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下册语文五年级下册7猴王出世(说课稿)
《猴王出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的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猴王出世》,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 说设计理念,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反思等几个环节对本课展开阐释。 第一部分:说教材 《猴王出世》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 性修持大道生”。选作课文时有改动。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 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 活情况。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 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最后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第二部分: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分解为 7 个小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西游记》的语言风格,积累文中经典词句。 4.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 5.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再次深化了解叙事性作品顺叙的表达顺 序。 6.借助品读、比较的方法体会文中“瞑目蹲身”等动作、“我进去,”“人 而无信,不知其可”等语言描写的表达效果。并能尝试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 方法进行人物仿写。 7.激发阅读古典名著《西游记》的兴趣,感知“猴王”形象,评价猴王。 第三部分:说重点难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 猴勇敢顽皮、机警智慧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 学的重点。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 词语的意思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第四部分:说设计理念 根据叙事性作品特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能够在课文中抓住表现石猴特 性的关键词(动词),并体会文章环境描写中涉及到的词语的含义,是学习人物 描写类问题如何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品质的关键,而如何联系上下文、寻 找近义词、反义词、采用词语替换、分合法解词、去词法解词等方式正确理解 词语,又是我们借助一篇典型课文学习词语理解方法的有效途径。所有这些, 都是我们在设计学案和开展具体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 在知识的积累与阅读拓展上,教师应有目的地将本课习得的阅读方法推荐 到相关阅读中,推荐阅读《西游记》。另外,作为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的段落典 型,如果时间允许,建议教师设计出相应的练笔环节,也好为本单元“我的小 笔头”中“心中的图画”奠定基础。 第五部分:说教法学法 紧随教研室推行的单元目标尝试教学法,我一直在尝试运用“三段论“的 思想进行课堂教学,本课也是如此,至于学生,依然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自学谈论汇报展示的过程。 第六部分:说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课时时,我进行了常态目标的处理,如作者吴承恩的资料以及相 关的《西游记》的资料的查阅与汇报展示,识字、写字的练习、以及解决不理 解的词语和概括文章大意。 第二课时便是教给学生高级技能的过程,依据单元目标尝试教学为依托, 我设计了本课时的学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支架,将本课时按照“三段论”的 步骤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将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过着怎样的生活?这 一问题抛给学生,作为例中学部分,我点拨学生勾画这一部分中对石猴的动作 描写,并体会这样描写的作用。第二环节,将这只石猴为什么能成为猴王呢? 这一问题呈现在学案上,作为迁移用的部分,我提示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 借助典型动作、语言描写,分析石猴能成为猴王的原因。第三环节,便是迁移 用的环节,即读写结合点的练习,我让学生根据刚才课文中作者是如何运用动 作,语言等去描写石猴的,去仿写自己喜欢的人物,学生有了前两个环节的铺 垫,虽然不会行云流水,但也不至于无话可说了。第四个环节,我紧追不舍, 忙不迭的向学生推荐了《西游记》这部作品,并告诉学生,你们通过荧屏对这 部作品的理解只是表面的,应该再去真正阅读一下这部作品,领悟一下中国汉 字的博大精深,有了电视剧的印象,读起来也会容易的多。 第七部分:说反思 教学完这篇课文,忽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学生先前已经接触过语言、 动作等描写,也能够结合文本说出一些描写的作用,所以本课时的教学是在轻 松愉快的氛围中展开的。细想来,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勾画这些描写,并 说出作用这一环节学生学得较好,但读写结合仍是难点,写出来的段落支离破 碎的,以后还要加强这方面的指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