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7-2018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1.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的着丝粒数和四分体数分别是(  )‎ A. 6和12 B. 6和‎3 C. 12和6 D. 12和12‎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某动物的卵原细胞有6条染色体,在初级卵母细胞中出现四分体时的着丝点数有6个,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所以有3个四分体。所以选B。‎ 考点:减数分裂 ‎2.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①体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卵母细胞 ‎④精子 ‎⑤精原细胞 ‎⑥受精卵 A. ①②⑤ B. ①②⑥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⑤⑥‎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①体细胞中虽然未发生联会等现象,但是存在同源染色体,①正确;‎ ‎②初级精母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现象,存在同源染色体,②正确; ‎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③错误; ‎ ‎④精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④错误; ‎ ‎⑤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等同于体细胞,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⑤正确; ‎ ‎⑥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此时两个细胞的染色体集合到一个细胞中,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⑥正确.‎ 故选:D.‎ ‎3.下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分别是 A. ④②①③ B. ①④②③ C. ④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有丝分裂DNA含量变化有斜线代表了DNA复制,但只分裂一次,故是①。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应在后期增加一倍,故是④。减数分裂中DNA复制一次,连续分裂两次,故是②,图中③是错误的,故是B,A、C、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与细胞变化的对应图解 解读 (1)该对应图解中的这三种图经常结合在一起作为命题的素材。其中两种坐标图的纵坐标都是指核中的相关物质结构的相对数量,直方坐标图实际是坐标曲线图的变形,熟练掌握细胞分裂图中的各种变化特点是理解应用两种坐标图的基础,直方坐标图突破的关键点是只有染色单体才会出现“‎0”‎现象,坐标曲线图中突破的关键点:首先“看斜线”——不存在斜线的为染色体的变化,有斜线的为染色单体或DNA,其次看关键点——染色单体起于“‎0”‎终于“‎0”‎。‎ ‎(2)上述所讨论的基因的行为规律都是仅指核基因,即染色体上的基因,其外延是针对真核生物而言,真核生物的质基因和原核生物的所有基因都没有上述规律性变化。突变一般发生于同源染色体的某一条染色体上,可以是显性突变,也可以是隐性突变,其结果往往指仅仅是同源染色体的某一条染色体的一个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发生改变,而该染色体的另外一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并未改变。一般一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若出现一个是A,另一个是a,则原因有两种可能: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4.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 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 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A ‎【解析】甲细胞细胞质分裂均等,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而丙细胞的细胞质分裂均等,属于初级精母细胞,A正确,C 错误;精巢和卵巢中的细胞既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也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乙、丙两细胞可能来自同一个体,B错误;甲细胞是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 ‎5.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种子播下去,长大开花后取出一个成熟的花药,取其中的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   )‎ A. 全部变蓝 B. 全不变蓝 C. 1/2变蓝 D. 3/4变蓝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水稻的非糯性(W)对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把WW和ww杂交得到的F1的基因型为Ww,经减数分裂产生两种花粉W和w,比例为1:1.‎ 解: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体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分离,产生两种花粉W和w,比例为1:1.又含W的花粉遇碘变蓝,含w的花粉遇碘不变蓝,所以在成熟的花药中取全部花粉,滴一滴碘液,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花粉中有一半变蓝.‎ 故选:C.‎ 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6.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杂合结白色茧(YyIi)的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结白色茧对结黄色茧的分离比是( )‎ A. 3∶1 B. 1∶‎1 C. 13∶3 D. 15∶1‎ ‎【答案】C ‎【解析】蚕的黄色茧(Y)对白色茧(y)为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为显性,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杂合白茧(YyIi)相互交配,后代中9Y_I_、3Y_ii、3yyI_、1yyii,只有3Y_ii为黄茧,其余全为白茧,故后代中的白茧与黄茧的分离比为13:3,C正确.ABD错误.‎ ‎7.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瘟病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进行测交,结果如图所示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由图可知亲本中高秆抗瘟病个体的基因型是(   )‎ A. DdRr B. DdRR C. DDRR D. DDRr ‎【答案】C ‎【解析】根据柱状图分析,子代高杆抗瘟病:高杆易染病:矮杆抗瘟病:矮杆易染病=1:3:1:3,单独考虑两对基因,其中子代高杆:矮秆=1:1,说明子一代是测交类型,即基因型为Dd、dd;抗瘟病:易染病=1:3,说明子一代是杂合子自交类型,则亲本都是Rr,所以子一代基因型为DdRr、ddrr;而DdRr是高秆抗瘟病(D_R_)的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ddrr)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所以本中高秆抗瘟病个体的基因型是DDRR,故选C。‎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8.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 D.非姐妹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答案】D ‎【解析】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交叉互换,所以D选项正确。‎ ‎9.豌豆的硬荚(A)和黄色子叶(B)对软荚(a)和绿色子叶(b)是显性。现用纯种硬荚、黄色子叶甲豌豆与纯种软荚、绿色子叶乙豌豆相互人工传粉。则当年甲豌豆的果实和乙豌豆的子叶性状表现分别是 ( )‎ A.硬荚、绿子叶 B.硬荚、黄子叶 C.软荚、黄子叶 D.软荚、绿子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豌豆作为母本接受乙豌豆花粉,甲豌豆植株所结的果实由甲豌豆植株的子房发育而来,基因型与甲豌豆一样,为AA,故甲豌豆的果实为硬荚。甲乙豌豆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关于子叶的基因型为Bb,表现型为黄色。故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运用,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0.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细胞中( )‎ 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 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 D.细胞中营养由精子和卵细胞共同提供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A错误;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B正确;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而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C错误;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营养几乎完全由卵细胞提供,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1.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 A. TT B. Tt C. Tt D. TT或Tt ‎【答案】A ‎【解析】根据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即后代正常尾:短尾=1:1可知第一代是测交,则短尾亲本的基因型为Tt,子代正常尾基因型为tt,短尾基因型为Tt.又因为短尾类型相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如果亲本有纯合子,则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中亲本短尾基因型全为Tt,他们之间杂交的后代基因型比例为TT:Tt:tt=1:2:1,又因为第二代杂交结果是短尾比正常是2:1,可以推出不能存活的基因型为TT.故选A.‎ ‎12..某动物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24条染色体,那么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为( )‎ A.12条 B.24条 C.36条 D.48条 ‎【答案】B ‎【解析】‎ 试题解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数目已经由于着丝点分裂而加倍,所以推断在第二次分裂前期时应该有12条,由于同源染色体在第一次分裂结束时已经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导致数目减半,进而推断在第一次分裂前期时应该有24条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数目与体细胞数目相同,所以该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3.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 B.在人的肌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C.在人的精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 D.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在二倍体细胞中染色体以成对的方式存在, 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相同,并在减数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染色体。含相似的遗传信息。肌肉细胞与精原细胞中都有正常的23对染色体(包括XY这对同源染色体)。来自父方的一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二号染色体,也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不是同源染色体。‎ 考点:同源染色体 点评: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 ‎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 ‎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 ‎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 ‎【答案】C ‎【解析】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①正确;‎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着丝点在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减半,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⑤正确;‎ ‎⑥染色体复制发生在联会前,⑥错误;‎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⑦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减数分裂:‎ ‎(1)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 ‎(3)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15.孟德尔利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进行植物杂交实验,成功地发现了生物的遗传规律。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是( )‎ A.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C.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 D.杂种豌豆自交后代容易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豌豆是严格的闭花自花授粉植物,不易受到外来花粉的干扰。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豌豆具有许多明显的相对性状,便于实验观察。‎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材料的选择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6.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 A. 1/8 B. 3/‎8 C. 1/16 D. 3/16‎ ‎【答案】B ‎【解析】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 ,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后,剩下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Aabb,1/4AAbb,1/4aabb,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为1/2×1/4(Aabb自交得1/4 aabb)+1/4(aabb)=3/8。故选B。‎ ‎【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要简化F2到F3过程中只涉及A与a这对基因的遗传。‎ ‎17.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 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B. 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C. 人的正常肤色与白化病 D. 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答案】C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ABD错误。‎ ‎18.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过程经过:( )‎ A.观察→问题→假设→演绎→实验→结论 B.问题→观察→假设→实验→演绎→结论 C.问题→观察→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D.观察→问题→实验→演绎→假设→结论 ‎【答案】A ‎【解析】孟德尔假说-演绎法是通过杂交和自交实验分析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总是3:1,然后提出问题,作出假说对杂交和自交作出合理解释,演绎是假设测交实验的正确,再通过测交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故选A。‎ ‎【考点定位】孟德尔杂交实验的过程 ‎【名师点睛】孟德尔的假说内容“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测交实验验证,得出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9.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问题:(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 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 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 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 杂交、自交、杂交、测交 ‎【答案】B ‎【解析】①定一只白羊是否为纯种,可用测交法;         ‎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别显隐性,可以用杂交法或自交法(只能用于植物);‎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常用自交法;   ‎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采用测交的.‎ 故选:B.‎ ‎20. 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感病红种皮 感病白种皮 一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三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杂交一可知亲本都是红种皮,子代中红种皮:白种皮为3:1,说明红种皮对白种皮是显性,故B正确。由杂交三亲本都是感病子代有抗病,说明感病对抗病为显性,故B错误。杂交二中子代的4种表现型是1:1;1:1,说明亲本中的红种皮和感病都是杂合子,故A正确。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这两种性状能自由组合,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1.香豌豆中,当C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A.1/9 B.1/‎4 C.1/2 D.3/4 ‎ ‎【答案】A ‎【解析】一株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推算3/8=3/4*1/2‎ 故该株红花豌豆的基因型为CcRr。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CCRR)占1/3×1/3=1/9。故本题选A。‎ ‎22.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婚配,F1肤色为中间色;若F1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F2出现的基因型种类数和表现型的比例为( )‎ A. 3种,3:1 B. 3种,1:2:1‎ C. 9种,9:3:3:1 D. 9种,1:4:6:4: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知人类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所控制;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越多,皮肤越黑,显性基因的数量不同,皮肤的表现型不同.‎ 解: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由题意可知A、B控制皮肤深浅的程度相同,即两者效果一样,所以肤色由显性基因的数量决定,如AABB有4个显性基因,肤色最深为黑色;AABb、AaBB都有3个显性基因,肤色次之;aabb没有显性基因,肤色最浅为白色.若某一纯深色肤色(AABB)与纯白色肤色的人(aabb)婚配,后代F1肤色为中间色(AaBb);让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就是让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是3×3=9种.‎ 同时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其子女中显性基因的数量可以是4个、3个、2个、1个或0个,所以子女可产生五种表现型,其中4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3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2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aaBB、AaBb,共;1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和aaBb,共;0个显性基因的是aabb,所以出现的五种表现型的比例为1:4:6:4:1.‎ 故选: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3.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一株黄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黄圆占3/8,黄皱占3/8,绿圆占1/8,绿皱占1/8,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 ‎ A. YyRR YYRr B. YyRr YyRr ‎ C. YYRR yyrr D. YyRr Yyrr ‎【答案】D ‎【解析】当遇到几对性状在一起无法下手时,我们一对一对分析。黄色:绿色=3:1,说明亲代是Yy*Yy;圆粒:皱粒=1:1,说明亲代是Rr*rr。选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意在考查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的能力 ‎24.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依次是( )‎ A.5和3 B.6和‎4 C.8和6 D.9和4‎ ‎【答案】B ‎【解析】基因型:Tt Tt杂交会产生3种,gg Gg杂交会产生2种一共3*2=6‎ 表现性:高茎、矮茎2种,绿豆荚、黄豆荚2种,一共2*2=4 ‎ ‎25.下图为某生物生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1)下列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分别是:A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 ‎(2)B过程称为________;A、B过程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示意图的全过程既直接体现了生物具有________‎ 的特征,又反映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_________的基础。‎ ‎【答案】 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受精作用 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殖和发育 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 ‎【解析】(1)A过程是由原始生殖细胞分裂得到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为减数分裂; C代表胚胎发育,涉及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E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2)B为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是受精作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3)该图全过程既直接体现了生物具有生殖和发育的特征,又反映了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6.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 ‎(2)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__________。‎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__________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种。‎ ‎【答案】 测交 1∶1∶1∶1 核桃状∶豌豆状=2∶1 80 6‎ ‎【解析】试题分析:(1)甲组是核桃状和单片状杂交,其中单片状是隐性个体,生物学上将某个体和纯隐性个体交配得方式称为测交;F1中有四种表现型,说明核桃状的基因型为AaBb,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之比为1:1:1:1。‎ ‎(2)乙:玫瑰状(A_bb)×玫瑰状(A_bb)→F1中出现单片状(aabb),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bb,则F1玫瑰状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bb、2/3Aabb,其与纯合的豌豆状冠(aaBB)的家禽杂交,后代核桃状冠(A_B_)的概率是1/3+2/3×1/2=2/3,豌豆状冠(aaB_)概率是2/3×1/2=1/3,即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核桃状:豌豆状=2:1。‎ ‎(3)丙组中由F1全是核桃状可推知亲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则F1的基因型均为AaBb.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根据基因自由组合规律,F2中玫瑰状冠(A_bb)的家禽占3/16,有120只,杂合的豌豆状冠的个体占2/`16,理论上有80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后代的基因型种类为3×2=6种,纯合子的比例为1/2×1/2=1/4。‎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 :‎ ‎(1)基因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解题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以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Aa×Aa,Bb×bb.然后,按分离定律进行逐一分析.最后,将获得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到正确答案。‎ ‎27.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表现型为__________;F1自交,F2的性别为__________;分离比为__________。‎ ‎(2)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雄株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 ‎【答案】 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雌株、雄株 9:4:3 bbTT bbtt bbTt bbtt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应用.据表格分析可知,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B和T同时存在(BT)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当T存在,B不存在(bbT)时为雄株,当T不存(Btt或bbtt)时为雌株.‎ 解:(1)由题意分析可知当B和T同时存在(BT)时为雌雄同株异花,当T存在,B不存在(bbT)时为雄株,当T不存(Btt或bbtt)时为雌株.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则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为雌雄同株异花.F1BbTt自交后代基因型有BT(9)表现为雌雄同株异花,bbT(3)表现为雄株,Btt或bbtt(4)表现为雌株,所以F2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分离比为:9:3:4.‎ ‎(2)由题意分析已知当T存在,B不存在(bbT)时为雄株.若想后代全为雄株,则双亲必须都是bb,且有一个亲本是TT(bbTT应该是雄性做父本),则母本应该是bbtt,所以让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雄株.‎ ‎(3)由题意分析已知当T存在,B不存在(bbT)时为雄株当T不存(Btt或bbtt)时为雌株.若想后代的性别有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1:1,应该只有一对基因是杂合子测交,另一对基因没有分离现象,则父本应该是bbTt,母本应该是bbtt,所以让基因型为bbTt 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雌株,且分离比为1:1.‎ 故答案是:‎ ‎(1)BbTt 雌雄同株异花 雌雄同株异花、雄株、雌株 9:3:4.‎ ‎(2)bbTT bbtt ‎ ‎(3)bbTt bbtt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28.下图中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________,由Ⅱ变为Ⅲ ,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b Ⅰ、Ⅱ 乙 乙 丙 次级卵母细胞、极体 ‎【解析】图1中:a是染色体、b是染色单体、c是DNA.Ⅰ表示正常体细胞未进行DNA复制;Ⅱ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 分子数之比为1:2:2,可能是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Ⅲ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2:2,但数目均只有Ⅱ中的一半,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Ⅳ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1:0:1,没有染色单体,且数目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图2中,甲细胞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且含同源染色体,所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1)图1三种柱状结构a、b、c中,表示染色单体的是b,在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Ⅰ和Ⅱ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Ⅲ和Ⅳ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乙;图1中由Ⅱ变为Ⅲ,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相当于图2中的乙变为丙过程。‎ ‎(3)图2中,由于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