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测试:38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课时作业(湘教版)
限时规范特训38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海南卷]棉花耐旱、耐盐碱,喜光照。近年来,阿拉善高原(位置见下图)采用滴灌技术和机械化作业,种植早熟的棉花品种,并引种彩色棉和有机棉。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地种植早熟棉花品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 B.土壤 C.光照 D.水分 解析:土壤、光照、水分虽说也是影响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但影响不到早熟。只有该地夏季热量比其他棉花种植区充足,才会提前收获,因此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2.该地引种彩色棉、有机棉,主要是为了( ) A.降低运输成本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增强市场竞争力 解析:无论什么品种的棉花都需要运输,种植都会消耗水源,对生态环境不利,市场上对新品种(彩色棉和有机棉)需求量大,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2015·浙江卷,7~8]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 A.甲地海拔较高 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 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甲地在21世纪初期土地利用方式为湿地,因此甲地海拔较低;丙地纬度低于乙地,热量条件好;丙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区,排水条件好于乙地,因此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丁地在20世纪五十年代和21世纪初期都为林地,林地主要位于山区,海拔较高,开发条件较差。故选B。 答案:B 4.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 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发展措施。该地为东北平原,农业要大规模经营需要增加资金投入,有利于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材料中说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故可增加的耕地已经很少。东北地区的气候决定了耕作制度。故选B。 答案:B [2019·北京海淀质检]下图中甲、乙、丙、丁为四个国家玉米主产区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四个玉米主产区( ) A.甲——家庭经营,科技水平最高 B.乙——夏季播种,全年水分充足 C.丙——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 D.丁——地势低平,人口密度较大 解析: 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国营农场;乙位于南半球,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丙位于美国,为商品谷物农业,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丁位于巴西高原。 答案:C 6.玉米生产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过度垦殖,黑土流失加剧 B.乙——种植面积扩大,破坏当地森林植被 C.丙——不合理灌溉,造成水资源枯竭 D.丁——培育新品种,增加物种多样性 解析:东北地区过度垦殖,导致黑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降低;乙地种植面积扩大,主要是破坏当地草地资源;不合理灌溉主要是导致土地的次生盐渍化问题;培育新品种不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A [2019·威海市高三模拟]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7~9题。 7.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本题考查土壤盐渍化的分布。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所以选择D项。 答案:D 8.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坡度 D.温度 解析: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所以选择B项。 答案:B 9.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开发出现的问题。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所以选择C项。 答案:C [2019·湖南衡阳模拟,1]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号称“中国蔬菜之乡”。当地许多蔬菜加工企业采用“公司+农场+农业工人”模式对多种蔬菜进行加工,加工完成的蔬菜绝大多数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地。据此完成10~11题。 10.寿光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生产模式得以形成且不断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 B.劳动力廉价 C.气候适宜 D.市场广阔 解析:市场需求量是影响商品性农业发展的根本因素,故该模式形成并壮大的关键因素是市场广阔。政策优惠、劳动力廉价、气候适宜是基本条件,但不是不断壮大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D 11.影响众多蔬菜加工企业布局在寿光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丰富 B.交通便利 C.地价低廉 D.工业基础好 解析: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说明有原料优势,则主导因素是原料丰富。交通便利、地价低廉、工业基础好不是蔬菜加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 答案: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4·全国卷Ⅱ,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6分)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6分)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4分)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8分) 解析: 第(1)题,三江平原纬度高。地广人稀,人类活动少,开发晚,对环境干预少。第(2)题,三江平原位于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大量病虫害会被冻死,且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不利于病虫害的生息繁衍。第(3)题,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人类活动少,有利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肥力高。第(4)题,三江平原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人类活动对环境污染少,并且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产量大,商品率高,因此被誉为“中国绿色米都”。 答案:(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13.[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累呈正相关。图a中甲、乙两地均为优质葡萄产地。图b为乙地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葡萄酒就是使用乙地及其附近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1)分析甲地有利于种植葡萄的地形、气候条件。(10分) (2)简述乙地气候类型和特点,并说明气候条件以及葡萄种植园地表鹅卵石对葡萄生长的影响。(12分) 解析: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河流、经纬度位置等特征可知,甲地位于河谷,处于西南风的背风地带,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分析农业区位条件注意说明因果关系。第(2)题,由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乙地为地中海气候,其气候特点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说明:夏季炎热干燥,光照、热量充足有利于葡萄生长,但降水不足;鹅卵石一方面可以保持下面土壤水分,另一方面增加昼夜温差,利于作物糖分积累。 答案:(1)甲地位于(南北向的)河谷中, 灌溉(和排水)条件好;(北纬45°附近)葡萄生长季节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 (2)乙地(临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葡萄生长季节光照、热量充足。鹅卵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鹅卵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