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拉萨中学高一年级(2022届)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20×3,共60分) 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A. 向贫困地区捐赠的书籍 B. 超市里变质的饼干 C. 待售的氧气瓶 D. 教室里的桌凳 【答案】C 【解析】 【详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一物品要成为商品需要满足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两个条件。向贫困地区捐赠的书籍,虽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此,不是商品,故A不符合题意;B选项中的变质的饼干不具有饼干应有的使用价值,而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也就没有价值,价值商品的特有属性,因此,该饼干不是商品,故B不符合题意;待售的氧气瓶既是劳动产品,也用于交换,属于商品,故C符合题意;教室里的桌凳,虽是劳动产品,但没有用于交换,因此不是商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 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C.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D. 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故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其他物品也有使用价值。但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由此可知,C项说法正确;AB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 判断一个物品是否商品,一要从含义本身去判断,即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的不是商品,是劳动产品而不是用于交换的也不是商品;二是从商品的基本属性上去判断,即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种基本属性,没有使用价值一定不是商品,有使用价值没有价值的也不是商品。 3.货币与它出现之前的一般等价物相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A. 货币是商品,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商品 B. 货币重量较轻,其他一般等价物笨重 C. 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固定 D. 货币便于携带,其他一般等价物都难以携带 【答案】C 【解析】 【详解】A错误,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都是商品,故排除; B错误,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的主要区别为是否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不是重量的比较,故排除; C正确,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一般等价物,但与货币相比,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固定,而金银等贵重金属货币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标志着货币的产生,故入选; D错误,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相比,货币便于携带,但这不是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的主要区别,故排除。 故选C。 4. 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表明( ) ①金银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 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 ③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金银适宜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错误,金银具有货币的一切职能说法错误,混淆了金银和货币的界限;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讲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③④符合题意,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这表明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金银适宜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故选:D。 5. 小王从企业领取了2014年2月份的4000元工资后,用380元在天猫购买了一件打折羊毛衫,该羊毛衫原标价为人民币500元。在这里,4000元、380元、500元分别执行的职能是 ( ) A.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尺度 C.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4000 元工资执行支付手段的职能、380 元现金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500 元标价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项符合题意;A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货币充当价值尺度只需要观念上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支付手段是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支付工资和租金等)时所执行的职能。 6.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货币应该是( ) A. 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 B. 想象中的货币 C. 现实的货币 D. 一种价值符号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故A不正确。 B: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是想象中的货币,流通手段的职能时是现实中的货币,故B不选。 C: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时是现实中的货币,因为这时卖家和买家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必然是现实中的货币,故C正确。 D: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符号,故D不选。 故选C。 7.货币产生前后,关于商品的价值与价格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货币产生前,商品没有价值,也没有价格 B. 货币产生前,商品有价值,没有价格 C. 货币产生后,商品没有价值,有价格 D 货币产生后,商品有价值,没有价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商品的价值与价格。A: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前,商品有价值,A错误。 B: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货币产生前,商品有价值,没有价格,B正确。 CD:货币产生后,商品有价值,有价格,CD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一般指质量、品牌、功能,效用。是自然属性、共有属性。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通过价格表现。是社会属性、根本属性、特有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也离不开价值。日常生活中,优质优价、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等说明了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2.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8.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购买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支付的本国货币比以前少,这说明外汇汇率( ) A. 升高 B. 跌落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影响。B:如果购买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支付的本国货币比以前少,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B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汇率变动的影响。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反之,则反是。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导致出口导向型 企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有利于出国旅游或到国外留学;有利于提高外债偿还能力;外汇储备贬值。 9. 2013年2月16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6. 2350元;2012 年2月16日为1美元兑换人民币6.2991元。这一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 ①进口企业的负担增加 ②公民出国旅游更实惠 ③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增强 ④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符合题意,1美元兑换的人民币少了,说明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进口企业负担减轻; ②符合题意,人民币升值,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兑换更多的美元,有利于中国公民赴美旅游; ③不符合题意,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吸引外来投资; ④符合题意,人民币升值,不利于中国企业出口,出口企业的竞争力会下降。 故选:C。 10.自从货币产生以后,货币的形式不断发展变化。在货币的各种形式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的是 A. 铸币 B. 商品货币 C. 纸币 D. 黄金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不论是铸币,还是商品货币、黄金,它们都是实物,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在交换过程中不易发生通货膨胀,排除A、B、D。 C:纸币是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并强制使用的,只是一种符号,在交换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生通货膨胀,C正确。 故本题选C。 11.“物以稀为贵” 说明( ) A. 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B. 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 C. 商品的价格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影响 D. 越稀少的商品其价值越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A:商品的价格由供求关系影响,而不是决定,A错误。 B:商品的价格由商品的价值决定,而不是由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B错误。 C:供求影响价格,“物以稀为贵”说明商品的价格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的影响,C正确。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而不是越稀少的商品其价值越大,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如商品价值、供求关系、货币价值、纸币的发行量、国家的宏观政策等,其中只有商品价值对价格起决定作用,但通常情况下,价格的变动主要受供求的影响。 12. 商品生产者生产经营活动要盈利,主要取决于 A. 其个别商品价值量必须大于社会同类商品价值量 B. 其个别劳动时间必须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其个别劳动生产率必须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 D. 其商品价格必须高于社会平均价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个别价值量大于社会同类商品价值量,就会亏损,排除A。 B:个别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会亏损,B排除。 C: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总量较大,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就会盈利,C正确。 D: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的价格高于社会平均价格,产品就会无法销售,更无法盈利,D错误。 故本题选C。 13.假设只有甲、乙、丙三个企业生产同样一种商品,甲企业需要耗费5小时/件,乙企业需要耗费7小时/件,丙企业需要耗费9小时/件,那么他们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情况是: A. 甲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最大 B. 乙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最大 C. 丙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最大 D. 他们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错误D正确,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材料所述三家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情况是价值量一样大。 故选:D。 【点睛】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会影响价值总量的变化。 14.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因此 ( ) A.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少,价值总量不变 B.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值总量增加 C.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不变 D.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价值总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A不选。 B: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B不选。 C: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价值总量会增加。C不选。 D: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的情况下,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多,价值总量会增加。D正确。 故本题选D。 15.有关人民币与欧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B. 都是具有一定价值的特殊商品 C. 欧元与人民币的购买力都是由国家决定的 D. 人民币和欧元都有使用价值,都是商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A:人民币与欧元都能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A正确。 B:人民币属于纸币,是价值符号,不是商品,没有价值,B错误。 C:货币的购买力是由市场规定的,不是由国家决定的,C错误。 D:人民币属于纸币,是价值符号,不是商品,D错误。 故本题选A。 16.消费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如果A商品和B商品的关系如表所示。那么表格中反映商品需求量的X和Y分别是( ) 关系 A商品 B商品 互为替代品 价格下跌 需求量增加 X 互补商品 价格上涨 需求量减少 Y A X增加,Y减少 B. X增加,Y增加 C. X减少,Y增加 D. X减少,Y减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D:当A商品与B商品互为替代品时,A商品价格下跌,则人们对A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那么对B商品的需求量则减少,即X减少;当A商品与B商品是互补商品时,A商品价格上涨,则人们对A商品的需求量减少,那么对B商品的需求量也相应地减少,即Y减少,D符合题意。 A:选项A体现了X增加,错误,A不选。 B:选项B体现了X增加、Y增加,都是错误的,B不选。 C:选项C体现了Y增加,是错误的,不选。 故本题选D。 【点睛】理解替代品和互补商品的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关系: 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购买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将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 在有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消费者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而且会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则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增加。 17.下图中M、N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M商品是高档耐用品 B. N商品是高档耐用品 C. M、N商品互为替代品 D. M、N是互补商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AB: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大。可知N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商品,M是高档耐用品,A正确,B错误。 C:互替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方向相反,“M、N商品互为替代品”不符合图示含义,C排除。 D:图示反映的是,商品M的需求量对价格反映强度大,商品N的需求量对价格反映强度小,这不是反映互补商品,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所谓需求弹性理论是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18.联合国对消费水平的规定标准为: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绝对贫困;50%-59%为温饱水平;40%-49%为小康水平;20%-40%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度富裕。根据下表推断某家庭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 ) 项目 食品支出 购物支出 旅游支出 其它消费 股票 总计 金额 2000元 500元 1000元 1000元 4500 9000 元 元 A. 富裕水平 B. 小康水平 C. 温饱水平 D. 极度富裕 【答案】B 【解析】 【详解】食物消费支出占整个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材料中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应为2000÷(2000+500+1000+1000)≈44%,这说明该家庭的消费水平已经达到小康水平,B项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食物消费支出占整个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就是恩格尔系数,(计算家庭消费总支出时不把家庭的投资理财支出计算在内)恩格尔系数降低一般代表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的降低是指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降低,不代表着食品消费支出数量的减少,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19.2017年底上映的电影《芳华》,引发了评论界的热议,许多影评人不断发表观点,褒贬不一,但这丝毫不影响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群对过往的怀念,纷纷走进影院,去体昧曾经的“芳华”。这群观影者主要是出于以下哪种心理去观看影片 A.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B.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C.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D.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错误,B正确,但这丝毫不影响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群对过往的怀念,纷纷走进影院,去体昧曾经的“芳华”,说明这是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故选:B。 20.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需要大力倡导“光盘行动”。该行动旨在引导人们( ) A. 减少食品消费支出,改善消费结构 B. 增加生存和发展资料消费,逐步减少享受资料消费 C.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勤俭节约 D.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减少生活享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食品消费总量会增加,在消费者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会降低,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支出会逐渐增加,A、B不符合实际;材料中的“光盘行动”目的在于避免餐桌浪费,C符合题意;享受生活不等于就是享乐主义,D错误。故答案为C。 【点睛】做理智的消费者应践行的原则: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之内进行.既反对超前消费,又反对消费滞后.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要避免盲目跟风、情绪化消费、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示形式。 【答案】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示形式 本题属于简答题,试题比较基础,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简述即可。简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可从价值的决定和商品的交换两个方面作答,即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简述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回答: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2.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根本性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直接因素:居民收入 A当前可支配收入 B未来收入预期 C收入差距影响总体消费水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从《经济生活》的知识角度设置1个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属于微观层面的考查。考生根据“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掌握程度直接作答:根本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因素:居民收入,这涉及三种情况:可支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收入差距。考生整合这些知识要点,形成答案要点。 【点睛】本题属于简答题,属于纯理论知识的考查,考生根据试题限定的知识要点直接作答即可,作答时,应简洁明了,精准精炼,不能拖泥带水。试题难度较低。 23. 怎样才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答案】树立正确消费观,践行正确的原则,即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怎样才能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属于措施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明确。带着设问审材料,进一步锁定答题要素。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有树立正确消费观,践行正确的原则,即坚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24.简述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详解】 第一、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第二、调动所学知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如下: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消费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注意作答应包括两个方面,不能偏废其一。第三、组织答案。 【点睛】高考一般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考查生产与消费关系。其知识如下: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消费是生产的目的,消费对生产有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