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辽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辽宁省辽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出现要早于官方组织。从源头上讲,民间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官方组织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化;从实际运行看,官方组织出现之后,便开始组织引导、规范和管理民间组织,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到明清时期,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为适应新的形势,官方组织管理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形式屡有创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势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民间组织是由基层民众自发形成的非官方组织,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即便是一些看似与官方毫无关系的民间组织,实质上仍是在官方的允许或默认之下存在。明清时期没有普遍设立县级以下机构,所以发挥民间组织的管理作用极为重要。其基层组织可简单划分为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类,半官方和民间组织都具有广义上的民间组织性质,比如里甲、乡约、社学等,都属于半官方性质,因为它们虽然主要是由民间群体来组织运行管理,却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接受考核、监督和管理。比如社学,它是半官方性质的民间教育组织,明清时期各地普遍设立。明初天下既定,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就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倡立社学,但效果不佳。清朝明确规定社、义学教师可免差役,体现了半官方性质。各地民间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地方官和地方乡绅的重视程度。‎ 极具血缘性的宗族义庄、地缘性的善堂善会,以及兼具地缘和血缘的会馆、公所等组织的民间属性更为明显,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官府而存在,它们同样在国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运行。这类民间组织的产生动力主要来自强烈的自我需要,以及地方精英的积极推动。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传统经济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繁荣,城乡各类民间组织也应运而生。商业会馆和商帮就是典型的民间组织。一些商人为方便在外地的经营,多以地域为单位,与经营同类商品的商人联合起来,捐资兴建会馆。它们各有组织章程,保护入会者的利益,研究经营对策,举办联谊活动和公益事业等。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出现了商业组织,即便是商品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中原地区也是如此。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也是同籍官员私下聚会场所,在联络亲情和关注家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25 -‎ 半官方的民间组织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作用最为突出,里甲、保甲和乡约等组织实际担负了县以下基层社会的管理职能。明清时期全国各地普遍设立里甲组织,主要职能是编查土地,催办钱粮,完成官府交办的各项公事。比较而言,保甲组织在维护地方治安、防止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等方面功能更突出。两套地方基层组织交叉使用,在稳固国家政权基础、确保赋役征收和安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在行业自律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 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复杂多样,地区发展不平衡,地城差异大,原生性强,决定了它的自发无序和泛滥性质,难免与“官方”组织利益不一致,会对国家政权和社会稳定产生严重的威胁,因此朝廷对其加强了管理。‎ ‎(摘选自彭勇《活跃在明清时期的那些民间组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间组织早于官方组织出现,但后者产生后,就与前者相配合,共同构建社会秩序。‎ B. 民间组织得到官方的允许或默认,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 C. 具有血缘性或地缘性的民间组织产生的动力主要源于民众自我需要和地方精英的推动。‎ D. 明清时民间组织具有的复杂性等特征,难免会导致其对国家和社会产生很大威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起源和实际运行两个角度来阐述民间组织和官方组织的辩证关系,逻辑严密。‎ B. 朱元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倡立社学之例论证了社学这类民间组织具有半官方性质。‎ C. 文章将里甲与保甲进行对比,论证了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 D. 末段总结论述了明清时期的民间组织的特点,并指出了朝廷对其加强管理的根本原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明清时期民间组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代变化屡有创新,呈现出自我发展态势和地域差异性特征。‎ B. 清朝的社学、义学有官方的明确规定,给予了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所以其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 C. 明清时期,各类商业民间组织遍及全国各地,这些组织维护了入会者的利益,且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D. 从职能来看,基层组织中的里甲、保甲和乡约等担负着社会管理功能,而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 ‎【答案】1. B 2. C 3. A ‎【解析】‎ ‎【1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已经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表述有误,原文说的是“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在填补政府职能的空缺方面保甲的作用更大”分析失当,里甲和保甲各自的功能不一样,不能得出谁的作用更大的结论。‎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中,‎ B项,于文无据,文中不能看出“教学水平相对于明代来说更高一些”。‎ C项,以偏概全,根据“分布在大中城市的会馆……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信息可知,“在关注家乡发展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的是那些会馆组织。‎ D项,“行会、慈善会的功能则偏重于经济方面”表述有误,原文是说“行会,慈善会是侧重于经济和社会功能的民间组织”。‎ 故选A。‎ ‎【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 25 -‎ 材料一:‎ 高校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依托,是实现大学生价值引领的骨干力量。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高校辅导员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他们直接面对和接触学生的思想、学习和日常生活,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既具有教师的身份,又担负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角色,能够直接听到学生呼声、懂得学生关切,最能了解学生实际困难、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这些“天然”条件,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每个辅导员平均所配的学生为230人,“双一流”高校更高达304人,尚未达到有关文件规定的1:200之内的比例要求。‎ ‎(摘编自陈子季《高校辅导员,你的使命崇高不可替代》‎ 材料二:‎ - 25 -‎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必须按照高质量、高水准和后继有人、源源不断的要求,从战略高度定位,由入口到出口进行全环节整体思考。高校辅导员必须做到政治过硬、对党忠诚、敢于担当、业务胜任。专职辅导员的选聘工作应尽快建立相关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打通使用的有效机制,逐步提升高级职称教师在辅导员队伍中的比例,形成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更加合理的辅导员梯队。同时,对辅导员队伍要严格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其履职尽责,还要制定退出机制。辅导员职业吸引力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必须采取多途径、多出口的办法,为他们打造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让辅导员成为一个能够吸引优秀人才的岗位。‎ ‎(摘编自陈子季《辅导员队伍必须高质量高水准》‎ 材料三:‎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等各个环节的普及和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大学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言行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通过对当今互联网社会整体发展情况的深入研究,促进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创新改革目标的实现。‎ 以往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主要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这一教学形式虽能实现思政教育知识的系统化讲授并且方便辅导员进行管理,但是教学实效并不理想,学生普遍的接受效果以及知识内化效果不理想,加之思政教学内容枯燥难以引发学生情感共振,不利于思政工作取得教育实效。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通过提升自身专业知识素养,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创新拓宽思政教学路径,为思政教学工作取得实效夯实发展基础。比如,辅导员可以通过在网络平台上定期分析和筛选当代大学生关注并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思政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络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消息,掌握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进而筛选出贴近学生的话题,以此作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参考,为激发并促进学生参与思政学习做好铺垫。‎ ‎(摘编自蔺丽军、李艳苓《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创新策略探究》‎ 材料四:‎ 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辅导员传统的工作形式,由于移动端的飞速发展,辅导员的办公地点早已不局限于办公室。得益于微信、QQ等各种社交App以及各种办公App,高校辅导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同时高校辅导员也可以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由于大络上不断接收大量信息,各种新事物、新词语层出不穷,为了不与自己的学生产生代沟,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在业余时间不断更新自己,给自己充电,不能与时代脱节,始终与学生有共同话题,得到学生的认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由传统的辅导员主导的师生关系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等关系过渡,如何做好角色转换,也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挑战之一。‎ ‎(摘编自冷云峰《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研究》)‎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 A. 高校辅导员属于教师身份,直面学生的喜怒哀乐、学习和日常生活,承担着管理和服务学生的重任,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B.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构成呈多元状态,既有专职人员,也有学生、教师或管理人员兼职的,并且不同任职类型的辅导员所配比的学生科学均衡。‎ C. 辅导员对自身职业价值和意义的认同度较高,对“学生认可”也较认同,但对地位和收入的认同度较低,特别是对与教师相同地位收入的认同度最低。‎ D. 在信息量大的网络时代,高校辅导员要做到与时俱进,注意当前大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把握学生关注的话题,与学生不产生代际隔阂,获得学生认同。‎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不仅要建设高质量、高水准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还要让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要从入口到出口对队伍建设工作进行全环节整体思考。‎ B. 只要我们明确辅导员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那么就能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来从事辅导员工作,打造出专业结构和知识更加合理的辅导员梯队。‎ C. 当前高校辅导员首要任务是借助网络平台精心选择思政教学内容,把握学生的生活学习动态,以他们易于接受的话题为切入点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D. 当下,我国选聘高校辅导员要抓紧时间构建相关专业课教师与辅导员队伍互相关联的有效机制,让辅导员队伍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高级职称教师。‎ ‎6. 就我国而言,传统高校辅导员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B 5. A ‎ ‎6. ①思政教育方式不同:传统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主要采用传统集体授课形式,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创新拓宽思政教学路径,多途径授课。②工作形式不同:传统高校辅导员工作地点为办公室,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何地点办公。③工作职责不同:传统高校辅导员完成本职工作即可,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则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④师生关系不同:传统高校辅导员在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则是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等关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 25 -‎ 本题B项,从材料一图1和材料一“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每个辅导员平均所配的学生为230人,“双一流”高校更高达304人,尚未达到有关文件规定的1:200之内的比例要求”和第二段“辅导员职业吸引力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等文字看,选项中“不同任职类型的辅导员所配比的学生科学均衡”的表述有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B项,原文中说“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只是“辅导员职业吸引力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故选项中“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 C项无中生有,“首要任务”在原文中无依据;‎ D项范围扩大,原文是说“专职辅导员的选聘工作”,故选项中“选聘高校辅导员要……”表述错误。‎ 故选A。‎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浏览材料、圈出相关内容,然后进行整合概括。‎ 本题要求是“就我国而言,传统高校辅导员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有哪些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从材料三的“以往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主要采用传统的集体授课形式”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资源,创新拓宽思政教学路径”可以看出,传统高校辅导员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方式不同;从材料四的“新时代的到来,改变了高校辅导员传统的工作形式,由于移动端的飞速发展,辅导员的办公地点早已不局限于办公室。得益于微信、QQ等各种社交App以及各种办公App,高校辅导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办公”可以看出,传统高校辅导员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形式不同;由“由于大络上不断接收大量信息,各种新事物、新词语层出不穷,为了不与自己的学生产生代沟,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要在业余时间不断更新自己,给自己充电,不能与时代脱节,始终与学生有共同话题,得到学生的认同”可以看出,传统高校辅导员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同;由“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正由传统的辅导员主导的师生关系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等关系过渡”可以看出,传统高校辅导员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不同。‎ - 25 -‎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箫之韵 梁晓声 时下,文化人士的这个协会那个协会,都搬入文化局新盖的机关楼里了,腾出的那些房子,租作酒楼、洗浴中心什么的。美术家协会的房子由一位五十几岁的副主席承包,改造成了画廊。前不久,我应友人相邀,前往画廊,赴茶聚,幸会了那位副主席。他姓谭,留髯,穿唐装,着布鞋,形象特古代。一隅,有白发翁抚古琴,仙风道骨,其调袅宛。友人言:“今日谭先生高兴。”问何故?答曰:“近来售画频频。”‎ 谭先生忽然问我:“怎么不发高论?”‎ 我笑道:“听琴。”‎ 谭先生神情郁悒,轻叹一声,正欲开口,有人制止:“万勿再提小穆。”‎ 众人一时默然,各动怀想之容……‎ 友人送我归至宾馆。我忍不住问小穆何人?‎ 友人说,谭先生创办画廊之初,公开招聘善箫者,结果一下子就吸引了近百名应聘者,但都难令谭先生满意。这过程中谭先生收到一封求职信——写信人声明,自己是个只哑不聋的哑巴。因为都不满意,谭先生就想起了那封信。即日下午,一个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出现在谭先生面前。谭先生给了他一支笔,两页纸。先问青年姓甚名谁,何方人氏,青年写出自己的名字“穆小小”,接着写了“保密”二字。又问师从,笔答“父亲”。其字娟小,笔画工整。再问其父艺从何来?似有所讳。‎ - 25 -‎ 半页纸没写满,谭先生已无心多问,命吹来。青年唇触之际,箫音悄起。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欣录之。‎ 谭先生刚刚创业,急于收回投资,处处精打细算。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小穆默然认可。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自用小穆,谭先生的财运,一月旺过一月,却连为小穆定做的一套服装,也从定薪里照单扣钱。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谭先生得意,小穆知足。‎ 两周后,不知从哪儿来了一个修鞋的老头儿,在画廊门旁摆开了摊位。谭先生命手下捧人。老头儿作揖打躬,苦苦哀求。恰逢小穆前来赶场。老头儿求小穆乞情。小穆自然没开口,凝视谭先生。谭先生禁不住那凝视,说好吧好吧。‎ 从此,画廊门前也多了一道“风景”。修鞋摊与画廊自是很不和谐的,但人们的眼渐渐看惯了,也就接受了。那老头儿,有点儿怪。小穆不到,不见他的影子。小穆来,他也出现。不知不觉到了冬季。有天晚上,飘降大雪。那老头儿袖着双手,缩着颈,冻得咝咝哈哈的还自说自话:“雪正下着呢,我可不走……”谭先生睁一眼闭一眼地装没看见。小穆塞给他一纸条,上面写着:“老板,我可以给那大爷一杯热茶吗?”谭先生愣了愣才答应。春节前几天,有位美籍华人画家,慕名前来办画展。剪彩之后,箫声幽幽。画家说,这才像画展。突然马路上传来刺耳的急刹车声,有人喊:修鞋的老头儿被轧了!箫声顿停,小穆尖叫着不顾一切冲出了画廊哭喊:“爸呀!爸呀!”人们正疑惑,墙根那儿有一个苍老的声音也喊:“女儿!那不是我呀!我在这儿呢,好好的。小心你自己别被车撞了呀!”小穆抱紧他,一通哭……几分钟后,父女二人,一个背着修鞋的破箱子,一个抹着泪。在人们怀疑的目光注视下相伴而去……‎ 谭先生愤怒极了,深觉自己大丢面子,遗落笑柄……‎ 数日后谭先生收到了小穆的信。她承认自己欺骗了他,说她的姐姐患了癌,她和父亲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实指望能挣到替姐姐治病的钱……最后请求原谅……‎ 谭先生不相信,撕了。仅隔一夜,却又信了。再隔一夜,竟自我谴责得不行。后悔有时月入数万元,怎么对一个女孩儿那等小气……他经常拨“小穆”的手机号,发了几十条短信,再也联系不上了。‎ 友人最后讲,谭先生的画廊里,还会有人弹古筝、古琴,甚至吹萨克斯,但再也听不到箫音了。因为谭先生觉得,别人吹得都不如“小穆”好,尽管有人的水平比“小穆”高多了……‎ - 25 -‎ 友人吐尽一口烟后,问:“也有人认为,世道不古,人心诡诈。那父女二人没将画廊的画盗走批,已算谭先生幸运。你怎么看?”‎ 我想了半天,老实回答:“不好说。”‎ 是的,对于世道,对于人心。我近年来也每每难以判断了……‎ 那天夜里我连续做梦:先梦见自己变成了谭先生,并且找到了“小穆”,将她接回画廊,从此好生对待。又梦见自己变成一位富商,获得了“小穆”的下落,暗中向她父女二人捐了一大笔款。或者,接着做下去会是那父女二人盗画的梦,还没开始做,却醒了……‎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一段交代了时代背景,为下文美术家协会谭副主席一心经营画廊谋取利益而忽视了小穆的艰难做了铺垫。‎ B. 文中“万勿再提小穆”一句产生了悬念,既激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自然引出对小穆故事的叙述。‎ C. 小说多处运用了伏笔手法,如“面容清秀的小青年”“其字娟小,笔画工整”等,都为下文揭示其女性身份埋下伏笔。‎ D. 谭先生“经常拨‘小穆’的手机号,发了几十条短信”,因为他还心存疑虑,想确定小穆信上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 ‎8.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穆”这一人物形象 ‎9. 小说用“我”的梦境作结,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案】7. D 8. ①技艺高超。“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无不大加称赞”可以看出,小穆吹箫技艺水平的高超。②自强自立。面对家庭的困境,她默然认可不高的薪酬,且不论早晚,随传随到。③珍爱亲情。姐姐患病以后,她和父亲背井离乡四处闯荡,为姐姐筹集药费。 ‎ ‎9. ①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而对朋友提出的问题,,小说并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虚写梦境,既巧妙地回答了朋友的问题,又不落俗套,给读者以思考空间。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所做的梦只有捐助而盗画的梦还没做就醒了,巧妙地暗示了作者的倾向,使文章含蓄有致、委婉动人。③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这一梦境表达出“我”对小穆父女可贵亲情以及美好人性的认同,提醒我们要关注生活中的弱势人群。‎ ‎【解析】‎ ‎【7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中,D项,“因为他还心存疑虑,想确定小穆信上所写的内容是否真实”分析错误,从文中“竟自我谴责得不行……怎么对一个女孩儿那等小气”来看,谭先生想找到小穆的目的在于想表达自己的内疚之情,对小穆进行帮扶。‎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文中的小穆是一个生活艰辛但希望考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困境的年轻人。从正面描写“但觉五声曼妙,缠绵低回,如诉如泣,似怨似慕”和侧面衬托“画家画商,凡听过小穆吹箫的”概括出小穆吹箫技艺高超;从“对于小穆的薪水,也不例外,月付三百元而已。每到一小时另付50元。小穆默然认可。且要求不论早晚,随传随到”“小穆知足”概括出自强自立;从“箫声顿停,小穆尖叫着不顾一切冲出了画廊”“小穆抱紧他,一通哭”“说她的姐姐患了癌,她和父亲背井离乡四处闯荡,实指望能挣到替姐姐治病的钱”概括出小穆珍视亲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结尾的能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解答此题,首先理解小说的主题,小说讴歌小穆父女的可贵亲情以及美好人性,同时提醒我们要对生活中的弱势人群多些同情和关爱;然后分析小说结尾的内容,结尾是一种虚写的手法,“那天夜里我连续做梦”“先梦见自己变成了谭先生”“又梦见自己变成一位富商”“接着做下去会是那父女二人盗画的梦,还没开始做,却醒了”这样以梦境的形式,表达对小穆父女的可贵亲情以及美好人性的肯定与赞赏,深化了小说主题,使文章委婉含蓄,更加感动人。这种虚写梦境的方式扩大了小说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的方法。步骤一:仔细审题,明确方向。(1‎ - 25 -‎ ‎)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本内容做解释。(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形象”一词应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若问的只是“特点”,则略等同于形象特点。步骤二: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感情倾向是褒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隐太子讨王世充,临以策进说,太子引直典书坊,授右卫率府铠曹参军,太子废,出为万泉丞。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囚,使就畎亩。不许。临曰:“有所疑,丞执其罪。”令移疾,临悉纵归,囚与之约,囚如期还。再迁侍御史。大夫韦挺责著位不肃,明日,挺越次与江夏王道宗语,临进曰:“王乱班。”道宗曰:“与大夫语,何至尔!”临曰:“大夫亦乱班。”挺失色,众皆悚伏。俄持节按狱交州,出冤系三千人。累迁大理卿。高宗尝录囚,临占对无不尽,帝喜曰:“为国之要在用法,刻则人残,宽则失有罪,惟是折中,以称朕意。”它日复讯,余司断者辄纷诉不臣,独临所讯无一言。帝问故,答曰:“唐卿断囚不冤,所以绝意。”帝叹曰:“为狱者固当若是”乃自述其考曰“如死灰,心若铁石”云,永徽元年,拜御大夫。萧龄之尝任广州都督,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临建言:“群臣不知天子所以议之之意。王族戮于隐,议亲也;刑不上大夫,议贵也,今龄之贪赃狼扈,死有余咎。陛下以异于它囚,故议之有司,又令入死,非尧舜所以用刑者,不可为后世法,”帝然之,龄之,齐高帝五世孙,由是免死。临累迁吏部尚书。初,来济谪台州,李义府谪普州,临奏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剑南巡察使。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临俭薄寡欲,不好治第宅。性旁通,专务掩人过。见妻子,必正衣冠。‎ ‎(选自《新唐书·唐临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B.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C.‎ - 25 -‎ ‎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D. 祎与济善/而伦与义府有隙/武后常右义府/察知之/谓临遣所私督其过坐/免官/起为潮州刺史/卒/年六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有时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B. 节,文中指符节,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用竹、木、玉或金、铜等制成。‎ C. 天子,古代统治者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故称国王或皇帝为天的儿子。‎ D. 尧舜,尧和舜,传说是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贤明君主,后泛指圣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唐临体恤百姓,为人宽仁,他在万泉任职时勇于承担风险,让一些囚犯回家做事,并与囚犯约好返回的日期;他注重遮掩别人的过失。‎ B. 唐临刚强正直,不惧权贵,大夫韦挺越位和郡王李道宗交谈,唐临先指责郡王李道宗违规,后指责大夫韦挺违规,众人都害怕而心服。‎ C. 唐临执法公正,深得赏识,他判案宽严适度,合皇帝的意旨,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皇帝给他很高的评价。‎ D. 唐临忠于职守,敢于进言。他对身份特殊的萧龄之的量刑发表意见,列举依据,认为不应该处死萧龄之,得到皇帝认同,萧龄之得以免死。‎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轻囚久系,方春,农事兴,临说令可且出,使就畎亩。‎ ‎(2)受赇当死,诏群臣议,请论如法,诏戮于朝堂。‎ ‎【答案】10. A 11. B 12. C ‎ ‎13. (1)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 ‎(2)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罪,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 25 -‎ 如本题中,句中“而伦与义府有隙”,是说“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之后要断开,“武后常右义府” 是说“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可以排除B和C项;‎ ‎“谓临遣所私督其过”是说“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坐免官”是说“因此唐临被免官”。这两句是因果关系,可以排除D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去世,终年六十岁”。‎ 故选A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本题中,B项,“古代朝廷任命官员的委任状”错,符节是古代派遣使者或调兵时用作凭证之物。‎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本题中,C项,“他判案时不说一句话”错,应是他所判决的案子没有一个人喊冤,与其他人形成鲜明对比的也是这一点。‎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 ‎ - 25 -‎ ‎“系”应理解为“关押”,“兴”意为“繁忙”,“且”意为“暂时”,“使(之)就畎亩”是省略句,“就畎亩”意为“回家耕田”。第二句中,“赇”较为生僻,考生可以根据语境推断其含义,意为“贿赂”;“论如法”是状语后置句;“论”意为“定罪”;“如”意为“依据,按照”;“诏戮于朝堂”是状语后置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唐临,字本德,京兆长安人。武德初年,隐太子讨伐王世充,唐临献计游说,太子推荐他在典书坊当值,授任右卫率府铠曹参军。隐太子被废,唐临出任万泉丞。县里有轻刑囚犯长期关在狱中,时逢春季,农事繁忙,唐临劝说县令暂时释放囚犯出狱,令他们回家耕种。县令不答应。唐临说:“如果你担心出事,我愿独自承担罪责。”县令于是称病告假,唐临将囚犯全部放出与他们约定,囚犯按期返回。经两次升迁担任侍御史。大夫韦挺指责朝廷班列不整齐,第二天,韦挺越位和江夏王李道宗说话,唐临走上前说道:“王爷扰乱班列。”李道宗说:“我和大夫说话,何至如此!”唐临说:“大夫也扰乱班列。”韦挺脸色大变,众人都害怕而心服。不久持符节巡察交州刑狱,放出蒙冤被押的三千犯人。多次升职担任大理卿。高宗曾经复审囚犯,唐临应声答对十分周详,皇帝高兴地说:“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严峻则人受残害,宽松则会放过罪犯,务必要适中,让我称心如意。”另一天皇帝又审讯犯人,其他官员判决的犯人都纷纷上诉不服,只有唐临所判决的无人称冤皇帝询问原因,犯人回答说:“唐卿对囚犯的裁决并不冤屈,所以断绝了上诉的念头。”皇帝叹息说:“作为法官就应该如此。”于是亲自评述唐临的考绩说“形如死灰,心若铁石”之类。永徽元年,授任唐临御史大夫。萧龄之曾经担任广州都督,受贿应当处死,皇帝下诏令让群臣议罪,群臣议定请求依法定罪,皇帝下诏在朝堂处死。唐临上言说:“群臣不了解天子让议罪的本意。在隐秘之地处死王族,是议亲;刑不上大夫,是议贵。如今萧龄之贪赃一事声名狼藉,死有余辜。陛下因他和其他囚犯地位不同,所以让有关官员议罪,又下令杀死他,不合尧舜用刑的原则,不可为后世效法。”皇帝认为他说的对。萧龄之,是齐高帝的五世孙,因此免死。唐临多次升官担任吏部尚书。起初,来济被贬到台州,李义府被贬往普州,唐临上奏请求命许祎为江南巡察使,张伦为剑南巡察使。许祎和来济关系好,而张伦和李义府有矛盾。武后常常偏袒李义府,察知此事,认为唐临派亲信去搜求李义府的过失,因此唐临被免官。起任潮州刺史,去世,终年六十岁。唐临节俭寡欲,不喜欢修治宅第。性格开通,注重替人遮掩过失。见妻子儿女时,总是衣冠整齐。‎ - 25 -‎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吊白居易 李忱[注]‎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注]李忱(810~859),唐宣宗,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即位五个月后,七十六岁高龄的白居易不幸溘然长逝,唐宣宗不胜悲悼,写下了这首《吊白居易》。‎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运用夸张手法,巧妙概括了白居易一生的艺术成就,表达了由衷的赞美。‎ B. “谁教”一句以问句形式紧承上句,以责怪的口吻传达了诗人悲痛的心情。‎ C. 颔联巧妙地嵌入逝者的名与字,赞扬了白居易不计名利乐观豁达的品格。‎ D. 最后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白居易去世的悲怆以及难以割舍的情怀。‎ ‎15. 从颈联中可以看出诗人对白居易的诗歌成就有怎样的评价?‎ ‎【答案】14. A 15. 用“童子解吟”“胡儿能唱”点出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的特点。用童子“胡儿”表明白居易诗歌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以白居易的代表作“长恨曲”“琵琶篇”赞扬了他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A项,“首句运用夸张手法”错误,“缀玉联珠”是比喻手法,以珍珠、美玉来比喻白居易的诗文;而六十年,则指他的创作生涯。白居易自十六岁作《赋得古原草送别》,到七十六岁去世。说他的诗歌创作“六十年”也并不是夸张,因此首句并未运用夸张手法。‎ 故选A。‎ ‎【1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首先理解颈联内容,“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意思是,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写出来白居易诗歌创作的风格及特点,即通俗易懂的特点。“童子”“胡儿”概括了白诗留传范围之广,表明白居易之作品的影响及被欢迎的程度;“长恨曲”“琵琶篇”赞扬了他非同凡响的艺术成就。反映出作者对白居易文学主张的认同。‎ ‎【点睛】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答题要领:抓住诗题,抓住关键词,抓住题材类型,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抓住典型意象,抓住注释(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介绍别人评价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用行路举动表达与“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相似道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诸葛亮建议后主凡事宜多征询侍中侍郎的意见,并陈述了这样做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 ‎(3)杜甫《登高》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诗人久客他乡、孤苦多病的痛苦。‎ ‎【答案】 (1). 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必能裨补阙漏 (4). 有所广益 (5). 万里悲秋常作客 (6). 百年多病独登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跬”“至”“裨”“益”“常”“独”。‎ - 25 -‎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多年以来,欧阳中石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在老家泰安,他感叹泰山拔地而起的高大、巍峨,____________于树木的丰茂、葱郁,也深刻认识到它自古以来作为五岳之首的独特象征意义,____________写下《泰山颂》。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个例子充分证明,(____________)。‎ 文艺表达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说教。每一个文艺门类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表现体系,艺术家需要长期____________其中,经过刻苦训练和细心揣摩,才能确保文艺作品传情达意的准确、妥帖、雅致和蕴藉。那些不关创作本身的无聊表演与炒作,那些不加节制的人情吹捧,在强大的时间长河面前必将____________,唯独留下那些安静、踏实、苦干的身影。‎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倾心 信笔 沉溺 黯然失色 B. 倾力 命笔 沉溺 黯然销魂 C. 倾力 信笔 沉浸 黯然销魂 D. 倾心 命笔 沉浸 黯然失色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B. 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 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 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生长在时代的新鲜空气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25 -‎ A. 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B. 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有了现实生活的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就有了 C. 没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没有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D. 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没有现实生活的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就没有了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本题中,‎ 第一空,倾心:一心向往,爱慕。也指拿出真诚的心。倾力:倾注全部力量。根据语境,强调向往“树木的丰茂、葱郁”,应用“倾心”。可以排除B和C项;‎ 第二空,命笔:指执笔做诗文或书画。信笔:没有多加考虑,随意(写或画)。根据语境,是说“写下《泰山颂》”,应用“命笔”。‎ 第三空,沉浸:浸入水中。多比喻人处于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沉溺:陷入不良的境地(多指生活习惯方面),不能自拔。根据语境,“艺术家需要长期”处于某种活动中,使用“沉浸”更恰当。‎ 第四空,黯然失色: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黯然销魂:多用于描写别离时极度愁苦或悲伤的凄然之情。根据语境,“那些不关创作本身的无聊表演与炒作,那些不加节制的人情吹捧,在强大的时间长河面前必将”,应用“黯然失色”。可以排除A项。‎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A项,语序不当,“由于”要放在“这部作品”之后,不然整个句子缺少主语;“广泛”要放在“社会各界的”之后;‎ C项,句式杂糅,“的原因”要删掉;‎ - 25 -‎ D项,语序不当同A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本题中,前面所举实例是正面实例,故结论也应该是正面肯定的结论,排除C、D两项;‎ 整个段落的叙述主体是“文艺作品”,排除B项。‎ 故选A。‎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在人才问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①_____,“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②______,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以过人的胆识用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我国古人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之谈。③______,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孤疑犹豫的心态,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并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为敢负责的人才负责,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答案】 (1). ①以长远的眼光育才 (2). ②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 (3). ③用人者(或“用人单位”)一看准了人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题是嵌入型补写。解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本段文字从三个层面说的是人才使用问题。(1)根据“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推知应填“以长远的眼光育才”;(2‎ - 25 -‎ ‎)根据“人才并不等于全才”“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推知应填“只是在某一领域或方面有专长”;(3)根据“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孤疑犹豫的心态”推知应填“用人者一看准了人才”。‎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基层小官”,尤其是村干部,直接面对着广大群众和农民,,其言行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基层小官”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蝇、蝼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大老虎”。从近几年各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这些贪腐的小官或身居关键岗位,以权谋私;或利用工程建设,“靠山吃山”;或盯着补贴款项,“雁过拔毛”……贪腐数额多则数亿元,少则几千万、几百万,直接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侵蚀着国家执政之基。‎ 盯住“微权力”、遏制“小官贪腐”,刻不容缓、势在必行。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十”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 ‎【答案】关键信息:①“小官巨贫”危害大;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监督模式;③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段压缩、概括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一是查找法,即在原文中寻找能表述主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如议论文中表述论点的语句,说明文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过渡句,新闻中的导语均属关键语句。二是删减法,就是保留材料中主要信息,删除次要信息。三是连缀法,即将符合题干要求的信息筛选整合,连缀成最终答案。本题材料共分两段,第1段根据关键句“‘基层小官’看似职位小、实权却挺大,一旦贪腐,这些‘小蝇、蝼蚁’的危害不亚于,甚至远超‘大老虎’”概括出“小官巨贫”危害大;第2段主要抓住关键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探索运用“互联网十”大数据监督模式,加大对小微权力的监督”进行概括即可。‎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25 -‎ 最近,女排夺冠频频登上热搜,因为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征程中中国女排取得了十一连胜的傲人成绩,成功卫冕。十一连胜庆祝“十一”国庆,这是中国女排献给祖国最好的生日礼物。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弦歌不辍,薪火相传。从1981年女排第一次拿下世界冠军,将近30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女排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也曾有过低谷,但是依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女排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其实,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也是如此,无论是一个公司的持续发展,还是一个家族的代代传承、一个民族的伟业的代代奋斗无不体现出“接力”的特点。‎ 请以“我要跑好这一棒”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牢记使命,实现民族复兴 ‎——我要跑好这一棒 女排夺冠的辉煌战绩,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力探索、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时与势依然在我,唯有一棒接着一棒跑,跑好自己的那一棒,才能不负使命。‎ 有了良好的开局,接下来的每一棒也同样很关键,稍有不慎,就会落后。经过一代代人努力,接力棒交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着我们为下一代人创造更好的条件,继续奋力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跑好需要有远大的目标。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是要求,也是承诺。只有每个时代的人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才能强劲有力。我们要抓住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坚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我们要努力去拼、去干,敢于接棒,奋力奔跑,在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中跑出一个好成绩。以“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的责任感、使命感,书写自己的人生华章。‎ 跑好需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面对改革的新任务、人民的新向往,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 - 25 -‎ 跑好需要有实干的精神。要跑好每一棒,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更需要有切实的担当。“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分子,都要倍加珍惜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全身心投入到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宏伟事业中,立足本职岗位,真干事、干实事,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以无穷的勇气和智慧、以伟大的实干精神,跑好接力赛,跑出好成绩。‎ 如果你是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在个人成长中释放青春激情;如果你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尽可敢作敢为、建功立业,定义自己的明天,书写国家的未来;如果你是老当益社的老年人,亦可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只要紧握实干之桨,高扬奋斗之帆,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民族复兴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一是解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句,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明确立意方向;二是解读任务,在文体、内容、思维、对象等方面明确任务导向。‎ 审题:材料以中国女排接力奋斗为例引导大家对“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进行深层思考,女排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也曾有过低谷,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也是如此,如何在社会生活和国家发展中定位自己。副标题“我要跑好这一棒”为写作指明方向,“跑好”是责任,是使命。因此写作时可以从时代发展层面立意,如“努力奋斗,方能跑出好时代”“牢记使命,接力时代”“重任在肩,跑出精气神”等;也可以从个人或社会生活层面立意,如“找准自己的位置,接好接力棒”“人生就是一场接力赛”等。‎ 参考立意:1、牢记使命,接力时代2、继往开来,跑好接力赛3、实干奋斗,做好本职 参考素材:‎ ‎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2、观看体育竞技场上的接力跑,很激动人心、启迪心智。比赛枪声一响,每个运动员都会手握接力棒,奋力向前跑。如果每一棒都跑得顺、跑得好,那就会胜券在握、夺魁有望。倘若有一棒出了问题,或犯规了,或跑慢了,或掉棒了,或摔倒了,其结局便会可想而知。因此,比赛前,教练总要叮嘱运动员认清个人与团队的关系,切实跑好属于自己的这一棒,以确保团队取胜。‎ ‎3、“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回溯既往,我们不甘贫穷、不甘落后、不甘平庸,杀出一条条血路,用实绩解除了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书写了彪炳史册的辉煌功绩,为每一个中国人拓展了人生出彩的机会。展望未来,不忘改革开放初心,不断提升改革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我们就能在新时代创造中华民族新的更大奇迹!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 25 -‎ ‎4、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必将在改革开放新的接力中成为现实。面对改革开放的新任务,只有勇于担当,干在实处,才能以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不断续写改革开放新的篇章。‎ ‎5、中国全力奔跑,一定会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进程如同行舟三峡,时而水流湍急,时而峰回路转,时而大浪奔涌,不变的是船头始终向前,不变的是弄潮者始终奋进,不变的是奔流入海的那一天终将到来。我们加油,并坚信会把接力棒稳稳地交到下一代人手中。‎ 结构示例:“牢记使命,实现民族复兴”,议论文文体。开篇简引材料,从女排夺冠引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亮明观点:唯有一棒接着一棒跑,跑好自己的那一棒,才能不负使命。正文部分分为三层阐释如何跑好自己那一棒:跑好需要有远大的目标;跑好需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信心支撑;跑好需要有实干的精神。最后总结“每一代人都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民族复兴的目标就能早日实现”。‎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 ‎ ‎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