ,古姆达格油田仅投产10年左右就达到最大采油速度,达到“巅峰时刻”最早,A对。图中大庆油田维持“巅峰时刻”的时间最长,即稳产、高产时间最长,B对。图示曲线表示采油速度与最大采油速度之间的比值随投产时间的变化,不表示油田的储油量,C错。曲线不能表示油田的开采率高低,D错。‎ ‎【25题详解】‎ 目前世界上利用的石油资源主要来自西亚地区的油田,A对。近年来中国石油产量保持平稳增加的态势,生产量小于消费量,依赖进口 ,B错。应对石油危机的主要措施是研发新的替代能源,降低石油价格不能解决危机,C错。中国技术水平低,石油利用的效率远低于发达国家,节油潜力很大,D对。‎ 考点:读图能力,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工业化率是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城市化率为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读“中国和日本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比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图14‎ ‎26. 上图中表示中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日本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曲线依次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④①②‎ ‎27. 下列关于中、日两国城市化率和工业化率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而发生的现象 B. 中国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 C. 中国工业化水平高于日本 D. 中国城乡发展差别比日本大 29 / 29‎ ‎【答案】26. C 27. A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城市化的特征及差异。‎ ‎【26题详解】‎ 由于日本是发达国家,其城市化和工业化起步都比较早,因此①④应为日本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②③应为中国的工业化率与城市化率变化曲线。因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达到了90%,故①为日本的城市化率变化曲线;中国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的发展,所以其起步较早的应为工业化,故②为中国的工业化率变化曲线。因此B正确。‎ ‎【27题详解】‎ 工业化率高低与工业化水平是两个不同概念。日本工业生产处于生产链的前端,我国工业生产处于工业生产链的低端,所以总体来看,我国工业化水平是不如日本高的。C说法错误,其余说法均正确。‎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8. 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A. 美国“硅谷” B. 德国鲁尔区 C. 意大利新兴工业区 D. 长江三角洲 ‎29. 20世纪80年代,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侨乡 B. 政策 C. 交通 D. 劳动力 ‎30.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A. 政策优惠 B. 科技发达 C. 劳动力廉价 D. 产业升级 29 / 29‎ ‎【答案】28. A 29. B 30. D ‎【解析】‎ 本题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 ‎【28题详解】‎ ‎①的发展模式是利用知识和技术发展的新兴技术,进而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所以与该特征相符的是美国“硅谷”,A正确。‎ ‎【29题详解】‎ ‎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引进资金、技术、设备等,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厂,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因此促进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应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题B正确。‎ ‎【30题详解】‎ 经过一个阶段的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实力大为增加,但随着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珠江三角洲的政策优势已不明显;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工资水平的提高,该地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也不存在,在这种状况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遇到较大困难。所以,该地的发展必须进行产业升级。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产业升级造成的,D正确。‎ 29 / 29‎ 科学家观测研究表明,近30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上升了约9厘米,但沿海各省、市、自治区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并不相同。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1. 精确获取沿海海平面上升数据,主要采用 A. 遥感(RS) B. 全球定位系统 (GPS)‎ C. 地理信息系统(GIS) D. 数字地球 ‎32. 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主要采用了 A. 全球定位系统 B. 遥感技术 C. 地理信息系统 D. 实地测量技术 ‎【答案】31. B 32. C ‎【解析】‎ 试题分析:‎ ‎【31题详解】‎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3S”技术的各自主要功能和应用领域,属于常规考点。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获取海平面上升的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我国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幅度作出分析预测。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 ‎【32题详解】‎ 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故对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的分析可应用GIS的分析功能。‎ 考点: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9 / 29‎ ‎2016年3月,东北地区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温雨雪天气。资料显示,春耕春播时期,东北地区还有1/4耕地过湿,不仅推迟了春耕,更加重了春涝的程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3. 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需要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 A. GPS B. GIS C. RS D. 数字地球 ‎34. 救灾决策部门为了综合分析春涝灾情,运用了GIS,需要叠加使用的专题地图有(  )‎ ‎①降水量分布图 ②水系分布图 ③地形分布图 ④土壤类型分布图 ⑤地质构造分布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③④‎ ‎【答案】33. C 34. A ‎【解析】‎ ‎【33题详解】‎ 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问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遥感技术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以及变化。遥感技术主要应用于资源的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以及规划还有其他,包括: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因此遥感也可以根据图像对春涝灾情进行监测。故答案选C项。‎ ‎【34题详解】‎ 29 / 29‎ 为了综合分析春涝灾情,需要用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各地涝灾程度;用水系分布图和地形图分析排水工程的位置;而土壤类型和地质构造对救洪灾没有作用。因此①②③正确,故选A。‎ 点睛:3S技术的区别:“3S技术”包括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在教学中,总感觉学生们对于它们三者之间的区别把握的不好,所以在选择时常常出错。‎ 因此,要把握三者之间的区别无非就是明确它们的工作原理、工作环节、主要特点、主要功能、应用领域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详细解释如下: RS和GPS都是获取信息的手段。‎ 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相当于人的眼睛。人的肉眼视力范围是有限的,遥远的物体就看不到了,只能借助传感器来接收遥远的地物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相当于物体发射或者反射的光传到肉眼才被看见一样),从而获得遥感影像。它的特点是获取信息快、探测范围大,就像人的眼睛一样,一看一片,反映迅速。‎ 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它是借助卫星来获取固定的点或运动的点的信息。其中定位是确定固定点的信息,手持机放在哪个点就显示哪个点的三维坐标,比如一个人站在山顶上,他把手持机放在脚下和放在头顶上获得的信息是不同的。导航则是获取运动的点的信息,导航仪在哪里它就获取哪里的信息,例如导航仪在船上的位置不同,它显示的信息要有所不同。‎ GIS与前两种技术不同,它主要用来处理空间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RS和GPS获得的空间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空间信息。它是在计算机里借助软件来处理信息的。‎ 29 / 29‎ ‎35.35.下面四幅图中关于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 A. 西北、东北、西南、西北 B. 西北、西北、西南、东北 C. 西南、东北、西北、西北 D. 东北、西北、西北、西南 ‎【答案】B ‎【解析】‎ 第一幅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为北极点俯视图,A在B的北方,地球自西向东转,A在B西方,所以A在B的西北方。‎ 第二幅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极点俯视图,A在B的北方,地球自西向东转,A在B西方,所以A在B的西北方。‎ 第三幅图:根据指向标来判断,箭头指的方向为北方,可判断出A在B的西南方。‎ 第四幅图:读图可知,两地的经纬度为A为(140°E,60°N),B为(120°E,40°N),A在B的东北方。故答案选B。‎ ‎36.36.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 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 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 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 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答案】B ‎【解析】‎ 29 / 29‎ 读图,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形态特征分析,①图中虚线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处,是山谷地形,D错。同理,②图虚线表示山谷,A、C错。③图字母E表示山顶,④图字母F表示鞍部,B对。‎ 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7. 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A. 1:1000和1:50000 B. 1:2000和1:50000‎ C. 1:5000和1:20000 D. 1:20000和1:5000‎ ‎38. 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 350米和200米 B. 300米和250米 C. 300米和350米 D. 200米和300米 ‎【答案】37. D 38. C ‎【解析】‎ ‎【37题详解】‎ 根据比例尺公式:比例尺=图距/实际距离。垂直比例尺=0.5cm/100m;水平比例尺=1cm/50m。‎ ‎【38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B的海拔是300米,A的海拔是-50米,所以AB的相对高度是350米。‎ 读某地区等高线图(单位:米 ),回答下面小题。‎ ‎39.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A. 先向北,再向东北 B. 先向南,再向东南 C. 先向东北,再向西北 D. 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29 / 29‎ ‎40. 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 150米 B. 199米 C. 278米 D. 400米 ‎41.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39. D 40. C 41. B ‎【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39题详解】‎ 此图属于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来判断地图上的方向。首先找出河流(山谷)处地势高低变化状态,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方向相反,在结合指向标即可判断出河流流向北段先向东南,南段再向西南。‎ ‎【40题详解】‎ 陡崖顶部海拔≥“交会等高线最大数值”,小于“交会等高线最大数值+1个等高距”。此图中陡崖顶部海拔高度应大于600米小于700米,因此C正确。 ‎ 小题3:‎ ‎【41题详解】‎ 要能看到两村,在视线内不能有高大地形的遮挡,判断方式可以从图中四地分别作到甲村和乙村的地形剖面简图。从①能看到甲村,不能看到乙村;从③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从④不能看到甲村,能看到乙村。‎ 29 / 29‎ 读白令海峡及其周边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42.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区域所处月份可能为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43. 上图示季节 A. 堪察加半岛和苏厄德均盛行西南风 B. 堪察加半岛和苏厄德均盛行东南风 C. 堪察加半岛盛行西南风,苏厄德盛行东南风 D. 堪察加半岛盛行东南风,苏厄德盛行西南风 ‎【答案】42. C 43. D ‎【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等值线图判断和区域气候。‎ ‎【42题详解】‎ 图中高纬度地区气温较高,且同纬度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可以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因此C正确。‎ ‎【43题详解】‎ 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夏季,勘察加半岛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苏厄德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盛行西南风,因此D正确。‎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44. 上图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季风气候 D. 地中海气候 ‎45. 与图示1月份气候特征形成相关的是 29 / 29‎ A. 副热带高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盛行西风带 D. 来自大陆的西北风 ‎46. 下列地区中,与图中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A. 意大利南部 B. 澳大利亚西南部 C. 刚果河盆地 D. 墨西哥湾附近 ‎【答案】44. D 45. A 46. B ‎【解析】‎ 此题组主要考查气候资料图和地中海气候的判读。‎ ‎【44题详解】‎ 结合图表可知,该地7月气温低降水丰富,应该是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D正确。‎ ‎【45题详解】‎ 该图所示为地中海气候,图示1月份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 ‎【46题详解】‎ 该图所示7月气温低,应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意大利南部和墨西哥湾附近均位于北半球,排除。刚果河盆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C错误。澳大利亚西南部属于地中海气候,B正确。‎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下面小题。‎ ‎47. 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 顺风顺水 B. 顺风逆水 29 / 29‎ C. 逆风顺水 D. 逆风逆水 ‎48. 图示区域铁矿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 森林锐减 B. 土地沙漠化 C. 土地盐渍化 D. 物种灭绝 ‎【答案】47. A 48. B ‎【解析】‎ 根据经纬度,图示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7月份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先是顺着西澳大利亚寒流,东南信风,然后顺日本暖流,东南季风,总体上顺风顺水,A对。B、C、D错。‎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9.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 热带雨林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50. 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 太阳辐射 B. 洋流 C. 地形 D. 大气环流 ‎【答案】49. B 50. C ‎【解析】‎ 试题分析:‎ ‎【49题详解】‎ 29 / 29‎ 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经过,黑色部分是海洋,有山脉的空白区域是陆地,所以推断是非洲东部,赤道通过的非洲主要就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5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经过,黑色部分是海洋,有山脉的空白区域是陆地,所以推断是非洲东部,赤道通过的非洲主要就是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东部地区因为是高原地势高(西部是刚果盆地),所以信风带吹来时,高原面上的降水就偏少一些。‎ 考点:世界主要地区 二、综合题 ‎51.5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序号代表的气候类型分别是① 、③ 、⑤ 。‎ ‎(2)图中②、④地气候特征分别是② 、④ 。‎ ‎(3)图中②、④气候类型成因分别为② 、⑤ 。‎ ‎【答案】(1)热带雨林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2)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解析】‎ 本题较简单,对照世界气候分布图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规律即可作答。‎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 29 / 29‎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明显交替 南北纬10°至南北纬20°之间 非洲中部、南美洲的巴西、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部和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气温高,雨季集中 北纬10°至北纬25°之间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日本北部和朝鲜半岛 温带大陆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南、北半球中纬度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南北纬40°~60°‎ 西欧 29 / 29‎ 之间的大陆西岸 寒 带 苔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 ‎52.52.读“德国鲁尔区”和“我国辽中南工业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两传统工业区相似的区位条件。‎ ‎(2)你认为20世纪50年代鲁尔工业区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 ‎(3)借鉴鲁尔区整治经验,请你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区献计献策(至少3点)。‎ ‎【答案】(1)水路交通便利 ; 矿场资源丰富 (2)产业结构单一 ,“煤炭危机”,“钢铁危机”,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产业结构多元化 (发展新兴产业,改造传统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治理环境污染;建立密集的现代化交通网;利用科技提升产业结构水平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外著名工业区的比较分析。‎ 29 / 29‎ ‎(1)从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矿产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等角度比较两地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鲁尔区工业衰退的原因主要有:产业结构单一 、世界性煤炭生产过剩、钢铁替代品出现导致钢铁需求减小、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 ‎(3)借鉴鲁尔区治理的经验,从产业结构调整、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分析并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相应的措施。‎ 29 / 2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