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解析版
南昌二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第一次月考 高二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 1.研究发现,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种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在正常的细胞中,smac存在于线粒体中。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smac从线粒体释放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 细胞癌变与smac从线粒体大量释放有关 C. smac与IAPs反应使细胞凋亡可能与基因无关 D. 细胞凋亡时,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 线粒体促凋亡蛋白Smac是细胞中一个促进细胞凋亡的关键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其运输方式是胞吐或胞吞。当线粒体收到释放这种蛋白质的信号时,就会将它释放到线粒体外,然后Smac与凋亡抑制蛋白(IAPs)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癌细胞具有不死性,可能与IAPs过度表达有关。 【详解】smac是一种线粒体促凋亡蛋白,从线粒体释放的方式是胞吐,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A错误;线粒体大量释放smac会造成细胞凋亡,而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因此细胞癌变与smac从线粒体大量释放无关,B错误;smac与IAPs反应使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也受环境因素的影响,C错误;细胞凋亡时,与凋亡有关的基因活动加强,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 【点睛】分析本题关键在于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对选项涉及的问题进行判断。同时要注意细胞凋亡与基因活动有关,属于正常的生理过程,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 2.关于细胞癌变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球形,但这种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后就变为扁平梭形 B. 由于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等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C.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D. 原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裂,而变成了不受有机物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称为癌细胞。癌细胞的特征:适宜条件下可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变化,如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癌细胞产生的机制:细胞内原痛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一般是5-6个基因突变 累积的结果)。 【详解】体外培养的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但这种细胞转变成癌细胞后就变为球形,A错误;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易于分散转移,B错误;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C正确;抑癌基因对于正常细胞来说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正常生长和分裂的进程,D错误。 【点睛】熟悉癌变细胞的特征、发生机制是判断本题各选项的关键。 3.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相同的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基本相同,但癌细胞从细胞外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癌细胞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被分解为丙酮酸 B. 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C. 细胞癌变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 D. 癌细胞中增强的过程可能有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癌细胞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①表示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其中A最可能是细胞膜上运输葡萄糖的载体;②表示葡萄糖代谢形成中间产物五碳糖;③表示癌细胞无氧呼吸(第二阶段);④表示癌细胞的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 【详解】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错误;由图可知,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细胞癌变的机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的结果,不是抑癌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C错误;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差异,故④过程未明显增强;癌细胞的代谢比较旺盛,需要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合成材料,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内①②③会加强,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选项D,主要是不能从癌细胞整体代谢强度增强,需要大量的大分子物质合成材料的角度分析,从而导致漏选某个代谢过程,或者忽视ATP产生量并没有明显增多而多选代谢过程④。 4.如图所示为细胞甲、乙、丙、丁的部分生命历程(①、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生命历程①,细胞内核DNA加倍与染色体加倍同步进行 B. 细胞生命历程②,不同功能的细胞内基因表达情况有差异 C. 细胞甲、乙、丙和丁都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且这种能力无差别 D. 图中三种血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所含蛋白质的种类完全不同 【答案】B 【解析】 细胞生命历程①表示细胞增殖,细胞内核DNA加倍发生在间期,染色体加倍发生在分裂期的后期,A错误;细胞生命历程②表示细胞分化,不同功能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而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不同功能的细胞内基因表达情况有差异,B正确;细胞甲、乙、丙和丁都具有增殖和分化能力,但从甲→乙→丙或丁,细胞分化程度逐渐增大,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能力降低,C 错误;图中三种血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但所含蛋白质的种类不完全相同,既有相同的蛋白质,也有不同的蛋白质,D错误。 5.分别检测β—珠蛋白基因、卵清蛋白基因和丙酮酸激酶(与细胞呼吸相关的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见表(注“十”表示阳性,“一”表示阴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β—珠蛋白基因 卵清蛋白基因 丙酮酸激酶基因 成红细胞 十 一 十 输卵管细胞 一 十 十 胰岛细胞 一 一 十 A. 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 B. 输卵管细胞中存在卵清蛋白基因,缺少β—珠蛋白基因 C. 丙酮酸激酶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维持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 D. 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答案】B 【解析】 依题意和表中信息可知:在成红细胞中,β—珠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卵清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A正确;输卵管细胞中的卵清蛋白基因处于活动状态,β—珠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B错误;丙酮酸激酶基因在表中所示的三类细胞中均处于活动状态,说明其表达产物对维持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很重要,C正确;综上分析,上述不同类型细胞的生理功能差异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正确。 【点睛】“+”表示阳性,表明该基因能表达,处于活动状态;“一”表示阴性,表明基因未表达,处于关闭状态。表中的β—珠蛋白基因和卵清蛋白基因在不同类型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其表达产物赋予不同细胞特异的生理功能;丙酮酸激酶基因在不同类型细胞中均能表达,其表达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 D.可以推测AFP能对细胞的分化起促进作用 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可无限增殖;③生物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知识: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细胞分化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中,而是在一生都进行着,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如: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不同血细胞的细胞分化过程,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为止。 2、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3、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是一种自然现象。细胞凋亡的意义: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细胞凋亡肩负着维持各种组织器官固有体积和形态功能的作用,还会使机体内异常细胞得到及时清除,去除潜在隐患。 4、癌细胞的特征有:无限增殖,改变形态结构,易分散和转移,常有“多极分裂”现象,对不良的环境一般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等。癌变的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是致癌因子,包括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对生物体是有利的,①错误;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②正确;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③错误;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④错误;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⑤正确; ⑥细胞癌变的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⑥正确; ⑦细胞坏死:在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阻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故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⑦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要求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对比区分相关生理和病理变化以及细胞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等同于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个体衰老和细胞衰老并不是同步的,细胞的衰老在个体的一生中随时可以发生。 7.关于细胞衰老的原因,错误的是( ) A. 端粒DNA序列在每次细胞分裂后会缩短一截,随着分裂次数增多.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结果使细胞活动渐趋异常 B. 自由基会攻击DNA,可能引起基因突变 C. 当自由基攻击细胞膜上的糖类时,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 D. 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 【答案】C 【解析】 【分析】 目前普遍认为导致细胞衰老的有两种学说,一是端粒学说:细胞在每次分裂过程中都会由于端粒DNA序列会缩短一截,因此随着分裂次数增多,端粒内侧的正常基因的DNA序列就会受到损伤,最终造成细胞衰老而走向死亡;二是自由基学说:生物体的衰老过程是机体的组织细胞不断产生的自由基积累结果,自由基可以引起DNA损伤从而导致基因突变,诱发肿瘤形成。自由基是正常代谢的中间产物,其反应能力很强,可使细胞中的多种物质发生氧化,损害生物膜。还能够使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交联,影响其正常功能。 【详解】根据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的内容可知,A选项描述的是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A正确; B选项描述的是导致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的内容之一,B正确;当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上的磷脂分子时,引发雪崩式的反应,对生物膜损伤比较大,C错误; 根据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自由基会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活性下降,致使细胞衰老,D正确。 【点睛】熟悉细胞衰老的端粒学说和自由基学说的内容是判断本题的关键。 8.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其数目加倍 B. 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前期倍增,成为两组 C. 蛙的红细胞分裂观察不到染色体,但同样有DNA的复制 D. 植物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加倍,A错误;动物细胞的中心粒在间期进行复制,B错误;蛙的红细胞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有DNA的复制,C正确;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细胞周期中处于间期的细胞多,其间期时间占细胞周期的90%--95%,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的变化规律。 9.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 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 B. 染色体数加倍和姐妹染色单体形成 C. 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D. 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增殖,考查对有丝分裂过程中变化特点的理解和识记。解答此题,可在熟记有丝分裂各期变化特点的基础上判断各选项正确与否。 【详解】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后期,细胞质分裂发生在末期,A项不符合题意;染色体数加倍发生在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发生在间期,B项不符合题意;细胞板的出现发生在末期,纺锤体的出现发生在前期,C项不符合题意;染色体复制和中心粒倍增均发生在间期,D项符合题意。 【点睛】巧记有丝分裂各期特点: 间期:生长复制合成蛋; 前期:膜仁消失两体现; 中期:着丝点排在赤道板; 后期:单体分开向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一重建(重建指植物细胞重建细胞壁)。 10.如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 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C. 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D. 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答案】C 【解析】 图甲中AB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1增加至2,其形成的原因是发生了DNA 的复制,A正确;图甲中CD段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由2降至1,说明发生了着丝点分裂,因此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B正确;图甲中BC段存在染色单体,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图乙中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因此共有8个DNA分子,D正确。 【点睛】图甲中:AB段形成的原因DNA的复制,处于细胞分裂间期;BC段含有染色单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11.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对此进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 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 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 D. ②→③表示染色单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 【答案】C 【解析】 【详解】A、①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该时期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均已经完成,A错误;B、③表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此时核膜、核仁重建,但不会出现细胞板,B错误;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不变,C正确;D、②和③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②→③表示细胞分裂成两个,染色体和核 DNA 分子数目也随之减半,但该过程中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故选:C. 12.下列有关“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切取洋葱根尖的成熟区作为实验材料 B. 解离的主要目的是将组织细胞杀死并固定细胞 C.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都具有核膜 D.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本题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切取洋葱根尖的分生区作为实验材料,A错误;解离的主要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B错误;因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而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有细胞核,所以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都具有核膜,C正确;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切入点是:围绕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流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判断。 13.假说一演绎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观察F2发现F2中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表现型比例为3:1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 : 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答案】C 【解析】 【分析】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分离定律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观察F2发现F2中出现了两种表现型,且表现型比例为3:1,属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的过程,A错误;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假说内容之一,B错误;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 : 1,属于“演绎”过程,C正确;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属于假说内容之一,D错误。 【点睛】解决此类问题要熟练记忆并再现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14.孟德尔所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下列哪项条件不是得出此结果所必需的 A. 产生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B. F1产生不同基因型的配子数量相等,且雌雄配子数量相等 C. F2中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均能存活,没有致死现象 D. 受精时,F1产生的不同基因型的雌雄配子能够随机结合 【答案】B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只能适用于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体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其前提条件有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发育良好且能随机结合、F2的所有个体存活率相同、供试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足够多。 【详解】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项不符合题意。F1的雌雄配子的种类相同,但F1产生的雄配子多于雌配子,故F1的雌雄配子的种类相同,数量相等,不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B项符合题意。F2的所有个体均能存活,没有致死现象,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C项不符合题意。F1不同类型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是得出此结论所必需的,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杂合体)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注意掌握以下两点:(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分配到配子中去。 15. 将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豌豆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比为3:2:1,则这批种子中,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 A. 1/3 B. 1/2 C. 2/3 D. 3/4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自然状态下豌豆自花传粉,假设基因型为Aa的豌豆所占比例为X,则AA所占比例为1—X,则基因型为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1/4X、Aa2/4X、aa1/4X,基因型为AA的豌豆子代中基因型及比例为AA(1—X),已知子代中AA、Aa、aa的数量比为3:2:1,即aa=1/6=1/4X,算出X=2/3。故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16.人类常染色体上的β-珠蛋白基因(A+ )既能发生显性突变(A)又能发生隐性突变(a),两种突变均可导致地中海贫血。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这对夫妻的基因型可能为( ) A. Aa和AA+ B. AA和Aa C. aa和aa D. AA和AA+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提供信息分析,已知β-珠蛋白基因(A+)在常染色体上,有显性突变(A)和隐性突变(a),A和a基因都可以导致人类患地中海贫血,则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型可能是aa、AA、Aa或A+A。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基因型可能为aa、AA、Aa或A+A。一对皆患地中海贫血的夫妻生下了一个表现正常(A+_)的孩子,若孩子基因型A+A+,则父母基因型AA+×AA+;若孩子基因型A+a,则父母基因型AA+×aa或AA+×Aa,共三种可能,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判断A+发生的两种突变产生的基因与A+之间的显隐性关系,进而判断地中海贫血患者可能的基因型,并根据亲子代之间的表现型判断这对夫妇可能的基因型。 17.杂合子性状与显性纯合亲本相同,其中隐性基因完全不表现称为完全显性。在种群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如猫的色素淡化基因有Cb(奶白色)、CS(纯白色)、c(白化)三种基因。其中,Cb、CS对c均呈完全显性。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则Cb和CS的显隐性关系不可能是 A. Cb对CS完全显性 B. 镶嵌显性(指双亲的性状在F1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 C. Cb对CS不完全显性 D. CS对Cb不完全显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从题干信息来看,考查的是复等位基因的相关知识,其基础知识来源还是等位基因所遵循的分离定律,以此思路来解题。 【详解】A. 如果Cb对CS完全显性,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 只能出现三种不同颜色的猫,而不是四种,即CbCS(奶白色)、Cbc(奶白色)、CSc(纯白色)和cc(白化);故A错误; B. Cb 和CS的显隐性关系是镶嵌显性,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会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即CbCS(奶白纯白随机分布)、Cbc(奶白色)、CSc(纯白色)和cc(白化);故B正确; C.如果Cb对CS不完全显性,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会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即CbCS(奶白纯白的中间色)、Cbc(奶白色)、CSc(纯白色)和cc(白化);故C正确; D. 如果CS对Cb不完全显性,基因型分别为Cbc和CSc的两只猫交配,F1会出现四种不同颜色的猫,即CbCS(奶白纯白的中间色)、Cbc(奶白色)、CSc(纯白色)和cc(白化);故D正确。 【点睛】此种推断类型实验题,可以将选项结论当做已知条件来使用,反推实验现象,是否与题干相符。 18.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等位基因的数目在两个以上,就称为复等位基因。例如,人类 ABO 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基因IA和IB对基因i是完全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类 ABO 血型系统有6种基因型 B. 一个正常人体内一般不会同时含有三种复等位基因 C. 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 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种可能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人类 ABO 血型系统有A型、B型、AB型、O型,由IA、IB、i三个复等位基因决定,基因IA和IB对基因i是完全显性,IA和IB是共显性”分析,A型血的基因型有两种:IAIA、IAi;B型血的基因型有两种:IBIB、IBi;AB型血的基因型有1种:IBIB、IBi;O型血的基因型有1种:ii;三个复等位基因在个体中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人类 ABO 血型系统有6种基因型,即IAIA、IAi、IBIB、IBi、IBIB、IBi、ii,A正确;一个正常人体内细胞中一般不会同时含有三条同源染色体,所以一般不会存在三种复等位基因,B正确;由于IA、IB 、i三个复等位基因只能有其中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他们的遗传只能是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不可能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根据A型血男性和B型血女性的基因型类型,若他们的基因型分别为IAi、IBi,他们婚配生下的孩子,其血型最多有4种可能,即IAi、IBi、IA、IB、ii,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在于明确三种复等位基因是怎样构成各种血型的基因型以及它们遵循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19.豌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且比例为1:2 B.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其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或浅绿色,且比例为1:1 C.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D.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逐渐被淘汰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大豆植株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因素。Aa自交后代有AA、Aa和aa,但aa黄色植株会在幼苗阶段死亡。 详解: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AA:Aa:aa=1:2:1,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l,但由于aa的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且比例为1:2,A正确;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则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B正确;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1/2n,纯合子AA或aa的概率均为1/2(1-1/2n),由于黄色个体(aa)在幼苗阶段死亡,因此杂合子的概率为1/2n ÷[1/2n+1/2(1-1/2n)]=2/(2n+1),C错误;由于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aa个体逐渐被淘汰,D正确。 点睛:本题以基因型为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为背景,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20.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从下图松紧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作相关记录,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松紧袋中,重复100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从①②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 从③④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Dd)自交产生F2 C. 从①②③④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BbDd)自交产生F2 D. 从①③或②④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统计结果中BD组合的概率约为1/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模拟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容器、小球和小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掌握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原理,注意实验过程中相关操作的细节。①②两袋中的小球是一对等位基因,③④两袋中的小球是另一对等位基因。 【详解】①②中小球模拟的是等位基因,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可模拟基因分离定律, A错误。③④中小球模拟等位基因,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F1 (Dd)自交产生F2,体现分离定律, B正确。 ①②③④中小球模拟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 BbDd)自交产生F2,体现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从①③或②④中各随机抓取一一个小球并组合,模拟基因自由组合,BD组合模拟一种基因型的配子,其概率约为25%,D正确,故选A。 【点睛】搞清模拟的是一对基因还是两对基因是关键,一对按基因分离定律解答,两对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答。 21.山茶花有红色花和白色花,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A、a与B、b控制,每一对基因中至少有一个显性基因(A_B_)时,表现为红色花,其他的基因组合均表现为白色花。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亲本组合 F1植株性状及比例 F1自交得F2植株的性状及比例 红色花 白色花 红色花 白色花 ①白色花×白色花 89 0 273 212 ②红色花×白色花 86 0 241 80 A. 基因控制的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亲本组合①的F2红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3/4 C. 亲本组合②的F1中一株红色花植株进行测交,后代中白色花植株占1/4 D. 若让亲本组合②中的F2红色花植株自交,则F3中红色花:白色花=5:1 【答案】D 【解析】 在亲本组合①的F2中,红色花∶白色花≈9∶7,说明基因控制花瓣颜色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进而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F2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所以F2红色花植株中杂合子所占比值为8/9,A、B项错误;在亲本组合②的F2中,红色花∶白色花≈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中一株红色花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进行测交,后代中白色花植株占1/2,C项错误;亲本组合②中的F2红色花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1/3AABB或1/3AABB自交后代为1/3红色花,2/3AaBB或2/3AABb自交后代为2/3×3/4红色花、2/3×1/4白色花,所以F3中红色花∶白色花=(1/3+2/3×3/4)∶2/3×1/4=5∶1,D项正确。 【点睛】表中的F1只有一种表现型,说明双亲均为纯合子。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表中F2的相对性状的数量关系,发现第①组F2中的红色花∶白色花≈9∶7,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花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结合题意、各选项的问题情境和表中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22.某种名贵植株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后代全是紫花植株,该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控制该花色性状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紫花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4/9 C. 子代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紫花植株 D. 子代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白花植株比例为1/9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假设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是A、a和B、 b, 已知子代紫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紫花植株、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且其比例为9:3:4 ,是9:3:3:1 的变型,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子代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 ,若红花的基因型为A bb ,则白花的基因型为aa 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bb、aaBB。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控制该花色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A正确;紫花的基因型为A_ B_ ,其中杂合子占8/9,B错误;子代红花植株(AAbb、Aabb)自交后代不会出现B_,因此不会出现紫花植株,C正确;子代红花植株(1/3AAbb、2/3Aab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白花植株(aa_ )的比例为2/3*2/3*1/4=1/9 ,,D正确,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两对等位基因的位置和子代的基因型,进而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并做相关的概率计算。 23.在山羊遗传实验中,一只黑色山羊与一只白色山羊杂交,F1均为黑色。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则F2中黑色个体基因型种类和黑色个体中杂合子的比例分别为 A. 4种 5/6 B. 4种 11/12 C. 6种 5/6 D. 6种 11/12 【答案】C 【解析】 F1个体间随机交配得到的F2中黑色:浅黄色:白色=12:3:1,可知该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F1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只要有A基因存在的个体表现为黑色,无A基因有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浅黄色,没有A和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F2中黑色个体共有AABB、AABb、AAbb、AaBB、AaBb、Aabb六种基因型,杂合子的比例2/12+2/12+4/12+2/12=5/6。根据以上分析,C项正确。 【点睛】12:3:1是本题的突破口,它实际上是9:3:3:1的变形,通过这个变形可以发现黑色个体的基因型,并进一步推算出其中的杂合子比例。 24.豌豆中有两对性状分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用两种纯合豌豆杂交,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已知豌豆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则该精子的基因组成是 A. AB B. Ab C. aB D. ab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于F2出现4种类型且比例为5:3:3:1,两对性状分别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因此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因此F1为AaBb,推测4种表现型的基因组成为A_B_、A_bb、aaB_、aabb,两对基因组合产生的卵细胞有AB、Ab、aB、ab,已知豌豆有一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可根据选项进行假设分析。 【详解】若AB无受精能力,子代比例为5:3:3:1,A正确; 若Ab无受精能力,子代比例应为7:1:3:1,B错误;若aB无受精能力,子代比例应为7:3:1:1,C错误;若ab无受精能力,子代比例应为8:2:2,D错误。故A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9:3:3:1的性状分离比变式,根据子代比例推测精子致死类型,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二、非选择题 25.细胞的一生通常要经历生长、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有时也发生癌变和坏死。回答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有关的问题: (1)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中,单位时间内,NaOH扩散的深度模拟_____________,NaOH扩散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模拟____________。 (2)人胚胎发育中尾的消失、五指的分离都与细胞凋亡有关,细胞凋亡的意义对于生物完成正常发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人体衰老时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核的形态、结构变化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4)IAPs是细胞内一种控制细胞凋亡的物质,其作用原理是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若要促进癌变细胞的凋亡,则可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RING区域的功能。 【答案】 (1). 物质运输(扩散)速率 (2). 物质运输(扩散)效率 (3). 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4). 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减小 (5). 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6). 减弱 【解析】 【分析】 熟记并理解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流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细胞分化与细胞衰老、细胞瘤变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据此围绕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1)(1)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关系的模拟实验中,单位时间内,NaOH 扩散的深度模拟物质运输(扩散),NaOH扩散的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模拟物质运输(扩散)效率。 (2)细胞凋亡可以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是人体衰老时皮肤干燥、发皱的原因。细胞衰老时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4)IAPs与细胞凋亡酶结合,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而IAPs的核心结构是RING区域,如果减弱该区域的功能,则能有效地促进细胞的凋亡。 【点睛】本题需要在熟记衰老细胞的特征的基础上,注意题干信息的要求,如第(2 )小题,只需答出细胞核有关的衰老细胞的特征,第( 3 )小题应抓住"IAPs是抑制细胞凋亡"的关键信息等。 26.图A为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示意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用特殊的方法在一个培养基中测得的),请据图作答: (1)图A表示的是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某时期,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处于分裂末期的此细胞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具有与亲代细胞相同数目、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B中,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此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______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5)C图中的DNA含量由2C到4C的细胞,处在B图的____________期(填写图中符号)。由C图可知,若取样的6000个细胞中,处于M期(分裂期)的细胞数目是260个,则处于G2期的细胞数目是________个。 【答案】 (1).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稳定清晰 (2). 动物细胞细胞膜中央凹陷缢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中央形成细胞板 (3). 染色体完成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4). 1 (5). S (6). 1240 【解析】 【分析】 分析A图: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分析B图:图B表示在一个细胞周期(G1、S、G2组成分裂间期,M为分裂期)中的细胞核内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分析C图:图C表示处于一个细胞周期中各个时期细胞数目的变化,DNA含量为2C代表G1期;DNA含量为2C~4C代表S期;DNA含量为4C代表G2和M期。 【详解】(1)分析A图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其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稳定清晰。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末期形态上的区别主要是,动物细胞细胞膜中央凹陷缢裂,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中央形成细胞板。 (3)核内每条染色体准确地复制分裂为二,为形成两个在遗传组成上与母细胞完全一样的子细胞提供了基础,其次是复制后的各对染色体有规则而均匀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使两个细胞与母细胞具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 (4)题目中所求为:“最快”,则被标记的DNA分子只有到达S期的最后并即将进入G2期,所以要经过1小时就可以在M期观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5)据图分析可知S期DNA在复制,由2C逐渐增加到4C,从每个细胞DNA含量来看,B代表G1期(3千个),C代表S期,D代表G2和M期(1.5千个),若M期260个,则G2期1500-260=1240个。 【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柱形图和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A所处的时期,图C中各柱形代表的时期。 27.某班级四个生物兴趣小组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代 一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298朵红花、101朵蓝花 二班 1朵蓝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三班 1朵红花 1朵蓝花 红花、蓝花(没有意识到要统计数量比) 四班 1朵红花 1朵红花 全红花 (1)若4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_____(哪两个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4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3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可能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3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他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1、a2为显性。 能否仅根据一班F1的数量比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________(填“能”或“不能”)。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杂交组合_____×______,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表现为___________,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假说________(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______________法。 (3)按照假说二的描述,请画出一班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得到子代的遗传图解。 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一和二 (2). A+A (3). A+A (4). A+A (5). A+a (6). 不能 (7). Aa1 (8). Aa2 (9). 全为红花 (10). 二 (11). 假说—演绎 (12).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 一班的实验中,父本和母本都是红花,后代出现了蓝花,说明红花对蓝花为显性; 二班的实验中,父本和母本都是蓝花,后代出现了红花,说明蓝花对红花为显性; 三班的实验中,父本是红花、母本是蓝花,后代有红花和蓝花,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四班的实验中,父本和母本都是红花,后代也都是红花,同样无法判断显隐性关系 【详解】(1)由分析可知,如果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班和二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假设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一班同学所用的两朵亲代红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如果为A+A×A+A,子代的基因型是A+A+:A+A:AA=1:2:1,其中A+_表现为红色,AA表现为蓝色,如果亲本基因型是A+A×A+a→A+A+:A+a:A+A:Aa=1:1:1:1,其中A+A+、A+a、A+A表现为红色,Aa表现为蓝色;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i、a2)控制,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A相对于ai、a2为显性,一班实验如果两红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a1、Aa2,则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AA:Aa1:Aa2:a1a2=1:1:1:1,其中AA、Aa1、Aa2,是红花,a1a2是蓝花,比例为3:1,因此不能根据一班实验判断哪一个假说是正确的。 (2)将一班F1中的蓝色花进行自交得一班F2,将二班F1中的红色花自交得二班F2.到了高三,统计得到一班F2中红花个体和蓝花个体各占一半,则一班同学可以据此判断自己高一时所用的两朵红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1和Aa2,并且可推测二班F2中的花色比例应为红:蓝=1:0(全为红花),而这个推测数据和二班同学实验得到的真实数据吻合,表示我们的假说二(填“一”或“二”)是对的,同学们探索牵牛花色遗传方式的这种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假说-演绎法。 (3) 【点睛】本题以表格为载体,考查了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能够生物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方法,能够根据表格数据判断亲本的基因型,掌握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 28.某植物(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种子萌发与不萌发受等位基因T和t控制,基因型为TT的种子不能萌发,基因型为Tt的种子萌发率为60%,基因型为tt的种子萌发率为100%;茎的粗细受等位基因F和f控制,基因型为FF的植株为粗茎,基因型为Ff的植株为中粗茎,基因型为ff的植株为细茎。研究发现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批基因型为TtFf的种子,播种后,植株在自然状态下繁殖一代,收获的种子中纯合子占 ___________,不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___种。 (2)由基因型为TtFf的种子发育而来的植株为___________(填“粗茎”“中粗茎”或“细茎”),长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将所得种子播种下去,萌发率为___________。 (3)根据(2)的思路请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来确定某粗茎植株的基因型,写出实验思路、实验结果及其结论。 实验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其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4(或25%) (2). 3 (3). 中粗茎 (4). 11/20 (5). 让该粗茎植株自交,收获种子,再将种子播种,然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 (6). 萌发率为11/20(或55%)左右 (7). 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 (8). 萌发率为100% (9). 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信息: 1、基因型为TT的种子不能萌发,即无基因型为TT__的植株; 2、基因型为Tt的种子萌发率为60%,即求萌发率时,基因型为Tt的种子应乘以60%; 3、鉴定植物的基因型的最简便的方法为自交法。 【详解】(1 )基因型为TtFf的种子播种后,收获的种子的基因型有9种,其中纯合子有TTFF、TTff.、ttFF、ttff,每种纯合子占种子总数的1/16,因此纯合子占1/4 ,由于基因型为TT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不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有TTFF、TTFf、 TTff三种。 (2 )由题意可知基因型为Ff的植株为中粗茎。因此由基因型为TtFf的种子发育而来的植株为中粗茎,长成的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将所得种子的基因型有9种,由于基因型为TT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能萌发的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16TtFF、4/16TtFf、 2/16Ttff、 1/16ttFF、 2/16ttFf、1/l6ttff,其中Tt的种子萌发率为60%,因此将所得种子播种下去,萌发率为 ( 2/16+4/16+2/16) x60%+ ( 1/16+2/16+1/16) =11/20。 (3 )由于基因型为TT的种子不能萌发,因此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tfFF ,对于植物来说,鉴定基因型的简单做法为自交法,即实验思路为:让该粗茎植株自交,收获种子, 再将种子播种,然后统计种子的萌发率;实验结果及其结论:若萌发率为11/20 (或55% )左右,则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 ;若萌发率为100%,则该粗茎植株的基因型为ttFF。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并能够进行相关概率计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