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镇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解析

‎2019年镇江市中考数学试题、答案(解析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的相反数是    .‎ ‎2.27的立方根为    .‎ ‎3.一组数据4,3,,1,5的众数是5,则    .‎ ‎4.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5.氢原子的半径约为0.000 000 000 05 m,用科学记数法把0.000 000 000 05表示为    .‎ ‎6.已知点、都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则    .‎ ‎(填“>”或“<”)‎ ‎7.计算:    .‎ ‎8.如图,直线,的顶点在直线上,边与直线相交于点D.若是等边三角形,,则    .‎ ‎ ‎ ‎ (第8题) (第10题)‎ ‎9.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的值等于    .‎ ‎10.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绕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的位置(如图),使得点D落在对角线CF上,EF与AD相交于点H,则    .‎ ‎11.如图,有两个转盘A、B,在每个转盘各自的两个扇形区域中分别标有数字1,2,分别转动转盘A、B,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若事件“指针都落在标有数字1的扇形区域内”的概率是,则转盘B中标有数字1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 ‎12.已知抛物线过点,两点,若线段的长不大于4,则代数式的最小值是    .‎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恰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D.‎ ‎14.一个物体如图所示,它的俯视图是 (  )‎ A B C D ‎15.如图,四边形是半圆的内接四边形,是直径,.若,则的度数等于 (  )‎ A. B. C. D.‎ ‎16.下列各数轴上表示的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是 (  )‎ A B C D ‎17.如图,菱形的顶点B、C在轴上(B在C的左侧),顶点A、D在轴上方,对角线BD的长是,点为BC的中点,点P在菱形的边上运动.当点到EP所在直线的距离取得最大值时,点P恰好落在的中点处,则菱形的边长等于 (  )‎ A. B. ‎ C. D.3‎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1小题,共计81分.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推理过程或演算步骤)‎ ‎18.(本小题满分8分)‎ ‎(1)计算:;‎ ‎(2)化简:.‎ ‎18.(本小题满分10分)‎ ‎(1)解方程:;‎ ‎(2)解不等式:.‎ ‎19.(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四边形中,,点E、F分别在AD、BC上,,过点A、C分别作EF的垂线,垂足为G、H.‎ ‎(1)求证:;‎ ‎(2)连接AC,线段GH与AC是否互相平分?请说明理由.‎ ‎21.(本小题满分6分)小丽和小明将在下周的星期一到星期三这三天中各自任选一天担任值日工作,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格的方法,求小丽和小明在同一天值日的概率.‎ ‎22.(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在中,,过AC延长线上的点O作,交BC的延长线于点D,以O为圆心,OD长为半径的圆过点B.‎ ‎(1)求证:直线与相切 ‎(2)若,的半径为12,则    .‎ ‎23.(本小题满分6分)如图,点和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两点,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与轴交于点B,与轴交于点C,过点D作轴,垂足为E,连接OA,OD.已知与的面积满足.‎ ‎(1)    ,    ;‎ ‎(2)已知点在线段OE上,当时,求点D的坐标.‎ ‎24.(本小题满分6分)在三角形纸片ABC(如图1)中,,.小霞用5张这样的三角形纸片拼成了一个内外都是正五边形的图形(如图2).‎ ‎(1)    ;‎ ‎(2)求正五边形GHMNC的边GC的长.‎ 参考值:,,.‎ ‎ ‎ 图1 图2 ‎ ‎25.(本小题满分6分)陈老师对他所教的九(1)、九(2)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检测,批阅后对最后一道试题的得分情况进行了归类统计(各类别的得分如下表),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每班各类别得分人数的条形统计图(不完整).‎ 各类别的得分表 得分 类别 ‎0‎ A:没有作答 ‎1‎ B:解答但没有正确 ‎3‎ C:只得到一个正确答案 ‎6‎ D:得到两个正确答案,解答完全正确 已知两个班一共有50%的学生得到两个正确答案,解答完全正确,九(1)班学生这道试题的平均得分为3.78分.请解决如下问题:‎ ‎(1)九(2)班学生得分的中位数是    ;‎ ‎(2)九(1)班学生中这道试题作答情况属于B类和C类的人数各是多少?‎ ‎26.(本小题满分6分)【材料阅读】‎ 地球是一个球体,任意两条相对的子午线都组成一个经线圈(如图1中的).人们在北半球可观测到北极星,我国古人在观测北极星的过程中发明了如图2所示的工具尺(古人称它为“复矩”),尺的两边互相垂直,角顶系有一段棉线,棉线末端系一个铜锤,这样棉线就与地平线垂直.站在不同的观测点,当工具尺的长边指向北极星时,短边与棉线的夹角的大小是变化的.‎ ‎【实际应用】‎ 观测点A在图1所示的上,现在利用这个工具尺在点A处测得为,在点A所在子午线往北的另一个观测点B,用同样的工具尺测得为.PQ是的直径,.‎ ‎(1)求的度数;‎ ‎(2)已知,求这两个观测点之间的距离即上的长.(取3.1)‎ ‎ ‎ ‎ 图1 图2‎ ‎27.(本小题满分10分)如图,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为D,对称轴是直线,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A,且与直线DA关于的对称直线交于点B.‎ ‎(1)点D的坐标是    ;‎ ‎(2)直线与直线交于点C,N是线段DC上一点(不与点D、C重合),点N的纵坐标为.过点N作直线与线段DA、DB分别交于点P、Q,使得与相似.‎ ‎①当时,求DP的长;‎ ‎②若对于每一个确定的的值,有且只有一个与相似,请直接写出的取值范围    .‎ ‎28.(本小题满分11分)学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机器人开展数学活动.‎ 在相距150个单位长度的直线跑道上,机器人甲从端点A出发,匀速往返于端点A、B之间,机器人乙同时从端点B出发,以大于甲的速度匀速往返于端点B、A之间.他们到达端点后立即转身折返,用时忽略不计.‎ 兴趣小组成员探究这两个机器人迎面相遇的情况,这里的“迎面相遇”包括面对面相遇、在端点处相遇这两种.‎ ‎【观察】‎ ‎①观察图1,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3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②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4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    个单位长度;‎ ‎ ‎ ‎ 图1 图2‎ ‎【发现】‎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二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兴趣小组成员发现了与的函数关系,并画出了部分函数图象(线段OP,不包括点O,如图2所示).‎ ‎①    ;‎ ‎②分别求出各部分图象对应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中补全函数图象;‎ ‎【拓展】‎ 设这两个机器人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他们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 若这两个机器人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不超过60个单位长度,则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的取值范围是    .(直接写出结果)‎ ‎2019年镇江市中考数学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2019‎ ‎【解析】直接利用相反数的定义进而得出答案.‎ 解:的相反数是:2019.‎ 故答案为:2019.‎ ‎【考点】相反数 ‎2.【答案】3‎ ‎【解析】找到立方等于27的数即可.‎ 解:,‎ 的立方根是3,‎ 故答案为:3.‎ ‎【考点】立方根 ‎3.【答案】5‎ ‎【解析】解:数据4,3,,1,5的众数是5,‎ ‎,‎ 故答案为:5.‎ ‎【考点】众数 ‎4.【答案】‎ ‎【解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解:由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 ‎【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5.【答案】‎ ‎【解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用科学记数法把0.000 000 000 05表示为.‎ 故答案为:.‎ ‎【考点】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6.【答案】‎ ‎【解析】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象限,在第二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根据 的值大小,得出值大小.‎ 解: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二、四象限,而、都在第二象限,‎ 在第二象限内,随的增大而增大,‎ ‎,‎ ‎.‎ 故答案为:‎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 ‎7.【答案】‎ ‎【解析】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 解:.‎ 故答案为:.‎ ‎【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 ‎8.【答案】40‎ ‎【解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计算,得到答案.‎ 解:是等边三角形,‎ ‎,‎ ‎,‎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知,,‎ 故答案为:40.‎ ‎【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9.【答案】1‎ ‎【解析】利用判别式的意义得到,然后解关于的方程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 解得.‎ 故答案为1.‎ ‎【考点】一元二次方根的判别式 ‎10.【答案】‎ ‎【解析】先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到,,再利用旋转的性质得,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则可判断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计算即可.‎ 解:四边形为正方形,‎ ‎,,‎ 边长为1的正方形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的位置,使得点D落在对角线CF上,‎ ‎,,‎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 故答案为.‎ ‎【考点】旋转的性质以及正方形的性质 ‎11.【答案】80‎ ‎【解析】先根据题意求出转盘B中指针落在标有数字1的扇形区域内的概率,再根据圆周角等于计算即可.‎ 解:设转盘B中指针落在标有数字1的扇形区域内的概率为,‎ 根据题意得:,‎ 解得,‎ 转盘B中标有数字1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故答案为:80.‎ ‎【考点】事件的概率 ‎12.【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得,解不等式求得,把代入代数式即可求得.‎ 解:抛物线过点,两点,‎ ‎.‎ 线段AB的长不大于4,‎ ‎.‎ ‎.‎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考点】二次函数的性质 二、选择题 ‎13.【答案】B ‎【解析】‎ 直接利用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法则、积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解:A.,故此选项错误;‎ B.,正确;‎ C.,故此选项错误;‎ D.,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B.‎ ‎【考点】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积的乘方运算,幂的乘方运算 ‎14.【答案】D ‎【解析】从图形的上方观察即可求解;‎ 解:俯视图从图形上方观察即可得到:,‎ 故选:D.‎ ‎【考点】几何体的三视图 ‎15.【答案】A ‎【解析】连接AC,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出、,计算即可.‎ 解:连接AC,‎ 四边形是半圆的内接四边形,‎ ‎,‎ ‎,‎ ‎,‎ 是直径,‎ ‎,‎ ‎,‎ 故选:A.‎ ‎【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 ‎16.【答案】B ‎【解析】由数轴上解集左端点得出的值,代入第二个不等式,解之求出的另外一个范围,结合数轴即可判断.‎ 解:由得,‎ A.由数轴知,则,,解得,与数轴不符;‎ B.由数轴知,则,,解得,与数轴相符合;‎ C.由数轴知,则,,解得,与数轴不符;‎ D.由数轴知,则,,解得,与数轴不符;‎ 故选:B.‎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7.【答案】A ‎【解析】如图1中,当点P是AB的中点时,作于G,连接EF.首先说明点G与点F重合时,FG的值最大,如图2中,当点G与点E重合时,连接AC交BD于H,PE交BD于J.设.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建方程求解即可.‎ 解:如图1中,当点P是AB的中点时,作于G,连接EF.‎ ‎, ‎ ‎,,‎ ‎,‎ ‎,‎ ‎.‎ 当点G与E重合时,FG的值最大.‎ 如图2中,当点G与点E重合时,连接AC交BD于H,PE交BD于J.设.‎ ‎,,‎ ‎,.‎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 ‎,‎ ‎,‎ ‎,‎ ‎,‎ ‎,‎ ‎,‎ ‎,‎ 故选:A.‎ ‎【考点】菱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三、解答题 ‎18.【答案】解:(1)原式 ‎(2)‎ ‎【解析】(1)根据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 ‎(2)根据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计算.‎ ‎【考点】实数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 ‎19.【答案】解:(1)方程两边同乘以得 检验:将代入得 是原方程的解.‎ 原方程的解是.‎ ‎(2)化简得 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解析】(1)方程两边同乘以化成整式方程求解,注意检验;‎ ‎(2)按照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来解即可.‎ ‎【考点】分式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0.【答案】解:(1)证明:,,‎ ‎,,‎ ‎,‎ ‎,‎ ‎,,‎ ‎,‎ 在和中,,‎ ‎;‎ ‎(2)解:线段GH与AC互相平分,理由如下:‎ 连接AH、CG,如图所示:‎ 由(1)得:,‎ ‎,‎ ‎,‎ 四边形AHCG是平行四边形,‎ 线段GH与AC互相平分.‎ ‎【解析】(1)由垂线的性质得出,,由平行线的性质和对顶角相等得出,由AAS即可得出;‎ ‎(2)连接AH、CG,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证出四边形AHCG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结论.‎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 ‎21.【答案】解:解:根据题意画树状图如下:‎ 共有9种等情况数,其中小丽和小明在同一天值日的有3种,则小丽和小明在同一天值日的概率是.‎ ‎【解析】根据题意画出树状图得出所有等情况数和小丽和小明在同一天值日的情况数,然后根据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用列表或画树状图法求事件的概率 ‎22.【答案】解:(1)证明:连接AB,如图所示:‎ ‎,‎ ‎,‎ ‎,‎ ‎,‎ ‎,‎ ‎,‎ ‎,‎ ‎,‎ ‎,‎ ‎,‎ 即,‎ ‎,‎ 点B在圆O上,‎ 直线AB与相切;‎ ‎(2)‎ ‎【解析】(1)连接OB,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证出,得出,即可得出结论;‎ ‎(2)由勾股定理得出,得出,再由三角函数定义即可得出结果.‎ 解:,‎ ‎,‎ ‎,‎ ‎,‎ ‎;‎ 故答案为:.‎ ‎【考点】切线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函数定义 ‎23.【答案】(1)3‎ ‎8‎ ‎(2)解:由(1)知,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即.‎ 故,将其代入得到:.‎ 解得.‎ 直线AC的解析式是:.‎ 令,则,‎ ‎,‎ ‎.‎ ‎.‎ 由(1)知,.‎ 设,则,.‎ ‎,,‎ ‎,‎ ‎,即①,‎ 又②.‎ 联立①②,得(舍去)或.‎ 故.‎ ‎【解析】(1)由一次函数解析式求得点B的坐标,易得OB的长度,结合点A的坐标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所以,由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求得的值;‎ 解:由一次函数知,.‎ 又点A的坐标是,‎ ‎.‎ ‎.‎ ‎.‎ 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 ‎,则.‎ 故答案是:3;8;‎ ‎(2)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直线AC函数关系式,易得点C的坐标;利用,判定,根据该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求得PE、DE的长度,易得点D的坐标.‎ ‎【考点】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系数的几何意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4.【答案】(1)30‎ ‎(2)解:作于Q,‎ 在中,,‎ ‎,‎ 在中,,‎ ‎,‎ ‎.‎ ‎【解析】(1)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正五边形的性质计算;‎ 解:五边形ABDEF是正五边形,‎ ‎,‎ ‎,‎ 故答案为:30;‎ ‎(2)作于Q,根据正弦的定义求出QC,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结合图形计算即可.‎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25.【答案】(1)6‎ ‎(2)解:两个班一共有学生:(人),‎ 九(1)班有学生:(人).‎ 设九(1)班学生中这道试题作答情况属于B类和C类的人数各是人、人.‎ 由题意,得,‎ 解得.‎ 答:九(1)班学生中这道试题作答情况属于B类和C类的人数各是6人、17人.‎ ‎【解析】(1)由条形图可知九(2)班一共有学生48人,将48个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第24、25个数据都在D类,所以中位数是6分;‎ ‎(2)先求出两个班一共有多少学生,减去九(2)班的学生数,得出九(1)班的学生数,再根据条形图,用九(1)班的学生数分别减去该班A、D两类的学生数得到B类和C类的人数和,再结合九(1)班学生这道试题的平均得分为3.78分,即可求解.‎ ‎【考点】统计图表与条形图的综合运用 ‎26.【答案】解:(1)设点B的切线CB交ON延长线于点E,于D,交BC于点C,如图所示:‎ 则,‎ ‎,‎ ‎,‎ ‎,‎ ‎,‎ ‎,‎ ‎,‎ ‎,‎ ‎;‎ ‎(2)同(1)可证,‎ ‎,‎ ‎.‎ ‎【解析】(1)设点B的切线CB交ON延长线于点E,于D,交BC于点C,则,证出,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得出;‎ ‎(2)同(1)可证,求出,由弧长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考点】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弧长公式 ‎27.【答案】(1)‎ ‎(2)解:对称轴,‎ ‎,‎ 由已知可求,‎ 点A关于对称点为,‎ 则AD关于对称的直线为,‎ ‎,‎ ‎①当时,,‎ ‎,,‎ 当时,,‎ ‎,‎ ‎,‎ ‎;‎ 当PQ与AB不平行时,,‎ ‎,‎ ‎,‎ ‎;‎ 综上所述,;‎ ‎②‎ ‎【解析】(1)直接用顶点坐标公式求即可;‎ 解:顶点为,故答案为;‎ ‎(2)由对称轴可知点,,点A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借助AD的直线解析式求得;‎ ‎①当时,,可求,,.当时,,,;当PQ与AB不平行时,;‎ ‎②当,时,,,所以,则有且只有一个与相似时,;‎ ‎【考点】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函数图像上点的坐标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分类讨论思想 ‎28.【答案】【观察】①90‎ ‎②120‎ ‎【发现】①50‎ ‎②解:当时,点在线段OP上,‎ 线段OP的表达式为,‎ 当时,即当,此时,第二次相遇地点是机器人甲在到点B返回向点A时,‎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则机器人乙的速度为,‎ 根据题意知,,‎ ‎,‎ 即:,‎ 补全图形如图2所示,‎ ‎【拓展】‎ ‎【解析】【观察】①设此时相遇点距点A为个单位,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②此时相遇点距点A为个单位,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①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30个单位长度,‎ 相遇地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 机器人乙的速度为,‎ 机器人甲从相遇点到点B所用的时间为,‎ 机器人乙从相遇地点到点A再返回到点B所用时间为,而,‎ 设机器人甲与机器人乙第二次迎面相遇时,‎ 机器人乙从第一次相遇地点到点A,返回到点B,再返回向A时和机器人甲第二次迎面相遇,‎ 设此时相遇点距点A个单位,‎ 根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90;‎ ‎②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为40个单位长度,‎ 相遇地点与点B之间的距离为个单位长度,‎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 机器人乙的速度为,‎ 机器人乙从相遇点到点A再到点B所用的时间为,‎ 机器人甲从相遇点到点B所用时间为,而,‎ 设机器人甲与机器人乙第二次迎面相遇时,机器人从第一次相遇点到点A,再到点B,返回时和机器人乙第二次迎面相遇,‎ 设此时相遇点距点A为个单位,‎ 根据题意得,,‎ ‎,‎ 故答案为:120;‎ ‎【发现】①当点第二次相遇地点刚好在点B时,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则机器人乙的速度为,根据题意列方程即可得到结论;‎ 解:①当点第二次相遇地点刚好在点B时,‎ 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则机器人乙的速度为,‎ 根据题意知,,‎ ‎,‎ 经检验:是分式方程的根,‎ 即:,‎ 故答案为:50;‎ ‎②设机器人甲的速度为,则机器人乙的速度为,根据题意列函数解析式即可得到结论;‎ ‎【拓展】由题意得到,得到,根据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不超过60个单位长度,列不等式即可得到结论.‎ 解:如图,由题意知,,‎ ‎,‎ 第三次迎面相遇时,相遇地点与点A之间的距离不超过60个单位长度,‎ ‎,‎ ‎,‎ ‎,‎ ‎,‎ 故答案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