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元素第1课时元素教案 人教版

课题3 元 素 第1课时 元 素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及成功的喜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以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 元素的概念。‎ 难点 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课件、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师:水中通电的情况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含有氧元素吗?‎ 生:前几节课做实验时用的药品高锰酸钾、过氧化氢都含氧元素。‎ 师: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很多,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什么叫元素呢?本课题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元素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后,我们该如何给元素下一个定义才比较确切呢?‎ 生: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 ‎1.定义: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师:元素指的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前面我们有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我们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 师:尽管核外电子数从数量上等于核电荷数和核内质子数,但由于核外电子数在形成物质时会发生变化,原子会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下一节大家就会学到),所以定义元素时不能用核外电子数,只能用核电荷数或核内质子数。‎ 师: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是什么意思?‎ 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指的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叫做碳12。除这种碳原子外,还有质子数为6而中子数不同的碳原子,所以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指的是核电荷数相同而核内中子数不一定相同的一类原子。‎ 师:搞清楚了“元素”的概念。我们再来看元素有哪些特点。‎ ‎2.特点 师:由定义可知,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具体说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为它是一个总称,所以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师:既然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那么在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时,‎ 5‎ 只能说该物质由几种元素组成,而不能说该物质由几个元素组成。请看下列练习。‎ 师:投影并展示下列练习。‎ 下列说法有没有错误?把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1)水是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硫中有硫和氧2个元素。‎ 生:(1)错误。改正: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两种元素组成的。‎ ‎(2)错误。改正:二氧化硫由硫和氧两种元素组成。‎ 师:地球上的物质有千千万万种,是不是元素也有千千万万种呢?‎ 生:应该不是。‎ 师:物质的种类很多,但是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并不多。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这一百多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差别很大。‎ ‎3.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师:放映教材图4-4的放大图。(分析该图并由学生说出从该图中得到的信息)‎ 生:(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其次是硅。‎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其次是铁。‎ ‎(3)氢、碳、氮等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对较少。‎ 师:通过分析可见,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师:那么,生物细胞中的元素分布情况又怎样呢?‎ 师:请学生拿出准备的食品、药品的说明,查找其组成元素。‎ 生:(1)阿莫西林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硫。‎ ‎(2)罗红霉素的组成元素为碳、氢、氮、氧。‎ 师:很多的资料表明,形形色色、千差万别的物质,均由有限的一百多种元素经过不同的方式组合而成。可见,正是这100余种元素组成了我们周围绚丽多彩的世界。‎ 师:请大家结合前面有关分子的知识与本节课有关元素的知识,共同来看下面的讨论。‎ ‎4.化学反应的实质 师:投影并展示“讨论”。‎ 师:下述化学反应中:‎ 水氢气+氧气 ‎(H2O)  (H2) (O2)‎ 硫+氧气二氧化硫 ‎(S) (O2)    (SO2)‎ 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后,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有不同意见者补充说明)‎ 生:上述两个反应,反应物跟生成物相比较,分子都发生了变化,元素没有发生变化。‎ 师:第一个反应中,反应物是水,由水分子构成;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分别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第二个反应中,反应物是硫和氧气,分别由硫原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生成物是二氧化硫,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 在第一个反应中,水中的氧和氧气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水中的氢和氢气中的氢同属于氢元素。第二个反应中,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硫中的氧同属于氧元素,硫和二氧化硫中的硫同属于硫元素。‎ 师:可见,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变化,而元素并没有发生变化。‎ 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5‎ 师:前面我们学过物质的构成可用原子表示,现在又知道元素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 用原子表示物质的构成和用元素表示物质的组成有什么区别呢?‎ 生:原子表示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而元素表示的是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原子时只能对应微观粒子,而用元素时只能对应宏观物质。请看下列表格:‎ 师:投影并展示下列表格:‎ 元素 原子 概念间的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分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使用范围及举例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如可以说,“水里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或“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二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所组成的”‎ 应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师: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在于:‎ ‎(1)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原子既讲种类又讲个数。‎ ‎(2)原子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元素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师:投影并展示下列练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正。‎ a.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气分子。‎ b.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构成的。‎ c.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生:a.错误。改正: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氧化汞中含有氧元素和汞元素。‎ b.错误。改正: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错误。改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师:描述物质的微观结构时一般用“构成”,描述物质宏观组成时一般用“组成”,对应关系如下:‎ 宏观→物质→元素→组成 微观→分子→原子→构成 课题3 元 素 第1课时 元 素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特点 结论:(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但中子数不一定不相同 ‎(2)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3.元素的种类 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4.化学反应的实质 5‎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不变 二、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前一课题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区别在于核内所含质子数不同,因此,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给元素下一个定义。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同种类的原子,然后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5‎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