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地理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导致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破坏的人为因素及其后果。2.了解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并能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说明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之间的关系。3.掌握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人为因素及其严重后果。4.了解人类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从而警示人们注意自己的行为。5.注意区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工程活动导致的自然灾害类型。‎ 一、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1.常见的生态破坏 人类对自然界实行掠夺性的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枯竭、草原退化,从而加剧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频度和成灾强度。‎ ‎2.土壤侵蚀加剧 ‎(1)概念:土壤侵蚀加剧是指土壤在自然侵蚀的基础上,因人为因素的加入而使侵蚀强度骤然增加的侵蚀。‎ ‎(2)后果:在侵蚀区,耕作层流失后,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展,容易诱发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在远离侵蚀区的下游,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3.土地荒漠化 ‎(1)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由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等不合理的耕作而造成的植被破坏与地表裸露,从而加快土壤风蚀和雨蚀的速度。从世界范围看,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 16‎ 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2)危害: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1.随着工业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世界八大公害事件导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 ‎2.全球气候变暖 ‎(1)原因: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增加。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破坏和大气中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 ‎(2)后果: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厄尔尼诺”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3)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主要影响和危害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造成海平面上升;二是加剧洪涝、干旱和其他气象灾害;三是影响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四是影响人类健康。‎ ‎(4)气候变暖对我国的主要影响有对农业的影响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3.臭氧层空洞 ‎(1)臭氧层破坏: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具有非常强的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破坏臭氧层的元凶是人类大量排入大气中的氟利昂等。目前发现南极上空已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2)危害: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到达地面的有害紫外线增加,会损坏人的免疫力,使皮肤癌、白内障患者增多,传染病的发病率增加。‎ ‎4.物种灭绝: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的大规模破坏和对生物物种的过度利用等,造成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三、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人类大型工程诱发自然灾害,如许多大城市面临着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问题。人类采掘地下矿产资源造成地表沉降、塌陷和地裂缝等地表失稳现象。人工边坡也经常出现崩塌、滑坡等地表失稳现象。大型水库蓄水后,容易诱发地震。‎ 16‎ 探究点一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长江上游西南林区的森林面积比50年代减少了50%以上,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已有50多个县区的森林覆盖率只剩3%~5%。金沙江、雅砻江和岷江流域坡度大于25°的旱地占34%,坡度大于35°的坡耕地占总耕地面积的23%。洞庭湖的面积从1825年的6 000多平方千米减少到1985年的2 690平方千米。‎ 材料二 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图。‎ ‎1.引起鼠类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一是气候变暖;二是由于滥捕野生动物和投药灭鼠误害其他动物导致老鼠天敌减少。‎ ‎2.试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化的原因,并提出防治的建议。‎ 答案 原因:从自然条件方面看,全球变暖是主要原因,由此导致蒸发增加,地温上升,使河流的补给每况愈下,导致部分河段干涸,环境恶化。从人类活动方面看,滥捕滥猎野生动物,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鼠害日益严重,以及过度放牧,是破坏草皮和最终造成草场沙化的两大因素。防治措施:禁止对野生动物的滥捕滥猎,加强草场建设,提高畜牧业管理水平。‎ 生态破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成灾强度。‎ 土壤侵蚀 原因 自然 降水丰富且集中、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风力较大 人为 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 危害 侵蚀区 耕作层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旱情或山洪加剧 沟谷区 侵蚀加剧,诱发山崩、滑坡、泥石流 下游 泥沙沉积,河床抬高,行洪能力降低;湖泊淤浅,调洪蓄洪能力降低,增加洪涝发生频率 原因 自然 16‎ 土地荒漠化 气候干旱少雨,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植被稀少,地表多疏松沙质沉积物 人为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等不合理耕作而造成的植被破坏与地表裸露 危害 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农牧业减产,以及由此造成的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一系列社会问题 ‎[知识拓展] 1.沙尘暴天气成因 有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形势,有利的沙尘源分布和空气不稳定条件是沙尘暴或强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强风是沙尘暴产生的动力,沙尘源是沙尘暴的物质基础,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挟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 除此之外,前期干旱少雨,天气变暖,气温回升,是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气候背景;有利于风速加大的地形条件即狭管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有利条件之一。‎ ‎2.沙尘暴主要危害方式 危害方式 内容剖析 强风 挟带细沙粉尘的强风摧毁建筑物及公用设施,造成人畜伤亡 沙埋 以风沙流的方式造成农田、渠道、村舍、铁路、草场等被大量流沙掩埋,尤其是对交通运输造成严重威胁 土壤风蚀 每次沙尘暴的沙尘源地和影响区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风蚀危害 大气污染 在沙尘暴源地和影响区,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污染加剧 ‎3.沙尘暴来源及其路径 从全球范围来看,沙尘暴天气多发生在内陆沙漠地区,源地主要有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北美的中西部和澳大利亚也是沙尘暴天气的源地之一。亚洲沙尘暴活动中心主要在西亚、中亚沙漠地区。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也是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地区,主要源地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漠等。近年来,我国沙尘暴天气频发,其中部分沙尘属于就地扬沙。‎ 多伦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处阴山山脉北坡,内蒙古高原南缘。年降水量‎316.7mm,年蒸发量为1 ‎748 mm。读“多伦县牲畜头数年变化图”,回答1~2题。‎ 16‎ ‎1.从干湿地区划分看,多伦县应属于(  )‎ A.干旱区 B.半干旱区 C.半湿润区 D.湿润区 ‎2.牲畜头数的变化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B.盐碱化 C.水土流失 D.全球气候变暖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根据多伦县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数据可判断出多伦县属于半干旱区。第2题,牲畜头数的不断增长意味着过度放牧,易造成土地的荒漠化。‎ 探究点二 环境污染与自然灾害 读“全球环境基金融资的项目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环境基金关注的领域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答案 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 国际水域 臭氧的消耗 ‎2.特别被关注的领域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生命保障系统;当前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损失的速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快 ‎3.B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造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臭氧层空洞 工厂生产和家庭广泛使用冰柜和电冰箱,排放大量的氟利昂 16‎ ‎1.气候变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首先,肯定生物多样性减少是一个自然过程,人类活动主要起到了加剧这个过程的作用。其次,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影响,一是对野生动植物的滥捕、滥猎、滥采、滥挖的直接影响;二是破坏动植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动植物种类减少的间接影响。‎ ‎[知识拓展] 近代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举例如下:‎ 栖息地破坏:随着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及开发,加速原有栖息地的生态破坏。‎ 引进物种:随着交通便利,外来物种更大规模进驻某地,而加速原生物种灭绝。‎ 过度猎取:特有物种,往往被视为奇珍异宝,而遭猎奇者大量捕获贩售,致使原已过小的族群遭灭绝。‎ 环境污染:随着某区域的城市化及工商业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很大。‎ ‎2017年10月30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中指出,目前的CO2浓度为工业化前水平的145%。CO2和其他温室气体的迅速增加,可能引发气候空前的变化,导致严重的生态和经济失调。据此完成3~4题。‎ ‎3.工业化时代以来,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的原因有(  )‎ 16‎ ‎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②臭氧层遭到破坏 ③冰川消融释放CO2 ④森林被大量砍伐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温室气体增加引发的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 ‎①全球降水普遍增加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全球物种大量增加 ④中高纬地区的农作物增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工业化时代以来,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的原因有大量使用矿物燃料,①对。臭氧层遭到破坏,与CO2浓度迅速增加无关,②错。冰川消融不会释放CO2,③错。森林被大量砍伐,吸收的CO2减少,④对。第4题,温室气体增加引发的气候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海平面上升,导致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②对。全球降水有的地方增加,有的减少,①错。全球变暖导致大量物种因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③错。中高纬地区的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期变长,可能增产,④对。‎ 探究点三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灾害角度考虑,此幅漫画的标题应为__________,长三角地区发生此种地质灾害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面沉降 过量开采地下水 ‎2.长三角地区发生此种地质灾害的直接威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建筑物下沉开裂和地下管网断裂;使河道淤积,降低河流的泄洪能力;桥基下沉失稳,影响交通运输;加重海水入侵、洪涝和风暴潮等灾害,加剧海水侵蚀作用,淹没滩涂和湿地。‎ ‎3.过量开采地下水是造成漫画中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此种灾害已在我国呈大面积区域性扩展,形成了北方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和南方以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两大区域。前者主要是____________缺水造成的,而后者主要是____________缺水引起的。‎ 16‎ 答案 黄淮海平原 长江三角洲地区 资源性 水质性 ‎4.下列四条建议能够有效控制此种地质灾害发生的是(多选)(  )‎ A.控制巨型建筑的无序建设 B.科学规划地下空间的开发使用 C.以行政区划为界,禁止超采地下水 D.在合理开采地下水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地下水人工回灌 答案 ACD 工程活动与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后果 表现 过度开采地下水和高层建筑物的重力作用 地面标高降低,河口、沿海地区潮水上岸,地面积水,桥墩、码头下沉,地下管道开裂、错位以及部分建筑物被破坏,给市政建设、工农业生产带来危害和损失 地面沉降、地裂缝 竖井或斜井开采地下的矿产资源 老矿区形成采空区 地面沉降、地裂缝、塌陷 工程建设如公路、厂房的建设 挖高填低 崩塌、滑坡 修建水库 库区及其邻近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发生改变 诱发地震 ‎5.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16‎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黄土的性质及黄土分布地区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结构与降水集中时期易发生滑坡、崩塌的关系。根据黄土的特性,结合现代人类活动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和降水集中等方面分析回答。‎ 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存在的生态破坏是(  )‎ A.土壤侵蚀 B.土地沙化 C.森林枯竭 D.草原退化 ‎2.图中A地区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干旱时旱情加重 B.暴雨时出现山洪 C.地势高容易出现霜冻 D.夏秋易发生台风 ‎3.C地区因侵蚀发展易诱发的地质灾害是(  )‎ A.火山 B.地震 C.泥石流 D.地裂缝 答案 1.A 2.A 3.C 解析 第1题,从图示的景观看,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特征主要是土壤侵蚀作用造成的。第2题,A地区为黄土塬区,地形较为平坦,若土壤被侵蚀,耕作层便会流失,进而使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第3题,C为黄土高原的沟壑区,侵蚀发展,往往诱发泥石流。‎ ‎4.读下面漫画图,判断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16‎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 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受损 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D.④—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破坏地球生物生存环境 答案 C 解析 ③图所示应为排放工业废水引发的水污染,为环境污染问题。‎ 读图,回答5~7题。‎ ‎5.图中反映出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6.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A.过量开采地下水 B.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C.沙尘暴盛行 D.拉尼娜现象影响 ‎7.该问题诱发的渐发性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山崩 C.塌陷 D.地面沉降 答案 5.C 6.A 7.D 16‎ 解析 第5题,从图中三个年份的地下水埋深过程线可以看出,北京市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有加快的趋势。第6题,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一是补给量减少,二是过量开采。北京市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人口过多,需水量大,过量开采。第7题,地面沉降是一种渐发性的地质灾害,被称为“沉默的土地危机”,是由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在冲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区尤为突出。‎ ‎8.下列措施中能减少泥石流发生的是(  )‎ A.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B.开山辟石、修建道路 C.修建水库、建坝蓄水 D.开荒种田,修筑梯田 答案 A 解析 植树造林,可固定地表,起到减少泥石流灾害发生的作用。‎ ‎9.下图是修建山区公路前后的两幅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修建公路后,该山区环境的稳定性会__________,小河沟的含沙量会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此下去,该公路附近可能会诱发__________等灾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缩小”区域灾情?‎ 答案 (1)变差 增大 该山体坡度较陡,修路导致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加剧 ‎(2)滑坡、泥石流 山区坡度陡峻,植被破坏严重 ‎(3)修筑水泥护坡;植树种草等。‎ 解析 人类的工程活动使地表环境变得不稳定,山区易出现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所以在工程建设时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生物措施以减少灾害的发生。‎ ‎                  ‎ ‎1.下列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生态破坏关系较密切的是(  )‎ ‎①地震 ②干旱 ③泥石流 ④洪涝 ⑤台风 ⑥滑坡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地震的发生与地球内部结构有关,台风与热带洋面的水热状况有关,它们与生态破坏都无直接关系。‎ ‎2.近年来,我国南方沿海出现“填海造房风”,所建“海景房”将吸引居民居住在海岸线附近。“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  )‎ 16‎ A.台风引发风暴潮 B.寒潮造成冰冻 C.海岸受侵蚀后退 D.地表下沉塌陷 答案 B 解析 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是台风多发地区,海水暴涨容易引发风暴潮;南方沿海地区气温高,受寒潮影响小,且南方水面不会产生冰冻;海景房位于海边,海岸易受侵蚀后退;海景房多填海而成,地基不稳定,地表易下沉塌陷,所以“海景房”面临的灾害风险最小的是寒潮造成冰冻。‎ ‎3.下列关于工程建设引发自然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只对地质灾害有影响 B.工程建设对地质灾害造成的影响程度比对其他灾害造成的影响程度大 C.过度抽取地下水和兴建高层建筑容易引起地面下沉 D.大型水库蓄水后容易引发水库地震 答案 A 解析 工程建设破坏地表形态与结构,对其他自然灾害,如生物灾害、洪涝灾害等也有影响。‎ ‎4.不是因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而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某些地区大骨节病和地方性甲状腺病多发 B.热带、温带近海海域赤潮多发,鱼类大批死亡 C.内陆河湖水华暴发,生产生活用水恶化 D.土壤中铅和农药残留等成分偏高,居民癌症发病率增加 答案 A 解析 大骨节病和地方性甲状腺病是因地方水土中化学元素异常引起的,与人类活动无关。‎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出现历史罕见的强降雨,给房山等地区带来了“水乡泽国”般的尴尬与困顿。图甲为“北京市地形图”,图乙为“城市不同地表降水损失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读图完成5~6题。‎ 16‎ ‎5.从地形角度看造成房山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可能有(  )‎ ‎①受高压脊的控制降水丰富 ②冬季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③地形有利于暖湿气流抬升 ④城区上游地面坡度大,汇水速度快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造成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改变地表状况,汇水速度减慢 B.城市排水设施落后,暴雨来临时排水能力差 C.城市地表硬化后,降水损失量大,地表易积水 D.草地降水损失量大,地表容易积水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房山位于低山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流经该地区的河流上游地势较陡,流速较快。①②不是地形角度问题,故排除。第6题,产生城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有暴雨集中,城市的排水设施不完善等。‎ 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的小丑鱼在本世纪末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读“全球海洋CO2和海水pH值变化图”,回答7~8题。‎ ‎7.根据资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 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 16‎ ‎8.上题反映出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各项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 A.台湾海峡宽度 B.珠穆朗玛峰雪线 C.火山喷发 D.海陆间水循环 答案 7.D 8.C 解析 第7题,由图示可知,全球海洋pH值的变化与海水中的CO2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由于人类排放CO2增多,溶于海水中的CO2随之增加,导致海水pH值降低,海水酸化。第8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与全球变暖无关。‎ ‎9.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A.人们的过度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B.温带地区气温升高,蒸发旺盛 C.近几年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活动异常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频繁多发 答案 A ‎10.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①大量外迁人口,以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②开采深层地下水,扩大农田灌溉面积 ③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水能,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④提高植被覆盖率,设置沙障与封沙育草 ⑤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⑥充分利用水资源,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知,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调整生产结构、建设防护设施等措施都有利于防治荒漠化。‎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根据公布的中国第二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 km2。‎ 材料二 我国部分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图。‎ 16‎ ‎(1)读图,从我国土壤侵蚀量较大的两个流域中任选其一,简述土壤侵蚀严重的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1)长江流域:流域面积广,降水量大;流域内山地丘陵广布,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严重。‎ 黄河流域:流域面积较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答案任选其一)‎ ‎(2)增加长江中下游泥沙淤积量,河流调洪、蓄洪能力降低,增加洪涝灾害;不利于通航。‎ ‎12.(2017·温州模拟)在山区公路和铁路道旁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具有蜂巢结构的水泥防护工程建设。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两种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自然灾害。‎ ‎(2)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知识,说明边坡上网格状装置防灾减灾的功能。‎ 答案 (1)崩塌、滑坡、泥石流、山洪。‎ ‎(2)边坡上的水泥结构可以抑制原裸露山体遭受进一步的风化剥蚀;加固山体坡面,具有稳定边坡的作用;蜂巢结构不会大面积破坏和改变坡面原有地貌形态和植被生长条件,绿色植物能够在其开放的空间上自由生长;可以有效地保证地下水的下渗和自由排泄,避免由于地下水压力的升高而引起边坡失稳;植物根系的固土作用与坡面防护系统结为一体,从而抑制坡面破坏和水土流失,有效地防止崩塌、滑坡等自然灾害。‎ 解析 第(1)题,图中防护工程所能防御的主要是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崩塌等,也可防御山洪等。第(2)题,思路分析如下:‎ 16‎ 1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