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科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教学质量检测数学理科试题

2019—2020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数学(理科)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座位 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 钟. 2. 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  | 1 1A x x    ,  | 0B x x a   ,若 A B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 ,1 B.  1,  C.  , 1  D. 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即可求得参数 a 的取值范围. 【详解】集合  | 1 1A x x    ,  | 0B x x a   ,即  |B x x a  因为 A B , 则 1a  即  1,a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于基础题. 2.设复数 z 满足   1 1 1z i i    ,(i 是虚数单位),则复平面内 z 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复数表达式,先表示出 z .由复数的运算求解,再根据复数的几何意义求得点所在象限. 【详解】复数 z 满足   1 1 1z i i    即 1 11 iz i   由复数的运算化简可得 1 11 iz i        21 11 1 i i i    1 i   在复平面内 z 对应的点坐标为 1, 1  ,所以位于第三象限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复数的除法运算,复数的几何意义,属于基础题. 3.已知  2,1a  r ,  1,2b  ,则 a b r r 的值为( ) A. 2 B. 2 C. 3 2 D. 18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向量的坐标运算,先求得 a b  ,再根据模的坐标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根据向量的坐标运算,可得      2,1 1,2 1, 1a b      则 1 1 2a b    r r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向量的坐标运算,向量模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4.曲线 sin 2cosy x x  在点 ,2 处的切线方程为( ) A. 2 0x y     B. 2 0x y     C. 2 2 0x y     D. 2 2 0x y   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求得导函数,根据切点求得斜线的斜率,再由点斜式即可求得方程. 【详解】曲线 sin 2cosy x x  则 ' cos 2siny x x  当 x  时, cos 2 sin 1k      所以在点 ,2 处的切线方程,由点斜式可得  2 1y x      化简可得 2 0x y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5.甲、乙两班举行数学知识竞赛,参赛学生的竞赛得分统计结果如下表: 班级 参赛人数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方差 甲 45 83 86 85 82 乙 45 83 84 85 133 某同学分析上表后得到如下结论: ①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 ②乙班优秀的人数少于甲班优秀的人数(竞赛得分 85 分为优秀); ③甲、乙两班成绩为 85 分的学生人数比成绩为其他值的学生人数多; ④乙班成绩波动比甲班小. 其中正确结论有(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答案】C 【解析】 【分析】 ①看两班的平均数易知正确;②看两班的中位数正确;③看两班的众数正确;④看两班的方 差. 【详解】①从表看出甲、乙两班学生的平均成绩相同,正确; ②因为乙班的中位数比甲班的小,所以正确; ③根据甲、乙两班的众数,所以正确; ④因为乙班的方差比甲的大,所以波动比甲班大,所以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样本中的数字特征,还考查了理解辨析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6.直线 l 与平面 平行的充要条件是( ) A. 直线 l 上有无数个点不在平面 内 B. 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C. 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无数条直线都平行 D. 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没有公共点 【答案】D 【解析】 【分析】 A. 由无数个点不代表所有的点来判断,B.由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来判断, C. 由无数个不代 表所有的来判断 D.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来判断. 【详解】A. 无数个点不是所有点,所以不正确; B. 缺少直线 l 在平面外,所以不正确; C. 无数条直线不是所有的直线,所以不正确; D. 由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定义,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面平行的定义及判定定理,还考查了理解辨析的能力,属于基础 题. 7.若抛物线  2 0y ax a  的焦点与椭圆 2 2 12 x y  的上顶点重合,则 a ( ) A. 1 2 B. 1 4 C. 2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别求得椭圆的上顶点和抛物线的焦点坐标,再利用重合求解. 【详解】椭圆 2 2 12 x y  的上顶点是 0,1 抛物线  2 0y ax a  的焦点 10, 4a      因为两点重合 所以 1 14a  所以 1 4a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椭圆和抛物线的几何性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8.下列函数中,以 为周期且在区间 ,2 π π     单调递增的是( ) A.   cos 2f x x B.   sin 2f x x C.   cosf x x D.   sinf x x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别作出这四个函数的图象,再根据条件来判断. 【详解】A.   cos 2f x x 的图象如下:最小正周期是 2  不正确, B.   sin 2f x x 的图象如下:最小正周期是 2  不正确 C.   cosf x x 的图象如下:最小正周期是 ,在区间 ,2 π π     单调递增,正确 D.   sinf x x 的图象如下:最小正周期是 ,在区间 ,2 π π     单调递减,不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还考查了理解辨析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9.已知 0 1x  ,0 1y  ,则        2 2 2 22 2 2 21 1 1 1x y x y x y x y           的 最小值为( ) A. 5 B. 2 2 C. 10 D. 2 3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均值不等式,可有 2 2 2 2  x y x y ,则 2 2 2   x yx y ,  22 11 2     x yx y ,  2 2 11 2     x yx y ,    2 2 1 11 1 2       x yx y ,再利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两边 分别相加求解。 【详解】因为 2 2 2x y xy  所以 2 2 2 2 2)2 (( 2 )    x y xy x y x y 所以 2 2 2 2  x y x y 所以 2 2 2   x yx y  22 11 2     x yx y  2 2 11 2     x yx y    2 2 1 11 1 2       x yx y 所以两边分别相加得        2 2 2 22 2 2 21 1 1 1 2 2           x y x y x y x y 当且仅当 1 2x y  取等号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均值不等式,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0.若函数    1 2 , 23 1 1 , 2 f x xf x x x         对任意  ,x t  ,都有   2 3f x  ,则t 的取值范围是 ( ) A. 2, 3     B. 2 ,3    C. 4 ,3    D. 4, 3   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分段函数,求得各区间的解析式,画出函数图像,即可通过图像求得t 的取值范围. 【详解】函数    1 2 , 23 1 1 , 2 f x xf x x x         当 0x  时,   1 1f x x x    当 0 1x  时,   1 1f x x x    当1 2x  时,    1 1 2f x x x     当 2 3x  时,      1 12 23 3f x f x x    当3 4x  时,        1 1 12 2 2 43 3 3f x f x x x         当 x   时,函数值越来越小. 画出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 对任意  ,x t  ,不等式   2 3f x  恒成立 则令 22 3x  ,解得 4 3x  所以当 4 3 t 时满足   2 3f x  恒成立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段函数解析式的求法,周期性函数的解析式求法,数形结合法求参数的取 值范围,属于中档题. 11.已知双曲线C :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右顶点为 M ,以 M 为圆心,b 为半径作圆 M , 圆 M 与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交于 P 、Q 两点.若 0PM QM   ,则双曲线C 的离心率为 ( ) A. 5 B. 2 C. 3 D. 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 求 右 顶 点  ,0M a 到 条 渐 近 线 by xa  的 距 离 , 再 根 据 0PM QM   , 利 用 2 2 2 2d r b  求解. 【详解】因为双曲线C :   2 2 2 2 1 0, 0x y a ba b     的右顶点为  ,0M a , 双曲线C 的一条渐近线 by xa  右顶点  ,0M a 到一条渐近线 by xa  的距离 abd c  又因为 0PM QM   , 所以 2 2 2 2 abd r b c   解得 2e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双曲线的性质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 属于中档题. 12.设 +, ,x y z R ,且 3x y ze   ,记 a ex , 3yb  ,c z ,则 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 a c b  C. b a c  D. c a b 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令 3   x y ze t ,得到 3 ln ln lnln , log , logln ln3 ln      t t tx t y t z te , 所以 ln ln  ta e e , ln3 ln3  tb , ln ln   tc ,根据结构,构造函数 ln xy x  ,再利用单调性比较大 小. 【详解】设 3   x y ze t , 3 ln ln lnln , log , logln ln3 ln      t t tx t y t z te 所以 ln ln  ta e e , ln3 ln3  tb , ln ln   tc , 令 ln xy x  则 2 ln 1 (ln )   xy x 因为 , 0 x e y 所以 ln xy x  在 ( , )e  上是增函数, 又因为 ln , 3   t o e 所以 a b c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构造函数法比较数的大小,还考查了构造,论证的能力,属于中档 题. 第Ⅱ卷 二、填空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的横线 上.) 13.近年来,移动支付已成为主要支付方式之一.为了解某校学生上个月 A ,B 两种移动支付方 式的使用情况,从全校学生随机抽取了 100 人,发现使用 A 或 B 支付方式的学生共有 90 人, 使用 B 支付方式的学生共有 70 人, A , B 两种支付方式都使用的有 60 人,则该校使用 A 支 付方式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______. 【答案】08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结合各组的关系,求得使用 A 支付方式的学生人数,即可求得其估计值. 【详解】全校抽取 100 人,使用 A 或 B 支付方式的学生共有 90 人, 则不使用 A 或 B 支付方式的学生共有 10 人 使用 B 支付方式的学生有 70 人, A , B 两种支付方式都使用的有 60 人, 则仅使用 B 方式的人数为 70 60 10  人 则仅使用 A 方式的人数为90 60 10 20   人 所以使用 A 方式支付的总人数为 60 20 80  人 即使用 A 支付方式的学生人数与该校学生总数比值的估计值为 80 0.8100  故答案为: 0.8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根据数据估计总体,属于基础题. 14.已知  f x 是定义在  ,  上的奇函数,当 0x  时,   24f x x x  ,若函数  f x 在 区间 ,4a 上值域为 4,4 ,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2 2 2, 2     【解析】 【分析】 根据奇函数性质,求得函数解析式.画出函数图像,结合函数图像即可分析出 a 的取值范围. 【详解】  f x 是定义在  ,  上的奇函数,所以  0 0f  当 0x  时,   24f x x x  令 0x  则 0x  所以   24f x x x    由奇函数性质可知    f x f x   所以   2 4f x x x  ,满足  0 0f  综上可知,   2 2 4 , 0 4 , 0 x x xf x x x x       画出函数图像如下图所示: 若函数  f x 在区间 ,4a 上值域为 4,4 , 由函数图像可知,在 2,4 上的值域为 4,4 所以 2t   当 2 4 4x x  时,解方程可得 2 2 2  x 或 2 2 2x    (舍) 所以当 2 2 2 2t     时能够满足值域为 4,4 即 2 2 2, 2t       故答案为: 2 2 2, 2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根据奇函数性质求函数解析式,数形结合法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于中档题. 15.在圆内接四边形 ABCD 中, 5AB  , 6BC  , 3CD  , 4AD ,则 ABC 的面积为 ______. 【答案】 30 107 【解析】 【分析】 利 用 余 弦 定 理 在 ABC 中 , 有 2 2 2 2 61 60        AC AB BC AB BC COS ABC COS ABC , 在 ADC 中 , 有 2 2 2 2 25 24        AC AD DC AD DC COS ABC COS ADC 再根据内接四边形对顶角互补,两式相加得 cos ,ABCÐ 再用正弦定理 1 sin2ABCS AB BC ABC     求解. 【详解】根据题意 在 ABC 中, 2 2 2 2 61 60        AC AB BC AB BC COS ABC COS ABC 在 ADC 中, 2 2 2 2 25 24        AC AD DC AD DC COS ABC COS ADC 又因为 ABC ADC     所以 cos cosABC ADCÐ =- Ð 所以两式相减得 3 2 10cos , sin ,7 7ABC ABCÐ = Ð = 所以 1 30 10sin2 7ABCS AB BC ABC= 故答案为: 30 107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应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 题. 16.如图,棱长为 1 的正方体木块 1 1 1 1ABCD A B C D 经过适当切割,得到棱数为 12 的正八面 体(正多面体是由全等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已知面 0 0 0 0A B C D 平行于正方体的下底面, 且该正八面体的各顶点均在正方体的面上,若 0A 在侧面 1 1AA D D 内,且该正八面体的体积为 1 6 , 则该正八面体的棱长为______,点 0A 到棱 1AA 的距离为______. 【答案】 (1). 2 2 (2). 1 2 【解析】 【分析】 先明确正八面体中两个正四棱锥的高是 1 2 ,从而求得底面积,再根据底面是正方形求解. 【详解】设正八面体的棱长为 x 根据题意正八面体中两个正四棱锥的高是 1 2 所以 0 0 0 0 1 1 12 3 2 6A B C DV S  所以 0 0 0 0 2 1 2A B C DS x  所以 2 2x  设点 0A 到棱 1AA 的距离为 h 根据题意 2 1 2 2h x  故答案为:(1). 2 2 (2). 1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棱锥体积的有关计算,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三、解答题(共 6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 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 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如图,在四棱锥V ABCD 中,底面 ABCD 为正方形,侧面VCD 为正三角形,侧面VCD  底面 ABCD , P 为VD 的中点. (1)求证: AD  平面VCD ; (2)求二面角 P AB C- - 的正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57 19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可证明平面VCD  底面 ABCD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证明 AD  平面VCD ; (2)由题意可证明VO OE ,则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各个点的坐标,并求 得平面 PAB 和平面 ABCD 的法向量,即可利用法向量法求得两个平面形成二面角的余弦值大 小,结合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求二面角 P AB C- - 的正弦值. 【详解】(1)证明:∵底面 ABCD 是正方形, ∴ AD CD , ∵侧面VCD  底面 ABCD ,侧面VCD  底面 ABCD CD ,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得 AD  平面VCD . (2)设 2AB  ,CD 的中点为O , AB 的中点为 E , 则OE CD ,VO CD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知VO  平面 ABCD , 又OE  平面 ABCD ,故VO OE . 以O 为坐标原点,OE 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 OC  的方向为 y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 角坐标系 O xyz . ∵侧面VCD 为正三角形, ∴ sin 60 sin 60 3VO VD AB       , 则  0,0, 3V ,  0, 1,0D  ,  2, 1,0A  ,  2,1,0B , ∵ P 为VD 的中点, ∴ 1 30, ,2 2P      , ∴ 1 32, ,2 2PA         ,  0,2,0AB  , 设平面 PAB 的法向量  , ,m x y z , 则 0 0 AB m PA m           ,即 2 0 1 32 02 2 y x y z     ,即 4 3x z , 所以可取  3,0,4m  , 平面 ABCD 的法向量可取  0,0,1n  , 于是 4cos , 1919 m nm n m n         , 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可求得 24 57sin , 1 1919 19m n         所以,二面角 P AB C- - 的正弦值为 57 19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利用法向量法求二面角夹 角的余弦值,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8.设 na 是等差数列, nb 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 0,已知 1 1 2a b  , 2 2b a , 3 2 4b a  . (1)求 na 和 nb 的通项公式; (2)记 2 n n n ac b  , *n N ,证明: 1 2 2nc c c     , *n N . 【答案】(1) 2na n , 2n nb  .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代入得方程组,进而求得 na 和 nb 的通项公 式; (2)根据题意,可知 2 n n n ac b  为等差与等比乘积形式,利用错位相减法可求得 nc 的前 n 项和. 根据前 n 项和的表达式,即可证明不等式成立. 【详解】(1)设等差数列 na 的公差为 d ,等比数列 nb 的公比为 q,则 0q  . 由题意,得 2 2 2 2 6 q d q d      ,解得: 2 2 d q    , 故  2 2 1 2na n n    , 12 2 2n n nb    . (2)∵ 2 2 2 2 2 n n n n n a n nc b    ,设数列 nc 的前 n 项和为 nS , ∴ 2 3 2 1 2 3 2 2 2 2n nS       ① ∴   2 3 1 11 1 2 2 2 2 2 2n n n n nS      ② ∴①-②得: 2 1 1 1 1 1 2 2 2 2 2nn n nS          1 1 1 11 12 2 11 2 2 21 2 n n n n n n            , ∴ 1 12 2 2n n n nS    , 又∵ *n N , ∴ 1 1 02n  , 02n n  , ∴ 1 12 22 2n n n nS     , 即 1 2 2nc c c     , *n N .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应用,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和,数列中不等 式的证明,属于中档题. 19.已知某校甲、乙、丙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分别为 36,24,24.现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 中抽取 7 人,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 (1)应从甲、乙、丙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中分别抽取多少人? (2)若抽出的 7 人中有 3 人睡眠不足,4 人睡眠充足,现从这 7 人中随机抽取 3 人做进一步 的身体检查.用 X 表示抽取的3人中睡眠充足的学生人数,求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答案】(1)3 人,2 人,2 人.(2)分布列见解析,   12 7E X  【解析】 【分析】 (1)根据各组人数和抽样比,即可求得各组抽取的人数. (2)根据独立重复试验中概率计算公式,可分别求得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即可得其分布列.由数 学期望公式,即可求得期望值. 【详解】(1)由已知,甲、乙、丙三个兴趣小组的学生人数之比为3: 2: 2 , 由于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 7 人,因此应从甲、乙、丙三个兴趣小组中分别抽取 3 人,2 人,2 人. (2)随机变量 X 的所有可能取值为 0,1,2,3. 则     3 4 3 3 7 0,1,2,3 k kC CP X k kC    , 所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为 X 0 1 2 3 P 1 35 12 35 18 35 4 35 随机变量 X 的数学期望   1 12 18 4 120 1 2 335 35 35 35 7E X          .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层抽样的特征和计算,独立重复试验概率的计算方法,离散型随机变量分 布列及数学期望的求法,属于基础题. 20.已知椭圆C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的左右顶点分别为  ,0A a ,  ,0B a ,点 P 是椭 圆C 上异于 A 、 B 的任意一点,设直线 PA , PB 的斜率分别为 1k 、 2k ,且 1 2 1 3k k   ,椭 圆的焦距长为 4. (1)求椭圆C 的标准方程; (2)过右焦点 F 的直线l 交椭圆C 于 M 、N 两点,分别记 ABM , ABN 的面积为 1S 、 2S , 求 1 2S S 的最大值. 【答案】(1) 2 2 16 2 x y  (2) 2 2 【解析】 【分析】 (1)设出点 P 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根据 1 2 1 3k k   ,可得方程组,求得 ,a b 的等量关系,结合 焦距长即可求得 ,a b ,得椭圆方程. (2)讨论直线斜率存在与不存在两种情况.当斜率不存在时,易求得 1 2,S S ,即可求得 1 2S S ; 当斜率存在时,用点斜式表示出直线方程,联立椭圆,整理成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韦达定 理表示出 1 2 ,x x 1 2x x .结合直线方程,即可表示出 1 2S S .将等式变形,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 求得最大值. 【详解】(1)椭圆C :   2 2 2 2 1 0x y a ba b     ,点 P 是椭圆C 上异于 A 、 B 的任意一点 设点   0 0 0,P x y x a ,则 2 2 0 0 2 2 1x y a b   ,① ∵ 2 0 0 0 1 2 2 2 0 0 0 1 3 y y yk k x a x a x a        ,② ∴联立①②得   2 2 2 2 03 0b a x a   , ∴  2 2 03 aa b x  , 又∵ 2 4c  ,∴ 2c  , ∴ 2 2 4a b  ,即 2 23 4b b  , ∴ 2 2b  ,∴ 2 6a  , ∴椭圆C 的标准方程为 2 2 16 2 x y  . (2)由题意知  2,0F , ①当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 1 2S S= ,于是 1 2 0S S  , ②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 :   2 0y k x k   , 联立   2 2 2 16 2 y k x x y      ,得 2 2 2 21 3 12 12 6 0k x k x k     . 设  1 1,M x y ,  2 2,N x y ,根据韦达定理,得 2 1 2 2 12 1 3 kx x k    , 2 1 2 2 12 6 1 3 kx x k   , 于是  1 2 1 2 1 2 1 2 6 6 42S S y y k x x k       2 2 2 4 6126 41 3 1 3 kkk kk k      4 6 4 6 2 21 2 33 kk     , 当且仅当 3 3k   时等号成立, 综上, 1 2S S 的最大值为 2 2 . 【点睛】本题考查了拖延标准方程的求法,过定点的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面积的表示 方法,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综合性较强,属于难题. 21.已知函数    22ln ,f x x ax bx a b R    . (1)若曲线  y f x 在 1x  处的切线方程为 2 1y x  ,求实数 a ,b 的值; (2)若 0a  ,且   4 0f x   在区间 0,  上恒成立,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3)若 4b  ,且 0 1a  ,讨论函数  f x 的单调性. 【答案】(1) 3 6 a b      (2)  2 ,b e  .(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 先求导,再由     1 2 2 2 1 3 f a b f a b           求解.. (2)由 0a  ,   2lnf x x bx  ,   4 0f x   在区间  0,  上恒成立,转化为 2ln 4xb x  在 0,  上恒成立,令   2ln 4xg x x  ,再用导数法求解. (3)由 4b  ,   22ln 4f x x ax x   ,求导得     22 2 4 22 4 0      ax xf x ax xx x ,令    2 2 1 0 1, 0t x ax x a x      , 分 0a  , 0 1a  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1)由题意,得    2 2 0    f x ax b xx , 则     1 2 2 2 1 3 f a b f a b           ,解得 3 6 a b      . (2)当 0a  时,   2lnf x x bx  ,   4 0f x   在区间 0,  上恒成立, 即 2ln 4xb x  在 0,  上恒成立, 设   2ln 4xg x x  ,则     2 2 ln 1   xg x x , 令   0g x  ,可得 10 x e   ,  g x 单调递增; 令   0g x  ,可得 1x e  ,  g x 单调递减; 所以  max 1 2g x g ee      ,即 2b e ,故  2 ,b e  . (3)当 4b  时,   22ln 4f x x ax x   , 则     22 2 4 22 4 0      ax xf x ax xx x , 令    2 2 1 0 1, 0t x ax x a x      , 1 当 0a  时,   2 1t x x   , 所以,在 10, 2      内   0t x  ,∴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增, 在 1 ,2     内   0t x  ,∴   0f x  ,∴  f x 单调递减. 2 当 0 1a  时, 4 4 0a    , 令   0t x  ,解得 1 1 ax a   或 1 1 ax a   , 所以,在 1 10, a a       和 1 1 ,a a        内,   0t x  ,∴   0f x  , ∴  f x 单调递增; 在 1 1 1 1,a a a a         内,   0t x  ,∴   0f x  , ∴  f x 单调递减 综上,1 当 0a  时,  f x 在 10, 2      上单调递增,在 1 ,2     单调递减. 2 当 0 1a  时,∴  f x 在 1 1 ,a a        和 1 10, a a       单调递增;在 ∴ 1 1 1 1,a a a a         单调递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还考查了转 化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难题.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用 2B 铅笔将所 选题号涂黑,多涂、错涂、漏涂均不给分.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2.点 A 是曲线 1C :  22 2 4x y   上的动点,以坐标原点O 为极点, x 轴的非负半轴为极 轴建立极坐标系,以极点O 为中心,将点 A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点 B ,设点 B 的轨迹方程为 曲线 2C . (1)求曲线 1C , 2C 的极坐标方程; (2)射线  06    与曲线 1C 、 2C 分别交于 P 、Q 两点,定点  4,0M ,求 MPQ 的面 积. 【答案】(1) 4sin  , 4cos  (2)  2 3 1 【解析】 【分析】 (1)将 scos , sin    x y 代入  22 2 4x y   得曲线 1C 的极坐标方程,设  ,B   , 有 A 顺时针旋转90 ,得到点 , 2A      ,代入则曲线 1C 的极坐标方程得解。. (2)先求点 M 到射线 6   的距离,利用公式求   Q PPQ ,再由 1 2  S PQ d .求解. 【详解】(1)曲线 1C 的极坐标方程为 4sin  , 设  ,B   ,则 , 2A      , 所以 4sin 4cos2         . 所以曲线 2C 的极坐标方程为 4cos  . (2)由题意得 点 M 到射线 6   的距离为 4sin 26d   ,  4 cos sin 2 3 16 6Q PPQ             , ∴ MPQ 的面积  1 2 3 12S PQ d 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普通方程与极坐标方程的互化及应用,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 属于中档题. 23.已知函数   2 2 1f x x   ,   1g x x a x    . (1)解不等式   1f x  ; (2)若存在 1 2,x x R ,使得    1 2f x g x 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1)   ,0 1,   (2) | 3 1a a   【解析】 【分析】 (1)由   1f x  ,转化为 2 1 1x   ,再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 (2)根据存在 1 2,x x R ,使得    1 2f x g x 成立,转化为只需要    max minf x g x ,再分 别求  f x 的最大值和  g x 的最小值. 【详解】(1)由   1f x  ,得 2 2 1 1x   , 所以 2 1 1x   ,即 2 1 1x   或 2 1 1x - < - , 解得: 1x  或 0x  ,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  ,0 1,   . (2)因为存在 1 2,x x R ,使得    1 2f x g x 成立, 所以只需要    max minf x g x , 因为   2 2 1 2f x x    ,当 1 2x  时,等号成立,即  max 2f x  ,      1 1 1g x x a x x a x a          ,当 1x   时,等号成立,即  min 1g x a  . 所以 1 2a   ,解得 3 1a   . 所以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3 1a a  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函数恒成立问题,还考查了转化运算求解的 能力,属于中档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