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易错题专题训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易错题专题训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读图回答1~2题。 1.图4所示的中心事象“甲”可能是 A.人口数量增多 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 D.围湖造田 2.图4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综合性 B.区域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1.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森林破坏,会导致地理环境的一系列变化。由于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径流量变率增大,水旱灾害增多,森林破坏使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大,温室效应增强,因此图中甲表示的是森林破坏。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各种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许多考生由于不能理解森林破坏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而错选其他选项。 2. 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自然环境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整体性原理的理解,许多考生可能会认为整体性就是综合性而错选A选项。 该图表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该地形区最可能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 4.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 C.地势高低差异 D.纬度差异 3. 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区的判断,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该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推测该山地位于华北平原或黄土高原。再依据海拔高度可判定山地所处地形区为黄土高原。 【易错分析】许多考生可能认为山麓自然带为落叶阔叶林带,属于温带地区而直接选择D选项,造成错误。有的考生可能根据垂直分布高度而错选云贵高原。 4. 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距海远近的不同导致水分差异明显。 【易错分析】随着海拔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异规律。本题有的考生可能会认为山地东西两坡自然带分布 受热量差异或地势高低差异影响,而错选A、C选项。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植被带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 图中甲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 D.山地草原带 6. 图中山地 A.各植被带间有明确分界线 B.植被带间的分界线随季节变化 C.可能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D.植被带更替以水分变化为基础 5.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甲自然带位于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和高山灌丛带之间,应为山地针叶林带。故B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D选项,原因是考生忽视高山灌丛带的存在,直接根据甲自然带以下分布有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推断出甲为山地草原带。 6.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该山地基带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应处于温带地区,在我国温带地区,自然带为针阔叶混交林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A选项,原因是考生从各自然带分布具有一定的高度范围,而错误判断各植被带间有明确分界线。 该图为某山峰植被垂直带谱,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峰可能位于: A.阴山山脉 B.安第斯山脉南段C.天山山脉 D.阿尔卑斯山脉 8.该山峰针叶林只分布在北坡的原因是北坡: A.热量高于南坡 B.降水多于南坡 C。光照多于南坡 D.海拔低于南坡 7.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该山分南北坡,安第斯山脉南段山地为南北走向,分东西坡,故B错;该山地的基带为荒漠,阴山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的基带不是荒漠,只有新疆天山的基带为荒漠。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山地垂直自然带判断,许多考生可能认为阴山有山地草原带而误选A选项,认为阿尔卑斯山脉有高山冰雪带而误选D选项。 8.B【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山峰针叶林的地理分布,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针叶林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条件天山北坡为偏北风的迎风坡,降水量较南坡丰富。 【易错分析】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因盆地西侧的阿拉山口等缺口,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可以进入,天山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南坡多,许多考生可能认为天山南坡是向阳坡,热量、光照较北坡充足,较适宜针叶林生长而误选A、C选项。 该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地,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9~10题。 9.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b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10.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0℃ B.T夏>18℃ C.T冬<18℃ D.T夏<18℃ 9.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山地坡向判断,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山地雪线高度主要受气温和降水量的影响。图示南坡自然带向上倾斜,判断南坡为向阳坡;向阳坡雪线应较高,但图示南坡雪线较低,故判断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故雪线低。故C项正确。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雪线分布与气温、降水关系的认识,一般来说,向阳坡气温相对较高,冰雪融化量较大,雪线相对较高;迎风坡降水(雪)较多,雪线高度较低。许多考生可能根据雪线高度分布认为a坡雪线高,是向阳坡,冰雪融化量较大;b坡雪线低,是迎风坡,降水(雪)较多而误选B选项。 10.D【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山地气温的相关计算,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即判断其山顶的夏季最低气温应<0°C,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计算,则山脚的夏季气温应<18°C。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气温计算,按照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计算,相对高度3000米,山顶与山脚下温差为18℃。许多考生可以会选到T冬<18℃而造成选择失误。 该图所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 12.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降水丰富 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太阳辐射强 C.丙地四季长青——常年温度较高 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 11.A【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景观图判读,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甲图的胡杨林分布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受温带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少,光照强,且冬冷夏热,温差大。乙图的兴安林海分布于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土壤肥沃;丙图的海南椰林分布于海南岛的热带季风气候;丁图的黄山迎客松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正确判断各景观图的地区分布以及区域地理特征分析,许多考生由于不能正确四幅景观各自所在的地区以及各地区的地理特征而选择错误。 12.C【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结合上题分析,甲地的植被根系发达,主要是由于该地区常年干旱,地表水少,A错误;乙地叶成针状是由于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B错误;丙地的植被四季常青,是由于位于热带,终年高温,C正确;丁地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错误。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正确判断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特征,许多考生会认为降水丰富有地区,植物根系发达而错选A选项。其实植物根系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更深处的水分,是干旱地区适应环境的表现。 二、综合题 13.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国最可能是 ( ) A.印度尼西亚 B.英国 C.日本 D.新西兰 (2)结合上图,试简述该国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3)某科考队赴该国实地科考,见证了以下景观的变化,试探究其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 ①同种植物开花初放日期自南向北逐步推迟。 ②山脚森林茂密,山顶白雪皑皑。 ③该国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范围的北界纬度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4)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试分析其自然地理原因。 【答案】(1)C (2)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 (3)①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②反映了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拔高度的变化。 ③反映了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是暖流的影响。 (4)该国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又多火山、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以及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第(1)题,由各要素关系图中提供的位置信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可知该国为日本。第(2)题,结合“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可知:该国气候主要为季风气候且海洋性特征明显,降水丰沛,由于河流水量充足,地形受流水侵蚀和冲积作用明显;由于地形坡度大,水力资源丰富。第(3)题,分析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应主要把握其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以山地为主的地形特征。第(4)题,该国的传统民居多为木制结构,其原因可结合日本的资源优势与位置特点分析。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点在于正确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认识。第(1)题,由于许多考生不能准确利用图上所描述的气候类型、板块位置等相关信息确定出日本而错选其他国家。第(2)题,可能有的考生不能从图上分析出气候、地形和水文三要素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答题遗漏。第(3)题,可能有的考生不能正确区分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异规律造成答题错误。第(4)题,多数考生可能只是回答“日本多地震,木制结构利于防震”而遗漏日本“森林资源丰富,取材方便”造成失分。 1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马达加斯加岛气候的区域差异显著,只有少量小型食肉动物。环尾狐猴属于原始种类的珍稀濒危动物,栖息于较干旱的疏林岩石地带,以树叶、花、果实以及昆虫等为食。图13为环尾狐猴,图14为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 (1)指出M河的流向并说出判读依据。 (2)说明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3)应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的自然原因。 【答案】(1)流向:自南向北流 依据:河流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 (2)马达加斯加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脉大致呈南北走向,阻挡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东岸迎风坡多雨,西部背风坡少雨(或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形成气候东西差异;地势高差大(或山地相对高度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或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递减,降水量发生变化)。 (3)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被海洋阻隔,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 纬度较低,植物生长快,食物供应量大;西部和西南部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较干旱少雨,以稀树高草为主,适合栖息;河流众多,水源充足。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流向判断,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第(1)题,由图可知,M河流经地区地势南高北低,说明河流自南向北流。第(2)题,马达加斯加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地地形阻挡气流流动形成气候东西差异,以及地势高低起伏形成气候垂直差异。第(3)题,马达加斯加岛西部和西南部成为环尾狐猴主要栖息地可以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易错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第(1)题,根据马达加斯加岛地形示意图判断东部以山地为主,河流发育于东部山地,河流流向为自东向西。第(2)题,考生可能会错误回答为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析出气候的区域的东西差异和垂直差异。第(3)题,考生容易出现的是回答不完整,多数考生往往从气候、地形等方面进行分析,对缺少大型食肉动物,动物的天敌少的分析往往遗漏。查看更多