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6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综合测评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专题5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专题6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阶段综合测评

阶段综合测评(三) 专题五、专题六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15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14克,在威尼斯达14—‎18克,在欧洲各消费国则达20—‎30克。”这反映了(  ) ‎ ‎【导学号:97372105】‎ A.东西方之间的陆路通商要道被阻断 B.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C.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D.“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B [由于胡椒在欧洲获利丰厚,使得传统的欧亚之间的商路受到控制,出现了商业危机,这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故B项正确。]‎ ‎2.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大西洋沿岸国家迈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关键第一步是(  )‎ A.代议制的确立  B.海外市场的建立 C.蒸汽机的改良 D.新航路的开辟 D [注意限定信息“关键第一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这是新航路开辟所引发的“商业革命”,造成了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大西洋沿岸,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关键第一步”,应排除。]‎ ‎3.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4倍多,粮食上涨了5倍,英、法、德等国的物价水平平均上涨了2至2.5倍。这一现象(  )‎ A.促进了西欧生产关系变革 B.推动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 C.导致封建主力量得以加强 D.使社会各阶层陷入了贫困 A [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价格革命”,它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符合题意;价格革命并没有使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国,反而是西班牙后来逐渐衰落,被英国、荷兰赶超,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导致封建地主阶级不断衰落,新兴的资产阶级崛起,故C项错误;“价格革命”使新兴资产阶级崛起,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陷入贫困,故D项错误。]‎ ‎4. 美国某诗人满怀悲愤地写道:“大海的深处,泥泞的沙里,躺着被人遗忘了的锁着铁链的人骸在死沉沉的黑暗里,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他们从漆黑的巨浪里,大声呼唤我们是证人!”这首诗控诉的殖民罪恶是(  )‎ A.种族屠杀 B.黑奴贸易 - 11 -‎ C.不等价交换 D.抢掠财物 B [根据材料“大海的深处,泥泞的沙里……闪烁着不幸的奴隶的白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殖民者将非洲的黑奴运往美洲的过程中出现大量黑奴死亡被抛入大海的事实,诗人控诉的殖民罪恶是应该是黑奴贸易,故选B项。]‎ ‎5.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D [题干中“新航路开辟以来”是解题的关键,题干主要阐述了新航路的影响,即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同时欧洲殖民者对亚、非、拉美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掠夺,欧洲逐渐强大,亚、非、拉美国家日益贫困落后,加剧了欧美与亚非拉之间的差距,D项符合题意,故选D项。]‎ ‎6.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入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  )‎ 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 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C [A项不符合史实;B项材料不能反映,材料只是反映各地与英国的经济联系,看不出依赖关系;D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材料只能说明英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状况,故选C项。]‎ ‎7.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  ) ‎ ‎【导学号:97372106】‎ 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 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 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19世纪的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故D项正确。殖民扩张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属于殖民活动,‎ - 11 -‎ 与金融联系不大,故排除A项;市场拓展使英国加快了城市化,仍然属于工业革命的后果,故排除B项;议会改革使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治,属于政治方面,故排除C项。]‎ ‎8.有学者认为,当英国工人喝了第一杯加糖的红茶,其历史意义甚至足以和发明蒸汽机相提并论,因为喝茶不但改变了饮食习惯、消费结构和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这一观点(  )‎ A.肯定了习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认为生产力发展改变社会习俗 C.认为生产关系发展改变社会习俗 D.适当评价了习俗的社会作用 A [材料强调了英国工人喝加糖红茶的习俗“改变了饮食习惯、消费结构和工作的意义,更改变了生产、贸易和消费的关系,改变了整个社会和经济的基础”,即肯定了习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习俗以及评价习俗的社会作用,故排除B、C、D三项。]‎ ‎9.英国在1801—1861年,大城市人口平均增长2.085%,而小城镇和乡村人口平均仅增长1.039%,大城市人口增长比其余地区快近1倍。上述现象反映了(  )‎ A.黑奴贸易的兴盛 B.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口出生率的上升 B [从材料可以看出,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与黑奴贸易兴起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制造业迅速发展,使大量人口和工厂不得不集中到城市,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C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无关,排除;材料不能准确体现出英国人口出生率上升,故D项错误。]‎ ‎10.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开始占据主导 B.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C.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 D.钢铁工业迅速兴起 A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工业、钢铁工业、石油工业兴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重工业开始取代轻工业,成为工业的主导,故选A项。]‎ ‎11.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材料表明当时(  )‎ A.欧洲发生经济危机 B.美洲失业率高 C.亚洲经济迅速崛起 D.世界市场形成 D [材料反映的是世界生产和销售的联系日益密切,不是强调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把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作为一个例子来说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亚洲经济的崛起,只是说亚洲人可以享受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产品,‎ - 11 -‎ 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地区的生产和销售联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 ‎12. 自行车是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一种人力机械,是由许多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无缝钢管用于自行车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 A.只利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利用了前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 C [1790年和1898年分别处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行车的发展利用了这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错误,排除。]‎ ‎13. 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发明,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 ‎①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根据所学知识,内燃机以石油为能源,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内燃机的使用推动了石油作为新能源的普遍使用及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的发展,故①正确;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出现,故②正确;石油变成战略资源使得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且石油的广泛使用,在多方面造成对环境的严重污染,故③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后(19世纪中后期)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④项错误。]‎ ‎14.观察下面的图表,其中乙国是(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德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是核心国家,工业生产的比重不断上升,‎ - 11 -‎ 故D项正确;英国、法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呈下降趋势,故A、B两项错误;俄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变化不大,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15.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属于后者的发明是(  ) ‎ ‎【导学号:97372107】‎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汽船  ④电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材料提及此时的科技发明是“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由此可见此时科技的特点是实验而来的发明,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蒸汽机和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汽车和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C项。]‎ ‎16.1930年12月,胡佛在一份国情咨文中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这表明胡佛政府(  ) ‎ ‎【导学号:97372093】‎ A.计划直接救济民众 B.坚持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使用经济手段积极干预经济 D.转变了传统经济政策 B [材料提及胡佛的理念是不能用立法或行政命令来解决经济问题,可见他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项正确;A项与材料旨意相反,排除;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胡佛之前的经济政策就是自由放任,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7.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B.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材料涉及政府的社会保障,与农业无关,A项排除;材料提及政府干预经济,不是自由放任,B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企业国有,C项排除;材料提及政府对老者和病人进行救助,可见其实施社会保障举措,D项符合题意,正确。]‎ ‎18.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 - 11 -‎ 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D.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C [罗斯福属于资产阶级政治家,所以排除A项;罗斯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关注民生,B、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符合题意。 ]‎ ‎19.根据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美国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这项措施所起的主要作用(  )‎ A.保护水土资源和绿化环境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缓解失业和缓和危机 D.改善了公共基础设施 C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而兴办工程,即这项措施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缓解失业和缓和危机,C项符合题意;A项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发展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客观作用而不是主要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 ‎20.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 A.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C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华尔街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是政治中心,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故选C项;A、D两项是对材料的错误解读,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1.有学者对罗斯福的经济理论进行了这样的概括:“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材料中关键词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应当保留”指保持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经济的营运”指市场经济 ③“改进和补充”指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④“改进和补充”开创了经济营运的新模式 A.①②⑨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1 -‎ B [根据材料,罗斯福实际上强调了自由运行的经济,即市场经济模式有时候会出现问题,政府主导私营经济进行改进是促进其发展的有效方法,但应该保留这种私营性质,即资本主义制度。所以①②④都对。而罗斯福强调对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并不等于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③不对,故答案为B项。]‎ ‎22. 《大国崛起》一书中写道:“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由此可见,罗斯福新政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是(  )‎ A.自由放任 B.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C.政府主导 D.私人垄断和自由竞争相结合 B [“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即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干预经济的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大大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这是最早出现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模式,故选B项;A项是罗斯福新政前奉行的经济思想,排除;C、D两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 A.资本主义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不可避免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失灵了 C.此时西欧和美国缺乏经济增长点的实体经济 D.欧美发达国家在能源结构上对石油依赖性过大 B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滞胀”现象的出现意味着凯恩斯主义的失灵,B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滞胀”现象而非经济危机,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24.戴高乐在《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今天和任何时候都一样,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因为它太弱了,需要革新,而且革新工作只有决定了才能执行。”戴高乐强调了(  )‎ A.“自由主义”模式的改变 B.国家履行经济管理职能 C.国家统一和政局稳定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B [由“使国家强盛是政府的责任,而国家今后能否强盛则取决于经济。因此,必须领导经济”可知是强调国家应该履行经济管理职能,指导、干预国民经济,这也体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故B项正确。]‎ - 11 -‎ ‎25.学习完《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一单元,我们不可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A.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B.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应采取固定的模式 C.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D.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应根据社会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同时还应注意与国情的结合,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6分,第28小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金字塔顶端的是少数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其底端是处于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广大亚非拉美落后国家。这时,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 ‎——摘自千枝松《科技革命与国际分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2分)‎ ‎【解析】 第(1)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输入工业产品,洋人开始操控中国的关税,西方国家在中外交流中中居于主导地位,之所以出现这种特点,是由于西方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比中国高,同时列强发动了侵略战争,在华获得了很多的侵略权益,使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同时也形成了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这对殖民地人民极为不利。‎ ‎【答案】 (1)新状况:中国大量输出农产品,输入工业品;洋人控制关税(操纵市场),西方国家居主导地位。‎ 原因:工业革命促进西方国家生产力的提高;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攫取侵略权益;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积极:有利于世界经济的联系;消极: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秩序。‎ - 11 -‎ ‎27. 工业文明以其巨大的力量,改变着世界,改写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的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行会较早瓦解,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囤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如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 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条件。(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8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现实,当时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有海外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使英国国内国际市场异常广阔,英国经过早期殖民扩张和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积累了雄厚的原始资本,英国封建行会的逐渐瓦解和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自由劳动力,除此以外,英国手工工场技术的积累,也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条件。第(2)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工业革命前期城市环境质量越来越差,后来随着工业化发展到信息化阶段,环境质量又逐步提升;原因根据两次工业革命的知识分析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根据信息化时代科技发展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分析环境质量改善的原因。‎ ‎【答案】 (1)市场: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资金: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资金来源。劳动力:行会的瓦解和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趋势:从工业化初期到工业化起飞阶段,环境质量越来越差;从后工业化阶段到信息化阶段,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对煤、石油等能源的无限制开采造成环境污染严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环保意识增强,环境质量逐步提升。‎ ‎28.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曾说“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的美国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1%,失业人口达到了1 100万,‎ - 11 -‎ 饥寒交迫的人们把时任总统胡佛讥讽为“饥饿总统”,失业人口聚居地被戏称为“胡佛村”,人们开始怀疑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将来是否能够存在下去,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混乱,1929—1932年,各地罢工就有2 700多次。‎ 材料二 “新政绝不是一种政治游说,而是战斗口号!”“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演说 材料三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1)材料一反映出美国社会出现了什么问题?(2分)‎ ‎(2)依据材料二,说说罗斯福为应对问题所采取的行政策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一策略的主要内容。(6分)‎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罗斯福这一策略的特点是什么?他的成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4分)‎ ‎【解析】 第(1)问,根据“1932年的美国生产水平比1929年下降了51%,失业人口达到了1 100万”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美国遭遇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人们对当时美国的现行制度开始产生怀疑和动摇。第(2)问,根据“新政绝不是一种政治游说,而是战斗口号!”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应对和化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其措施大致集中在金融、工农业生产、保护劳工权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第(3)问,依据“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并结合教材内容可知,罗斯福这一策略的主要特点就是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对社会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结合罗斯福新政的成功,给予我们的启示主要是采取任何的政策和措施一定要结合本国国情,从本国国情的实际状况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 (1)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民主制度的信任危机。‎ ‎(2)“新政”。整顿银行业、恢复工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出任意四点即可)‎ ‎(3)特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启示:结合国情、与时俱进。(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调整的新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大变动。鉴于严重危机、冷战发生和殖民体系瓦解,西方国家普遍进行经济大调整,包括对生产关系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整,力求经济运行的有序化。通过马歇尔计划等一系列调整安排,彼此间确立较为自由开放的国际经济体制。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国家科技政策和众多的科技项目,‎ - 11 -‎ 并通过市场经济体制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其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过一系列调整,西方经济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1950—1973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5%。西方经济格局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力量对比局面。‎ ‎——摘编自吴必康《现代科技和经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进行经济大调整的主要影响。(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世界史相关知识,就材料中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大调整”问题写一篇小论文。(8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畅;280字左右)‎ ‎【解析】 第(1)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第二小问,由材料“西方经济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1950—1973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4.5%。西方经济格局也发生变化,出现了新的力量对比局面。”可以答为: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第(2)问为开放性设问,要围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时间限定,可以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建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的相关知识作答,要突出经济大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答案】 (1)变动: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确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 主要影响: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2)略 - 1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