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西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Word版含解析
- 1 - 西安中学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三地理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图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内河流落差可能是( ) A. 80m B. 100m C. 120m D. 140m 2. 图中 m、n、p、q 四地中( ) A. m 地位于阴坡,坡度较其他三地缓 B. n 地位于鞍部,在 m 地的西南方向 C. q 地位于山脊,地势较其他三地高 D. p 地位于山谷,处于盛行风迎风坡 【答案】1. B 2. C 【解析】 【分析】 【1 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地区等高距为 40 米,河流流经区的海拔最高处位于西侧,其海拔介于 80—120 米;图示地区河流流经区海拔最低处为河流入海口,海拔为 0 米,因此河流落差为 80—120 米(不包括 80 米和 120 米)。故选 B。 【2 题详解】 根据图中纬度变化可知,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m 地位于山地北侧,位于阴坡。m 地附近等高线比其他三地更为密集,所以坡度更陡,A 错; n、p 两地等高线发生明显弯曲, 且弯向高处,故这两地的地形为山谷,该区域位于西欧(注意 0°经线),盛行西南风,p 地西 侧存在山地,p 处于盛行风的背风坡,BD 错; q 地等高线发生明显弯曲,且弯向低处,故其 地形为山脊,q地海拔介于120m-160m,海拔较其他三地更高(m、n、p 三地海拔均介于40-80m), C 正确,故选 C。 - 2 -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地貌部位的判断。①山顶: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 渐降低。 ②盆 地、洼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加。 ③山脊:等高线的 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 ④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 ⑤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 低地部分。 ⑥陡崖:多条等高 线重叠的地方。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 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 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A. 510 米 B. 540 米 C. 570 米 D. 590 米 5. 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A. 目测山峰海拔约 915 米 B. 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 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 桥梁是欣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答案】3. B 4. B 5. C 【解析】 【3 题详解】 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要求地形坡度较小,可铺设面积大,同时要保证太阳辐射能 的强度大。图示为华北地区,综合比较甲乙丙地四地,甲位于山地的北坡,太阳辐射不足; 丙地位于河谷,空气较为湿润,太阳辐射不足,且受河流影响,无法集中大面积铺设;丁地 位于山脊,坡度大,且两侧紧邻山谷,可铺设面积小;乙地位于山地的南坡,太阳辐射能强 度大,等高线稀疏,坡度小,面积广,适宜大面积集中铺设太阳能发电设备,故 B 项正确。 【4 题详解】 读图可知,桥梁位于瀑布上游地区,瀑布的高差约为 52m,则可计算出桥梁的海拔高度约为 - 3 - 348—400m,山峰的高度为 915m,则二者的高差应当为 515—567m,则 B 项正确。 【5 题详解】 图示山峰海拔为已知数据,且海拔数据的获得需要借助一定的设备来测算,A 项错误。由等高 线的分布规律可知,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北,B 项错误。甲丁之间为开阔的河谷,无遮挡物, 可通视,C 项正确。欣赏瀑布应当位于适当的距离仰视,桥梁位于瀑布上游,欣赏不到瀑布坠 落的美景,D 项错误。 2019 年 10 月 15 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 2”号从深圳出发, 首次前往南极执行科考任务。图为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中山站( ) A. 纬度高于泰山站 B. 位于东半球 C. 位于长城站西南 D. 濒临太平 洋 7. 昆仑站到南极点的直线距离最接近( ) A. 1100 千米 B. 3300 千米 C. 6600 千米 D. 8800 千米 8. 考察船出发时( ) A. 适逢中国霜降节气 B. 中山站比昆仑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C. 巴西高原草木枯黄 D. 长城站 6 点前日出东南且昼长夜短 【答案】6. B 7. A 8. D 【解析】 【6 题详解】 中山站大约位于 69°S,而泰山站纬度约为 74°S 左右,泰山纬度高于中山站,A 错;中山站 的经度位置大约为 76°E,属于东半球,B 正确;结合经纬网判定方位可知,中山站位于长城 - 4 - 站的东南,C 错;中山站经度位置大约为 76°E,濒临印度洋,D 错。故该题正确选项为 B。 【7 题详解】 读图可知,昆仑站大致纬度为 80°S,其距南极点的距离可以根据同经线两点计算距离的方式 来估算,任意经线上 1°纬度的实际弧长为 111 千米,昆仑站和南极点纬度相差 10°,所以两者 的直线距离约为 1110 千米,A 最接近。故该题正确选项为 A。 【8 题详解】 考察船出发的时间为 2019 年 10 月 15 日,而该年霜降 10 月 24 日,A 错误;中山站纬度位置 更靠近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中山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大,B 错误;此时为南半球夏半年,巴西 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半年为湿季,草木不可能枯黄,C 错误;此时,南半球昼长夜短,日 出时间为 6 点之前,太阳东南升西南落,D 正确。故该题正确选项为 D。 【点睛】该题主要考查中山站地理位置特征及距离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相关 信息,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即可,难度一般。 北京时间 2020 年 5 月 21 日 12 时,一列动车组列车准时驶离新建的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站 (42.3°N,118.9°E),这标志着赤峰至喀左(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旗蒙古族自治县) 高速铁路全面进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启动倒计时!据悉,赤喀高铁于 6 月 30 日正式 运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赤喀高铁试运行开始时( ) A. 伦敦居民正吃午餐看电视直播 B. 全球处于 21 日的范围小于 1/2 C. 北京与莫斯科(东三区)日期相同 D. 赤峰南下的列车影子朝向西南 10. 从赤喀高铁试运行到正式运行期间( ) A.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B. 西安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 悉尼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D. 赤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答案】9. C 10. D 【解析】 【分析】 【9 题详解】 赤喀高铁开通时为 5 月 21 日 12 时,此时中时区伦敦区时为 4 点,并非吃午餐的时间,A 错; 此时 180°经线地方时为 16:00,全球处于 21 日的范围为 16/24,大于二分之一,B 错;北京与 莫斯科均位于 21 日,日期相同,C 正确;列车从赤峰南下的时间主要位于下午,太阳位于列 车偏西侧,因此南下列车的影子偏向东方,D 错。故选 C。 - 5 - 【10 题详解】 5 月 21 日至 6 月 30 日之间存在夏至日。远日点为 7 月初,地球公转因逐渐接近远日点速度将 逐渐变慢,A 错;西安昼长先变长后变短,所以日落时间将先推迟后提前,B 错;悉尼地处南 半球,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变大,C 错;赤峰昼长将先变长后变短,D 正确。故选 D。 【点睛】地球上日期的分界线有自然日界线(0 点所在的经线)和人为日界线(大致与 180° 重 合),地球上 0 点所在经线向东至 180°经线之间的区域为“新的一天”,其余地区为“旧的一天”, 180°地方时是几点,“新的一天”就占全球的二十四分之几。 为了调查东南丘陵某地地质构造状况,地质工作者钻孔获得了该地某岩层顶部的埋藏深 度数据,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地形和部分钻孔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该地地貌是( ) A. 背斜谷 B. 向斜谷 C. 背斜山 D. 向斜山 12. 能正确表示图中剖面线地形和地质构造状况的( ) A. B. C. D. - 6 - 【答案】11. B 12. C 【解析】 【分析】 【11 题详解】 图中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两侧高,为谷地地形,C、D 错误。根据海拔-地层埋深= 地层海拔可知,沿 MN 线地层海拔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向斜,A 错误,B 正确。故选 B。 【12 题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沿 MN 线为向斜谷,图 A 中地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A 错误。读图可知,钻 孔探测地层的顶部海拔应为 100 多米,而图 B 中岩层顶部的海拔高度在 400 米左右,B 错误。 沿 XY 线,地表靠近 X 一侧低,Y 一侧高,钻孔探测地层海拔 Y 一侧低,X 一侧高,地表海拔 和钻孔探测地层海拔高度正确,C 正确,D 错误。故选 C。 【点睛】注意题中地层埋深、地表海拔和地层海拔高度的数量关系。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 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牡蛎礁体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其中的水平夹层厚度 较薄,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 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7 - 13. 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 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 B. 海平面持续性下降 C. 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 D. 地壳间歇性上升 14. 礁体中任一水平夹层形成时期,该区域可能( ) A. 处于枯水期,营养物质减少 B. 处于洪水期,河流输沙量大 C. 处于寒冷期,海平面上升快 D. 处于温暖期,植被覆盖率高 15. 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 B. 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 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 D. 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答案】13. D 14. B 15. C 【解析】 【分析】 【13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如果海岸线持续 性向海洋推进,则潮间带持续性在改变,牡蛎礁不可能有长时期稳定堆积,不可能产生牡蛎 礁,而图中有多条牡蛎礁,说明海岸线不是持续性向海洋推进,A 错;材料信息表明,礁体 Ⅰ-Ⅵ由老到新,表明海岸潮间带是向海洋推进,说明海平面下降;每个牡蛎礁形成需要长时 期稳定堆积,说明每一条牡蛎礁形成时期,海平面是稳定不变的,由此推断海平面间歇性下 降,可能受地壳间歇性上升导致,B 错,D 正确;如果河流入海口泥少含量稳定,则海岸线会 持续向海洋推进,导致形成牡蛎礁的可能性小,C 错。故选 D。 - 8 - 【14 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水平夹层是因 为牡蛎个体由于环境的变迁而快速窒息死亡而形成的。枯水期水量小,流速慢,河流含沙量 小,河口清澈,有利于牡蛎生长,不利于形成水平夹层,A 错;洪水期水量大,流速快,河流 输沙量大,河口混浊,导致牡蛎个体快速窒息死亡,礁体沉积泥沙形成水平夹层,B 正确;寒 冷期,冰雪融化较少,海水遇冷收缩,海平面可能下降,不可能上升快,C 错;温暖期,植被 覆盖率高,水土保持功能强,河流泥沙含量小,河口清澈,利于牡蛎生长,不利于水平夹层 形成,D 错。故选 B。 【15 题详解】 图中显示,泥沙堆积在牡蛎礁体之上,说明这些泥沙是在牡蛎礁体停止生长之后堆积的,说 明此时牡蛎礁已经不在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海岸已经向海洋推进了,因此海水不可能把海 底淤泥搬运至此沉积,排除 A;风力不可能搬运海底淤泥,排除 B;当地河流经常泛滥,泛滥 时淹没牡蛎礁体,大量河流泥沙沉积在礁体之上形成泥沙沉积层,C 符合题意;河口地区多湿 地,泥沙湿度较大,风力很难搬运河流泥沙沉积,排除 D。故选 C。 【点睛】本题组难度大,注意加强对图文材料信息的获取与解读。结合材料信息明确牡蛎的 生长环境以及牡蛎礁的形成过程,认识到牡蛎礁的形成期间需要长时间稳定堆积这一条件; 其次,根据图示信息明确自Ⅰ-Ⅵ牡蛎礁的推进方向,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分析判断。 下图为 2019 年 2 月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此时,受不同天气系统影响( ) A. 甲地风向为东南风 B. 乙地狂风暴雪 C. 丙地有连续性降水 D. 丁地雨过 - 9 - 天晴 17. 与同纬度大陆东岸地区相比,丙地( ) A. 气温年较差大 B. 降水量年变化小 C. 四季变化明显 D. 年太阳辐 射量大 【答案】16. C 17. B 【解析】 【分析】 【16 题详解】 甲地所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北半球风向向右偏为西南风,A 错;乙地为高压中心, 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B 错;丙地位于暖锋的锋前,有连续性降水,C 正确;丁地位于冷 锋的锋前,天气将会逐渐由晴转阴雨,D 错。故选 C。 【17 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区域为欧洲西部,丙地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气候类型为 温带季风气候,相比而言,丙地冬季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气温年较差小,A 错;温带海 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量年变化小,年太阳辐射量弱,而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变 化和年际变化更大,B 正确,D 错;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变化并无温带季风气候明显,C 错。故选 B。 【点睛】本题组难度一般,对于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需 要加强理解与记忆。 十多年来,中国某建筑公司在俄罗斯完成了多个质量过硬、广受赞誉的建筑项目,成为 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亮丽名片。该公司承建的圣彼得堡涅瓦商业中心建有深达 15.5 米的四层 地下室,但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2015 年 9 月,该公司正式接 手修复位于莫斯科(55°45′N,37°37′E)的某工程,公司采用独创的施工方法克服了建筑企 业冬季停工的困难,缩短了 5 个多月工期,创造了俄罗斯古建筑修复最快速度的纪录。下图 示意圣彼得堡市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0 - 18. 圣彼得堡市难以建筑地下室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下岩层坚硬 B. 海水倒灌严重 C. 地下冻土频繁冻融 D. 沼泽地质特征显著 19. 该公司为了能够在冬季继续施工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搭建封闭暖棚 B. 及时清理积雪 C. 增加灯光照明 D. 提供保暖衣物 【答案】18. D 19. A 【解析】 考查区域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18 题详解】 材料中信息显示,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该市的建筑很少建有地下室。如果因为地下岩层坚硬 而不能建造的话,以目前的技术,完全可以用机械开凿岩石,建造地下室。在建筑上,不怕 遇到硬石头,就怕遇到软的东西,好多机械派不上用场,A 错误;一座城市那么大,是个面状 的区域,除了距海特别近的地方可能由于海水倒灌以外,多数地方应该不会受到大的影响,B 错误;由图可知,圣彼得堡市纬度比较高,冻土广布,由于纬度高,频繁冻融的可能性不大, 更多的是永久冻土,C 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沼泽面积广大,在 18 世纪初,这里还 是一片沼泽。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水,但是沼泽地质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深入流塑性黏土 地下施工,有很大的风险。就是挖坑以后,周围的土就像流沙一样汇集过来,所以不太好建 造地下室的原因是沼泽地质特征显著。故选 D。 【19 题详解】 俄罗斯冬季寒冷且漫长,严寒让混凝土硬化无法达到预期标准,很多建筑企业不得不在冬季 停工。在修复中共六大会址时,中国建筑搭建起一个全封闭的绿色暖棚,用内箱式柴 油加热 管加热,为建筑“穿”上“保暖外衣”。当室外温度在零下 30℃时,暖棚内温度始终保持在 - 11 - 16℃。这项中国独创的冬季施工方法在莫斯科又成了“第一”,不仅保证了室内砌筑、抹灰、 古建补砖的施工质量,又缩短了 5 个多月工期,A 正确;冬季之所以停工,不是因为积雪太厚, 也不是由于昼短看不清楚,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同样,也不是工人由于太冷无法操作的原因, BCD 错误。故选 A。 某跨国纸业集团计划在图示地区投资办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有关图中地区地理特点的描述,可信的是( ) A. 热带气旋活动频繁,多大风天气 B.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森林覆盖率高 C. M 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多晴朗天气 D. 旅游资源丰富,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 一 21. 该造纸集团在此地区进行生产基地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科技发达 B. 水资源丰富 C. 气候条件优越 D. 低廉的劳 动力 【答案】20. D 21. D 【解析】 【分析】 【20 题详解】 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气旋活动少,A 错;地形 以山地为主,沿海地区分布有冲积平原,森林覆盖率高,B 错;M 地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 大,但由于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C 错; 该区域拥有独特的热带海岛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同时,多数国家经济结构单一,D 正确,故 选 D。 【21 题详解】 该区域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低廉,科技落后,低廉的劳动力是该造纸集团在此地 区进行生产基地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D 正确,A 错;水资源一般用多年平均径流量来衡量, - 12 - 该区域多为岛屿,岛屿上虽然降水量大,但流域面积较小,径流量较小,水资源没有优势, 且不是主要考虑因素,B 错;同理,气候条件也不是造纸业选址的主要考虑因素,C 错。故选 D。 【点睛】工业的区位因素:燃料(动力)、原料、水源、土地(地租)、市场、交通、劳动力、 资金、政策、科技、环保考虑、投资者心理等。 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邻近阿拉斯加渔场。该群岛由 1100 个大小岛屿 组成,是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而成。该群岛年降水量超过 2000 毫米,且 全年分配均匀,岛上有陡峭的海岸和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 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以及大量的野生动物)。下图是 亚历山大群岛位置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2. 亚历山大群岛海岸陡峭的主要原因是( ) ①断层发育形成岛屿 ②长期受海浪侵蚀 ③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④山顶出露海面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亚历山大群岛分布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主要是由于( ) A. 全年气候温和,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 B. 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C. 地处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 D. 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充足 24. 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成为亚历山大群岛支柱产业的是( ) A. 仪表制造 B. 水产品加工 C. 服装加工 D. 海滨浴场旅游 - 13 - 【答案】22. C 23. A 24.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自然地理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和材 料分析。 【22 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亚历山大群岛是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所成,④对。长期处于 海洋之中受海浪侵蚀海岸陡峭,②对;不是断层发育形成岛屿,①错误;处于海洋之中,风 力侵蚀作用不明显,③错误,选择 C。 【23 题详解】 亚历山大群岛处于 40°-60°大陆西岸,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全年气候温和,分布 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A 对;沿岸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但影响相对较小,B 错误;地处中 纬度地区,温度适宜,这不是主要原因,C 错误;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充足,但对降水 影响小,D 错误。故选 A。 【24 题详解】 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邻近阿拉斯加渔场,适宜发展水产品加工,B 对;岛 屿中制造技术不高,不利于仪表制造,A 错误;劳动力少,不适宜发展服装加工,C 错误;属 于基岩海岸,不利于发展海滨浴场旅游,D 错误。 2019 年 11 月,王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前往我国某地区进行考察。考察前,学生们了解到该 地年均温为 16~18°C,年均降水量为 1000~1300 毫米,但冬干旱、春旱、夏涝、秋绵雨,降 水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 6-10 月,考察过程中,学生们发现,该地区有一些 奇特的平顶房,房顶几乎都积满了水。通过采访当地人,师生了解到这些平顶房的屋顶上常 年积着满满的“一池水”",房顶四周砌有约 30 厘米高的矮墙,房顶和矮墙都做了精细的防 水处理。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5. 该研学小组发现的这种平顶房最可能位于( ) A. 川渝山区 B. 华北平原 C. 浙闽丘陵 D. 关中平原 26. 推测该民居屋顶 11 月份积满“一池水”的主要目的最可能是( ) A. 平项屋内保温保暖 B. 延长屋顶使用寿命 C. 增加室外空气湿度 D. 存蓄雨水浇灌农田 【答案】25. A 26. B - 14 - 【解析】 【25 题详解】 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位于半湿润地区,年均降水量小于 800 毫米,由题干提示“年均降水量为 1000~1300 毫米”,可以排除华北平原和关中平原。浙闽丘陵距海较近,降水季节变化小,雨 季开始较早,故春旱不明显,而题干提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 6-10 月”,故可以推测该地为距海较远的川渝山区,而非浙闽丘陵。故选 A。 【26 题详解】 11 月份川渝山区气候较温暖,此时屋内不需要保温保暖,A 错。11 月份为秋季,秋季多绵绵 细雨,空气湿度大,不需要增加室外空气湿度,C 错。屋顶的“一池水”的水量有限,不能起 到浇灌农田的作用,D 错。屋顶 11 月份积满“一池水”可以防止冬春干旱季节,强烈的昼夜 温度变化导致屋顶开裂,保护屋顶,从而延长屋顶使用寿命,B 对。故选 B。 【点睛】不同的地域自然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作为人与自然中介的建筑,这些建筑像植物一 样,落地生根,合天时,合地利,适宜于地区自然环境的要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因此很 多地方的建筑能够很好地反应当地的自然特征。 地表水分盈余量是降水量和实际蒸发量的差值,数值越大,地表越湿润。下图为我国某 地区生长季(5-9 月)多年平均地表水分盈余量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图中甲、乙两处生长季地表干湿状况存在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降水量差异 B. 平均海拔差异 C. 冻土分布差异 D. 地形分布差异 28. 与华北地区相比,春季该地区地表水分盈余量较大,主要原因是春季该地区( ) A. 降水量大 B. 用水量少 C. 积雪融水量大 D. 节水技术先进 - 15 - 29. 21 世纪以来,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呈现变干趋势,使得图中地表水分盈余量 300 mm 等值线 ( ) A. 向东移动 B. 向西移动 C. 向西南移动 D. 向西北移动 【答案】27. A 28. C 29. A 【解析】 【27 题详解】 由图可知,甲位于东北地区东南部,距离海洋近,夏季降水丰富;乙位于东北地区西北部, 距海较远,且位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夏季降水少。故降水量是生长季两地地表湿度存在差 异的主导因素,故 A 正确。海拔高低、冻土和地形差异不是主要原因,BCD 错误。故选 A。 【28 题详解】 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北地区。与华北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温度低,冬季积雪 量大,春季随气温上升积雪融化,对地表水体补给量大,地表水分盈余量大,而华北地区春 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旺盛,地表水分盈余量小。C 正确。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降水都集中 在夏季,A 错误。东北和华北地区春季农业生产用水量均较多,B 错误。节水技术主要与农业 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有关,对春季地表水分盈余量影响较小,D 错误。故选 C。 【29 题详解】 该地水分盈余量自东向西减少,当该地区生长季地表变干后,地表水分盈余量将整体减少, 地表水分盈余量 300 mm 等值线将向数值大的方向移动,即向东(或东南)移动。A 正确。故选 A。 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称为凌汛。下图为我国东北平原某河流甲、 乙两处水文站 2019 年记录的即时流量数据(时间点为北京时间 13 点)。该河流春秋两季有凌 汛现象,且仅出现在甲乙之间河段,该河段长约 200 千米。该河段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 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16 - 30. 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 ) A. 纬度低,海拔高 B. 纬度高,海拔低 C. 纬度高,海拔高 D. 纬度低, 海拔低 31. 4 月下旬,乙水文站流量变小,其原因是周边地区( ) A. 气温上升 B. 气温下降 C. 积雪厚度变小 D. 积雪面积 变小 32. 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 A. 3 月 16 日 B. 4 月 1 日 C. 4 月 16 日 D. 5 月 1 日 【答案】30. A 31. D 32. B 【解析】 【分析】 【30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结冰期流量来自冰下水流,河面冰层及周边积雪融化造成流量增大”,图中显示, 乙站流量 3 月 16 日以后流量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河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 说明气温明显开始上升,而甲站流量在 4 月 1 日以后流量才开始增加,说明甲站周边冰雪融 化较晚,则纬度较高,位于乙站下游,因此与甲相比,乙水文站所在河段纬度低,海拔高,A 正确,D 错误;有结冰期的河流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才可能出现凌汛,材料信息表 明,甲、乙之间河段在春秋两季出现凌汛期,说明位于下游的甲地点纬度高、海拔低。故 B、 C 错误。故选 A。 【31 题详解】 - 17 - 由图可知,乙站流量 3 月 16 日以后明显增加,说明乙水文站之上地区气温明显开始上升,河 面冰层和周边积雪融化量增大,4 月下旬,乙水文站周边地区的积雪面积快要融化完了,积雪 面积变小,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使得乙水文站流量变小,D 正确;气温上升, 积雪厚度变 小,虽然可以使乙水文站流量变小,但不是主要原因,A、C 错误;气温下降,可以使乙水文 站流量变小,但 4 月下旬,气温是逐渐上升的,B 错误。故选 D。 【32 题详解】 由材料信息可知,凌汛是指河流中冰块阻塞水流造成水位上涨的现象,甲、乙之间的水位上 涨,则甲、乙之间发生凌汛时,流进河段的水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甲 位于下游,乙位于上游,甲的流量代表该河段流出流量,乙的流量大致代表该河段流进流量。 图中显示,3 月 16 日、4 月 16 日、5 月 1 日,甲的流量大于乙的流量,水位会下降,不会出 现凌汛。故 A、C、D 项错误。图中显示 4 月 1 日,甲的流量小于乙的流量,即流进河段的水 量大于流出的水量,水位会上升,则可能出现凌汛,因此甲、乙之间发生凌汛的日期是 4 月 1 日,B 正确。故选 B。 【点睛】本题以东北平原的凌汛为背景,考查了关于凌汛的相关知识。凌汛是冰凌对水流产 生阻力而引起的江河水位明显上涨的水文现象,在冬季的封河期和春季的开河期都有可能发 生凌汛。有冰期的河流且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一般容易形成凌汛,凌汛的强度 与河道纬度位置、河道形态和流量大小有着密切关系。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 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 水量 70-150mm,年蒸发量 2000mm 以上,冬季一般有 20-30cm 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 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3.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 - 18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4. 沙丘 1-2 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 A. 坡顶>坡中>坡脚 B. 坡顶>坡脚>坡中 C. 坡中>坡脚>坡顶 D. 坡脚>坡中>坡顶 35.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 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 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 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 【答案】33. A 34. D 35. B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 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 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 【33 题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 20-30cm 深的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 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 正确,D 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气温高,蒸发量大, 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 错误。 【34 题详解】 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 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 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 正确其余选项错误。 【35 题详解】 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 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 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 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 C 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 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 错。 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 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 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 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 续融化甚至融穿。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 19 - 36. 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 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 B. 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 C. 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 D. 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 37. 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 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 B. 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 C. 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D. 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 【答案】36. C 37. D 【解析】 【36 题详解】 当冻土温度上升时,冻土融化,会导致上限下移,下限上移,冻土减少,A、B 项错误。越靠 近热喀斯特湖,热量越丰富,冰土融化越多,上限越深,C 正确。越远离热喀斯特湖,冻土融 化越少,下限越深,D 错误。故选 C。 【37 题详解】 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并不会向地表水 转换,A、B 错误。随着湖水和地下水向下渗流,湖水面积减少,沼泽和湿地面积减少,C 错 误。冻土融穿后,湖水和地下水会向下渗流,从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草甸、沼泽地区地 下水源不足,植被枯死,草甸、沼泽退化,荒漠化将加剧,D 正确。故选 D。 【点睛】冻土层透水能力差,为隔水层。 蒸发是指水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 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量。气象台站利用持续盛有液态水的蒸发皿观测到的蒸发 量是蒸发能力,并不是下垫面的实际蒸发量。下图示意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空 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 20 - 38. 根据区域的自然环境推测,四个地形区中蒸发能力均值最高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天山山地 C. 阿尔泰山地 D. 准噶尔盆地 39. 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 A. 太阳辐射强弱 B. 气温高低 C. 降水多少 D. 风速大小 40. 我国下列四个湖泊,冬季湖面单位面积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 台湾日月潭 B. 江西鄱阳湖 C. 云南滇池 D. 新疆博斯腾湖 【答案】38. A 39. C 40. 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38 题详解】 由题意可知,蒸发能力是指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充分供水时某一固定下垫面的最大可能蒸发 量。四个地形区中,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气温最高,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故蒸 发能力均值最高,A 正确。 【39 题详解】 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西北最多,往南往东递减最少,塔里木盆地纬度最低,太阳 辐射最强,气温高,AB 错误。西北部受到西风的影响,降水多,与实际蒸发总量格局基本一 致,故可以判断我国西北干旱区年实际蒸发总量的分布格局主要取决于降水多少,C 正确。风 力无法判断。 - 21 - 【40 题详解】 湖泊水源充足,故实际蒸发量就是蒸发能力,蒸发能力主要受气温影响,新疆博斯腾湖纬度 最高,冬季寒冷,气温最低,实际蒸发量最小,D 正确。 【点睛】蒸发量和降水量总体来说应该是平衡的,蒸发量是指自由水面蒸发量,是由蒸发皿测出 来的;而降水量则是实际降水量,因此蒸发量要比降水量大,蒸发量与风力,气温和太阳辐射关系 比较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41.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 2 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 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 5~1 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 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 1984 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 350 米长的丁 坝。下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 (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3)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澙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1)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 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而形成。 (2)夏季。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 - 22 - 快,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澙湖。 (3)面积变小;修建丁坝后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有利于 澙湖的淤积,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断的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澙湖平原进一步 发育扩大,澙湖面积逐渐缩小,并逐渐走向消亡。 【解析】 【分析】 题目通过山东省乳山市海岸地貌的特征及治理措施,考查区域特征的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的 评价能力。 【详解】(1)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古海蚀崖的形成过程,主要从其位置、时期和外力作用分 析。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石 质海岸受到海浪侵蚀;夏季东南风势力强,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 退而形成。 (2)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澙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主要从当地气候分析河流 径流的季节变化。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面侵蚀较强烈, 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径流含沙量大,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澙湖,所以夏季 泥沙输入量较大。 (3)说明修建丁坝后对澙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主要从丁坝建设对海岸地带的水 沙影响分析。由图可知,修建丁坝后延长了西部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 流速,退潮流速降低,潟湖泥沙下泄减少,加剧澙湖的淤积速度。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 断的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随着澙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澙湖面积逐渐缩小并 走向消亡。 【点睛】 42.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脉南部,上游冰川广布。监测流域内降水量整体增加,冰川总面积减少, 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 海。下面甲图为黑河流域图,乙图为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化。 - 23 - (1)指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并简要分析黑河流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2)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归纳 20 世纪 60 年代至 2010 年黑河流域不同海拔区域冰川面积的变化规律。分析黑河 流域冰川条数与面积的变化对河西走廊绿洲带来的影响。 【答案】(1)补给类型: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 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变化规律:从上游到下游流量先变大后变小(上游到中游流量变大,中游到 下游流量变小);夏季流量大(季节变化大)。 (2)气候更加干旱,温差加大,风沙天气增多,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物理风化加剧,风力 侵蚀加入;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造成植被大面积死亡;土地盐碱 化、土地荒漠化加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 24 - (3)变化规律:以海拔 4500 米为界,高于海拔 4500 米的区域冰川条数增加,低于海拔 4500 米 的区域冰川条数减少。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先是冰川融化量增加,补给绿洲大量水资源, 利于绿洲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但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冰川条数减少,面积 缩小,提供给绿洲的水资源渐少,最终绿洲会因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而变为沙漠,威胁人们 的生产、生活与生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黑河流域图和黑河流域冰川条数不同海拔区间变化为背景,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 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详解】(1)从纬度位置看该地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 祁连山冰川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川融水少,以山麓 地下水补给为主。上游冰川融水是黑河的主要补给来源,中下游地区由于农业灌溉、蒸发及下 渗等,河流流量变小;夏季温度高,融水量大且有降水补充。 (2)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湖面变小,蒸发量减小,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 度升高,水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3)依据图示信息以 4500 米为界,高于海拔 4500 米的区域冰川条数增加,低于海拔 4500 米 的区域冰川条数减少。 其影响可分两个阶段进行分析,即前期径流量增多的影响和后期径流 量减少的影响。干旱地区水资源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前期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量增加, 补给绿洲大量水资源,利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后期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冰川融化后, 冰川面积缩小,绿洲水资源补给渐少,最终绿洲会因水资源的短缺甚至枯竭而变为沙漠,威胁 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生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