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 (7)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模拟试卷 2 (7)

- 1 - 湖北省 2018 届高三 5 月冲刺试题 数学(理)(23) 第Ⅰ卷(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  1 2A x x   ,   lg 3 , ,B x y x x y R     ,则 A B  ( ) A. 4,  B. 4,  C. , 3  D.   , 3 3,   2.某学校在校艺术节活动中,有 24 名学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唱歌比赛,他们比赛的成绩的茎 叶图如图所示,将他们的比赛成绩从低到高编号为 1-24 号,再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出 6 名同学 周末到某音乐学院参观学习.则样本中比赛成绩不超过 85 分的学生人数为( ) 6 9 7 0 1 2 2 5 8 1 3 6 6 7 8 8 9 9 9 9 0 0 1 2 2 3 4 7 A.1 B.2 C.3 D.不确定 3.二项式 63 2 x yx      展开式的常数项为( ) A.135 2 B. 135 2  C.135 8 D. 135 8 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 10n  ,则输出的T 为( ) A.64 B.81 C. 100 D.121 5.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 - 2 - A. 816 3  B. 40 3 C. 416 3  D. 32 3 6.下列有关命题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随机变量  ~ 3,4N ,则“ 3c  ”是“    2 2P c P c      ”的充要条件 B. ABC 中,“ A B ”的充要条件为“sin sinA B ” C. 若命题“ 0x R  ,使得 2 0 0 2 3 0x mx m    ”为假命题,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  ,2 6,  D.命题“无理数的平方是有理数”的否定是“存在一个无理数,它的平方不是有理数” 7.已知函数    sinf x A x   ( 0A  ,  )的部分如图所示,将函数  y 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 4  个单位得到函数  y g x 的图像,则函数  y g x 的解析式为( ) A. 2sin 2y x B. 2sin 2 8y x      C. 2sin 2 4y x      D. 2sin 2 4y x      8.已知实数 x 、 y 满足条件 2 0 4 0 2 5 0 x y x y x y            ,则 5 2 yz x   的最大值为( ) - 3 - A. 4 5 B. 4 9 C. 2 3 D.1 9.《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成于公元一世纪左右,系统总结了战国、秦、 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方田》一章中记载了计算弧田(弧田就是由圆弧和其所对弦所围成 弓形)的面积所用的经验公式:弧田面积= 1 2 (弦×矢+矢×矢),公式中“弦”指圆弧所对 弦长,“矢”等于半径长与圆心到弦的距离之差.按照上述经验公式计算所得弧田面积与其实 际面积之间存在误差.现有圆心角为 2 3  ,弦长为 40 3m 的弧田.其实际面积与按照上述经验 公式计算出弧田的面积之间的误差为( )平方米.(其中 3  , 3 1.73 ) A.15 B.16 C. 17 D.18 10.已知 为锐角,  为第二象限角,且   1cos 2    ,   1sin 2    ,则  sin 3   ( ) A. 1 2  B. 1 2 C. 3 2  D. 3 2 11.已知函数   5xf x e x   ,且函数      2 2 25g x m f x mf x m       有四个 不同的零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为( ) A.1 25m  B. 25m  或 1m  C. 1 25m  D.0 4m  12.已知 1 23 2a e , 2 34 3b e , 13 83 8c e ,则( ) A. a b c  B. c b a  C. b c a  D.b a c  第Ⅱ卷(共 90 分) 二、填空题(每题 5 分,满分 20 分,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3.已知复数 2 1 ai i   (i 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在虚轴上,则实数 a  . 14.平面内,线段 AB 的长度为 10,动点 P 满足 6PA PB  ,则 PB 的最小值 为 . - 4 - 15.已知  y f x 是奇函数,  y g x 是偶函数,它们的定义域均为 3,3 ,且它们在  0,3x 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不等式     0f x g x  的解集是 . 16.抛物线具有这样的光学性质:从抛物线的焦点出发的光线,经抛物线发射后,其发射光线 平行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反过来,平行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光线,经抛物线发射后,其发射光 线经过抛物线的焦点.今有一个抛物镜面,其焦点到顶点 A的距离为 0.5 米,其抛物镜面的轴 截面图如图所示,在抛物镜面的对称轴上与抛物镜面的顶点 A距离为 4 米处有点 B ,过点 B 有 一个与抛物镜面对称轴垂直的平面 M ,在平面 M 上的某处(除点 B )向抛物镜面发射了一 束与抛物镜面对称平行的光线,经抛物镜面两次发射后,返回到平面 M 上,则光线所经过的 路程有 米. 三、解答题 (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已知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为 nS 满足: 11 2n nS a  ( *n N ). (1) 求 nS . (2)若  3 1log 1n nb S    ( *n N ), 1 2 2 3 3 4 1 1 1 1 1 n n n T bb b b b b b b       ,则是否存在 正整数 m ,当 n m 时 n nS T 恒成立?若存在,求 m 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8.有 120 粒试验种子需要播种,现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将 120 粒种子分种在 40 个坑内, 每坑 3 粒;方案二:120 粒种子分种在 60 个坑内,每坑 2 粒 如果每粒种子发芽的概率为 0.5, - 5 - 并且,若一个坑内至少有 1 粒种子发芽,则这个坑不需要补种;若一个坑内的种子都没发芽, 则这个坑需要补种(每个坑至多补种一次,且第二次补种的种子颗粒同第一次).假定每个坑 第一次播种需要 2 元,补种 1 个坑需 1 元;每个成活的坑可收货 100 粒试验种子,每粒试验 种子收益 1 元. (1)用 表示播种费用,分别求出两种方案的 的数学期望; (2)用 表示收益,分别求出两种方案的收益 的数学期望; (3)如果在某块试验田对该种子进行试验,你认为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19. 已知直三棱柱 1 1 1ABC A B C 的底面是边长为6 的等边三角形,D 是 BC 边上的中点,E 点满足 1 2B E EB  ,平面 ACE  平面 1AC D ,求: (1)侧棱长; (2)直线 1 1A B 与平面 AC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0. 已知  1,0M  ,  1,0N , 2 2MR  ,  1 2OQ ON OR    , MP MR  , 0QP NR    ,记动点 P 的轨迹为C . (1)求曲线C 的轨迹方程. (2)若斜率为 2 2 的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不同的两点 A、 B ,l 与 x 轴相交于 D 点,则 2 2DA DB 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则求出该定值;若不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21. 已知      22 2xf x x e m x x    . (1)讨论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2)若函数  f x 有且仅有一个极值点,求函数     lng x f x x x x   的最小值; (3)证明:     1 1 1 1 2 ln 1 kn k k e k k e n nk k              ( *n N ). 请考生在 22、23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l 经过点  3,0P ,倾斜角为 3  ,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 x 轴的 - 6 - 非负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sin  . (1)求直线l 的参数方程; (2)若 A点在直线 l 上, B 点在曲线C 上,求 AB 的最小值.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已知 0a  , 0b  , 0c  .若函数  f x x a x b c     的最小值为 2. (1)求 a b c  的值; (2)证明: 1 1 1 9 4a b b c c a      . - 7 - 湖北省 2018 届高三 5 月冲刺试题 数学(理)试卷答案(23) 一、选择题 1-5: CBBCC 6-10: CDABB 11、12:AD 二、填空题 13. 2 14. 2 15.  2 1 0 1 2 3x x x x       或 或 16. 9 三、解答题 17.解:(1)当 1n  时, 1 1a S ,由 1 1 11 2S a  ,得 1 2 3a  . 当 2n  时, 11 2n nS a  , 1 1 11 2n nS a   , 所以 1 1 1 1 1 1 11 12 2 2 2n n n n n n na S S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即 1 1 3n na a  , 所以 na 是以 2 3 为首项, 1 3 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2 113 3 111 31 3 n n nS                . (2)由(1)可知,   1 3 1 3 3 1 1log 1 log 1 1 log 13 3 n n n nb S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  1 1 1 1 1 1 2 1 2n nb b n n n n       , 所以 1 2 2 3 3 4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3 3 4 4 5 1 2n n n T bb b b b b b b n 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1 2 2 2n    . - 8 - 又 11 3 n nS       ,所以 nS 为递增数列, 1 2 3nS S  . 而 2 1 3 2  ,所以 *n N  恒有 n nS T ,故存在正整数,当 n m 时 n nS T 恒成立,其 m 的 最大值为 1. 18.解:(1)方案一:用 1X 表示一个坑播种的费用,则 1X 可取 2,3. 1X 2 3 P 7 8 31 2      ∴ 1 7 1 172 38 8 8EX      . ∴ 1 140 85E EX    元. 方案二:用 2X 表示一个坑播种的费用,则 2X 可取 2,3. 2X 2 3 P 3 4 21 2      ∴ 2 3 1 92 34 4 4EX      . ∴ 2 260 135E EX    元. (2)方案一:用 1Y 表示一个坑的收益,则 1Y 可取 0,100. 1Y 0 100 P 21 8      63 64 ∴ 1 63 1575100 64 16EY    . ∴ 1 140 3937.5E EY    元. - 9 - 方案二:用 2Y 表示一个坑的收益,则 2Y 可取 0,100. 2Y 0 100 P 21 4      15 16 ∴ 2 15 375100 16 4EY    . ∴ 2 260 5625E EY    元. (3)方案二所需的播种费用比方案一多 50 元,但是收益比方案一多 1687.5 元,故应选择方 案二. 19.解:(1)如图所示,以 A点为原点, AD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3 3,0,0D ,  3 3,3,0C .设侧棱长为3a ,则  1 3 3,3,3C a ,  3 3, 3,E a . ∵ AD  平面 1 1BCC B , ∴ AD CE . 故要使平面 ACE  平面 1AC D ,只需 1CE C D 即可,就是当 1CE C D 时, 则CE  平面 1AC D , ∴平面 ACE  平面 1AC D . ∴     2 1 0, 6, 0, 3, 3 18 3 0CE C D a a a          ,即 6a  . - 10 - 故侧棱长为3 6 时,平面 ACE  平面 1AC D . (2)设平面 ACE 法向量为  , ,n x y z , 则    , , 0, 6, 6 6 6 0n CE x y z y z         ,∴ 6z y .    , , 3 3,3,0 3 3 3 0n AC x y z x y       ,∴ 3y x  . 取  1, 3, 3 2n    . 又  1 1 3 3, 3,0A B   , ∴     1 1 1, 3, 3 2 3 3, 3,0 66cos , 2222 6 n A B         . 故直线 1 1A B 与平面 ACE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66 22 . 20.解:(1)由  1 2OQ ON OR    可知,Q 为线段 NR 的中点.由 MP MR  可知,P 点 在直线 MR 上. 由 0QP NR    可知,QP NR .所以 P 点为线段 NR 的垂直平分线与直线 MR 的交点,所以 PN PR ,所以 2 2PM PN MR   ,所以动点 P 的轨迹为 以 M 、 N 为焦点,长轴长为 2 2 的椭圆,即 2a  , 1c  ,所以 1b  .所以曲线C 的 轨迹方程为 2 2 12 x y  . (2)设  1 1,A x y ,  2 2,B x y ,  ,0D m ,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2 2y x m  ,将  2 2y x m  代入 2 2 12 x y  得 2 22 2 2 0x mx m    . ∴  2 2 24 8 2 16 4 0m m m       ,所以 2 2m   . 则 1 2x x m  , 2 1 2 2 2 mx x  . 所以    2 2 2 22 2 1 1 2 2DA DB x m y x m y       - 11 -        2 2 2 2 1 2 1 2 3 3 3 2 2 2x m x m x m x m           2 2 2 1 2 1 2 3 2 22 x x m x x m        2 2 2 2 1 2 1 2 3 2 2 22 x x x x m m        2 23 2 32 m m      故 2 2DA DB 是定值 3. 21. 解:(1)因为         ' 1 2 1 1 2x xf x x e m x x e m       , 所以:①当 0m  时,  f x 在 ,1 上单调递减,在 1, 上单调递增; ②当 0 2 em  时,  f x 在   ,ln 2m 上单调递增,在   ln 2 ,1m 上单调递减,在  1, 上单调递增; ③当 2 em  时,  f x 在 R 上单调递增; ④当 2 em  时,  f x 在 ,1 上单调递增,在   1,ln 2m 上单调递减,在   ln 2 ,m  上单调递增. (2)由(1)可知,要使函数  f x 有且仅有一个极值点,则 0m  . 又      22 2 lnxg x x e m x x x x x      , 所以     ' 1 2 lnxg x x e m x    , 所以函数  g x 在 0,1 上单调递减,在 1, 上单调递增. 所以    min 1 1g x g e m     . (3)取 0m  ,则由(2)可知,  g x 在 0,1 上单调递减,所以    1g x g , 即 2 ln 1xx e x x x e      ,即 2 1 lnxx e e x x x     . 令  * 1 kx k Nk   ,则  0,11 kx k   , - 12 - 所以 121 ln1 1 1 1 k kk k k ke ek k k k        , 即    11 1 2 11 ln k ke k k kek k k       . 所以    1 1 1 1 1 2 11 ln kn n k k k e k k kek k k                    2 3 4 1ln ln ln ln ln 11 2 3 nn n nn          . 22.解:(1)l 的参数方程为 3 cos 3 sin 3 x t y t        (t 为参数), 即 13 2 3 2 x t y t      (t 为参数). (2)由 13 2 3 2 x t y t      得 3 3 0x y   由 2sin  得 2 2 sin   ,即 2 2 2 0x y y   ,即  22 1 1x y   . 所以曲线C 是以点  0,1Q 为圆心,1 为半径的圆. 又点Q 到直线l : 3 3 0x y   的距离为 3 0 1 3 22d      . 故 AB 的最小值为 2 1 1  . 23.解:(1)∵      f x x a x b c x a x b c a b c a b c  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a x b   时,等号成立, ∴  f x 的最小值为 a b c  ,∴ 2a b c   . (2)由(1)可知, 2a b c   ,且 a ,b ,c 都是正数, - 13 - 所以      1 1 1 1 1 1 1 4 a b b c c aa b b c c a a b b c c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34 b c a b b c c a a b a c a b b c c a b c c a a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93 2 2 24 4      当且仅当 1a b c   时,取等号, 所以 1 1 1 9 4a b b c c a      得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